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巡天为我国天文学提供机遇

合集下载

天文技术(可见光和红外)专业学科进展报告

天文技术(可见光和红外)专业学科进展报告

天文技术(可见光和红外)专业学科进展报告⏹国际上8-10米地面光学/红外望远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已有14架8~10m级光学/红外天文望远镜相继建成并用于天文观测,这些望远镜分别是:由美国Lick天文台、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和美国宇航局(NASA)共同研制的2架10m拼镜面望远镜KeckⅠ和KeckⅡ,这两架望远镜分别在1994年2月和1996年10月安装在夏威夷的Mauna Kea。

由美国、英国、加拿大、阿根廷、智利和巴西6个国家共同投资兴建的2架单镜面8.2m望远镜Gemini,其中1架(Gemini North)已于1999 年初安装在夏威夷的Mauna Kea,另1架(Gemini South)将在2001年3月底安装在智利的Cerro Pachon。

由美国McDonald天文台、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德国慕尼黑Ludwig-Maximilians大学、戈丁根Georg-August大学联合研制的1架9.2m望远镜HET,1997年10月安装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Fort Davis山,1999年10月开始试观测。

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4架8米望远镜VLT,1998-2000年间安装在智利的La Paranal观测站。

日本国立天文台联合夏威夷大学研制的1架8.2m望远镜Subaru,1998年12月安装在夏威夷的Mauna Kea。

此外,还有3个计划共4架8~10m级望远镜在2000-2005年间投入运行,它们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德国马普天文研究所、意大利Acetri天文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联合研制1架8.4m 大双筒望远镜LBT,西班牙1架仿Keck 10m望远镜GTC(Gran Telescopio Canarias)和南非1架仿HET 10m望远镜SALT(Southern African Large Telescope)。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南极是地球上最为寒冷、干燥和恶劣的地区之一,然而,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使得南极拥有了独特而珍贵的科学价值。

我国多年来在南极开展的科学考察工作对于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体现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上。

南极地区是全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涵盖了地球科学、生物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我国积极参与南极科学考察,不仅可以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还能够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和技术能力。

例如,我国在南极开展的物理学实验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地球物理现象,探索地质变化规律,从而为地震预警、资源勘探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南极科学考察对于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的原始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等原因,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参与南极科学考察,可以通过对南极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政策,促进南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南极科学考察还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我国参与南极科学考察,可以通过对南极冰川、海洋、大气等系统的观测和研究,揭示气候变化的机制和趋势,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例如,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开展的冰芯钻探研究,可以重建过去几万年的气候变化历史,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考。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体现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

我国将继续加强对南极科学考察的投入和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南极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推动全球科学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南极,作为地球上最为神秘和遥远的大陆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探索的热点之一。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对于地球环境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南极地区地理环境极为特殊,气候寒冷,生态系统独特,是地球上最后一个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之一。

通过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可以深入了解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海洋环境、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情况,为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南极地区还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储量所在地,对于全球淡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国南极科学考察不仅有助于增进人类对地球环境的认识,还可以为全球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做出贡献。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南极地区的极端环境条件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独特的实验场所。

通过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可以研究极地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的机制,探索新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例如,南极的冰川和冰盖对于研究地球其他地区的冰川和冰盖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此外,南极地区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通过对南极的科学考察,可以开展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对于推进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南极地区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各国在南极开展科学考察的合作已成为国际科学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作为南极地区的重要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南极合作,不仅可以获取更多的科学数据和资源,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科技交流和合作,促进南极地区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此外,南极地区还是国际政治和法律的重要议题,通过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可以加强我国在南极地区的主权和权益保护,维护我国在南极地区的合法权益。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对于激发国民科学热情和培养科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南极地区作为地球上最为神秘和遥远的地方之一,对于广大国民来说充满了吸引力。

中国太空探索的好处

中国太空探索的好处

中国太空探索的好处
中国太空探索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的好处:
1.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太空探索对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具
有重要推动作用。

通过太空探索,可以进行空间物理、空
间生物学、地球观测、天文学等领域的研究,为解决地球
和宇宙的各种科学难题提供机会和数据支持。

并且,太空
探索也推动了航天技术、材料科学、导航、通信等领域的
创新和发展。

2.国家形象和国际合作:太空探索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创
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象征。

通过成功的太空任务,中国向
世界展示了自己的科技实力和飞跃发展的成就,提升了国
家的形象和声誉。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太空合作,与
其他国家分享和交流技术、资源和科学成果,促进了国际
合作和友好关系。

3.经济和产业发展:太空探索不仅是科学探索,也是产业发
展的推动力。

太空产业包括卫星通信、导航、遥感、航天
器制造等,是一个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领域。

中国通过太
空探索的发展,推动了航天技术和产业的进步,促进了相
关产业链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机会。

4.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太空探索在国家安全和战略中也具
有重要意义。

太空技术和卫星系统在军事侦察、通信和导
航等方面的应用,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情报和战略优势。

同时,通过太空探索加强空间安全和防御能力,维护国家利益和领土主权。

总之,中国太空探索的好处涵盖了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国家形象、经济发展、国际合作、国家安全和战略等多个层面。

通过太空探索,中国可以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为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天文学知识:天文学科技的发展史

天文学知识:天文学科技的发展史

天文学知识:天文学科技的发展史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宇宙和宇宙起源的科学,它包括天体物理学、宇宙学和天体化学等多个学科。

天文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天文学科技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从古代天文学开始,重点介绍天文学科技的发展史,并深入探讨现代天文学科技的最新进展。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

古代人类通过肉眼观测天空中的星星、行星和恒星,开始了对天文现象的认识和研究。

在古代,人们观测天象的主要工具是裸眼和简单的望远镜,通过观测和记录星座、行星运动等现象,逐渐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

古代天文学家在观测基础上,提出了很多天文学理论,如巴比伦人的星占术、印度人的星宫学、埃及人的日晷观测、中国人的二十八宿等。

这些理论为后来的天文学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了当时天文学知识的主要内容。

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科技发展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天文学科技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伽利略通过改进望远镜,观测到了木星的卫星、月球的山脉和环形山,首次证明了地球之外还存在其他天体。

这一发现推翻了长期以来地心说的观点,提出了太阳中心说的新理论。

同时,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的观测和数学分析,提出了行星运动规律的三定律,为日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近代天文学科技的发展18世纪至19世纪是天文学科技迅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望远镜和观测仪器的进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突破。

比如威廉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约翰赫歇尔发现了新的双星系统等。

同时,随着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天文学家开始通过星光的光谱来研究恒星的组成和性质,探索宇宙的进化和形成过程。

20世纪至今的天文学科技发展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天文学科技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发射卫星、探测器和望远镜等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天文学家可以观测到更远更深的宇宙,发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天文现象和新的天体。

《中国的南极事业》文本

《中国的南极事业》文本

《中国的南极事业》文本1.引言1.1 概述中国的南极事业是指中国在南极洲开展的科学研究、考察和保护环境方面的工作。

自1984年起,中国开始参与南极事务,并于1989年正式成为南极条约的缔约国。

多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南极事业的投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中国参与南极事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科学研究和加强国际合作。

南极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原始地带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于人类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南极科研团队通过积极开展科学考察和实验研究,为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推动了南极科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的南极事业在科研成果和国际合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的科研团队在南极开展了大量的综合科学考察,涉及地球科学、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地球物理、生物资源等多个领域。

通过发现新物种、探索极地环境、研究极地气候等工作,中国科研团队为南极科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科学合作和人才培养,与其他国家的科研团队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了南极科学的繁荣发展。

中国的南极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国际影响力。

随着南极地区的全球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中国积极参与南极事务,既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推进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促进国际合作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责任。

中国的南极事业不仅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为世界各国合作共赢,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未来,中国的南极事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中国需要加强对南极环境的长期监测和科学研究,推动南极科学事业的深入发展。

同时,中国还需要积极参与南极治理和国际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南极治理机制,共同保护南极的环境和资源。

中国南极事业的未来发展将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与支持。

总之,中国的南极事业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科学事业和国际合作的重要体现。

《FAST的建设和使用,对中国天文学有何重要意义》阅读练习及答案

《FAST的建设和使用,对中国天文学有何重要意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洼坑中落成启用。

不同于其他观测宇宙天体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是肉眼看不到的射电波。

虽然近年我国已建成5座口径从25米到65米不等的射电望远镜,但是,与美国的305米口径和德国1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相比,我们的观测能力还非常有限。

FAST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探测异常灵敏。

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相比,其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约10倍,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它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

FAST可以观测到更暗弱的天体和天体现象,通过观测到的现象来分析它的物理本质,分析宇宙起源,宇宙演化和未来。

这也意味着,FAST建成之后,我国可以正式收听来自太空深处的无线电波,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

不过,从某一点看宇宙,视野有限,望远镜要形成阵列才能发挥更强威力。

FAST将和我国其他5座射电望远镜组成“天眼”群,从而更好地获取天体超精细结构。

摘编自《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今天正式启用》央广网2016年09月25日材料二FAST的建成使用同时意味着中国天文学也有自主知识产权。

数千块单元组成的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是由南仁东主导的FAST最大创新点之一,FAST的反射面要进行大范围的运动,每一个单元反射面的作用是要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通过主动的变形实现对天体跟踪式的观测。

与传统射电望远镜采用独立分块反射面单元技术不同,FAST主动反射面的主要支撑结构采用了创新性的索网技术。

但索网的制造和安装难度都很大,尤其是钢索结构超高疲劳性能的要求非常高。

FAST 对钢索结构的性能要求远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规范,因此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提供相关产品,南仁东等人只能将方向转向钢索的研制中。

航天科学家探索宇宙创造先进事迹

航天科学家探索宇宙创造先进事迹

航天科学家探索宇宙创造先进事迹航天科学家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

他们致力于深入研究宇宙中的奥秘,不断突破技术难关,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添砖加瓦。

本文将介绍几位航天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展现他们的成就对人类科技发展的重要影响。

1. 张衡:创造中国古代天文观测事业的先驱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仪器——浑天仪。

他的浑天仪可以观测天文现象,预测天象和节气,为农业生产和国家政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张衡还设计并建造了云台山天文台,成为中国古代天文观测和研究的标志性建筑。

他的贡献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中国古代天文观测事业的先河。

2. 陈竺:开创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新时代陈竺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任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他在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竺主持设计了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成功进行了多次航天飞行任务。

他的领导和贡献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有自主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并开创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新时代。

3. 尤里·加加林:开创人类太空飞行新纪元尤里·加加林是苏联(现俄罗斯)航天员,他于1961年成为世界上首位进入太空的人类。

加加林的飞船“东方1号”成功地环绕地球一周,成为了太空探索的里程碑。

他的先进事迹开创了人类太空飞行新纪元,为后来的航天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4. 卢·格朗德: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卢·格朗德是法国航天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他在航天技术和航天器设计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格朗德成功地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火箭发动机,为卫星和载人飞船提供了更可靠和高效的推进力。

他的成就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法国的航天事业,也对全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 尼尔·阿姆斯特朗:征服月球的壮举尼尔·阿姆斯特朗是美国宇航员,他于1969年成为第一位登月的人类。

他和他的航天员同伴巴兹·奥尔德林成功地降落在月球上,并在月球表面行走了约2个半小时。

天文望远镜技术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思考

天文望远镜技术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思考

.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关键词】天文设备,天文望远镜,天文技术1天文学研究与天文技术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战略地位1.1 天文学研究成果极大丰富了现代知识体系天文学研究宇宙中各种不同尺度天体的运动、结构、组成、起源和演化,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自古以来,天文学知识和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历法的制订、测绘、授时、导航等都应用了天文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例如,地球气候变化记录中的天文周期,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在全球变化中怎样发生作用,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导致恐龙灭绝,地球上多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所呈现出的周期性可能与太阳系穿越银河系旋臂的周期有关。

此外,对太阳系和空间环境的研究,在人类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活动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1.2 天文技术方法是高技术发展的创新源头之一天文学家为探测宇宙最暗弱信号而发展出来的技术和方法已在关乎国家战略发展的诸多高科技领域得到重要应用,成为高技术发展的创新源头之一。

例如,为发展X 射线天文学而组建的小型高技术公司美国科学与工程公司(AmericanScience & Engineering,AS&E)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国际著名企业,其X 射线成像技术和X 光检测仪器等工业产品被广泛用于科学、国防、教育、医药和安全领域。

该企业创建者之一,里卡尔多· ּ贾科尼博士,因其对X 射线天文学发展的先驱性贡献,获得了200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再如,为克服大气湍流对天文望远镜成像干扰而发展的自适应光学技术,已迅速向其他领域推广,在我国也已成功应用于激光核聚变装置波前校正系统,以及人眼视网膜成像。

另外,澳大利亚天文学家将傅里叶变换用于射电天文数据分析,从而得到更清晰的黑洞观测图像,这种处理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通讯领域,成为无线上网技术WiFi的核心技术。

1.3 天文应用观测强力支撑国家导航与空间探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等发达国家最具影响力的宇航与空间探测项目,几乎都与天文观测密切相关,并依靠地面观测手段给予强大支撑。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支持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南极是一个生态环境相对原始、资源丰富的地区。

通过南极科学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 促进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南极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冰盖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极科学考察可以提供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数据和趋势,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和趋势,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3. 探索地球历史和进化过程:南极地区的冰川和冰层中保存着大量的地球历史信息,通过南极科学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生物进化过程,探寻地球和生命的起源和变化。

4.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南极是一个公认的国际科学合作领域,世界各国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合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格局。

我国积极参与南极科学考察,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5. 增加国家综合实力:南极科学考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之一。

通过南极科学考察,我国可以积累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经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总之,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在于支持资源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促进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探索地球历史和进化过程、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增加国家综合实力。

微专题27 双星与多星问题

微专题27  双星与多星问题

微专题27 双星与多星问题【核心要点提示】(1)核心问题是“谁”提供向心力的问题.(2)“双星问题”的隐含条件是两者的向心力相同、周期相同、角速度相同;双星中轨道半径与质量成反比;(3)多星问题中,每颗行星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即F 合=m v 2r ,以此列向心力方程进行求解.【微专题训练】【例题1】(2018·全国Ⅰ卷,20)(多选)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 时,它们相距约400 km ,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 A .质量之积 B .质量之和C .速率之和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BC [两颗中子星运动到某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每秒转动12圈,角速度已知,中子星运动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Gm 1m 2l 2=m 1ω2r 1① Gm 1m 2l 2=m 2ω2r 2② l =r 1+r 2③由①②③式得G m 1+m 2l 2=ω2l , 所以m 1+m 2=ω2l 3G ,质量之和可以估算.由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ωr 得 v 1=ωr 1④ v 2=ωr 2⑤由③④⑤式得v 1+v 2=ω(r 1+r 2)=ωl ,速率之和可以估算.质量之积和各自自转的角速度无法求解.]【变式1】(2017·吉林长春调研)2016年2月12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测,弥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

双星的运动是产生引力波的来源之一,假设宇宙中有一双星系统由a 、b 两颗星组成,这两颗星绕它们连线的某一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a 星的周期为T ,a 、b 两颗星的距离为l ,a 、b 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之差为Δr (a 星的轨道半径大于b 星的轨道半径),则 ( ) A .b 星的周期为l -Δr l +ΔrTB .a 星的线速度大小为πl +ΔrTC .a 、b 两颗星的半径之比为ll -ΔrD .a 、b 两颗星的质量之比为l +Δrl -Δr[解析] a 、b 两颗星是围绕同一点运行的双星系统,故周期T 相同,选项A 错误;由r a -r b =Δr ,r a +r b =l ,得r a =l +Δr 2,r b =l -Δr 2,所以r a r b =l +Δrl -Δr ,选项C 错误;a 星的线速度v=2πr a T =πl +Δr T ,选项B 正确;由m a ω2r a =m b ω2r b ,得m a m b =r b r a =l -Δrl +Δr ,选项D 错误。

天文学领域的新技术及研究进展

天文学领域的新技术及研究进展

天文学领域的新技术及研究进展天文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关注宇宙广博的宏观世界和微小的微观量看不见的粒子。

天文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恒星、行星、星系和宇宙本身。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天文学研究也正在不断提升。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天文学领域的新技术及研究进展。

一. 超大视场望远镜随着光电探测器、数字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超大视场望远镜的研发和建设已成为天文学领域一个热门的话题。

超大视场望远镜区别于传统望远镜,如果传统的望远镜像一个望远镜,那么超大视场望远镜就像一个多功能的照相机。

近年来,中国研制出了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该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口径接收机射电望远镜,主要用于射电脉冲星、宏观天文学和原子分子化学的研究。

通过大规模天空测量,逐渐揭示出宇宙最深的秘密。

二. 微引力波技术微引力波技术可以让天文学家通过引力波传播到地球上的微小震动来探测遥远的星系和黑洞等。

在 2015 年,美国直接探测到了来自 LIGO 探测器的第一个引力波信号。

对于人类来说,直接探测到引力波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是物理学的一个重大进展,这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也在该领域进行了积极研究,2019 年中国在黄山建设Maya 探测器,目的是探测引力波。

Maya 探测器预计将在毫秒级别测量精度下探测到质量相当于太阳 20 倍的黑洞的引力波。

三. 深空巡天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太空和地球上的天体,可以帮助人类了解宇宙的历史和未知领域。

因此对于天文学者来说,深空巡天非常重要。

欧空局斥资 14 亿欧元研制的欧洲空间望远镜(Euclid)将于2022 年发射升空,主要任务是对暗物质和暗能量进行研究。

同时,中国也在深入研究太空技术,未来还将派遣月球探测器支持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四. 太阳活动和天气太阳活动对于地球的生命和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太阳活动周期研究是天文学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紫金山天文台使用口径为 50 厘米的集成太阳望远镜,对太阳黑子进行了精细观测,并开展了太阳物理研究。

巡天观测揭示了宇宙的多样性和未知

巡天观测揭示了宇宙的多样性和未知

巡天观测揭示了宇宙的多样性和未知宇宙,是人类永恒的探索对象。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努力揭示宇宙的奥秘,探寻宇宙的多样性和未知。

而近年来,巡天观测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发现和思考。

巡天观测,是利用望远镜等设备对天空进行系统观测的科学行为。

通过巡天观测,我们能够发现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如恒星、行星、星系等,从而揭示宇宙的多样性和未知。

首先,巡天观测让我们意识到宇宙的多样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发现宇宙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天体,它们的形态和性质各不相同。

例如,不同的恒星可能有不同的质量、温度和光度,行星也各有特点,有的围绕着恒星运行,有的在宇宙中独自漂浮。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各种奇特的天文现象,如星云、超新星爆发等,这些都展示了宇宙的多样性。

其次,巡天观测使我们感受到了宇宙的未知。

宇宙是如此之大,充满了无穷的奥秘和未解之谜。

通过巡天观测,我们不断地发现新的天体和现象,却也往往伴随着更多的问题。

例如,我们知道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但我们对它们的本质仍知之甚少;我们发现了引力波的存在,但我们对引力波的起源和性质还有很多疑问。

这些未知的存在不但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也促使我们不断深入研究解答宇宙的谜题。

巡天观测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近年来,随着望远镜和观测设备的不断升级,我们获得了更清晰、更详细的观测数据和图像。

例如,哈勃太空望远镜能够捕捉到宇宙中细微的变化和远古存在的星系,而中国的天眼FAST则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拥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巡天观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多样性和未知。

巡天观测的进展也为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观测宇宙中的各种天体,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还能够探索地球以外的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例如,人们通过观测寻找类地行星,希望找到宜居条件的星球,进而探讨地外生命的可能性。

这些努力不仅推动了天文学研究的发展,也对人类的哲学思考和文化认知产生了影响。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总复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总复习及答案

1.首先,由于热胀冷缩,钢结构很容易变形;其次,FAST的天线锅在工作时需要通过变换形状来转换天线的方向,必须非常易于操作。科学家们要通过控制近万根钢索以实现镜面的连续变形,这需要高超的工程技术予以支持。因此说建造FAST是对我国望远镜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一次严格检验。
2.FAST的灵敏度非常高,它能探测百亿光年之外的射电信号,能精确探测宇宙中的物质成分,它的每块反射面上都可进行对焦。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总复习及答案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shuàilǐngshùnjiānzhuó zhuàngkǎixuán
jiànkānghéxiéqīngchèlǐngxiù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的“精确”一词去掉行不行?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行。“精确”表明了FAST能精准地探测宇宙中的物质成分。
4.C
5.√××
(5)用“骄傲”的不同词义造句。
①(指不谦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指很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海量数据高精度测光进展报告

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海量数据高精度测光进展报告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186技报告导读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海量数据高精度测光进展报告商朝晖1 刘强2(1.天津师范大学;2.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摘 要:南极冰穹A是南极内陆海拔最高、温度最低和最干燥的地方,因此,国际上普通预测冰穹A是地球上最佳的天文台址之一。

中国天文学家于2008年首次到达冰穹A,并从此开始在冰穹A安装天文台址监测设备,截止目前得到的结果均表明,冰穹A是一个极佳的天文台址。

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是冰穹A的第二代光学天文望远镜,由3台50 cm口径的施密特望远镜组成,配备了目前世界上单片最大的CCD相机(10 K×10 K),望远镜视场是4.3平方度。

AST3将在南极冰穹A开展大视场多波段巡天,它主要的科学目标是时域天文学。

除了望远镜和CCD相机,成功的巡天还需要好的巡天规划、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由于南极极端的自然条件,AST3需要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远程遥控工作,因此,我们需要研制一套稳定可靠的运行和控制系统来运行望远镜。

受限于铱星的带宽,我们不可能把整幅图像传回(120 M),这就需要我们在当地快速处理数据,并传回星表。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优化了巡天运行和控制系统,完成了巡天规划和高精度测光。

除了AST3,我们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光学望远镜和巡天项目,尤其是十二五南极天文台的光学/红外望远镜(KDUST)上。

关键词:运行 控制 数据库 南极巡天望远镜Accurate Photometry of Massive Data for Antarctic Survey Telescopes (AST3)Shang Chaohui 1 Liu Qiang 2(1.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2.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Abstract :Dome A, Antarctica is predicted one of the best astronomical site, because it is the highest, coldestand driest in the Antarctic continent. Chinese astronomers reached Dome A in 2008 and installed several site-testing instruments since that year, the results all indicate Dome A is the best site for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 Antarctic Survey Telescopes (AST3) is the second generation optical telescopes at Dome A, which consist of three Schmidt telescopes with aperture 50 cm, each telescope is equipped STA 10 K×10 K CCD camera with field of view 4.3 square degrees. They will be used for large area, multi-color sky survey at Dome A, Antarctica. The main research will focus on time-domain astronomy. Besides the telescopes and CCD cameras, a successful survey also needs a good survey scheduling and control system, and massive data reduction system. Due to the harsh natural condition of the Dome A site, the telescope can thus work in a remote area without human intervention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so, we must have a robust oper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to operate the telescope. Limited to Iridium satellite bandwidth, we can′t transfer whole image back (120 M), which asks us to reduce the data at local and transfer the catalog back. Based on the current AST3 system, we optimized the survey oper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completed the survey scheduling and achieved high precision photometry. Our study will also benefit other optical telescopes and survey programs, especially the optical/IR telescope (KDUST) of the 12.5 project for the Antarctic Dome A.Key Words :Operation;Control;Database;AST3阅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 p://w w w.nstr s.c n/x i an g x iBG.as px?id=50283&f lag=1. All Rights Reserved.。

五处观测宇宙绝佳选址

五处观测宇宙绝佳选址

五处观测宇宙绝佳选址作者:安利来源:《百科知识》2018年第01期1.高原世界最著名的天文台都是设在高原,如智利北部安第斯山脉的山间高原、海拔4200米的夏威夷莫纳克亚山山顶。

气象条件和大气状况是影响天文观测的主要因素。

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烟雾、尘埃、水蒸气等造成的扰动也越小。

尤其是位于安第斯山脉间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万里无云、气流稳定,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天文观测设备便分布在这里的一座座山峰上。

如66台高精度射电天文望远镜组成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天线阵(ALMA)。

我国拥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科学家致力于将这一区域打造成世界级的天文“高地”。

海拔5100米的阿里天文台已初具规模,它是北半球海拔最高的天文台。

探测原初引力波的“阿里实验计划”也已启动。

2.洼地中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选址在贵州大窝凼——一处天然的洼地,其形状、深度和尺寸恰到好处地安放了这个“巨锅”。

就好比跨越两山之间的桥梁,从谷底建桥墩肯定要比从半山腰上建要难,FAST建在洼地要比建在平地上稳定性更强,也更节省成本,否则用来悬吊FAST的核心部件——馈源舱的6座高塔就要比现在高得多,几乎难以实现。

350米口径的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也是架在一个坑——波多黎各岛上的天然火山口中。

搜寻和发现宇宙中的射电脉冲星是FAST的核心科学目标,尚处在调试期的FAST就已初显身手:探測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通过国际认证。

而利用阿雷西博取得脉冲双星的科学发现已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地下地下实验室,尤其是极深地下实验室,是探测宇宙中的暗物质、中微子以及开展其他高精尖实验的重要场所。

世界上最难挡住的就是宇宙射线,要打造一个辐射最少、干扰最小的实验环境,用厚厚的岩石屏蔽宇宙射线是一个好办法。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实验室,垂直岩石覆盖达2400米。

在美国南达科他州一处矿井下进行的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暗物质探测实验——大型地下氙(LUX)实验,为了进一步隔绝宇宙射线,探测器还被悬浮于一个大型超洁净水池之中。

湖南省湘潭市2021年中考[地理]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湖南省湘潭市2021年中考[地理]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湖南省湘潭市2021年中考[地理]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2021年5月15日火星车“祝融号”在火星着陆成功,并传回多张照片。

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伟大成就。

读“南极地区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1)“祝融号”在火星成功着陆时,南极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昼长夜短B.昼夜等长C.昼短夜长D.全部是极昼(2)图中①点的经纬度是()A.180°,66.5°SB.90°E,23.5°SC.0°,23.5°ND.0°,66.5°N(3)近年我国探索宇宙的步伐加快。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新技术蓬勃发展B.经济发展快,提供了资金保障C.各项产业分工协作加强D.只发展了农业和重工业答案:(1)C(2)A(3)D答案解析:(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

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在极地地区,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西向东)度数越来越大的是东经度,度数越来越小的是西经度。

由北向南越来越小的是北纬,越来越大的是南纬。

(3)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

2.俄罗斯幅员辽阔,面积1709.8万平方千米。

近年中俄贸易日益频繁。

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俄罗斯名人短句与描述的俄罗斯地理环境特色,对应正确的是()A.冰雪是俄罗斯的血液——位于中低纬度B.距离是俄罗斯的大不幸——世界面积最小的国家C.在西伯利亚,-40℃不能算冰冻——冬季温暖而短促D.用一个字形容地理特征,这个字应该是“平”——平原面积广大(2)下列关于中俄贸易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从俄罗斯大量进口生活日用品B.俄罗斯从我国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C.两国间货物运输方式主要是铁路和管道D.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属“南北对话”答案:(1)D(2)C答案解析:(1)俄罗斯纬度较高,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银河系比之前想象要大很多

银河系比之前想象要大很多

银河系比之前想象要大很多
中国科学家近日利用APOGEE近红外恒星光谱巡天数据分析,首次重构了银河系从内到外完整的恒星径向密度分布,直接测量结果显示“银河系比之前假定的更大”。

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发表。

文章第一作者、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副教授连建辉介绍说,基于新的恒星面密度分布,研究团队发现银河系半光半径(包含星系总光度一半的半径)几乎是之前估计的两倍(约1.9万光年),并和近邻同质量星系的半径基本一致,表明银河系在星系大小方面是一个典型的盘星系。

针对银河系结构研究的主要难题之一在于,太阳系几乎位于银河系的盘平面上,尘埃消光严重影响了对于银河系主要部分(内盘和银心)方向的观测,“使得任何基于光学波段的天文观测都无能为力”。

连建辉说,随着近几年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大型近红外恒星光谱巡天的开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过去基于指数盘的假设,人们发现银河系的半光半径(约1万光年)比同质量星系偏小,属致密星系。

”连建辉说,最新研究颠覆了这一假设,开拓了银河系整体物理性质测量、银河系-河外星系交叉对比研究新的维度,将对银河系相关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历史小短文大型工程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历史小短文大型工程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历史小短文大型工程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重大工程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代表时代科技进步水平,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程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重大工程建设举世瞩目。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重大工程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

重大工程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我国抓住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涌现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的重大科技工程,如载人航天、深海探测、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C919大飞机等,这些重大工程中创新之光处处闪现,引领了行业和产业的发展。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实现了科学前沿重大原创性突破,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

中国“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在X射线空间观测方面,具有国际先进的暗弱变源巡天能力、独特的多波段快速光观测能力,标志着我国高能天体物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首颗“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将跨越式提升我国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对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复兴号”动车组标志着我国铁路技术装备进入崭新时代。

C919大飞机从机体结构到机载系统设备、从机头试验到机尾复合材料应用,拥有反推装置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102项关键技术突破,彰显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整体科技实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极巡天为我国天文学提供机遇
国际上天文学正步入一个黄金时代。

未来5~10年,一批先进的大型天文设备的投入运行,将极大推动对宇宙根本问题的研究并有可能在暗物质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出席日前在京举行的以“南极冰穹A的天文学和物理学”为主题的第371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专家指出,在南极冰穹A建设天文台对我国乃至世界天文学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将推动中国天文学研究快速步入国际天文学研究最前沿。

独一无二的宝地
会议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杨戟介绍说,天文学核心竞争力源自观测手段的先进性,当今国际天文观测的发展趋势是追求大视场、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全波段覆盖,高性能的观测设备要通过安放在优良的台址来实现。

比如,美国夏威夷的天文台和智利高原上的天文台都是国际上重点建设的优良台址。

或者,人们花费更大的代价将天文望远镜送入太空。

而南极冰穹A在地球上有着独一无二的观测优势,已成为国家天文发展重点关注的宝地。

我国南极科考队最先到达了冰穹A,使得我国拥有了优先建立天文观测站的机会。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介绍,南极内陆高原的优势是:有极好的自由大气视宁度,这是南极之外任何台址都无可比拟的;近地层高度低;水气含量低,红外背景辐射少,特别适合开展红外和亚毫米波天文学和仪器的研制;大气透过率高;等晕角大,相干时间长,是开展光干涉和自适应光学的理想场所;风速小,地震少:利于简化望远镜的设计,降低望远镜的造价;空气干燥、尘埃少,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镀膜次数, 提高光学观测效率。

南极内陆冰穹高原是公认的在地球上进行天文观测的优秀台址,已吸引多国科学家在此开展天文学研究。

目前,国际上在南极内陆的天文项目和计划包括:美国在南极点的科考站已经建成10米毫米波/亚毫米波望远镜SPT,并开始观测。

法国和意大利在冰穹C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行2.6米毫米波望远镜COCHISE,并正在建造80厘米红外成像望远镜IRAIT等。

在冰穹F,日本正在建造一架40厘米红外望远镜和一架30厘米太赫兹望远镜等。

与会专家指出,在南极冰穹A开展中国南极天文研究,不仅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技术,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发展我国自主创新的尖端技术和建造我国自主研制的一流天文观测设备,对我国航天、通讯和深空探测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南极天文是21世纪中国天文学和物理学的一个重大机遇,中国南极天文台的建成将为中国在天文学、基础与高能物理学等相关领域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提供重大机遇。

提供全新科学发现
宇宙的第一缕曙光何时出现?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实质是什么?生命是怎样
起源的?……进入21世纪,这些天文学和物理学最核心的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立帆在评述报告中指出,经过科学家们的归纳,南极天文台的核心科学目标概括为“2暗、1黑、3起源”。

即“暗能量”、“暗物质”、“黑洞”、“宇宙起源”、“天体起源”和“生命起源”,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将导致物理学和天文学的革命。

王立帆说,未来5~10年内南极天文的独特科学机遇包括:深度光学巡天,利用弱引力透镜效应和超新星巡天等多种手段,揭示宇宙暗能量和暗物质的性质。

深度红外和太赫兹巡天,最终展现目前尚未探测到的早期高红移天体和宇宙。

高精度测光,利用微引力透镜搜寻地外行星,探索地外生命的起源。

高时间分辨率时域天文学,详尽研究各种周期光变和瞬变天体。

太赫兹地面新观测窗口,为人类提供全新的科学发现。

王立帆介绍说,南极冬季为需长时间观测的时域天文学提供了独特的机遇。

以超新星为例,超新星宇宙学有赖于长时间对固定天区的深度曝光。

目前的超新星数据还远远没有实现超新星宇宙学所具有的对宇宙学参数的功能。

建设南极天文台将在不同红移波段实现对超新星的发现和多波段长期监测。

计划中的巡天,将在几个不同天区发现大约1万个左右的超新星。

对超新星的观测可以有助直接探索宇宙第一代恒星的形成和演化。

与会专家还认为,南极天文台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比如可以在南极冰穹A开展空间碎片监测预警,与北半球形成完整的全天空覆盖;带动太赫兹、红外成像等尖端技术,促进耐低温的大口径望远镜,海量数据传输与处理技术等高技术的发展。

特殊的技术挑战
与会专家认为,在南极天文台建设方面还面临诸多特殊的技术挑战。

崔向群说,南极内陆高寒缺氧不易接近的环境给光学/红外望远镜的研制、安装和运行带来了技术挑战。

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和不宜居住,建造望远镜的难度介于地面天文台和空间台之间,具有特殊的技术挑战,如大镜面除霜、镜面镀膜、电路系统的温控和可靠性、望远镜的全自动遥控等。

除设备研制和南极运行的极端环境以外,科学数据的分析也面临挑战。

南极冰穹A规划中的光学近红外2.5米望远镜计划实现大视场高分辨率的多色巡天,其像素将达数十亿,获得的数据预计会超过10亿兆字节。

实时监测成像质量,自动探测超新星等变源,巡天完成后处理海量数据,生成高质量的星表并进一步分析,最终实现科学目标的整个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过程都将是必须面对的挑战。

与会专家希望5年内可以建立一个永久的天文观测平台,建造2.5米光学红外望远镜和5米太赫兹望远镜,开展多项前沿领域的天文研究,完成南极天文台的初期建设。

这个天文台的建设目标是:具备准空间的探测性能,天文观测设备可以无人值守、全自动现场运行,能够远距离远程操控和调度控制,数据现场存储并部分实时传回等。

展望未来,10到15年内,建立一个以重大科学目标为核心的天文台,配备6~8米光学红外望远镜和15米太赫兹望远镜。

“中国南极天文台初期的建成将使中国在天文学、基础科学与高能物理学等相关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杨戟说。

《科学时报》(2010-8-10 A2 要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