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感恩教育
2023年高校感恩教育简报
高校感恩教育简报标题:高校感恩教育—培养感恩之心,塑造美好未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感恩之心则成为了人们相互关系中越来越稀有的品质。
尤其是在青年人中,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过于自我,忽视了他人的付出和辛劳。
因此,在高校中开展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感恩教育是一种通过教育手段,引导人们感恩大自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和社会的一种教育方式。
它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他人的付出和帮助,从而培养人们的感恩之心,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高校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1课堂教育:在高校中开设感恩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理解感恩的内涵,掌握感恩的方法。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志愿者活动、支教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从而培养感恩之心。
3校园文化:通过举办各类感恩主题的文化活动,如感恩晚会、感恩主题演讲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感恩的氛围,增强感恩意识。
4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高校感恩教育的成效通过实施高校感恩教育,我们看到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首先,学生的感恩意识得到了提高,他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对于他人的付出和辛劳更加感激。
其次,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了提升,他们更加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
最后,校园的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师生之间的互信和互动也更加频繁。
四、总结与展望高校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课堂教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和家校合作等多方面的感恩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塑造他们美好的未来。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应然诉求
c t n c n rd u d t d nse l g s u n z oo y a d s t p h r n o se u a o .t a l e e a i a e o n a mi i rc l e ’h ma o l e u amo iu d c t n I c as h l a — o o t oe g n i n o p ae d mM a s c l g t d ns b id t s l o d, an oh rp o l ’ e p cin i rv eain b t e n p o n ol e su e t e kn o et e h g i te e p e S rs e t , o mp o e rlt ew e e — o p e a d i rv e i ,n mp o e s l e r cin. f-p f t e o Ke r s g a fl u ain c l g s u n zoo y h r o iu d c t n y wo d : r t u c t ; o e e ’h ma o lg ; am no s e u ai e e d o o
夏开始 , 福州晚报》 经《 牵线搭桥 , 圆了大学梦的逾千
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 , 为个性 品质的组成部分 作
馨 香而恒 久 地存 在 , 他 人 、 社 会 、 自然 常怀 感 对 对 对 激之 心 和致谢 之 情 。大 学 生 是 未来 社 会 的栋 梁 , 尽 管 目前 大学 生 的思 想 道德修 养状 况 总体上是 积极 向 上 的 , 一些 大学 生 以 自我 为 中心 , 母 和他人 的 但 把父
名学子已有近 40 0 人完成学业。但只有不到一成的 学 生与 资助者有 过信件 往来 , 表达 感激 之情 , 过两 写
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实践
摘要:感恩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感恩教育的意义、实践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大学生感恩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一、引言感恩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引导个体认识到他人的关爱、帮助,培养其感恩意识、感恩行为和感恩能力的一种教育。
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部分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却逐渐淡薄。
因此,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感恩教育的意义1.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感恩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其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提高道德素质。
2.培养健全人格感恩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3.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感恩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相互理解、尊重和关爱。
4.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感恩教育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三、大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方法1.课堂教学(1)开设感恩教育课程:将感恩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感恩知识,提高感恩意识。
(2)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感恩教育: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感恩教育,如医学专业的“关爱患者”、师范专业的“关爱学生”等。
2.校园文化活动(1)举办感恩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进行感恩主题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
(2)开展感恩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感恩故事,传递感恩正能量。
(3)举办感恩主题文艺晚会:通过歌曲、舞蹈、小品等形式,展现感恩主题,激发学生感恩情怀。
3.社会实践(1)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关爱老人、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感恩情怀。
(2)开展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感恩意识的社会调查,了解大学生感恩现状,为感恩教育提供依据。
4.家庭教育(1)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家长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研究
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研究摘要:感恩教育是教育人们学会知恩、报恩、施恩,增强感恩意识,强化感恩行为,对父母、对老师、对亲朋好友、对社会怀感恩之心,做感恩之事,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世,养成良好的个性品德,做一个情操高尚、关爱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人。
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需要有良好的感恩认识和感恩态度,现在大学生中感恩问题严峻,只有改善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未来社会风气改善,使社会拥有良好的文化和氛围,促进社会发展。
关键词:感恩教育;捐款;大学生;缺乏;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黄岚(1989-),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从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感恩应该是一种处世哲学,只有自己从内心感恩,才是真的感恩。
现在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变化,社会意识形态也在改变,人们对于社会各种现象持有不同观点,谁对谁错也各有标准。
然而,在这活跃的时期,应该使人们明确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拥有良好的社会意识和道德修养,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感恩教育不仅仅势在必行,还得有良好的效果。
一、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一)社会变革过程中存在道德困惑对大学感恩教育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人的思想观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许多同学在社会变革下陷入困惑和迷茫,道德观念日趋模糊,是非观、荣辱观出现偏差。
如追求高档消费变成一种时尚,考试舞弊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不光彩的事,在申请入党、评奖评优等方面不择手段被认为是能耐,把谈恋爱视为大学必修课,寻求感官刺激等等。
这样使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复杂化,加重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任务,并且也不利于感恩教育目标的确立,需要教育者从多角度来正确分析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和思考如何推进感恩教育。
(二)高校的德育课忽视感恩教育虽然国家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仍无改观,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忽视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尤其忽视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意义
安案 件和火灾等灾害事 故, 甚至是邪 教思想和反动势力 的言论等 。 很多 学 生知识结构不平衡, 能力结构不 合理, 表现 为一些大学生 虽然 掌握了
为测量对象 的大学生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入学心理档案 的时效性和精
确性随着时间的推移 可能存在 问题, 所以, 心理档案的建立应采取分阶 相 当的专业知识, 法律知识和安全 防范意识的薄弱 , 但 稀里糊涂地违法 段跟踪记录 方式, 持数据 的及 时更新, 进行必要 的动态 分析 。 保 并 这也 犯罪 或无端 被害 。比如案 例中的陈某 ,是成绩非 常优异 的学生 , 其精 是很 好的研究大学生 心理发育规律 的第一手 资料。 ②关}‘ 主 高危人群 ” 。 神分裂的直接诱因就是受到法轮功思想的侵害, 而她之所 以会变成受害 “ 高危人群 ” 是指 心理危机 易发和高发 的群体和个 体。 群体对象如家庭 者, 主要 原因就是 自 防卫意识 的薄弱 , 我 与仅有几 面之缘 的法 轮功信 贫 困学 生、 往届学 生 、 继续 教育学 生等 : 个体对象 如孤儿或单亲子女 、 仰 者王某 多次发短信 , 并毫无戒 备的到王 某家做客 , 结果在做 客期间 高考发挥 失常、 带有 明显人 格缺 陷的学生。 他们可 能受过挫 折和情感 王某强迫其接 受法轮功 思想并强 迫其观看 法轮功光盘 。 事后她 更加缺 伤害, 值观念 、 感体验 、 价 情 认知方 式与普通学生相 比因生活经验的不 乏 自我保护 意识 , 没有积 极寻求学校 、老师 的帮助 , 最后 因为内心的 同而不 同, 他们可 能会 有更 多的 自卑 、 敏感 、 时常 因为压 力过大而产生 惊 恐不安 导致 精神的崩 溃 。 因此 , 学生在 学习知识 的同时 , 大 更要 了 的焦虑 , 对他们需要 给予更 多的关心和 高度的关注 。 ③进行危机评估 。 解 和掌握必要的安全 防范基 本知识, 增强安全 防范 意识, 高安全防范 危机评 估是危机干预前 的重要环节, 提 危机评估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危机 能力, 从而有效地保护 自己, 免安全事故 的发 生。 避 ( 2)大 学生 潜在 的心 理危 机 的存 在 干预 的效果, 它是运 用心理 学的理论 、 技术和方法 , 心理危机进行评 对 价、描述 、分类和确 定其 心理 困扰 与障碍 的性 质和程度 。 建立心理危
高校开展感恩意识教育的有效路径
1 . 1 大学 生感恩 意识 不容 乐 观
私 、冷漠 、自 卑心理 ,培养与人 为善的质量,改善社会风尚 , 形成 良 好 的社会风气。
2 . 4 感恩 意识 教育有 利 于实现大 学生 自身 协调发 展
感恩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 深刻认识到 自我发展的条 件性 ,从而 自觉地克服不恰当的个 人主义 ,有利于构建 出美好的人际 交往 氛围,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 能力 ,帮助大学生形 成健 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品质。 3 大 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有效路径 提升感恩意识教育效果的前提是准确把握青年学生 的心理特征和 行为方式 ;提升感恩意识教育效果的重点是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中关 爱学生 ,以学生为本 ,体现人文关怀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注重 全人教 育提升 ;提升感 恩意识教育效果 的关键 是依托适 当的平 台采 取恰 当的方法 。根据 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 点 ,笔者认为 “ 润 物细无 声 ”、 “ 潜移默化 ”是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方法 ,开展 丰富多 彩 的团学活动是开展大学生感 恩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开展活动 的过程
感 恩意识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与方法 ,对受教育者 有 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 、 知恩 、感恩 、报恩 、 施恩的人文教育。 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是 高校新时期在思想政 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 也是培养大 学生健康心理 和健全人格 的重要一环 ,对于建设和谐 校 园 、和谐社会 同样也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 ,开展大学生 感恩 意识教育对校友资源维 护,推动学校长远发展 和提升社会道德层 次、 净化社会风气都有着深远意义。
1 . 2 高校 感恩 意识 教育效 果不 明显
包括 感恩意识 教育在 内的思想政 治教育课 的阵地作用发 挥不 明 显 ,教育形 式教条化 ,教育脱离社会生 活。这种脱离生活的教条化 的 思想政治教育形 式 , 严重浪费 了政治教育的时间和资源 。感恩教育体 系不完备 ,大学 生对知和行不能很好统一。 目 前高校感恩意识教育并 没有形成一套完备 的体 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无法达成有效的统一 , 这就导致学生在感恩意识教育上 “ 说时容易做 时难 ”,学生在感恩意 识教育上 “ 听时激情澎湃 ,做时无法下手”的尴 尬局面 。众所周知 , 感恩教育共分为三个阶段 : 头脑认知 ,情感认 同和实践外化 。没有完 备 的感恩意识教育体系 ,导致大学生们的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具有显 著的差异性 ,说一套做一套 ,知和行难 以统一。感恩教育活动组织形 式 陈旧、活动载体单一 ,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目 前感恩教育活动 常借助 于座谈会 、朗诵会等形式 开展 ,形式单一 ,载体利用单一 ,以 致 于学生参 与热情不高 ,很多情 况下都是在无奈应付。而且这样 的教 育活动只停 留在改变受众认真层面而非改变其态度和行为。
浅谈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
浅谈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
李 娜 关云虎 1 1 5 0 0 0) ( 辽宁省 营口理工 学院
【 摘 要】 感恩 , 是对 自 然、 社会和他人给 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由衷的认可。 并真诚回 报的一种认识、 情感和行为。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
加 强 大学生 的感 恩教 育 ,引导 大学 生识恩 、知 恩 ,并将感 恩意 识转 化 为行动 ,以实现人 与人 、人 与社会 、人 与 自然 的和谐 ,显得 尤 为重要感 ,实践感恩行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心理。本文阐述 了当代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分析了大学 生 感恩观 缺 失的原 因 ,以及 说 明推行 感 恩教 育对 于创 建和谐 校 园的 重要意 义 ,从 而提 出 了加 强 大学 生感恩 教育 的方 案。
【 关键词 】 感恩教 育;大学生;感恩
当代大 学生 感恩 意识 的现状 当前 ,许 多大 学生 的感 恩意 识 已经淡 化 到 了匮乏 的程 度 。父母 在家 含 辛 茹苦 ,孩 子 在校挥 金 如土 ;部 分大 学 生对父 母 的馈 赠 ,朋友 的帮 助很 少 言 谢 ;某些 受 助大 学生 坦然 接受 他人 的 帮助 却毫 无感激 ;一些 大学 生通 过 国家助 学贷 款 才得 以上 学 ,但是 在学 校 学习 并不 努力 ;孝 敬和 赡养 父母 的 观 念在 许 多大 学生 的心 目中 已大 打折 扣 ,只 知索 取 ,不愿 奉献 :在 处理 人 际关 系中 以 自我为 中心 。这 些感 恩意 识缺 失 的例 子虽 局 限于部 分人 ,其 影 响 力 却不容 低 估 。总 的说来 ,感 恩 意识 的缺 失与 家庭 、社 会 、学校 教育 都 有 重 大的关 系 。下面 分析 一下 大学 生感 恩观 缺失 的原 因 。 二、 当代大 学 生感 恩观缺 失 的原 因” ( 一 )家庭 教育 对感 恩观 缺 失的原 因 家庭 是人 生 的奠基 石 ,父母 是孩 子 的第 一任 老师 ,家 庭对 一个 人 的影 响是 长久 而深 远 的,大 学生 感 恩的形 成 与家 庭 因素密 切相 关 良好 的 家庭 教 育 会帮 助一 个人 形成 良好 的人 格特 征 ,促 进其 健康 成长 。但 是 由于 一些 父母的教育存在一些偏差,大学生的感恩观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它包括 以 下 几 个方 面 。 首先 ,父母 对 子女 的溺 爱 。现 在很 多 的大 学生 都是 在父 母 的娇 宠 中长大 的 。不少 父母 对孩 子在 物 质上 的要 求总 是尽 可 能的满 足 、不 加 节制 。这 就容 易助 长孩 子 的 自私 和贪欲 , 他 们很 难体 会生 活 的来之 不 易, 认 为 自己的一 切都 是理 所应 当 ,从 而不 懂得 感恩 。其 次 ,父母 感 恩观念 的 偏 差 。 中国 的家长 总 是默默 的 把爱 给予 孩子 , 总是不 知道 让孩 子 感知 自己 付 出的爱 , 也从不 要 求孩 子 回报和 感恩 。这 容 易使孩 子形 成 了只 知道 索取 却不 知道 感恩 的心 态 第三 ,父母 教育 方 向失 当 。现 在越 来越 多 的父母 过 于注 重对 孩子 智力 的 培养 ,很 少关 注孩 子精 神领 域 的完 善 。在 应试 教 育 的 背景 下 ,父母 对孩 子 的要 求就 是学 习好 就行 了,这使 得孩 子 只关 注 自己 的 学 习,很 少考 虑到 自己应该 承担 的责任 。 ( 二 )社 会对 感恩 观缺 失 的原因 大学 就是 校 园与社 会的 桥梁 。 大学 生在 这个 时期 自我意 识 的发展 水 平、 认知 水平 、 以及对 新 的环 境 、新 的角色 、新 的 竞争 带来 的压 力 ,都会 影 响 大学 生感 恩 观 的形成 。[ 3 ] 首先 , 自我 意识 方面 。青 年 期 的 自我 意识 发展 的 主要 特 点就 是追 求 内心世 界 的 自我 , 并把焦 点 聚集在 自己 的身上 。处 在这 个 时期 的大 学生 ,受 自我 意 识 的影 响 ,容 易形 成“ 以 自我 为 中心” ,从 而变 得 自私 ,看 不到他 人 和社 会对 自己的付 出,更 很少 的想 到应 该对 他人 和社 会 感 恩。其次 ,众多压 力 的影 响 。新时 代 的大学 生面 临着众 多 的心理 压 力, 例 如 :学 习竞 争上 的 压力 , 总是感 觉 到 自己与 别人 的差 距 ;就业 的压 力 , 就 业 竞争激 烈 ,很 多 同学 都担 心 自己找 不 到工 作 ;还 有 的学 生对 自己的 期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关于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人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点,本文从分析当前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和原因着手,提出了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古人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准则,更是现代社会文明的精神体现。
然而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不良影响严重的冲击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特别是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出生于80后,他们物质生活丰厚、精神生活空虚、情感冷漠、行为自私,视社会的资助、家长的给予、学校的扶持为理所当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真空”,这种感恩意识的日益缺失也正是市场经济化初期的产物,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反思,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基本内涵及意义感恩教育在高校德育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懂得了感恩,才会铭记恩情,感父母养育之恩、朋友相助之恩以及社会的培育之恩;只有懂得了报恩,才会勤俭节约、尊师重教、孝敬父母、热爱祖国,才会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所学来回报社会,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感恩是一种情感,是亲情、友情、爱情等的情感基础,是情感教育的必然诉求。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及情绪,它包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他们的自尊。
关注每个学生能够感到身心愉悦,更为重要的一面,则超越学生个体以关注他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效果。
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学生的感恩意识探讨
业 的学 生组织了一场 补考 , 学校规定各班 级辅导员应及 时把补 感恩知识演讲 。( 3 ) 利用假期 时问组织感恩互动 活动 。 学校可 以
部分教育 从业人 员工作态度不端 正, 道 德观念淡 薄 , 出 现 了一
、
目前 高校 学生 在 感 恩 意 识 方 面 的 现 状
感 恩作 为一 种情 感特性 , 会促使人们对他 人所给予 的帮助 系列 腐败事件 , 导致学 生对其失去信任 感, 甚 至积 怨成恨 。因 予 以感谢 , 每个人 都应具备 该基 本道德 素质 。经 调查 发现 , 有 此 , 在 很多事后 学生不仅 没有对老师报 着一颗感 恩的心 , 反 而
想, 感 恩 意 识 极 其 淡 薄 。下 面 本 文 就 将 围 绕 高 校 学 生 感 恩 意 识 的教 学大纲及教学活动 ,教育方式仅仅局限于一些宣讲 活动 , 进行探讨 , 分 析 目前感 恩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
一
非常单一。对其教育结果也没有指定严格的考核机制 , 再加上
一
.
觏业敬育
高校 素质教 育 中的学 生 的感 恩 意识探 讨
岳喜玲
( 郑 州职业技术学院, 河 南 郑 州 4 5 0 0 0恩的概念 , 目前 高校 学生在感恩意识方面的现状 , 高校 生感恩意识缺 失的原 因分析 , 以及 如何开展感 恩
教育这 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 对现有 高校 生浅薄的感恩意识 进行 了分析 , 并研 究出对应措施 。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上接第174页)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童荣(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摘要: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大学生人格、培育人文校园、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从大学生的舍得教育入手,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对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人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和谐等具有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重点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0引言前些日子,网上以及报纸和各家媒体报道:驻马店市文科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后在美国耶鲁大学就读的张磊,“已经保证”向耶鲁大学捐赠888.8888万美元。
他认为是耶鲁改变了他的一生。
张磊的行为,应该促使我们的高校好好想一想。
怎么教育学生像张磊对耶鲁一样对待自己的母校?天津滨海频道今日开庭栏目报道:一名考上研究生的贫困学生,将长期支柱他求学的恩人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这名贫困的大学生没有一句感恩的话,而是骂了他的恩人卑鄙等等,说明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忘恩负义现象时有发生,看完这些报道我感觉高校教育,确实要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上下功夫了。
有专家认为,感恩意识的缺失从根本上讲就是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弃的结果。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势在必行,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教育大学生这还值得教育界的思考。
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从“舍得”教育入手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感恩”是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
回报,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危困时刻,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感恩”是先人“舍”于己“得”,后己“舍”于人“得”的一种过程。
学生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不能真正懂得尊重师长、孝敬父母、理解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想让他们做到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就应该在日常教育中加强“舍得”教育。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及建议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及建议摘要:感恩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新时期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当代大学生作为将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棒人,正在成为高校的主力军。
全面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既需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合力作用,也需要充分激发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生动力,更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强大作用。
关键词:感恩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新时期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当代大学生作为将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棒人,正在成为高校的主力军。
感恩教育不仅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整体素养的提升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1.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
知恩、报恩历来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大力传承弘扬的价值理念,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父恩比天高,母恩比海深”这样深入人心、广为流传的词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歌颂的恩情,往往都是把感恩实施为报恩的具体行为。
如,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叫作慈。
所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就是爱子之恩的最直接呈现。
子女报父母之恩叫作孝。
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所谓尊亲之恩就是孝。
总之,感恩承载着我们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生命中的大智慧。
当代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力军,对其进行感恩教育既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延续我国传统美德的需要。
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真正做到知恩、感恩、报恩,用实际行动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感恩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可以关心他们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目前,当代大学生是高校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
浅析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意义及策略
个 人 格 完 整 、 灵 健 康 的人 , 不 是 一 个 受 他 人 受 心 就
社 会 欢 迎 的 人 。但 是 感 恩 并 非 是 人 与 生 俱 来 的 天
性 , 需 要 教 育 来 点 拨 和 引导 , 通 过 教 育 来 发 现 生 他 要 活 中美 好 的 事 物 , 对 其 回馈 以 感 恩 的 眼光 , 而 形 并 从 成 一 种 感 恩 的 心 态 、 德 和 责 任 , 而外 化 情 都 是 以 一 己 私 利 为 主 , 虑 不 到 同 学 间 的 利 考 益 和 感 受 。 总 是 抱 怨 对 方 的 自私 与 难 以 相 处 , 忽 而
视 了 自 己 已然 失 去 了 宽 容 和 感 恩 的 一 颗 心 。 四是 麻
木 冷 淡 , 知 感 谢 社 会 的 资 助 之 恩 。有 不 少 贫 困 大 不 学 生 依 靠 社 会 资 助 和 国 家 助 学 贷 款 完 成 了 大 学 学 业 , 其 中 一 些 大 学 生 毕 业 后 对 国 家 的 助 学 贷 款 不 但
予 偿 还 。 有 的 大 学 生 为 了 虚 荣 - 他 们 不 愿 谈 及 受 E,
种 以 人 性 唤 起 人 性 的 生 命 教 育 。 … ”
一
过 国家和 他人 的资 助 , 有 甚 者却 想 把受 助记 录抹 更 掉 , 无 音 讯 。 五 是 缺 乏 责 任 感 , 知 感 谢 祖 国 的培 杳 不
活动方面 的感恩教 育, 对于传承 中华传统美德 , 提高 大学 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 适应能力 , 实现德育 目标 , 构建和谐校
园具有 重要意义。 关键词 : 高校 ; 恩教育 ; 感 意义; 策略 文章编号 : 8— 8 7 6— 7 0 2 1 ) 1 0 5— 3 9 7 7— 03 7 1— (0 0 0 — 5 0
浅析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基础 理 论 研 讨
浅析大学生 帕感恩教 胄硇重要性
沈 阳航 空工业 学 院 民航 与安 全 工程 学院 许 录艳 姜秋 耘
[ 摘 要】 感恩作为一种 处世 哲学, 是社会 活动 中不可或缺的精 神寄托 。在 当 部分大学生情感淡漠、 今 不思 回报 的现 实情 况下, 感恩 教育的普及已迫在眉 睫。本 文从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含义入手 , 分析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 育的现状和 意义, 根据笔者 多年辅导 员工作经 验总结 出, 只有在认 知、 感、 情 实践层 面进行长期有效的教育培养 , 才能激发学生 自觉感恩的 内 力和原动 力。 驱 [ 关键词 ] 感恩 感恩教 育 措施 方法 感恩 , 是结草衔环 , 是滴水之 恩涌泉相报。感恩 , 是一种美德 , 一 是 种境界 , 是值得用一生 去等待 的一次宝贵机遇 。 感恩 , 是值得用一生去 兑现 的一句无言承诺 , 用一生去珍视 的爱 的教育 。 经历 了小学 、 中、 中十几年教育 的当代大学生 , 初 高 他们正在经 历 着“ 小社会” 的大学生活 , 他们开 始独立解决事情 , 远离父 母的呵护 , 面 对同学老师的关心帮助他们是否知道亲情 的可贵 , 友情的珍贵。 过加 通 强高校德育工作 , 倡导积极进 步的价值观念 , 学会对帮助过 自己的人 心 存感激 , 志不忘 , 永 培养学 生领悟温 暖的健 康心态 , 而塑造学生 的健 进 全人格 , 已成为构建和谐校园 、 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 , 察“ , 晓“ , 恩”体 恩”知 恩”要让学生认识 到他们所获得 的一切并非是
天经地义 、 理所 当然的。大而言之 , 自然的赐予 、 大 社会 的氛 围、 国的 祖 培养 ; 而言之 , 小 父母 的养 育 、 师长 的教 导 、 朋友的帮 助和付出 , 一声轻 轻的问候 , 一个鼓 励的眼神, 都值得体味 。 教师可通过马列主义 、 思想政 治课 程教育 发挥课堂 主渠道作用 , 掘教材 里蕴涵的感恩思想 , 挖 把感恩 教育融入到教学 中去 , 通过点拨 学生 知恩 , 引导学生去捕捉 日常生活 中
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
浅谈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摘要】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由衷的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大学生识恩、知恩,并将感恩意识转化为行动,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应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激发大学生的感恩情感,实践感恩行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心理。
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感恩观缺失的原因,以及说明推行感恩教育对于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案。
【关键词】感恩教育;大学生;感恩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当前,许多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了匮乏的程度。
父母在家含辛茹苦,孩子在校挥金如土;部分大学生对父母的馈赠,朋友的帮助很少言谢;某些受助大学生坦然接受他人的帮助却毫无感激;一些大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才得以上学,但是在学校学习并不努力;孝敬和赡养父母的观念在许多大学生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只知索取,不愿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自我为中心。
这些感恩意识缺失的例子虽局限于部分人,其影响力却不容低估。
总的说来,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都有重大的关系。
下面分析一下大学生感恩观缺失的原因。
二、当代大学生感恩观缺失的原因[1](一)家庭教育对感恩观缺失的原因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大学生感恩的形成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
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帮助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促进其健康成长。
但是由于一些父母的教育存在一些偏差,大学生的感恩观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首先,父母对子女的溺爱。
现在很多的大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娇宠中长大的。
不少父母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尽可能的满足、不加节制。
这就容易助长孩子的自私和贪欲,他们很难体会生活的来之不易,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从而不懂得感恩。
高校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实施途径
高校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实施途径
�
摘
刘
洪
要: 无论是以" 孝" 为先的东方伦理, 还是宗教式西方感恩情愫, 感恩都为先的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对 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如何针对教育对象特点进行感恩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 感恩; 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教育对象的特征 �当 代 高校 教育 的 对象 有着 开 放�
多元 �个 性� 务实 � 个人 指向 明显 等特 点� 有学 者把 这些 表征 归因 为身为 独生 子女 的成 长环 境 � 笔者 通过 对当 代大 学生 的调 查分析 认为 � 当 代大学 生的 思想特 征可 归纳 为三点 � 第 一� 个性 化� 差异 性极 大的 成长 环境 �市 场经 济的 利益 驱动
处理 好人际 关系 � 承担 好社 会责 任是 维护 社会 稳定 的关 键� 第二 �提 供了 认识 教育 的新 视角 � 把 学校 教育 与家 庭� 社 会 联系 起来� 把 教育 放到 统摄 各种 关系 的交 汇点 上� 批 判地 借 鉴传 统 教育 和西 方 教 育� 把 " 感 恩" 的 感 性因 素 运用 到 理 性 的教 育培养 中 �理 顺教 育与 大社 会的 关系 � 第 三� 明 确高 校
� � 感驱 动 �恩 情 在个 人 修身 � 家 庭 和睦 � 社 会稳 定 上起 到 的举 高校感恩教育的特殊性和功能� "西 方感 恩上帝 � 东
足轻 重的作 用� 感恩 教育是 教育 者运 用一 定的 教育 方法 与手 段 � 通 过 一定 的 教育 内容 对 受教 育 者 实施 的 识恩 � 知 恩 �感 恩 � 报 恩 和施 恩的人 文教 育� 是 一种 以情 动情 的情 感教 育� 是一 种以 德报 德的道 德教 育� 更是 以人性 唤起 人性的 人文 关怀教 育� 从心 理学认 知与 行为 理论 的角 度可 以把 感恩 教育 分为 三个 层 次� 第 一� 认 知 层次 � 认 识和 了 解 自身 在 成长 过 程中 获得 的恩惠 和方 便� 对 之产 生认 可� 第二 � 情感 层次 �在 认知 认可 的基础 上衍 生出 愉悦 和幸 福的 情感 � 从 而转 化为 自觉 的感 恩 意识 � 一种 报 恩的 冲 动 � 三是 实 践层 次 � 将感 恩 意识 和回 报 冲动 转化 为 行动 � 并 形 成习 惯 � 养成 诸 如知 恩 图 报� 乐善 好施� 施 恩不 图报 的性 格特 征� 这三 个层 次相 辅相 成� 形成 一个有 机统 一体� 就高 校感 恩教 育而言 �要 注意 以下几 点� 方感 恩父母 "�这 句话 形象 地体 现了 不同 文化 背景 所造 成的 中西 方感恩 教育 的不 同 � 西方 的感 恩节 源于 英国 移民 的清 教徒 感恩上 帝与 自然 赐予 人类 的一 切 � 而 中国 古代 的感 恩 情感 当以" 孝 "为 先� 诸 子百 家的 思想 � 历代 帝王 的治 国之 道 中都 体现了 "孝 " 之义�" 孝" 之礼 � 在 我国 社会主 义建 设的 背 景下 �针 对当 代大 学生 个性 �现 实� 多 元的 特征 � 高校 的感 恩 教育 既不能 照搬 宗教 教化 式的 西方 教育 模式 � 也不 能单 纯 灌输 东方传 统的 "孝 "道 �而 应该 注入新 的时 代元素 � 高校 感 恩教 育应该 成为 培养 大学 生人 文关 怀意 识和 社会 责任 感的 重要 教育手 段 � 应是 培养 有合 格公 民教 养的 高素 质群 体的 必要 环节� 高校感 恩教 育的上 述特 殊性 决定了 它的 功能 � 第 一� 维 护社 会稳定 � 大学生 即将 成为社 会主 义建设 的生 力军 �也 将 成为 各个社 会系 统的 中间 力量 � 他们 能否 保持 良好 的心 态�
加强高校感恩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为受教育者个人的稳定内心信念和行 为习惯 。
( ) 自然 5大 养 学生 的环 保 意 识 , 到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相 处 。 达
一
、
强 化大 学 生的 感 恩 教 育 。 进 和 谐 的 师 生 关 系 促
() 5 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感 恩教 育 的 开 展 会 促 进 高 校 和 谐 校 园 的 建 设 , 升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提 二 、 造 感 恩 气 氛 , 造 和 谐 的 校 园 文 化 营 创 1 制定 必 要 的规 章 和 制 度 .
制定必要 的规章和制度校园文化建设 的一项 重要内容 , 也是 引导 和推
新 中 国成 立 也 标 志 着 中华 民 族 从 此 屹 立 于 世 界 民 族 之 林 。 在 中 国 共 进大学 生感恩 的一项 重要 举措。学 校可 以在 制订 的《 大学 生 日常行 为规 产 党 的领 导 下 , 中国 人 民 摆 脱 了屈 辱 、 穷 , 有 了安 宁 的 生 活 和 拥 有 了 尊 范 》、 训 、 规 等 一 系 列 规 章 制 度 中 引入 以 感 恩 为 内容 的 有 关 条 文 , 表 贫 享 班 班 对 严 。作 为新 世 纪 的 大 学 生 要 知 恩在 心 , 恩 重 行 , 感 以实 际 行 动 报 效 祖 国 、 人 现突 出的要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 奖励 , 树立感恩 的典范 , 引领学生 自觉 、 民 、 恩 中国 共 产 党 , 中 华 民族 之 崛 起 而 奋 斗 。 感 为
大学生感恩教育活动总结
大学生感恩教育活动总结感恩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感恩教育活动,我校决定组织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感恩之情,并将这些活动的经验总结为____字随笔。
感恩教育活动的基本设想是:以“感恩”为主题,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的需求和他人的付出,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互帮互助、回馈学校等方面,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感恩、传递感恩。
首先,我们组织了一次社区服务活动。
我们选择了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村庄,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让学生们去村里帮助农民进行农作物收获。
学生们在收获期间,亲身体验了农民的辛苦和付出,也深刻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感恩农民的辛勤劳动,还意识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是来自于社会的付出。
其次,我们开展了一次互帮互助的活动。
我们组织了一个集市,学生们自愿带来自己不再使用的物品进行交换,同时也可以将物品出售,所得的利润将用于慈善捐赠。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体验了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快乐,还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物品交换和销售,学生们还了解了消费者的需求,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最后,我们自愿组织了一次回馈学校的活动。
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对学校进行大扫除,并为学校修缮一些损坏的设施。
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到维护学校环境的工作中,感受到了自己对学校的责任和贡献。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更加珍惜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学习环境,也懂得了恩师教诲的重要性。
通过这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我们学校的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感恩的重要性。
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是来自于社会的回馈和他人的付出,懂得了通过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的意义。
同时,他们也培养了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再盲目追求个人利益,而是更加关注团体和社会的利益。
总之,感恩教育活动在大学生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感恩教育: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一)
感恩教育: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一)摘要:感恩意识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代写论文的基本道德原则。
感恩教育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学会善待自我,获得他人尊重,改善人际关系,进行自我教育;有助于建立高校人本生态,构建和谐教育。
我们应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巧妙激发其感恩情感,积极开展感恩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感恩;感恩意识;感恩教育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基点。
笔者认为,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现实需要,高校应注重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一、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应然诉求1.感恩教育是学会善待自我的良策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校,因此,总是终日抱怨,虚度时日。
这样只会苦了自己,最终一事无成。
如果这些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学校录取了自己;感谢父母辛辛苦苦的养育,把自己送进大学;感谢教师的辛勤培育,让自己学有所成。
那么这些学生就会抓紧时间,抓住机会,努力学习,就会有所收获,也不会令自己陷入自怨自艾的泥沼,导致恶性循环。
2.感恩教育是获得他人尊重的妙方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引发的。
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的相互尊重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自己的独立人格。
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有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由于心怀感恩,大学生们就会真诚地尊重别人,这样,也会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3.感恩教育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些学生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需要管,到了高校需要自我照顾时,缺乏一定的自立、自理能力。
这时候相互帮助、感激对方给予自己的关心,有利于师生、同学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此外,来自不同家庭和不同教育背景、生活习惯的青少年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无疑会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
浅谈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浅谈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摘要:大学生感恩教育主要包括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等四方面的教育。
其实施路径,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二是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三是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激发学生感恩情感;四是充分发掘自我教育潜力,提高感恩教育认知;五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施恩于人,报效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内容;路径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135-02一、感恩教育的内涵及意义近代哲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感论》中涉及到了感恩这一概念,这便成为感恩世俗研究的开始,其把“感恩”定义为“立即和直接促使我们去报答的情感”。
在我国,对于感恩的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蓼莪》,其表述为:“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吴天罔极。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在《现代汉语规范辞典》中解释为:“感谢别人对自己的恩德”,而《牛津英汉字典》则解释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因此,我们可把感恩定义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
感恩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感恩意识。
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和心理趋向;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规范。
人只有心怀感恩意识,才会主动去报恩乃至施恩。
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大学生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从而形成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大学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大学感恩教育心得体会在我走进大学的校门之前,我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望和好奇。
我以为大学生活就是一片自由的天地,可以随心所欲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然而,在大学的三年时间里,我逐渐意识到,大学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和自由,而是需要我们感恩教育、珍惜机会,扬帆启航,努力奋斗的阶段。
首先,大学感恩教育使我更加珍惜机会和成长。
大学是一所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地方,它为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我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秀的教师团队,可以接触到各种知识和学科。
这些机会是我高中时所没有的,因此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在大学中,我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和组织的活动,通过参与学生会和社团的工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管理和组织团队,这些对于我的成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同时,大学也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我可以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获得宝贵的经验。
正是因为大学给予了我这些机会和成长的空间,所以才有了我现在的成就和进步。
因此,我深深感恩于大学所给予我的一切。
其次,大学教育让我明白了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与他人的关系。
大学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人际交往的平台。
在大学里,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与我一起打拼、一起进步。
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让我感到温暖,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友情的重要性。
在大学的生活中,我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师兄师姐和老师,他们不仅在学业上给予了我指导和帮助,更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人生经验。
他们给予我的一切,使我感到由衷的感激。
因此,我在大学的生活中时刻保持着对他人的感恩之心,我试图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人创造更多的可能。
最后,大学教育也让我明白了感恩的持续性和传递性。
感恩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是一种态度和行为。
在大学的生活中,我时刻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于一切帮助过我的人,感恩于组织和学校给予我的机会,感恩于我的朋友和家人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3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 ol.30 No.3 2009年3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r.2009论高校感恩教育郑学刚1周洁2(1.华中农业大学 园艺林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洲 425100)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甚至缺失,加强感恩教育已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着力点。
加强感恩教育,要遵循感恩教育的特点,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着力建设校园感恩文化,切实提升感恩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感恩;感恩教育;感恩文化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9)03-0103-03 由于家庭溺爱和教育失衡、社会失范和功利主义的负面影响、应试教育背景下责任教育的缺失等多方面的原因,部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甚至缺失,漠视亲情和友情、不尊重师长、对社会和他人的帮助麻木不仁、责任意识淡薄等违背感恩道德的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大量存在。
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高度关注。
加强感恩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已成为高校在社会转型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着力点。
高校加强感恩教育要遵循感恩教育的特点,把握最佳的切入点,进一步提升感恩教育的实效。
一感恩和感恩教育的内涵(一)感恩的传统内涵诠释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
感恩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儒家文化所强调的“仁爱”思想的核心就饱含感恩的内涵。
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是将“仁爱”置于社会关系中,表达了他寻求社会感恩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和谐的主张。
以“忠、孝、节、义”思想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三纲五伦”的封建社会伦理制度被视为禁锢人的精神枷锁而被时代抛弃,但这一封建社会伦理制度也不全是糟粕,其中也饱含感恩的内涵。
儒家文化认为个体要努力实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道德品质,通过忠、孝、节、收稿日期:2009-01-10作者简介:郑学刚(1973-),男,湖北天门人,硕士,讲师,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党委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周洁(1971-),女,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与区域经济。
义来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程度,其内在本质就是感恩[1],其感恩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忠”为报国恩,“孝”为报亲恩,“节”为报夫恩,“义”为报友恩[2]。
(二)当今时代感恩内涵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感恩的内涵也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
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状况的感恩的内涵包括哪些呢?我们可以从当今学者对感恩的定义中来探求。
有学者提出,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3][4]。
有的学者认为,所谓感恩,就是对在自己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过积极作用的人和事物的一种感激与回报[5]。
从学者们对感恩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从感恩互动的主客体来看,感恩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他人的关系,这些互动关系勾画出了现代感恩内涵的范畴。
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现代社会的感恩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内涵包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对社会的热爱与奉献、对自然的亲近与保护、对集体的信赖与热爱、对师长的尊敬与感激、对父母的理解与孝顺,对他人的坦诚与关爱、对生命的敬重与珍爱。
现代感恩的内涵涵盖了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的所有互动关系范畴。
(三)感恩教育的内涵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3]。
加强感恩教育对帮助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教育的内容来看,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是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
从主体上来看应涵盖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2]。
从过程来看有四个层面:感恩认知、感恩情感、感恩意愿和感恩行为。
感恩认知是主体认识和了解自己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予以认可。
感恩情感是主体103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自觉的感恩意识。
感恩意愿是主体产生的感恩回报的冲动。
感恩行为是主体将感恩意愿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
感恩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大学生把“感恩”当做一种“投桃报李”的价值交换,而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奉献与索取、施惠与受惠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6]。
二感恩教育的特点感恩教育具有普遍性、层次性、体验性和长期性等特点。
感恩教育的普遍性体现在其教育内容覆盖了“社会关系的总合”的方方面面,人身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恩情是普遍存在的。
层次性体现在感恩教育的内容包括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五个层次和感恩认知、感恩情感、感恩意愿和感恩行为四个层面。
体验性体现在感恩教育还是一种体验性教育,它需要受教育对象去实践和体验。
长期性体现在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德育工作,不是短期内通过一两个教育活动就可以立竿见影的。
具体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还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大学生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处于一个重要的受教育阶段,根据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点主要还应放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上。
感恩教育的这些特点客观上决定了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三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不足面对部分当代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现象,国内众多高校都加大了感恩教育的力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恩教育系统性不足目前,虽然众多高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在内容上几乎都涉及到了感恩所包含的方方面面,但教育活动的系统性不足。
这种系统性不足主要体现在:其一,学校层面对各院系具体的感恩教育活动统筹规划、系统指导略显不足,具体教育活动虽然“遍地开花”,但比较零散,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够,系统性较差。
这一状况不仅导致了目前相对有限的感恩教育资源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而且让相对零散的主题教育活动陷入形式大于内容的局面,不利于打造精品主题活动,也降低了感恩教育的实效。
其二,感恩教育还没有真正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具体的、主题鲜明的感恩教育活动几乎成为了感恩教育的全部载体,感恩教育作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着力点的作用在“非感恩教育主题”的其他教育活动中体现不足。
其三,第一、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不足,第一课堂的感恩教育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全员育人的氛围还需大力加强。
(二)校园感恩文化氛围营造不够切实提升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效需要营造浓烈的校园感恩文化氛围。
校园感恩文化和校园文化乃至大学文化一样,同样具有物态、礼态和心态三种形态。
物态主要是指可视的承载文化的器物,礼态主要是指各种礼仪、庆典、纪念活动,心态是文化系统中的核心,是存在于特定群体的思想和感知方式,是特定群体所共有的理念和意识。
同时,大学文化还可以分为物质层面、活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等,其中精神层面是大学文化的核心[7],校园感恩文化也可分为这四个层面。
用文化的三种形态和四个层面来考量目前高校校园感恩文化建设的状况,我们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感恩文化氛围不浓,还未达到“文化”的高度。
部分高校的感恩文化建设还暂时停留在感恩教育活动的层面,物态文化和稳定的礼态文化不足,校园感恩教育活动和感恩文化宣传、提升、凝练不够,有利于感恩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激励不足,学生几乎是感恩教育的唯一对象和感恩实践活动的主要引领者,感恩还未成为高校全体成员共同的道德追求,感恩文化还远未达到精神层面的“心态”的高度。
四高校加强感恩教育提升教育实效的建议(一)整合资源,系统设计高校可以从学校层面,根据感恩教育的内容和特点,统筹规划和协调安排全校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突出非主题教育活动的感恩元素,发挥两课课堂在感恩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注重两课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把感恩教育作为一条重要的主线贯穿于学校德育教育的始终。
(二)找准感恩教育的切入点,增强教育有效性感恩教育具有普遍性和层次性,与此同时,人的道德是有层次的,感恩道德事实上并不是道德层次中的高境界,却是人实现道德价值的起点,由此决定了学校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不能定位过高,要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小事抓起[8]。
从感恩教育的内容上来看,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感恩意识应是高校加强感恩教育的切入点。
因此,高校开展感恩教育应该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着手,善于挖掘大学生身边的感恩典型事迹,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感恩教育的实效。
(三)全员育人,全员教育在一所高校内,感恩教育的实施者不应仅仅是德育教师,而应是全员育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与此同时,感恩教育的对象不应仅仅是学生,而应是全员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感恩教育最好的环境[9],师德教育,乃至全体教职员工的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关键,也是一所大学感恩文化的基石,同时,也只有一所高校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感恩实践,感恩成为全体成员共同的、自觉的道德追求,感恩才能真正成为一所高校的文化,感恩教育的实效才能真正提升。
(四)注重各个文化层面的共同作用,营造感恩文化氛围104一所学校通过各个文化层面的共同作用,包括景观的烘托、活动的渲染、制度的激励、精神的感召,才能够以充满温馨的气息、向上的舆论,使人受益无穷[7]。
高校要着力开展校园感恩文化建设,注重各个文化层面的共同作用,营造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文化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中,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
其一,在物质层面方面,进一步加强校园附有感恩文化元素的人文景观建设。
其二,在活动层面,一方面整合现有比较零散的主题教育活动,打造感恩主题教育精品活动,另一方面,将感恩教育融入重大传统庆典活动中,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等。
其三,在制度层面,建立和强化更明晰的感恩奖惩机制,完善感恩制度体系。
西方著名思想家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一书中曾明确提出:“对我们来说,一个行为,如果它是感激的恰当的和被人认可的对象,那么,该行为一定应受奖赏;而另一方面,一个行为,如果它是怨恨的恰当的和被人认可的对象,那么,该行为一定该受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