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什么是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学科。

它研究政府如何识别社会问题、制定政策方案、实施政策和评估政策效果。

公共政策学的目标是提供决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所需的知识和方法,优化公共资源的分配,促进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

公共政策学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等。

它以社会和政治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从政府角度分析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并探讨政策对市民、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问题识别:政府需要识别和界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领域。

2.政策制定:政府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背景,制定相应的政策方案。

政策制定可能包括研究和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以及预测和评估政策效果等。

3.政策实施:政府将制定的政策方案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并通过相应的机构和程序来实施。

4.政策评估:政府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判断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需要调整或终止。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往往是复杂而动态的,涉及多方利益的协商和权衡,需要政策制定者具备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决策能力。

公共政策的影响公共政策可以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经济方面,公共政策可以调控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

例如,政府通过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通胀率和利率,支持产业发展,改善就业和收入分配等。

在社会方面,公共政策可以提供公共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保障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

政府可以制定适当的社会保障政策,减轻贫困人口的负担。

在环境方面,公共政策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政府可以制定环境法律法规,实施环境监管,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公共政策学的意义和挑战公共政策学对政府决策制定和公共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供决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所需的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政策工具,帮助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方案,提高政策效果。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一.公共政策学1、公共政策学的内涵: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2、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①核心概念: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决策行为都不是静态的和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统一的动态过程。

而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就是反映这一过程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概念集(政策系统、政策环境、公共问题)、②次级概念: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政策类型的子概念{外交、国防、经济政策等})③边际概念: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系统分析、系统仿真决策)3、《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4、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答:哪些类型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公共决策行为二、公共政策系统分析1、内容:①系统分析可以看作包括了运筹学,再加上经济上的考虑和目标的调查以及与此有关的方法。

②系统分析基础上的公共政策分析可以认为是基于公共政策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各种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能最大程度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的过程。

③从系统分析的要素和步骤来看,公共政策分析过程的逻辑顺序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阐释目标、寻找方案、预测效果、构造模型、评估方案。

④从系统分析的内容来看,对公共政策系统的分析通常包括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政策系统的目标分析和政策系统的结构分析三个方面。

2、作用:①帮助政策分析人员从整体性的角度理解政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政策系统加以较;②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同时对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研究,促使政策分析人员注意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层次特点;③系统分析强调并突出对未知事物和状态的探索,使人们能够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④系统分析引导政策分析人员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善于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看待政策分析中的问题;⑤系统分析促使政策分析人员在考虑政策目标和解决问题所需的要求和条件时,也同时注意考虑协调、控制和贯彻执行等问题,并注意进行从目的到手段的全面调查。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4、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内容与结果 发现问题并确认是否是政策问题。 (1)发现问题并确认是否是政策问题。 确认问题的情境。 (2)确认问题的情境。 问题的由来、主体、现状、涉及的标的人 问题的由来、主体、现状、 口的数量、严重程度及问题性质, 口的数量、严重程度及问题性质,可能采 取的方案并预测后果, 取的方案并预测后果,由此确定问题情境 的类型。 的类型。
3、调配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配功能指的是公共政策具有 协调社会关系和分配社会利益的作用。 协调社会关系和分配社会利益的作用。 4、管制作用 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做什么, 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做什么, 或者要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到 的行为, 的行为,否则将会对违规的政策对象进行 相应的处罚,这就表现为政策的管制作用。 相应的处罚,这就表现为政策的管制作用。
(3)问题的陈述。 问题的陈述。 问题陈述是用清晰、明确的语言或模型描 问题陈述是用清晰、 述问题,以便政策制定者洞悉问题情境, 述问题,以便政策制定者洞悉问题情境, 保证合理的问题进入政策议程。 保证合理的问题进入政策议程。 要求:澄清问题的本质;陈述问题发生的 要求:澄清问题的本质; 原因;确定标的人口; 原因;确定标的人口;初步提出解决问题 的思路。 的思路。
二、方案规划的原则 1、信息准全原则 2、系统原则 3、预测原则 4、民主原则 5、可行原则 6、协调原则
三、政策方案规划的程序 (一)政策目标确立 政策目标是采取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政策目标是采取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 标和效果。 标和效果。 政策目标具有两大特征。 政策目标具有两大特征。一是问题的针对 二是未来的预期性。 性;二是未来的预期性。
三、政策环境要素 (一)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 1、地理自然环境 2、经济环境 3、政治法治环境 4、社会文化环境 5、国际环境 (二)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重点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其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政策系统: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1、一手资料的收集(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2、决策科学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内容;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和决策过程理论、诺伊曼的博弈论(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该技能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学的三大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就行为去向而言,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去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因此简单地讲,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二、研究方面:1、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特征与功能;2、政策系统;3、政策过程。

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决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和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政策系统: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个体、组织与团体三种类别);2、公正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线性结构、职能结构、线性-参谋结构、矩阵结构)。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边际概念科学的品格:公共政策学是科学,在既定的政策目标和价值体系下,以最佳途径和环节达到最佳政策效果,科学的品格有四个品格1、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一致;2、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3、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备性和逻辑一致性;4、注重简单性原则。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2.政策过程模型: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 (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与发展 ①拉斯韦尔, 在1956年的《决策过程》一书中 把政策过程划分为7个阶段: 情报、建议、规 定、行使、运用、评价、终止。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2.政策过程模型: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 (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与发展 ②20世纪70年代中期,拉斯韦尔的学生布鲁尔 (Garry D. Brewer)提出了政策过程的六阶段论: 创始、估价、选择、执行、评估、终止。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2.政策过程模型: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 (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与发展 ⑥张国庆把政策过程分为政策问题的形成(包 括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创立政策议程、形成 政策决定)、政策规划、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估 (包含政策终结)。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2.政策过程模型: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 (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策采纳、政策执行、 政策评估、政策终结六个阶段。
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
输入:需求与 支 持
政治系统: 决策者对社会进行价值 分配的结构与过程
输出:决策与行动 权威性的价值分配 公共政策方案
反馈 产出通过与环境的的相互作用
图1: 系统途径模型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1.系统途径: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2)该模型的优点 第一,它对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一方面,当政策的支持度 不够时有修改的弹性;另一方面,决策者可以借助环境机制 向民众解释政策制定的目的与手段,从而加强这种支持。 第二,系统模型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教育、福利、税 收、财政等政策领域。 第三,系统分析理论的主要价值是对十分复杂的政治现象, 提供了一种理论概括方式。同时,系统分析理论并不像传统 理论那样,强调制度或结构,而是强调过程。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二、公共政策的本质与特征⏹三、公共政策的构成⏹四、公共政策的类型与功能一、公共政策的概念⏹1、“政策”与“公共政策”⏹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为确保社会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的政治方向发展,通过广泛参与和连续抉择的途径,利用公共资源达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平衡、协调社会公众利益的公共管理活动过程。

2、西方学者对公共政策的认识P183⏹公共行政学的首创者之一,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威尔逊将政策界定为的“法律和法规”,排除了政府的大型计划、政府首脑的指示报告、会议决议文件和政府某种特定意图等政策范围;他还将政策制定、执行者限定为政治家和行政人员,缩小了政策制定与执行者的主体范围。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伊斯顿强调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把指导行动的准则等同于行动本身。

⏹政策科学主要的倡导者和创立者,哈罗德•拉斯韦尔(Harald sswell)与亚伯拉罕•卡普兰(A•Kp lan):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认为政策是一种“大型计划”,犯了同威尔逊一样的错误,“计划”可以是政策,但政策并不仅局限于计划或方案,计划只是政策的一个子类;⏹罗伯特•艾斯顿(Robert Eyestone):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托马斯•戴伊(Thomas R.Dye):“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艾斯顿和戴伊或者从生态学的角度论述政策,或者是仅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

⏹詹姆斯•安德森(James E.Anderson):“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制定的政策”。

⏹卡尔•弗里德里奇(Carl J.Friedrich):政策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个人、团体或政府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提出政策的用意就是利用时机、克服障碍,以实现某个既定的目标,或达到某一既定的目的。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第一章什么是公共政策学?是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其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的概念(含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合。

公共政策学的功能政策与立法a.立法是实施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b.政府的政策与国家的立法具有交叉关系政府与行政行政:一般是指政府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所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合。

社会政策: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

公共政策是权力机关为一定目的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

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政治性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公共政策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普遍性(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普遍约束)3、权威性(是指政治系统的输出在一定范围内成为起支配作用的意志,他人意愿服从或不得服从,来源于其主体的权威性)公共性与价值选择性(偏好性)的统一1、公共政策主体的公共性2、公共政策价值观3、手段的公共性4、对象的公共性这种偏好性最终导致公共政策不是体现社会的整体利益、共同利益没有反映社会公共意志,而是体现政治上、经济上统治阶层的意志。

政策过程对政策主体始终是一个选择过程政府一般会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利益相一致的方面。

政府的自利性对政府选择偏好的影响a、形成虚假公共利益b、因存在国家对政府的制度约束,政府自身正当的需求通过正规途径获得满足。

c、政府自利性违背政府公共性政府利益:是指政府自身系统需求的满足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管制功能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1)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擅自行为,这是政策积极性管制功能。

(2)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发生违反规定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

2、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间接引导。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一、公共政策的定义,戴维.伊斯顿的定义,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戴维.伊斯顿的定义: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出权威性的分配。

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此它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分配;公共政策的实质—分配;分配的范围—面向全社会;内容—价值(利益);结果—权威性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通俗地讲就是公共政策咨询的过程:对公共政策的选择、实施和评价。

二、公共政策的主体:官方、非官方官方的政策活动策划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内、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过程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员;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利益团体、公民、大众传媒以及民间思想库等。

三、公共政策的客体: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

社会问题:并非所有社会问题都成为政策问题;目标团体: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

四、公共政策的特征基本特征:1、阶级性,政府本身为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利益的代表;2、整体性,一个公共政策往往涉及其他许多方面的政策:公共政策内容、公共政策过程和公共政策环境几个方面均如此;3、超前性,及时间跨度长,对未来发展具有预见性,政策过程往往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一般20-40年的时间是必要的;4、层次性,任何给定的政策领域,比如污染控制或者卫生医疗政策,都涉及到各个层次政府的许多项目,也涉及到社会、企业,甚至是个人的研究和行动计划;5、多样性,政策过程涉及到无数的管理者,包含多个领域的政策,比如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政策;6、合法性,应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接受。

五、公共政策学创始人:拉斯韦尔;1951年,美国福斯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纳拉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进发展》一书,被人们当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2、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3、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是政策一般4、公共政策研究的基础性方法是系统分析方法5、个案研究的证据的来源的文献、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观察、物理人工制品6、宋代苏轼在应考时所进的时务策是《教战守策》7、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8、三论提供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最优化;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方法9、公共政策学这门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科学的形成(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10、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11、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12、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1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政策学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课题选择的新取向,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14、学习公共政策学的必要性或基本意义(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2)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

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3)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15、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16、公共政策的内涵有如下几点:(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

(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它表征仅公共机关想干什么、为什么、怎样干,不想干什么,为什么不想干(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是前者能不能够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聚合公民的愿望、意向和利益(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的价值分配方案(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17、公共政策的产生所需的初始条件有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18、如果我们称战术为“微观决策”则战略可被称为宏观决策19、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是获取、巩固与增益国家权力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20、经济政策的核心价值是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21、美国学者詹姆斯。

公共政策学——精选推荐

公共政策学——精选推荐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1、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配置公共资源、管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和分配公共利益,制定和实施公共行为准则的过程和结果。

2、公共政策的本质⑴公共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

⑵公共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⑶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第三节市场与政策1、经济自由主义核心观点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

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

经济自由主义包括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不同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之处在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新自由主义则一般都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

新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特别是市场经济中一切活动的前提;交换和市场的自发运行有充分的效率;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外贸政策。

新自由主义是坚决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

2、国家干预主义核心观点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是指反对自由放任,主张限制私人经济,扩大政府机能,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并直接从事大量经济活动的那样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

作业:1、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它们对公共政策有何影响?2、试比较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体制下公共政策表现形式的区别。

3、什么是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性?它是如何影响决策者的行为?4、公共政策的功能多样性对我们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有何启示?第二章公共政策的性质和类型1、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一、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1.国会立法: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2.总统决策: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3.政府机构决策:国会授予政府机构以正式权力去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抉择4.司法决策: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二、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是其在一定历史时期为首先一定的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调整国际国与国之间、国内团体与团体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与行为方式的依据和准则。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的含义是什么?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的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简述政策分析的内涵?⑴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⑵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⑶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⑷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⑸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简述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及公共政策的层次?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组织的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

2、并非所有组织的决策行为都属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3、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4、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被称为非政府组织。

综上所述,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二、公共政策的层次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任何一项单个的公共政策都可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单体研究才使公共政策充满了活力。

这门学科的巨大的社会应用价值,是通过对一项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研究体现出来的。

2、政策群和政策链公共政策学不仅研究具体的个别的政策,而且把政策群和政策链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

所谓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

四、学科的诞生及其初步发展
1.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 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一书面世。这本书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 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 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他是政治学行为 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2.科学的品格 (1)科学的第一个品格是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 一致,而且这种一致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复、 重复进行的检验都能够得到证实。 (2)科学的第二个品格就在于它是人类理性思维 的产物。 (3)科学的第三个品格是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 备性和逻辑一致性。 (4)科学的第四个品格在于它注重简单性原则。
3.边际概念: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 移植过来的概念。在公共政策学形成的过程中, 一系列学科特别是政治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 学、系统科学等,为这个新兴学科提供了理论和 方法论基础。公共政策学的许多概念都是直接地 从这些学科的概念体系中“拿过来”的。 如:完全理性模型、系统分析、仿真决策,等等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 体系和研究方法。 首先对这门学科的前两个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 加以界定。
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学的第一要素。那么公 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 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 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 共政策; 因此简单地讲,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 的学问。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 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 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18、19世纪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一、公共政策的定义,戴维.伊斯顿的定义,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戴维.伊斯顿的定义: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出权威性的分配。

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此它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分配;公共政策的实质—分配;分配的范围—面向全社会;内容—价值(利益);结果—权威性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通俗地讲就是公共政策咨询的过程:对公共政策的选择、实施和评价。

二、公共政策的主体:官方、非官方官方的政策活动策划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内、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过程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员;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利益团体、公民、大众传媒以及民间思想库等。

三、公共政策的客体: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

社会问题:并非所有社会问题都成为政策问题;目标团体: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

四、公共政策的特征基本特征:1、阶级性,政府本身为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利益的代表;2、整体性,一个公共政策往往涉及其他许多方面的政策:公共政策内容、公共政策过程和公共政策环境几个方面均如此;3、超前性,及时间跨度长,对未来发展具有预见性,政策过程往往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一般20-40年的时间是必要的;4、层次性,任何给定的政策领域,比如污染控制或者卫生医疗政策,都涉及到各个层次政府的许多项目,也涉及到社会、企业,甚至是个人的研究和行动计划;5、多样性,政策过程涉及到无数的管理者,包含多个领域的政策,比如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政策;6、合法性,应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接受。

五、公共政策学创始人:拉斯韦尔;1951年,美国福斯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纳拉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进发展》一书,被人们当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答: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

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是公共政策学。

2、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系统地基本功能?答: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提出公共问题;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影响并改变政策环境;填补政策直接主体所无法达到的空间3、简述“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容纳性和开放性?答:“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是一个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的政策过程模型。

由于科学决策时这个模型的根本追求,所以它乐于容纳从国外引进的以科学决策为根本诉求的任何决策理论、决策模型和决策手段。

它是由若干个亚模型组成的,这些亚模型在现阶段上只是一个轮廓,比较粗糙,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充实。

西方学者在另外的理论背景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构的基础模型,经过改造是可以被整合到某一个亚模型中去。

西方现代社会调查的程序和技术手段、统计方法、计算方法决策辅助系统等,都可以在这个模型的社会操作过程中大显身手。

4、民主决策或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含义及其内容?答:是指保障公民和各种社会政治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过程,保障政策内容尽可能的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要求,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和气氛。

包括:在政策目标确立后,直接决策者要及时征求各部门、地方的意见与建议,尤其是要听取政策执行部门的意见;在征求意见时,力求广泛而全面。

除了听取政策执行部门的意见,还要通过听证会等各种制度化形式,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

在实际决策过程中,要有一个反复研究和拟订、修改政策方案的过程,最大限度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完善决策。

5、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有哪些?答: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6、简述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答:紧扣政策目标;规划多重方案;方案彼此独立;方案切实可行。

公共政策学第1章

公共政策学第1章

举例:
元政策:《宪法》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基本政策:
《义务教育法》第八条 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 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三条 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 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 类公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权利。
1.4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
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 国会 总统 法院
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 人大 党 行政机关
课程设计(4-5人为一组,共11组) 政策制定(6个组,每2组选一个题目,PK汇报)
“公路牛皮癣”户外小广告的管理措施 大兴黑车规范 大学生校外租房的规制 城市乞讨管理 大兴“入托难”的解决 “烧鬼纸”的危害及解决 公共设施开放对策 艾滋病检查实名登记制度
类别:
(1)元政策的第一种类型是价值性的元政策 “民主”、“自由”、“公正” 、效率、宽容; 《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 于人民; “以人为本”。 (2)元政策的第二种类型是方向性的元政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3)元政策的第三种类型是程序性的元政策 《宪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1.1 什么是“公共”?
公共 治理
公共 空间 公共 物品 “公共” 概念 公共 职能
公共 秩序
公共 权力
公共 利益
公共 问题
公共秩序 公共道德 阿瑟.史密斯在中国生活五十年,在《中国人的 特性》中指出,普通民众缺乏社会公益心,少 有“公”的概念。 “人人独善其身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 之公德”。 ——梁启超 公共治理 《社会契约论》 《利维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的概念:国家、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些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2.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一个综合的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3.政策问题的概念:所谓的政策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或状况,而且也是一种主观感知及集体行动的产物。

它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认为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4.政策预测的概念:我们可以把政策分析中的预测定义为一种程序或方法,它依据先前政策分析的的各阶段所掌握的关于政策问题、目标和方案的信息或知识,对政策的未来前景作出估计、推测或判断。

5.政策执行的概念: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检测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6.政策监测的概念:政策监测是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执行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

7.政策评估的概念: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8.政策调整的概念:所谓政策调整,也就是在政策评估与监测所获得的有关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9.政策终结的概念: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行为。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1、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标志:美国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

2、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3、林德布洛姆:政策分析戴维.伊斯顿: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托马斯.戴伊:凡是政府决定做或不做某件事的行为就是公共政策4、政策系统一个由政策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将他们与政策客体、政策环境联系起来的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等组成的有机整体。

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系统是由三大子系统即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构成的巨系统。

信息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咨询系统俗称“思想库”,“智囊”是辅助系统。

政策主体: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监督的行为者。

政策客体: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问题、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

5、“民贵君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反映的政策原则:以民为本,执政为民6、公共政策含义、类型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社会本质: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元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作用。

基本政策: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指导和规范作用实质性政策:指具有到位的物质资源投入,有明确的执行授权,对调试对象或是有切实的利益提供,或是有明确具体的行为规范,同时有严密组织程序辅助执行的政策。

程序性政策:在大政方针确定之后,政策主体在既有的规范和原则指导下指定的政策。

涉及由谁采取和怎样采取。

7、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1管制功能○2引导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有的国家践踏多边协议,受害国在交涉无效的情况下采取贸易报复措施,体现的是政策的管制功能)8、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包括:○1地理自然环境○2经济环境○3政治法制环境○4社会文化环境○5国际环境9、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是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学——精选推荐

公共政策学——精选推荐

•公共政策学•课程简介•公共政策学是研究公共政策活动规律的学科,该教材围绕着公共政策的界定、公共政策活动主体以及公共政策活动过程三个视角,揭示公共政策活动规律。

•诚如一些公共政策学者所言,该学科既是交叉学科,又是需要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发展的学科。

所以该课程的学习既面临着理论性强的挑战,同时又与我们的实际工作联系密切,值得我们多加关注。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内容提要:•1、界定公共政策学•2、学科产生及其发展•3、研究意义•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学科界定•(一)学科名•公共政策学产生于美国。

•从产生之日起,就有多个学科名。

•早期人们认为这些学科名可以交替使用,而近期人们认为(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科)学等学科名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具体而言:•政策研究不包括应用性研究;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研究目的或目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政策分析最早由林德布罗姆提出,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

•政策科学或者公共政策学是1951年拉斯维尔和勒纳提出的,有人说:•政策科学=政策研究+政策分析。

即尽可能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二)公共政策学的内涵–1、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或公共决策–2、该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3、学科内容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点–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二、公共政策学的学科三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从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共公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从结果取向而言,其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理解公共政策学

理解公共政策学

理解公共政策学
理解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这一概念及其形成和实施的社
会科学。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公众问题或达到政府设定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它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经济、社会、环境、教育、健康、科学、技术以及对国家安全等领域。

公共政策的核心内容包括四个阶段: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以及政策变革。

政策制定是指政府采用政治、社会和经济等方式制定公共政策的步骤。

政策执行是指政府实施公共政策的步骤。

政策评估是指对政策进行定期评估,以判断其是否达到既定目标的步骤。

政策变革是指在政策评估的基础上,对政策进行调整或更新,以实现期望的改善的步骤。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有许多分支,例如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律学、心理学、历史学、统计学等。

它从许多角度检视公共政策,以识别其中可能的错误,并且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来改善政策效果。

除此之外,公共政策学还涉及以下几个维度:一是政策的全面性,即政策是否全面、全盘考虑社会实际情况。

二是政策的可操作性,即政策是否可以有效地执行和实施。

三是政策的可衡量性,即政策的效果是否可以衡量。

四是政策的灵活性,即政策能否随着外部变化而变化。

在公共政策学研究中,人们需要重视这些维度,以保证政策得到有效地实施。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官方决策者(一)立法机关(二)行政决策机关(三)行政执行机关(四)法院2、非官方参与者(一)利益集团(二)政党(三)公民个人(四)大众媒体(五)思想库3、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社会问题就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只有一部分社会问题能够得到政府的真正重视,进入政府议程,这部分社会问题才转化成为政策问题。

4、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如下特征:(一)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二)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三)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四)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五)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过程(六)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5、目标群体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通常是由于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二)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三)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四)对成本收益的权衡(五)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六)避免受到惩罚(七)环境条件的变化6、环境与生态政策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它涉及诸多因素,从人到物,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文化,几乎无所不包。

研究政策不能不研究环境,这种研究可以借助行政生态学行政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把政策与环境的互动视为一个生态系统。

7、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首先,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其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再次,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最后,公共政策也不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也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8、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一)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系、矿藏甚至人种等自然构成。

(二)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是指对政策系统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经济要素的总和,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构成,包括生产力的结构、性质(科技发展、国民收入、资源分配等)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国家所有等)。

9、什么时候由谁来认定某一社会情况是社会问题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其中权力因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对某一社会情况的关注程度及其看法态度,有时候能够把某一社会情况直接推上社会问题的舞台。

10、社会问题的类型(一)过失性社会问题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等。

(二)结构性社会问题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

10、问题确认一般而言,问题的有效确认比方案的精心设计更为重要。

对问题进行明确和系统的阐释是探求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

11、问题察觉问题察觉是指某一社会现象被人们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普遍感到应该行动起来做点什么,以改变目前这种状态。

但究竟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人们并没有认真去考虑。

12、问题界定首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类。

其次,需要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诊断,诊断问题应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差距何在;二是原因何在。

最后,需要把问题情境转变为实质问题。

问题界定阶段所涉及的主要方法有类别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

13、问题描述问题描述是指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如运用数字、文字、符号、图表等表达方式)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

对于政策问题的描述,要尽量做到以客观代替主观,以直接代替间接,以准确的事实代替加工过的材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当然,有效的制度安排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14、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一种政策议程。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作为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二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15、政府议程的基本类型(一)外在创始型(二)政策动员型(三)内在创始型16、政府议程建立的条件(一)公民个人的作用(二)利益团体的作用(三)政治领袖的作用(四)政府体制的作用(五)大众传媒的作用(六)问题自身的作用17、政府议程的触发机制(一)触发机制的影响因素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1)范围:范围指的是受触发机制影响的人员数量和地区规模。

(2)强度:强度是指公众的态度反映。

(3)时间:时间是指触发机制产生的时间。

18、政府议程的触发机制(二)触发机制的类型1.政策议程的内在触发机制(1)自然灾害(2)经济灾难(3)技术突破(4)生态变迁(5)社会变迁2.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1)战争行动(2)地区与国际冲突(3)经济对抗(4)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19、实质性议程与象征性议程(一)实质性议程实质性议程往往涉及一些社会影响非常广泛、具有潜在和爆炸性特征的公共政策问题。

一个政策问题进入实质性议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公共资源的分配涉及重大的利害关系;二是议题引起公民和决策者的密切关注;三是议题包含了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性。

(二)象征性议程象征性议题注重的是价值而不是资源。

20、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一)政治原则的偏离(二)价值体系的排斥(三)政府体系的封闭(四)承受能力的超重(五)表达方式的失当21、政策规划的主体不管是单一型主体还是多元型主体,决策者与政策分析人员的互动在政策规划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一)政策分析人员及其关注的焦点政策分析人员对政策规划可谓情有独钟,他们所进行的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机构设置:你在哪里可以发现政策分析人员的身影(1)大学(2)独立的研究机构和思想库(3)部内制政策部门(4)压力集团和院外活动团体(5)党内制政策部门(6)自由职业的政策咨询人员(三)政策分析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学术取向是什么公共政策分析所涉及的一些主要领域包括健康、交通、教育、环保、社会保障、住房、经济、种族、治安、市政等。

每个领域都会存在一些专业化的研究团体,它们关注具体的问题与政策,并会提出与之相关的政策主张。

(四)政策分析能否起作用它不可能完全取代政治的作用,但据此否定政策分析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也是不客观的。

22、政策规划的原则(一)信息原则(二)系统原则(三)预测原则(四)客观原则(五)智囊原则(六)优化原则(七)效益原则(八)可行原则(九)兼听原则(十)时效原则23、政策规划中的思维方法(一)经验思维(二)逻辑思维(三)直觉思维(四)创新思维(1)头脑风暴法(2)哥顿法(3)零起点方法(4)综摄法24、政策规划程序(一)政策目标的确定(1)政策目标的特征层次性&多样性&系统性(2)区分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二)政策方案的设计(1)方案设计要点成本&稳定性&可靠性&牢固性&灵活性&风险性&传播性&功效性&简单性&相容性&可逆性&强韧性(2)备选方案的来源消极等待法&主动寻求法&触类旁通法(三)政策方案的评估(1)预测性评估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投入—产出分析&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趋势外推法&马尔科夫模型(2)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政治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行政可行性&法律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四)政策方案的选择(1)确定标准(2)比较性分析(3)合法化过程(五)群体决策的择案规则(1)一票否决规则(2)多数决定规则(3)两两对比规则(4)偏好次序表决规则(5)赞成投票规则(6)淘汰投票规则(7)正负表决规则(8)等级决定规则25、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是指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一种夸大化的感觉和看法,是一种极为盲目的心理倾向,一旦成绩成为光环被放大,不足也就隐退到光环的背后视而不见了;反之亦然。

凯利的印象形成实验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极端和绝对,好就一切都好,坏就一切都坏,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以点带面,以偏赅全,往往把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理解为事物整体的特征,以认知的泛化替代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26、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由第一印象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倾向,第一印象对人们今后对事物的判断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更习惯于用第一感去选择和评价所得到的信息,即他们热衷于专门搜集那些有利于证实自己第一印象的信息,或对于那些意义本不十分明确的信息随心所欲地加以解释,以说明自己第一印象的正确。

27、近因效应卢琴斯的实验近因效应使人们更看重新近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问题做出判断,忽略了以往信息的参考价值,从而不能全面、客观、历史、公正地看待问题。

28、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做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29、定型效应定型效应是指基于某种成见对人做出判断的心理过程。

成见的形成基本上有两类,一是由认知主体类型造成的成见;二是通过多种渠道的信息形成的成见。

30、反衬效应反衬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事物进行相互比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它同样会给人对事物的认知带来很大的影响。

31、乐队效应如果在一个群体中大家的意见被某个人如领导或专家左右,就视之为乐队效应带来的影响。

许多决策群体看似存在众决的形式,实乃个人专断的翻版,表面上民主,实际上独裁,群体成员自觉不自觉地屈从于权威的压力。

32、黄灯效应黄灯效应是对决策过程中人们冠冕堂皇进行拖延的一种形象比喻。

拖延往往产生于风险型决策,主要出于人们挫折防范的心理需要,属于规避性行为。

33、新闻效应人们往往会对极为熟悉的、形象生动的、特点鲜明的信息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不仅表现得非常敏感,而且容易印象深刻。

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新闻效应。

34、颂歌效应虚假的东西太多了,就会逐渐形成一种不好的风气,使得讲真话的人倒像是做了什么亏心事。

这种状况被视为决策之大忌。

35、广义的政策合法性从广义角度而言,一般认为,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政策的合法化过程。

任何一项政策都需要经过合法化的过程,否则它就不可能具备合法性特征,也成为不了具有真正意义的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