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完善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制度情况

合集下载

哈尔滨市民政局关于印发贯彻落实《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

哈尔滨市民政局关于印发贯彻落实《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

哈尔滨市民政局关于印发贯彻落实《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哈尔滨市民政局•【公布日期】2017.09.29•【字号】哈民政规〔2017〕8号•【施行日期】2017.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救助正文哈尔滨市民政局关于印发贯彻落实《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哈民政规〔2017〕8号各区、县(市)民政局:为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16〕38号),按照省民政厅《关于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黑民发〔2016〕178号)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重要意义进一步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有效落实特困人员供养救助政策,是确保特困人员及时有效获得供养服务的根本保证,是推进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工作统筹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安全网的重要内容。

因此,各地要切实增强特困人员救助工作供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推动救助供养政策的落实,做好特困对象的供养工作,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安全网。

二、重点任务(一)全面开展人员排查和认定工作。

各区、县(市)按照《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要求,认真开展城市“三无”人员、现有农村五保对象、以及其他困难群众排查认定工作。

将符合特困人员认定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

符合五保认定条件的农村五保对象直接转换为农村特困人员;不符合五保认定条件的农村五保对象取消待遇,符合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条件的,及时转为农村低保对象或其他救助对象给与救助。

要切实做好新申请人员的审核审批等工作,确保政策衔接顺利、工作过渡平稳。

各地要对获得特困救助供养人员的收入、财产、劳动能力、法定义务人履行义务能力等状况定期进行核查,确保救助对象认定的精准性。

工会帮扶救助工作制度

工会帮扶救助工作制度

工会帮扶救助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帮扶救助工作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会帮扶救助工作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关注职工群众疾苦,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

第三条工会帮扶救助工作应当遵循依法依规、公开公平、注重实效、广泛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工会帮扶救助工作范围包括:困难职工帮扶、职工合法权益维护、职工教育培训、职工福利保障等。

二、组织机构第五条各级工会组织应当设立专门的帮扶救助工作机构,明确负责人员,负责组织开展帮扶救助工作。

第六条工会帮扶救助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责任主体,确保帮扶救助工作有序开展。

三、帮扶救助内容第七条困难职工帮扶(一)对家庭困难、生活无助的职工提供临时性生活救助;(二)对因病、因残、因灾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提供专项救助;(三)对退休、下岗失业等特殊群体的职工提供关爱和帮扶;(四)对职工子女就学困难的提供教育救助。

第八条职工合法权益维护(一)为职工提供劳动法律法规咨询和法律服务;(二)参与职工劳动争议调解和处理;(三)关注职工工资、福利、劳动安全等方面问题,协助企业落实相关政策;(四)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第九条职工教育培训(一)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二)组织职工参加政治、文化、科技、法制等各类教育培训;(三)开展职工岗位培训,促进职工岗位成才。

第十条职工福利保障(一)关心职工生活,开展节日慰问、生日关怀等活动;(二)协助企业落实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三)开展职工健康体检、文体活动等,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四、工作流程第十一条职工申请职工遇到困难需要帮扶救助的,可以向所在工会组织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审核审批工会帮扶救助工作机构应当对职工的申请进行审核,确定帮扶救助对象和帮扶救助金额,报同级工会委员会审批。

特困人员救助管理情况汇报

特困人员救助管理情况汇报

特困人员救助管理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特困人员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特困人员救助管理情况,特向上级部门做以下汇报。

一、救助对象情况。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特困人员XXX人,其中包括老年特困人员、残疾特困人员、孤儿特困人员等。

他们生活困难,急需社会救助和关爱。

二、救助政策落实情况。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特困人员救助政策,包括临时救助、长期救助、康复帮扶等。

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积极落实政策,确保特困人员能够得到应有的救助和帮助。

三、救助管理措施。

为了更好地管理特困人员救助工作,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特
困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救助资金使用监管、完善救助流程和机制等。

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救助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特困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救助对象识别不
够精准、救助资金分配不够公平、救助管理流程不够规范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工作,提高救助管理水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改善特困人员救助管理情况,我们将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
救助对象的识别和核查工作,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等。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推动特困人员救助工作的深入发展。

综上所述,特困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全力以赴,确保特困人员能够得到应有的救助和关爱。

希望上级部门能够给予更多支持和指导,共同推动特困人员救助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2024年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2024年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2024年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制度摘要:2024年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制度是以切实保障困难职工权益为核心,全面提升困难职工获得帮扶的机会和权益保障水平。

制度旨在建立健全的帮扶机制,加强工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切实提高困难职工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一、制度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工工资水平逐渐提高,但也有一部分职工处于困难境地,面临贫困、疾病、意外伤害等困难。

为了更好地保护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强工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制定了2024年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二、制度目标1. 提升困难职工获得帮扶的机会:通过建立健全的帮扶机制,确保困难职工能够便捷地获得帮扶,并及时解决实际困难。

2. 增强困难职工的权益保障水平:对困难职工的基本权益进行全面保障,包括基本生活费补助、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帮扶。

3. 提高困难职工的幸福感: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困难职工的精神文化素质和幸福感。

三、帮扶内容1. 基本生活费补助:针对生活困难的职工,提供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生活补助,确保其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2. 医疗帮扶:建立困难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包括定期体检、大病互助、门诊医疗费用报销等服务。

确保困难职工的健康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3. 子女教育帮扶:针对困难职工的子女,提供资助和奖学金等教育资助措施,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教育的公平机会。

4. 就业帮扶:为失业困难职工提供就业创业指导,提供职业培训和岗位安置服务,帮助他们重新就业或自谋职业。

四、帮扶机制1.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工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困难职工代表等组成的联席会议,定期研究制定帮扶政策和措施,并对帮扶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2. 建立信息统一管理平台:建立困难职工信息统一管理平台,确保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共享,提高帮扶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

3. 加强帮扶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对帮扶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其专业性和服务意识,确保帮扶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五、帮扶资金来源1. 企事业单位专款:各企事业单位按比例提取专项资金,用于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

困难职工帮扶方案

困难职工帮扶方案

困难职工帮扶方案一、背景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困难职工的存在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困难职工通常指的是一些由于身体疾病、家庭变故、经济困难等原因,导致其工作受阻或无法继续工作的职工群体。

这些困难职工无法获得正常的收入和福利保障,造成了他们的生活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困难职工帮扶机制,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加强对他们的援助和扶持。

1.政府层面(1)建立和完善困难职工信息库,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和需求。

(2)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明确困难职工的待遇和福利保障,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3)加大对困难职工的经济扶持力度,提供临时救助和长期救助,确保他们的生活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4)加强困难职工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工作,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5)加强与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对接,共同为困难职工提供帮扶。

2.企业层面(1)建立健全困难职工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和流程。

(2)设立专门的团队或部门,负责困难职工问题的解决和帮扶。

(3)通过员工关怀基金、员工互助基金等方式,为困难职工提供经济援助。

(4)为困难职工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合理调配其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以便他们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庭。

(5)开展爱心捐助活动,让员工参与其中,共同给予困难职工温暖和帮助。

3.社会层面(1)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困难职工提供精神安慰和社交支持。

(2)开展公益捐赠活动,集结社会资源,为困难职工提供物资援助。

(4)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困难职工帮扶事业,共同承担社会责任。

4.个人层面(1)困难职工应主动向相关部门和单位反映自己的情况,寻求帮助和援助。

(2)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努力,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接受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技能和知识,为再次就业做好准备。

(4)积极寻求社会资源和帮助,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网。

(5)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可以重新站起来。

三、总结困难职工帮扶方案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实施方案

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实施方案

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实施方案困难职工是指劳动者生活遭遇困难、面临严重困境的情况下,由单位或其他组织提供一系列帮扶措施的人群。

为了保障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需要制定并实施一套有效的帮扶救助实施方案。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方案,旨在为困难职工提供全面的支持。

一、目标与原则1.目标:通过帮扶救助,帮助困难职工摆脱困境,重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2.原则:精准施策、因势利导、全程参与、综合施救。

二、帮扶对象确定和认定1.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困难职工进行认定,主要依据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生活困难程度、健康状况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等。

2.困难职工的认定需要通过多个层面的审核,部门需成立专门的帮扶组织或小组负责认定程序,确保公正、透明。

三、帮扶救助内容与方式1.医疗救助:提供免费医疗和药品支持,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健康体检,对有治疗需求的进行定期随访。

2.临时救助:对于脱产、临时失业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给予一定期限的生活费、食宿津贴和交通费资助。

3.就业培训:对于因岗位调整、技能要求变化而失业的困难职工,组织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转岗技能。

4.就业创业:为困难职工提供创业指导和贷款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创业,增加就业机会。

5.住房补贴:对于困难职工没有自有住房或租房困难的情况,给予一定程度的租房补贴或提供廉租房。

6.子女教育补助:对困难职工的子女提供教育补助和奖学金,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四、帮扶救助的实施机构和责任方1.帮扶救助的实施机构由公司或组织内部成立,设立专门的帮扶救助部门或小组负责具体工作。

2.帮扶救助部门或小组的成员包括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健康管理部门、社会工作人员等,组成联合帮扶救助工作组。

3.公司或组织领导层要做好帮扶救助工作的宣传和指导,强调对困难职工的重视,提高大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五、帮扶救助的筹资与管理1.帮扶救助的筹资主要通过单位内部的员工捐款、公司内部公益活动所得善款以及向社会募集捐款等多种方式。

职工帮扶解困实施方案

职工帮扶解困实施方案

职工帮扶解困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职工群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生活困难和就业压力。

一些职工因病、因伤、因灾、因失业等原因陷入困境,急需得到帮助和支持。

因此,建立健全职工帮扶解困实施方案,对于解决职工生活困难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建立健全的职工帮扶解困机制,确保每一位职工在遇到困难时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重返正常生活轨道。

2. 原则,以人为本,尊重职工的意愿和需求;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帮扶资源的合理分配;注重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和解决职工困难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化。

三、实施步骤。

1. 建立信息采集和登记制度,建立职工帮扶解困档案,对困难职工进行信息采集和登记,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情况和需求。

2. 制定帮扶方案,根据困难职工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包括经济援助、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多方面支持。

3. 资源整合和分配,整合各方资源,包括政府资金、企业捐助、社会组织支持等,确保帮扶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4. 实施跟踪和评估,对帮扶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的最大化。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政府、企业、工会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职工帮扶解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帮扶工作。

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职工帮扶解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帮扶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3. 增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职工帮扶解困工作的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职工困难的良好氛围。

五、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职工帮扶解困实施方案,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职工困难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职工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 形成健康、积极的帮扶解困氛围,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职工帮扶工作。

六、总结。

职工帮扶解困实施方案的建立和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仍有部分群体由于各种原因陷入特困境地,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难以得到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应运而生。

该制度旨在帮助特困人员解决基本生活问题,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

二、主要内容与措施1.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特困人员生活需求,制定合理的救助供养标准,确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 救助供养方式:包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援助、康复训练、就业帮助等。

3. 救助供养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拨款、社会捐赠、慈善基金等合法渠道。

三、实施主体与职责1. 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管理。

2. 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负责本区域内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

3. 社会服务机构:负责为特困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康复训练、就业帮助等服务。

四、保障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2. 加强政策宣传:广泛宣传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3. 强化人员培训:加强对实施主体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监督管理体系1. 建立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救助供养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2. 加强对实施主体的监督检查,确保救助供养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管。

3.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对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进行监督。

六、社会力量参与1. 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

2. 社会力量可以通过捐赠资金、提供服务等方式,参与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

七、救助场所的建设和管理1. 政府应合理规划布局救助场所,为特困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 加强救助场所的管理,确保特困人员在救助场所的生活质量。

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通知

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通知

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民政厅•【公布日期】2019.08.30•【字号】黑民规〔2019〕4号•【施行日期】2019.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正文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通知黑民规〔2019〕4号各市(地)、县(市)民政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要求,进一步提高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切实履行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职责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作为民生保障的一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基本制度安排,是充分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手段,是一项政策敏感性强,政治敏感性更强的工作,是各级民政部门的职责所在。

各级民政部门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完善和规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重要性,坚决克服不用心、不作为、标准低、不落实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救助供养标准,规范审核、认定程序,规范均等化服务内容,拓展照料护理方式,不断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靠。

切实解决当前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存在的供养标准不规范、供养措施不完善、统筹发展力度不够、城乡均等化服务不均等的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中包含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基本生活标准参照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低保标准的一定比例确定,原则上应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照料护理标准一般可分为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三个档次,参照当地日常生活照料、养老机构护理费用或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确定。

照料护理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由各地结合当地社会救助领域购买服务的相关规定实施。

各地应在省级指导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标准内容,制定的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之和,原则上不得低于省级特困供养指导标准,并于每年12月底前以市(地)为单位将两项标准报省民政厅备案。

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公司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公司党政解决困难职工群众的工作及生活问题,为困难职工提供救助、维权和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改革发展,为党分忧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进一步将帮扶工作做好、做实,真正使帮扶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困难职工。

经公司研究决定,此项工作由工会牵头组织实施,切实维护好困难职工的切身利益,把组织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

一、特困和困难职工标准
特困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职工。

困难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由于重病或残疾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

二、特困和困难职工调查
工会于每年3月前对困难职工进行调查摸底。

对符合特困和困难标准的职工要在实施“三查一访”后,纳入困难职工档案。

三、帮扶工作制度
(一)每年春节期间向困难职工发放食物或慰问金。

(二)工会深入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组织贴心人服务队开展为困难职工服务活动。

(三)每年在8月底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

(四)不定期开展转赠活动,将筹集到的帮扶物品赠与有需求的困难职工。

(五)按照市总和母公司工会要求,不定期开展募捐活动,
帮扶困难职工。

情系困难职工冷暖构建帮扶长效机制

情系困难职工冷暖构建帮扶长效机制

中铝贵州企业领导班子一致认为, 企业在发 展生产, 创造财富, 回馈社会, 造福职工的同时, 决 不能忘记困难职工群体所处的困境。让困难职工 过上安定的生活, 这是践行“ 三个代表” 民生为 和“ 本” 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 是对维护社会稳定、 构 建和谐社会的积极贡献, 是对企业社会职责的认 真履行。在统一思想, 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中铝贵 州企业把扶贫帮困工作的重点落实在建立长效的 帮扶工作机制和完善的帮扶救助体系上。中铝贵 州企业协调委员会主任、 贵州铝厂党委书记、 中国
回肠! 魏 豆曰叭翔
等社会和家庭多方面的原因, 极少数职工家庭在 生活、 医疗、 子女上学等方面遇到了困难。中铝贵 州企业协调委员会主任、 贵州铝厂党委书记、 贵州 分公司总经理常顺清, 在带领厂、 分公司领导班子 进行“ 送温暖”节日 、 慰问等活动时, 深人到困 亲自 难职工家中访贫问苦,对他们生活的艰辛有着真 切的体会和深刻的感触, 从而下定决心要全力解 决困难职工群体的生活、 医疗、 子女就学等问题, 在中铝贵州企业, 一定要做到“ 不让一户困难职工 生活过不下去,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子女因交不起 学费而辍学,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因生活困难看不
工家庭276户 淇 中 职工家庭55户)。 特困 针对困 难
职工的实际生活情况和面临的具体问题, 本着实 事要抓实、 好事要办好、 着眼长远、 形成机制的原 则,我们明确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 “ 四帮责任 制”即:一要帮助困难职工户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 问题, 二要帮助困难职工子女解决就学难问题, 三 要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看病难问题,四要帮助困难 职工增强“ 造血功能” 。为保证“ 四帮责任制” 落到 实处, 取得成效, 我们又提出了要做到“ 四清五送” 。 铝业贵州分公司总经理常顺清明确提出,雪中送 “ “ 四清” 即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清楚, 家庭成 炭” 是必不可少的, 四季如春” 但“ 则更加重要。要 员的经济来源和困难状况清楚, 家庭成员致困原 采取措施, 从机制上确保扶贫帮困的经常化、 制度 化, 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帮扶救助体系, 持之以恒, 因清楚,家庭成员就业情况以及帮扶需求清楚。 “ 五送”即送资金— 帮助解决生活上的燃眉之 富有实效, 让困难职工不仅在逢年过节时得到温 急 ,送物质— 帮助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送政 暖, 更要让困难职工一年四季都感受到来自 企业 策— 帮助落实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保障政策, 的关爱和帮助。 送信息— 帮助了解社会情况、寻求脱贫致富门 2006年2月,中铝贵州企业成立了由企业党政 路, 送信心— 帮助鼓起生活勇气, 信、 立、 自 自 自 工主要领导任正副主任、有关处部室领导和部分 前, 我们对全部276户困难职工家庭都建立 二级单位工会领导参加的 “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 强。目 爱心帮扶” 对子, 明确了帮扶责任。 厂工会负责帮扶工作的组织实施, 明确了“ 扶贫济 “

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公布日期】2016.07.07•【文号】民发〔2016〕115号•【施行日期】2016.07.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的通知民发〔2016〕1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以下简称《意见》),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做出了系统安排,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意见》的重大意义特困人员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也没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是我国现阶段最困难、最脆弱的人群。

为城乡特困人员提供制度化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照料护理服务,是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具体举措,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安全网的重要内容,对于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民政部门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站在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意见》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意见》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将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任务和举措抓紧抓好,坚持城乡统筹,强化托底保障,优化服务供给,落实精准救助,切实维护好城乡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

二、全面把握贯彻落实《意见》的重点任务各地要根据《意见》要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意见》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

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总结范文(3篇)

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总结范文(3篇)

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总结范文(3篇)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总结范文篇1一、入户调查,发放特困职工证我们区总工会把特困证发放的过程同时作为工会组织了解特困职工疾苦,为特困职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自己在发放过程中,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深入到千家万户,调查核实特困职工家庭情况。

通过天的紧张入户调查,掌握了特困职工的实际生活状况第一手材料,并且询问他们致贫的客观原因和当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宣传领取特困证后在住房、看病、减免有关费用上的具体政策,从而使特困职工领证后能发挥出特困证的最大效用。

随着我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职工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领取特困证的特困职工收入标准也不断提高。

20__年,这一标准已达到元。

经过基层调查摸底、上门核实、对外公示等程序,共有户符合条件的特困职工将享受20_年度职工特困证。

为将关爱困难职工行动向纵深推进,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进困难职工的心坎上,根据上半年本区物价上涨幅度,近日,区总工会筹集资金近2万元,为66户特困职工家庭228人发放每人80元物价补贴二季度物价补贴。

自去年将这66户特困职工作为受援对象以来,区总工会凭借帮扶中心平台,除给每户特困难职工家庭发放1800元基本生活补贴外,同时通过金秋助学、“心系职工情,温暖进万家”结对帮扶等系列活动,针对困难职工的不同困难问题,制定实施相应的帮扶措施,确保每位困难职工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

同志是的一名普通职工,由于妻子也没有正式工作,又无工作,孩子正在读中学,家庭生活全靠他一个人支撑,因而十分困难。

但是在区总工会的关心下,他多次被列为特困职工,享受到水、电、粮、油等方面的补贴,缓解了生活压力。

他感慨地拉着我的手说:“总工会是我们职工的好后盾,特困职工证是我们困难职工的'及时雨'啊!”二、关爱花朵,开展金秋助学助学金活动金秋八月,是我们区总工会开展“金秋助学”活动月。

困难职工帮扶情况和措施

困难职工帮扶情况和措施

困难职工帮扶情况和措施背景困难职工是指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特殊事项、突发事件,导致其身心困扰或者生活无法自理的职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工队伍的日益壮大,困难职工问题也逐渐显示出来。

因此,加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一直是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困难职工帮扶情况政府层面政府在困难职工帮扶方面一直倡导“人性化管理”,并通过各种扶持政策,如就业补贴、住房补贴、医疗救助、生活保障等各种方式,给困难职工提供各种支持,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改善其生活水平。

不失为一个好的措施。

但是,这些措施还是有很多弊病,表现在:政策侧重度不够,很多困难职工虽然可以领取一些政策的福利,但是不够到位,似乎还是难以解决问题;另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政策制定不当,个别地方或者行业歧视现象存在,这让困难职工感到沮丧,带来负面情绪。

社会层面社会各界一直非常关注困难职工,各种爱心捐助、志愿者服务、企业赞助等等也众多呈现。

困难职工通过社会善款和企业资助,得到一定的经济保障,提高了生活质量,减轻了就业压力和生活负担,其中不乏一些温馨感人的事例。

但是这种情况却也存在一个问题,即需要公众的关注和慷慨解囊,这很容易导致资助行为流于形式,一些人为了名誉或者一时的感动,会给困难职工送去不必要的物质,让这些职工陷入“不是和谐生活,而是过度依赖”的泥淖中。

因此社会帮扶还需要一个合理有效的机制和执行方式,让一些能够自力更生的人也能够得到支持。

措施建议困难职工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更需要个人自我教育和思考。

在此基础上,以下是一些措施建议:1.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

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反映务实和人性的相结合,保证困难职工得到应有的支持,真正看到他们的生活变化。

2.支持企业参与。

企业作为困难职工的直接雇主,可以通过职工互助金、专项基金、政府与企业双向补贴等方式,帮助困难职工。

3.增加心理支持。

困难职工经历了各种困境,需要社会、企业和政府提供旗帜鲜明的心理支持,让他们敢于面对压力和困难,并帮助困难职工更好地恢复生活信心。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0.16•【字号】浙政办发〔2021〕58号•【施行日期】2022.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救助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进一步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根据民政部《特困人员认定办法》(民发〔2021〕43号)和《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等相关规定,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健全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社会参与、政策衔接、保障适度、自愿供养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制,强化政策落实,切实解决特困人员认定不精准、供养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加快形成托底保障有力、统筹衔接有序、管理服务有效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提高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水平,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二、规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认定本省户籍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同时具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条件的,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申请审核审批等程序,参照《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民发〔2012〕220号)有关规定执行。

(一)无劳动能力。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无劳动能力: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残疾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肢体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视力残疾人;县级以上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无生活来源。

申请人在申请之日前6个月内,月均收入低于当地同期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认定为无生活来源。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6.14•【字号】冀政发〔2016〕31号•【施行日期】2016.06.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救助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6〕31号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精神,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基本原则坚持按照属地原则分级管理,强化政府托底保障职责,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坚持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制定救助供养标准科学合理,保障适度;坚持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确保特困人员获得必需的社会保障;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救助供养保障机制;坚持发挥社会力量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的良性互动。

二、目标任务全面开展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在全省建立起城乡统筹协调,资金来源稳定,政策配套完善,工作机制健全,服务管理规范,救助程序便捷,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解决特困人员突出困难、满足特困人员基本生活需求。

三、进一步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一)规范救助供养标准。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包括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

基本生活标准应满足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所需,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照料护理标准应根据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和服务需求分类制定,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要合理适度。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健全救助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救助供养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增长。

困难员工帮扶实施方案

困难员工帮扶实施方案

困难员工帮扶实施方案
一、建立健全的帮扶机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困难员工帮扶机制,包括设立专门的帮扶小组或委员会,明
确帮扶的程序和责任人,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困难员工的基本情况和帮扶需求。

二、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

针对每位困难员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包括经济援助、技能
培训、工作调整等方面的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工作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沟通和交流。

帮扶工作需要与困难员工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及时调整帮扶计划,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四、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

企业应营造和谐、包容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困难员工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减少
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强融入感和归属感。

五、促进困难员工的自我提升。

除了提供物质帮扶外,企业还应鼓励困难员工通过学习和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六、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困难员工帮扶工作不是一时的短期行为,企业应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将帮扶
工作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帮扶模式。

七、加强政策支持。

企业在开展困难员工帮扶工作时,也需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扶资源,共同为困难员工提供更好的帮扶服务。

总之,困难员工帮扶实施方案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关心支持。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帮扶机制,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加强沟通和交流,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促进困难员工的自我提升,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加强政策支持,才能真正做好困难员工的帮扶工作,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验做法总结

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验做法总结

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验做法总结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验做法总结**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下游,历来是湘鄂边际的工业重镇,享有“江南明珠”之美誉。

现辖4镇3乡和4 个街道办事处。

总面积558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其中城市人口13万。

多年以来,我市形成了以汽配、盐化工、纺织、食品、造纸为主的工业体系,随着企业“两个置换”到位,全市上万名下岗职工中不少因年龄偏大、技能偏低以及家庭特殊原因沦为困难群体。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全总部署,在省总、常德市总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市委高度重视、工会认真筹划、社会全员参与,确实把对困难职工的帮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自20**年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以来,我们突出了信访接待、困难救助、就业服务、法律援助四项主要职能,创建了直面对接、快捷帮扶的一站式服务形式,实现了帮扶工作由节日活动性向长效机制性的转变,由典型帮扶向结构帮扶转变,由单纯办事实向保障和监督转变。

经过创新发展,我市帮扶领域不断扩大,帮扶功能不断完善,帮扶实力不断增强,帮扶效果更加明显,困难职工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到目前为止,“中心”共接待职工来信、来电、来访2782件次;帮扶困难职工2264人,发放帮扶款物折合共计328万元;落实结对帮扶326人;培训下岗困难职工7000多人,帮助900多名下岗职工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为350多名困难职工提供了法律咨询和援助,调解纠纷190多起。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在立足“四个一”方面很下工夫。

一、健全一个网络,形成整体联动的帮扶工作格局。

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两办”转发了《**市总工会关于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常务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分管副市长等为副组长,总工会和劳动、民政、财政、司法及乡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的第1 页共1 页职责。

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 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 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近年来我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生活成本的上升,仍有一定数量的特困人员无法得到及时的救助和供养。

因此,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此提出几点意见。

一、逐步提高特困人员救助标准特困人员救助标准是制定救助政策的基础,应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逐步提高救助标准。

同时,还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科学制定不同的标准。

此外,在提高救助标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提升救助质量,做到分类施策,针对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救助措施,并严格落实救助供养资金的使用管理。

二、加强特困人员医疗救助与保障特困人员中的大部分属于老年人和病患者,因此必须加强对特困人员的医疗救助与保障。

应该通过建设医疗救助机制,提供一定的医疗费用补贴和保障措施,并引导和鼓励特困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进一步减轻其医疗负担。

三、建立特困人员社会化救助机制在加强政府救助的同时,还应该鼓励和支持社会救助机构和慈善组织,积极扶持特困人员。

建立特困人员社会化救助机制,引导企业和民众捐款捐物,采取资助学生、帮扶特困人员等形式,协助特困人员渡过难关。

四、完善特困人员康复机制特困人员康复机制是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整体性、综合性和长期性。

针对不同的特困人群,采取不同的康复方式,并落实康复资金的专项使用和管理。

五、实施特殊救助政策特困人员中还有一些具有特殊救助需求的人群,如失能儿童、重病患者、特困妇女等,应针对这些特殊群体,实施特殊救助政策,提供更为周到和细致的帮助和支持。

六、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涉及到广泛的社会利益和政府形象,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的使用管理,对涉及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工作安排、资金使用、政策制定、实施效果等各方面进行密切关注和监督,并及时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立完善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制度情况
简要汇报
一、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海门市特困职工帮扶救助机制实施意见》
去年10月份,我们与市财政局、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15个部门共同探讨协商,初步形成了包括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生活五大救助机制的对特困职工帮扶救助的实施意见,后经多次修改、完善,于12月由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并正式实施。

在原有的对特困职工实行优惠照顾的基础上,提高了就学、就医等方面的救助标准,就医范围扩大到全市各医院,并增加了殡仪基本服务综合费减免30%这一条。

二、元旦、春节期间多部门联动,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
多年来,每逢元旦、春节,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级机关各部门和市总工会干部,分赴全市各乡镇,开展送温暖活动,将特困职工的救助款、募捐款送到他们手中,很多结对帮扶单位还捎上米、油及各种各样的年货、水果上门看望慰问特困职工,让他们平平安安、开开心心过好年。

这一活动已形成长期制度。

同时开通送温暖热线,对困难职工进行紧急援助。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助学活动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市总领导都要带上饮料、书籍等慰问品,
去各小学和幼儿园看望特困职工子女,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关心他们的成长。

字去年起,市总还组织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对特困职工子女中新升入高中、大学(大专)的孩子给予一定资助,去年发放助学款1.45万元。

今年我们专门邀请了部分家长、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举行了助学款发放仪式,发放助学款1.41万元。

学生门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争取报效社会,报答父母,让自己的家庭尽早脱贫。

四、加强特困职工档案管理,按时发放特困证
凡核定为特困职工的,都为他们建立了档案,搜集了本人申报表、市总调查核实表等一整套书面材料,一人一档一袋,详细记录该职工的家庭困难情况、工作单位、家庭人口、住址等,查阅起来非常方便。

今年根据上级工会要求,将特困职工情况全部输入电脑,实行计算机管理。

每年春节后,我们就把所有的特困证和医疗卡都发放到职工手中,让他们及时享受到各种优惠待遇。

五、下阶段工作
1、督促相关部门落实五大救助机制,让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2、10—11月做好新一轮特困职工的申报、审核工作。

3、继续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的送温暖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