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房性状应用于杂种小麦的研究——Ⅱ.多子房小麦的杂种优势与利用
杂种优势的利用及今后在宁夏小麦上的应用探讨
杂种优势的利用及今后在宁夏小麦上的应用探讨
刘旺清;魏亦勤;李红霞;裘敏;张双喜;王平
【期刊名称】《内蒙古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杂种优势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水稻、玉米等作物上已有广泛利用并获得巨大成功,但是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小麦尚少有利用,文章针对宁夏小麦的杂种优势利用作简要探讨.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刘旺清;魏亦勤;李红霞;裘敏;张双喜;王平
【作者单位】宁夏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王太镇,750105;宁夏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王太镇,750105;宁夏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王太镇,750105;宁夏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王太镇,750105;宁夏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王太镇,750105;宁夏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王太
镇,750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35.1
【相关文献】
1.利用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种间杂种优势选育高千粒重新种质研究 [J], 李慧敏;赵凤梧;戴茂华;刘冬成;张爱民
2.利用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种间杂种优势选育高千粒重新种质研究 [J], 李慧敏;赵
凤梧;戴茂华;刘冬成;张爱民
3.宁夏春小麦新种质资源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研究 [J], 王小亮;袁汉民;陈东升;孙建昌;亢玲;张维军
4.多子房性状应用于杂种小麦的研究Ⅱ.多子房小麦的杂种优势与利用 [J], 马守才;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
5.北京地区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几个主要品种(系)杂种优势的分析 [J], 尹俊玉;陈强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小麦杂种优势研究方法的探讨
对小麦杂种优势研究方法的探讨作者:孙学亮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1期摘要:小麦杂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研究方法也比较多,比如三系法、化学杀雄法等,每一种小麦杂种优势研究方法都有一定的优势与劣势,但是随时现代技术的改进,每种小麦杂种优势研究方法的弊端都得到改善,因此无论哪一种研究方法都值得深度推广使用,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使用的环境。
本文主要介绍了包括三系法以及化学杀雄法在内的四种小麦杂种研究方法,仅供借鉴。
关键词:小麦杂种优势;研究方法;探讨20世纪50年代,国外某学者发现了小麦雄性不育材料,直到60年代初该名学者研制成功了T型不育系,与此同时,实现了三系配套,从这开始,各个国家纷纷利用三系法展开对小麦杂种优势的研究。
而进入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化学杀雄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现阶段我国研究小麦杂种优势的方法更多更丰富,有很多研究方法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使用。
1 三系法小麦杂种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能够提高小麦的品质,而对小麦杂种优势研究的方法比较多,三系法就是之一,这种方法到目前为止已经研究成功超过70种小麦,这些小麦都属于异源胞质,其主要涵盖了野生燕麦以及普通的小麦等。
三系法一般常用于研究T型不育系,此外该种方法还应用在其他类型的不育系中,比如K型、Q型、V型、A型等。
T型不育系不仅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而且其不育性也非常高,而且这种不育系小麦还可以转育出产量以及抗性非常强的保持系。
但是这种不育系也有一定的弊端,不仅恢复源比较窄,而且该育系的种子经常出现皱瘪的情况,因此其发芽率非常低。
尽管存在这些缺陷,但是T型不育系经过几年的发展,无论是在选育方面,还是在组合选配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Q型不育系是由某农学院相关人员研究成功,相关人员运用野生燕麦细胞质培育而成。
这种不育系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首先,不育性相比较而言,十分稳定;其次,能够有效的预防各种病害,比如白粉病以及锈病等。
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
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摘要】本文探讨了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的研究。
在研究背景中介绍了小麦产量和品质对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在分析了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及杂种优势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还讨论了杂种优势在小麦穗部性状中的表现,并探讨了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改善。
结论部分强调了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本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规律,推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麦穗部性状、遗传、杂种优势、小麦产量、品质、研究方法、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改善、表现、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小麦穗部性状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小麦的遗传特性,为小麦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杂种优势在小麦育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杂种优势是指杂种后代比纯种亲本具有更好的表现,包括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病性强等优点。
研究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和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探究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分析杂种优势在小麦穗部性状中的表现,探讨如何通过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优化小麦产量及品质,为小麦育种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杂种优势,揭示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改善机制,为小麦杂交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模式,揭示各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为小麦优异基因的筛选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 揭示杂种优势在小麦穗部性状中的表现规律,分析遗传和表现的关系,为杂种优势在小麦杂交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3. 分析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改善与穗部性状的关系,揭示优异性状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机制,为小麦品种改良提供指导。
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
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着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
小麦穗部性状是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表征之一,包括穗长、穗重、穗粒数等,对小麦产量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麦育种领域,对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选育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杂种优势理论指出杂交后代表现出优于亲本的性状,这为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对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小麦育种中遗传背景和杂种优势的相互关系,为小麦育种提供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验证,揭示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遗传规律,为小麦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机制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分析,探讨其遗传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小麦育种和产量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结合杂种优势理论,分析小麦穗部性状的杂种优势效应,揭示其在杂种优势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深入理解杂种优势提供新的思路。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验证,进一步探讨小麦穗部性状遗传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为优化小麦育种策略和提高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最终,通过对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进行总结和分析,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推动小麦育种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分析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分析是研究小麦穗部性状在遗传上的表现和传递规律。
通过遗传分析可以揭示出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基础,为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遗传进程和遗传规律。
遗传进程是指在小麦穗部性状遗传过程中所发生的基因组变化和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包括基因的表达、组合、分离和重组等过程。
遗传规律则是指在遗传进程中所表现出的规律性,例如孟德尔遗传定律和连锁不连锁基因的遗传规律等。
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
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小麦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良一直是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农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小麦穗部性状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穗长、穗粒数、穗粒大小等,这些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变异情况直接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而杂种优势是指杂交后代表现出的比亲本更好的性状,对于小麦杂种优势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规律,还可以为小麦品种改良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指导。
对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小麦穗部性状遗传规律和杂种优势的分析研究,可以为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小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杂种优势表现机制,通过对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规律,揭示不同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为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2. 探讨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变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选择优良品种和性状提供参考。
3. 分析杂种优势在小麦穗部性状中的表现及机制,探讨杂种优势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杂种优势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研究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和杂种优势,可以为小麦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发展。
小麦穗部性状作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其遗传规律和杂种优势的研究对于小麦生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规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为小麦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
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植物遗传学中,研究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小麦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
而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规律及杂种优势的发挥,不仅可以为小麦品种的选育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也对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小麦的遗传机制和杂种优势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深入研究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及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对于解决小麦产量不足和品质不稳定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对小麦穗部性状遗传和杂种优势的研究还可以为其他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文旨在系统阐述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杂种优势的相关知识,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杂种优势的表现,进一步分析小麦穗部性状遗传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杂种优势的研究,可以为小麦育种和产量提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
具体来说,研究的目的包括:探讨小麦穗部性状遗传中的关键基因和遗传机制,揭示杂种优势在小麦杂种优势育种中的作用机制,分析小麦穗部性状遗传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联性,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和提高育种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进一步深化对小麦遗传育种的理解,促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遗传性状的基本概念遗传性状是生物体在遗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它是由遗传物质在生物体内传递和表达的结果。
遗传性状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同时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性状的基本概念涉及到基因、染色体、遗传密码子等遗传学的基本知识。
在生物体的遗传过程中,基因是控制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通过遗传密码子的编码来控制特定的性状。
浅谈小麦高产育种及杂种优势利用
浅谈小麦高产育种及杂种优势利用【摘要】多年来,杂种优势在小麦育种上取得了不少进展,有的早已开始推广应用。
但目前杂种小麦的种植面积还很小。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小麦;高产育种;杂种优势利用1.三系法当前杂种小麦育种上利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获得小麦雄性不育株的主要方法有:小麦与近缘属间杂交、小麦种间杂交、亚种间杂交、人工诱变和自然不育株的利用。
迄今已育成包括70多种异源胞质的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这些胞质主要是各种山羊草、提莫非维小麦、野生燕麦、簇毛麦、普通小麦等。
除T 型不育系外,研究得较多的是K型、V型、Q型、A型等不育系。
T型不育系的不育性及其稳定性均很好,也转育出了一些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综合抗性均优良的T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
但T型不育系恢复源窄,且存在F。
种子皱瘪、发芽率低等细胞质副效应。
尽管如此,在不育系选育及组合选配方面仍取得了一些进展。
Q型不育系是贵州农学院张庆勤等利用光稃野生燕麦细胞质育成的小麦雄性不育系。
该型不育系的优点是不育性较稳定,对白粉病、锈病等小麦主要病害抗性较好,缺点是恢复源较窄,且不育系种子皱缩。
通过回交转育,育成了QAll04、QA004、QA006等改良型Q型不育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不育系种子皱缩问题,并且扩大了恢复源。
经广泛测恢发现,野生二粒小麦、硬粒小麦、spelta等小麦近缘种属是Q型不育系的主要恢复源。
A型不育系85EA是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利用电子束处理普通小麦品系“原冬2110”干种子,在M3代出现雄性不育株系,后经回交转育而成的普通小麦胞质不育系。
该不育系恢复源广泛(50%左右的普通小麦品种能恢复其育性),但其综合性状不理想,杂种优势不明显。
对几种主要胞质不育系进行了一些基础理论研究。
张改生(1992)研究了K、V型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产生单倍体的遗传机理,指出单倍体的产生是IB/IR 易位系中1RS上控制孤雌生殖的显性基因ptg与粘果山羊草、偏凸山羊草细胞质互作的结果。
对小麦杂种优势研究方法的探讨
对小麦杂种优势研究方法的探讨随着人类对农业生产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农作物被广泛研究和改良,以增加产量和质量。
小麦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一直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为了更好地理解小麦的生长和杂交特点,人们在对小麦杂种优势的研究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一、对小麦匹配杂交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小麦杂交的基础知识。
小麦杂交存在两种形式:亲缘杂交和异源杂交。
亲缘杂交是指两个不同品种的小麦互相杂交,而异源杂交则是指小麦和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
对于不同种类的杂交,会产生不同的优势效应。
二、研究小麦杂种优势的方法1.田间试验法田间试验法是研究小麦杂交优势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田间试验来比较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产量表现,以便找到最适合特定条件下种植的杂交品种。
这种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不同品种之间的优势和适应性,但是尝试不同组合的效率不高,实验周期长,难以对大批量的种子进行筛选和测试。
2.生态生理学方法生态生理学是研究生物内部和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学科。
它通过测量植物的生长指标、叶面积等特征,以及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来研究小麦的杂交优势和适应性。
这种方法可以较快地评估植物的性状,对于新杂交品种的筛选和定量分析效果较好。
但是,由于与实际环境有所差异,因此仍需要田间试验的佐证。
3.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可以通过测量基因表达差异、DNA甲基化状态和单倍型频率等参数来研究小麦的杂交优势和适应性。
这些分子指标可以直接反映杂交小麦表现的遗传变异。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杂交品种的筛选和性状评估,但是它不能反映植物在实际环境中的生长和表现,因此需要与前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三、总结小麦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杂交优势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不同的研究方法中,田间试验法、生态生理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各有优劣,并且可以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通过对小麦杂种优势的研究,人们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杂交品种,并且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的食品生产和安全作出贡献。
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的利用
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的利用张海玲(镇平县农业局,河南 南阳 474250)摘 要:高产小麦品种具有众多优点,如抗病性能更好、光合作用强、产量高等。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麦产量,近些年开展了小麦杂种方案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文章围绕小麦高产育种所需的特点进行阐述,并就其与杂种优势的利用进行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高产育种;杂种;优势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4-0071-01——————————————作者简介: 张海玲(1975—),女,河南镇平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小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地区所选育的小麦品种数量增长较为缓慢。
近些年来,通过对杂种技术的合理要利用,使得小麦的产量有了极大的提高。
基于此,探索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能促进我国小麦生产的良好发展[1]。
1 小麦高产品种的特征1.1 叶色深绿叶色深绿指的是小麦品种的光合作用非常强,其叶绿素的含量非常高,这样所生成的有机物也会更多,进而促使小麦的高产。
1.2 叶功能期较长在小麦的籽粒中,许多有机物都是由开花后光合作用所产生的,开花后的叶功能较为关键。
小麦从开花再到成熟要40d,叶功能期有所不同,一般系。
小麦高产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例如抗条锈病、赤霉病等。
在小麦种植中,我国一些地区的小麦品种经过了多次的更换,以往所推广的小麦品种,也因为条锈病频繁发生而被淘汰。
在我国许多地区,这些病害时有发生,导致我国的小麦产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此外,因为当时技术条件较差,所以不抗病品种的产量并不是特别的高,在品种审定过程中,如果种子的抗病性不强,那么就会被直接淘汰[2]。
1.4 穗大粒多经过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小麦的植株高度为80~90cm,那么就非常理想,如果植株高度过高,就会产生倒伏的问题,而且也会消耗茎秆中的有机物;如果植株高度过矮,就会使营养空间有所减少,会导致叶片变得更加的聚集,这样就会使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有所提升。
论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
论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之一。
作为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小麦的高产育种对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杂种优势则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就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进行探讨。
一、小麦高产育种的意义小麦高产育种是指通过选育高产、抗逆、抗病虫害的品种,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高产育种对于解决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保障粮食安全是政府的重要政策。
小麦高产育种可以增加小麦的产量,提高粮食的供给,有助于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小麦是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提高小麦产量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小麦高产育种可以通过提高小麦产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有助于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
小麦高产育种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
高产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小麦杂种优势是指杂交小麦的后代具有比亲本更高的产量和抗性优势。
小麦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
由于杂交后代具有杂种优势,可以使小麦的产量大幅度提高,有助于解决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问题。
杂交后代具有更好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杂交小麦品种可以具有更好的抗旱、抗病、抗虫能力,可以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有助于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杂交育种可以促进小麦品种的改良和多样化。
通过杂交可以产生大量的变异体,有利于选择和育成更好的小麦品种,丰富小麦的遗传资源,有助于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和适应性。
结语小麦高产育种和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解决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小麦产量和品质一定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
论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1. 引言1.1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于中国的各个地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和依赖。
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小麦是我国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我国的粮食生产主要依靠小麦、稻谷和玉米,而小麦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粮食生产任务繁重,需要不断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粮食的需求。
小麦的育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做出重要贡献。
小麦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壮大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资源条件下,小麦仍然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之一,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1.2 小麦高产育种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小麦高产育种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农业生产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升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育种改良,可以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稳定且高的小麦品种,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小麦高产育种不仅可以增加小麦的产量,还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和耐逆性,使其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种植环境。
通过选育高产、抗逆和优质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小麦高产育种被认为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不断的科研实践和技术创新,小麦高产育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小麦高产育种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为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小麦育种的历史与现状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育种改良和更新换代。
小麦也能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单产
02
加强国际合作
03
促进产业发展
加强与国际同行交流合作,引进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 小麦育种水平。
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速科技成 果转化应用。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总结
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可以提高单产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利用小麦杂种优势可以显著提高单产,与常规品种相比,杂种优势 利用的品种表现出更高的产量潜力。
基因组学研究
深入开展小麦基因组学研究,解析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为育种 提供更多基因资源。
细胞工程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创造具有杂种优势的细胞系或新品系,为小 麦育种提供新的途径。
智能化育种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高效、精准的育种,缩短育 种周期。
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建议
01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小麦杂种优势研究 的支持力度,提供专项资金和政 策保障。
杂种优势的利用策略
合理搭配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因素, 选择适合的杂种组合。
优化种植
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施肥管理等措施,提高 杂种优势的利用率。
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减少杂种优势的损失。
04
小麦杂种优势提高单产的实例 分析
国内外成功案例介绍
国内成功案例
中国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取得了显 著成果。例如,通过利用杂种优势,选 育出了抗病、抗倒伏、高产的小麦新品 种,如“鲁麦21号”和“京411”等,这 些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取得了显著的单产提高。
杂种优势的来源和机制
遗传重组
01
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重组是杂种优势的来源之一,通过遗传重
论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
论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类最主要的食品来源之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如何提高小麦的产量成为了全球农业领域的一大挑战。
高产育种和杂种优势作为提高小麦产量的两种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分析它们对小麦产量提高的作用和意义。
一、小麦高产育种1. 高产育种的意义小麦高产育种是指通过选育和繁育,培育出具有高产性状的小麦品种。
高产育种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产育种可以提高小麦的单株产量和总产量,从而满足人类粮食需求的增长。
高产育种可以改善小麦的抗逆性和抗病性,提高其耐病虫的能力,减少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高产育种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使得小麦产品更加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
高产育种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高产育种的方法高产育种的方法主要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等。
选择育种是利用天然变异或人工诱变的方法,从大量的小麦自然群体或人工群体中,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以此为种质基础进行育种。
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通过人工配种,培育出具有更好性状的杂种后代。
转基因育种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麦中,改良小麦的性状和功能。
这些方法可以互补和结合应用,以加快小麦高产育种的进程。
3. 高产育种的挑战尽管高产育种在提高小麦产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小麦的遗传背景复杂,且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高产育种需要克服遗传背景复杂性和环境交互的难题。
传统的高产育种方法耗时耗力,育种周期长,且效果难以保证,需要不断地创新育种理念和技术手段。
小麦的种质资源有限,育种的遗传变异性较低,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进行育种,是一个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产育种在面临挑战的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育种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小麦杂种优势1. 杂种优势的概念杂种优势是指杂种后代在某些性状上表现出优于亲本的性状。
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的利用
摘要:小麦高产品种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与抗病性等特点,能够提高小麦产量。
本文主要对小麦高产品种特点及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利用杂种和育种优势进行分析,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高产小麦;杂种;育种;优势利用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9.07.007刘明芳,胡易冰(阜阳市棉花原种繁殖场,安徽阜阳236000)在小麦育种研究方面,杂种优势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且部分杂种优势已经逐步推广,经过实践验证。
然而,国内杂种小麦种植范围相对偏少,有关研究部门应该深入探索小麦杂种优势,通过实验研究寻找小麦品种优势,结合相关技术方法将小麦高产品种优势发挥出来。
1小麦高产品种特点及发展现状1.1特点分析高产小麦叶片颜色较深,光合作用较好,能够对小麦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小麦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叶片功能期相对较强,有机物需要在光合作用下逐渐成长。
小麦籽粒中多数有机物需要经过光合作用形成,对开花后叶片功能正常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高产品种小麦必须具备良好株叶型,半直立与直立形态能够保障小麦透光效果,从而提升小麦协调性。
从开花至成熟阶段历时近40天,小麦叶片能功期具有差异性,差距控制在1~4天。
高产小麦种杂交品种叶片功期偏长,杂种叶片功期能够直接影响到颗粒质量。
小麦产量与麦秆高低存在一定关联,理想高度在80~90厘米,麦秆偏高或者偏低都会影响到产量。
当小麦秆偏高时,在恶劣天气中则可能发生倒伏,从而影响小麦质量。
若麦秆偏矮便有可能导致营养空间下降,通风效果不足,从而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
小麦产量与收获指数存在密切联系,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黑麦异位体能够提升小麦产量[1]。
优质小麦应该拥有较强的抗病性,能够对赤霉病、抗条锈病及叶锈病等产生抵抗作用。
在小麦长期种植要常更换品种,通过品种更换抵抗病虫害,保障小麦产量。
山西各区域常会出现病害问题,对小麦产量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
小麦多子房发育过程研究
小麦多子房发育过程研究作者:李全钢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第8期摘要:为了解多子房小麦(Multi-ovary Wheat)胚胎发育过程,为多子房性状在小麦高产育种及杂种小麦选育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实验连续取多子房小麦和普通小麦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幼穗,做成石蜡切片并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和多子房小麦胚胎发育在胚胎形成初期并无差异,而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关键词:小麦;多子房;胚胎发育小麦的多雌蕊现象早有报道,并认为是雄蕊心皮化(Carpellody)的结果(Leighty&Sando 1929.Calder 1930.Kihara 1951[1]。
CeMeHOB H PH6HaHHa,1978);近年,童一中[2]、王耀芝[3]等研究认为该材料多子房性状并不是任何花器性转化而成的,而是在形成雌蕊原基、雄蕊原基和盾片后,由雌蕊基部的亚下皮层细胞分化而成。
鉴于前人研究成果间存在显著差异,多子房小麦形成中胚胎发育的过程尚无公认的结论。
本实验所用材料恒定的产生2个额外的子房(简称副 additional ovary),并与原生子房(简称主子房 primary ovary)进行比较,对多子房小麦胚胎的产生及发育过程进行观察,以期找到其确切的发育过程,为以后利用小麦多子房性状进行有关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供试材料为经多年种植、遗传稳定的多子房小麦品系(多Ⅱ)为供体亲本,77(2) 为轮回亲本,经连续4次回交与选择、自交2代所选育的小麦多子房近等基因系(多子房系MU、单子房系MO)。
1.2 方法1.2.1 脱蜡的方法研究选用的粘贴剂配方,溶液甲:动物胶(明胶)1g,蒸馏水100ml,甘油15ml,石碳酸(结晶)2g;溶液乙:甲醛4ml,蒸馏水100ml。
用一滴甲液和两滴乙液混合均匀涂在载玻片上作为粘贴剂。
脱蜡时采用本试验改良的脱蜡方法,采用的脱蜡液是酒精和二甲苯的1:4混合液,分装在两个缸中,将切片在第一个缸浸泡约3min,第二个缸浸泡约1分钟,然后用酒精涮洗后取出室温下晾干。
小麦多子房性状的发育和遗传及异源细胞质对其表达抑制的分子机理
小麦多子房性状的发育和遗传及异源细胞质对其表达抑制的分子机理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世界粮食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麦虽然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但小麦的杂种优势利用还未能大面积推广应用于生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麦繁殖系数低、杂交小麦制种成本高。
如何提高小麦繁殖系数、提高杂交小麦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成为杂交小麦走向大规模生产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
多子房小麦具有明显的穗粒数优势,如将其应用到杂交小麦的制种中,很有可能会有效地提高杂交小麦繁殖系数、降低制种成本,有效地推动杂交小麦的应用发展,最终使杂交小麦大面积推广应用于生产。
本研究依据多子房小麦材料DUOⅡ和异源细胞质小麦材料TeZhiⅠ(TZⅠ)正反交F<sub>1</sub>的性状不同,即DUOⅡ为母本时,F<sub>1</sub>表现多子房,而TZⅠ为母本时,F<sub>1</sub>表现单子房,试验表明异源细胞质对多子房基因的正常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为了进一步研究异源细胞质对多子房基因的抑制效应,本研究首先对小麦多子房性状的生长发育、遗传规律以及抑制效应进行了探究,在确定了发育及抑制规律之后从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转录组水平以及蛋白质组水平等多个层面研究了异源细胞质抑制多子房性状的表达,以期揭示异源细胞质抑制多子房基因表达的分子机理,获得如下主要结果及结论:1.采用扫描电镜、体式显微镜和石蜡切片等方法对多子房小麦副雌蕊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副雌蕊原基起源于位于前生雄蕊和侧生雄蕊之间主雌蕊基部的一个突起。
在发育前期,副雌蕊的发育明显滞后于主雌蕊的发育进程。
但在露芒期后,副雌蕊发育迅速,在主雌蕊发育成熟的同时也发育为成熟的雌蕊,能够同时受粉结实。
此外,副雌蕊形成的种子一般要比主雌蕊形成的种子体积小,并且种子腹沟朝外,与普通小麦相反。
通过对多子房小麦不同籽粒的外显率及发芽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发现,不论种子来源于副雌蕊或者主雌蕊,植株的多子房外显率都相同。
论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
论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对小麦高产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被认为是实现小麦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小麦高产育种的概念、方法、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对小麦高产的影响和作用。
一、小麦高产育种的概念小麦高产育种是指利用遗传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化学等相关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杂交育种、基因编辑和分子标记等手段,选择和育成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小麦品种。
其目的是提高小麦的单产和总产,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产。
小麦高产育种不仅是农作物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
二、小麦高产育种的方法1. 传统育种方法传统育种方法是指利用自然界中小麦本身所具备的遗传变异,通过自然杂交和人工选择培育具有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技术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但是传统育种方法存在育种速度慢、效率低、选择周期长等问题。
2. 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方法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等手段,直接干预小麦基因组,加快育种进程,培育高产、抗逆、优质的小麦新品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育种速度快、效率高,可以精准选择目标基因,避免了传统育种方法中的盲目性和随机性。
3. 杂交育种方法杂交育种方法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亲本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优势的作用,培育具有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挖掘和利用亲本的遗传优势,提高杂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增加小麦的适应性。
三、小麦高产育种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在小麦高产育种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通过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杂交育种等多种方法,培育了多个高产、抗逆、优质的小麦新品种,有效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还不断加大对小麦高产育种的投入和支持,加强科研和生产力量的合作,加快小麦高产育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论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
论小麦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小麦的高产育种问题备受关注。
小麦高产育种是指通过选育和繁殖具有高产性状的小麦品种,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而杂种优势是指杂种与亲本的优势结合,杂种比亲本具有更好的生长速度、抗病性等等。
本文将从小麦高产育种和杂种优势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小麦高产育种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小麦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提高小麦的产量,已经成为当前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小麦的高产育种,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小麦高产育种的方法1. 选择育种亲本:通过调查和筛选大量的小麦种质资源,选择具有高产性状的亲本,作为育种的材料。
2. 交配组合: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将不同的优良小麦品种进行交配组合,以产生更具有高产性状的后代。
3. 突变育种:通过诱变剂或放射线等诱发突变,获得具有高产性状的突变体。
4. 基因工程育种: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良小麦的基因组,使其具有更好的产量和抗逆性。
小麦高产育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存在着许多难点和问题,如:1. 小麦产量受到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影响,如病虫害、环境因素等,如何提高小麦的抗逆性是一个难题。
2. 小麦产量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如何选育出稳定高产的小麦品种是一个难题。
3. 小麦的品质问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如何在提高产量的保持小麦的品质是一个难题。
二、杂种优势(一)杂种优势的概念杂种优势是指杂种与其亲本相比,具有更好的形态、生长速度、生产力、抗病性和耐逆性等。
即两个不同品种的异交后代,在某些性状上表现出比亲本更好的效果。
1. 杂种优势的原因主要包括遗传丰富度、基因组互补效应和新的基因组组合效应。
2. 杂种优势是由于杂种后代获得了来自父本和母本的优良基因,使其表现出更好的性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 子 房 性 状 应 用 于 杂 种 小 麦 的 研 究
Ⅱ. 子 房 小 麦 的 杂 种 优 势 与 利 用 多
马守才, 张改生, 刘宏伟, 王军卫
( 北农 林科 技大学 陕西 省作 物杂种 优势 研究 与利用 重点实 验室 , 西 陕西 杨 陵 7 2 0 ) 1 1 0
摘
要 : 用 3个 多 子 房 小 麦 与 8个 普 通 小 麦 品 种 杂 交 后 获 得 的 2 利 4个 杂 种 及 其 相 应 的 亲 本
均增 产 3 . 1 ;2个组 合有 超 标正 优势 , 27 % 1 幅度 为 3 4 ~4 . 4 . 1 2 8 %。多 子房 小麦 杂种 优 势 的主
要表 现 是穗 粒数 增 多 , 生产应 用 还应 注意 加强 对多 子房 小麦 其 它农 艺性 状 的改 良。 其 关 键 词 : 麦 ; 子 房 小 麦 ; 种 优 势 小 多 杂 中 图 分 类 号 : 4 ;¥ 3 . Q9 3 3 4 5 文献标 识码 : A
材 料 , 多 子 房 小 麦 的 杂 种 优 势 与 利 用 进 行 了 研 究 。 结 果 表 明 。 各 性 状 的 杂 种 优 势 依 次 为 对 F 株 高 > 穗 粒 数 > 单 株 产 量 > 千 粒 重 。单 株 产 量 有 较 强 的 杂 种 优 势 ,8个 组 合 超 双 亲 均 值 , 1 平
维普资讯
西 北 植 物 学 报 2 0 , 2 6 :2 5 1 9 0 22 () 19— 29
Ac a t Bot Bor a . 0c i nt Si . e 1 一 cde . n.
文章 编 号 : 0 0 4 2 ( 0 2 0 — 2 50 1 0 .0 5 2 0 ) 61 9 —5
维普资讯
西
北
植
物
学
报
h g e e n l e e d , h p l a i n o u t— v r e t s o l t e g he h m — i h r k r es p rh a t e a p i to fM lio a y wh a h u d s r n t n t e i c
t t r i nd utlz ton ofM ow s s udy. he he e os s a ii a i wa t The r s t r s f l e uls we e a olows: The he e o— tr ss i of l nt p a he ght, r l pe he d, a n i ke ne s r a gr i we ght i pe p ant 0 r l ,1 00 ke ne s r l wei t gh de — c e ed n t i de :Hybrd of M O W a v r gh r as i h s or r i h d e y hi he e os s n t g a n t r i i he r i we ght pe i r
M A o c i Z AN G is e g, U n — e , A NG u — i Sh u—a , H Ga— h n LI Ho g w iW J n we
( y l b r t r fCr p He e o i S a nx o i e. o t Ke a o a o y o o t r ss, h a iPr v nc N r hwe tSc — c n ve s t fA g iulur n s iTe h U i r iy o r c t e a d For s r Ya g i 2 0 Ch n ) e t y. n lng 71 1 0. i a
1 c os e a ong 2 r s s nc e s d 8 r s s, m 1 c os e i r a e 3.4 1— 42 4 .T he .8 he e os s m a n y s t r i i l how e d
收 稿 日 期 :0 1 1 —0; 改 稿 收 到 日 期 :0 20 — 5 2 0 — 13 修 2 0 —30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9 7 4 4 ; 8 3 计 划 国 家 杨 凌 农 业 生 物 技 术 育 种 中 心 项 目( 2 9 ; 凌 示 范 区 国 3 9o 5) “6 ” B —) 杨 专项基 金 资助项 目 作 者简 介 : 马守才 ( 9 8 , ( 1 6 一) 男 汉族 ) 讲师 , , 在读 博士 。
A b t a t U s n 4 F1 y r d e i e r m h e u 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 e t M ow)a d 8 w h a , s r c : i g 2 b i s d r v d f o t r e m lio a y wh a ( h n e t
p a t t e e i a3 . 1 l n , h r s 2 7
i c e s f i l s c mp r d wih t e a e a e o o h p r n n n r a eo ed a o y a e t h v r g fb t a e t i
St udi s o he a plc t o f m ul i ov r e n t p ia i n o t— a y
c r c e o hy i he t ha a t r t br d w a
Ⅱ. t r i nd utlz i u t— a y whe t He e os s a iiaton of m l iov r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