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工业发展的经济周期研究

中国工业发展的经济周期研究

中国工业发展的经济周期研究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被寄予厚望。

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周期性波动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工业发展的经济周期,并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类型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循环波动的规律。

一般认为,经济周期包括四个阶段:繁荣期、衰退期、危机期和复苏期。

其中,繁荣期和复苏期为经济增长的高峰阶段,衰退期和危机期则是经济萎缩的低谷阶段。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长周期和短周期。

短周期通常指几年钟内的波动,而长周期则涵盖几十年到几百年的时间跨度。

在短周期内,经济周期的波动通常由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以及政策的影响等因素引起。

而长周期的波动则更多地受到技术进步、人口变化、资源环境限制等结构性因素影响。

二、中国工业发展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对工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工业是整个经济的支柱,因此,中国工业发展的经济周期也是整个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工业周期分为两大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工业发展主要由国家计划调控,经济周期波动相对较为缓和。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国工业周期的波动也日益凸显。

在市场经济时期,中国工业周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增长期:经济增速较快,投资大幅增加,工业产值的增长明显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2. 去产能期:经济增速开始下降,产能过剩现象较为严重,政府开始加强去产能和调结构的政策。

3. 投资增速回落期:工业产值增速开始放缓,投资增速反弹。

4. 景气度下降期:工业投资增速开始回落,工业产值增速降至低位,开始进入经济周期的低谷。

三、中国工业周期波动的原因中国工业周期波动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1. 内部经济因素:产能过剩、投资增速下降、就业形势等问题。

2. 外部经济因素:全球经济体系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

3. 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研究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研究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2002-2012年的经济数据的研究,对周期性波动非对称性数据,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对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同时得到结论。

关键词:经济周期;非对称性;研究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2一、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预示经济周期是研究经济时经常要提到的一个术语,它是通过研究经济发展的历史,发现经济扩展、紧缩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它们经常不断的交替,不断的循环,经济扩展的最高峰,就是经济周期波动的顶峰,过了顶峰之后就进入收缩期,直到跌到最低点又继续上升,这种波动就像是正弦波一样,通过对经济周期的波动研究,能发现经济发展和收缩规律性的变化。

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表现,通过对经济周期非对称性进行研究可以分析出经济周期扩张时期人们会采取的行为和紧缩时期人们会采取的行为,通过对非对称性的观察,可以研究出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非对称性的研究1.对经济周期性波动非对称性的研究方法对经济周期波动非对称性的研究,一般要通过对经济行为的数据进行随机或定期的采样,在对采样数据统计后,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经济数据运行的规律,再对自己需要了解的侧重点进行数据的归纳、总结,然后得出结论。

本文是对2002-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它的数据来源于《各国宏观经济指标》与《中国统计年鉴》,它总共分析了104个数据样本。

2.对经济周期性波动非对称性数据的研究分析(1)实际季度gdp与实际季度gdp增长率的关系对gdp数据用二区制马尔科夫转移模型的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能看到我国的经济周期的形状是呈陡峭的山峰状,它的增长率基本为正,同时它的深度与尖度则不够,这种陡峭的尖峰形状就是周期波动非对称性图型的典型。

经过粗略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高速经济增长区制、低速增长区制波动性、适速增长区制波动性依次分布,它们的转移概念不相同。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问题及其分析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问题及其分析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问题及其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有人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然而,在经济增长的背后,我们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周期性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中国的长期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周期性问题的表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周期性问题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经济运行中,周期性问题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速度波动。

由于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经常会发生波动。

这种波动通常有明显的周期性,即几年一周期,所以我们常听到“经济周期”的说法。

2.通货膨胀率的波动。

由于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每一次经济周期的变动,通货膨胀率也通常会相应升高或降低。

3.就业问题。

由于周期性问题的影响,就业也经常出现“周期性失衡”现象,即某个时期失业率增加。

4.股市和房地产市场。

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也是周期性问题的重要体现。

这两个市场的波动不仅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周期性问题的原因了解周期性问题的表现形式之后,我们应该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

经济周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1)储蓄率的变化。

当储蓄率上升时,资金供给相对较多。

如果经济主体的消费不增加,资本市场上的压力就会增大,产生“金融过剩”或“信用紧缩”的问题。

(2)投资的变化。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当投资需求变化时,会导致资金市场上的供需变化,从而产生“经济危机”的问题。

(3)科技创新的变化。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非常之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新品种的数量逐渐减少,从而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1)国际纷争。

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动荡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

例如,国际贸易战、跨国公司的裁员等因素,都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2)国际金融危机。

我国经济增长波动周期的研究——基于HP滤波法

我国经济增长波动周期的研究——基于HP滤波法

我国经济增长波动周期的研究 ——基于HP滤波法□ 西北师范大学 王 琦 / 文□ 安徽财经大学 秦 琴 / 文本文选取我国1980—2016年GDP 增长的数据,采用HP滤波分析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周期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1980年以来,我国GDP总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但增长率却是波动变化的,从1980年开始,我国的GDP增长大致经历了三个运行周期,平均周期长度约为12年,周期长度呈逐渐变长的趋势。

目前,我国的GDP增长仍处于第三周期。

HP滤波 GDP增长率 波动周期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年增长率,GDP从1980年的4545.6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6年的744127亿元人民币。

可是受到国内外各种经济环境、政治因素、自然灾害等的影响,GDP增长一直不稳定,呈现波动变化的特征。

比如1990年前后受到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体制变革等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的GDP增长率急剧下滑,仅有3.84%;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又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打击,导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至9.21%。

对于这种变化,我国的许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分析。

彭兆祺、孙超在研究了我国1978—2008年的经济波动情况后得出我国的经济周期呈现扁平化,波动幅度放缓更加明显,波谷、波峰的间距由5年延长到目前的6年和8年;曾昭法、殷凤钊利用HP、BP和CF滤波对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进行了探讨,发现我国经济存在朱格拉中周期的主周期和基钦短周期;吴齐、杨桂元、戚琦则采用HP滤波法和ARIMA模型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析。

但上述研究中所参考的数据比较陈旧,不能很好的反映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情况,所以本文选取1980—2016年我国GDP增长的数据,运用HP滤波法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进行研究,依此来(6)切实加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力度《水土保持法》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更多更重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职责,并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收入差距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_以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为基础的分析_徐敏

收入差距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_以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为基础的分析_徐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始终保持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同时在30年的经济历史中我国经济也呈现出周期波动。

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严重冲击了我国经济,使国民经济受到重创。

研究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找到影响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因素,从而有效地平抑经济的非正常扰动对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一、有关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文献综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学界承认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存在,并开始沿用西方经济学的范式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行研究,我国学者对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分析包括综合因素和单项因素两大类。

(一)综合因素分析汪同三(2009)在其《经济增长与波动的风险和对策》一书中,对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因素归纳如下: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居民消费和消费结构、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金融体制和政策。

①刘树成(2009)在其《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60年:改革与繁荣Ⅲ》中也提到了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因素:技术冲击、经济市场化、对外贸易和外资流入。

②贾俊雪(2008)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及原因研究》中剖析了影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技术冲击、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地方政府行为、外部冲击(贸易开放、金融自由化等),并认为技术冲击和全要素生产率冲击是导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根源。

③(二)单项因素分析1.技术冲击。

简泽(2005)的分析建立在King、Plosser和Rebelo(1988)以及King、Plosser、Stock和Watson(1991)用来分析经济波动的一个RBC模型上。

结果发现,在一个典型的RBC 理论框架下,技术冲击通过资本积累机制的作用会引起实际GDP、投资和消费偏离稳态又回归稳态的波动。

④2.产业结构变动。

宁晓青、陈柏福(2008)认为我国产业结构每变动1%,将相应地推动经济周期增长波动0.6115%。

与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长期影响弹性0.5852相比,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短期影响要稍大于其长期影响。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一直保持着极高的速度,而这种速度增长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其中,经济周期的波动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经济周期是指价格、产出、就业、利率、物价等经济变量在一定时期内的涨跌变化。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繁荣和增长,然后又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放缓和衰退。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和波动性非常明显,下面是经济周期主要的四个阶段:( 1)繁荣期:该时期是指经济活动得到加速和拓展的时期,包括GDP 的增长、产出的增加、失业率的下降、物价的上涨等。

( 2)收缩期:该时期是指经济活动开始出现放缓和下滑的时期,包括GDP 的下降、产量的减少、失业率的上升、物价的下跌等。

( 3)萧条期:该时期是指经济活动处于萎靡状态的时期,包括GDP 的下降、产量的减少、失业率的上升、物价的下跌等。

(4)复苏期:该时期是指经济活动重新开始增长和拓展的时期,包括GDP 的增长、产量的增加、失业率的下降、物价的上涨等。

二、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 1)历史周期方面的研究中国在1949 年成立新中国后,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这时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也逐步开始。

1949 年至近几年间的中国经济周期研究可以分为多个阶段。

20 世纪50 年代,中国的经济周期主要由计划和政策驱动,周期长短不统一。

60 年代到80 年代的调控周期研究,在时间维度上更具规律,主要涉及国库券发行、存款准备金率、货币发行量等政策措施。

90 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和结构的复杂,周期研究开始从单一的商业周期向全局周期研究拓展,人民币政策对经济周期影响逐步明显。

( 2)中国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经济周期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内经济、国际经济和政策因素。

在国内经济方面,物价、工资和就业水平的变化是引起经济周期的关键原因。

同时,国际货币和贸易政策的变化以及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经典周期特征研究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经典周期特征研究
3 % O OO 2 % O O0 1 % O OO OO 0%

随 之 的 经 济 下 降 也 仅 停 留 在 18 9 6年 这 一 年 。进 入 九 十 年 代 以来 的 两 轮 经 济 周 期 波 动 都 分 别 呈 现 出 与 以 往 任 何 一 个 周 期 完 全 不 同 的 波 动 态 势 , 适 度 的 高 位 保 持 连 续 的 经 济 在
波 幅为 6 2 . 6个 百 分 点 , 幅 的 标 准 差 仅 为 1 3 , 波 .8 比改 革
J 引 言
经 济 周 期 波 动 的 问 题 是 宏 观 经 济 学 领 域 一 个 古 老 而 又
44 活 跃 的话 题 。一 国 经 济 的 波 动 不 仅 会 影 响 到 本 国 经 济 的 健 开 放 前 的下 降 了 1 . 5个 百 分 点 。 在 波 动 的 峰 位 和 谷 位 上 看 , 革 开放 以 后 的各 轮 经 济 周 期 的 波 动 峰 位 相 对 稳 定 , 改 其 康 正 常 运 行 , 会 影 响世 界 经 济 的 稳 定 与 发 展 , 其 对 于 当 还 尤 前 国际 问 合 作 不 断 加 强 、 际 贸 易 往 来 日趋 频 繁 的 时 代 , 国 各 国的 政 治 经 济 关 系 从 未 像 今 天 这 样 的 紧 密 , 造 成 的 影 响 其 及对其研究 的意义也 更加深远 。
的 经 典 周 期 波 动 特 征 进 行 一般 性 的剖 析 , 并做 进 一 步 地 对 比 分 析 。
关键 词 : 济 周 期 ; 型 周 期 ; 析 经 典 分
中 图 分 类 号 :2 F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0 0 —0 30 1 7 —1 8 2 1 ) 90 5—2 变 动 明 显 较 为缓 和 , 大 的 波 幅 也 只 有 7 8个 百 分 点 , 均 最 . 平

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究

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究

二、 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周期不 同特征的制度因素分 统 计数 据 的 可得 性 ,本 文 选 取 的 时间 段 为 15 至 2 0 , 9 3年 07年 选 用 的 G P指 数是 按 照 可 比价 格 汁算 得 出 的 ,已经消 除 了物 析 D
价 因素 的 干扰 。根 据这 一 时 间段 的 G P指数 , D 绘制 的 G P增 D 新 制 度 经济 学 认 为 , 度 是 为 了决 定人 们 的 相互 关 系 而人 制 长 率 波 动 图如 下 : 为 设 定 的一 套涉 及 社会 政 治 、 经济 的行 为 准则 , 旨在 约束 追 求 主 体福 利 或 效用 最 大化 的个 人行 为 。 制 度 安排 则是 管束 特 定
1 . 15一源自、建 国以来 中国经济周 期波动形态概述
由于 G DP能 够 比较 全 面 反映 总 体经 济 活 动水 平 ,本 文 主
要 采用 GD P增 长 率来 描 述 建 国 以来 中 国经 济 增长 的波动 。选 从 总体 上 来看 ,除第 9个 周期 和 尚未完 成 的 第 1 周期 0个 用 GD P增长 率 指 标最 显 著 的优 点 就 是直 观 明 了 ,若经 济 波 动 平 过 程 中 出现 了 负 的 G P增 长 率 ,则 该年 经 济 总量 出现 了绝 对 之 外 ,中 国 的经济 周期 主 要是 基 钦 周 期 , 均 周 期长 度 约 为 4 D 年 , 第 9 周 期长 度 为 8 , 而 个 年 尚未 完成 的第 1 O个周 期 的 扩张 量 的下 降, 一波 动 属 于 古典 型 波 动 , G P增长 率 仍 为正 , 这 若 D 这 即经 济 总 量 的绝 对 量 仍然 上 升 , 与 往 年相 比 , 增长 的速 度 期 也 已达 到 了 8年 , 两个 周 期都 已初步 具 有 了 朱格 拉 周 期 的 但 其 特 征 , 这是 否 意味 着 以后 中国 的经 济 周 期将 由基钦 周 期 向朱 但 开 始下 降, 这 一 波动 属 于 增长 型 波动 。当然这 一 指标 的主要 则 格 拉 周期 转 变 , 只从 这 两 个 阶段 尚不 能得 出结 论 。 缺 点在 于 其 不 能 消 除 可 能 的 随机 干 扰 因 素 。鉴 于 统 计 年 鉴上

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和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和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和趋势分析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速逐渐减缓,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些人认为这是正常的经济周期波动,但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和趋势分析。

一、经济结构调整导致增速减缓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伊始,一直都是以高速增长的形式呈现出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制造业占据了中国经济的很大一部分,而消费市场还没有充分开发。

这导致了市场需求不足,最终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增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开始进行结构性调整。

他们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鼓励企业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转型。

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因为这需要时间来实现。

二、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阶段。

这是因为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下降,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经济不再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来推动增长。

这意味着中国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力。

当然,人口红利并不是什么都做的方法。

中国政府需要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养更具有创造力和技能的劳动力。

此外,还需要增加投资来促进技术创新,使中国能够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三、全球经济环境日趋复杂最近几年,全球经济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

国际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威胁使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的压力。

虽然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但是如果全球经济出现问题,中国的经济也不得不受到影响。

除了外部因素,中国里面还有一些内部因素可能影响经济增长。

例如,中国的债务水平不断攀升,这可能会导致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可能存在问题,例如浪费资金和缺乏创新等。

四、措施为了应对经济增速逐渐减缓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

例如,他们加强了监管,并专注于结构性调整。

此外,他们也推动了经济与全球化的接轨,包括多边贸易谈判和基础设施投资等。

但是,中国政府还需要更多的措施来应对当前的经济发展问题。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成因分析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成因分析
济 周期 波动 ,每次 经济 波动 的 出现都 可能 有着 不 同
最优选取值是
盯 Z
趋势成分 和周期 成分 的标 准差, 本文采 用 的是年 度时 间 序列 数 据 , 常选 取 平 滑 性 系数 = 0 。使 用 经 10 eiw3 对时 间序列 H P滤波后, v s. e 0 — 可以得 到周期 成分


G P 是 经 济增 长 中的周 期 波 动成 份 。H P滤波 Dt —
r : r 2 1
是选 择满 足下 式 的趋势成 分 T D t G P:
m “
{ D TP+.c,TI ( PTP) P G, ZrP-I T , I ' , 1  ̄  ̄G' G G, } - ) ED  ̄ ) D ) 1 ) ( t )
陈 然 丁 小 江
( 海 师 范大 学 , 海 20 3) 上 上 024
摘 要 : 济周 期波 动在 经 济发展 过 程 中是 一 个不 可避免 的 问题 , 而在 中国 , 经 然 经济 周期 波动 的主 要原 因可能 来 自于投 资、 口需求 的波动 。本 文通过 选取 1 8 ̄ 0 8年 年度 数据 , 出 9 520 通过 H—P滤波技 术 分解 得到 各 个 变量 的 波动性 成分 , 分析 波动 性成 分的 标 准差 、 r 间的 时差相 关 系数 以及 建立 它们之 间的长 期协 并 它4 l
经 济活 动在 一个 时期 内周 而复始 地 由扩 张到 紧缩 的
方法 ,其 思想 原理 是把 一个 时 间序列 数据 分解 为趋 势成 份和 波动 成份 两部 分 。 照本文 的研 究对 象 : 按 设
不 断循 环运 动 , 划 分为 四个 阶段 : 可 繁荣 、 收缩 、 条 萧

国内年左右的经济周期

国内年左右的经济周期

国内年左右的经济周期中国的经济周期约为十年,这一现象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周期的特征、原因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中国的经济周期是指中国经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经历的起伏波动。

一般来说,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这三个阶段。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经济周期的特征。

在繁荣期,国内经济蓬勃发展,GDP增长迅速,就业率上升,消费支出增加,企业利润增加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进入衰退期,GDP增长放缓,就业率下降,消费支出减少,企业利润下降等。

最后,经济进入复苏期,GDP开始重新增长,就业率回升,消费支出增加,企业利润上涨等。

那么,什么是引起中国经济周期的原因呢?首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周期的起伏往往受到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波动影响。

当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时,经济就会进入繁荣期,反之则进入衰退期。

同时,经济政策的调整也对经济周期起到关键作用。

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时,往往会采取措施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会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

此外,技术创新、资源价格波动、金融体系风险等因素也会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

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对经济增长和稳定带来了挑战。

在繁荣期,经济过热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等问题;在衰退期,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凸显。

其次,它对企业和个人的生活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繁荣期,企业利润增加,个人收入提高,消费水平上升;而在衰退期,就业机会减少,企业利润下降,个人收入受到冲击,消费减少。

最后,经济周期还对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繁荣期,资源需求旺盛,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而在衰退期,资源需求减少,产业结构转向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

为了应对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通过适时调整货币供应、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以稳定经济预期,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我国经济周期及其波动原因探析

我国经济周期及其波动原因探析

和世界市场双重特征的重要开放经济体。 一方
1投资与货币 、 信贷的冲击。 货币的超量供 面中国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成为一个
降) 曲了资源配置 , 扭 导致投 资上 升, 更多 厂;另一方面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 资金 对
经济, 主张减少经济干预, 保持央行独立性, 实 给 ( 表现为实际利率下降、 获取贷款的难度下 大量吸引外 资, 出 口总量不断上升 的世 界工 进 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 技术冲击, 反周期 的流向一些资金密集型产业, 从而导致对投资 外贸易的依存度也不断提高。 过高的对外依存 政策不起作用。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引起经 品的需求增长 , 供求关系原理使得投 资品价格 度 ,使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力较
经济周期 是宏观经济 学中的一 个重要概 行调整之后,94 16 年又上升到 1. 8 %,这是国 3 从图1 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经济的周期波 念。 早在 1 世纪初期, 9 人们就开始使用这一术 防建设的前期高潮。接着,96 16 年发动了“ 文 动表现出了明显的 朱格拉周期’ “ ’ 特征, 具体概 语 来描述 经济运行 中“ 一起一落 、 不断交替 的 化大革命”经济又出现 了负增长, , 形成第三个 括为:1经济周期波动 的幅度逐渐缩小 , () 经济
最终中央政 性的微观 理论基础 。 新凯恩斯主义将经济周期 理论认为 , 、 知识 研发投 资具有外 部正 效应, 因 演变为投资过热和整体经济过热,
看作是经济体系内在缺陷的一 种表现 。 因为市 此 主张政府放 弃过多 的关注 短期经 济波 动的 府进行强力约束迫使经济 降温 。 场机制存在着诸如价格粘 性、 金融部门低效等 相机 抉择政策 ,而更多 的着 眼于长 期经济 增 就业和产 出水平运行 , 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必 策 。

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

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

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宏观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其中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和资产配置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2000
年开始的7%的经济增长率上升至2017年的6.9%,并且在这
段时间内持续保持。

虽然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改善,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伴随着这些发展而存在的也是周期性的波动。

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中国经济存在着两种周期性波动,一种是短期波动,另一种是长期波动。

短期波动主要指经济增速突然上涨或下降,而长期波动是指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等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如果不能有效抑制这些波动,将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资产配置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措施,它可以有效抵御经济波动,并有助于资源有效配置,实现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

目前,中国已经开始采取有效的资产配置策略,比如说加大投资,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加大在资本市场的投资,调整财政政策,引导银行加大借贷规模,统筹调配货币政策等。

总之,中国的宏观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和资产配置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能够有效把握这三者,中国经济将持续稳步发展,实现和谐发展。

关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研究

关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研究
又 与 下 一 个周 期 的扩 张 阶段 相 结 合 , 这种 变 化是 不 定期 反 复 发 生 的 , 经 济 周 期 的持 续 期 从 1年 多 到 1 O年 、 2 0年 不 等 。 它 们 布 恩 那 个 再 分 为 性
从1 9 9 2年 至 今 , 我 国经 济 发 展 经 历 了 持 续 与 稳 定 的增 长 . 同时 也 经历过低谷期 。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 。 我 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 个经济周期。1 9 9 2年 邓 小 平 南 巡 讲 话 印 发 经 济 加 速增 长 , 1 9 9 6年 实现 良性 着 陆 , 被学届称之为“ 软着陆“ 阶段 ; 1 9 9 7年 又 有 国 内需 求 疲 软 、 经
质相似的、 振幅与之接近的更短的周期” 。
Mi t c h e l l 和K e y n e s 先后在 1 9 2 7年 和 1 9 3 6年 对 经 济 周 期 波 动 的 非 对 称 性 进 行 了研 究 ,但 是 对 经 济 周 期 波 动 的 非 对 称 性 进 行 系 统 研 究 和 划分的是 S i c h e l 。在 1 9 9 3年 。 S i c h e l 提 出经 济 周 期 波 动 的非 对 称 性 应 当 分 为 深 度 型 非对 称 和 陡峭 型 非 对 称 两 种 。 深 度 型 非 对 称 实 质 扩 张 比收 缩更大或相反 , 陡 峭 型非 对 称 是 指 扩 张 与 收缩 的速 度 不 同 。 我 国经 济 学 家刘树成在 2 0 0 0年 也 针 对 我 国 经 济 增 长 的 波 动 情 况 得 出 了 研 究 成 果 。 认 为 我 国 经 济 增 长率 的波 动 有 课 恩 呢 该 出 现 微 波 化 新 态 。 也就是“ 缓 起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态势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态势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态势一、问题的提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渐进式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与此同时,传统计划所具有的强制性逐渐弱化,计划指标、计划手段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开始向指导性、预测性、灵活性转变。

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深刻变革,导致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轨迹、波动形成机理呈现出新的特点。

1991年中国经济进入建国以来的第9轮周期,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4轮周期。

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4.2%,达到这次周期的高峰,此后经济增长率仍保持较高速度,但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1%,2000年经济增长出现转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8%,但是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又出现回落为7.3%。

根据朱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十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7%左右。

因此,从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基本走势分析和预测,本轮周期是否已经走出谷底,形势还不明朗。

但是,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与前几轮周期相比,本轮周期的收缩期将大大延长,经济将在低谷持续运行一段时期,新一轮周期的扩张潜力较前几轮周期缓和。

人们通常把一个周期中出现的经济较长时期处于低谷的徘徊状态,称为经济周期的“宽带现象”。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他们分别从制度、供求关系、分配体制等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对策。

在下文中,我们将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呈现的新特点,选择若干月度经济指标来构造一个综合指数,据此进一步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9轮周期的具体特征。

二、短期经济波动测定的若干理论问题(一)周期类型的选择从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来看,经济周期一般可划分为古典周期和现代增长周期两大类,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9轮周期就属于现代增长周期。

浅析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浅析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浅析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周期这个曾经被视为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存在的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不可否认的基本事实和宏观经济调控中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

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经济波动的规律,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状况经济周期是国民经济扩张与收缩、波峰与波谷不断交替的运动,具体包括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用以反映国民经济在动态的增长中运行的起伏状态。

它通常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两类。

古典型周期是指经济总量水平的周期波动,也就是产量绝对值指标的波动;而增长型周期是指依经济增长率上升或下降而定义的经济周期波动,表现为增长态势下速度的加快与放慢。

经济周期按时间长度可分为四种类型:短周期,即基钦周期,平均长度约40个月。

中周期,即朱格拉周期,平均长度8-10年。

中长周期,即库兹涅茨周期,平均长度15-25年。

长周期,即康德拉耶夫周期,平均长度50年左右。

新中国建立以后,1949-1952年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真正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是自1953年开始的,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对195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详见表1.表1 1953—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1953 14 1963 19731983 19931954 1964 1974 1984 19941955 1965 1975 1985 19951956 1966 1976 - 1986 19961957 1967 - 1977 198719971958 1968 - 1978 1988 19981959 1969 1979 1989 19991960 - 1970 1980 1990 20001961 - 1971 1981 19911962 - 1972 1982 1992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根据表1数据,用动态曲线来表示,有如下图1附图图1 改革前后经济发展波动状态的比较从图1可以看出,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3年到1976年,第二阶段从1977年到2000年。

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

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

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是一个宏观金融学问题,可以分析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资产的配置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三方面来探讨宏观中国的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以及资产配置,并分析其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经历了30多年以来快速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最终成为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扩大内需、改善营商环境、强化制度改革、改善贸易环境、整合全球资源以及更好地投资研发等。

通过相应的政策,中国政府已经尝试在经济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居民收入的增长,促进投资的扩大,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相应的,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中国的周期性波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属于正常的经济发展,它以更短的年份作为周期,表现出较高的振荡性。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短期、中期、长期周期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波动,主要是由于政治因素、政策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内部经济因素的影响。

如何有效把握这些因素,把握整体的发展方向是重要的。

三、资产配置资产配置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环,是指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投资方向、投资组合、资产类型以及风险与收益等多个方面。

资产配置涉及到多个不同的视角,包括企业、家庭、政府和市场。

在宏观经济发展中,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实现投资的有效循环,减少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

综上所述,宏观中国的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以及资产配置都属于重要的金融研究课题,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的因素,应该制定有效的政策和管理措施,让资源更好地发挥其功效,以提升中国整体经济水平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

经济周期的波动与政策应对策略

经济周期的波动与政策应对策略

经济周期的波动与政策应对策略经济周期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固有的一种有规律的波动,在一定时期内展现出一定的节奏和规律性特点,这种波动可以表现为生产扩张或是萎缩、物价上升或是下跌、就业率上升或是下降等的现象。

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具有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国家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应对策略,以达到协调和平衡经济运行,维护经济安全的目标。

一、经济周期的波动原因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的因素导致经济周期的波动。

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一般可分为内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在原因:①投资周期波动:在周期长波动范围内,投资一直是经济波动的核心问题,由经济发展周期和投资周期影响。

②生产率周期波动:生产率波动指的是生产率的增长和下降,在经济周期中经常发生起伏。

③劳动力市场周期波动:劳动力市场的周期波动是由于人力资本的不同,导致供给和需求的不同,人力资源的使用率、失业率等经济指标的变化,会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

外部原因:①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由于全球经济体系复杂而且不断变化,全球经济的风险也就相应增加,所以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对中国经济的波动产生影响。

②政治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如战争、恐怖袭击等因素,会影响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稳定,从而带来经济周期波动。

二、政策应对策略在经历经济周期波动之后,政府需要及时采取经济政策,维护经济发展的平稳与稳定。

政府具有多种政策工具可以运用,以达到稳定经济发展和应对周期波动的目的。

政策工具的功能与作用:①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计划,调整收入和支出的规模,实现对经济增长水平和通货膨胀的有效控制,从而达到稳健增长的目的。

②货币政策:通过适当的贷款利率的调控和货币供给的安排,调节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以达到增长富强的目的。

③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一种针对特定行业或部门的政策措施,其目的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升级和创新,加强竞争扩大市场,改善就业和创造更好的生产和消费环境,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树成张平张晓晶2005年11月07日11:07导言经济周期问题是宏观经济学最为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中的中长周期所讲的增长---如库兹涅兹周期(20年左右)、熊彼特周期(10年)等,都是以发展阶段的增长特征作为分析对象的。

而中短的周期如基钦周期(3年)则以投资、库存和货币周期调整变化来分析的。

经济周期的“繁荣”与“萧条”是古典周期波动的特征。

古典周期波动的剧烈性引发“市场缺陷”的争论。

凯恩斯主义兴起以后,针对周期波动,政府干预明显加强。

尽管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了“滞胀”导致所谓凯恩斯主义失败,但凯恩斯主义之后的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在明显下降,经济周期呈现“微波”化。

经济周期波动的“微波”化引致人们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兴起,研究生产率的兴趣提高。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1984)更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增长本身,强调趋势即是周期,视短期因素为随机扰动。

卢卡斯依据美国增长与波动的数据,论证了美国降低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福利成本损失为20%,远远大于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损失0.008%,从而指出关注增长更有意义。

新古典周期理论对增长进行了理论解释。

现实的经济周期波动不仅仅存在于理论上的争论,更存在于现实的政策操作。

政策操作使得经济波动“微波”化了,而卢卡斯论证中如此低的经济波动也是政府干预出来的波动值。

波动的降低促进了经济增长;随着宏观政策干预波动的成熟,宏观政策所依据的理论也越来越倾向于新古典的逻辑,即以“提高生产率”为核心,回到中长经济周期的理论上,解释经济增长的决定原因等问题。

在政府干预理论中,将理性预期越来越多地引入到政策决策中来,将微观可预期的并可自我调整的都由微观自行处理了,政府干预的透明度加强。

经济政策通过“政策规则”降低政策不一致带来的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并依据增长的变化调整波动干预的区间。

从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开始的政策操作,到新古典的“理性预期”、“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所提出的“透明”的干预政策,都是理论和现实的平衡,经济波动在理论和政策协同下得到进一步的熨平。

从现实经济活动中刻画周期的波动,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和政策降低波动,这就是宏观经济周期理论和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最意义的贡献。

中国经济增长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增长速度高,但稳定性要远逊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国内学者在改进了卢卡斯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出“降低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福利成本与存在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大致相当”(陈彦斌2005)。

中国保持经济稳定是重要的,中国经济还远没有进入到“平衡路径”上,在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全球化、体制改革等更为复杂的经济形态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平稳就得极大地促进成长。

中国经济周期不仅仅有短周期的调控任务,也要依据中长期增长进行调整的经济增长长期政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沿着增长的路径进行短周期波动调整。

中国经济周期的调整政策也应依据增长的路径进行,还要配合着体制改革措施,才能有效调整经济周期,转变增长方式,保持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经济周期改革前后是不同的,改革后呈现了高增长和波动降低的趋势,这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宏观调控经验积累的直接成果。

中国的经济周期长期以来比较符合基钦的短周期调整,集中在投资和库存调整上。

每隔10年左右进行一次“熊彼特周期”的技术产能调整,而从更长时期看,中国经济周期现在应该仍处在1991年开始的“库兹涅兹”建设周期过程中,预计2011年有可能进入到大的调整期中。

当前经济波动的主要问题仍是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引起的波动,加上国际化后的外部冲击形成引致新周期波动因素,但核心问题是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导致的粗放式发展问题,这种发展模式导致了高速增长的不稳定性。

本文从中国发展的经济波动实际出发,第一部分比较了改革前后的周期波动特征,得出了经济周期微波化趋势;第二部分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增长潜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和周期的划分;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波动的“冲击因素”,认为过度投资导致的供给冲击和外部冲击是波动的最主要因素,分析了要素扭曲的原因;第四部分集中在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努力平稳中国经济波动的政策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但高增长累积的风险和成本就是周期调整的内在因素,因此要深刻理解中国经济周期的变动规律和波动因素,才能从较大的历史跨度理解和调整好经济政策,让中国经济增长更加平稳和持续。

一、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所谓“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是指经济在适度增长区间内保持较长时间的平稳增长和轻微波动,使经济周期由过去那种起伏剧烈、峰谷落差极大的波动轨迹,转变为起伏平缓、峰谷落差较小的波动轨迹,提高增长的质量,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1.从剧烈波动走向平滑化——十次波动的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从1953年起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到现在,经济增长率(GDP增长率)的波动共经历了10个周期(见表1和图1)。

从1953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经历了5个周期。

其中,曾有三次大起大落,每次“大起”,经济增长率的峰位都在20%左右(1958年为21.3%,1964年为18.3%,1970年为19.4%)。

每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率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峰谷落差,在第2个周期内最大,达48.6个百分点。

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又经历了5个周期。

其中,在已有的4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率的峰位降到11%~15%(1978年为11.7%,1984年为15.2%,1987年为11.6%,1992年为14.2%),峰谷落差在6~7个百分点左右。

如果我们以1978年为界,1953~1977年与1978~2004年相比,即改革开放前后相比,经济增长率的平均值(简单算术平均)由 6.5%上升到9.5%,上升了3个百分点;最大值即最高峰位由21.3%下降到15.2%,下降了6.1个百分点;最小值即最低谷位由–27.3%上升到3.8%,上升了31.1个百分点;反映波动幅度的标准差由10.5个百分点下降到2.9个百分点,下降了7.6个百分点。

可见,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在改革开放前后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改革开放前,其突出特点是大起大落,且表现为古典型周期(即在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GDP绝对下降,出现负增长)。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特点为波幅减缓,并由古典型转变为增长型(即在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GDP并不绝对下降,而是增长率下降)。

总的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出一种新态势:峰位降低、谷位上升、波幅缩小。

从改革开放后历史各个计划时期看,“十五”期间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我们利用增长与波动的关系测算经济增长质量,增长视为福利增加,而波动值越大说明经济中风险加大和福利损失,它们二者之比为增长质量,数值越高越好。

我们计算出“十五”期间经济增长质量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质量最好的时期,增长适度和保持稳定(见表2)。

2002年,经济增长率回升到8.3%,开始进入新一轮周期。

2003年、2004年、2005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均为9.5%。

2005年全年,预计为9%或略高。

这样,中国经济连续保持了三年9%~9.5%的适度高位平稳增长,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从未有过的。

克服经济的大幅起落,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是人们一直所盼望的。

那么,在未来5~8年的中期内,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将会出现什么新特点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

总的看法是:未来5~8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有可能出现两个新特点:一是在波动的位势上,有可能实现持续多年的适度高位运行,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在9%左右;二是在波动的幅度上,有可能实现进一步的平滑化,使经济波动保持在8%~10%的适度增长区间内。

以上两个特点之所以说是“有可能”,一方面是因为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客观因素,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是因为未来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还面临着许多新挑战。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而要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

2.“适度高位的平滑化”的国际比较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二战后以来的经济增长中,也曾出现过一些既稳定又较快增长的轨迹。

对此做一下比较研究是有益的。

日本。

图2给出1953-2002年日本GDP增长率的波动曲线。

从图2看到,日本在1955-1973年连续19年高速增长,其中,1966-1970年的5年出现过经济向上走势中的平稳(1965年低谷之后的向上走势),GDP增长率处于10.2%-12.2%之间,平均为11.2%,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波幅为2个百分点(见图2中用黑圆圈显示的部分,数据见表5)。

台湾地区。

图3给出1960-2002年台湾地区GDP 增长率的波动曲线。

从图3看到,台湾地区出现过两段平稳增长时期。

第一段是1963-1973年的11年,出现了经济向上走势中的平稳(1963年之前的几年,经济已处于向上走势中),GDP增长率处于8.9%-13.3%之间,平均为11%,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波幅为4.4个百分点。

第二段是1991-1997年的7年,亦出现了经济向上走势中的平稳(1990年低谷之后的向上走势),GDP增长率处于6.1%-7.6%之间,平均为6.7%,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波幅为1.5个百分点(见图3中用黑圆圈显示的部分,数据见表5)。

美国。

图4给出1949-2002年美国GDP增长率的波动曲线。

从图4看到,美国也曾出现过两段平稳增长时期。

第一段是1985-1989年的5年,出现了经济向下走势中的平稳(1984年高峰之后的向下走势),GDP增长率处于 3.4%-4.2%之间,平均为3.7%,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波幅为0.8个百分点。

第二段是1996-2000年的5年,出现了经济向上走势中的平稳(1995年低谷之后的向上走势),GDP增长率处于3.6%-4.4%之间,平均为4%,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波幅亦为0.8个百分点(见图4中用黑圆圈显示的部分)。

我国1998-2005年经济的平稳增长,是在1993年后经济向下走势中的平稳。

这是在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走势低迷的影响,以及克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局面下取得的。

这是来之不易的。

可以提出的问题是,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否再走出一条新的向上走势中的平稳轨迹?我国目前所出现的平稳增长,虽然速度也较快,但基本上沿着潜在经济增长率增长。

我们要记住历史上几次“过热”的教训。

一些地方追求政绩的盲目扩张冲动仍存在。

若一下子盲目地过大地打开货币信贷的“水龙头”,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使经济增长率迅速地提升起来。

然而,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要使经济增长率提升且平稳增长,还要在继续深化改革、继续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深思熟虑地进行。

国际上有关的经验教训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