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谏逐客书

合集下载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

<<谏逐客书>>原文赏析: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邳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谏逐客书》ppt课件

《谏逐客书》ppt课件

文本梳理
第一段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 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①窃:私下里。 ③西:在西边
②过:错误。 ④来:招致、招揽
译: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私下认为是错误的。过去秦穆公访 求有才干的人,在西边从戎地取得由余,在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 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
三、从论证效果上区别: 类比论证着重点在说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类比论证是在严密的说理
中使人信服地承认某个道理。比喻论证却侧重在说理的形象和具体化。比 喻论证,使得说理显得生动、形象,让人易于理解。
探究第二段
2、本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多用排比、对偶
整散兼有,语言形式整齐错落,音节上抑扬顿挫,使全文增强 了溜溜不绝,雄放不羁的气势。
第二段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
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
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
当前,适观而已矣。
①搏髀:拍打大腿
②快:使动,使……痛快
③就:靠近,采用
④退:摒弃
⑤适观:适于观听。
译:敲击瓮、缶来奏乐,弹着秦筝,拍打大腿以应和节拍,而且呜呜 呀呀地高唱使耳朵痛快,这是真正秦国的音乐;郑卫一带的乐曲、 《桑间》《昭》《虞》《武》《象》等乐曲,都是别国的音乐。译: 如今抛弃敲击瓮缶(奏乐)却采用郑卫一带音乐,摒弃弹奏秦筝却采用 《韶》《虞》,像这样是为什么呢?当时心情愉快,适合观听罢了。
探究第一段
1.本文开头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语气谦和,有话直说,切合日理万机的秦 王的性格。

谏逐客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谏逐客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谏逐客书原文翻译及赏析《谏逐客书》通过对秦国驱逐客卿进行论述,强调了客卿的重要性,再进一步关系到秦国的安危。

表现出任人唯贤的思想。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谏逐客书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谏逐客书原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谏逐客书先秦李斯

谏逐客书先秦李斯

(一)戰國末年,秦國軍事節節勝利,臨近的韓國十分恐慌,韓王乃使出疲秦之計,他聽說秦國喜歡大興土木,於是秦王政十年,韓國派遣一位名叫鄭國的水利專家,到秦國來做間諜,企圖遊說秦王修築一條長達三百里的灌溉用大渠,以削弱秦國的國力。

這件事情後來被察覺,很多秦國的宗室大臣便向秦王進言,將留在秦國的外來人才,一律驅逐出境。

由於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就寫下這篇文章,論述逐客的過失,秦王看後深覺有理,於是收回了逐客之令,派人追回李斯,並厚加賞賜。

(二)李斯年輕時,當過家鄉掌管文書的小官,後來棄官出走,投奔到當時大學者荀子門下,跟他學習治理國家,輔佐帝王的學問。

學成之後,去楚入秦,受到重用,官至廷尉。

秦一統天下之後,李斯擔任丞相,廢封建,置郡縣,定律令,統一文字,焚民間詩書百家,以鞏固秦國的政權。

秦始皇病崩後,被趙高所逼,矯詔立胡亥為太子,最後被秦二世及趙高所殺。

(三)李斯年少時汲汲於脫離卑賤窮困,臨刑時又歎不能再牽黃犬,出上蔡東門獵狡兔。

其一生遭遇,頗有發人深省之處。

而【諫逐客書】在李斯一生中,可謂居於相當重要的關鍵地位。

秦王政從其諫而罷逐客令,李斯方有在秦發展的機會,但此一機會,是否也成了他悲慘下場的伏線?若諫而不行,李斯被逐,其往後之一生,又將會如何?是禍是福?人生有得有失,當如何自處?(四)李斯的文章,鋪陳排比,氣勢奔放,上承戰國縱橫家的縱橫捭闔(形容外交家使用分化或拉攏的手段十分靈活高明),下開漢父賦的鋪張揚厲,具有承先起後的重要意義。

(五)本文看起來是散文,其實有很多地方是用了賦的筆法。

另就文章而言,本文開門見山,直揭論旨,而文采豐贍、語言精鍊、說理深闢,亦值得學習。

(六)李斯受學於當時有名的大儒荀卿的門下,但為期並不太長,當他要離開時,從他的表現亦可看出他腦中充滿功利思想。

他向荀卿道別時,曾說:「一個人如果守著卑賤,坐失良機,那是很愚蠢的事,一個人最可恥的莫過於地位的卑賤。

」他看到當時的楚國實在沒有什麼希望,而機會最大的就是當時聲威最浩大的秦國,因此決心去遊說秦王。

《谏逐客书》原文及注释

《谏逐客书》原文及注释

谏逐客书作者李斯,《谏逐客书》是古代一篇优秀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公文的一些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公文本质属性形成了该文鲜明的特色。

简介: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以实施“疲秦计划”。

事被发觉,秦王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

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主动上书,写下千古流传的《谏逐客书》。

其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1)戎,东得百里奚(2)于宛,迎蹇叔(3)于宋,来邳豹(4)、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5)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6)。

孝公(7)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8)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9)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10)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11),西并巴(12)、蜀,北收上郡(13),南取汉中(14),包(15)九夷,制鄢(16)、郢,东据成皋(17)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18)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19)得范雎,废穰(20)侯,逐华阳(2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22)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23)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24)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25),垂明月(26)之珠,服太阿(27)之剑,乘纤离(28)之马,建翠凤(29)之旗,树灵鼍(30)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31)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32),不为玩好;郑(33)、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34)不实外厩,江南(35)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36)不为采。

《谏逐客书》ppt课件42张

《谏逐客书》ppt课件42张

假如,假使
通“纳”
这样
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威名
精读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一段,梳理本段的论证思路,完成下面的表格。
提出论点 证明论点 得出结论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人物 对人才的态度 采取措施
结果
穆公
求五子 广纳人才 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
用商鞅
变法治国 民盛国强,诸侯亲附
惠王
用张仪 四面扩张 破合纵,诸侯臣服
自主阅读第一段: 1. 明确字音 2. 梳理词义 3. 勾画出有疑问的字词
驱逐 私下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认为
秦穆公
西部少数名族
jiǎn
昔缪公求士, 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
名→状,在西面。 状语后置
yuān,地名
招致,招揽
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
举出生活中的现实事例,说明秦王喜用别国的珍宝、音乐、美色。而 在用人问题上排斥别国的客卿,这重物轻人的做法与秦王想统一天的 目的是相违背的。
研读第三段
结合课下注释口译第三段,翻译原则: 一字一译,字字落实,同时结合语境想一下翻译出来的 词是否恰当,要能够根据认识的字和语境将不认识的、 翻译不出来的字猜测出来。
结论:重物轻人,非英主所为
5.第二段历来被认为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请同学们认真研读,分析 其都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类比论证 对比论证
①第一层(段首至“何也?”): 举例论证,正面设喻。 ①第二层(“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至“窈窕赵女不立于侧
也”): 举例论证、假设论证,反面设喻。 ①第三层(“夫击瓮叩缶”至“适观而已矣”):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①第四层(“今取人则不然”至段尾): 对比论证。

8 第八讲 秦汉文《谏逐客书》

8 第八讲 秦汉文《谏逐客书》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 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 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 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 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
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
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李斯 (?---前208), 楚国上蔡人,曾与韩非师从荀子
学帝王之术。
早年为楚小吏,后入秦,为上, 推行一系列加强君王专制的措施,
官至丞相,助秦统一天下。始皇
死后,为赵高陷害而腰斩。
《泰山刻石》 的书体是秦统 一后的标准字 体,小篆。其 结构特点,直 接继承了《石 鼓文》的特征, 比《石鼓文》 更加简化和方 整.
1、通过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
•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 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 息。

秦代文学
秦代文学:“一书两歌”(李斯《谏逐 客书》、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 歌》)
李斯是秦代唯一的作家。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1、注意论证和说服的方法
2、修辞艺术和翻译技巧
2、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国的史实,证 明客卿有功。
• 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 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 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 大之名也。”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j i a n)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yan)、郢(y Tn g),东据成皋(gao)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ju),废穰(rang)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翻译:我听说大臣们在建议赶走别国到秦国做官的人,我私下认为错了!从前秦穆公访求贤士,西面从西戎得到了由余,从戎族,向东面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请来了蹇叔,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支。

这五位贤士,不出生在秦国,但秦穆公却任用了他们,兼并了二十个诸侯国,结果在西戎称霸。

秦孝公采用了商鞅的新法,转移风俗,改变习惯,百姓因此殷实兴盛,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乐于为王效力,诸侯都归附听命,打败了楚国魏国的军队,占领了千里土地,直到现在国家安定强盛。

秦惠王采用了张仪的计策,攻取了韩国三川—带地方,向西吞并了巴、蜀,向北占领了上郡,向南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囊括了楚国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控制了鄢(原楚国国都)郢(当时楚国国都),向东占据了成皋的天险,攻取了别国的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六国的合纵联盟,迫使他们面向西方来侍奉秦国,功绩一直延续到现在。

秦昭襄王得到了范雎,废黜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加强了王室的地位,遏制了贵族势力,像蚕吃桑叶那样吞食了诸侯的土地,使秦国成就了帝王的基业。

这四位君王,都凭借客卿的功劳。

从这些事实看来,客卿有什么地方对不起秦国呢!假使当初四位君王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雄厚富庶的实力,秦国也没有强大的威名了。

《谏逐客书》原文及注释

《谏逐客书》原文及注释
(5)“产”,生,出生。“并”,吞并。
(6)“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秦本纪》云秦缪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这里的“二十”当是约数。
(7)“孝公”,即秦孝公。“商鞅”,卫国公族,氏公孙,亦称公孙鞅,初为魏相公叔座家臣,公叔座死后入秦,受到秦孝公重用,任左庶长、大良造,因功封于商(今山西商县东南)十五邑,号称商君。于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奠定秦国富强的基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被车裂身死。
(3)“蹇(jiǎn)叔”,百里奚的好友,经百里奚推荐,秦穆公把他从宋国请来,委任为上大夫。百里奚对穆公说:“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宋”,国名,或称“商”、“殷”,子姓,始封君为商纣王庶兄微子启,西周初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将商旧都周围地区封给微子启,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约有今河南东南部及所邻山东、江苏、安徽接界之地。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大臣剔成肸(即司城子罕)逐杀宋桓侯,戴氏代宋。公元前286年被齐国所灭。
(42)“随俗雅化”,随合时俗而雅致不凡。“佳”,美好,美丽。“冶”,妖冶,艳丽。“窈窕”,音yǎo tiǎo,美好的样子。“赵”,国名,始封君赵烈侯,系晋国大夫赵衰后裔,于公元前403年与魏文侯、韩景侯联合瓜分晋国,被周威烈王封为诸侯,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东南),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公元前三八六年迁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公元前二二二年被秦国所灭。古人多以燕、赵为出美女之地。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45)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46)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47)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48)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49)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50)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51)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52),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53),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谏逐客书》文言文翻译

《谏逐客书》文言文翻译

臣闻逐客之议,起于近臣之私欲。

近臣者,陛下之亲信,陛下之左右也。

彼等之人,平日里言听计从,宠信无比。

今见陛下有逐客之意,遂以私情蒙蔽圣听,劝陛下逐客。

陛下若听信其言,必致国家大患。

夫贤才者,国之宝也。

得贤才而用之,国家必强;失贤才而不用,国家必弱。

昔者齐桓公得管仲,使齐国强盛一时;楚庄王得孙叔敖,使楚国威震天下。

此皆贤才之力也。

陛下若逐客,则失贤才,国家必弱。

是以臣请陛下深思。

陛下,自古圣王,莫不以仁为本,以义为用。

仁者,爱人也;义者,合宜也。

贤才者,仁义之所在也。

陛下若逐客,则失仁义,国家必乱。

昔者秦穆公好客,故能纳士于朝,强国于世。

汉高祖刘邦,亦以好客著称,故能广纳贤才,成就大业。

陛下若逐客,则失好客之道,国家必衰。

且陛下,国家之主,四海之内,莫不仰赖。

陛下若逐客,则失民心,国家必危。

古之圣王,莫不以民为本,以民为天。

民者,国之根本也。

陛下若逐客,则失根本,国家必亡。

陛下,天下之事,千变万化。

贤才者,能应变之才也。

陛下若逐客,则失应变之才,国家必败。

昔者周文王得姜子牙,使周室兴盛;汉武帝得霍去病,使汉朝威震四方。

此皆因得贤才而能应变之故也。

臣又闻,贤才者,非一日之功也。

陛下若逐客,则失贤才,非一日之患也。

昔者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天下贤才;齐宣王求贤若渴,故能国富民强。

陛下若逐客,则失贤才,非一时之失也。

陛下,天下之事,唯贤者能知。

陛下若逐客,则失贤者之知,国家必迷。

昔者唐太宗求贤若渴,故能知人善任,国家大治。

陛下若逐客,则失贤者之知,国家必乱。

臣闻,天意难测,人事易变。

陛下若逐客,则失天意,国家必危。

古之圣王,莫不敬天命,顺民心。

陛下若逐客,则逆天意,国家必亡。

臣愿陛下三思,勿以近臣之私欲,而误国家之大计。

愿陛下广开言路,广纳贤才,以保国家长治久安。

臣虽愚钝,愿以赤诚之心,为陛下献此《谏逐客书》,愿陛下察纳雅言,以成国家大业。

臣闻,君为舟,民为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陛下若逐客,则如覆舟之水,国家必危。

(完整版)谏逐客书字词详细解释

(完整版)谏逐客书字词详细解释

臣闻吏议逐客,窃〔私下〕以为过〔过错〕矣。

昔穆公求士,西〔名作状语,向西〕取由余于戎〔状语后置,于戎取由余,于,从〕,东〔名作状〕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三句都是状语后置〕。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状语后置〕,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省略现象,省略“于”〕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改变〕风易俗,民以〔省略现象,省略“之”〕殷盛,国以〔省略现象,省略“之”〕富强,百姓乐用〔被动,被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军队〕,举〔占领〕地千里,至今治〔古今异义,这里是形容词,指安定,今译是动词,治理〕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攻取〕三川之地,西〔名作状,向西〕并巴蜀,北〔名作状,向北〕收上郡,南〔名作状,向南〕取汉中,包〔吞并〕九夷,制〔控制〕鄢、郢,东据〔占据〕成皋之险〔定语后置,险要的地方〕,割〔占领,割取〕膏腴之壤,遂散〔瓦解〕六国之从〔通假字,通“纵”,合纵〕,使之西〔名作状,向西〕面事〔动词,侍奉〕秦,功施(yì ,延续)到今。

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使动〕公室〔王室〕,杜私门〔贵族豪门〕,蚕〔名作状,像蚕一样〕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从前假使〕四君却〔拒绝〕客而不内〔通假字,通“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富强有利〕之实〔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获得〕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悬挂〕明月之珠,服〔佩带〕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树立〕翠凤之旗,树〔陈设〕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语助词,无实意〕,而陛下说〔通假字,通“悦”〕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可以使用〕,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魏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马棚〕,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通假字,通“彩”,彩饰〕。

所以〔用来……的〕饰后宫、充下陈〔犹后列〕、娱〔使动〕心意、说〔使动〕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通假字,通“附”,缀着〕玑〔不圆的珠,泛指小珠子〕之珥〔耳环〕、阿缟〔东阿出产的丝织品〕之衣、锦绣〔锦织刺绣〕之饰不进〔进献〕于前,而随俗雅化〔闲雅变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谏逐客书》ppt课件

《谏逐客书》ppt课件
▪ 蹇叔:百里奚向穆公荐友蹇叔:“蹇叔贤能,人多不知。我原想投靠齐君,蹇 叔阻我,使我逃过齐国之难;我又想投周天子,蹇叔阻我,使我逃过周的灾难。 我不听其言,马上就遇了难。由此可见蹇叔之能。”穆公派人重金迎请,封上大 夫。 ▪ 丕豹、公孙支:均为晋人,入秦后为大将和大夫。
秦缪公霸西戎
▪秦穆公三十四年(公元前626年),穆公 用百里奚计,送16名女乐给西戎王, 使 之沉溺女乐,荒芜国政。秦乘机攻伐西 戎,将西戎12国并入秦土。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窃以为是一种谦虚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
译文:我听说官吏们在商量驱逐客卿,我私意认为 这是错误的。
整体感知第一段
昔缪(mù)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 名作状,在西边 古代称西部个少数部族为戎,
此指秦国西北部的西戎
于宛(yuān),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招徕,招致,招揽
谏逐客书
李斯
导入
李斯原是楚国人,后到秦国游说,劝秦王统一天下,受 到秦王的重用,被拜为客卿。在秦王政元年时发生了这样一 件事:韩国派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游说秦王嬴政,倡言 凿渠溉田,要在秦国修长达三百余里的灌溉渠,企图耗费秦 国人力使秦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这件事后来被 发现,秦王嬴政就听信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都想游 间于秦,于是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亦在被逐之列。那么,在 这样的情况下,李斯会如何做呢?是任由秦王驱逐还是主动 采取积极的措施呢?
分析原因:四君取士的做法与效果
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得出结论:客何负于秦
结构严谨有序
整体感知第二段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

《谏逐客书》ppt课件

《谏逐客书》ppt课件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 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 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 处耳!”
这是一件生活琐事,但却集中反映了李斯的人生观、价值观。 他从观鼠所悟出的人生哲学,便是要善“自处”,作“仓中 之鼠”。
基于此而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欲西入秦时向 荀卿告辞时说的一段话:“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贫 穷。”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坦率,和他把厕鼠、仓鼠进行对比 时所发的感慨是一脉相承的。苦于贫贱而贪恋富贵是李斯人 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这种思想是他人生之梦得以实现的动 力,也是葬送他身家性命的祸根。这就是李斯的“老鼠哲 学”——“穷通所处”。
古今异义
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古义:面向西 今义:方位名词,西边
②所以饰后宫,充下陈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词类活用
①东得百里奚于宛: 状语后置 ②遂霸西戎: 省略句,省略“于” ③国以富强: 省略句,省略“之” ④百姓乐用: 被动句,乐于被用 ⑤江南金锡不为用: 被动句 ⑥西取由余于戎: 状语后置
第三,要讲道理,摆事实。李斯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角度, 引入大量论据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做到了言之有据,以理服人, 最终才能说服秦王收回已下达的逐客令。
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二: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说:“法家大抵少 文采,唯李斯奏议,尚有华辞”。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体味 本文的语言特色。
1 举例历史事实说明客有功于秦 繆公用五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昭王用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词类活用
⑧而歌呼呜呜快耳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意

谏逐客书课文

谏逐客书课文

谏逐客书课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土,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而资敌国,却宾客而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敌于诸侯,求其国之安,不可得也。

一、文学常识1. 作者- 李斯,秦朝丞相,他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2. 文体二、字词注释1. 窃:私下。

这里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2.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缪,通“穆”。

3. 由余:春秋时晋国人,流亡入戎,秦穆公以计招致,用其谋伐戎,并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4. 百里奚: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原为虞国大夫,虞亡时为晋所俘,作为陪嫁之臣入秦,后出走,为楚人所执,秦穆公以五张黑羊皮将其赎回,用为大夫,称五羖大夫。

5. 蹇叔:岐(今陕西境内)人,寓居于宋,经百里奚推荐,秦穆公聘为上大夫。

6. 丕豹:晋国人,其父丕郑被晋惠公杀死后,丕豹奔秦,秦穆公任为大夫。

7. 公孙支:岐人,字子桑,游于晋,后归秦,任大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 《 谏逐客书》原文 作者简介 译文 背景 主题 鉴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 《 谏逐客书》原文 作者简介 译文 背景 主题 鉴赏

【原文】谏逐客书李斯〔先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逐客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官吏,此指秦国的宗室大臣客卿,指各诸侯国来秦担任官职的人私下认为错误我听说大臣们议论驱逐客卿,私下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wǎn),迎蹇(jiǎn)叔于宋,招请贤士
由余:春秋时晋人,后逃亡西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并奉戎王命使秦,秦穆公用计使他归秦,成为穆公谋臣,灭十二戎国,开地千里。

百里奚:春秋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市)人,在虞国任大夫,不受信用。

晋灭虞后,作为穆公夫人陪嫁仆役被送到秦国。

不久他逃往楚国宛地,被楚人俘获,穆公知其贤能,以五张黑羊皮赎回,相秦七年,故称五古大夫。

蹇叔:春秋时岐州(今陕西岐山县)人,游于宋,经好友百里奚推荐,秦迎之于宋,穆公厚币任为上大夫。

百里奚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一度落入楚人之狱,秦穆公设计将他救出,并委政于他。

从前秦穆公访求人才,西边从西戎收取了由余.东面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
招来对人的敬称出生
丕豹:晋大夫丕郑子。

因其父被晋惠公所杀,丕豹自晋逃于秦。

穆公任丕豹为攻晋大将军。

公孙支:即公孙子桑,岐州人,游于晋,后入秦,穆公任为大夫。

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和公孙支。

这五位贤才,都不出生于秦国,然而秦穆公重用他们,
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
吞并、兼并就称霸变法的主张
兼井了二十个小国。

于是泰国就在西戎地区称霸起来。

秦孝公采用了卫人商鞅变法的主张,
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转移改变因殷实兴盛甘心效力,即乐于被使用。

转移风气,改变习俗,百姓因此殷实兴盛,国家因此富足强大,百姓乐于被使用,
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亲近服从俘获军队攻取国家太平安定力量强大
各诸侯国也都亲近臣服。

俘获了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占了方圆上千里的土地,国家至今安定强盛。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
攻取在今河南洛阳一带,因黄河、洛水、伊水流经此地,故称三川之地。

秦惠王采用魏人张仪的计策,攻占了三川地带,向西吞并了巴、蜀两国,向北接收了上郡,
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yān)、郢(yǐng),东据成皋之险,
吞并楚旧都,在今湖北宜城郢楚国国都,在今湖北江陵
向南夺取了汉中,吞并了楚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控制了鄢城和郢都。

向东占据了成皋的险要地带,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yì)到今。

肥沃yu土地瓦解通“纵”侍奉延续
割取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迫使他们面向西侍奉秦国,功绩一直延续到今天。

昭王得范雎(jū),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
增强即王室杜绝指贵族豪门的势力秦昭王得到了范雎,废掉了丞相穰侯,放逐了华阳君,增强了王室的权力,杜绝了贵族豪门的权力,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指诸侯国成就帝王功业凭借
逐步吞并了诸侯各国的领地。

使秦国成就了帝王的伟业。

这四位国君都凭借客卿的功劳而成就大业,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na,
哪些对不起当初假使拒绝同“纳”
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地方对不起秦国呢? 当初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肯接纳,
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疏远这实际威名
疏远贤才而不加重用,这就会使秦国不会有财物富足的实际,而秦国也就没有强大的威名了。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ē之剑,得到昆仑山挂佩带
现在陛下得到了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与和氏璧,悬挂着明月珠,佩带着太阿剑,
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o之鼓。

骑古代骏马名树立用翠凤羽毛装饰的旗子安置用灵鼍皮蒙的鼓,灵鼍,鳄鱼类
骑着纤离骏马,树立着用翠凤羽毛装饰的彩旗,安臵着鼍皮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
出产但喜欢
这几种珍宝,秦国不出产一种。

但陛下喜欢它们,为什么呢?
必秦国之所生而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那么这宝玉
如果一定是秦国出产的然后才可以使用的话,那么。

这夜光玉璧就不该装饰在秦国朝廷上,
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
犀牛角象牙赏玩的东西郑国卫国充实嫔妃所居之地
犀牛角,象牙制成的器物就不该成为您玩赏之物,郑、卫两国的美女就不该住满后宫。

而骏良駃騠(juétí)不实外厩jiu,江南金锡x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古代北方名马充实马棚xi被均指绘画颜料彩饰骏马駃騠就不该挤满您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不会被采用,西蜀的朱砂等颜料就不该作为彩饰。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chī)、娱心意、悦耳目者,
用……的人(物)装饰充当后列,指后列姬妾
如果用来装饰后宫、充当宫女,娱乐心意、爽耳悦目的,
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zan、傅玑之珥er、
宛地出产的珍珠簪子同“附”非圆形的珠子耳环
一定出产在秦国然后才可以使用,那么,这些宛地珍珠装饰的簪子,镶嵌着非圆形珠子的耳环、阿ē缟gǎo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齐国东阿白色丝绸织锦刺绣
东阿丝绸缝制的衣裳,织锦刺绣做成的装饰品.就不会进献到您的面前了。

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时俗娴雅变化美好艳丽
而那些随着时俗变化打扮雅致,容貌艳丽体态优美的赵国美女,就不该陪侍在你的身旁了。

夫击瓮叩缶fǒu、弹筝搏髀(bì)而歌呼呜呜快耳者,陶制的打击乐器瓦制的打击乐器拍击大腿唱使乐意
敲敲陶罐,打打瓦罐,弹弹竹筝,拍拍大腿,直着嗓子呜呜呀呀地歌唱,使耳朵感到愉快的,
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真正卫国地名,此指音乐舜时乐曲周武王时的舞曲
才是秦国的音乐。

郑国、卫国的乐曲,桑间的音乐、《韶虞》、《武象》等舞曲,都是异国的音乐。

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
采用离去○引去掉挑选
现在抛弃敲陶罐打瓦罐的秦国音乐而欣赏郑国、卫国的音乐,去掉弹筝而挑选《韶虞》这样的舞曲,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
像快乐适合观赏罢了选取
像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只是图眼前心意快乐,适合观赏罢了。

如今选取人才却不是这样,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邪正,好坏
不问可用与否,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国出生的人就叫他离开,是客卿的都要被驱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

既然这样重视美色音乐珍珠宝玉于民众人才
既然如此,陛下所重视的只在于美色、音乐、珍珠、宝玉,而所轻视的却是民众与人才了。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用……方法统一天下制服方法
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武器精良
我听说,土地广阔的,粮食就多;国家强大的,人口就众多;武器精良的,士兵就勇敢。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辞○引拒绝成就○引达到
因此泰山不拒绝微小的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达到它的深广,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
推却、拒绝,昭明,显示因此
帝王不拒绝百姓的归附,就能显示他的美德。

因此,地不分东西南北。

人不分本国他国,
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四季充足美满黄帝、颛zhuan顼xu、帝喾(kù)、尧、舜……原因
四季生活充足美满,连鬼神也会降福。

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却抛弃秦国百姓习用黑布包头,故称秦百姓为黔首资助拒绝使……成就功业
现在你却抛弃老百姓去资助敌国.驱逐客卿而使别的诸侯国成就功业,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退避向西
使天下的贤才退避而不敢向西走.停止住脚步不敢进入秦国,
此所谓藉(jiè)寇兵而赍(jī)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借敌寇武器给予
这种做法就是人们所说的“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不出产在秦国,
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贤士出生效忠
可当作宝贵的物品很多;贤才不出生于秦国,而愿意效忠的也很多。

现在陛下驱逐客卿去资助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减少增加削弱树立仇怨
减少本国人民去增强仇敌的力量,对内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对外则在别的诸侯国中树立仇怨,
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这样要想求得秦国不发生危险,是不可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