医学-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医生儿科疾病诊疗方案
医生儿科疾病诊疗方案儿童的身体较为娇嫩,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对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特殊的要求。
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儿童疾病,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旨在帮助儿童尽早康复。
本篇文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及其诊疗方案。
一、感冒儿童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等。
针对儿童感冒的诊疗方案如下:1. 对症治疗:根据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如退烧药、咳嗽药等。
同时,鼓励孩子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冒病毒传播。
2. 营养调理:提供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
同时,避免给儿童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3. 定期复查:及时关注儿童的病情变化,遵循医嘱进行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二、腹泻儿童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胃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等。
针对儿童腹泻的诊疗方案如下:1. 病因诊断: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定腹泻的原因,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2. 补充水分:由于腹泻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建议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3. 抗菌治疗:如果腹泻由细菌感染引起,医生可能会根据细菌的敏感性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 营养支持:对于腹泻期间食欲不振的儿童,可以通过适当调整饮食,增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维持营养摄入。
三、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喘息、气急等。
针对儿童哮喘的诊疗方案如下:1. 发作期治疗:迅速缓解哮喘发作,如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和激素类药物。
2. 基础治疗:预防哮喘的再次发作,如使用吸入式激素等药物,控制炎症反应。
3. 避免过敏:避免接触哮喘诱发因素,如尘螨、花粉等,保持室内清洁。
4. 定期随访:定期复查哮喘患儿肺功能,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确保哮喘稳定控制。
总结:医生儿科疾病的诊疗方案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上述只是对几种常见儿童疾病的一般性治疗建议。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年龄和体质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添加标题
抗生素 既要掌握抗生素的药 理作用和用药指征,更
添加标题
使体内微生态紊乱,引起真 菌或耐药菌感染;对群体
添加标题
极为有害的影响。
14
在使用中必须重视其副作用:①短期大量使用可 肾上腺皮质激素 短疗程
掩盖病情,故诊断未明确时一般不用;②较长期 常用于过敏性疾病、重症
18
给药方法 根据年龄、疾病及病情选择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和用药次数,
以保证药效和尽量减少对病儿的不良影响。 口服法 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病情需要可用鼻饲。
1. 注射法 注射法比口服法奏效快,但对小儿刺激大,肌肉注射 次数过多还可造成臀肌挛缩、影响下肢功能,非病情必需不 宜采用。静脉推注多在抢救时应用,根据年龄、病情控制滴 速。
27
五、伦理学 原则
病人应当享有治疗权、 知情权、不受伤害权、 自主权和隐私权,保护 和实现这些权利是医 学道德和伦理学基本 要求。
必须考虑儿科工作的特点和患儿及其家 属的心理、社会需要,在医疗过程中注 意与成人治疗的区别,需要加强伦理学 的视角,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会站在病人 的角度多为病人着想并且配合护理工作 者开展医疗工作,以规范化的医疗服务 于临床,以人性化的服务让病人满意、 放心,本着为患儿终身负责的精神,做 好每项医疗护理工作。
19
添加标题
在抗生素应用时间较长 时,提倡使用续贯疗法, 以提高疗效和减少抗生 素的副作用。
添加标题
外用药 以软膏多,也 可用水剂、混悬剂、粉 剂等。要注意小儿用手 抓摸药物,误入眼、口 引起意外。
添加标题
其他方法 雾化吸人常 用;灌肠法小儿采用不 多,可用缓释栓剂;含 剂、漱剂很少用于小龄 儿,年长儿可采用。
临床医学中的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临床医学中的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在临床医学中,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对于儿科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本文将介绍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一些最新进展。
1. 儿科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是有效治疗儿科疾病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先进的实验室技术的应用,儿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能够在婴儿出生后几小时内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听力问题,为早期干预提供了有效依据。
2. 基因诊断的应用基因诊断是一项前沿的技术,能够通过对患儿基因序列的分析,确定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存在与否。
这一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儿科疾病的准确诊断率。
例如,通过对肌力蛋白基因的检测,可以明确罕见的遗传性肌肉疾病的诊断。
3. 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儿科疾病的治疗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患儿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个体化治疗原则源于对患儿基因、表型、病程等多方面信息的综合考虑。
例如,在白血病的治疗中,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可以检测到白细胞表面的多种蛋白质表达情况,从而决定使用哪一种化疗药物。
4. 医学影像技术的创新应用医学影像技术是儿科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够帮助医生观察身体内部结构,发现异常情况。
近年来,影像学诊断技术不断创新,应用范围也愈发广泛。
例如,超声心动图在评估先天性心脏病的起源和进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5. 医疗协同的推动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需要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与协作。
医生、护士、技师等多学科专家的协同工作能够确保患儿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建立有效的医疗协同机制对于儿科疾病的诊疗至关重要。
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早期诊断、基因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的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创新以及医疗协同的推动都对提高儿科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儿科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还将不断取得突破。
《儿科学》课程标准
《儿科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104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72学时总学分数:4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儿科学的任务是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学习儿科学应掌握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小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为从事临床儿科工作及儿童保健、提高下一代的健康水平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奠定基础。
2.课程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初级诊治的能力,对儿科危急重症一级处理和转诊的能力,开展小儿生长发育宣传和儿童保健指导的能力,针对小儿不同生理时期的特点实施小儿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指导及健康管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开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共72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4.课程作用《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以《人体解剖学》、《诊断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教育部对于医学人才定位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们进行了基层医院医生的需求调查,得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结合临床一线医生讨论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对接的教学理念,即:授课前学生了解未来岗位知识需求,授课中有目的地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儿科学PPT课件
❖ 传染病接触史:疑似传染性疾病者,应详细了解 可疑的接触史;包括患儿与疑诊或确诊传染病者 的关系、该患者的治疗经过和归转、患儿与该患 者的接触方式和时间等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方法
• 态度和蔼、动作轻柔、注意保温 • 一般在患儿开始接受检查时进行 • 消除患儿紧张心理,顺序灵活掌握 • 安静时先检查心肺听诊 • 危重儿先抢救,后全面检查
心脏杂音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心脏检查注意事项
▪ 安静、光线/室温适当 ▪ 被检者取卧位 ▪ 医生站在其右侧 ▪ 适耳的听诊器 ▪ 按规范检查手法检查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腹部检查
– 视诊:腹部形态,有无膨隆、舟状腹、胃肠型、 蠕动波及腹壁静脉曲张,新生儿注意脐部有无 出血、分泌物、炎症及脐疝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一般测量和外表 • 皮肤和皮下组织 • 淋巴结 • 头、颈、胸、腹部 • 脊柱和四肢 • 肛门和外生殖器 • 神经系统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一般测量
– 体温测试不少于5分钟,正常腋下温度为 36℃~37℃
– 呼吸、脉搏在安静情况下计数 – 血压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2~2/3 – 体重准确测量 – 身长:3岁前用量板测量
语气来诱导家长主观期望的回答,否则会 给诊断造成困难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内容
一般内容,主诉,现病 史,个人史,既往史, 家族史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内容
• 一般内容 • 正确记录患儿姓名、性别、年龄(采用实
际年龄:新生儿记录天数、婴儿记录月数、 一岁以上记录几岁几个月)、种族、父母 或抚养人的信息、病史叙述者与患儿的关 系及病史的可靠程度
儿科急症抢救方案
儿科急症抢救方案1. 引言急症是指突发的疾病或创伤,需要立即处理或抢救的情况。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对于儿童的急症抢救,医务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儿科急症抢救方案,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掌握儿科急症抢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儿科急症抢救的基本原则儿科急症抢救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2.1 紧急救治对于儿童急症患者,医务人员需要迅速采取行动。
在救治过程中,应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病情,如心跳骤停、严重呼吸困难等。
同时,医务人员要注意保持冷静,避免因紧张而影响救治效果。
2.2 综合评估在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综合评估。
包括询问病史、全面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通过评估,医务人员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相应的抢救方案。
2.3 协同合作儿科急症抢救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
医务人员需要与麻醉科、内科、外科等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抢救方案。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做好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告知病情和抢救进展。
2.4 预防并发症在急症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例如,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持通畅的气道、减少感染等。
通过预防并发症,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3. 儿科急症抢救的常见情况及处理方法3.1 呼吸道急症3.1.1 异物吸入•高风险患儿:年龄小于3岁的婴幼儿、有神经系统疾病和发育迟缓的儿童。
•处理方法:立即进行人工气道开通、异物吸引和抽吸。
如果无效,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3.1.2 呼吸急促及窒息•高风险患儿:哮喘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等患儿。
•处理方法:给予纯氧吸入、支气管扩张药物等紧急治疗。
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3.2 心血管急症3.2.1 心跳骤停•处理方法: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外按压、人工呼吸和除颤等。
3.3 神经系统急症3.3.1 癫痫持续状态•处理方法:首先保护患儿头部,避免外伤。
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如苯妥英钠、地西泮等。
4. 急症抢救中的护理措施在急症抢救过程中,护理措施也非常重要,包括以下几点:•保持通畅的气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儿科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儿科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儿科临床医学旨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儿童在不同的生理发育阶段面临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因此了解儿科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疾病和对应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并探讨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特别是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更加普遍。
儿童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感冒、流感、喉炎和支气管炎等。
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充足饮水、适当药物治疗和注意室内空气清洁。
对于细菌感染,有必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二、消化系统疾病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疾病包括腹泻、便秘、胃炎和胃肠病毒感染。
腹泻和便秘是儿童常见的胃肠道问题。
治疗方法包括适当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饮水量充足,并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的药物。
三、发热和感染儿童常常容易发生发热和感染。
这些疾病可能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使用退烧药物(比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当休息和咨询医生的建议。
四、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在儿童中也很常见,包括过敏性鼻炎、湿疹和哮喘等。
治疗方法包括避免过敏原,如花粉、宠物毛发和尘螨等,同时使用抗过敏药物和皮肤外用药物缓解症状。
五、神经系统疾病在儿科临床医学中,神经系统疾病涵盖了癫痫、脑瘫以及学习和发育障碍等。
治疗方法因疾病而异,有时需要药物治疗,同时也可能需要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六、心脏疾病心脏疾病在儿童中相对较少见,但仍然是一些常见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矫正和心脏康复治疗等。
七、免疫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医学中的一类重要疾病,如结缔组织病、免疫缺陷病等。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以控制炎症和改善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儿科临床医学中存在许多常见疾病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了解这些在儿童中常见的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照顾孩子们的健康。
人卫九版医学儿科课件第四章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中度(体重的 5%~10%) (50~100ml/kg) 有 可触及(减弱) 体位性低血压 正常 轻度降低 轻度凹陷 干燥 有或无 深,也可快 少尿
重度(体重的10%以上) (100~120ml/kg)
有 明显减弱 低血压 减少,出现花纹 降低 凹陷 非常干燥 无 深和快 无尿或严重少尿
儿科学(第9版)
(二)体格检查
1. 一般状况 2. 一般测量: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还有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 3. 皮肤和皮下组织 4. 淋巴结 5. 头部:头颅、面部、眼、耳、鼻、口腔 6. 颈部 7. 胸部:胸廓、肺、心
儿科学(第9版)
(二)体格检查
8. 腹部 9. 脊柱和四肢 10. 会阴、肛门和外生殖器 11. 神经系统:一般检查、神经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四章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目录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第二节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第三节 儿童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重点难点
掌握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儿童液体疗法
熟悉 儿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了解
检查
儿科学(第9版)
(一)病史采集和记录
1. 一般内容 2. 主诉 3. 现病史 4. 个人史: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 5. 既往史:既往患病史和预防接种史 6. 家族史 7. 传染病接触史
加胰岛素(0.5~1g葡萄糖/kg,每3~4g葡萄糖加1单位胰岛素);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如 沙丁胺醇5g/kg,经15分钟静脉应用或以2.5~5mg雾化吸入;10%葡萄糖酸钙0.5ml/kg 在数分钟内缓慢静脉应用 ➢ 将过多的钾从体内清除的措施: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如聚苯乙烯磺酸钠)、血液或腹膜透 析或连续血液净化(CBP)等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教学目标与要求:
• 了解:小儿体检中的注意事项 • 理解: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 掌握:掌握儿科病史采集内容、技巧
重点与难点:
• • • • • 重点: 1、小儿年龄与呼吸、心率的正常范围; 2、小儿血压及药物剂量计算方法 难点: 儿科病历正确的书写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儿科病史是对患儿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
• 7、特殊乳制品:稀释乳、脱脂乳、酸奶、 豆奶、无乳糖奶粉。
• 8、检查前饮食
• 9、其他特殊饮食:无乳糖饮食用于半乳糖 血症,低苯丙氨酸饮食用于笨丙酮尿症。
三、药物治疗原则:
• 小儿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与成人不 同,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小儿药物治疗的 特点,掌握药物性能,作用机制,毒副作 用,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精确的剂量和 适当的用药方法。
(四)药物计量计算
1、按体重计算:每日(次)计量=病儿体重(Kg) ×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年长儿按体 重计算如已超过成人量时则以成人量为上限。 2、按体表面积计算:小儿药物剂量=小儿体表面积 (m2)×剂量/(m2) • 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30Kg小儿体表面积 (m2)=体重(Kg)×0.035+0.1 • >30Kg小儿体表面积(m2)部:
• 新生儿及消瘦婴儿可见肠蠕动波或肠形, 注意脐部。 • 肝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肋缘下扪及1-2cm, 6-7岁后不应再触及,正常婴儿有时可扪及 脾脏。
• 听诊小儿肠鸣音亢进,有无腹部血管杂音, 腹水患儿测量腹围。
(九)脊柱和四肢:
• 脊柱有无畸形,有无“0”形或“x”形腿, 有无手镯、足镯征,有无杵状指(趾)畸 形/
3、按年龄计算:剂量幅度大,不需十分精确 的药物,如止咳药、营养药等。 4、从成人剂量折算 •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此法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 剂量一般都偏小,故不常用。
儿科学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学习指导】第一节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一、病史采集和记录(内容略二、体格检查(一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内容略(二检查方法1.一般状况营养发育情况、神志、表情、对周围环境的反应、皮肤颜色、体位、行走姿势和语言能力。
2.一般测量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
(1体温:①腋下测温法:36~37℃为正常;②口腔测温法:37℃为正常;③肛门内测温法:36.5~37.5℃为正常。
(2呼吸、脉搏:见表4—1。
(3血压:袖带的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2~2/3。
新生儿多采用多普勒超声监听仪或心电监护仪测定血压,简易潮红法也可用。
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不同年龄血压的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收缩压(mmHg=80+(年龄×2;舒张压应该为收缩压的2/3。
mmHg与kPa的换算:mmHg测定值÷7.5=kPa值。
3.皮肤和皮下组织应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4.淋巴结淋巴结的大小、数目、活动度、质地、有无粘连和(或压痛等。
5.头部①头颅;②面部;③眼、耳、鼻;④口腔。
6.颈部 (略7.胸部①胸廓;②肺;③心(见表4—2。
8.腹部 (略9.脊柱和四肢 (略10.会阴、肛门和外生殖器 (略11.神经系统根据病种、病情、年龄等选择必要的检查。
(1一般检查:观察小儿的神志、精神状态、面部表情、反应灵敏度、动作语言能力、有无异常行为等。
(2神经反射:新生儿期特有的反射,如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是否存在;有些神经反射有其年龄特点,如新生儿和小婴儿期提睾反射、腹壁反射较弱或不能引出,但跟腱反射亢进,并可出现踝阵挛;2岁以下的小儿Babinski 征可呈阳性,但一侧阳性,另一侧阴性则有临床意义。
(3脑膜刺激征:如颈部有无抵抗、Kemig征和Brudzinski征是否阳性,检查方法同成人。
如小儿不配合,要反复检查才能正确判定。
正常小婴儿由于在胎内时屈肌占优势,故生后几个月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也可阳性。
中医学中的儿科疾病治疗
中医学中的儿科疾病治疗中医学作为中国独特的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对于儿童疾病的治疗也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中医学中的儿科治疗,注重整体观察和综合分析,以平衡、顺畅人体的气血运行为治疗重点,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能够调节身体机能,促进健康成长。
本文将介绍中医学中常见的儿科疾病治疗方法。
一、风热感冒治疗风热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风邪侵袭导致体内火气上升引起该病。
治疗时,应以清热、解表为原则。
常用的中药有连翘、薄荷等,可将其煎煮后服用,或制成药物糖浆、颗粒等形式。
此外,中医还强调在生活中应避免寒冷刺激,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加速病情的康复。
二、脾胃功能不佳治疗儿童常见的脾胃功能不佳疾病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其功能的调理尤为重要。
治疗时,可采用中药调理脾胃,如白术、砂仁等,以及合理的饮食调配。
避免吃过多寒凉生冷的食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改善和调节脾胃功能。
三、小儿哮喘治疗小儿哮喘是一种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学主张治疗应从整体上调理体质和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苍朮、儿茶、石膏等,可用煎剂或制成丸剂、颗粒等形式服用。
此外,中医强调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源等,有助于减轻和控制哮喘发作。
四、小儿湿疹治疗小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与体内湿气过重有关。
治疗时,应以祛湿、清热为原则,常用的中药有黄连、玄参、苦参等,可用煎剂外用或制成药物膏剂。
另外,在生活中应注意饮食的调理,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开水,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有助于减轻湿疹的发作和症状。
五、小儿肺炎治疗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学认为肺主呼吸,治疗时应以清热、化痰为原则。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桑白皮等,可用煎剂或制成药物颗粒等形式服用。
此外,中医还强调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寒冷和过度干燥刺激,有助于加速康复。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导读:儿童是家庭的宝贝,健康问题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
常见的儿科疾病往往会对孩子的成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儿童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
本文将介绍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帮助父母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儿童疾病。
一、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认为,感冒属于外感表证,多以风寒、风热入侵体内导致的。
常见症状有发热、流鼻涕、咳嗽等表现。
中医治疗感冒的原则是解表散寒、清热解毒。
常用的中药有薄荷、连翘、银花等,可煎汤喝。
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孩子受凉。
二、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皮肤病,多见于婴儿期和幼儿期。
中医认为湿疹属于体内湿邪郁滞,多因脾胃虚弱、湿气内盛引起的。
常见症状有皮肤红肿、瘙痒、水泡等。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主要是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常用的中药有黄芩、连翘、苦参等,可用于外用药膏或口服服用。
同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摩擦或使用刺激性的洗浴用品。
三、腹泻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泻的一种症状。
中医认为腹泻属于脾胃虚弱、湿热肠道感染引起的。
常见症状有腹痛、腹泻、拉肚子等。
中医治疗腹泻的原则是健脾和胃、清热止泻。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苦参、木香等,可煎汤喝。
同时,注意加强饮食调理,忌生冷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
四、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等。
中医认为哮喘多为气滞、痰瘀引起的。
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主要是舒肝开窍、活血化痰。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白花蛇舌草、天麻等,可煎汤喝。
同时,注意避免哮喘发作的诱因,如寒冷刺激、病毒感染等。
五、疳积疳积是一种因消化不良导致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肥胖、食欲不振、腹胀等。
中医认为疳积多属于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良引起的。
中医治疗疳积的方法主要是健脾和胃、消积导滞。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白术、陈皮等,可泡茶或煎汤喝。
同时,注意合理饮食安排,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高糖食物。
儿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2.熟悉:小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 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3.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9
Questions
1. 很多时候,对小儿实施治疗要输液,那么,输液有 什么作用呢?输液的量是怎么确定的?输液瓶中应该加入哪 些药物?
(1)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嗜睡,肌无力,腱 反射减弱或消失,迟缓性瘫痪、尿潴留。
(2)心血管:心肌收缩无力,心律失常,心脏停搏。ECG改变 早,T波高尖,S-T段压低,P波变平或消失,P-R间期延长。
(3)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
3.治疗
去除病因 停用含钾药物 紧急治疗
24
三、液体疗法的常用溶液
儿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学习目的
1.了解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儿童基本膳食种类 2.熟悉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药物选择、给药途径 3.掌握小儿药物剂量计算的方法
1
儿科疾病的综合治疗原则:
儿科护理:3分治疗、7分护理
综合治疗
饮食治疗
儿科治疗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2
一、儿科护理
儿科护理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儿科医师应 关心和熟悉护理工作,与护理人员密切协作。
1.细微的临床观察:患儿一般状态、表现、动作、哭声→病 情变化和诊断线索。
2.合理的病室安排:病室清洁,按年龄、病种安排。 3.规律的病房生活:治疗和诊断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 4.预防医源性疾病:病室、医护人员、设备等注意消毒和无
菌操作。 5.重视心理护理: 安慰,可亲,友好。
3
二、饮食治疗
1.一般饮食
用途:补充水分和能量。
26
(二)电解质溶液
1、0.9%NaCl:又称生理盐水,为等张液 2、Ringer 液:又叫复方氯化钠溶液,为等 张液,钠、氯离子含量与0.9%NaCl相同,同 时含有K+和Ca+。 缺点:大量输注可使血氯增高,而产生高氯 性酸中毒。
中医与西医儿科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案
中医与西医儿科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案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中医和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治疗体系,各具特色,在治疗儿科疾病上亦各有所长。
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疾病治疗的更好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医与西医儿科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案。
一、儿科疾病的特点与中医治疗儿科疾病的特点是年龄小、抵抗力弱、免疫力低等。
中医治疗在儿科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强调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通过调理患儿体内的阴阳平衡,调整气血运行,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的药物治疗使用草药等天然材料,疗效温和,副作用小。
此外,中医还能通过针灸、推拿等疗法来调理患儿的体质,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二、儿科疾病的专业诊断与西医治疗西医对于儿科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通过现代医学的设备和技术,西医能够对儿童的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得出明确的诊断结果。
西医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通过准确的用药和剂量,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在处理急性疾病和病情危重的患儿时,西医的治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治疗儿科疾病。
首先,在疾病的诊断上,可以借鉴西医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现代医学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检查,明确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在药物治疗上,可以综合考虑中医和西医的用药原则,选择适合患儿的药物,并控制好剂量。
中医的草药可以和西药相互协同,缓解西药的副作用,促进疾病的康复。
另外,中医的针灸和推拿疗法,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来调理患儿的体质,增强免疫力。
四、儿科疾病的综合治疗案例以哮喘为例,综合治疗儿科疾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通过西医的呼吸功能检查,明确患儿的哮喘程度。
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控制症状的发作。
同时,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调理患儿体内的阴阳平衡。
对于重度的哮喘患儿,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缓解气道痉挛,改善呼吸困难。
通过中西医的综合治疗方案,患儿的哮喘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第三篇: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绵竹市人民医院教案首页班级:全科医学任课教师;罗平课程儿科学题目儿科疾病诊治原则学时讲授 3实验练习行课时间课次1教材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具ppt(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要求目的及要求: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体液疗法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案重点: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体液疗法难点: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体液疗法解决方案:与临床相结合,利用实例、图片讲解。
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复习,加深该章内容的理解.参考资料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实施情况小结(授课完成后小结)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成都医学院教案续页教学过程、内容及时间分配教学方法与手段儿科疾病诊治原则一、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50min (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5min 1、儿科病史采集、记录和体格检查在内容、程序、方法以及分析判断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
2、要运用系统医学知识、临床基本技能及正确的临床系统思维规范地采集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并正规书写病历。
3、病历记录则是最重要的医疗证据。
(二)、儿科病史采集和记录要点5min1、病史采集要准确。
2、态度和蔼亲切,语言通俗易懂;注重与家长的沟通。
3、尊重家长和孩子的隐私并为其保密4、切不可先入为主,不能用暗示的言语或语气来诱导家长。
(三)、成人与儿科问诊内容5min(四)、儿科问诊的特殊性—可靠?5min1、无法表达或表达不确切—婴幼儿;2、隐瞒病情—恐惧心理;3、夸大病情—希望引起医生重视4、间接提供—可靠性受观察能力、密切程度影响;5、供史者多—不同感受、不同时段。
(五)、病史采集15min 1. 一般内容:姓名、性别、年龄(采用实际年龄:新生儿天数,婴儿:月数,1岁以上:几岁几个月)种族、父母或抚养人的姓名、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住址及(或)其他联系方式(如电话)病史叙述者与病儿的关系以及病史的可靠程度。
2.主诉用病史提供者的语言概括主要症状或体征及其时间。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原则中医儿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治疗原则与成人不同,更加注重温和、安全、有效。
在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中,遵循以下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1. 按照病情,辨证施治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儿科疾病中尤为重要,因为儿童的体质较为柔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病情变化也较为迅速,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因此,在治疗儿童疾病时,要对病情进行全面的辨证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以调整气血为主中医认为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气血的调配,所以在治疗儿科疾病时,要注意调整气血平衡。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针灸、推拿、艾灸等方法来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以滋养营养为辅儿童的身体发育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因此在治疗疾病时,要注重滋养营养,以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食疗等方式来滋养营养,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预防疾病的发生。
4. 以温和为主儿童的身体比成人更为娇嫩,所以在治疗儿童疾病时,要遵循“温和为主”的原则,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针灸、推拿、艾灸等方式来调理身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 以预防为重中医治疗儿科疾病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预防为主”。
中医认为,儿童疾病的发生与日常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注重预防,改善儿童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原则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注重调节气血、滋养营养,温和施治,预防为主。
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治疗儿科疾病,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中医儿科学简答题
中医儿科学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中医儿科学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运用中医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来研究和治疗儿童疾病的学科。
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念是“先天为本,后天为辅”,即重视儿童身体的先天禀赋和体质,并注重伤害的预防与健康的保护。
其原则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因证施治、因病定治、辨病求因、整体观念等。
2. 中医儿科学与西医儿科学有何不同?中医儿科学与西医儿科学在理论与治疗方法上存在一些不同。
中医儿科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注重平衡冷热、升降出入等因素以调节阴阳平衡。
西医儿科学则更注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运用药物、手术等现代医疗技术。
此外,中医儿科学注重预防与调理,强调“先天为本,后天为辅”,而西医儿科学更倾向于病后治疗。
3. 中医儿科学中有哪些常用的治疗方法?请简要介绍一下。
中医儿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等。
中药是通过中药配方和汤剂来服用,以调节体质和治疗疾病。
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
推拿是指通过按摩、拍打等手法刺激身体部位,来促进气血畅通和疾病康复。
艾灸是通过燃烧艾叶或艾条对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达到调理和治疗的效果。
4. 中医儿科学能够治疗哪些儿童常见疾病?中医儿科学可以治疗许多儿童常见疾病,比如感冒发热、咳嗽、腹痛、腹泻、便秘、湿疹、遗尿、哮喘等。
中医儿科学通过调整体质和治疗疾病,可以帮助儿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5. 在治疗儿童疾病时,中医儿科医师有哪些特别注意的方面?在治疗儿童疾病时,中医儿科医师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其年龄、体质特点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要注意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刺激和副作用。
此外,对于婴幼儿,使用药物和治疗方法时要注意用量的控制和操作的细致。
同时,中医儿科医师还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关注儿童的心理状况和家庭环境对疾病的影响,全面治疗儿童疾病。
儿科急重症抢救原则及流程
儿科急重症抢救原则及流程一、原则1.快速识别:在儿科急重症抢救中,时间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快速进行初步评估和诊断,确定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
2.全面评估:抢救开始后,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血压等,并全面了解患儿的病史,以便进行正确的抢救处理。
3.先救重要脏器:在急重症抢救中,优先救治重要脏器的功能,如呼吸、心脏等。
抢救时应根据患儿的病情,酌情对重要脏器进行支持治疗。
4.个体化护理: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抢救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和生理特点等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5.助力家长:在儿科急重症抢救中,家长是医护人员的重要合作伙伴,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安慰。
二、流程1.初始评估:当患儿出现急重症时,医护人员首先应迅速接诊患儿,并进行初始评估。
这包括查看患儿的意识状态、呼吸状态、心跳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2.空气道管理:保持患儿气道通畅是急重症抢救的首要任务。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清除口腔内异物、采用气管插管等方法来保持气道通畅。
3.呼吸支持:在儿童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时,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人工呼吸、氧气吸入和呼吸机辅助等措施进行呼吸支持。
4.心脏支持:当患儿心脏功能不全或心跳停止时,医护人员可以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电击除颤、心肺复苏药物等。
5.血容量重建:对于血容量不足的患儿,医护人员可以进行静脉输液或输血,以维持患儿的血压和血液循环。
6.其他支持治疗:在儿科急重症抢救中,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支持治疗,如抗感染治疗、抗心律失常治疗等。
7.定期评估和监测:在急重症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定期评估患儿的生命体征、病情进展,并监测各项检查结果,以及时调整抢救方案。
8.平稳过渡与康复:当患儿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应逐渐减少支持治疗,过渡到一般医疗护理,并积极促进患儿的康复。
儿科急重症抢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知识。
爱爱医资源-第四章 儿童疾病诊治原则
测温法:准确、快速。
29
体格检查—(二)检查方法
2.一般测量 (2)呼吸、脉搏:应在小儿安静时进行。 要同时观察呼吸的节律和深浅。年长儿
选择较浅的动脉如桡动脉来检查脉搏,
婴幼儿亦可检查股动脉或通过心脏听诊 来对比检测。要注意脉搏的速率、节律、
无凹陷或隆起;枕秃和颅骨软化、血肿或颅骨缺损等。
(2)面部:特殊面容、眼距,鼻梁、双耳位臵和形状等。
(3)眼、耳、鼻:眼睑、眼球、结膜、角膜、瞳孔、对 光反射等。双外耳道分泌物、红肿及牵拉痛;耳镜检查 鼓膜情况。鼻形、鼻翼扇动、鼻腔分泌物及通气情况。
体格检查——(二)检查方法
5.头部
(4)口腔:口唇色泽、口腔内颊黏膜、
儿与该患者的接触方式和时间等。了解父 母对传染病的认识和基本知识也有助于诊 断。
21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方法
• 态度和蔼、动作轻柔、注意保温
• 一般在患儿开始接受检查时进行
• 消除患儿紧张心理,顺序灵活掌握
• 安静时先检查心肺听诊
• 危重儿先抢救,后全面检查
第一节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 • • • • • • 一般测量和外表 皮肤和皮下组织 淋巴结 头、颈、胸、腹部 脊柱和四肢 肛门和外生殖器 神经系统
体格检查—(一)注意事项
1.和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2.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可坐或躺在家长的怀 里检查,检查者顺应患儿的体位;
3.检查的顺序灵活掌握。安静时先行心、肺
听诊或腹部触诊等易受哭闹影响的项目; 对患儿有刺激的部位最后查,如口腔、咽
部、有疼痛的部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⑧ 代谢病专用饮食:不含乳糖食物用于半乳糖血症,低 苯丙氨酸奶用于苯丙酮尿症,糖尿病饮食等。
9
检查前饮食和禁食
① 潜血膳食:连续3天食用不含肉类、动物肝脏、血 和绿叶蔬菜等的饮食,用于消化道出血的检查;
14
2. 肾上腺皮质激素 短疗程常用于过敏性疾病、重症感染性
疾病等;长疗程则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血液病、自身免 疫性疾病等。哮喘、某些皮肤病则提倡局部用药。 3. 在使用中必须重视其副作用:①短期大量使用可掩盖病情 ,故诊断未明确时一般不用;②较长期使用可抑制骨骼生 长,影响水、电解质、蛋白质、脂肪代谢,也可引起血压 增高和库欣综合征;③长期使用除以上副作用外,尚可导 致肾上腺皮质萎缩,可降低免疫力使病灶扩散;④水痘患 儿禁用糖皮质激素,以防加重病情。
② 胆囊造影膳食:用高蛋白、高脂肪膳食如油煎荷 包蛋等,使胆囊排空,以检查胆囊和胆管功能;
③ 干膳食:食用米饭、馒头、鱼、肉等含水分少的 食物,用于尿浓缩功能试验和12小时尿细胞计数 检查;
④ 禁食: 因消化道出血或术后等原因不能进食小儿 ,应注意静脉供给热量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10
三、药物治疗原则
儿科学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2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考虑年龄:不同年龄小儿在生理、病理和心理特 点上各异,病因、病程和转归等与成人不同。
注重变化:小儿起病急,变化快,容易并发一个 甚至多个器官或系统病变,故治疗措施既要适时 、全面,又要仔细、突出重点。
倾注爱心: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较成年人更需要 爱心、耐心和精湛的医术,儿科医生必须熟练掌 握护理、饮食、用药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治疗技术 ,使患儿身心顺利康复。
7. 止泻药与泻药 对腹泻患儿不主张用止泻药,除用口 服补液疗法防治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外,可用保护肠 黏膜药物,或辅以含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的制剂以 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便秘一般不用泻药,调整饮 食和松软大便的通便法。
17
8.乳母用药 阿托品、苯巴比妥、水杨酸盐等药物可经母 乳影响哺乳婴儿,应慎用。
3
一、护理的原则
细致的病情观察 观察不典型的或细微的表现,应 考虑其存在的病理基础。如婴儿哭闹可以是正常的 生理要求,也可能是疾病的表现;
合理的病室安排 可按年龄、病种、病情轻重和护 理要求安排病房及病区。
4
规律的病房生活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观察病 情应尽量不影响患儿的睡眠,尽可能集中时间进 行治疗和诊断操作,定时进餐。
3g以下。少盐饮食则每天额外供给1g氯化纳, 供心力衰竭和肝、肾疾病导致的水肿患儿食用; ③ 贫血饮食:每日增加含铁食物; ④ 高蛋白膳食:在一日三餐中添加富含蛋白质的食 物,适用于营养不良、消耗性疾病患儿;
8
⑤ 低脂肪饮食:不用或禁用油脂、肥肉等,适用于肝病 患儿;
⑥ 低蛋白饮食:减少蛋白质含量,以碳水化合物补充热 量,用于尿毒症、肝昏迷和急性肾炎的少尿期患儿;
预防医源性疾病 防止交叉感染,防止医源性感染 , 防止意外的发生。
5
二、饮食治疗原则
适当的饮食有助治疗和康复。 正确选择乳品 ①稀释乳:供新生儿早产儿食用;
②脱脂奶:供腹泻时或消化功能差者短期食用;③ 酸奶:供腹泻及消化力弱的病儿食用;粉:长期腹泻、有乳糖不耐受的婴儿;⑥低苯丙氨 酸奶粉:用于确诊为苯丙酮尿症的婴儿。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药物的过敏 反应、不良反应和毒性作用常对机体产生不良影 响。生长发育中的小儿因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够成 熟、健全,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较成年人更为敏 感。小儿疾病多变,选择药物须慎重,更要求剂 量恰当,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 ,掌握药物的性能、作用机制、毒副作用、适应 证和禁忌证,以及精确的剂量计算和适当的用药 方法。
15
4. 退热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反复使用。 5. 镇静止惊药 在患儿高热、烦躁不安、剧咳不止等情
况下可给予镇静药。发生惊厥时可用苯巴比妥、水 合氯醛、地西泮等。婴儿不宜使用阿司匹林,以免 发生Reye综合征。
16
6. 镇咳止喘药 婴幼儿一般不用镇咳药,多用祛痰药口 服或雾化吸入,使分泌物稀释、易于咳出。哮喘病 儿提倡局部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必要时也可 用茶碱类,但新生儿、小婴儿慎用。
11
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
1. 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因年龄而异 如巴比妥类、 吗啡、四环素在幼儿脑浓度明显高于年长儿。
2. 小儿对药物的反应因年龄而异 吗啡对新生儿呼 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年长儿,麻黄碱使血 压升高的作用在未成熟儿却低得多。
12
3. 肝脏解毒功能不足 特别是新生儿和早产儿,肝脏酶系统发 育不成熟,对某些药物的代谢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增 加了药物的血浓度和毒性作用。
6
一般膳食:
① 普通饮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热能充足; ② 软食:供消化功能未完全恢复或咀嚼能力弱的病
儿; ③ 半流质饮食:用于消化功能弱,不能咀嚼吞咽固
体食物的病儿; ④ 流质饮食:用于高热、消化系统疾病、急性感染
、胃肠道手术后病儿,亦用于鼻饲,短期使用。
7
特殊膳食
① 少渣饮食:适用于胃肠感染、肠炎病儿; ② 无盐及少盐饮食:无盐饮食每日食物中含盐量在
4. 肾脏排泄功能不足 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的肾功能尚不成 熟,药物及其分解产物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延长,增加了药物 的毒、副作用。
5. 先天遗传因素 要考虑家族中有遗传病史的患儿对某些药物 的先天性异常反应;对家族中有药物过敏史者要慎用某些药 物。
13
药物选择
选择用药的主要依据是小儿年龄、病种和病情,同 时要考虑小儿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和药物的远期影响。 1.抗生素 既要掌握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用药指征,更 要重视其毒副作用的一面。除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 用而外,过量使用抗生素还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衡, 使体内微生态紊乱,引起真菌或耐药菌感染;对群体 和社会来讲,广泛、长时间地滥用广谱抗生素,容易 产生微生物对药物的耐受性,进而对人们的健康产生 极为有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