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语言基础语言运用诗歌鉴赏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7_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天天练(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7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7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17 论述类文本阅读按照新课标《考试说明》的规定,“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新课标卷中是“必考内容”。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出题文本主要指论文、杂文、评论等。

论文主要指比较浅显的学术类论文,杂文则可以指针对时事、热点话题的杂感文章,评论主要可能涉及影评、书评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所涉及的考点包括: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1.抓各段中心句。

注意抓住各自然段的中心句,而这些句子一般在首句和尾句的位置上。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要点;归纳时要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

2.抓过渡句。

过渡句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3.研究标题、头尾。

标题常能反映作者立意的角度,与文章中心相关联;文章开头或开门见山,或旁征博引,文章结尾或卒章显志,或总结全文,或画龙点睛,均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

4.综合段落大意。

从文章中分解出要点,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中心意思,这是归纳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最有效的方法。

5.注意关键词语。

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如同被反复敲击的琴键,其乐音往往是乐曲的主旋律,是文章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

二、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注意确定有效答题区间。

一般情况下,原文会用一些篇幅对重要概念进行说明或阐释,有的比较集中,有的则分散在文章的段落里。

解题的关键就是要寻找相关信息,弄清楚重要概念的内涵。

2.树立语境意识。

一般情况下,重要概念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来表达某种意思,因此,文中总是会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出现与重要概念相关的信息。

解题时要结合语境,联系全文,要有整体观念,认真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切不可断章取义或以偏概全。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Ⅱ(含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Ⅱ(含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Ⅱ(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与名师对话】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保分滚动天天练1

【与名师对话】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保分滚动天天练1

保分滚动天天练(一)语言基础+语言运用+诗歌鉴赏+论述类文本阅读(分值:40分)一、语言基础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火车站大门对面,有一座钟楼与它形影相吊....,构成一道十分独特的风景,为这座城市增色不少,成为外地客人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②在高清环保及娱乐至上的消费大背景下,激光电视风生水起....,从一开始就显露出明显的后发优势,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③千百年来优秀人物数不胜数,也许,他们离我们很远,也与我们无关,但他们的善行一直让我们感同身受....。

④学校设定教学课程及其内容,要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学生出现因学习内容过多而造成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等现象。

⑤你想象不出,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多年间,他们竟然一直是同学;你更想象不出,他们竟然一直两小无猜....,关系融洽。

⑥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模仿名家名作的语言,而不能欣赏其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学习其崇高的精神,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A.②③④B.①④⑥C.③④⑥D.③⑤⑥[解析]①形影相吊: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慰问,形容孤独。

望文生义。

②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

不合语境。

③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④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

⑤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使用对象不当。

⑥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央视对电视剧《琅琊榜》作出特别报道,不仅是由于该剧的口碑及其社会影响力,更是因为其在国庆期间排片的比例与收视率呈现出的逆势增长。

B.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C.“路遥热”的出现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它说明文学需要有大情怀和大境界,朴实无华而充满道德诗意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是不会过时的。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2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2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计划
我们当家!语文助力高考辉煌,为重点班拔尖,普通班提总分做贡献。

研考纲、析学情、找痛点、必突破。

“一个根本,三个抓手”。

一、“一个根本”
围绕“课堂讲练”这一根本,在一轮基础上各专题知识点再砸实,依据“二轮复习讲练实施计划”把知识网络织严密。

找痛点(薄弱点:论述类文本、散文、古诗文、作文等),有针对性的突破瓶颈,提高总分。

二、“三个抓手”
1、抓客观题。

进行微专题序列化训练,提高客观题得分。

2、抓作文。

日日抓周周练。

研究高考作文命题趋势,熟练各种文体。

联系现实,组织素材,提升写作能力,抓实写作训练。

3、抓逻辑。

从逻辑思维新考点入手,突破相关重点考点,扎实训练。

三、二轮复习讲练实施计划
四、加强协作
1、备课组成员密切关注高考动态,及时调整备考策略。

2、发挥备课组团队优势,突破个人局限,集思广益,精诚合作,优势互补。

提升备考效率。

20 -1-15。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参考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参考解析)

高考衣食住用行衣:高考前这段时间,提醒同学们出门一定要看天气,否则淋雨感冒,就会影响考场发挥。

穿着自己习惯的衣服,可以让人在紧张时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并能有效防止不良情绪产生。

食:清淡的饮食最适合考试,切忌吃太油腻或者刺激性强的食物。

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吃一两个水果,补充维生素。

另外,进考场前一定要少喝水!住:考前休息很重要。

好好休息并不意味着很早就要上床睡觉,根据以往考生的经验,太早上床反而容易失眠。

考前按照你平时习惯的时间上床休息就可以了,但最迟不要超过十点半。

用:出门考试之前,一定要检查文具包。

看看答题的工具是否准备齐全,应该带的证件是否都在,不要到了考场才想起来有什么工具没带,或者什么工具用着不顺手。

行:看考场的时候同学们要多留心,要仔细了解自己住的地方到考场可以坐哪些路线的公交车?有几种方式可以到达?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去考场的路上有没有修路堵车的情况?考试当天,应该保证至少提前20分钟到达考场。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含答案)(全国)(2)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含答案)(全国)(2)

2018届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全国)高考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形式为三个单项选择题,且考查点相对稳定。

命题者常常通过对原文信息的重组、变形、转述、概括、解说等来命制题目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

考生若能了解命题者设置选项的陷阱及设置陷阱时所用的命题手段,在阅读选项时就会有意识地揣摩选项容易设置错误之处,就能找出选项的设误规律,快速准确地锁定答案。

下面就从命题人设置错误选项的手段及设置选项错误类型的角度作重点分析,寻求答题对策,以期让考生明确题目怎么命,洞悉高考怎么考,提前预知命题点。

(一)命题人设置错误选项的“6大手段”在高考中,要想准确确定选项,首先要了解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的6种手段,这样才能在解题时定位比对的关键区域和核心信息。

了解了命题者设置错误选项的手段,还要掌握命题者的设错规律,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错误,从而排除错项。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会在以下8个角度设置陷阱:二、高考怎么考——2大题型研透考题的前世今生(一)区间单一性题目选项来源:这类题目的选项来自一句或相邻的几句,选项的信息蕴含于信息句之间,选项是对原句中相关信息的直接转换和整合转换。

主要考查词语的比对和句间关系的理解等。

答题时,只要把握住相关信息句之间的关键点,即可对该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2016年全国甲卷第1题A项:信息都相符,所以该项正确。

(二)信息跨度大的题目选项来源:这类题目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选项信息距离远(语句较长,有时含有几个分号、句号,至少是三个逗号),并且信息分散在各个段落中或一个段落的不同位置,点多面广,使考生一眼不能穷尽,“乱花迷人眼”;二是由已知信息推理隐含信息(如“文本观点迁移类”题目)。

前者主要考查通观全段或全篇,提取概括关键信息,综合判断的能力;后者主要考查由相关信息推理隐含信息,或是理解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如2016年全国乙卷第3题B项:信息都相符,所以该项正确。

又如2016年全国甲卷第3题B项:要意义。

最新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专题二必考论述类文本阅读

最新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专题二必考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专题二必考论述类文本阅读2017年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变化较大:一是3套全国卷在命题思路上均非常有层次性,第1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2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方面的把握,第3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二是题目难度加大,特别是第2、3题。

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变化了的新形势,备考时不能沿袭“旧法”,而应及时调整思路,对每个新题型分别进行深度剖析,以明其考查实质,通其解题技法,力争9分题目不丢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①《周易》传说为周文王所作,它被国人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西方的古典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时代。

这个时代的古典主义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简约、对称、节制。

在这些美学原则的背后,隐含着古希腊人对完美以及理想形式的追求。

用古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解读《周易》乾坤二卦中体现出的古典美,可以探访两种文明之间深层的相似与不同。

②《周易》的简约之美不言而喻。

就大的方面看,它取象以尽意。

就小处来看,《周易》卦爻辞简约的特点更是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字如千钧,意象饱满,意蕴深厚。

以坤卦的初爻辞为例,“履霜,坚冰至”,杨静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此爻讲行旅之人的旅程及在途中的艰难。

《文言》则将此爻用于人伦,认为弑君、弑父之事的发生,非一朝一夕之故。

依此例可以得见,《周易》卦爻辞简约之下藏有丰富的意蕴,其用词简约制造出语言十足的张力美。

③在有关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论述中,“对称”这个概念往往与其他概念紧密相连,如秩序、匀称、和谐等。

在古典主义美学的奠基者贺拉斯那里,则被称为“合式”,强调作品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从而构成首尾贯通的和谐整体。

对称和谐在乾卦中有着完美的体现。

首先,乾下乾上构成全阳爻,光辉灿烂,没有瑕疵。

其次,六爻之间上下呼应,形成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对称关系。

再次,每两爻一组,象喻天、地、人的联系与互动,究其终是看人在天地构成的时空维度中如何做到静则专、动则直,以悠游于天地间,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2018年高考语文(课标Ⅱ专用)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97张PPT)

2018年高考语文(课标Ⅱ专用)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97张PPT)

说法绝对
栏目索引
二、(2017课标全国Ⅲ,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 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 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 “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 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 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 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 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栏目索引
代瓷器进行对比论证后,得出了“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的 论点。 3.答案 B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据第三段首句“一般来说”可
知,文中“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并不是绝对的,但命题人去掉“一般来说”后,
该项说法过于绝对。
易错警示
设误方式 说法绝对,指分析、评价、推测作者的观点时,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 漏掉了原文中表示可能性的限制语 识别方法 关注涉及可能性的限制词:可能、或许、未必、一般来说、通常情况下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

(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保温练14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论述类文本阅读(四)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保温练14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论述类文本阅读(四)

保温练14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论述类文本阅读(四)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年龄渐增,可刘炜传球和掌控节奏的功夫却________,而新疆现在有的是能把球投入篮球筐的人,缺少的正是这样一位组织核心。

②逾70岁的老艺术家刘文治,发挥老艺人优良的作风;把所有的台词背得________,把台词的每个细节都说得很到位。

③达州在成功举办三届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活动的基础上,承办第四届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和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时愈发________。

A.炉火纯青滚瓜烂熟驾轻就熟B.滚瓜烂熟炉火纯青驾轻就熟C.驾轻就熟炉火纯青滚瓜烂熟D.滚瓜烂熟驾轻就熟炉火纯青解析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驾轻就熟:驾轻车,就熟路,比喻承担熟习、轻松的事务。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的《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实际是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

B.中国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在于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表明维护二战成果、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C.如果治疗及时,脑积水治疗效果会很好。

一旦延误治疗,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不仅可能危及生命,甚至会导致孩子脑瘫。

D.近几年,随着全民摄影时代、全媒体时代,出现了高清视频截图技术,以生产静态照片为职业的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

解析B项,“目的在于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句式杂糅,改为“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或“是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C项,不合逻辑,应将“不仅可能危及生命,甚至会导致孩子脑瘫”改为“不仅会导致孩子脑瘫,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D项,成分残缺,应在“全媒体时代”后面加上“的来临”。

答案 A3.下列选项的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的经验当然以亲身得来的最为真切可靠,可是直接的经验毕竟有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计划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计划一、二轮复习的时间安排2018年8月——2019年2月。

二、对备考师生提出的要求1、深入钻研,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当前高中教学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集体备课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所以我们强调加强集体备课,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探索提高课堂效率。

2、讲评结合,高度关注学生。

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要改到位:凡是学生练过的东西都要评改,不要留下知识漏洞;要落实到位:盯住学生,盯准学生,因材施教,梯度在练习中体现;要抓好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3、分工协作,发挥团队作用每位教师都有负责的专题,学科组老师针对专题进行审查、讨论,找出最佳的教法,最适合学生的学法,做到精讲精练,从而集思广益,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突出个人优势,集众人之所长。

4、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有效性。

教会学生自己制定语文学习的计划,科学安排,掌握方式方法;明确课堂、早读和晚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坚持系统化复习;做好材料的积累;强化知识点,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及时跟踪督促,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复习中备好三个本:一是笔记本,二是改错本,三是作文素材积累本。

三、具体的复习内容和思路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的内容按照高考考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模块:论述类文本、文言文、古诗文鉴赏和名句的背诵默写、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作文。

我们的一轮复习就以此为主要内容进行,体现复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体现复习的可控性和针对性,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方式方法的灵活性。

时间大约是从2018年8月——2019年2月,如有需要,可以再延后十天至半个月。

(一)情境默写高中部分的背诵在高二下学期已经陆续开始,在一轮复习时第一遍已结束,二轮复习时可以开始第二遍,在第二遍背诵中重点强化考纲要求的初中50篇和高中14篇。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分滚动天天练(六)语言基础+语言运用+诗歌鉴赏+论述类文本阅读(分值:40分)一、语言基础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那时,除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换的连环画、故事书外,我还能借来一些破损的古籍书“啃”,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读不懂的句子,只好________顺下去。

②古代思想体系和现代思想体系不同,如果________地直接搬用古代思想,必然造成两个话语系统的碰撞,诠释“民本”“德治”思想时尤其要注意。

③时下,弘扬传统文化早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而弘扬传统文化不是________、东施效颦,重要的是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为今用。

A.生吞活剥食古不化囫囵吞枣B.食古不化囫囵吞枣生吞活剥C.囫囵吞枣生吞活剥食古不化D.囫囵吞枣食古不化生吞活剥[解析]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食古不化: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消化一样。

“囫囵吞枣”偏重指做学问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偏重指生搬硬套,应用范围广,可泛指生硬地搬用古今中外各方面的东西,“食古不化”仅指生硬地学习搬用古代的知识。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我们大多只注重地面建筑,不太重视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使我们的城市付出了很大代价。

B.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扩大,而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在下降,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东部地区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民工荒”现象。

C.中国接连在空间对接以及深海探潜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但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显示出大国崛起的战略眼光,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视野及胸怀。

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主语残缺。

滥用介词“由于”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由于”。

B项,搭配不当。

“劳动力”与“扩大”搭配不当。

D项,不合逻辑。

“切忌”与“不要”否定不当,应删去其中一个。

[答案] C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一般的电子设备都是通过扫描手指上的纹理,与预先采集到的指纹信息进行比对,从而确定使用者身份和权限的。

不同设备扫描得出的样本精度,以及配套软件算法的差异,都是影响最终结果的重要因素。

而且,________________,大多是以安装于电子产品自身的软件比对指纹的点特征、线特征和几何特征,以此确定某人的身份。

A.使用者的指纹图象并不被绝大部分生物识别技术公司直接存储B.绝大部分生物识别技术公司并不直接存储使用者的指纹图象C.使用者的指纹图象并不直接被绝大部分生物识别技术公司储存D.生物识别技术公司并不直接存储使用者的绝大部分指纹图象[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横线后的句子“大多是以安装于电子产品自身的软件比对指纹的点特征、线特征和几何特征”,其主语承前省略,当为“生物识别技术公司”,故B、D符合条件。

再看B、D两项,D项,“并不直接存储使用者的绝大部分指纹图象”与语境不符,故选B项。

[答案] B二、语言运用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对生鱼片的好评越来越多,食用者也相应地增多。

不可否认,鱼类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大脑发育所需要的DHA,但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在鱼体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寄生虫和细菌。

三文鱼身上就有异尖线虫,若是食用了有这种寄生虫的鱼,严重的时候会腹痛得难以忍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类身上还有较多的细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其中的大肠埃希菌是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感染者会腹泻、腹痛,还会恶心。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①处,前面的内容是对生鱼片的良好评价,后面是生吃鱼片的危害,再根据问号这一标点符号,可推测应填“生吃鱼片真的好吗”;②处,前面先说“在鱼体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寄生虫和细菌”,接着介绍了鱼身上的寄生虫,再由后面的“还有较多的细菌”,可知②处应填“除去寄生虫外”;③处,后面有“但是”这一转折连词,“但是”领起的内容说明鱼身上的某类细菌对人体有害,那么③处应用“虽然”领起,句子大意应是鱼身上的大部分细菌对人体危害并不大。

[答案] ①生吃鱼片真的好吗②除去寄生虫外③虽然大部分细菌对人体危害并不大(答对一处给1分,答对两处给3分,答对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5.上图是某人设计的猴年会意书法作品,请写出除英文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整体把握图案的外形特点,注意图案的变体以及涉及的事物等;说明构图要素要按顺序,分析寓意要联系图案名称等。

[答案] 作品的主体是“猴”的草书字样,(1分)又形成“猴捧寿桃”的图案,(1分)右上角有“万事如意”的印章和“丙申年”的字样,(1分)最下面是几朵祥云的图案。

(1分)整个作品突出猴年这一主题,(1分)表达了猴年万事如意、福寿吉祥等良好祝愿。

(1分)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11分)长亭怨慢·重过中庵①故园王沂孙泛孤艇、东皋②过遍。

尚记当日,绿阴门掩。

屐齿莓苔,酒痕罗袖事何限。

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③。

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

水远。

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

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

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④。

但数点红英,犹记西园凄婉。

注:①中庵:王沂孙的朋友。

②东皋:指中庵寓居之地。

③成秋苑: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中有“梨花落尽成秋苑”的诗句。

④抚乔木、年华将晚:《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金城见以前亲手所种之树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攀枝折条,泣然流泪。

6.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片以“泛孤艇,东皋过遍”发端,眼见“绿阴门掩”,“屐齿莓苔”的凄凉景色,烘托出诗人故地重游的落寞。

B.“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两句写出故人之离散,以风云流散变幻飘渺不定,写人间别离,妥贴空灵而凄美可感。

C.“流水外”“乱山尤远”,词人以想象手法写山高水远的景色进一步渲染离散之情,表现出词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D.“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

”词人折回眼前之景,叹青春流逝,物是人非,伤感不已。

E.下片责备友人忘记故园,远至天涯,以致于红英落地,西园凄婉。

[解析] A项,不是眼前所见之景,而是回忆往昔之景;C项,想象手法错;E项,不是在责备友人。

[答案] BD 选B给2分,选D给3分。

7.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 ①对比。

昔日与友人欢游,园内环境清幽雅致;今日词人独游,园内环境萧条。

两者形成鲜明对比,透露出世事沧桑之感和词人对往昔的留恋。

②虚实相生。

追忆昔游是想象,是虚写;今之重游寻迹,故园萧条,是实写。

虚实相生,表达了词人孤寂惆怅的情怀。

③寓情于景。

无论是眼前“秋苑”的萧条之景,还是昔日“绿阴门掩”的景色,无不寄寓着词人恋昔怀人伤今的情感。

④用典。

“成秋苑”化用李贺“梨花落尽成秋苑”诗句,“抚乔木、年华将晚”暗用《世说新语·言语》中桓温的典故。

典故的运用,既加深了词作的意蕴,更丰富了词人的情感。

(每点2分,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诗歌鉴赏] 此词为词人重过友人故园感怀旧游之作。

开篇直叙泛舟独游。

接着由“尚记”提领,追忆往日畅游乐事。

“绿阴”句写环境,“屐齿”句写游赏之事,“酒痕”句写宴乐之事。

总归于“事何限”,“记当日”之中。

“欲寻前迹”以下,思绪回转到眼前,故园荒凉,故旧云散,无端惆怅袭上心田。

上片侧重访故园,下片侧重怀旧友。

“水远”遥应“泛孤艇”,由水程迢遥,想到乱山阻隔。

揣测故人远在天涯,梦境难回,故园种种,已经记不清,表现了词人对故人无限关切之情。

“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再折回眼前,一派夕照,木老人衰。

结尾处的“数点红英”作为今昔盛衰变化的目睹者,尚能理解这个昔日春光无限的园子历盛衰之变、人物两非的凄怆。

其写花亦写人。

结尾意味深长。

本词语言简淡清疏,深婉空灵,自有韵致。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中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刘成纪一般认为,中国美学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审美主要指向乡村、田园和自然山水。

实际上,对乡村、田园、自然山水的歌吟固然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的价值选择,但这并不足以减损城市对人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的主导性。

在传统中国,城市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美的制造和传播中心。

城市对周边地区形成的向心力和吸纳能力,使跨越血缘、族际、地域的文明共同体得以形成。

城市,从美学角度讲,已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强势而成为区域性审美风尚的主导者和审美标准的制定者。

虽然城市构成了传统中国美和艺术的一个制造中心,但历代文学家、艺术家在情感领域,似乎又对城市生活并不认同,他们更乐于肯定自然的审美价值。

像诗歌中的田园山水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传统,就是这种审美取向的反映。

以摹写自然见长的山水田园诗画,所表现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居生活,而是城中士人关于乡村的心灵映象。

中国历史上的山水田园诗画,大抵也不过是以城市为视角对乡居生活的想象性重构。

同样,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不论人工构建的城市在中国美学史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位置,自然山水田园又毕竟主导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甚至被赋予了作为精神家园的神圣价值。

要理解这种矛盾,笔者认为,必须深入洞悉古代士人的生存命运。

中国社会自春秋始,士人阶层渐趋独立。

这一徘徊于城乡、官民之间的知识群体,一方面为实现政治抱负必须走向城市,但在精神领域却依然保持着对故乡的固恋和忠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