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管理制度-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一、室内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清洁,减少人流量,限制陪护及探视人员。
二、新生儿放置在专用床,一婴一床,其它物品不得放置婴儿床内,床单元、布类等定期清洁、更换,有污染随时更换,出院后全部更换。
三、接触新生儿前后严格进行手卫生,隔离新生儿的各种诊疗护理操作最后进行。
四、新生儿每日用流动水洗澡更衣,小毛巾、浴巾等一婴一用,经高压灭菌后备用。
扑粉、油膏、眼药水一婴一用五、病室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的湿式卫生方式,每天2次;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隔离产妇的床栏、床头桌、呼叫按钮等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时间>10min六、隔离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按照《隔离患者终末消毒制度》执行。
七、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每季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消毒效果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八、卫生学监测标准(一)空气细菌菌落总数(10000级):≤4CFU/(5min・直径9cm平皿);(二)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手消毒后≤10CFU/cm²;(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OCFU/cm²。
第二十节洁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一、严格控制人员进出,进入洁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工作人员按规定穿戴专用衣、鞋、帽、口罩等。
二、隔离新生儿单独放置,空气隔离的新生儿应置于负压病房内。
三、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管理,MRSA、CRE、VRE、CRAB、CRPA 感染或定植的患儿单间隔离,或将同种病原体患儿安置在同一房间,并有标识;诊疗用品固定专用,医务人员检查和操作前后要严格洗手或手消毒,防止交又感染。
四、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医源性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各种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对于新生儿病房来说,医院感染的危害更加明显,因此需要特别重视和加强管理。
二、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内容1.人员管理制度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新生儿病房应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防控知识的学习,手卫生、穿戴防护用品等操作规范的讲解。
同时,还应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价。
2.感染监测和上报制度新生儿病房应设立感染监测和上报系统,及时掌握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状况。
每天定时检查病房环境和患儿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还应定期对患儿进行感染相关指标的检测,如血常规、尿常规等,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3.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新生儿病房的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非常重要,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规范,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洁卫生。
同时,还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定期的检修,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
4.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的环境卫生管理要做到精细化。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病房空气的流通和清新。
注意病房内的垃圾处理,定时清理和更换垃圾桶,并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处理。
另外,要加强对病房隔离区的管理,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儿进行隔离观察,防止感染的扩散。
5.父母亲和访客的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应制定相关的父母亲和访客的管理制度,确保他们的行为不会给患儿带来感染风险。
在病房内应设置洗手设施,并要求父母亲和访客在进入病房之前进行手卫生,并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严禁患儿接触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并对父母亲和访客的行为进行监控和指导。
三、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评价实施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医院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与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院应当建立健全母婴同室病房感染管理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确保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第四条本院应当加强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采取有效的消毒、灭菌、隔离、防护等措施,防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本院应当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感染管理工作。
感染管理科应当设立专门的母婴同室病房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
第六条母婴同室病房应当设立病房主任、护士长等职务,负责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
第七条母婴同室病房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感染管理培训,掌握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本院应当定期对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估,持续改进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九条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十条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严格的人员管理,包括工作人员、患者和探视人员的管理;(二)严格的环境卫生管理,包括病房的清洁、消毒和通风;(三)严格的物品管理,包括医疗用品、患者个人物品和废弃物的管理;(四)严格的诊疗操作管理,包括医疗操作的规范化和无菌操作的执行;(五)严格的监测与评估,包括感染的发生、传播和控制的监测与评估。
第十一条母婴同室病房应当实行严格的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的数量,探视者应当进行健康筛查,并遵守病房的感染管理规定。
第十二条母婴同室病房的患者和工作人员应当进行健康筛查,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进入母婴同室病房。
第十三条母婴同室病房的医疗用品应当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患者个人物品和废弃物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产房、母婴同室、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母婴同室、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产房医院感染管理1.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与产科新生儿病房相邻。
分娩室内产床配备数量与使用面积符合规定,室内无死角。
2.配备外科洗手设施,洗手水池,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接产前严格执行外科洗手。
3.诊疗过程中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有体液、血液暴露风险时应戴防护面罩隔离衣及防护鞋套。
4.产前应做血清学检测。
产妇进入待产室更换专用拖鞋。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安置到隔离分娩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所有物品严格按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5.无菌物品标识明确、规范,按灭菌日期及有效期存放。
6.各种仪器设备清洁无污迹、血迹,胎心监护仪探头及绑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7.患有或疑似感染性(传染)疾病胎盘按病理性医疗废物处置,胎儿遗体、婴儿遗体纳入遗体管理。
(二)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1.病房空间与设置布局合理,产妇病床和婴儿床使用面积符合规定。
2.母婴一方患感染性(传染)疾病时,须与正常母婴隔离。
产妇在感染性(传染)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3.产妇哺乳前应行手卫生与乳头清洁。
4.婴儿用品须一婴一用,需消毒的一用一消毒。
隔离儿用具应单独使用和清洗消毒。
5.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每日定时通风、消毒。
每月实施一次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
6.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严格执行易感人群隔离管理要求。
7.工作人员患化脓性皮肤疾病及其他感染性(传染)疾病期间,不得与婴儿接触。
8.加强探视人员管理,严格控制陪护率和探视人员,应着清洁服装,手卫生清洁后方可接触婴儿。
严禁患有传染病及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家属探视或陪护,探视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
9.母婴出院后,其床单位、保温箱等用品、用具应彻底清洁和终末消毒。
(三)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1.布局规范,医疗区、辅助区分区合理,病室床位设置符合规定,每个房间至少设置1套非手触式手卫生设施。
医院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障婴儿健康和安全。
2、参考文件:《国家卫计委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细则要求(2016 版)》3、内容:3.1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管理基础上应本制度要求。
3.2 病房设置3.2.1 病房每组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 6 平方米,每个婴儿应有独立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2m2(根据国家卫计委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细则要求)。
3.2.2 病室的空调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室内温度保持24—26℃,湿度以50—60﹪为宜。
3.3 探视制度3.3.1 严格执行规定时间探视,每位产妇每次只允许1—2 位家属探视。
3.3.2 探视者进入母婴同室前应洗净双手,严禁患有传染性或感染性疾患者探视。
3.3.3 探视者应遵守医院母婴同室各项规章制度,注意公共卫生。
3.3.4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3.4 消毒与隔离3.4.1 母婴同室保持空气流通,早晚开窗通风,必要空气消毒,每次30 分钟。
3.4.2 注意产妇及新生儿的保暖,防止感冒。
3.4.3 产妇喂哺前应用消毒纱布或清洁的小毛巾把乳头擦拭干净,然后哺乳,以防致病原微生物经口传播。
母乳在4℃冰箱内存放时间不超过24 小时。
3.4.4 床头柜擦拭要求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
3.4.5 病室地面湿式清扫每日二次,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3.4.6 产妇用的衣服、裤子每天更换,床单、被套原则上每周更换一次,特殊情况及时更换,新生儿均使用一次性尿布。
3.4.7 工作人员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无菌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
3.4.8 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3.4.9 当发生产妇或新生儿某些疾病时,由查房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决定是否停止哺乳及进行隔离治疗,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
及时上报院内感染情况。
3.5 新生儿沐浴间消毒隔离要求3.5.1 婴儿沐浴时,做到浴垫、毛巾、浴巾及治疗用品,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当前,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新生儿是最脆弱的患者群体之一,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极易受到各类病原体的感染。
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能够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保障他们的健康与安全。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首先是空气管理。
新生儿室应设有适当的通风与空气过滤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同时,要避免人员过度拥挤,控制房间内的人流量,保持空气流畅。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空气中病原体的传播,降低感染风险。
其次是规范的手卫生。
所有新生儿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手卫生的培训,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
在每次接触新生儿之前和之后,必须进行彻底的手部消毒。
医护人员还应定期接受手部消毒的培训与考核,确保手卫生操作的规范与有效性。
此外,还应定期更换并维护手消毒液的供应。
有效的清洁与消毒是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新生儿室的病房、设备、床单、衣物等都要经常清洁和消毒。
清洁与消毒的方法应符合标准程序,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清洁人员需要定期接受操作培训,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此外,还应有相关的清洁记录和检查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妥善处理。
病原体的监测与预防也是关键的一环。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病原体监测体系,对新生儿室的环境、医护人员和新生儿进行定期、随机的病原体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要加强新生儿感染预防的宣教工作,提醒家属和医务人员注意感染的预防知识和措施。
最后是合理的抗生素使用。
医院应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明确抗生素的适应症和使用原则。
医护人员要掌握正确的抗生素使用知识,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时间使用抗生素。
此外,要加强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和研究,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策略,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综上所述,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应包括有序的空气管理、规范的手卫生、有效的清洁与消毒、严格的病原体监测与预防、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全面、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风险,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母婴同室病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2 0 ,16:5 . 0 52 () 0 4
『 ] - 真. 1 +年 现代 医院顾客 满 意度研 究. 02 中华 医院管理 杂志, 0, : 2 31 0 9
30 7 7 -3 2.
【1 志成, 南 南. 医疗服 务 的基 本原 则. 1】 何 郑 满意 中华 医院管理 杂志,
2 0 1 :0 -71 . 0 3,97 9 2
参考 文献
内蒙古中医药
【 刘新 艳 , 雁 妮 , 智 . 建 新 型 顾 客 满 意 度 指数 模 型 一 于 8 ] 刘 杨 构 基 S S 、 C IE S 的分析 [ . C B A S、 C I J 南开管理 评论 , 0 ( : — 6 ] 2 3 ) 25 . 0 65 【 宋 勇 , 少雄 , . 者 满 意 度 评 价 浅 析 . 华 医 院 管理 杂 志 , 9 ] 贺 等 患 中
5 4
人 由于疾 病而造 成焦 虑 、 惧 、 独 、 疑等 心理 。 恐 孤 猜 5 .护士应理解病 人的行为 , 视病人 的心理体 验 和感受 : 同文 .3 4 重 不 化背景 的人 对同一 个问题 有不 同的解 释模式 ,护士应 根据病人 的 年龄 , 知识结构等 文化背景与病 人沟通 , 了解病人 的心理 和行为 。 5 . 5创建 医院文化 , 丰富 的 文化 活动 : 文环 境 的塑造 有赖 于 开展 人 医院文 化 , 化的体 现 , 以要 注重 医 院文化 的建设 。 是文 所 医院文化 的核 心是 医 院精 神圈, 抓 好 医 院精 神 的设 计 与实 施 , 要 确立 医 院 的价值 观 , 灌输强 化 , 人们 内心 的信 念 。其 次 , 定 医院 进行 形成 制 道德规 范与服 务理念 , 整肃 医风 , 化服 务行 为 态度 , 优 并形 成培 育 人才 , 高素质 的文化 氛 围 , 过办 各种 文化 培训 班 , 高人 的素 提 通 提 质。 通过 多种多样 的文 化活动 , 导职 工 的思 想行 为 , 足他们 的 引 满 心理 隋感需求 , 激励他 们奋 发 向上 , 高 自身素 质 , 成 浓郁 的医 提 形 院文 化氛 围 , 塑造优 美和谐 的医院人 文环 境【。 】 4 1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在医院中,母婴同室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方式,可以促进母婴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宝宝的早期接触和哺乳。
然而,母婴同室环境中也存在着感染传播的风险。
为了确保母婴安全,医院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1. 临床管理(1)感染控制团队: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团队,由感染科医生、护士、消毒供应员等组成。
团队负责母婴同室感染监测、预防和处理等工作。
(2)感染风险评估:根据病情及母婴感染风险的评估,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母婴同室护理。
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母婴,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2. 感染控制操作(1)手卫生: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包括洗手和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
在与母婴接触之前、之中和之后都应进行手卫生。
(2)穿戴防护:医务人员应佩戴洁净的工作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感染物接触宝宝和母亲。
(3)环境消毒:对母婴同室的环境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表面,如床铺、浴室和更衣室等。
3. 宣教与培训(1)宣传教育:医院应通过多种形式,如宣传栏、宣传册、讲座等,向医务人员和患者宣传感染预防的重要性,并普及正确的预防知识。
(2)培训与考核: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控制培训与考核,提高其感染控制的意识和操作技能。
4. 感染监测与报告(1)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母婴同室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样,以及对发生的感染进行监测。
(2)感染报告:对于发生的感染事件,医院应及时进行报告,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包括隔离措施和病例调查。
5. 质量评估与改进(1)质量评估: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控制质量评估,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操作规范和效果进行评估。
(2)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医院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母婴同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效果。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是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操作,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医院应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并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不得在母婴同室工作。
2、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一次,每半年进行一次鼻咽拭子和粪便培养,如发现带菌状况出现应暂时调离母婴同室。
3、凡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皮肤渗出性病灶和多重耐药菌株携带者,暂不得在母婴同室工作。
4、进母婴同室前应戴帽子、口罩,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应严格洗手。
5、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二、环境管理1、母婴同室房间每组母婴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6~7.5m2,每个婴儿应有独立床位。
2、母婴同室环境清洁、空气清新、通风良好,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 度,湿度50~60%。
3、每日用0.1%含氯消毒液擦拭室内物体表面,每日用0.1%含氯消毒液拖地一次。
4、母婴同室每天用动态方式消毒,上下午各开窗通风1 次。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进入室内应洗净双手,不得随意触模新生儿及抱其外出,严禁患有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者探视,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三、消毒隔离制度1、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及消毒。
2、母婴同室中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淋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
3、所有人在接触婴儿前后均需认真洗手。
4、如产妇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肝炎,活动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病原不明的发烧等症状时,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中止授乳与母婴同室,必要时将母亲和婴儿分室隔离,以免感染扩散。
5、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床单元,保温箱应进行终末消毒。
6、不得随意触摸新生儿和将新生儿抱出室外。
产房、母婴、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
产房、母婴、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一、产房产房是新生命诞生的场所,它担负着母子生命安全的重任。
在紧张的接生甚至抢救母婴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防止感染,产房必须从多方面考虑,做到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制度严格,以及具有良好素质的医护人员。
1.建筑设计与布局。
产房的布局应以便于工作,有利于母婴的安全,符合消毒隔离流程和无菌技术为原则。
(1)产房应与产科病房、母婴室相邻近,有迅速向手术室转移产妇的条件,周围环境应清洁安静,无污染源,形成便于管理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2)产房应宽敞,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墙壁及天花板无裂隙,不落尘。
地面光滑,物品家具摆放无死角,氧气、负压管道应靠一侧走行,不影响无菌区域。
同时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根据医院的规模和任务,产房应安装程控门,内分设待产室、隔离待产室、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洗手间、办公室、储藏室、杂物室、值班室等。
产房应建立监测中心,具备现代化的监测手段。
产房内设有双走廊,实施清洁与污染分流处理。
(4)产房应明确划分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及限制区。
非限制区应设在最外面,包括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洗室、卫生间、值班室、休息室、杂用室、换鞋及推车入室区,并设有防止感染设备及推车转换设备。
半限制区包括办公室、待产室、洗涤间、敷料准备间、刷手间、器械室。
限制区在内侧,主要包括分娩室、无菌物品放置处。
各区之间必须有门隔开,标志明显。
(5)产房应备有温度及湿度控制设备。
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以50%~60%为宜,并配备空气净化装置。
刷手间应处于两个分娩室之间,内设洗手池,备有无菌毛刷等。
2.工作人员(1)只有经上级批准的专业医护人员才能进入分娩室,专业医护人员包括专职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和分配到儿科或产科的实习医生。
经产科医生同意,认为对产妇分娩有帮助者(如直系亲属)可进入分娩室,并应按照医护人员要求着装。
(2)出入产房人员管理:严格参观、实习和陪产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认真执行出入管理要求,这是减少产房感染的重要方面。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母婴同室是指在医院内实行母婴同室护理的一种模式,通过让新生儿与母亲同室照料,可以促进母婴间的情感交流,提高母乳喂养率,有助于早期亲子关系的建立。
然而,母婴同室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之一就是感染的传播。
为了保证母婴同室的安全与卫生,医院需要建立严格的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保障母婴的健康与安全。
以下是具体的管理措施:1. 定期培训医务人员: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控意识,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包括感染病例的识别与报告、手卫生操作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培训后需要进行考核,达到合格才能上岗。
2. 严格手卫生操作规范:手是常见的病原体传播媒介,因此医务人员应在接触母婴之前、之中和之后,进行正确的手卫生操作。
这包括洗手、消毒等步骤,并且应根据操作要求选择合适的洗手消毒剂。
3. 母婴同室区域的划分:医院应设置相应的母婴同室区域,并与其他区域进行分离,以确保感染的有效隔离。
同时,应设立符合卫生要求的隔离设备和设施,如带有消毒功能的洗手池、抽风系统等。
4. 个人防护具的正确使用:医务人员在处理母婴护理过程中,应戴好适合的个人防护具,如手套、口罩、帽子等。
使用后及时更换,并正确进行处理和消毒。
5. 定期检查消毒设备:医院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设备的有效性,如消毒柜、消毒器等。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为母婴同室提供一个干净、无菌的环境。
6. 感染病例的控制与报告: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机制,对于出现感染病例的,需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避免感染的扩散。
同时,还需要进行病例调查和原因分析,为今后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7. 母婴健康宣教:医院应定期开展母婴健康宣教活动,向家长传达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包括正确母乳喂养的方法、新生儿护理的注意事项等,提高家长的健康管理意识。
在实施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医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加强组织领导:医院应明确感染管理的责任部门,并制定相关的工作方案,确保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医疗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产房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清洁工等。
第三条产房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规章制度的执行。
第四条产房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感染预防意识和技能。
第五条本规章制度的修改和解释权归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第二章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第六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干干净净、严谨认真,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第七条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严格遵守洗手、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确保感染传播的有效阻断。
第八条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管理培训,了解最新的感染防控知识和技术。
第十条医务人员在发现或怀疑医院感染时应立即报告,配合医院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医疗设备和环境卫生管理第十一条产房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维护和消毒。
第十二条产房医院应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产房、手术室、洗手间等进行清洁消毒。
第十三条产房医院应做好医废的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理工作,确保医废不致传播感染。
第十四条产房医院应建立传染病隔离措施,对患有传染病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第四章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报告第十五条产房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定期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六条产房医院发现医院感染时应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十七条产房医院应建立感染事件报告制度,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及时记录和报告。
第五章处罚规定第十八条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医务人员,医院将按照医院规定给予处罚,直至开除。
第十九条对于因医院感染导致的医疗事故,医院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一条本规章制度的最终解释权归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产房、母婴室感染管理制度
产房、母婴室感染管理制度1. 引言产房和母婴室是医疗机构中关键的区域,对于保障新生儿和产妇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环境和个体的原因,这些区域往往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进而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为了加强感染控制和保障母婴安全,制定和实施产房、母婴室感染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2. 目的和适用范围2.1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确保医疗机构内部产房和母婴室的环境和设施保持清洁、卫生,有效控制感染传播,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2.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医疗机构内部的产房和母婴室,包括但不限于孕产科、妇产科、儿科等相关部门。
3. 产房、母婴室感染管理基本原则3.1 干净与消毒•保持产房、母婴室的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方法进行消毒。
•定期检查和更换消毒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并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检查和维护防护设施,如洗手设施、污物处理设备等。
•定期培训医务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和设施。
3.3 健康教育与宣传•开展针对产妇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其对感染管理的意识和重要性的认识。
•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更新员工对感染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在显眼位置张贴感染防控宣传资料,帮助提醒和引导患者和员工的行为。
3.4 感染监测和报告•建立感染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记录产房和母婴室的感染情况。
•开展感染报告工作,将感染情况及时上报到相关部门,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4. 产房、母婴室感染管理具体措施4.1 清洁与消毒•每日清洁:每日对产房和母婴室进行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家具、设备等。
•定期消毒:按照规定的消毒频次和方法,对产房和母婴室进行定期消毒,确保环境无菌。
•特殊情况消毒:对于有污染或疑似感染的区域,及时进行特殊消毒处理,防止感染传播。
•防护用具使用:医务人员在进行产房操作或接触患者时,必须正确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
•洗手要求:医务人员必须按照正确的洗手流程和频次进行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二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医院感染预防制度1、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感染管理小组。
开展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2、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健全各级感染管理人员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医院感染管理情况,研究改进工作。
3、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和相应制度,并具体组织实施。
每季度一次对全院环境卫生、微生物污染、消毒与灭菌等进行抽样监测;每季进行一次医院感染发病调查分析。
定期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进行考核。
4、做好患者入院前传染病筛查,防止把传染病患者收入普通病房,造成院内交叉感染。
传染患者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到其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5、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并作好自身防护。
6、诊疗器具用物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消毒药械、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进货、使用及用后处理必须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和有关的规章制度。
7、洁净手术室、输血科的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每月进行监测;对重症监护病房/室(ICU)、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新生儿病房、产房、母婴同室、内镜室、血液透析室、消毒供应室、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微生物实验室等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每季度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及卫生学标准应符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医院空气净化管理2012版》。
8、医务人员要掌握常用消毒剂的性能、作用时间和使用方法,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及影响因素,并定期监测,按照对物品消毒与灭菌的要求程度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9、感染管理科对消毒药械、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及卫生用品的进货证件、储存、使用情况及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用后的处理,消毒效果和环境等进行监督、检查。
10、临床医师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原则,根据药敏试验用药,做到合理用药。
临床科主任和监测医师,每月对本科用药情况进行监测,药械科、感染管理科有计划地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建议。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母婴健康,预防与控制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疾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不得在母婴室工作。
2.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传染病监测。
3.工作人员进入母婴室前,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口罩、帽子,并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4.医护人员患有传染病、皮肤渗出性疾病者,应暂时调离母婴室。
5.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的数量,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新生儿。
三、母婴同室管理1.母婴同室每组母婴床位面积应不少于5.5-6.5平方米,每个婴儿应有独立的床位。
2.产妇患有特殊感染或传染病的,应按传染病有关规定实行隔离或转院;同种病可同居一室,特殊感染者应单室隔离,并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
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4.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菌。
四、日常清洁、消毒1.母婴同室应保持清洁、空气清新、通风良好,室内温度控制在22-26℃,湿度50-60%。
定时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
2.病房湿式清扫,一床一巾,地面、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清洁擦拭1次,遇有污染时应立即清洁和消毒。
抹布一桌一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3.被服一人一用一更换,住院时间超过一周应每周更换,遇有污染时应随时更换;被褥芯、枕芯、床垫等定期清洁或消毒。
4.产妇哺乳用具、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其中能消毒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
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5.一次性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后的清洁消毒1.母婴同室病区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后应及时进行隔离,做到住院期间随时消毒和出院后或转院时及时终末消毒。
2.对感染患者所使用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母婴同室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保护母婴与工作人员安全。
特制定《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参考文件:2.1《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管理与控制实务》-第三十五章第二节-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3.名词定义:无。
4.内容:4.1手卫生设施齐全,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每张产妇床的使用面积为8-10m²。
4.2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并在病历夹、床头卡标注明显标志。
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暂停哺乳。
4.3严格探视管理,非必要不探视。
4.4工作人员进入母婴室前戴好帽子、口罩,接触婴儿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离开时脱去专用着装。
皮肤化脓及患有其他感染病的工作人员,暂时停止与婴儿和产妇接触。
4.5产妇哺乳前洗手、清洁乳头,婴儿使用的人工喂养哺乳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用具。
4.6病区如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执行分组护理,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4.7操作管理4.7.1医疗护理操作。
4.7.1.1预防接种、抽血化验、新生儿筛查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手卫生,宜每床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4.7.1.2婴儿治疗及护理用品一婴一用一清洁/消毒或灭菌。
4.7.1.3婴儿洗浴室的温度在26-28℃,操作台严格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婴儿每日洗澡1次,脐部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并保持干燥。
婴儿用眼药水、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一人一用,避免共用。
4.7.1.4实施婴儿护理操作时,按照先非感染婴儿,后感染婴儿顺序;发现有感染患儿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4.7.2家属照护操作4.7.2.1每日沐浴或用温热的湿毛巾清洁婴儿身体。
若臀部被粪便污染,可用温水清洗臀部,并彻底擦干。
4.8环境、物表管理4.8.1保持母婴同室空气清新,室内定时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4.8.2病床每天湿式清扫2次,抹布一床一用一更换;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2次,抹布一桌一用,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备用;遇污染时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母婴同室医院,包括产房、产科病房和婴儿病房等相关病区。
二、术语和定义2.1 感染控制小组由医院的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专门负责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小组。
2.2 感染源指存在于医院内并可能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如细菌、等。
2.3 感染途径指病原体进入宿主体内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等。
三、感染预防措施3.1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控制小组3.1.1 每家母婴同室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小组,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3.1.2 感染控制小组应定期开展感染监测与评估工作,及时掌握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2 排查感染源3.2.1 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排查,确保病房的清洁和消毒合格。
3.2.2 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病原体筛查,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3.3 接种疫苗3.3.1 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时间表,对新生儿进行及时接种。
3.3.2 对产房和病房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疫苗接种。
3.4 具体操作规范3.4.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穿工作服、戴手套等。
3.4.2 每天对病房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共用设备和常接触的表面。
3.4.3 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要进行专门清洁和消毒,如床单、毛巾、玩具等。
3.4.4 定期开展职工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
四、感染控制与报告4.1 感染事件报告4.1.1 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及时报告发现的感染事件,包括病例的详细情况和处理措施。
4.1.2 感染事件报告应进行分类归档,以备日后参考和分析。
4.2 外部感染监测与报告4.2.1 医院应充分配合相关部门的感染监测与报告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4.2.2 医院应按照相关规定对感染事件进行报告,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安全。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目的为确保母婴同室患者在医院内得到有效的感染控制和管理,减少感染风险,保障母婴安全和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母婴同室患者,包括产科、妇科和儿科病房。
三、责任部门1.感染控制科负责制定并监督本制度的执行;2.医院行政部门负责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3.所有医务人员都有义务按本制度的要求进行工作。
四、感染控制策略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包括医务人员和患者接触前后必须洗手;2.母婴同室患者间的接触必须遵守医院的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等;3.定期对母婴同室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4.严格控制医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特别是空气传播;5.建立和维护感染控制的监测和报告制度;6.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感染控制的知识和技能。
五、感染控制程序1.入院前筛查:所有病房入住申请的母婴同室患者必须进行感染评估和筛查,包括相关检查和问诊;2.感染控制培训:所有医务人员在入职前和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3.感染控制装备:医院必须提供足够的感染控制装备,包括消毒剂、防护用品等;4.感染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和隔离措施,如患者手卫生、病房清洁和消毒等;5.感染监测和报告: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感染病例;6.隔离措施:对疑似感染病例和已确认感染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7.感染爆发处理:一旦发生感染爆发,及时采取紧急措施,迅速控制和处理;8.感染控制手册:制定并定期更新感染控制手册,包括相关操作指南和流程。
六、附件1.手卫生操作指南2.消毒操作规程3.感染监测表格4.食品安全和卫生检查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感染控制:预防、检测和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的措施;2.隔离措施:对疑似感染病例和已确认感染的患者进行单独隔离和管理的措施;3.手卫生:指医务人员和患者在接触前后采取洗手的行为;4.消毒:将物品、表面或环境处理为无病原体存在的状态的过程;5.感染监测:通过定期检查和报告疑似感染病例,了解感染状况和趋势的过程。
医院院感管理制度
医院院感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监控组织。
2、医院感染委员会应每季度召开一次,听取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3、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4、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环境卫生、微生物污染、消毒灭菌、污水处理等进行抽样调查与检测,定期进行院内感染发病率和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5、定期对全院各科消毒隔离情况进行督查。
6、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7、定期对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进行监督管理。
8、认真做好全院院感监测工作,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发生,做到监测与控制相结合。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在院感办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住院病人实施监控,监控率达100%,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医院感染漏报率≤20%,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5%,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置原则是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遇污染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每日2次,遇污染时即刻清扫和消毒。
五、病人被服应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被褥、枕芯、床垫定期清洁、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被服。
六、病床湿式清扫,每天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抹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遇有污染的物体表面及时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餐具、便器、痰缸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得交叉使用.八、治疗室、配餐间、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抹布,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使用后消毒,不得交叉使用.九、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或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不得在母婴同室工作。
2、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一次,每半年进行一次鼻咽拭子和粪便培养,如发现带菌状况出现应暂时调离母婴同室。
3、凡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皮肤渗出性病灶和多重耐药菌株携带者,暂不得在母婴同室工作。
4、进母婴同室前应戴帽子、口罩,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应严格洗手。
5、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二、环境管理
1、母婴同室房间每组母婴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6~7.5m2,每个婴儿应有独立床位。
2、母婴同室环境清洁、空气清新、通风良好,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 度,湿度50~60%。
3、每日用0.1%含氯消毒液擦拭室内物体表面,每日用0.1%含氯消毒液拖地一次。
4、母婴同室每天用动态方式消毒,上下午各开窗通风1 次。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进入室内应洗净双手,不得随意触模新生儿及抱其外出,严禁患有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者探视,在感
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三、消毒隔离制度
1、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及消毒。
2、母婴同室中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淋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
3、所有人在接触婴儿前后均需认真洗手。
4、如产妇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肝炎,活动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病原不明的发烧等症状时,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中止授乳与母婴同室,必要时将母亲和婴儿分室隔离,以免感染扩散。
5、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床单元,保温箱应进行终末消毒。
6、不得随意触摸新生儿和将新生儿抱出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