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备战2020高考经典100道—全面突破文言实词“防线”
2020高考语文必须掌握的100个高频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须掌握的100个高频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考点1.文言实词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或近音)代替的办法写成另一个字;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汉语是表义文字,文言文一般一字一词,用语精练,多义性强,语境意义地位突出。
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等,其中最常用的文言虚词,2003年《考试说明》只限定了18个。
3.文言句式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
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①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的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也”的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③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的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④主语后既没有“者”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⑤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⑥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用“为”放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表示方法:①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为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文高考文言文常考易错实词100个
文高考文言文常考易错实词100个1.过路的官人怀疑___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表现出吝啬的态度。
2.___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需要审理此事。
3.高祖派来使者授予___东南道尚书令的官职,并封他为___。
4.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___进攻我国北部边境,表现出对此地的轻视。
6.大败___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进入军营而非城墙。
7.___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为了避免灾害。
8.___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___。
9.诸侯的军队前进,临时驻扎在陉地。
10.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___赶快接见___,___没有到,___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再宽恕你了。
14.___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假如___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范围。
17.___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没有加上标点。
19.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38.明确法律,废除多余的官员,撤销疏远的王族爵位。
39.控告___和同郡二十四人结成朋党,朝廷下令搜捕他们。
40.好的开始很多,但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却很少。
41.虽然年事已高,但在闲暇时还督促孩子们研究。
42.皇帝下令朝臣订正旧法,制定一套通用的典章制度。
43.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___为他们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让他们无为而治。
44.(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以美好的品德闻名,是当时的名门望族。
45.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优罪了。
46.没有问候(___),便迎着他说:你们那里有位___,你认识吗。
47.___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疲乏不堪,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100组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100组1.爱相关成语:爱屋及乌爱莫能助经典例句:(1)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兼爱》)(2)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与妻书》)(3)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种树郭橐驼传》)(4)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5)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6)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例句释义:(1)惠爱,仁爱(2) 特指男女间相互爱慕亲热的行为(3)爱护,照料(4)舍不得,吝惜(5)爱惜(6)隐蔽、躲藏(7)喜爱,宠爱2.被相关成语:被坚执锐被褐怀玉经典例句:(1)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4)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司马迁《屈原列传》)例句释义:(1)覆盖遮盖(2)同“披”,穿(3)遭受(4)同“披”,披散3.兵相关成语:短兵相接兵临城下厉兵秣马经典例句:(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2)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苏洵《六国论》)(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4)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例句释义:(1)兵器(2)军队(3)战争,战事(4)士兵4.朝相关成语:朝三暮四改朝换代朝秦暮楚经典例句:(1)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2)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李密《陈情表》)(4)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5)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归有光《项脊轩志》)例句释义:(1)使……朝见、朝拜(2)朝代(3)朝廷(4)早晨(5)上朝5.乘相关成语:乘人之危因利乘便经典例句:(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贾谊《过秦论》)(2)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3)乘彼垝垣(《氓》)(4)聊乘化以归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5)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6)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姚鼐《登泰山记》)例句释义:(1)趁着,凭借(2)骑,坐(3)登上(4)顺随(5)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6)冒着6.除相关成语:除旧布新斩草除根兴利除弊经典例句:(1)扶辇下除,触柱折辕(班固《苏武传》)(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4)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例句释义:(1)殿阶(2)清除,去掉(3)授官(4)清除,去掉7.从相关成语:从长计议从善如流弃笔从戎经典例句:(1)张良是时从沛公(司马迁《鸿门宴》)(2)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孔雀东南飞并序》)(3)弟走从军阿姨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4)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5)樊哙从良坐(司马迁《鸿门宴》)(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鸿门宴》)(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例句释义:(1)跟随,跟从(2)依顺,听从(3)参加(4)读zònɡ,同“纵”,合纵(5)靠着,挨着(6)介词,自、由(7)使跟随8.当相关成语:锐不可当当仁不让首当其冲安步当车经典例句:(1)木兰当户织(《木兰诗》)(2)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3)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4)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司马迁《鸿门宴》)(5)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归有光《项脊轩志》)(6)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7)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贾谊《过秦论》)(8)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孔雀东南飞并序》)(9)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0)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11) 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1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例句释义:(1)对着,面对(2)担当,担任(3)假使,如果(4)对等,比得上(5)遮挡,遮蔽(6)占据,把守(7)值,在,正在(8)将(9)掌握,主持(10)适合(11)在,处在(某处)(12)在,逢(某时)9.道相关成语:道听途说道不拾遗安贫乐道津津乐道经典例句:(1) 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姚鼐《登泰山记》)(2) 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3) 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陈涉世家》)(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鸿门宴》)(6)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齐桓晋文之事》)(7)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8)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贾谊《过秦论》)(9)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离骚》)例句释义:(1)道路(2)正确的方法(3)道义(4)道理,规律(5)取道(6)说,讲(7)风尚(8)主张,学说(9)同“导”,引导10.得相关成语:怡然自得得陇望蜀相得益彰经典例句:(1)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苏洵《六国论》)(2)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3)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归有光《项脊轩志》)(5) 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6) 吾得兄事之(司马迁《鸿门宴》)(7)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8)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例句释义:(1)取得,获得(2)获得(3)同“德”,感恩,感激(4)能够,可以(5)适宜、得当(6)应该应当(7)实现,达到(8)心得,收获11.负相关成语:忘恩负义负荆请罪负隅顽抗不负众望经典例句:(1)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五代史伶官传序》)(2)见犯乃死,重负国(班固《苏武传》)(3)律前负汉归匈奴(班固《苏武传》)(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苏洵《六国论》)(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7)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冤》)例句释义:(1)背东西,以背载物(2)对不起,辜负 (3)违背,背弃(4)失败(5)承载,支撑(6)凭借,凭仗(7)蒙受,遭受12.故相关成语:明知故犯故步自封革故鼎新平白无故经典例句:(1) 前以降及物故(班固《苏武传》)(2)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3) 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并序》)(4) 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5)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6) 故遣将守关者(司马迁《鸿门宴》)(7) 轩东故尝为厨(归有光《项脊轩志》)(8)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并序》)(9)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例句释义:(1)死亡(2)旧,与“新”相对(3)衰老 (4)交情(5)原因,缘故(6)故意,特意(7)过去,从前(8)仍旧,仍然(9)所以13.固相关成语:固若金汤根深蒂固经典例句:(1)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2)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贾谊《过秦论》)(3) 少年固强之(蒲松龄《促织》)(4)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5)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6)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五石之瓠》(7)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例句释义:(1)巩固,安定(2)险要的地势(3)坚持、一定(4)顽固,固执(5)本来,确实(6)实在,确实(7)使之固,巩固14.顾相关成语:顾此失彼顾名思义顾盼生姿顾影自怜经典例句:(1)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2)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归有光《项脊轩志》)(3)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4) 虽放流,眷顾楚国(司马迁《屈原列传》)(5) 大行不顾细谨(司马迁《鸿门宴》)(6)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五代史伶官传序》)(7)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促织》)例句释义:(1)照看(2)回顾(3)拜访,探望(4)顾惜,顾念(5)考虑(6)视,看(7)副词,但;却;反而15.度相关成语:审时度势风度翩翩挥霍无度度长絜大经典例句:(1)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3)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并序》)(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5)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6)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贾谊《过秦论》)(7)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8)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9)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10)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例句释义:(1)同“渡”,渡过,越过(2)制度,法度(3)度过(4)推测,估计(5)计划(6)衡量(7)标准,限度(8)计划,打算(9)谱写,作曲(10)次,回16.或相关成语:不可或缺经典例句:(1) 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2)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3)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李白《蜀道难》)(4)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例句释义:(1)有的(2)或许(3)倘若(4)有时17.疾相关成语:疾恶如仇积劳成疾痛心疾首奋笔疾书经典例句:(1)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兼爱》)(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司马迁《屈原列传》)(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5)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齐桓晋文之事》)(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例句释义:(1)疾病(2)痛心(3)强,这里指声音宏大(4)厌恶(5)憎恨(6)快;迅速18.及相关成语:望尘莫及触手可及鞭长莫及迫不及待经典例句:(1)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及其所之既倦(王羲之《兰亭集序》)(3)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4)前以降及物故(班固《苏武传》)(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桓晋文之事》)例句释义:(1)到(2)等到(3)比得上(4)连词,和(5)推广,推及19.假相关成语:狐假虎威假公济私不假思索弄虚作假经典例句:(1)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孔雀东南飞并序》)(2)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3) 假令仆伏法受诛(司马迁《报任安书》)(4)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蒲松龄《狼》)(5)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班固《苏武传》)例句释义:(1)假期(2)凭借,借助(3)假设,假使(4)假的,假装(5)临时委任20.间相关成语:挑拨离间间不容发伯仲之间经典例句:(1)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2)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司马迁《屈原列传》)(3)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4)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鸿门宴》)(6) 遂与外人间隔(陶渊明《桃花源记》)(7)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例句释义:(1)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2)离间(3)参与(4)间或,断断续续地(5)从小路 (6)隔离(7)间隙,缝隙21.见相关成语:真知灼见见微知著相形见绌瑕瑜互见经典例句:(1)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庖丁解牛》)(2)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3)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并序》)(4)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司马迁《屈原列传》)(5) 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屈原列传》)(6) 移船相近邀相见(白居易《琵琶行并序》)(7)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司马迁《屈原列传》)(8)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例句释义:(1)看见 (2)拜见,会见 (3)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4)表示被动,相当于“被”(5)同“现”,表现 (6)见面 (7)知道(8)指自己22.就相关成语:功成名就避实就虚将计就计删繁就简经典例句:(1) 金就砺则利(《劝学》)(2)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李密《陈情表》)(3)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4) 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例句释义:(1)接近,靠近(2)赴任(3)成就(4)走向23.举相关成语:举案齐眉举贤任能举一反三纲举目张经典例句:(1) 戍卒叫,函谷举(杜牧《阿房宫赋》)(2) 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3)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司马迁《陈涉世家》)(4) 杀人如不能举(司马迁《鸿门宴》)(5)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孔雀东南飞并序》)(6) 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并序》)(7)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司马迁《鸿门宴》)(8)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蒲松龄《促织》)例句释义:(1)攻取,占领(2)举出,提出(3)发动,举行(4)尽(5)行为,行动(6)成功(7)举动,抬动(8)全24.绝相关成语:韦编三绝络绎不绝惨绝人寰深恶痛绝经典例句:(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2) 楚诚能绝齐(司马迁《屈原列传》)(3)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逍遥游》)(4)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5) 冰泉冷涩弦凝绝(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例句释义:(1)隔绝的 (2)断绝(3)直上穿过(4)横渡(5)停止25.克相关成语:克敌制胜克勤克俭攻无不克相生相克经典例句:(1) 能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2)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3)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十二章》)例句释义:能够(2)战胜(3)克制,约束26.病相关成语:病入膏肓无病呻吟同病相怜经典例句:(1) 三岁余,王病(班固《苏武传》)(2)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3)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4)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例句释义:(1)生病(2)担心,忧虑(3)感到痛苦(4)疲劳,困苦27.察相关成语:察言观色明察秋毫习而不察经典例句:(1)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兼爱》)(2)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节选)》)(3)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与妻书》)(4)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李密《陈情表》)(5)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苏轼《石钟山记》)(6)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司马迁《屈原列传》)例句释义:(1)考察,审察(2)体察(3)了解,明白 (4)考察后予以推荐(5) 仔细看,观察 (6)洁净的样子28.曾相关成语:似曾相识曾经沧海曾几何时经典例句:(1)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2)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赤壁赋》)例句释义:(1)曾经(2)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简直”29.诚相关成语:诚惶诚恐开诚布公心悦诚服经典例句:(1)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林觉民《与妻书》)(2)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3)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司马光《赤壁之战》)例句释义:(1)诚心,诚意(2)实在,的确(3)果真,如果30.殆相关成语:百战不殆殆无虚日经典例句:(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2)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苏洵《六国论》)(3) 殆有甚焉(《齐桓晋文之事》)例句释义:(1)疑惑 (2)近于,几乎 (3)恐怕,可能31.非相关成语:大是大非文过饰非经典例句:(1)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3) 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5)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屈原列传》)例句释义:(1)不,没有 (2)不是 (3)不对的,错误的(4)责难,认为不对(5)除了32.复相关成语:周而复始无以复加万劫不复经典例句:(1)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2)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3) 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4) 勿复重纷纭(《孔雀东南飞并序》)(5)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并序》)(6) 复前行,欲穷其林(陶渊明《桃花源记》)例句释义:(1)恢复(2)双层(3)重复,重叠(4)又,再(5)答复(6)继续33.盖相关成语:盖世奇功盖棺论定欲盖弥彰经典例句:(1)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并序》)(2)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3) 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4) 能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例句释义:(1)遮盖,掩盖,覆盖(2)同“盍”,何,怎样(3)古称“伞”(4)副词,大概,一般34.归相关成语:返璞归真殊途同归宾至如归铩羽而归经典句子:(1) 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有光《项脊轩志》)(2)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孔雀东南飞》)(3)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班固《苏武传》)(4)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司马光《赤壁之战》)(5)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例句释义:(1)女子出嫁(2)返回,回来(3)送还 (4)归附,归向(5)归顺,归附35.过相关成语:过犹不及闻过则喜白驹过隙矫枉过正经典句子:(1)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2)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司马迁《鸿门宴》)(3) 日过午已昏(归有光《项脊轩志》)(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5)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司马迁《鸿门宴》)(6) 一日,大母过余曰(归有光《项脊轩志》)(7) 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李密《陈情表》)例句释义:(1)经过,通过(2)超过(3)时间过去(4)错误,过失(5)责备(6)探望(7)过分,过于36.恨相关成语:报仇雪恨相见恨晚抱恨终身悔恨莫及经典句子:(1)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2)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并序》)(3)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例句释义:(1)遗憾,后悔 (2)抱恨 (3)仇恨,怨恨37.患相关成语:患得患失内忧外患患难之交防患未然经典句子:(1) 诸侯之所大患(苏洵《六国论》)(2)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3)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司马光《赤壁之战》)例句释义:(1)忧虑,担心(2)祸患(3)忌讳,顾忌38.即相关成语:可望而不可即若即若离一拍即合经典句子:(1) 项伯即入见沛公(司马迁《鸿门宴》)(2)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司马迁《鸿门宴》)(3)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班固《苏武传》)(4)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例句释义:(1)立即,马上(2)当(3)登上(4)走近,靠近39.堪相关成语:不堪回首苦不堪言经典句子:(1) 妾不堪驱使(《孔雀东南飞并序》)(2)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3)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并序》)例句释义:(1)经得起,忍受 (2)能够,可以 (3)胜任40.类相关成语:物以类聚触类旁通画虎类犬不伦不类经典句子:(1) 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2) 则明通而类(《荀子·不苟》)(3)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归有光《项脊轩志》)(4)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例句释义:(1)事例(2)类推(3)像,类似(4)种类,类别41.怜相关成语:怜香惜玉顾影自怜同病相怜摇尾乞怜经典句子:(1) 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并序》)(2)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例句释义:(1)可爱 (2)同情,怜悯42.弥相关成语:欲盖弥彰老而弥坚经典句子:(1)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班固《苏武传》)(2)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例句释义:(1)满,遍 (2)越,更加43.莫相关成语:莫衷一是莫逆之交讳莫如深经典句子:(1)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2) 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并序》)(3) 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4) 莫春者,春服既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例句释义:(1)没有谁,没有什么(2)不,不能(3)没有(4)同“暮”,晚44.明相关成语:明日黄花明察秋毫经典句子:(1)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2)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3)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司马迁《屈原列传》)(4)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苏洵《六国论》)(5)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例句释义:(1)明亮,光明 (2)贤明,明智 (3)照明,阐明(4)今之次,第二 (5)视力45.内相关成语:内外夹攻五内俱焚色厉内荏经典句子:(1) 内外多置小门墙(归有光《项脊轩志》)(2)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司马迁《屈原列传》)(3) 距关,毋内诸侯(司马迁《鸿门宴》)(4)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二章》)例句释义:(1)里面,跟“外”相对 (2)内部,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 (3)同“纳”,接纳 (4)内心,心里46.期相关成语:不期而遇遥遥无期经典句子:(1) 备极护爱,留待限期(蒲松龄《促织》)(2)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3)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4)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5)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例句释义:(1)日期,期限 (2)及,至(3)一周年(4)穿一年孝服的亲族 (5)期求47.奇相关成语:奇闻逸事奇文共赏不足为奇经典句子:(1)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苏洵《六国论》)(2)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
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试题一: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行”字的含义。
1. 行者,孔子之弟子也。
2. 夫子何为者?黍稷之事,则吾得行乎其中矣。
试题二: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坐”字的含义。
1.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2. 宾客满堂,坐不安席。
试题三: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走”字的含义。
1. 走马观花,不觉日之将夕。
2. 闻鸡起舞,走赴战场。
试题四:请解释下列句子中“来”字的含义。
1. 春江水暖鸭先知,来去自如。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试题五: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去”字的含义。
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去而不返。
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去恶如探汤。
试题六:请解释下列句子中“使”字的含义。
1. 使者驰传,以告诸侯。
2. 使民以时,不害其生。
试题七:请解释下列句子中“闻”字的含义。
1. 闻鸡起舞,志在四方。
2. 闻过则喜,知过必改。
试题八: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见”字的含义。
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试题九:请解释下列句子中“知”字的含义。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试题十: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致”字的含义。
1. 致治之道,必先治其身。
2. 非无泪,为国士,不得而致之。
试题十一:请解释下列句子中“举”字的含义。
1.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试题十二: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发”字的含义。
1.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试题十三:请解释下列句子中“收”字的含义。
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试题十四: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言”字的含义。
1. 言必信,行必果。
2. 君子不器,言寡尤,行寡悔。
试题十五: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尽”字的含义。
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
试题十六: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当”字的含义。
突破文言文阅读的实词100例
突破文言文阅读的实词100例整理:何丽霞“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常见考点,从近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抽样统计结果来看,得分率一直徘徊在0.5—0.6之间。
究其原因,制约的“瓶颈”主要在如下两大方面:一是知识储备上积淀不足。
该考点考查的实词义项,多为考生不太熟悉,有的甚至是较为生僻的义项,学生的知识仓库中本来就“缺货”,自然也就无从判断。
二是思维品质上形成定势。
命题人设计的错项多为实词的现代义和常见义,考生由于思维定势极易认同这些错项,这就陷入了以今释古、以熟释生的思维误区。
为了增加知识储备,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判别能力,我搜集了几年全国各地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从1600多个选项中遴选出了100个点击率最高的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
希望同学们认真记忆。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 - 40)字源解说、成语助记、课文示例
被 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2同是被逼迫 3将军身被坚执锐 4被发行吟泽畔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6如被冰雪 7泽被后世
制作:
蒙受,遭受 表示被动 通“披” ,穿 通“披”,披散 被子 覆盖 覆盖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 - 40)字源解说、成语助记、课文示例
4、倍
本义:反;背向。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 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 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制作: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 - 40)字源解说、成语助记、课文示例
兵 1收天下之兵 2陈利兵而谁何 3故上兵伐谋 4左右欲兵之 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 兵于赵者
兵器,军械 士兵,军队 战略战术 用兵器杀人 战争
6赵亦盛设兵待秦,秦不 军队 敢动
制作: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 - 40)字源解说、成语助记、课文示例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 - 40)字源解说、成语助记、课文示例
3、被
从衣,皮声。本义:睡眠时用以覆体的夹被;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 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 在身上吗?
制作: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 - 40)字源解说、成语助记、课文示例
制作: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 - 40)字源解说、成语助记、课文示例
1、爱
本义:吝啬,舍不得。 “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 。由 “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制作: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 - 40)字源解说、成语助记、课文示例
成语助记:
1.爱莫能助:形容心里非常愿意帮助,但限 于力量或条件的限制却没有办法做到。 2.爱屋及乌: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 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 有关的人或物。 3.节用爱民: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4.爱不释手:喜欢得舍不得放手。
高考100个高频文言实词(2020年10月整理).pdf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7
译文
8
1 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译文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译文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译文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译文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译文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译文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译文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译文 9.师进,次于陉。 译文 10.天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译文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译文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译文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译文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译文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译文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78.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 译文 79.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
5
译文 80.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 译文 81.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译文 82.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 译文 83.叔为人苛廉自喜,喜游诸公 译文 8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译文 85忠义满朝廷,事业遍边陲 译文 86.国家无虞,利及后世。 译文 87.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译文 88.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 译文
57.彦章武人不知书。 译文 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译文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译文 60.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 译文 61.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 译文 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 译文 63.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译文 64.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
高考语文实词总复习100题(附答案)
一、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是应当熟悉的重点词,一些词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会遇到的,需要同学想一想,默记一下。
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追究,查办)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结交,亲附)3、孔子曰:“吾与点也”。
(《论语·四子侍坐》)(赞同,称许)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招致)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于宾客。
(《魏公子列传》)(介绍,引见)6、自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孔子世家》)(辅助,改动)【(11全国)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7、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
(《魏公子列传》)(责备)8、以是知公子恨之复反也。
(《魏公子列传》)(遗憾)9、平伐其功(《屈原列传》)(自夸,炫耀)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项羽本纪》)(功勋)(逞。
)11、人穷则反本。
(《屈原列传》)(陷入困境)12、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列传》)(礼物)13、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刺客列传》)(礼物)14、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归:出嫁)15、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归附)(遗憾)16、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没有依靠)(悬赏捉拿)1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项羽本纪》)(悬赏征求)【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购:悬赏捉拿】18、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 (《项羽本纪》)(交游,交往)19、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刺客列传》)(助长,帮助)20、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太史公自序》)(推究……本源)2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
(《刺客列传》)(迎,迎击,抵抗)22、孔子贫且贱。
(《孔子世家》)(地位低下)【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高考语文常用文言实词120个
高考语文常用文言实词120个高考语文常用文言实词120个如下:一、爱“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五、本“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七、兵“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九、察“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朝三暮四改朝换代朝秦暮楚朝野上下朝不保夕朝成夕毁朝闻夕死朝歌夜弦朝发夕至朝令夕改六朝金粉只争朝夕班师回朝枵腹终朝十一、曾“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
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乘人之危乘坚策肥乘龙快婿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衣轻乘肥因利乘便有机可乘十三、诚“除”本义为“台阶”。
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除旧布新斩草除根兴利除弊清宫除道安良除暴十五、辞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
“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
高考文言实词专项突破
文言实词专项突破专项突破一(40分钟每小题3分,计42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愍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燕既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
……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
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
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
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
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纵反间于燕。
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而城中鼓噪从之。
D.燕军扰乱奔走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诸田疏属也属:亲属 B.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知:了解C.惠王立,与乐毅有隙隙:嫌隙 D.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事:举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相与:互相B.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宣言:公开发表意见C.僇先人,可为寒心寒心:伤心D.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炫耀:夸耀5.对下列句子中智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将:将领B.令即墨富豪遗燕将遗:馈赠C.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夷:灭、杀D.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复:又、再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 翻译
备战高考——-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秦爱纷奢喜欢,爱好。
秦国统治者喜欢奢侈的生活。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齐国虽然狭小,可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我唯独欣赏莲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的品质.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急的我挠着头来回走。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DA.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在风雨中岿然不动,安稳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什么原因把我安置在安全闲适的地方。
B.然后得一安安逸.然后得到一时的安逸.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那么最好就抚恤他,令他安心,和他结盟修好.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生.吃的和穿的,不敢一个人一个人独自享用。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使他们安顿下来.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将军迎顺曹操,想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归宿呢?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哪里.千古英雄,可现在在哪里呢?3。
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大禹、商汤遭受过。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通“披".(屈原)披着头发,在水边叹吟。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大雪越过五岭,覆盖南越多个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希望项伯详细地(对项羽)说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倍数。
五倍于敌方兵力就攻击他,一倍于敌方兵力就把敌人的兵力调动分散。
C.每逢佳节倍思亲更加。
每逢佳节更加思念亲人。
D.我军十倍于敌倍数。
我军人数是敌方的十倍.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A.人穷则反本根本,基础。
人在穷窘困厄时,就会返回本性.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根本,基础.我听说用兵把谋划作为根本,所以谋划多的胜过谋划少的。
备战高考---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涵盖了高考必考的120个实词有答案).doc
备战高考——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共100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
答题时间80分钟)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撥首跚躅2.“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C.衣食所安,弟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T古英雄,而今安哉哉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4.“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A.人穷则反本总闻兵以计为木, 故多乳胜少算B.今存其本不忍废, 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D.抑木其成败Z迹, 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Z道6.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闪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欺软怕硕,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了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0.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向察众人Z议,专欲误将军②人金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 • • • 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和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而降城A ・①②札I 同,③④和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③④各不同 D. ①②③④都相同12.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Z 际④郦元Z 所见闻,殆为余同A. ①②札I 同,③④和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尝趋百里外从乡Z 先达执经叩问■ B.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 樊哙从良坐D.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14.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己■②今犬卜-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Z 秋也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纶擒敌首 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从善如流弟走从军阿姨死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A. 木兰当户织B.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C. 臣欺人王之罪当诛 D.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有大石当中流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収■ 犯法当死当立者乃公了抹苏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眾秦c.臣Z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共相得D.吾得兄事Z■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B.度我至军屮,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 •C.度义而后动审时度势• •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18.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世人非Z, —时间恶评如潮■D.觉今是而昨非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Z以掌,虚若无物■20.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Illi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决负约不偿城■21.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屈平之作《离骚》,盖白怨生也■B.盖铺了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2•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故法为其国为此同而从六国破亡Z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 •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木,故多算• • 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 •23・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固请,召冇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不如蜀鄙Z僧战■25.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登斯楼也,则冇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6・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闻人王有意督过之■c.今公子故过Z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7.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后患无穷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28.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C.或王命急宣■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Z■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疾恶如仇30.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高考文言文一百二十个实词
1、高考文言文一百二十个实词---成语爱【本义】快步跟随心里喜爱的人——喜爱。
【成语举例】爱财如命——爱憎分明——爱如珍宝——爱不释手【成语例释】爱屋及乌: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出自《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爱不释手:释,放下。
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经典文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四-触龙说赵太后》)【引申义】1.对于自己喜爱的人总是寄予同情和爱护——同情、爱护【成语例释】爱民如子——爱莫能助爱民如子: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爱莫能助:爱:爱惜。
莫:不。
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经典文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2.自己喜欢的东西舍不得送给别人——吝惜、吝啬、舍不得、爱惜【成语举例】爱日惜力爱日惜力: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
【经典文言】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3.自己喜爱的东西不想让别人发现——隐蔽、躲藏【经典文言】爱而不见(xiaà),搔首踯躅。
(《诗经·静女》)2、安【本义】娴静的女子端坐在家中——安静、安宁。
【成语例释】坐卧不安:坐着躺着都不安宁。
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
〇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
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引申义】1.家中静坐最为安全——安全(的环境)、安稳、安定、安详【成语举例】安如泰山——不安于位——转危为安【成语例释】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〇居安思危: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经典文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帮助别人获得平安——使……安定、安全【成语举例】安良除暴——安心定志【成语例释】安内攘外:原就药的疗效而言。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突破(120个高频文言实词教材经典例句)(81-120)(含答案)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助记120个高频考查文言实词(81-120)教材经典例句+关联成语助记+高考对应真题81.素【答案】(1)白色的绢(2)一向,平素(3)质朴,朴素【成语助记】①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
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②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
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形容面对困境毫不在意,心情平静。
③素不相识:素,平素,向来。
向来不认识。
④鱼传尺素:尺素,古代用以书写的绢帛,通常长一尺,因此代指书信。
指传递书信。
【高考链接】[2020·新高考全国Ⅱ卷]此人素.有痴名()【答案】一向,平素82.汤【词义推导.教材经典例句】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虽蒙斧钺汤.镬(班固《苏武传》)(2)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3)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4)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氓》)【答案】(1)热水,开水(2)同“烫”,用热水焐(3)中药汤剂(4)水流盛大的样子【成语助记】①固若金汤:金汤,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
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②金城汤池:金属造的城,滚水的护城河。
比喻坚固无比,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工事。
83.涕【词义推导.教材经典例句】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儿涕.而出(蒲松龄《促织》)(2)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司马迁《屈原列传》)【答案】(1)哭泣(2)眼泪【成语助记】①涕泗滂沱:涕,眼泪;泗,鼻涕;滂沱,雨下得很大。
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像下雨一样。
②感激涕零:涕,眼泪;零,落。
因感激而流泪。
形容极度感激。
【高考链接】[2020·江苏卷]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答案】落泪84.徒【答案】(1)同伙,一类的人(2)徒然,白白地(3)只,仅仅(4)刑徒此处指被征发的人【成语助记】①市井之徒:徒,人。
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2020年中考高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实词150 个
中高考必考的150 个实词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
谢庄遂安。
(《冯婉贞》)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3)代词。
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
(《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3、【被】(1)名词。
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③施加,施及。
去乱而被之以治。
(《荀子?不苟》)(3)介词。
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4)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1)动词。
①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五蠹》)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一人倍之,伤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20高考经典100道—全面突破文言实词“防线”(共100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
答题时间80分钟)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善如流C.樊哙从.良坐弟走从.军阿姨死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14.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犯法当.死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D.吾得.兄事之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C.度.义而后动审时度.势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18. 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D.觉今是而昨非.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决负.约不偿城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2.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C.今公子故过.之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后患.无穷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C.或.王命急宣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疾.恶如仇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B.卒不去,故及.于难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31. 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C.项伯即.入见沛公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2.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而得其尸于井B.既.来之,则安之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33.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狐假.虎威B.不假.思索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34. 与“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的“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侯生乃屏人间.语曰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5.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项伯即入见.沛公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D.见.笑大方冀君实或见.恕也36. 与“悉埋于地,解其棕缚”的“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其为惑也,终不解.矣D.百思不得其解.37. 与“一蹴而就”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连辟公府不就.B.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C.金就.利则利D.轲自知事不就.38.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孙叔敖举.于海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疾首蹙而相告曰C.杀人如不能举.主人不问,客不能举.D.戍卒叫,函谷举.兔起凫举.39. 与“天不绝我”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抢呼欲绝.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0. 与“不堪回首”的“堪”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千载谁堪.伯仲间C.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郞君D.老者不堪.其老而休也41. 与“克勤克俭”的“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B.然操遂能克.绍C.克.己奉公D.与克.期俱至42. 与“有教无类”的“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中绘殿阁,类.兰若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C.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D.举类.迩而见义远43. “可怜”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怜..体无比..身上衣正单B.自名秦罗敷,可怜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百花高楼更可怜..44. 与“弥天大谎”的“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B.弥.留之际,留言示我,虽三言两语,不啻暮鼓晨钟,振聋发聩C.夜雪初霁,荠麦弥.望D.仰之弥.高45.与“大命将泛,莫之或止”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至莫.夜月明B.其事体莫.须有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D.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46. 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家祭勿忘告乃.翁B.骑乃.得过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47. 与“距关,勿内诸侯”的“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B.外无期工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C.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D.内.狼于囊48. 与“不期而遇”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失期.,法当斩B.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C.期.年之后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49. 与“邑人奇之”的“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C.大将军邓陟奇.其才D.奇.货可居50. 与“迁客骚人”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战、守、迁.皆不及施B.终继五国迁.灭,何哉C.再迁.为太使令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51. 与“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的“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强国请.服,弱国入朝B.事急矣,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C.乃置酒请.之D.乃请.宾客,约车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52. 与“穷兵黩武”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B.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D.人穷.则反本53. “去”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欲呼张良与俱去.B.西蜀之去.南海C.公然抱茅入竹去.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54. 与“劝学”的“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桑B.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C.劝.秦王显岩穴之士(隐居之士)D.时周瑜受使至鄱番阳,肃劝.权召瑜归55. “却”同今义表转折的一项是A.相如因持璧却.立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D.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56.与“权将如吴”(《三国志》)的“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B.坐须臾,沛公起如.厕C.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57. 与“若入前为寿”的“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天若.有情天亦老C.失法离令,若.死,我死D.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58. 与“汝先行,吾善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素善.留侯张良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C.善.刀而藏之D.善.万物之得失,感吾生之行休59.与“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的“少”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B.太后之色少.解C.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D.少.不更事60. 与“跋山涉水”的“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楚人有涉.江者B.驱中国之众远涉.江湖之间C.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东D.涉.猎广泛,学贯中西61. 与“数不胜数”的“胜”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B.刑人如恐不胜.C.予观乎巴陵胜.状D.喜不自胜.62. 与“博闻强识”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相逢何必曾相识.B.鄙夫寡识.C.款识.清楚,标价明白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63. 与“实事求是”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觉今是.而昨非B.是.又在六国下矣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唯予马首是.瞻64.与“无所适从”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B.适.得其反C.适.为虞人逐D.予自齐安舟行适.临汝65. 与“罄竹难书”的“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B.乃丹书.帛曰“陈升王”C.王右军书.,飘如浮云,矫若惊龙D.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66. 与“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孰.能无惑D.寒暑易节,而五谷以孰.67. 与“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B.属.予作文以记之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68. 与“数见不鲜”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胜负之数.,存亡之理B.范增数.目项王C.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69. 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说.尽心中无限事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秦王大说.,犒赏三军D.范增说.项羽曰70. 与“金城汤池”的“汤”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B.浩浩汤.汤,横无际涯C.臣侍汤.药,未曾废离D.臣请就汤.镬71. 与“窃窃私语”的“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乃私.见张良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丹不忍以己之私.72. 与“素不相能”的“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B.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D.素.善留侯张良73. 与“涕泗横流”的“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B.士皆垂泪涕.泣C.临表涕.零,不知所言D.目泪下,鼻涕.长一尺74.与“徒劳无功”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免冠徒.跣,以头抢地75. 与“亡命天涯”的“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D.今沛公有急,亡.去不义76.与“大楚兴,陈胜王”的“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沛公欲王.关中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八方归附,四夷来王.77. 与“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微.查公子,公子颜色愈和B.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C.微.服私访D.雁荡山具体而微.者78. 与“悉心照料”的“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丞相亮其悉.朕意B.古之治天下,至悉.也C.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D.赵王悉.召群臣议79. 与“相夫教子”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杂然相.许B.伯乐学相.马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80. 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C.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D.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81. 与“信口开河”的“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B.言必信.,行必果C.低眉信.手续续弹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82. 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B.行.将就木C.赵王畏秦,欲勿行.D.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83. 与“潜心进修,卓然有成”的“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恐修.名之不立D.邹忌修.八尺有余84. 与“许为佳作”的“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高可二黍许.B.先生何许.人也C.时人莫之许.也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85. 与“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阳”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B.我送舅氏,日至渭阳.C.则阳.收其身,而实疏(疏远)之D.周秦多玺,多作阳.文86.与“要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张良出,要.项伯B.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C.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D.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87. 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D.不遗.余力88. 与“贻人口实”的“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B.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C.贻.笑大方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89. 与“世易时移,物是人非”的“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B.以其小,易.之C.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90. 与“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的“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C.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D.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91. 与“登峰造极”的“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B.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C.此人功参造.化,乃吾劲敌D.径造.庐访成,视成所畜,掩口葫芦而笑92. 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B.君何以知.燕王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93. 与“学以致用”的“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篇之中三致.志焉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C.家贫,无从致.书以观D.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94. 与“质疑问难”的“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质.明,避哨竹林中B.形者神之质.C.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D.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95. 与“资治通鉴”的“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治.水军八十万众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C.故治.国无法则乱D.不效则治.臣之罪96. 与“付诸东流”的“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曰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C.投诸.渤海之尾D.潘崇曰:“能事诸.乎?”97. 与“谁得而族灭也”的“族”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士大夫之族.B.族.庖月更刀,折也C.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D.族.秦者秦也,飞天下也98. 与“卒然边境有急”的“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B.初,鲁肃闻刘表卒.C.全卒为上,破卒.次之D.五万兵难卒.合99. 与“走马观花”的“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窃计欲亡赵走.燕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C.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D.预备走.舸,系于其尾100.与“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B.因击沛公于坐.C.坐.盗 D.坐.以待毙文言实词测试题答案解析1. 答案:B,爱惜,吝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