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双导制”教育模式的实践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探索与思考1 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数已经达到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在专业课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师中的比例更是达了60%以上。

这种现象在新建和中职升高职的院校中特别明显。

而这些青年教师虽都是具有本科及其以上的学历,但大多来自非师范学校且没有专业实践经历,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1 教学积极性不高。

造成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舆论对职业教育有偏见,职业教育教师社会地位也就随之低于普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师;二是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有限,按学生人数拨款的制度,决定了“生源即为财源”,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导致就读高职学生偏少;学校现行按职称、工龄分配收入的分配制度,也造成了青年教师收入偏低,影响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当然,由于社会大背景因素下青年教师缺少奉献精神、师德师风不强等主观因素,也是造成青年教师教学积极不高的原因之一。

1.2 教学方法欠缺。

高职院校中的青年教师,虽都有较高的学历和理论水平,但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是非师范专业出身,因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难免出现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技巧的情况。

严重的制约了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3 实践动手能力弱。

大多数青年教师,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就走上了工作岗位,真正参加过动手实践的不到30%,而拥有行业企业经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具有“双师”素质的青年教师比例就更低了。

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远远的满足不了专业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的需求。

1.4 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因社会地位低,待遇不高等原因,一部分青年教师对职业缺乏认同感,且因教学经验不足,对自身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偏弱。

这导致了青年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突破传统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总结自身工作经验的能力不足,制约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2“双导师制”及其实施方法2.1 “双导师制”的含义“双导师制”即为青年教师配备两名导师,一名为校内教学和师德导师,一名为校外行业企业实践导师;通过双导师的培养提高其师德师风,增强爱岗敬业精神,提升教学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机械专业“双导师+工匠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机械专业“双导师+工匠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248
《装备制造技术》2021年第4期
(2) 构建“双导师+工匠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制 订人才培养方案。认真研读《中国制造2025》和《“十 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结合 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调研结果,确定岗位类型 及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构 建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企业更 多关注眼前利益,参与人才培养的意愿并不强烈,导 致校企合作的的紧密性和深入性都不够。
综上所述,在此背景和现状下,紧密结合“中国 制造2025”战略规划,与先进制造业企业深度合作, 构建“双导师+工匠型”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健全 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切合企 业人才需求的“工匠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就显得 尤为需要和迫切。
同时,校企导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特长优势,在某 一方面重点指导学员,使学员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中 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双导师+工匠型”导师制人才 培养模式是培养机械制造类“工匠型”技术技能拔尖 人才,如图1,为各级技能大赛储备人才而进行的一 次教学探索和改革,同时也是实施分类培养中技术 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补充。
传统班建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学生到校前通 过对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后指定的,学生在校三年内, 方案仅会根据人才需求变化做局部微调,但先进制 造业发展和设备更新很快,企业的新需求甚至超前 储备人才需求就很难得到满足。 1.2专业课程教学深度不够,课程之间缺乏串联
当前,高职生源多样化,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考 虑到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课程标准制定和教师教 学时不得不对一些虽重要但难度大的内容进行割 舍,导致一些学有余力有希望成为“品牌”学生的同 学不能进一步深入进行专业学习,精准施教成为一 句空话。另外,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比 较多的关注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较少考虑用具体的生产实践案例将不同课程串联起 来,导致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知识点的应 用也不熟练和深入。

高职“双导制”下学生党建工作新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双导制”下学生党建工作新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高 教 研 究
高职 “ 导 制 " 下 学 生 党 建 工作 新 途 径 的 双 探 索 与 实践
史磊 陈 亮 张凤 营
( 山职 业技 术 学 院 河北 唐 山 0 3 0 ) 唐 6 04
摘 要 :高等职业教 育肩 负着为 国家培养 高技 能人 才的重任 。我院提 出 “ 双导制”育人新模 式 ,并在 该模
式 , 高 职 人 才 全 面 素 质教 育 战 略 的 实 施提 供 了 为 保 证 。 双 导 制 ” 对 高 职 生实 施 “ 师 制” “ 生 “ 即 导 +导
二 、双导 制” “ 条件下开 展学生党建工 作 的独特优势
1 重学生的“ . 注 同龄群体” 作用 。同龄群体对 成长 、 导成 才 ; 导 生制 ” 重 于 导 生活 、 “ 侧 导学 习、 导 大 学生 成 长 有 着 至 关 重要 的作 用 , 分 发 挥 导 生 充 融入 , 两条 线 同 时进 行 引导 , 互配 合 、 互 协调 , 的 同龄 优 势 和 示 范 引 导作 用 , 深 学 生 党 性 的培 相 相 加 以构 建 全 员育 人 、 过 程 育人 、 方 位 育 人 体 系 , 养 。 作 为导 生 的前 提 条 必须 是 党 员或 入 党积 极分 全 全
织方式、 内部 管 理 模 式发 生 了深 刻 的 变化 , 高 等 同步 的、 《 一体 化 的高职 教 育教 学 管理机 制 。
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 、 国家 中长期教 育改革 高校 党建 的组 织 管理 模 式 多为 “ 党 委一 系 校 院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国教 育 工 作 会 议 精 神 》 和 全 对 党 委 ( 支 ) 党 支部 一 小 组一 员” 这 种 传 统模 总 一 党 党 ,

顶岗实习“双导师制”的实践

顶岗实习“双导师制”的实践

顶岗实习“双导师制”的实践作者:郑发泰来源:《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第07期摘要:文章分析“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是校企合作的直通车。

通过开展顶岗实习“双导师制”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双导师制”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有效手段,提供了师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拓宽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空间,促进了学校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关键词:顶岗实习双导师制教学模式一、“双导师制”是“校企合作”的直通车“双导师制”(即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对同一名学生共同培养的方式),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主要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一思路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并且正指导着整个职业教育界的改革实践。

将“双导师制”引入到高职教育实践环节教学中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高职院校实行“双导师制”,使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成为校企合作办学的纽带,开辟了高职学生的“理论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就业”的直通车。

在教学过程中,两位导师各司其职:一个校内导师在课堂内专管教学,主要负责学生的项目化课程学习、实验和实训指导等;另一个企业导师侧重学生在课堂外的能力培养,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协调沟通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训练。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方面学校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校外导师单位的业务活动,激励学生的创造力。

另一方面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扩大就业途径,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由于校外联系单位与人才市场直接相连,用人单位可以通过校外导师考察学生,学生也可以在接触社会中了解企业,提前形成就业意向,以达到提高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的目的;有利于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校内导师通过与校外导师的交流,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对教学的具体要求,学校适时调整教学计划,通过专业教师的密切跟踪指导,不断发现新问题,积累教学案例,并有助于帮助整个教学团队从实践中改革教学内容。

探索在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改革途径

探索在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改革途径

身有关 外 , 与学生 教育 管理 有关 。 还
收 稿 日期 :0 01-1 2 1 — 20
作 者 简 介 : 晓 虹 ( 9 5 ) 女 , 庆 市 人 , 庆 航 天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院 长助 理兼 学 生 处 处 长 , 授 。 主要 研 究 方 向 : 等 职 郑 16 一 , 重 重 教 高
业教育 。 Βιβλιοθήκη ・ 析 思考 , 出一 个能实 施 的方 案 。 给
什么都 跃跃 欲试 , 满 朝 气 和 动力 。但 随着 时 间 的 充
增加 , 生参与活动 的积极和热情则 逐步递减 , 学 随 之很 大部 分学 生 开始 迷 茫 , 知 所 措 , 绩 下 降 , 不 成 厌
学情绪 递 增 。出 现 这 些 问题 的 原 因除 了 与 学 生 自
学 校 政 策 、 金 等 问 题 , 得 导 师 制 在 普 通 高 职 学 资 使 生 培 养 中还 尚 未 采 用 。 随 着 高 职 教 育 的 发 展 , 分 学 制 的 推 行 , 质 教 育 实 施 , 职 学 生 教 育 管 理 模 式 素 高 的 改 革 势 在 必 行 。 现 通 过 对 高 职 学 院 现 有 条 件 分
ton n e o i plm e o e d ofq lt du a i n. T hi a e na y e s ud n s’e c to n a g i e d t m e ntf r n e ua iy e c to sp p ra lz t e t du a i n a d m na e
i i r v c to lc le . n h ge o a ina o l ge Ke y wor s e c to a a m e ; u o il r f r d : du a i n m n ge nt t t ra ; e o m

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再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再思考

GAO DENG ZHI YE JIAO YU/高等职业教育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再思考卢 霞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文件开头就明确表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对于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文件还指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

“双导师制”就是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育人模式。

如何利用好“双导师制”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值得探讨。

另外,随着高职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近年来出现下降趋势,学生的学习现状令人堪忧。

如何运用“双导师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值得重新思考。

一、“双导师制”概述“双导师制”是基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借鉴英国的“导师制”和德国的“双元制”的职业教育经验形成的“双导师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配备两位导师:一位校内导师和一位校外导师。

校内导师是学校的专职教师,校外导师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来自企业一线的工作人员。

校内导师的主要职责是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日常生活等一系列问题,校外企业导师则主要负责学生的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就业指导等问题。

学生在校内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的共同培养下,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还是专业技能操作水平,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双导师制”对于人才培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更好地同时关注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获取足够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等多核心目标;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共同需求与个性化特征,在不同学习阶段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各司其职,各自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共同培养学生。

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在不同的育人阶段,各自需要承担的任务也不相同。

高职院校_辅导员_双导师_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探索_王可可

高职院校_辅导员_双导师_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探索_王可可

CHINA ADULT EDUCATION2014/14中国成人教育高职探析GAOZHITANXI高职院校发展历史较短,其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在面对市场需求和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受到了极大的考验,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适应未来生产、技术、管理以及服务一线工作的学生,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育人模式,为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服务,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形式多样,教育与教学脱节。

目前在学生管理方面有“全程辅导员+年级导师制”“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双导制”“综合导师制”“德育导师制”等形式。

但这些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教育与教学脱节。

辅导员、导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很好的配合,形不成合力。

2.缺乏全员育人的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16号文)中,指出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实际上,专任教师多数只负责教学,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大多由辅导员完成。

缺乏教育教学一体化,没有形成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格局。

3.角色定位不准,关系处理不当。

(1)辅导员和导师。

辅导员和导师都是教育管理者,岗位职责和具体分工不同,不存在地位上的差距。

教育对象都是学生,其工作是有交集的,需要在工作中相互沟通,密切合作。

(2)学生和教师。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遵循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尊重学生。

但也存在师生关系生疏、不和谐、不融洽的情况。

4.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

一方面高校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另一方面鉴于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成熟,学校不会完全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多采用保姆式管理方式,学生活动都尽量让教师组织、带队和参与。

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原因分析(一)学业特点1.整体基础差,差距大。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实习中实施“双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以医学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实习中实施“双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以医学

主动性 , 把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进来 , 着力培养学生
的职业素养。而 “ 双导师制 ” 就是 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 并越来越
与学 按照相关要求 , 实习生应 由医院 、 实 习科 室以及学校共 同对 受到广大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 。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 ,
学生毕业实习过程进行管理 。但近年来 , 随着高职高专在校人数 分 制 、 班建制统称为三大教育模式 , 是 目前高等教育 中颇受重视 的不 断增加 , 校 内教学任务不 断增 加 , 实 习教 学质量监控 的问题 的一种 教育模式 。双导师制是导师制适应现代教 育发展需要 的 愈发 突出。 目前 绝大多数学校 的实 际情 况是 ,学生一旦进入 实
值 。下面谈谈 我们 的体会 。

实习中经常会出现实习生频繁请假 , 甚 至擅 自离 岗、 学 习敷衍等
现象。 ( 三) 医 院层 面

医 学检 验 技 术 专 业 毕 业 实 习 “ 双导师制” 的 必 要 性
( 一) 学 生 层 面
随着生物化 学 、 分子生物学 、 电子技术等学 科 的飞速发展 ,
的习惯 , 对 学 习 目标 和 职 业定 位 缺 乏 认 识 。这些 学 生 一 旦 进 入 毕 不明晰等原 因, 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 因素之一。 业实 习阶段 , 由于 教 学 形 式 发 生 变 化 , 就 会 出现 “ 断乳 ” 现象 , 学
综上所述 ,传统 的毕业实 习教学模式 已经越 来越不适应现
毕业 实习过程是 医学检验理论知识 和实践 相结合 ,由知识 习, 学校 的人才培养任务几乎全部转嫁给实习医院。对于专业教 向能力转 化的过程 , 是学校教育 的深化和延续 , 是人才培养方案 师来讲 , 教书育人虽是 自己的应尽职责 , 但这主要体现在其本职 的重要环节 。那么 , 如何让学 生在 不足一年 的实 习过程 中 , 进一 工作 中 , 没有制度约束和政策保障 , 很少有人会主动参与学 生的

“3+2”中高职教育两段式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共6页文档

“3+2”中高职教育两段式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共6页文档

“3+2”中高职教育两段式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据此,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工程中,高等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必须在建设和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合理确定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为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而发挥作用。

“3+2”两段式人才培养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具有节约资源、缩短培养周期、扎实训练学生技能、利于职业素质综合培养等优势。

近年来,作为青海省唯一一所建筑类高职院校,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充分拓展办学渠道,发挥高职学院师资、实训、行业企业合作优势,结合市场需求,本着“高位引领、通融衔接”的合作思路,自2005年来,与西宁市第一职业学校、西宁市第二职业学校,按照“3+2”两段式的办学模式,以“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两个省级重点专业为主体,开展了中职和高职办学衔接的实践与探索,共培养中高职毕业生2340人,其中中职毕业生800人(3年制),高职1540人(2年制),中职、高职层面的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获得了以下经验和做法。

一、注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衔接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实施的关键所在。

在我院两个专业“3+2”两段式的中高职衔接中,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充分考虑中职和高职的衔接,并加强过程控制。

培养方案由我院专业负责人带领专业建设团队和联办学校的相关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制定。

制定过程中,不仅考虑3年制要达到的独立的中职层面的人才培养规格,还充分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后两年的学习和提升,为中职和高职的衔接做好了基础的保证,为力求在同一个体系下规划中高职的课程体系,[1]使得在同一专业中,高职教育层次清楚地知道中职教育层次的课程内容,中职教育也清楚地知道高职教育课程内容,实现实质性的“衔接”。

高职院校双导师教育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双导师教育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双导师教育模式的探索摘要:高素质的“双导师制”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保证。

通过分析“双导师制”建设存在的必要性和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建设“双导师制”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应注意解决的问题,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职;双导师制;校企合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高校有限的教育资源已经发挥到极致。

就高职院校而言,由于起步晚、底子薄、规模小,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更加凸显,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探索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学生管理模式。

而双导师制的实施,就是对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不足的有效弥补。

一、高职院校“双导师制”主要形式及存在的问题国内高职类院校中个别院校对导师制进行了初次尝试,“导师制”是模仿本科类导师制的一种浅层次的尝试,其主要形式有综合导师制、特长生导师制、社团导师制、宿舍导师制和德育导师制五种,其建设的内涵侧重点互不相同。

共性问题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高职导师制模式是模仿研究生、本科生导师制,脱离了实际对象的差异性,高职导师制实施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差异较大。

2.高职导师制的重点在学生管理某一方面,这种制度创新强调的是学校对外的宣传功能,其取得实际效果与普通高校导师制相比存在差距。

3.高职导师制的实施没有结合“产学研合作“”社会实践”“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脱离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性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4.没有利用导师制的实施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技能要求和协调能力的提高。

因此,结合现阶段高职教育的现状特征、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模式和存在问题,实施具有高职特色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双导师制”,不仅是社会发展、高职教育自身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对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

二、“双导师制”深化的路径选择“双导师制”是一项人才培养的开创性工作,构建的方式、途径、管理与运行机制等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重点是完善“四个平台”建设。

“双导师制”在培养高师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与研究

“双导师制”在培养高师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与研究
“ 双 导 币 带 I J " 在 培 养 高 师 学 生 实 践 能 力 中 的 作 用 与 研 究
吴 志 勤・ 张
( 1 许 昌学 院 数 学 与统 计 学 院 , 河南 许 昌

7 3 0 0 7 0 )
4 6 1 0 0 0 ; 2 西段 、 强化教育实践环节 、 加强 教师养成 教育 、 建 设 高 水 平 师 资 队伍 、 建 立课 程 管 理 和 质 量 评 估 制 度 、 加 强 组 织 领 导 和 条 件 保 障 等 十个 方 面 对 推 进 教 师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提 出 指 导 性 的 意 见. 特 别是 在建 设 高 水 平 师 资 队伍 方 面 : “ 各地 、 各 师 范 院 校 要 采 取 有 效 措 施 。吸 引和 激 励 高水 平教 师 承 担 教 育 类 课 程 教 学 任务 。 支持 高校 教 师 积 极 开 展 中小 学 教 育 教 学 改革 试 验 , 担 任 教 育 类 课 程 的 教 师 要 有 中小 学 教 育 服 务 工 作 经 历 。聘 任 中 小 学 和 幼 儿 园 名 师 为 兼 职 教 师 。 占教 育 类 课 程 教 学 教 师人 数不 少于2 0 %。形成 高校 与 中小 学 教 师 共 同 指 导 师 范生 的机 制 , 实 行双导师制” 。在 此 之前 , 师 范 院校 的教 师 教 育 多采 取 以 本 校 教 师 教 学 为 主 的 单 一 导 师 制 .导 致 师 范 毕 业 生 与基 础 教 育 的 课 程 改 革 和 教 学 要 求 脱 节 .师 范 生 走 上 教 育 岗位 后 还 需 要 比 较 长 的时 间 方 能 适 应 学 校 的教 育 教 学 。实 行 双 导师 制 的 新举 措. 有 利 于师 范 毕 业 生 更 好 地 与 教 育教 学 岗 位 相 衔 接 , 有 助 于 培 养 更 加 适 应 基础 教育 改 革 需 要 的优 秀 教 师 。 1 . 问题 的提 出 我 国 的 高 等 师 范 院 校 是 培 养 教 师 的主 要 机 构 ,直 接 承担 着 基 础 教 育 教 师 的 培 养 与 培 训 任 务 ,为 我 国基 础 教 育 机 构 提 供了大量教师。 可以说 , 对 我 国基 础 教 育 发 展起 到 了 不 可估 量 的、 积极的推动作用 , 是 我 国基 础 教 育 发 展 的 坚 实后 盾 。 但是 , 随着基础 教育数学新课程标 准 的出台及新改革 的逐步深 入 ,

“双导师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双导师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 》 》 我 亭管理
“ 双导师制’ ’ 在高职院 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 探索与实 践
梁荣幸 严 纲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摘 要 】在高等教育改革浪潮 中,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并探 索性地实践 双导师制 这一新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 育管理形式,是对传统教育模 式的有效补充 ,而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实施专业导师与德育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 ,在一定程度促进 了 教师中心’向 学生 中心 的转变,深刻体现 了以人 为本的教育理念。 【 关键词 】双导师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一 一

双导 师 制及 其 产生 的社 会 背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双 导 师 制 指 高 等 教 育 中 由 德 育 导 师 和 专 业 导 师 共 同负 责 学 生 日常 管 理 和 专业 素 养 培 养 工 作 的 人 才 培 养 制 度 。 从这 种制 度 本 身 来 看 ,它 要 求 每 个 教 学 行 政班 配备 名 德 育导 师 和 一 名 甚 至 多 名 德 育 导 师 从 事 学 生 的培 养 教 育及 日常 管 理 工 作 。 其 中 德 育导 师 主 要 负 责 的学 生 的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和 日常 管理 ,一 般 由辅 导 员 、 分 管 学 生 的 党 总支 书记 、副 书 记 担 任 ;专 业 导 师 负 责 对 学生 进 行 学 习层 面 、职 业 规 划 、 实 习 实 训 、 就 业等 方面 的指 导 ,一 般 由 中高 级 职 称 的教 师担 任 。 双 导师 制 产 生 于 2 0 世纪9 0 年 代 初 。当 时 , 我 国 确 立 了 建立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改 革 目标 。在 改革 不 断 向前 推 进 的 过 程 中, 一 种 与 市 场 经 济相 适 应 的竞 争 机 制 逐 渐 形 成 , 大 学 毕业 生 不再 由 国家 统 一 分 配 工 作 , 自主 择 业 、 双 向 选择 的用 人 机 制 得 以 贯 彻 实 施 。 这 种 变 革 对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的改 革 提 出 了更 高 要 求 。 双 导 师制 就 是 在 这 种 变 革 中 以全 面 提 高 大 学 生 综合 素质 为 核 心 ,加 大 对 在 校 大 学 生 的 培 养 力度 ,将 学 生 的 培 养 过 程 与 管 理 过 程 有 机 结 合 在 一 起 的一种 制度 创 新 。 与 传 统 模 式 相 比 , 双 导 师 制 强 调 的 是 由两 名 导 师共 同负 责大 学 生 培 养 的 全 过 程 。而 传 统 的培 养 模 式是 一个 教 学 行政 班 设 一 个 政 治 辅 导 员 或 者 班 主 任 , 由他 们 负 责 学 生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和 班 级 日常 管 理 , 忽 视 了专 业 导 师 与 学 生 的 对 接 , 学 生 的 业 务 学 习 主 要 通 过 学 科 体 系 、课 程 设 置 、专 业 课 教 师 的 辅 导 等 不 同 渠 道 进 行 。这 种 传 统 模 式 , 在 社 会主 义 市场 经 济

浅谈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导师队伍建设

浅谈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导师队伍建设

浅谈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导师队伍建设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将学生在学校与企业进行交替学习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而双导师队伍建设是指在高职院校中同时引入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现代学徒制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双导师队伍。

学校导师应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深入了解,能够将学术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科研。

而企业导师则应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用人需求,能够将企业实际应用与学校的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获得实践技能。

双导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学校与企业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明确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安排和实践环节。

学校可以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工作环境,从而指导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实践。

企业也可以安排优秀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充当学生的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

建设双导师队伍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和团队建设。

学校导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企业导师需要了解学校教学的特点和要求,能够与学校导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学校可以开展师资培训,邀请企业导师到校进行专题报告和经验交流,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学术团队或实践团队,开展共同研究和交流,促进双导师队伍的专业化和团队化。

双导师队伍的建设应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导师不仅要在学术和实践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职业规划。

学校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定位。

企业导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机会,提供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新时代环境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顶岗实习探讨

新时代环境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顶岗实习探讨

新时代环境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顶岗实习探讨1. 引言1.1 高职院校教育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教育作为传统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重要桥梁,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与传统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强调专业实践和实习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更加注重实用性和适用性,更贴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1.2 双师型教师顶岗实习定义双师型教师顶岗实习是指高职院校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而引入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将在校期间接受由行业专家与高校教师共同授课的教学,同时还将在企业或相关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接受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培训和实践。

双师型教师顶岗实习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行业专家与高校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

他们通过合作授课的方式,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进入企业或相关单位,参与实际工作,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

双师型教师顶岗实习是一种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这种模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专业知识,还能够提升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双重教学资质的教师,既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基础。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双师型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和实践能力。

他们不仅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学服务。

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实行“三位一体”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实行“三位一体”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a h i o y, ta r d e ta r l e c est a u o c l v t ih q a t kl p r o n l tr t tsu e t ’ st ema b d i rmu a a xr mu a a h e m p t ut aeh g u l y s i e e s n e ag e a t d s n n ln t r i i l d , e d n
k o e g an g bl y ta i g a d q ai ri i g i h mp e e ta d b n f i e e p n tt l s ta h r s s n wl e l r i ,a i t r i n n u l y tann , s t e c d e n i n t o l n n e e c d v l me o ca e c e y 。 m i a l o s
异较 大 , 之高 职 的办 学 方 向和 培 养 目标 要 求 体 现 加 个性 化教育 特点 , 因此 , 实施学 分制 是高 职 院校教 学
词源 于英文 的 ttr高校 中的导 师 是指 导 大学 生 uo,
学习、 进修 、 写作论文的人员 , 是学生与教授 、 讲师之 间的 中介 和 桥 梁 。导 师 制 (uo a sse 最 早 源 ttrl ytm) i
高职 通 信 技 术 专 业 实行 “ 位 一体 ’ 三 ’ 双 导 师 制 的探 索 与 实践
程远 东
(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 院 四川广元 681) 2 07

要: 导师制是学分制实施的有效保 障。以高职通信技术专业 为试点 , 实行“ 三位一体” 双导 师制 , 以学 生知识学 习、 能力训
第 9卷

一体化课程改革模式下“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惠州市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

一体化课程改革模式下“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惠州市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

改革创新R EFORMATION一体化课程改革模式下“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惠州市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文/黄 炜摘 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人才培养方向的不同。

职业教育更注重技能的培养、更强调岗位的针对性。

本文结合职业教育这一特点,在全国大力推行一体化改革的背景下,以惠州市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提出了实现“双导师制”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一体化 课程改革 双导师制 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课下完成的。

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团队合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同时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别技能竞赛、活动,实现教学与学生活动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良性学习效果。

2.理实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分为六步,分别是: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将六个步骤设定若干个“成果”,以任务来导向,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知识,同时将学的知识应用到任务中,从而获得理实一体化的效果。

本文列举的教学案例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中的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完成“凸轮轴”零件加工工艺卡。

该案例中的任务(成果)设计思路如下表所示。

首先,安排学生根据任务书收集资料,然后做成海报,这样学生很明确该如何做,也会想办法去完成该任务。

其次在计划、决策阶段,学生要分析零件特征,学习制图知识、工艺知识,为此设计学习工作单(针对载体设计相关知识点的简答、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再次是实施、检查阶段,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所学知识完成工作任务——加工工艺海报,对所有之前工作进行一个综合应用,同时再请教老师、同学,优化成果。

最后是评价阶段,各组进行展示,老师点评,小组间相互点评,取长补短,根据总结评价的情况,每个成员在工作内容、收获、自我表现等方面进行小结,上交可视化的纸质文件。

表 任务设计序号学习步骤成果上交时间目的、意义1咨询信息海报45’获取、整理学习资料2计划工作页90’学习相关知识点3决策4实施工艺卡海报135’应用资源、信息、知识点完成并优化工作任务5检查6评价学习小结180’总结、提升三、小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高职“双导制”育人模式下学生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高职“双导制”育人模式下学生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 导 制” 双 实施 过 程 中更好 地 解 决这 些 问题 , 了 目前的 学 习方式和方 法 , 高学 习水平 。 并 提
解导 师、 导生 工作 的开展 情 况 , 系导 师 、 我 导生 工
作 领 导组 , 织讨论 并设计 了本 次调查 问卷 。 组

( ) 余 生 活及 上 网状况 二 课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 ) 习状 况 一 学
调查 发现 , 学生 中仅 有 2 %的学生保持 有 良好 7
技 术班 为试 点 实行 “ 导 制” 双 。导 师 由系学 管主任 的学 习习惯 , 接近 一半 (5 的学生处 于想 学好 就 4 %) 及 教 研 室 主任 担任 , 生则 由二 年级 中表 现 突 出 是 学不好 的状态 ; 导 大部 分 学生认为 自己的成 绩不够
高 职


高职 “ 双导制" 育人模式下学 生- 隋况 的调 查及 分 析
杨 海玲 陈 亮 张凤 营
( 山职业技 术 学院 ,河北 唐 山 0 3 0 ) 唐 6 0 4
摘 要 :针对 “ 双导制”育人模式 实施过程 中发现的学生专业了解较 少、专业认知模糊 、英语 学习效率不
高、学生课余生活单调 、参与院 系活动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并提 出了应对措施。
调 查 显 示 , 系学 生在 周 一 至 周 五 的课 余 时 我 间主要 从事 学 习( 1 、 加社 团活 动( 4 和 与 2 %) 参 1%) 同学 交流 ( 0 3 %以上 ) 而周 六 日学 生用 于 学 习、 ; 参

调查范 围及方法
作者简介: 杨海玲(9 8 )女 , 17 一 , 汉族 , 农学硕士 , 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助教. 唐 研究方 向: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教学双导师制教学模式

在线教学双导师制教学模式

办公自动化杂志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建设的构成双导师制是高职院校在学生学习期间,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两位指导老师,其中一位是校内导师,另外一位是校外导师。

在新时期,传统的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需在新形势下构建多元化的在线教学双导师制教育模式。

一是确定校内校外远程双导师课程,学院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委托网络资源平台建设线上线下教学工具以及直播互动平台,并从全国高职院校招聘名师名家博士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二是校内外导师共建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并在线上线下协同授课。

校内外导师通过线上线下共同过程性评价考核学生,并且校外导师定期线下与学生见面开展讲座指导;三是高效益项目建设形式支付建设经费给线上课程平台,课程平台付劳务费给校外导师;同时建设高校、线上资源平台、学生三维评价导师机制,授课的过程性资料及授课内容存档用于下一年级教学。

通过线上线下双导师制建设解决高职院校部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同时又解决公办高校建设资金与事业性绩效资金供给侧不均衡的问题。

二、在线教学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1.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生产实践互嵌我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快速转型升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高职学生毕业后面临所学专业与社会实际需要不适应的状况。

问题在于在线教学双导师制教学模式蒋燕翔1李星军2刘慧3(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文昌571321)1(西安欧亚学院西安710068)2(鲁中职业学院滨州256200)3摘要:在线教学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形式,有效契合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愿景。

在线教学双导师制是依托互联网+在线教学资源平台与数据库,充分联合校内校外导师力量,着力提升专业领域教学效果和水平。

本文首先阐述新时期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建设的构成,并分析其具有的重大意义。

通过阐述在线教育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的资源开发与应用,本文提出高职院校应当选择和聘用高水平校内校外导师,构建双导师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估机制,构建校企共育的合作机制以及着力建设互联网资源平台,旨在实现在线教学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的良性发展。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途径研究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途径研究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途径研究作者:唐洁来源:《速读·上旬》2021年第08期◆摘要:双导师制人才培养已经开始在高职院校中应用开来,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双导师制的应用制度还未建立和形成,双导师制人才培养实践技能比较单一等等,这些严重的影响到了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应用的成果。

基于此本文针对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途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主要针对双导师制人才培养的内涵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途径和办法,希望为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途径;研究随着经济结构和科技结构的不断发展和优化,对人才结构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

一直以来,在我国职业教育中重视实践轻视理论,导致很多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影响到了社会的发展。

为了主动应对服务创新驱动,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产学结合、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双导师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为社会提供更多应用型的人才。

一、校企合作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为学校的实践课程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而对于企业来说,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科研成果。

而双导师制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实现学校和企业进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而双导师制主要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们有两个导师,一个是学校内的学业导师,一个是学校外的导师,也就是企业中的专业导师,通过两个导师的共同指导来让学生们在学校内进行良好的学习,在企业内实施有效的实践。

两个导师在人才培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职责。

二、“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途径(一)完善双导师制责任体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从最开始也只限定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但是随着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时,就需要对两者的责任进行明确和划分,并完善相关的责任体制,把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自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

浅谈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导师队伍建设

浅谈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导师队伍建设

浅谈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导师队伍建设一、现代学徒制的背景现代学徒制是指将职业教育与实习相结合,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贯通整个学习过程,加强企业与学校、企业与学生的联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由欧洲发起的,旨在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相比传统教育模式,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需要再次接受一定的实践培训后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导致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脱节。

因此,现代学徒制得到了许多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的关注和推广。

二、高职院校双导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提供者之一,承载着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

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高职院校应当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徒制教育是一种适合于高职学生的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而双导师模式则是学徒制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制定职业教育的实际培养方案与企业对接。

在高职院校学徒制教育中,双导师模式的构建是必不可少的。

双导师模式是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一般由一位校内导师和一位企业导师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实践。

其中,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理论学习以及听课考试等,企业导师则主要负责学生的实际培训、实习以及具体操作方面的指导。

通过这种方式,高职院校可以有效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贯通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双导师队伍建设不仅有益于学生的培养,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提升。

在实际应用中,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双导师队伍建设的实施策略。

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导师队伍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导师队伍的高质量运作。

2.加强校内导师培训,提高导师的理论素质水平。

3.引入企业导师,通过企业导师的实践经验和现实工作情况的介绍,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现代企业的运作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职“双导制”教育模式的实践作者:张凤营陈亮杨海玲来源:《职教论坛》2012年第29期摘要:针对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充分研究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探索把导师制和导生制结合起来,创建一种全新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双导制。

阐述了“双导制”教育模式的概念、理论来源、意义、设计思路、具体实践等问题。

关键词:高职;双导制;导师;导生;教育模式作者简介:张凤营(1973-),男,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青年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双导制’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11050031;主持人:张风蕾)最终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67-0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1]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类型,在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学生素质普遍下降;教学资源不足;教育理念落后;重智育教育、轻德育教育;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学生成才、轻学生成人;以及新一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等等,已经难以适应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实际就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无缝对接”,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借鉴导师制和导生制长期实践的经验和成果,探索创建了“双导制”教育模式。

一、高职“双导制”的核心概念高职“双导制”是对高职院校学生同时实施导师制和导生制、德育指导与学业指导同步进行的全新教育模式。

其中把导师的工作内容确定为“五导”—导生活、导学习、导思想、导成长、导成才,自学生入学直至毕业的三年时间,要求导师负责学生的生活习惯、专业学习、思想素养、心理疏导、生涯规划、党团知识、能力培养、“三观”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核心目标是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把导生的工作内容确定为“三导”—导生活、导学习、导融入,自学生入学直至一年级结束的一年时间,要求导生负责新生的日常管理、校园熟悉、生活适应、学习方式、活动开展、社团介绍、党的启蒙教育等方面,核心目标是分享经验和适应融入新环境。

二、高职“双导制”的理论来源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

它是一种由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品德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弥补课堂教学不足,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大学教学任务的一种人才培养制度[2]。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以及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与成长。

[3]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Andrew Bell,1753-1832)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1838)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

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

有了导生的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因而能够教育更多的学生。

[4]随着时代的发展,导生制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现在的导生制是选拔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综合能力较强的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导生,协助学校对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生活指导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5]。

在国内把导生制和导师制结合起来开展“双导制”的有福建农林大学、贵州大学、深圳大学,他们只是在本科生中进行了尝试。

但针对高职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实施“双导制”模式还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和实践。

三、实施“双导制”的意义(一)引导新生。

对于刚踏入大学之门的新生们,环境的改变使他们很难一下子迅速调整而进入角色。

“双导制”中的导师与导生可以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把握好人生方向。

(二)锻炼老生。

“双导制”给老生们搭建了一个综合能力提升的平台,更是锻炼学生、培养学生干部、选拔学生党员的良好载体[6]。

导生通过开展引导工作,角色上有了一个转变,从原来的被动工作转为了主动工作,培养了自己主动思考的好习惯,也提高了自身的演讲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素质。

(三)有利于因材施教。

导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具体指导,督促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好选修课,拓展知识面,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和发展,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提供条件。

(四)有利于职业技能的培养。

导师都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指导他们专业知识拓展学习,锻炼和培养他们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五)有利于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解决传统教育中人为地将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分离的矛盾,让师生全都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来,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学习、成长、成才等方面引导,坚持从学生一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目标[8]。

(六)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管理。

“双导制”可以大大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机会,促进他们的感情,培养他们的爱心,形成良好的风气,从而为创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做出贡献。

四、高职“双导制”的设计与实践(一)模式的设计以每个班级为基本单位,安排导师和导生,考虑到导师既要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还有一定的管理工作,时间和精力有限,为了保证每名学生得到充分的指导,提高工作开展的效果,所以按照每十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在高校男、女生公寓是不允许异性进入的,所以为了保证导生能够深入到新生宿舍更好地开展工作,所以每个班级配备男、女导生各一名。

这样每个班级都有几名导师和两名导生共同负责。

导师既全方位培养指导学生又对导生进行工作方式、方法的指导和监督,导生受导生组组长和导师的双重领导。

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反馈工作动态、总结指导经验、沟通各种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各位导师和导生们的创造性的工作方式方法相互共享,使管理工作更规范、更有成效。

(二)工作职责1.导师的职责: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采取整体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关心帮助分包学生;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发展个性特长的热情;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系统考察和评定所指导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工作记录,建立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档案。

2.导生的职责:引导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适应大学的管理模式、教学方式、学习方法;及时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爱校荣校的情感;引导新生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活动,参加社团组织,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及时了解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深入新生宿舍内部,引导新生保持良好的宿舍卫生和宿舍安全;协助导师开展工作,完成布置的各项任务。

(三)模式的实践为了探索实践“双导制”教育模式,自2010年6月份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开始在2010级8个新生班中全面推广。

1.组织机构。

成立“双导制”领导小组,它是整个教育模式实施的核心机构,负责机制的构建、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的开展运行、任务的设计安排、人员的选拔考核、过程的监督控制、效果的评价考核等。

2.制度保障。

制定了完整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以及实施细则,包括《“双导制”工作领导小组》、《“双导制”模式工作图》、《“双导制”实施办法》、《导生工作细则》、《导师工作细则》、《导师工作流程图》、《导生工作流程图》、《例会制度》、《“双导制”考核和激励办法》等,做到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9]3.人员的选拔聘用。

为确保导师和导生两支工作队伍的质量,保证教育和实施效果,充分做好导生和导师的选拔聘用工作。

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条件,并张贴公布,充分做好发动宣传,认真组织报名筛选,导生还要安排竞聘演讲、面试,还要经过集体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确定聘任并颁发聘书,导师聘期三年,导生聘期一年。

4.考核评价。

导师每学年考核一次,评选优秀导师,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年度考核、晋升职称及职务聘任的参考条件。

导生每学期考核一次,评选优秀导生,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并记入学生档案,在评优、评先、入党、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推荐。

考核方式采取过程监督、材料检查、指导效果、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项目进行,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导生解除聘用,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做好两支工作队伍的发展与提高。

(四)实践效果自开展“双导制”教育模式一年多来,通过各位导师、导生、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全系上下形成了团结和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风尚,学生道德水平、纪律观念明显增强,刻苦学习、努力成才蔚然成风。

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完善的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是保证“双导制”教育模式科学发展和推进的有力保障,能够适应形势的变化,做出及时的的调整和应对,形成模式开展实施的良性循环氛围。

(二)导师和导生工作队伍的建设导师和导生是“双导制”模式开展的执行者、推动者,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决定了实施效果的好坏以及整个模式实践的成败,所以一定要注重导师、导生的选拔与聘用,加强导师、导生的的培训和管理,真正建设好两支工作队伍。

(三)充分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利用电视台、网站、期刊杂志等多种媒体充分展示“双导制”工作取得的有效成果,使兄弟院校、社会各界都能掌握“双导制”工作开展的动态,了解这项工作推进的进程。

通过探索实践,在理论及实践层面为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提供先导性经验,并为教育主管部门对人才全面素质教育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