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干细胞抑制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炎症反应

合集下载

第三章 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章末测评卷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含解析)

第三章 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章末测评卷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含解析)

第三章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章末测评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胃、肠内不存在内分泌细胞B.激素定向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C.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属于体液调节D.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初次接触致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2.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B.反射、体液免疫、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3.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方面做出了决定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HCV属于RNA病毒,血源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我国输血后肝炎中丙型肝炎占1/3。

利用抗体的特异性可以检查患者血液中是否有HCV的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输血后肝炎引起的对HCV的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B.HCV感染的肝脏细胞被裂解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C.各类人群的体液免疫中的浆细胞都是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D.某人抗体检测为阳性、核酸检测为阴性,原因可能是既往被HCV感染且病毒已被清除4.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主要是在其细胞质基质内形成了许多膜结合的颗粒,其中穿孔素可对靶细胞打孔,使颗粒酶迅速进入靶细胞胞浆(即细胞质基质),进而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使靶细胞死亡。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颗粒酶进入靶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可能激活了细胞中的溶酶体酶从而导致细胞凋亡B.T细胞只能参与细胞免疫,但靶细胞内的病原体最终被体液免疫产生的物质消灭C.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穿孔素和颗粒酶能直接杀死靶细胞内的病原体D.浆细胞被穿孔素打孔后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但仍保留流动性5.甲流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

ILC2在炎症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ILC2在炎症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0.21.023ILC2在炎症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①毋梦林 牛志国 曹 旗 黄青松(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河南省免疫与靶向药物重点实验室,新乡453003) 中图分类号 R39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4X (2020)21⁃2672⁃06①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506㊁81570624㊁81770721㊁U1804167)和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2300410210)资助㊂作者简介:毋梦林,女,硕士,主要从事肾脏纤维化方面的研究,E⁃mail:2387906399@㊂通讯作者及指导教师:曹 旗,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巨噬细胞与肾脏炎症方面的研究,E⁃mail:qi.cao @xx⁃㊂黄青松,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肾脏免疫生物治疗方面的研究,E⁃mail:xxmuhqs@㊂[摘 要]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是最近发现的新型固有淋巴细胞群体,主要存在于肺㊁肠道㊁皮肤及黏膜组织,在IL⁃25和IL⁃33等刺激下能够产生IL⁃4㊁IL⁃5㊁IL⁃9和IL⁃13等Th2型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病㊁抗感染和体内免疫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㊂本文综述了ILC2在炎症性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免疫学特性及其发挥的作用,及脏器局部微环境改变对ILC2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ILC2参与的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提供理论依据㊂[关键词] 2型固有淋巴细胞;炎症;Th2型细胞因子Research progress of ILC2in inflammatory diseasesWU Meng⁃Lin ,NIU Zhi⁃Guo ,CAO Qi ,HUANG Qing⁃Song .Henan Key Laboratory of Immunology and Targeted Drugs ,Schoo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China[Abstract ] Type 2innate lymphoid cell(ILC2)are a newly discovered new type of innate lymphocytes,which mainly found inlungs,intestines,skin and mucosal tissues.Under the stimulation of IL⁃25and IL⁃33,they can produce Th2cytokines such as IL⁃4,IL⁃5,IL⁃9and IL⁃13,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utoimmune diseases,anti⁃infection and immune balance in vivo.This article reviewsthe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ole of ILC2in development of inflammatory diseases,as well as influence of local organ microen⁃vironment changes on ILC2,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related treatment of ILC2in inflammatory diseases.[Key words ] Type 2innate lymphoid cell;Inflammation;Th2cytokines 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是对抗感染的关键免疫防御系统之一,具有典型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是一类非B 细胞㊁非T 细胞的淋巴细胞,但又可产生与辅助性T 细胞亚群匹配的效应细胞因子,且ILC 表面高表达细胞因子受体亚单位,包括IL⁃2受体α亚单位(CD25)和IL⁃7受体α亚单位(CD127)等[1]㊂由于ILC 不表达抗原特异性识别受体BCR 或TCR,而是通过对损伤诱导的信号做出反应,如对上皮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信号诱导做出反应,与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和淋巴组织诱导(lymphtissue inducer,LTi)细胞统称为固有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㊁组织发育及重塑[2]㊂ILC 和T 细胞相互调节,放大或限制免疫应答㊂ILC 来源于共同淋巴祖细胞(common lymphoid progenitor,CLP),转录因子DNA 抑制子2(Id2)能够抑制CLP 向T㊁B 细胞分化,上调CD161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表达,维持CD127表达,并促进其向共同ILC 祖细胞分化,最后通过转录因子T⁃bet㊁GATA 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㊁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etinoid acid receptor related orphan receptor γt,RORγt)等将ILC 祖细胞分为ILC1㊁ILC2和ILC33个亚群,并且这3个亚群与辅助性T 细胞亚群Th1㊁Th2㊁Th17功能平行,并形成类似的细胞因子受体表达模式㊂ILC1在IL⁃12㊁IL⁃15和IL⁃18的刺激下,可分泌IFN⁃γ和TNF,在抗胞内菌及抗寄生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3⁃5];ILC2在IL⁃25和IL⁃33等刺激因子作用下产生Th2,如IL⁃4㊁IL⁃5㊁IL⁃9和IL⁃13,在多种炎症环境中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6];ILC3在IL⁃1β和IL⁃23刺激后产生IFN⁃γ㊁IL⁃17和IL⁃22,并参与慢性炎症反应和组织㊃2762㊃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年第36卷修复等[7]㊂1 ILC2的发育与调控ILC2作为固有免疫细胞的一员,是介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跨界细胞,其表达的表面分子有CD25㊁CD90㊁CD117㊁CD127㊁ST2(IL⁃1R1)㊁IL17RB及NKp30受体等,可以非特异地保护机体免受多种生物体侵害,如寄生虫㊁细菌㊁病毒㊁真菌和过敏原[8]㊂然而,当免疫调节作用失控时,它们可以促发慢性炎症,如由ILC2促发的过敏和哮喘[9,10]㊂ILC2作为小鼠和人类2型免疫反应的中枢调节因子之一,主要分布于黏膜组织(肺和肠道)㊁非淋巴器官(肝㊁肾和内脏脂肪组织)㊁淋巴器官(脾㊁骨髓)及血液,有助于宿主防御㊁组织修复及抗炎症性疾病[11,12]㊂ILC2在转录因子Id2㊁RORα和GATA3的调控下发育成熟,实验表明ILC2的发育依赖GATA3的产生,GATA3可直接调节ILC2的增殖及其生存相关基因,即使在ILC2完全成熟后, GATA3对其晚期发育维持和存活也具有重要作用[13]㊂ILC2活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其表面受体ST2/T1或IL⁃17受体等接受IL⁃33㊁IL⁃25以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TSLP)刺激,进而主要产生并分泌IL⁃5和IL⁃13,而在豆蔻酰佛波醇乙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刺激下还可产生IL⁃4㊁IL⁃9和双调蛋白,主要介导2型免疫应答㊂ILC2的表型㊁激活状态和功能可因其所在的组织及细胞因子微环境的改变而改变[14]㊂此外,ILC2还可以被脂质递质半胱氨酰白三烯(cysteinyl leukotrienes,CysLT)㊁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㊁TNF相似配体1 (TNF⁃like ligand1A,TL⁃1⁃A)及癌细胞激活[15⁃17]㊂而脂质A4(lipoxin A4,LXA4)㊁前列腺素E和前列腺素I2(prostaglandin I2,PGI2)可以抑制ILC2激活[18]㊂免疫反应在体内无处不在,ILC2在体内与脂类代谢㊁寄生虫感染㊁过敏性炎症㊁皮肤炎症等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19⁃22]㊂2 ILC2的作用2.1 ILC2与消化系统的关系 ILC2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种群,其表达的标记也存在不一致性,这主要取决于驱动其激活的细胞因子[23]㊂自然性ILC2 (nILC2)和炎症性ILC2(iILC2)是最近发现的2个亚群,iILC2在全身受到刺激时,仅存在于肺脏,在炎症过程中受趋化信号作用在组织间迁移,nILC2和iILC2的主要区别在于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模式,nILC2对IL⁃33的刺激保持稳定状态并表达ST2,低表达类似于致死细胞凝集素受体G1(KLRG1), iILC2在IL⁃25刺激或感染后表达大量的活化标记KLRG1和IL⁃25受体(IL⁃17RB),但不表达ST2[24]㊂iILC2的发展依赖于IL2Rγ和IL⁃17Rα,且iILC2在蠕虫感染期间是nILC2的暂时态祖细胞,最终将转化为nILC2或者ILC3,有助于对抗蠕虫和真菌引起的免疫反应[24]㊂ILC2分泌大量IL⁃13和双调蛋白(amphiregulin,Areg),IL⁃13使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并通过平滑肌收缩清除寄生虫,双调蛋白通过激活上皮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进而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和修复[25]㊂炎症性肠道疾病的特点是Th1/Th2类细胞因子比例失衡,Th1型免疫反应促进炎症发展, Th2型免疫反应是宿主对抗寄生虫的防御反应㊂IL⁃25或寄生虫诱导下发生的Th2型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是来源于肠道固有层中驻留的nILC2能够不依赖T/B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而依赖于1⁃磷酸鞘氨醇(S1P)介导的趋化反应,通过淋巴管上皮细胞进入淋巴管,并通过血液循环迁移至外周组织,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发挥抗炎反应,ILC2的肠⁃肺循环就是肠道中nILC2迁移至肺部成为iILC2,由于nILC2数量较少,增殖速度低于iILC2,因此iILC2是ILC2细胞对抗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来源[26]㊂研究发现, ILC的另一个新型调节细胞亚群(ILCregs)不同于ILC和调节性T细胞(Treg),其表达Id3和Sox4等转录因子而缺乏ILC2和Treg的典型转录因子(如RORα㊁GATA3和Foxp3),在肠道炎症的发生和调节中起重要作用[27]㊂在炎症刺激作用下,肠内ILCregs增多,该细胞通过分泌IL⁃10抑制ILC1和ILC3的活化,从而抑制ILC1和ILC3分泌的IFN⁃γ以及IL⁃17A对肠道黏膜的损伤作用,但并不抑制ILC2在肠道炎症过程中的功能㊂以上结论提示ILCregs对肠道炎症起保护作用㊂2.2 ILC2与呼吸系统的关系2.2.1 肺炎 呼吸道黏膜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时刻接受病原体㊁理化因素及变应原等刺激因素的影响,是多种病原体感染和炎症的病变部位㊂ILC2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组织,其中黏膜组织,尤其是肺脏黏膜组织,是人类和小鼠ILC2的主要聚集地,占主导地位㊂急性和慢性肺炎通过抑制精氨酸酶⁃1 (Arg1)活性发生,小鼠和人ILC2内的Arg1活性被抑制,破坏了ILC2的代谢过程,抑制了ILC2的增殖和细胞因子产生,从而破坏了ILC2在肺部的抗炎反应,表明Arg1是ILC2的关键调控因子[28]㊂在慢性㊃3762㊃毋梦林等 ILC2在炎症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21期呼吸系统疾病加重期,ILC2与NK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相互作用,ILC2产生大量IL⁃5,并在感染期间诱导嗜酸性粒细胞生成,从而引发哮喘㊂ILC2和Treg可促进肺炎时肺上皮细胞损伤后的修复[29,30]㊂ILC2高表达RORα,RORα敲除的小鼠均缺乏ILC2,缺乏ILC2的小鼠虽然拥有正常的Th2细胞免疫应答,但不能对蛋白酶抗原产生快速的肺部炎症反应, ILC2是肺损伤后修复的中枢调节因子,可恢复肺组织急性损伤后的稳态[31]㊂研究发现,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缺陷小鼠骨髓和周围组织中的ILC2水平明显降低,且ILC2功能受损,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也显著降低,在给予ICAM⁃1缺陷小鼠过敏原刺激后,肺中ILC2的数量减少导致气道炎症明显缓解,这些结果将ICAM⁃1确定为ILC2的调节器[32]㊂有研究发现ILC2释放的IL⁃13可驱动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肺炎㊁肺纤维化和胶原沉积,敲除IL⁃25或其受体IL⁃17RB可减轻肉芽肿体积和血吸虫卵数量,提示IL⁃25和ILC2可能是治疗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肺炎及肺纤维化的靶标[33]㊂2.2.2 哮喘 ILC2释放大量Th2型细胞因子,如IL⁃4㊁IL⁃5㊁IL⁃13,驱动2型免疫反应发挥对蠕虫的防御作用,但如果不严格控制ILC2,则可引发病理性的2型免疫应答,过敏性气道炎症就是其中之一㊂过敏性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是无害的过敏原或病原体接触患者,表现为Th2细胞㊁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高度活化,IgE水平显著升高,并作出不恰当的Th2反应㊂ILC2诱导哮喘患者Th2相关细胞因子活性上调,导致哮喘控制的顽固性状态,被过敏原破坏或激活的上皮细胞产生IL⁃33㊁TSLP和IL⁃25,激活ILC2,产生IL⁃5㊁IL⁃9和IL⁃13,引起过敏性哮喘,其中IL⁃4可促使Th0细胞向Th2细胞转化,还可促进B细胞分泌抗体[34,35];IL⁃5可以募集并活化嗜酸性粒细胞;IL⁃13可以促进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并触发气道高反应的显著变化[36]㊂人类在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淋巴细胞限制雌激素受体α缺陷提示,是雄性激素调节ILC2在肺和骨髓的功能,且ILC2由于雄性激素的过量而减少,表明雄性激素抑制ILC前体向ILC2的转变,也提示了女性哮喘患病率比男性高2倍的原因[37]㊂ILC2是哮喘免疫反应最重要的调节因子,骨髓源性抑制细胞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因其免疫抑制活性备受关注,早期研究表明,Th2细胞因子的增加与MDSCs有关㊂在哮喘患者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外周血中,ILC2或MDSCs及其特有的细胞因子或转录因子显著增强㊂同时,在哮喘患者中发现一种以Th2为主的细胞,这种Th2极化与ILC2和MDSCs之间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并增强了气道的高反应性,因此ILC2和MDSCs可能是哮喘的治疗的新方向[38]㊂2.3 ILC2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有研究发现人和小鼠肠道中的ILC2具有丰富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与ILC2共定位,在机体受到寄生虫㊁真菌或其他病原菌感染时,肠道中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会产生大量肾上腺素,后者与小肠ILC2中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抑制ILC2增殖,减弱2型免疫反应,从而保护寄生虫[39]㊂在此基础上,该课题组还发现了小鼠胃肠道中ILC2与表达神经肽U (NMU)的胆碱能神经元共定位,ILC2选择性地表达NMU受体1(NMUR1)[40]㊂ILC2受NMU诱导后细胞快速活化㊁增殖,分泌Th2型细胞因子IL⁃5㊁IL⁃9和IL⁃13,从而增强2型免疫作用,发挥抗寄生虫反应,最终保护肠道免受寄生虫感染,即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已经进化出双重机制,可快速激活或抑制ILC2,以保护宿主免受各种炎症因子刺激㊂说明神经系统可对免疫系统中的ILC2发挥免疫调控作用,同时提供了治疗寄生虫感染的重要靶点㊂2.4 ILC2与循环系统的关系 循环系统相关研究表明,ILC2可促进B细胞增殖及抗体分泌,该机制主要是由于ILC2细胞产生IL⁃5,引起B细胞增殖并产生天然的IgM发挥抗炎反应[41,42]㊂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ILC1细胞存在于AS中,并以TLR4依赖的方式增加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加重AS[43]㊂但ILC2是Th2型细胞因子IL⁃5和IL⁃13的重要来源,IL⁃5和IL⁃13通过不同的机制调控小鼠AS的发展[44]㊂ILC2是限制AS发展的主要细胞类型,通过对缺乏ILC2的小鼠研究发现,内源性ILC2在控制AS进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依赖于ILC2产生的IL⁃5和IL⁃13,其他细胞类型产生的IL⁃5和IL⁃13无法弥补ILC2来源的细胞因子(尤其是IL⁃13)的缺乏及其AS的保护作用㊂IL⁃13可通过增加胶原沉积保护斑块发展㊁促进斑块的稳定性,并促使巨噬细胞表型(M1)向选择性活化巨噬细胞(M2)转换,IL⁃5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摄取阻止AS形成㊂实验中高脂肪喂养小鼠,ILC2数量显著降低,并伴随AS加速㊂在AS模型中,每天给予载脂蛋白E缺陷小鼠IL⁃25可大幅增加脾脏中ILC2数量和提高血清中IL⁃5水平,通过扩增ILC2,增加IL⁃5分泌和提高血清中IgM的水平,可限制㊃4762㊃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年第36卷AS的发展,提示IL⁃25和ILC2分泌的Th2型细胞因子作为抗炎因子可抑制AS发展[45,46]㊂2.5 ILC2与泌尿系统的关系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肾小球损伤可导致蛋白尿㊁肾小球硬化及肾功能恶化[47]㊂肾脏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的病理改变,主要为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㊂肾脏纤维化的主要原因是肾脏各种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过度产生肾细胞外基质,而肾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堆积可引发肾脏纤维化㊂研究证明IL⁃33受体ST2阳性ILC2是健康人及小鼠肾脏的主要ILC 亚型,IL⁃33是一种扩增组织ILC2的治疗方法,ILC2定位于上皮细胞附近,并对受损或者死亡上皮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报警信号做出反应[48]㊂肾脏组织发生炎症时,给予IL⁃33治疗后,定位于肾脏肾小管间质的ILC2大量扩增,ILC2保护肾脏组织免受进行性损伤的机制包括ILC2分泌的IL⁃5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并促进组织再生[49];ILC2分泌的IL⁃13诱导巨噬细胞替代活化,可促进肾脏组织再生,进而可防止进展性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丧失[50,51]㊂ILC2对肾损伤模型有促进修复作用,课题组在肾缺血再灌注中发现IL⁃25及IL⁃33诱导的ILC2增多可减少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之前Hams等[33]提出IL⁃25诱导ILC2释放的IL⁃13可驱动血吸虫感染的肺纤维化模型胶原沉积的结论相左,但考虑到其模型为血吸虫感染肉芽肿纤维化模型,与无病原体的肾缺血再灌注存在巨大差异,课题组认为ILC2极有可能是一把双刃剑,这种作用依赖于器官特异性㊁病程或者其他应激因素[52⁃54]㊂近期研究发现了一种混合免疫调节细胞因子IL⁃233(IL⁃2和IL⁃33的混合细胞因子),可增强Treg和ILC2的功能,防止肾损伤㊂接受IL⁃233治疗的小鼠在所有方案中都表现出不良反应减少㊁肾脏损伤和肾纤维化程度降低㊂即使在小鼠阿霉素注射2周后给予IL⁃233,也能完全恢复肾功能,同时减少促炎因子,增加抗炎因子㊂Treg和ILC2都具有产生双调蛋白的机制,并有助于损伤的上皮细胞再生,即IL⁃233是治疗肾炎的有效策略,增强Treg和ILC2不仅可以抑制肾损伤,还可以促进组织再生[55]㊂因此,ILC2作为治疗肾纤维化的靶点,为临床治疗肾病肾间质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㊂2.6 ILC2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研究发现,关节炎患者的血液和关节组织中ILC2明显增加,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㊂在动物关节炎模型中,过继性输入ILC2可显著减轻关节炎,该机制通过ILC2分泌的IL⁃4/13发挥作用,IL⁃4/13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功能,相应地减少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分泌,从而缓解关节炎[56]㊂ILC2与关节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eg)密切相关,其可以通过分泌IL⁃9促进Treg活化从而发挥抗炎作用㊂缺乏IL⁃9可导致ILC2诱导的Treg增殖和活化功能受损,导致慢性关节炎,提示ILC2在关节炎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57]㊂3 展望ILC2在不同的炎症性疾病中扮演不同角色,既往研究发现人和小鼠肠道中的ILC2存在丰富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当机体发生感染,肠道中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会产生大量肾上腺素,后者与小肠ILC2中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抑制ILC2的增殖,减弱2型免疫反应,从而保护寄生虫㊂课题组根据以上结论猜测,β2⁃肾上腺素可能在阻塞性肾病中与肾脏组织ILC2中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抑制ILC2增殖,β2⁃肾上腺素可能会改善肾纤维化进程㊂相应的肠道发生感染时,来源于肠道中的ILC2依赖S1P介导的趋化反应,通过淋巴管上皮细胞进入淋巴管并通过血液循环迁移至外周组织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发挥抗炎作用,那么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ILC2能否也依赖S1P介导的趋化作用发挥抗炎效应,最终改善肾炎引发的一系列疾病仍有待验证㊂参考文献:[1] Von MJ,O′Leary CE,Braett NA,et al.Leukotrienes provide anNFAT⁃dependent signal that synergizes with IL⁃33to activateILC2s[J].J Exp Med,2017,214(1):27⁃37.[2] Klose CS,Artis D.Innate lymphoid cells as regulators of immunity,inflammation and tissue homeostasis[J].Nat Immunol,2016,17(7):765.[3] Nagasawa M,Germar K,Blom B,et al.Human CD5+innatelymphoid cells are functionally immature and their development from CD34+progenitor cells is regulated by Id2[J].Front Immunol,2017,8:1047.[4] Eberl G,Di Santo JP.The brave new world of innate lymphoid cells[J].Nat Immunol,2015,16:1⁃5.[5] Bernink JH,Peters CP,Munneke M,et al.Human type1innatelymphoid cells accumulate in inflamed mucosal tissues[J].NatImmunol,2013,14(3):221⁃229.[6] 王宪伟,田志刚.记忆性ILCs研究进展[J].中国免医学杂志,2019,35(7):769⁃775.Wang XW,Tian ZG.Immunological memory of innate lymphoid cells[J].Chin J Immunol,2019,35(7):769⁃775.[7] Cherrier M,Sawa S,Gérard E.Notch,Id2,and RORγsequentiallyorchestrate the fetal development of lymphoid tissue inducer cells㊃5762㊃毋梦林等 ILC2在炎症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21期[J].J Exp Med,2012,209(4):729⁃740.[8] Salimi M,Xue L,Jolin H,et al.Group2innate lymphoid cellsexpress functional NKp30receptor inducing type2cytokineproduction[J].J Immunol,2016,196(1):45⁃54.[9] Sonnenberg GF,Monticelli LA,Alenghat T,et al.Innate lymphoidcells promote anatomical containment of lymphoid⁃resident commensal bacteria[J].Science,2012,336(6086):1321⁃1325.[10] Gladiator A,Wangler N,Trautwein⁃Weidner K,et al.Cutting edge:IL⁃17⁃secreting innate lymphoid cells are essential for hostdefense against fungal infection[J].J Immunol,2013,190(2):521⁃525.[11] Bernink JH,Germar K.The role of ILC2in pathology of type2in⁃flammatory diseases[J].Curr Opin Immunol,2014,31:115⁃120.[12] Cording S,Medvedovic J,Aychek T.Innate lymphoid cells indefense,immunopathology and immunotherapy[J].Nat Immunol,2016,17(7):755⁃757.[13] Yagi R,Zhong C,Northrup DL,et al.The transcription factorGATA3is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ll IL⁃7Rα⁃expressinginnate lymphoid cells[J].Immunity,2014,40(3):378⁃388.[14] Moro K,Kabata H,Tanabe M,et al.Interferon and IL⁃27antagonize the function of group2innate lymphoid cells and type2innate immune responses[J].Nat Immunol,2016,17(1):76⁃86.[15] Liu T,Barrett NA,Kanaoka Y,et al.Type2cysteinyl leukotrienereceptors drive IL⁃33⁃dependent type2immunopathology andaspirin sensitivity[J].J Immunol,2017,200(3):915⁃927. [16] Salimi M,Stöger L,Liu W,et al.Cysteinyl leukotriene E4activates human ILC2s and enhances the effect of prostaglandinD2and epithelial cytokines[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7,140(4):1090⁃1100.[17] Trabanelli S,Gomez⁃Cadena A,SaloméB,et al.Human innatelymphoid cells(ILCs):Toward a uniform immune⁃phenotyping[J].Cytometry B Clin Cytom,2018,94(3):392⁃399. [18] Maric J,Ravindran A,Mazzurana L.Prostaglandin esuppresseshuman group2innate lymphoid cell function[J].J Allergy ClinImmunol,2018,141(5):1761⁃1773.[19] Konya V,Mjösberg J.Lipid mediators as regulators of human ILC2function in allergic diseases[J].Immunol Lett,2016,179:36⁃42.[20] Webb LM.The role of rare innate immune cells in Type2immuneactivation against parasitic helminths[J].Parasitology,2017,144(10):1288⁃1301.[21] Laffont S,Blanquart E,Guéry JC.Sex⁃bias in allergic asthma:Androgens and group2innate lymphoid cells[J].Med Sci(Paris),2018,34:247⁃252.[22] Malhotra N,Leyva⁃Castillo JM,Jadhav U,et al.RORα⁃expressingT regulatory cells restrain allergic skin inflammation[J].SciImmunol,2018,3(21):eaao6923.[23] Huang Y,Paul WE.Inflammatory group2innate lymphoid cells[J].Int Immunol,2016,28(1):23⁃28.[24] Huang Y,Guo L,Qiu J,et al.IL⁃25⁃responsive,lineage⁃negativeKLRG1hi cells are multipotential"inflammatory"type2innatelymphoid cells[J].Nat Immunol,2014,16(2):161⁃169. [25] Monticelli LA,Osborne LC,Noti M,et al.IL⁃33promotes aninnate immune pathway of intestinal tissue protection dependenton amphiregulin⁃EGFR interactions[J].Proc Natl Acad Sci U SA,2015,112(34):10762⁃10767.[26] Huang Y,Mao K,Chen X,et al.S1P⁃dependent interorgantrafficking of group2innate lymphoid cells supports host defense[J].Science,2018,359(6371):114⁃119.[27] Wang S,Xia P,Chen Y,et al.Regulatory innate lymphoid cellscontrol innat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J].Cell,2017,171:201⁃216.[28] Monticelli LA,Buck MD,Anne⁃Laure F,et al.Arginase1is aninnate lymphoid cell⁃intrinsic metabolic checkpoint controllingtype2inflammation[J].Nat Immunol,2016,17(6):656⁃665.[29] Arpaia N,Green J,Moltedo B,et al.A distinct function ofregulatory T cells in tissue protection[J].Cell,2015,162(5):1078⁃1089.[30] Xu H,Xu J,Xu L.Interleukin⁃33contributes to ILC2activationand early inflammation⁃associated lung injury during abdominalsepsis[J].Immunol Cell Biol,2018,96:935⁃947. [31] Turner JE,Morrison PJ,Wilhelm C,et al.IL⁃9⁃mediated survivalof type2innate lymphoid cells promotes damage control inhelminth⁃induced lung inflammation[J].J Exp Med,2013,210(13):2951⁃2965.[32] Lei AH,Xiao Q,Liu GY,et al.ICAM⁃1controls development andfunction of ILC2[J].J Exp Med,2018,215(8):2157⁃2174.[33] Hams E,Armstrong ME,Barlow JL,et al.IL⁃25and type2innatelymphoid cells induce pulmonary fibrosis[J].Proc Natl Acad SciU S A,2014,111(1):367⁃372.[34] Lee TJ,Fu CH,Wang CH,et al.Impact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onsevere asthma patients[J].PLoS One,2017,12(2):e0171047.[35] Gon Y,Hashimoto S.Role of airway epithelial barrier dysfunctionin pathogenesis of asthma[J].Allergol Int,2018,67:12⁃17.[36] Song Y,Wu Y,Li X,et al.Protostemonine attenuates alternativelyactivated macrophage and DRA⁃induced asthmatic inflammation[J].Biochem pharmacol,2018,155:198⁃206. [37] Kadel S,Ainsua⁃Enrich E,Hatipoglu I,et al.A major populationof functional KLRG1⁃ILC2s in female lungs contributes to a sexbias in ILC2numbers[J].Immunohorizons,2018,2:74⁃86. [38] Wu Y,Yan Y,Su Z,et al.Enhanced circulating ILC2s accompanyby upregulated MDSCs in patients with asthma[J].Int J Clin ExpPathol,2015,8:3568⁃3579.[39] Moriyama S,Brestoff JR,Flamar AL,et al.β2⁃adrenergicreceptor⁃mediated negative regulation of group2innate lymphoidcell responses[J].Sci,2018,359(6379):1056⁃1061. [40] Klose CSN,Mahlakoiv T,Moeller JB,et al.The neuropeptide neu⁃romedin U stimulates innate lymphoid cells and type2inflammation[J].Nature,2017,549(7671):282⁃286. [41] Li YD,Iijima K,Bartemes K,et al.Group2innate lymphoid cellspromote an early antibody response to a respiratory antigen inmice[J].J Immunol,2016,197:1335⁃1342.[42] Perry HM,Oldham SN,Fahl SP,et al.Helix⁃loop⁃helix factor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3regulates interleukin⁃5expression andB⁃1a B cell proliferation[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3,33(12):2771⁃2779.(下转第2680页)endow stem⁃like qualities to multiple myeloma cells by inducingpiRNA⁃823expression and DNMT3B activation[J].Mol Cancer,2019,18(1):88.[23] Rosser EC,Mauri C.Regulatory B cells:Origin,phenotype,andfunction[J].Immunity,2015,42(4):607⁃612. [24] Zhang L,Tai Y,Ho M,et al.Regulatory B cell⁃myeloma cellinteraction confers immunosuppression and promotes their survivalin the bone marrow milieu[J].Blood Cancer J,2017,7(3):e547.[25] Noonan K,Borrello I.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of myeloma[J].Cancer Microenviron,2011,4:313⁃323.[26] Tai YT,Acharya C,An G,et al.APRIL and BCMA promotehuman multiple myeloma growth and immunosuppression in thebone marrow microenvironment[J].Blood,2016,127(25):3225⁃3236.[27] Tai YT,Lin L,Xing LJ,et al.APRIL signaling via TACI mediatesimmunosuppression by T regulatory cells in multiple myeloma: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Leukemia,2019,33(2):426⁃438.[28] Ozerova M,Nefedova YL.Estrogen promotes multiple myelomathrough enhancing the immunosuppressive activity of MDSC[J].Leuk Lymphoma,2019,60(6):1557⁃10562.[29] Norde WJ,Hobo W,van der Voort R,et al.Review articleCoinhibitory molecules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Targets fortherapeutic intervention[J].Blood,2012,120(4):728⁃736.[30] Tamura H,Ishibashi M,Yamashita T,et al.Marrow stromal cellsinduce B7⁃H1expression on myeloma cells,generating aggressivecharacteristics in multiple myeloma[J].Leukemia,2013,27(2):464⁃472.[31] Moreaux J,Hose D,Reme T,et al.CD200is a new prognosticfactor in multiple myeloma[J].Blood,2014,108(13):4194⁃4198.[32] Ishibashi M,Tamura H,Sunakawa M,et al.Myeloma drugresistance induced by binding of myeloma B7⁃H1(PD⁃L1)toPD⁃1[J].Cancer Immunol Res,2016,4(9):779⁃788. [33] de Haart SJ,van de Donk NWCJ,Minnema MC,et al.Accessorycells of the microenvironment protect multiple myeloma from T⁃cell cytotoxicity through cell adhesionmediated immune resistance[J].Clin Cancer Res,2013,19(20):5591⁃5601. [34] de Haart SJ,Holthof L,Noort WA,et al.Sepantronium bromide(YM155)improves daratumumab⁃mediated cellular lysis ofmultiple myeloma cells by abrogation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induced resistance[J].Haematologica,2016,101(8):e339⁃e342.[35] Bonanno G,Mariotti A,Procoli A,et al.Indoleamine2,3⁃dioxygenase1(IDO1)activity correlates with immune system ab⁃normalities in multiple myeloma[J].J Transl Med,2012,10:1⁃17.[36] Yan HM,Dong MM,Liu XL,et al.Multiple myeloma cell⁃derivedIL⁃32γincreases the immunosuppressive function of macrophagesby promoting 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expression[J].Cancer Lett,2019,446:38⁃48.[37] Klippel ZK,Chou J,Towlerton AM,et al.Immune escape fromNY⁃ESO⁃1⁃specific T⁃cell therapy via loss of heterozygosity in theMHC[J].Gene Ther,2014,21(3):337⁃342.[38] Racanelli V,Leone P,Frassanito MA,et al.Alterations in theantigen processing⁃presenting machinery of transformed plasmacells are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ecognition by CD8+T cells andcharacterize the progression of MGUS to multiple myeloma[J].Blood,2018,115(6):1185⁃1194.[收稿2019⁃05⁃05](编辑 陈 阳 刘格格)(上接第2676页)[43] Wu C,He S,Liu J,et al.Type1innate lymphoid cell aggravationof atherosclerosis is mediated through TLR4[J].Scand JImmunol,2018,87(5):e12661.[44] Newland SA,Mohanta S,Clément M,et al.Type⁃2innatelymphoid cells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 in mice[J].Nat Commun,2017,8:15781.[45] Engelbertsen D,Foks AC,Alberts⁃Grill N,et al.Expansion ofCD25+innate lymphoid cells reduces atherosclerosi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5,35:2526⁃2535. [46] Mantani PT,Dunér P,Bengtsson E,et al.IL⁃25inhibitsatherosclerosis development in apolipoprotein E deficient mice[J].PLoS One,2015,10(1):e0117255.[47] Frese J,Kettwig M,Zappel H,et al.Kidney injury by variants inthe gene aggravated by polymorphisms in slit diaphragm genescauses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J].Int J Mol Sci,2019,20(3):519.[48] Moro K,Yamada T,Tanabe M,et al.Innate production of TH2cytokines by adipose tissue⁃associated c⁃Kit+Sca⁃1+lymphoidcells[J].Nature,2010,463(7280):540⁃544.[49] Heredia JE,Mukundan L,Chen FM,et al.Type2innate signalsstimulate fibro/adipogenic progenitors to facilitate muscleregeneration[J].Cell,2013,153(2):376⁃388. [50] Besnard AG,Guabiraba R,Niedbala W,et al.IL⁃33⁃mediatedprotection against experimental cerebral malaria is linked toinduction of type2innate lymphoid cells,M2macrophages andregulatory T cells[J].PLoS Pathog,2015,11(2):e1004607.[51] Riedel JH,Becker M,Kopp K,et al.IL⁃33⁃mediated expansion oftype2innate lymphoid cells protects from progressiveglomerulosclerosis[J].J Am Soc Nephrol,2017,28(7):2068⁃2080.[52] Cao Q,Wang Y,Niu Z,et al.Potentiating tissue⁃resident type2innate lymphoid cells by IL⁃33to prevent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J Am Soc Nephrol,2018,29(3):961⁃976..[53] Huang Q,Niu Z,Tan J,et al.IL⁃25elicits innate lymphoid cellsand multipotent progenitor type2cells that reduce renal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J].J Am Soc Nephrol,2015,26(9):2199⁃2211.[54] Qian X,Chen H,Wu X,et al.Interleukin⁃17acts as double⁃edgedsword in anti⁃tumor immunity and tumorigenesis[J].Cytokine,2017,89(6):34⁃44.[55] Sabapathy V,Cheru NT,Corey R,et al.A novel hybrid cytokineIL233mediates regeneration following doxorubicin⁃inducednephrotoxic injury[J].Sci Rep,2019,9(1):3215. [56] Omata Y,Frech M,Primbs T,et al.Group2innate lymphoid cellsattenuate inflammatory arthritis and protect from bone destructionin mice[J].Cell Rep,2018,24(1):169⁃180. [57] Rauber S,Luber M,Weber S,et al.Resolution of inflammation byinterleukin⁃9⁃producing type2innate lymphoid cells[J].NatMed,2017,23(8):938⁃944.[收稿2019⁃04⁃04 修回2019⁃07⁃08](编辑 陈 阳)。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又称雷公藤甲素,是从雷公藤植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活性成分。

雷公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病、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雷公藤红素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关于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一项发表在《中国中药杂志》上的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能够显著抑制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中的炎症反应,减轻关节肿胀和关节疼痛。

雷公藤红素还能抑制一系列炎症因子的产生,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从而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一些临床研究也表明雷公藤红素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项对60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应用雷公藤红素的治疗组患者的关节肿胀和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雷公藤红素治疗组的患者还出现了更少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雷公藤红素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也得到了一些研究。

一项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与甲状腺素类似物T-3联合使用可显著抑制关节炎小鼠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虽然雷公藤红素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和疗效,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其具体的治疗机制和安全性。

雷公藤红素的剂量和用药方案也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优化。

对于雷公藤红素在长期应用中的对关节结构的影响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干细胞移植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

干细胞移植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

干细胞移植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组以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器官组织损伤为特征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肌无力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为患者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干细胞是一种拥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潜能的细胞,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来源获得,例如骨髓、脐带血和胎儿组织。

干细胞移植是将这些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去修复或替代受损的组织或器官。

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细胞移植带来了几个独特的优势。

首先,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细胞以替代受损的组织。

其次,干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并且具有调控免疫功能的潜力。

最后,干细胞移植可以通过重建和重塑免疫系统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患者的干细胞首先会被采集或提取出来,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培养后,再移植回患者体内。

这样的移植过程涉及到免疫抑制治疗和干细胞治疗两个方面。

免疫抑制治疗是为了消除患者体内异常的免疫反应,并为移植后干细胞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在移植前,患者通常会接受一段时间的准备治疗,包括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这些治疗可以有效地消除异常的免疫细胞,减少器官和组织的损伤,为干细胞的移植提供更好的条件。

干细胞治疗则是通过移植干细胞来重建和重塑免疫系统,修复受损的器官和组织。

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并产生免疫调节因子,这些因子可以调节和恢复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减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疗效已经在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例如,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干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减轻疼痛和关节肿胀,改善关节功能。

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干细胞移植可以降低免疫活性,改善皮肤损害和内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干细胞移植治疗对于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有不同的疗效。

《2024年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小鼠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动态研究》范文

《2024年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小鼠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动态研究》范文

《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小鼠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动态研究》篇一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小鼠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动态研究一、引言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是一种广泛用于研究人类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

这种模型能模拟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发病机制和病程发展,为我们提供深入理解RA及其相关疾病的有效手段。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为研究对象,探究CIA小鼠的免疫应答动态变化,旨在揭示其免疫反应的内在机制。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与模型本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注射胶原蛋白诱导其发生关节炎。

所有实验小鼠均饲养在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环境中,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小鼠的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进行动态监测。

在CIA小鼠的不同病程阶段(如初期、中期和晚期),分别采集其血液和关节液样本,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

三、Th1/Th2细胞的动态变化1. Th1细胞的动态变化在CIA小鼠的病程发展过程中,Th1细胞的数目和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在关节炎初期,Th1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显著增加,表明机体正在进行免疫应答。

然而,随着病程的进展,Th1细胞的数目和活性逐渐降低,可能与其功能衰竭或凋亡有关。

2. Th2细胞的动态变化与Th1细胞相反,Th2细胞在CIA小鼠的病程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在关节炎初期,Th2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相对较低,随着病情的恶化,其数量和活性逐渐增加,这可能与机体的抗炎反应有关。

四、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在CIA小鼠的病程发展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L-4、IFN-γ等均有所变化。

IL-2和IFN-γ是Th1细胞的主要产物,其水平的变化与Th1细胞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

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导师姓名 秦其明 方方 张鸣 刘玉才 胡敕瑞
吴晓东
张帆 郭润涛 朱孝远 杨哲峰 杨立华 张志刚 郑开 张小明
李玲 周黎安 许晓云 刘玉珍 刘凯湘 蒋大兴
赵源 姚名达学术成就研究
王余光
黄敬理
张忞煜
路宽 唐璐璐 高睿鹏
“伦理文化”——滕尼斯社会理论的思想史基 础及其伦理旨向 东晋南朝佛教与世俗政权关系研究——以《弘 明集》为中心 跨媒介的审美现代性:石黑一雄的三部小说与 电影的关联研究 沙特萨拉菲主义运动研究 英国新左翼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电子科学与技 57
术 58 计算机科学与
作者姓名 吴琼 崔凯 孙顺 白惠元 王学强
陈春晓
马清源 刘晨 黎海超 于文博 陈睿超 杨莎 顾全 张红 潘珊 邹兵建 郭晶 侯卓 周亚 付伟
论文题目 铜胁迫下的植被高光谱特性与遥感信息提取 研究 视觉拥挤效应的减弱及其神经机制 北宋仁宗朝政治文化转型中的庆历士大夫及 其文学研究 河洛与七纬:东汉图谶的文献学研究 “名词动用”与上古汉语名词和动词的语义属 性 “本根”之问:鲁迅的自然观与伦理学 (1898-1927) 记忆·遗忘·书写:基于史料批判的契丹早期 史研究 明代会议制度研究 信仰与权力:帝国城市奥格斯堡宗教改革政策 演变研究(1518-1537) 关中地区东汉至北周墓葬的考古学研究 邵雍哲学思想研究 伊本·西那论灵魂与理智 物之终始——以王弼《周易注》为中心的讨论 军官团与海军建设:美国海军崛起的过程研究 医疗卫生体制、激励机制与改革效果——基于 中国医改的实证研究 公共部门的强激励 异质并行机环境下随机客户订单优化问题研 究 消费金融中的行为偏误研究 认缴资本制下的股东出资义务——基于债法 的分析路径 公司能力的法律规制——从私法到公法

激素对于小鼠免疫细胞的作用

激素对于小鼠免疫细胞的作用

激素对于小鼠免疫细胞的作用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道屏障,能够有效地保护我们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袭。

免疫系统的核心是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等。

这些免疫细胞在感染病原体时会产生细胞因子,进而引起炎症反应,加速病原体的清除过程。

然而,在某些疾病中,免疫细胞的功能可能会出现异常。

这时,我们常常会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激素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动,从而起到治疗、缓解疾病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重点探讨激素对于小鼠免疫细胞的作用。

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常用的激素类药物,它们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

在小鼠免疫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T细胞、B细胞的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加病原体的清除速度。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虽然可以缓解炎症反应,但也会造成一系列副作用,如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需要注意调整用量、用药时间等因素,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2. 细胞因子抑制剂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中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它们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动。

有时,过多的细胞因子会导致炎症反应过度,从而损伤组织,引起疾病的发生。

为了缓解炎症反应,我们可以使用细胞因子抑制剂。

细胞因子抑制剂可以阻断细胞因子信号传递,促进炎症反应的缓解。

在小鼠免疫细胞中,细胞因子抑制剂可以抑制多种细胞因子包括TNF-α、IL-1、IL-6等的产生。

这些细胞因子在许多疾病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

因此,细胞因子抑制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3. 雄性激素除了上述两种激素外,雄性激素也是一种影响免疫细胞的激素。

在小鼠免疫细胞中,雄性激素可以促进T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提高免疫细胞的抗病能力。

此外,雄性激素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疾病的症状。

然而,有时过多的雄性激素也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失调,从而引起疾病的产生。

例如,前列腺癌常常会伴随着雄性激素水平的升高。

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

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

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免疫性疾病,其易发病人群以中老年女性为主,偶可发生家族史。

它以慢性、反复性的方式侵犯关节和其他软组织,从而导致关节痛、红肿以及功能损害甚至彻底坏死,造成残废。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改变包括典型的限制性炎症,炎性关节主要有舌齿状锁骨的出现,炎性脂质沉积伴生致密结构的损伤,和软骨关节内出现脂质沉积,关节间水肿以及活动度受限。

关节黏膜呈现增厚的状态,伴有透明的泡沫样脓性胞浆液渗出。

关节骨性结构发育异常,表现为椎体、矢状面、肋软骨形态异常,以及关节间隙变窄,形成骨性骨折和异常融合。

关节内炎症细胞有许多类型,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前体巨噬细胞和浆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显示RA病情严重。

关节内多种炎症细胞发挥其特有的功能,配合吞噬、增殖、分泌细胞因子,形成“多样性、程序性、基因调控性”的炎症反应链条,妨碍关节健康。

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发生表型改变,表皮细胞和软骨细胞结构和功能逐渐受损,易出现损伤,而正常细胞在保护作用中有所损失,无力抵抗细菌、病毒侵染,殊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软骨内的细胞因子表达也发生变化。

促椎间盘蛋白(intervertebral disc protein,IDP)是一种细胞因子,它具有血管引导趋化作用,在RA的炎症反应中,其表达有所增加。

抗胶原纤维致密结构抗原(anti-collageneous fibrous structure antigen,ACFSA)也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纤维致密抗原ACFSA被激活,形成抗胶原IgG和IgA抗体,加剧关节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慢性关节病,由免疫机制导致的炎性、损害性变化发展成慢性坏死性病变,使关节功能受损,最终导致残疾。

脂质代谢异常与骨关节炎关系研究进展

脂质代谢异常与骨关节炎关系研究进展

脂质代谢异常与骨关节炎关系研究进展陈江水;杨华瑞;方志;鲍同柱【摘要】Osteoarthritis(OA)has become a chronic disease that seriously affects the life quality of the elderly. However,the etiology of OA remains unclear.At present,many studies have fou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A and meta-bolic syndrome (MetS).Abnormal lipid metabolis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It plays a rol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bone marrow lesions,synovial inflammation,and chondrocyte destruction of articular carti-lage.Thus,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abnormal lipid metabolism related OA may be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A.%骨关节炎(OA)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然而,OA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许多研究发现了OA和代谢综合征(MetS)之间的联系.脂质代谢异常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关节软骨下骨髓病变、滑膜炎症、软骨细胞的破坏等方面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脂质代谢异常引起OA的相关机制的研究或许能成为OA防治的新方向.【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8(029)005【总页数】3页(P682-684)【关键词】骨关节炎;代谢综合征(MetS);脂质代谢异常;高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脂肪酸【作者】陈江水;杨华瑞;方志;鲍同柱【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宜昌4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3骨关节炎(OA)代谢综合征(MetS)是关节的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老年期,其特征在于软骨的局部退化,其病因尚不清楚。

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关节炎,包括慢性关节炎、滑膜炎、软骨和骨质破坏,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2000万人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尤其是动物模型的研究,意义重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研人员已经建立了多种动物模型用于研究类风湿关节炎。

这些模型包括小鼠模型、大鼠模型、兔子模型等。

通过这些模型的研究,我们才得以更好地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

小鼠模型一直是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

最常用的小鼠模型是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CIA模型)。

研究人员通过给小鼠注射胶原蛋白,可以诱导出类风湿关节炎样的病理变化。

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改变CIA模型小鼠的遗传背景,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例如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病机制等。

这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准确的动物模型,以便更深入地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

大鼠模型也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最常用的大鼠模型是Freund佐剂诱导的关节炎模型。

研究人员通过给大鼠注射Freund佐剂,在数周内就能观察到关节炎样的病理改变。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大鼠模型比小鼠模型更符合人类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如关节炎严重度、关节畸形程度等。

大鼠模型也成为了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重要选择之一。

除了小鼠和大鼠模型,一些研究人员也开始尝试建立其他动物模型,例如兔子模型、猴子模型等。

这些动物模型虽然建立难度较大,但却能更好地模拟人类的疾病特点。

兔子模型能够更真实地呈现出关节炎的软骨破坏和骨质疏松等病理改变,因此在一些特定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猴子模型则更适合于药物疗效评估,因为它们更接近人类的免疫系统和药物代谢特点。

一些研究人员还利用3D打印技术建立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模型,通过打印出人工关节来模拟关节炎的病理过程。

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发炎和破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因此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模型成为了研究该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动物模型,科研人员可以模拟类风湿关节炎病理过程,探索疾病发生的机制,评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介绍关于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

二、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种类及特点1. 小鼠模型小鼠模型是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具有成本低、易操作、背景资料丰富等优点。

目前最常用的小鼠模型是采用K/BxN小鼠模型和COLLIA1抗体诱导小鼠模型。

K/BxN小鼠模型是通过给K/BxN小鼠注射关节炎诱导物质,在短时间内诱发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模拟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肿胀和关节炎,是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理想模型。

COLLIA1抗体诱导小鼠模型是通过给小鼠注射COLLIA1抗体,诱发小鼠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关节炎的发生,模拟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大鼠模型也是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动物模型之一,由于大鼠的身体大小较小,更容易进行实验操作。

目前最常用的大鼠模型是采用Freund's完全佐剂诱导大鼠模型和跻先所诱导大鼠模型。

Freund's完全佐剂诱导大鼠模型是通过给大鼠注射Freund's完全佐剂,诱发大鼠产生免疫相关的关节炎,模拟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

跻先所诱导大鼠模型是通过给大鼠注射跻先所,引发大鼠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关节炎的发生,模拟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猴模型是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较为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由于猴的身体结构和免疫系统与人类较为相似,因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目前最常用的猴模型是采用Macaque猴模型,该模型通过给Macaque猴注射关节炎诱导物质,诱发猴产生类风湿关节炎,模拟人类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与临床

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与临床

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与临床【摘要】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c-Jun N-terminal protein kainse,JNK)家族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oti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超家族成员之一,分子量为46和54KD的应激蛋白激酶。

JNK可被多种因素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应激等通过三级磷酸化级联反应而激活,激活的JNK信号通路在临床上对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应激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纤维化、肿瘤、毒性反应、高氧损伤等生理病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JNK;MAPK;应激蛋白激酶;JNK信号通路【中图分类号】R97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574-03【Abstract】c-Jun N-terminal protein kainse(JNK) is one of moti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which is a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which has 46 and 54KD Molecular weight. JNK can be activat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cytokine , growth factor , stress etc. through three-level phosphorylation’s caspase cascade. Activated-JNK’s signal path takes the crucial adjective accommodation in the clinical physiology’s and pathology’s courses about celldifferentiation ,apoptosis, inflammatory response,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fibrosis, tumour , toxic reaction ,hyperoxic injury and so on.【keywords】JNK MAPK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JNK’s signal path1 JNK的一般概述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c-Jun N-terminal protein kainse,JNK)家族是JM Kyriakis 等人于1990年发现的分子量为46和54KD的应激蛋白激酶[1],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oti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超家族成员之一,进化上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不同生物制剂对老年RA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影响

不同生物制剂对老年RA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影响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慢性关节炎、关节破坏和系统性炎症反应。

老年RA患者除了关节问题外,还可能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如心肌梗死、中风和心衰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研究不同生物制剂对老年RA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制剂是一类针对免疫系统调节的药物,通过阻断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免疫细胞的活化来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疾病症状。

常见的生物制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TNF)药物、抗白细胞介素(IL)6受体拮抗剂、抗B细胞药物等。

下面将从不同生物制剂对老年RA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影响进行讨论。

首先,抗TNF药物是老年RA患者常用的生物制剂之一、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TNF的生物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和炎症反应的强度。

研究表明,抗TNF药物在老年RA患者中可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

一项研究发现,使用抗TNF药物的老年RA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使用药物的患者,且药物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抗TNF药物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炎症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其次,抗IL-6受体拮抗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生物制剂。

IL-6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抑制其信号通路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关节破坏。

研究表明,抗IL-6受体拮抗剂对心血管风险的影响不如抗TNF药物明显。

一项研究发现,抗IL-6受体拮抗剂治疗老年RA患者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这可能与抗IL-6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和药物特点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最后,抗B细胞药物是另一类广泛应用于老年RA患者的生物制剂。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B细胞的活化和抗体的产生来减轻炎症反应和疾病症状。

目前有关抗B细胞药物对老年RA患者心血管风险的研究较少,尚不清楚其具体的影响。

然而,抗B细胞药物在炎症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已经显示出潜在的益处,这可能与其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有关。

免疫治疗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进展

免疫治疗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进展

免疫治疗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进展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僵硬以及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

虽然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已经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危害性,其中仍存在相当一部分患者难以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免疫治疗逐渐成为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领域也在不断地得到进展。

免疫治疗的目标是抑制自身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和器官的攻击,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有许多种类型的免疫治疗可以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包括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和细胞免疫治疗等。

下面将对这些治疗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生物制剂是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人工制品,它们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能够针对特定的受体或分子靶点,从而有效地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目前,生物制剂已成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线治疗方法之一。

生物制剂主要可以分为TNFα抑制剂、非TNF抑制剂和IL-6抑制剂等,其中最常用的则是T NFα抑制剂,如英华达、美洛昔单抗等。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TNFα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关节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风险,如感染、免疫抑制等。

小分子靶向药物是一类靶向特定受体或分子的药物,它们比生物制剂更小,更容易渗透到细胞内部,从而对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发挥更加精细的调控作用。

小分子靶向药物的种类较多,最常用的是甲基泼尼松龙等。

这类药物通过特异性地抑制炎症因子的形成和释放,从而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具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但是,其应用范围和剂量等方面也需要谨慎把握,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和风险。

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采集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并进行处理后再输回患者体内,从而提高免疫力和炎症反应能力,以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管理

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管理

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管理免疫系统作为人体的防御系统,起着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侵袭的重要角色。

然而,有时免疫系统也可能出现异常,导致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

这些疾病可以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两大类。

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炎症性肠病等,而免疫缺陷病则包括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治疗和管理免疫系统疾病的方法各异,本文将探讨其中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免疫系统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根据具体的病情和病因,医生会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的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和抗风湿药。

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减轻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非甾体抗炎药和抗风湿药则可以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

免疫缺陷病的药物治疗则主要以抗病毒药物为主。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生长,从而减轻病情并延缓疾病进展。

艾滋病的治疗中,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被广泛应用,能有效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复制。

二、免疫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是另一种常用的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的方法。

免疫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增强或抑制机体免疫反应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治疗常用的手段包括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

免疫增强剂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免疫抑制剂则可以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减少自身免疫性损伤。

免疫缺陷病的免疫治疗主要以免疫替代疗法为主。

这种方法通过给予机体正常的免疫细胞或免疫因子来补充免疫系统的缺陷,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例如,对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常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替代患者原有的免疫系统。

三、生物制剂近年来,生物制剂在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生物制剂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大分子药物,可以模拟或抑制机体的生物过程,起到治疗作用。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生物制剂被广泛用于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

科学网:干细胞中的“年轻化”因子?

科学网:干细胞中的“年轻化”因子?

科学⽹:⼲细胞中的“年轻化”因⼦?⼈⽣⼩哲理科普相当重要尤其是前沿热点⽐如⼲细胞正⽂MSCs的衰⽼和枯竭是导致⾻关节炎的重要诱因之⼀。

那么谁是MSCs中的“年轻化”的因⼦?作者:刘如楠李晨阳来源:科学⽹在我们⾝体⾥,每时每刻都上演着细胞分裂、衰⽼和死亡的戏码,⽽⼴泛存在于⼈体脂肪、⾻髓、关节等部位的间充质⼲细胞(MSCs),在其中扮演了特殊的⾓⾊。

已有研究表明,MSCs 的衰⽼和枯竭是导致⾻关节炎的重要诱因之⼀。

为了探究使间充质⼲细胞“年轻化”的因⼦,中科院⽣物物理所刘光慧团队进⾏了长达4年的探索,他们的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Cell Reports 杂志上。

1 岁⽉催⼈腿脚⽼为什么很多⽼⼈腿脚不灵便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中的软⾻细胞会慢慢衰⽼,起润滑作⽤的软⾻粘液也不断减少,造成关节疼痛、僵硬,甚⾄导致⾻关节炎。

⽬前的⾻关节炎治疗⼿段主要有⾮药物、药物、⼿术等⽅法。

⾮药物⼿段包括积极锻炼、针灸、推拿、电疗等,副作⽤⼩,但效果有限;药物治疗即注射镇痛剂、软⾻保护剂、玻璃酸钠等,可以快速消除炎症刺激,促进软⾻的愈合和再⽣,但注射本⾝会损伤软⾻,不宜反复使⽤;必要时会采取⼿术治疗,但⼿术有⼀定安全风险,效果也难以保证。

有研究表明,⾻关节炎的⼀个重要诱因是关节内的间充质⼲(前体)细胞、软⾻细胞、滑膜细胞的衰⽼和功能退化。

其中关节间充质⼲细胞可以在关节⽼化或损伤时分化成软⾻细胞、滑膜细胞、韧带细胞等。

如果能发现导致MSCs 衰⽼的关键靶标并加以抑制,恢复“年轻态”的⼲细胞可以更有效地分化成软⾻细胞和滑膜细胞,从⽽实现对衰⽼关节细胞的及时“补充和替代”,这或许是⽐现有治疗⼿段更安全有效的⽅法。

基于这样的猜想,刘光慧研究组⼀直在努⼒探索能够使得⼈MSCs恢复“年轻态”的因⼦。

2 年轻因⼦⼤显其能要想找到使 MSCs 年轻化的奥秘,⾸先需要探究年轻的和年⽼的MSCs 有什么不同。

研究⼈员分别对年轻和年⽼MSCs中的基因表达⽔平进⾏检测和对⽐,很快发现,在年⽼的细胞系中,PRC1蛋⽩复合物的组分之⼀CBX4蛋⽩表达量较低,明显低于年轻的细胞系。

探究干细胞五大特点:(四)趋炎性

探究干细胞五大特点:(四)趋炎性

探究干细胞五大特点:(四)趋炎性干细胞是生命的起源细胞,凭借其自身特点和独特功能,已经在美容抗衰、疾病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的临床应用中,干细胞以出色的成绩,又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它,更激起了大家对干细胞更多优势特点的好奇。

本系列撰文《干细胞的五大特点》,将带您继续深入探究干细胞临床应用价值的背后机理,从分子层面,探究干细胞自身特点:自我复制、低免疫原性、高活性、趋炎性、不成瘤等。

干细胞凭借自身独特优势,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发挥了巨大应用价值,并且拥有更为广阔的商业价值。

生活中的炎症无处不在,不同炎症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是红肿,有的是发热,有的是疼痛,甚至,严重的会危及生命,比如新冠肺炎。

炎症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生化反应,大致可以分为急性(acute inflammation)和慢性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

急性炎症很常见,当我们的皮肤被刺破、划破时,不一会儿伤口就会“红肿热痛”,这是炎症的外在表现。

那些在身体表面保护我们的组织,如皮肤、黏膜等,当被破坏之后,就会释放趋化因子,告诉免疫系统快来战斗。

急性炎症高效解决问题,战斗结束就走人,不产生长期后果。

所以,可以认为急性炎症是好炎症。

而与之相反的慢性炎症,不能正确引导免疫系统分辨“自己”和“异己”,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长期摧残身体细胞。

喜欢窝里斗,还赖着不走,所以,可以认为慢性炎症是坏炎症。

△ 持续存在的慢性炎症,可能成为很多身体疾病的根源这类坏炎症,便是干细胞大展身手的对象。

在治疗克罗恩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以及器官纤维化(肝纤维化)等炎症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中,间充质干细胞均被报道可以抑制炎症,缓解疾病进展,展现良好的用药前景。

这便是干细胞4大功能中的免疫调节,也是干细胞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功能。

免疫调节,调节的是免疫反应,也就是炎症。

这时候,就要夸一夸干细胞的又一大特点,趋炎性。

干细胞的趋炎性特点,和免疫细胞的趋炎性是类似的,只不过一个帮助慢性炎症,一个帮助急性炎症。

CIA模型小鼠体内滤泡辅助性和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动态观察

CIA模型小鼠体内滤泡辅助性和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动态观察

CIA模型小鼠体内滤泡辅助性和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动态观察王宁;胡志芳;李爱连;姜凤良【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8(038)004【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多关节滑膜炎性反应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鸡Ⅱ型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为人类RA研究的经典动物模型[2]。

滤泡辅助性T (T follicular helper,Tfh)细胞可促进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的形成、B淋巴细胞的发育和高亲和力抗体的产生,高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CXCR)5和协同刺激性因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ICOS),而滤泡调节性T(T follicular regulatory,Tfr)细胞表达叉头盒蛋白3(forkhead/winged-helix transcription factor box P3,Foxp3)、CXCR5和ICOS,通过抑制Tfh细胞活性、生发中心B细胞的类别转换和抗体分泌来维持机体免疫耐受[3]。

因此,Tfh和Tfr细胞数量及其比例变化与机体免疫稳态维持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均有密切关系。

本研究旨在评估Tfh和Tfr细胞数量、比例与CIA病程相关性,探讨其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页数】3页(P538-540)【作者】王宁;胡志芳;李爱连;姜凤良【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21;西安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21;西安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21;西安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32【相关文献】1.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循环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滤泡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2.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脾悬液中辅助性T细胞17和髓系抑制性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意义3.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滤泡调节性T细胞在骨肉瘤患者中的数量变化及临床意义4.氧化苦参碱调节CIA小鼠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研究5.托法替尼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滤泡调节性T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平衡及CXCL13、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