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体会诗句的语言美,感悟比喻的妙处。

3、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二)、教学重点1、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三)、教学难点1、想象西湖晴雨的变幻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2、体会诗歌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中华传统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文字线索题导入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2、四川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3、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4、他的诗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方面独具风格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流传千古的名句1、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猜出这个人是谁吗?(苏轼)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出示课题)说说诗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事件)(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西湖边上的望湖楼醉酒题诗)3、那么苏轼在望湖楼上题了怎样的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读诗歌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第一个展示你的朗读?(齐读)3、读得真不错,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响、读准,更要读出诗的节奏,(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划分好的节奏自由练读一下这首诗。

4、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得真好(如果读不好,师范读,再指名读)5、男女生赛读。

三、检查预习,提出疑问1、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学习古诗仅仅会读还不行,我们还得理解诗中意思,品读诗中的意境。

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哪些不懂或者难懂得词语,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相机指导回答)2、相信解决了这些重难点词,你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现在再读这首诗,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带着你们的理解在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四、整体感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大、快、急、来得快、去得也快)五、品读诗句1、这真是一场奇特的雨啊!你从诗中得哪些字眼或诗句中感受这场雨的奇特呢?请默读诗歌,并从信封中取出“共学单”,认真完成。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优质课堂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优质课堂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优质课堂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知识的一个全面回顾和总结,包括四则运算、方程、几何等知识。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思路混乱、运算错误等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顾和总结本册书的主要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回顾和总结本册书的主要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建立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展示知识点和例题。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回顾本册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四则运算、方程、几何等。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解题方法。

然后,再次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第一单元“我是公民”中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素质,公民与社会等。

2. 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使他们理解公民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3. 通过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 公民的基本素质3. 公民与社会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第一单元的研究内容,例如:“我们在这个单元中研究了什么?”、“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一个好的公民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

(二)复主要内容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作为公民,我们有哪些权利?”、“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等。

2. 公民的基本素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民的基本素质。

例如:“假设你是一个公民,你在日常生活中会怎么做?”、“你认为一个好的公民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

3. 公民与社会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公民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作为公民,我们在社会中的角色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等。

(三)课堂活动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民的权利、义务和基本素质。

四、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我是公民”的短文,写出你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以及你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

2. 完成课本上的题,巩固复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是公民”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增强了他们的公民意识。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素质等,学生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体验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立的强大。

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本店铺特地准备了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圆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摄影作品,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图形?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2.实投学生成果(由画几个点到多点,直到圆)问:站在这几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几点上吗?出现圆后问,还有地方站吗?3.课件演示师: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一点)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二、操作中认识圆1.屏幕上有一个圆,同学们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制造一个圆吗?2.学生画圆,师巡视3.汇报不同画圆的方法(先找用圆形工具画的汇报)拿线绳画的黑板演示谈话:这位同学拿这么长的绳子在黑板上画了这么大的一个圆,如果我想在操场上画个大圆怎么办呢?圆规画的实投展示4.总结圆规画圆方法5.学生练习圆规画几个圆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工具来画圆,人们为什么还会发明圆规呢?6.观察自己所画的圆,除了一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儿)给它取个名字——圆心(如果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用字母O表示7.拿出手中的圆纸片,你们有办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吗?学生动手折问:除了圆心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折痕)你发现的折痕是什么样子的。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与反思(完美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与反思(完美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与反思(完美版)六上语文教学反思(共27个)六上语文教案第一单元1.山中访友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①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①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

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第二课时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篇1: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语文要素】2.体验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3.谈谈分号在句子中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4、了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5、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好处,掌握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重点)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难点)一、交流平台:总结阅读方法1、阅读文章,首先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2、指名反馈。

预设:(1)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联想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展开。

3、思考:你觉得阅读时用上“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既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创造力。

)二、词句段运用:排比句和分号的用法1、(课件出示文中排比句)师:读一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由交流)明确: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好处:(1)加强语势,更有节奏感;(2)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表达的强烈感情。

如,第二组句子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连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并列叙述,内容集中,句式整齐,充分表达了对漓江的赞美和喜爱。

2、认识分号并了解分号的用法。

(1)(课件出示第一段话中前一部分)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o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相关词汇。

o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o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默读、略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o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o通过仿写、续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o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花之歌》。

2、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和景物,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生字词、课文背景、图片等教学资源。

2、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3、黑板:书写重点、难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o教师播放一段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论自己的感受。

o教师引入本单元主题“自然之美”,介绍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2、学习新课(30分钟)o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并标记生字词。

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o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理解并运用相关词汇。

o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o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巩固练习(10分钟)o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o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课堂小结(5分钟)o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o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六、作业布置1、背诵指定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预习下一课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我的舞台》【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2.情感目标: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板书:28、我的舞台2.解释课题理解“舞台”。

二、简介作者(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

剧作家。

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

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

《女人漂亮》。

《父女惊魂》。

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

《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艺术家们那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吧!三、扫读课文,找出中心句1.学生扫读课文,画出句子。

2.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齐读一遍。

过度: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同学们心中也有一个大舞台吧!作者吴霜姐姐围绕心中神奇的舞台,写了一些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四、自由读课文1.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2.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围绕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娓娓叙述了作者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的成长故事,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五、再次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边读边思考:作者的舞台在哪里都有哪些经历出示空表格,发带空表格的小黑板给学生填写: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2.学生边读边填写。

3.交流归纳填写表格,弄清课文内容: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还没有出生时把娘胎当舞台在肚子里“登台唱戏”、“大闹天宫”刚会走路时把小床当舞台模仿母亲“演戏”随母亲演出时每场必到舞台察言观色,学形记词六岁时侯把练功毯当舞台拜师学艺,署去寒来,刻苦学习学艺几年后把客厅当舞台给到家的客人开“个人晚会” 小结过渡:是啊!作者的舞台无处不在,正如人所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具体内容包括:1. 课文《草原》第一、二自然段;2. 生字词:草原、辽阔、羊群、翠绿、奔驰;3. 语文园地:词语理解、句子仿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语理解和句子仿写;2.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和生字词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草原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生字词的认读;3. 精讲:教师讲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分析词语理解和句子仿写;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草原美景的描绘方法,并进行仿写;6. 展示成果:各小组分享仿写成果,师生共同评价;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原》2. 生字词:草原、辽阔、羊群、翠绿、奔驰3. 语文园地:词语理解、句子仿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2)仿写句子: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绘一幅草原美景;(3)拓展阅读:查找关于草原的诗歌或文章,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略;(2)例:在辽阔的草原上,成群的羊儿悠闲地吃草,远处,骏马奔驰在翠绿的草地上;(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对草原美景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在随堂练习中未能完成所有题目,需要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我心中的草原”主题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牛津苏教六上Unit1Publicsignsword教案7篇

牛津苏教六上Unit1Publicsignsword教案7篇

苏教牛津版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案Unit 1 Public sings苏教牛津版六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Public signsThe fourth periodTeaching aims:1.知识目标:(1) 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和词组:take a walk, look around,pick up, come up to,point to, He sees something on the grass. Fine10 Yuan.(2) 了解字母组合ea在单词中的发音。

(3) 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和词组:“Sorry, you arewrong”、“Yes, you are right” and “Try again” .2.技能目标: 能了解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公共标志。

3.情感目标: 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公共标志的有关知识,同时教育他们做个文明的社会小公民,不要像课中的Mr. Smith一样。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1. 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和词组:take a walk,look around, pick up, come up to,point to, He seessomething on the grass. Fine 10 Yuan.2. 简单的复述Part E 的大意。

Teaching aids: 多媒体课件、单词卡片Teaching produres:Step 1 Review:1.What does it mean?It means you/we should/shouldn’t/must …出示图片让学生进行问答,复习公共标志类词汇。

2.复习检查A部分的短语。

Step 2 Ask and answer:1.教师准备一只时钟,将其拨至不同的时间,询问学生What’s the time? Can you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时间考虑该做什么,提出建议You/We should …2.出示D部分图片,学生练习相互问答,两人一组。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第一单元位置第二单元分数乘分数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第三课时运算定律的应用5×6+7×3 壹五×(34-29)第七课时:倒数的认识第二课时解决问题第四课时: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内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课文第37的例1,38页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答含有分数的简易方程的技能,为今后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分数除法法则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2.一个数的5倍是32,这个数是多少?(要求学生列出简易方程,说出根据什么这样列)二、新授。

1.出示题目:电脑呈现课文例题拼图师: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出示)生: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G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体重的7/壹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师:用哪些信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经过寻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整理成一道应用题。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①数量关系a.4/5表示什么?B.画线段图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根据课本第9页至第10页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能力目标: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3.情感目标:厂家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难点:在设计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9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9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9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

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

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

表现出诗人明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

【学情分析】对于6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

但有时,会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不能深刻领悟、体会。

因而要着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古诗。

【教法、学法】教法:运用各种手段,图片、音乐,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学法: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自读、齐读、配乐朗读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自读-质疑-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多种展示”这样一种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古诗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含“雨”的诗句,搜集苏轼的相关资料信息及其诗词等文学作品。

【教学时数】1课时【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古诗的教学目标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古诗教学应注重战略,关键之处要体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无穷,进而熟读成诵,积累于胸。

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内容不难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强化诵读”的古诗教学原则。

【思路提要】采用同学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读诗-会意-入境-悟情,形式不拘一格,关键要把古诗学活,在读中理解、感悟这首古诗。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方案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教学方案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p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展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才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单元教学目的:1.诵读课文,领略草原的美妙风光,追随作者文字描绘,感受作者热爱丁香结和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2.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目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

3.学习比照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展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才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三、单元课时安排1草原………………………………………………………………2课时2丁香结……………………………………………………………2课时3古诗词三首………………………………………………………2课时4花之歌……………………………………………………………1课时习作:变形记…………………………………………………………2课时语文园地一……………………………………………………………2课时1.草原教学目的: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6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里,教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联系后项是100的比,体验了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尤其是百分数与小数的相互改写,为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做了必要的准备;还教学了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初步应用了百分数。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包括四个内容,依次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根据已知的税率求应缴纳的税款以及根据已知的利率求应得的利息,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编排了六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全单元的内容分成四段教学,最后还有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解答例1的关键是理解问题的具体含义,教材借助直观的线段图,让学生思考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这个问题是求实际造林面积超过原计划的公顷数相当于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从而产生先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4公顷,再求4公顷是计划造林面积16公顷的百分之几这样的思路。

或者先算出实际造林面积是原计划的125%,再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的结论。

两条思路、两种算法都是把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看作单位1(即100%),在线段图上能清楚地看到,两种解法最终都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部分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练习一第1题利用已知的是百分之几求增长百分之几,或者利用已知的增加百分之几求是百分之几,通过百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含义,还带出了下降百分之几这个概念。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与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相比,后者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与实际造林公顷数相比,解决两个问题的算式中,被除数的意义不同,除数也不同。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下面是我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范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了解茶园美景、焙茶过程及品茶情趣。

2.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能干。

3. 了解有关茶的知识,培养对祖国茶文化的兴趣。

通过探究问题,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能干。

教学难点:1. 了解茶园美景、焙茶过程及品茶情趣。

2. 搜集有关茶的资料,进行分类处理,交流汇报。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茶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碧螺春》的第一课时。

谁能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屏显字幕) ( )的碧螺春( )。

2、是啊,久负盛名的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具体描写的。

二、品读课文(一)学习第四小节1、请大家打开书,找出描写采茶的自然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在书旁作简单批注。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做批注。

)2、谁能说说,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体会)⑴ 除了“明媚”,还有什么词可用来形容江南春光?⑴ 相机理解“翠绿欲滴”、“神采飞扬”。

⑴ “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副美丽动人的图画。

”是什么句?为什么这样说?3、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不是图画胜似图画。

(屏显课文的插图),谁能给它起个合适的题目?(给插图起题目)4、江南春光如此美丽动人,你喜爱它吗?自由朗读第四小结,看谁读得声情并茂。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大家一起来》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能够正确朗读并流畅书写课文中的常用词语。

3. 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基础的语文写作。

教学重点
1. 理解并记忆课文《大家一起来》的内容。

2. 研究并书写课文中的常用词语。

教学内容
课文《大家一起来》
大家一起来!
飞得高,高,高,
游得远,远,远。

跑得快,快,快。

队形新,新,新。

大家一起来!
词语提示:飞,高,游,远,跑,快,队形,新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课文《大家一起来》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第二步:理解课文内容
1.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解释词义不明确的词语。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课文的意义和故事情节。

第三步:研究课文中的常用词语
1. 教师逐个教授课文中的常用词语,并让学生朗读。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第四步:课文操练
1. 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背诵整篇课文。

2. 学生自由发挥,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写作练。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 对学生的词语朗读和写作进行评价,检查学生的词语使用是否准确。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一段自己的小故事,使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书写。

2. 学生可以进行课文的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的内容和教学步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1、草原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读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探究新知。

篇一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师:每人吃2/9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

问:一个人吃了2/9块,三个人吃了几个2/9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2/9块。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2/9+2/9+2/9=2+2+2/9=6/9=2/3(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2/3图片)(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2/9×3。

再启发学生说出2/9×3表示求3个2/9相加的和。

(3)比较2/9×3和12×5两种算式异同: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

(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2/9×3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2/9×3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2/9的和。

学生计算,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2×3/9=6/9=2/3(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

(边说边加虚线)(2)引导观察:2×3/9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2/9×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观察结果:2×3/9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2/9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案【优秀7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案【优秀7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教案【优秀7篇】《丁香结》教学反思篇一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1、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

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

老师在教学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析文章凝练生动的语言,把握丁香花的形象特点2、准确理解作者寄托于丁香的情思,学习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优美的语言,领悟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学会豁达、勇敢地面对人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品析文章凝练生动的语言,把握丁香花的形象特点教学难点准确理解作者寄托于丁香的情思,学习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上第一单元教案1.山中访友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听写词语,复习引入(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读文感悟,体验情感(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

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学习首尾,体会写法(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课外延伸,强化体验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2 * 山雨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2、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有没有同学喜欢雨景,请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下雨是的情景。

2、同学们说的都不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山雨的美丽。

二、自由读课文说说山雨的美。

1、自由读文。

2、你觉得那一句美,读给大家听听。

3、简单评评为什么觉得这句美?三、知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图文结合,欣赏品文。

1、指导看图。

2、动笔画一画你想像中的山雨图。

3、交流欣赏,说说你画的是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五、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你喜欢的句子。

六、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好句。

板书设计:山雨声音美颜色鲜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注意以下读音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ù)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感悟,探究解疑1.自读感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l)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④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觉,或产生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2)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点击教学软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同时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组内朗读比赛。

③各组代表在班上展示读,并配以音乐,读后师生评议。

四、总结1.配乐朗读课文。

2、谈谈学了课文后你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1.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2.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

3、草虫的村落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

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梳理内容,明确场景(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理解“追随”)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

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

我多么得意啊!”总结回顾,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品读课文,深入探究(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

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①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

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