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
次、防止人为过滤。 二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指委托人掌握的 信息比代理人掌握的要少。解决的办法是应该对代理人展开博 弈,委托人利用第三方印证。 ★公共政策中政务公开的依据和环节 政府电子政务公开的依据是法律规定的人民的知情权、政治上 实现民主的基本条件。 发展政府政务公开需要研究下列环节:政务公开的范围、政务 公开的途径、政务公开的程序、政务公开的制度化。 ★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别 主要有三类:强制性的政策工具:权威、命令、管制;协商性 的政策工具:协商、谈判、合同;引导性的政策工具:诱导、 说服、扶持、能力培养等。
第三部分:公共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问题的外显特性 出现问题情境和客观事实,已经为多数人所觉察,现实状况与 人们的利益期望相冲突,一定的团体和组织已经产生行动,问 题必须由政府的政策来解决。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 客观性、主观性、人为性、交互性、变动性 ★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三种模型 一种是外在创始型。由非政政府领导人及机构创始,再扩散至公众 议程,再进入政府。 一种是内在创始型。由政府机构创始,扩散至认同团体,向决 策者施加压力,进入政府。 ★确定公共政策目标的原则和功能
立的专家函询预测法。德尔菲法的特点:匿名登录、匿名答 复、匿名统计,不需要群体成员相互见面,从而有利于专家独 立提出自己的方案预测意见;能将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分散状态 的专家集中到同一个决策达程之中,从而大大节省了把这些专 家集中到一块的费用;可以多次将问卷填写的结果再告诉群体 成员,从而有利于信息反馈与思想沟通,也有利于预测结果的 统计。德尔菲法也有其不足:使用这种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 间,因而不适合于快速决策;使用这种方法不容易在群体成员 之间产生相互激励与启发,因而不太容易产生较多的解决政策 问题的方案。 电子会议法(electronic meetings)即群体决策与计算机技术相 结合的预测方法。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先将群体成员集中起 来,每人面前有一个与中心计算机相连接的终端。群体成员将 自己有关解决政策问题的方案输入计算机终端,然后再将它投 影在大型屏幕上。电子会议法的特点是:一是匿名。参与公共 政策决策咨询的专家采取匿名的方式将自己的政策方案提出 来,参与者只需把个人的想法输入键盘就行了。二是可靠。每 个人作出的有关解决公共问题的政策建议都能如实的不会被改 动地反映在大屏幕上。三是快速。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政策咨询 时,不仅没有闲聊,而且人们可以在同一时间中互不干扰地交 换见解。它要比传统的面对面的决策咨询的效率高出一倍。但 这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对那些善于口头表达而运用计算 机的技能却相对较差的专家来说,电于会议会影响他们的决策 思维;二是在运用这种预测方法时,由于是匿名,因而无法对 提出好的政策建议的人进行奖励;三是人们只是通过计算来进 行决策咨询的,因而是“人一机对话”,其沟通程度不如“人 一人对话”那么丰富。 权威决策者变动 政策环境变化、政策资源限制、政策效果低下、政策合法性丧失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的实质:有效增进和公平分配公共利益2、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3、政策的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公共政策主体不仅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公共政策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都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
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4、政策的客体: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
5、根据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飞高低,将政策工具分为三类:自愿性工具(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混合性工具(信息与规劝、补贴、产权拍卖、税收与使用者付费)和强制性工具(管制、公共企业和直接提供)6、政策的制定:社会问题被列入政策议程,如何制定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并从中优选方案。
7、政策的评估:设计出各种政策方案之后,就要对它们进行评估和论证。
一般来说,政策方案评估包括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价和可行性评估,其中,可行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
8、公共政策合法化:广义: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
狭义:主要偏重于从法律角度来解释公共政策合法化;包括决策主体的合法化、决策程序的合法化和决策内容的合法化。
9、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经解释、宣传、组织、实施、服务等活动将政策的观念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10、定量分析:分析一个对象内部几个因素之间或者几个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运用各种数量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或满意)的方案及形成对人们有用的信息。
理解公共政策
第一节、公共政策是什么一、公共政策的概念: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组织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1)公共政策是由所制定的计划、规划或采取的行动(行动包括了作为和不作为)构成;(2)该计划、规划或被采取之行动系由某权力中心作出;(3)该计划、规划或行动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它必定是从一系列相关的计划、规划或行动中选择出来的;(4)这种选择隐含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偏好在里面。
二、为什么研究公共政策?五、公共政策的发展历史日本政策学者药师寺泰藏认为:政治学中的公共政策学的产生有三个根源,第一个是行为主义;第二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公害和社会问题等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第三个是政治学的理论问题。
首先,从社会实践层面来看,克服经济危机和不断加剧的社会问题的需要,催生了公共政策学。
其次、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再次,理论上,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和各种分析工具的出现,推动了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拉斯韦尔把公共政策的制定划分为七个过程:即信息、建议、法令、援引、实施、评价、终止,并认为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政策科学的体系,是政策科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同时,拉斯韦尔还阐述了公共政策学这门学科应具备的特征:(])公共政策学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公共政策学的哲学基础是理论实证主义。
(3)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必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公共政策学是一门以社会发展变化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林德布洛姆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他主张从“政治互动”的动态途径来分析和解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第二,他倡导政策分析思想。
第三,他提出并系统阐述了著名的“渐进决策”模型。
(2)发展时期代表人物及作品是以色列学者叶海卡·德罗尔的政策科学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1968年)、《公共政策科学》(1971年)、《政策科学探索》(1971年)。
公共管理学第五章 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 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一般都包括立法机关、行政 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 传媒和公民(选民)等。
1.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在西方指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 国家权力机构;在我国则是指全国及地方各级的人 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第五,制造舆论,传播观点,充当宣传机构。
6.大众传播媒介
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是政策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政府 与社会之间的另一个主要中介。在当代信息社会,大众传 媒对政府的公共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 的影响。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交流思想和传 播知识,是政府、政党和其他利益团体的宣传工具。
3.政党
政党尤其是执政党是政策主体的一种核心力量, 公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执政党的政策。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政策主体的核心因素,它 在政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政治领导和向国家机关 尤其是政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门推荐重要干部。
我国实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是国家机构的 有机组成部分。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在我国的 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利益团体
利益集团是非官方政策主体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 之一,它在公共决策过程中起着显著作用。
所谓的利益集团,也就是由具有共同的立场、观 点和利益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组织,它的职责是履 行利益聚合功能,以保障或增进其成员的利益作为 最高目标。
中国中央银行在其《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 告》提出取消期房销售的建议。然而央行的取消 建议一出,作为房地产主管部门的建设部立刻召 开座谈会并以新闻发言人的方式对外宣布,“期
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 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即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这一 政治系统中的主要职责。
第五章 公共政策
• 二、公共政策的制定 (一)公共政策的制定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分析问 题,提出方案;评估方案,方案选优的过程。制定公共政 策必须依照规范的程序,以防止少数人草率行事、滥用职 权。制定公共政策的程序有: 1、政策问题的产生与认定 社会问题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实际状态与社会 期望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主 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现象。当政府决策者意识到某个社会 问题的存在,并准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时, 社会问题就变成了政策问题。 一般来说,成为公共政策问题必须有以下特点: 第一,问题是公众问题,问题的解决会产生普遍性效 果; 第二,问题是大多数人意识到的,并与大多数人的利 益有关系的; 第三,问题是决策机关认识到的,并认为是有必要采 取行动加以解决的。
•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从本质上说,公共政策是统治集团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这种本质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 从政治性看,现代世界各国的政治基本上都是政党政 治,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政党政府。公共政策必然服从并服 务于政治系统的意志、利益和目标。体现着明显的政治性 特征。 从公共性看,公共政策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必须从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来制定行为准则,所以, 又体现着明显的公共性特征。 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 一的一面。当政治系统中占统治地位的集团的利益与社会 公众的利益一致时,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就能很好地结 合在一起;当统治集团的利益与社会公众的利益不一致、 甚至发生冲突时,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就会发生矛盾。
•
4、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在人类社会中,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 政治地位、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文化水 平的差别,造成了不同社会成员具有不同 的利益需求。而社会的实际资源是有限的, 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这就造成利 益分配上的冲突。为减轻这种冲突,化解 这种矛盾,就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通 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公平分 配社会资源。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第一章公共政策绪论第一节理解公共政策(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1951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和拉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正式出版,提出了“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这一概念,标志着政策科学的诞生。
而拉斯韦尔本人则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
一、公共政策的涵义(The Definition of Public Policy)•目前,学术界对于公共政策的定义尚无一致的看法。
学者们关于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见仁见智。
•美国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哈罗德•D•拉斯韦尔和亚伯拉罕•卡普兰指出,“政策是一种为某项目标、价值与实践而设计的计划” •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托马斯•R.•戴伊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要做的或者不要做的事情。
”•罗伯特•艾斯通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关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达即为P=f (G, E),其中,P指公共政策,G指政府系统,E指生存环境。
•司图亚特•S•那格尔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作出的决定。
”•概括: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地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关键词: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选择行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行为准则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The Nature of Public Policy)•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三、公共政策的分类(The Type of Public policies)•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社会中的公共政策必然也是数量众多、类型各别,并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政策体系。
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公共政策可以作不同的分类:1、从政策层次的角度划分: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总政策(general policy):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总的行动准则,它是一种根本性的、全局性的政策,包括总路线、总方针、总纲领等。
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概论简介公共政策概论旨在介绍公共政策的定义、特点、制定过程和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和公众利益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解析公共政策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1. 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或公共机构为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所采取的行动方案。
公共政策旨在调控社会行为,实现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发展。
公共政策通常体现为法律、法规、计划、指导性文件等具有强制力的规范性文件。
2. 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公共性公共政策以公众利益为导向,涉及广泛的社会群体和范畴。
与私人政策相比,公共政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公正和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
2.2 政府行为公共政策是政府或公共机构制定和执行的行动方案。
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来引导社会行为,解决存在的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
2.3 规范性公共政策通常以法律、法规、计划等形式呈现,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
公众和相关社会组织必须按照公共政策的要求履行义务,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2.4 长期性公共政策往往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稳定执行,以实现政策目标。
3.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制定过程通常包括问题提出、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阶段。
3.1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是公共政策制定的第一步。
政府、公众或相关社会组织通过调研、分析和研究等手段,确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并将其提出。
3.2 议程设置在问题提出后,政府或公共机构将社会问题纳入议程,确定制定相关政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舆论引导和利益协商等方式,形成关注度高、共识度较强的议题。
3.3 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核心环节。
在这一阶段,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制定政策方案,包括制定政策文件,举行专题研讨会,收集公众意见等。
3.4 政策实施政策实施是将政策方案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
公共政策知识点
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2.公共政策的内涵:1)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2)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3)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4)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6)有消极和积极之分3.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4.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表现: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3)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其目的不仅在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发展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而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5。
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分:1)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基本政策(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策)、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2)战略(宏观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策略(中观决策)、战术(微观决策)6。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引导7.现代公共政策的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9。
政策工具的类型:1)一至八至更多2)三分法:政策工具光谱依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为:自愿性(非强制性)、混合性、强制性10.公共政策主体:1)直接主体: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2)间接主体: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会政治运动、公共舆论)②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联盟)③全球性政策行为者(全球性政府间组织、全球性非政府组织)11。
什么是公共政策?
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制定并实施的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公众福祉的规划和行动计划。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变革,公共政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什么是公共政策,其特征是什么,又是如何制定和实施的呢?一、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征1.1 定义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公众福利而制定和实施的行动和计划,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民生质量,实现社会公正和发展。
公共政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1.2 特征公共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公共政策的对象是公众。
公共政策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公众福利而制定和实施的,因此它的对象是公众,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和公共性。
(2) 公共政策的目的是提高公众福利和社会福利水平。
公共政策的核心是提高福利水平,实现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
(3) 公共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承担主导作用。
政府是公共政策实施的主导者,在整个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 公共政策的实施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
公共政策的实施需要经过制定、执行和评估等一系列流程,程序的完整性和透明度能够保障公共政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二、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2.1 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的制定通常由政府主导,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 政策议题的确定2制定公共政策前,首先需要确定具体的政策议题。
政策议题的确定需要参照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结合当前社会问题和公众福利状况。
(2) 政策方案的设计政策方案的设计主要包含方案目标、适用范围、执行方式、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制定。
(3) 政策实施的程序设计政策实施的程序设计包括方案公布、资源配置、行动计划制定等过程。
(4) 决策实施的监测和评估政策实施的监测和评估是政策的最后一步。
只有通过评估和监测,才能够确定政策是否取得预期成果,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政策措施。
2.2 公共政策的实施公共政策的实施是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最后一环节,但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节,主要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1) 资源配置和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公共政策前,需要先确定政策所需的资源和经费,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公共政策概念
公共政策概念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公共政策概念: 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公共管理 & 公共政策二者的相互联系体现在以下几点:(1)研究对象上相同,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解决社会公共问题.(2)实施过程的环节相同,都要经过确认问题、制定方案、计划实施到结果评估的程序.(3)公共管理要在公共政策的指导下进行.(4)在实现目标上,公共政策的目标要通过公共管理来实现.(1)两者的范围不完全一致.公共管理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公共政策主要体现在解决公共问题上.(2)两者的实施方式不完全一样,公共管理则更多地提供公共产品来改善大众的生活质量公共政策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对利益关系进行权威性分配公共政策的本质①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解决社会公共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增进与分配问题.②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过程是动态过程 -- 4个环节.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③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即服从于政府对利益的追求.④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与增进过程,是有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政策的指导思想是统治阶级思想的集中体现,其理论基础是统治阶级倡导并支持的理论等.2、整体性:政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完整性;政策的过程具有完整性等.3、超前性:政策是对未来的一种安排与指南,所以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4、层次性:不同的主体制定的不同政策是有主次之分的.5、多样性:由于政府职能管理内容的扩大,而引发的政策问题页涉及到诸多领域,从而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6、合法性:政策体现着政府的行为,在法治国家,政府的行为必须依法而行.元政策:元政策(即总路线、总方针),是关于政策的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行的指针.基本政策:是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又被称作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等.具体政策:又称部门政策或方面政策,是为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是针对特定而具体的政策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1)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A.政策分析包括政策内容与政策过程的研究.B.政策分析分为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C.政策内容政策过程与规范性分析描述性分析相互交叉,构成四种不同类型的政策分析.2)沃尔夫的分析模式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制定公共政策,侧重于实施前的政策方案确定过程(3)邓恩的分析模式侧重于从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去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公共政策分析要素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4、政策模型;5、政策资源;6、政策评价标准7、政策效果; 8、政策环境;9、政策信息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1、系统原则2、预测原则3、协调原则4、分解综合原则5、民主原则公共政策的主体:一般而言,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一、官方决策者二、非官方参与者1.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由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2.政党:政党作为利益集团的一种特殊类型,往往以政治联盟的形式出现.其关注的政策范围要比一般的利益集团更广,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当然也比一般利益集团更大.3.公民个人:“用手投票与用脚投票”4.大众传媒5.思想库(智库)公共政策的客体1.社会问题: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存在差距.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1)社会问题外延最广泛,超出私人范围影响问题.强调对社会的影响(2)公共问题:波及到非直接相关群体,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强调对公共利益的影响.(3)公共政策问题:列入政策议程的公共问题2.目标群体: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公共政策环境: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一切因素的综合公共政策工具:定义: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手段.是连接目标和结果的桥梁,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与公共政策的主体、客体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自愿性工具: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不受国家强制力约束,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市场重要性、争议性强制性工具目标:控制和指导目标群体的行动借助政府权威和强制力管制: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对个人和机构的行为作出要求和规定的活动公共企业普遍特性:具有一定的公共产权需要政府对其进行控制和直接管理生产的物品和服务可以在市场上出售优点:有效率的经济政所需信息较少,利润可以积累公共资金缺点:政府难以有效控制企业,运行缺乏有效约束,成本转嫁到消费者直接提供:由公共财政直接拨款并由政府直接提供物品和服务,大部分政府职能通过此工具完成优点:所需信息较少,资源提供,避免间接提供产生的问题,直接允许交易内部化→降低成本缺点:官僚主义,公共服务质量较差,资源浪费,内部冲突损害物品和服务提供混合性工具允许政府有限干预,但最终由私人作决策信息与规劝信息传播不具有强迫性,规劝不运用奖励和惩罚手段优点:没有明确方法时,首选规劝,改变或放弃规劝工具较容易,规劝成本低,较易实施,强调自由与个人责任缺点:没有权威性,效果有限,需要其他工具配合补贴政府给个人、公司和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财产转移目的:影响和改变受资助者的想法,促使其采取政府期望的行为补贴形式:拨款、税收减免、凭单、低息贷款优点:易于确立并加以实施,较灵活,鼓励创新,管理和实施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政治可行性缺点:需要财政资金,信息收集成本较高,作用效果滞后,不适用与危机处理,补贴取消程序较繁琐,产权拍卖优点:只需确定物品和服务的总量,其余事情由市场来解决,较灵活缺点:助长投机行为,不公平性税收:法定的由个人或公司向政府的强制性支付使用者付费:税收的创新,是管制和市场两种政策工具的结合体优点:较容易确立,较灵活提供持久的财政激励,有利于创新,减少官僚机构干预缺点:需要大量前期信息准备收集,不能用于危机处理,程序较繁琐,提高管理成本公共政策问题定义: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1.问题:通常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正因为这种差距,才导致很多紧张状态.2、社会问题:当相当一部分人遇到同一个问题,并且彼此意识到这一点进而认为社会规范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不再是私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了.3、公共政策问题:当公共权力主体体会到公众的公益性并趋同于公众的诉求时,该问题就成为了一项公共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构建内涵问题情境:问题源于情境,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人民去质疑问难元问题:比普通问题进一层,通常涉及本体论和知识论实质问题:是指事物的根本问题,实质性的东西正式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1、小论证:分析小组对问题的不同部分分别论证2、功能论证:制定者综合,确定结构状况及所属领域.3、二级论证:政府论证政策目标、成本、效果.4、一级论证:最高级论证.是否进入议程区别一级论证反映在政府最高层,以确定是否要做某事件;二级论证反映在政府机构进行规划时,所优先考虑的背景条件,以及目标群的确定等;功能论证反映在具体规划上;小论证反映在特定项目中.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1、政策问题的关联性2.政策问题的主观性3.政策问题的人为性4.政策问题的动态性政策议程: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构成了政策议程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的区别(1)前者仅有一些较抽象的项目所组成,其概念和范围都还很模糊;仅是整个政策过程中的问题发生或提出阶段;它可以不涉及可行性解决方案问题,所体现出来的往往是众说纷纭的特点.(2)后者则由一些较具体的项目所组成;处于政策问题认定的最后阶段;主旨在于最终认定与政策问题有关的种种事实.公共决策体制:是决策权力与责任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形成的权力奉陪隔绝和责任分担模式,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程序决断子系统:又叫中枢子系统,是公共决策体制的核心部分.其职能在于决策目标的确定和决策方案的抉择.咨询子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团”,其作用是在决策过程中向中枢子系统提供政策信息、科学知识与备择方案.信息子系统:由掌握信息的专门人才所组成,专门从事信息搜集、整理、贮存和传递等活动,为公共决策提供信息资料的机构.监控子系统:对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决策内容和决策程序进行监控的子系统.执行子系统:使方案转化为现实,使目标得以实现的系统.公共决策的择案规则全体一致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即所拥有投票权的直接决策者都对某项政策方案投赞成票,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票反对的情况下,政策方案才能转化为正式的公共政策.每一个决策者的否决,都将导致决策方案被否决.要通过一项决策方案,该方案必须对所有决策者的利益来说都是最佳方案,都是令人满意或者至少是可以接受的.决策者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要充分关注其他决策者的利益.规则的使用将随着决策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决策成员数目的增加,而使形成决策结果的困难程度成倍增加.优点:绝对平等缺点:复杂、投票成本高、难以实施多数裁定规则:就是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的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则.优点:成本低、容易实施缺点:多数剥削少数,投票“循环”现象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目标导向,变革导向,选择取向,理性取向,群体取向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公正无偏原则,个人收益原则,劣势者利益最大化原则,分配普遍原则,持续进行原则,人民自主原则,紧急处理原则政策方案的评估: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估可行性评估: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政治可行性行政可行性政策执行: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将政策理想转化为政策现实、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效益的唯一途径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把中央政府的高层决策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认为上层政府及其官员确定政策目标,形成政策偏好,基层政府及其官员执行政策内容,落实政策目标;同时强调层级节制的指挥命令关系.优点在于为政策执行研究提供了清晰的路线.批判:它更关注上层的政策决策者,而不是下层的执行者倾向于对行政执行机构的自由裁量权持否定看法;它要求的所谓完美的必要条件很难具备;在执行中无法维持;带有个案研究的局限性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以组织中的个人作为出发点,以政策链条中较低和最低层次为研究的基础.强调应给基层官员或地方政府充分的自由裁量权,使之能够应对复杂的政策情境.贡献:它促使我们能够正视执行过程中执行机构间懂得互惠性与裁量权;促使我们重视彼此意见与利益的沟通交流.批评:它过分强调了基层官员的自由裁量权;只适合于分权的政治环境;它对自上而下的研究取向的批评有失公允.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理论行动理论:强调政策执行是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基本观点:政策执行作为政策过程的一个环节,包含着政策执行者一系列行动.行动是政策执行的关键,政策执行的研究应以行动过程和行为性质为中心.在阐述政策执行行动过程时忽略了对行动主体的研究;忽略了对政策执行产生影响的一些环境因素.组织理论:重视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特点和作用,认为组织是政策执行的关键,研究政策执行必须充分了解组织的运作,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 1)组织是政策执行的主体,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执行的.(2)不论是政策方案本身还是执行环节导致的政策成功或失败,都可以通过组织得到集中反映.(3)组织的研究可以从政策执行角度反映公共政策的过程和特征.博弈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交易过程博弈理论把公共政策执行视为各级政府或各级部门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政策执行的过程---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1)进行政策宣传,加强政策认知;政策宣传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政策执行者的政策认知;有助于提高目标群体的政策认知.政策宣传的内容包括政策的公布和政策方案的解释、说明.(2)做好组织准备(3)进行物质准备:经费和设备两个方面(4)制定执行计划制定计划必须遵循的原则:客观原则、弹性原则、统筹原则政策执行的过程---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是实现政策目标、提高政策效益的关键环节,包括政策实验、全面推广、指挥协调和监督控制等内容.政策执行的过程---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这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为知道新的着呢刚才做准备.包括绩效评估和追踪决策绩效评估的作用:首先,政策执行绩效评估是检验政策执行效率、效益、公平性的基本途径;其次,是决定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再次,是进行追踪决策的必要前提.评价:通常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得出可靠且逻辑的结论本质上是一个判断的处理过程评估:是指依据某种目标、标准、技术或手段,对收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其效果和价值的一种活动,其评估报告则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书面材料.是对评估对象的价值或所处状态的一种意见和判断公共政策评价的类型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正式评估占据主导地位,直接关系到评估活动的质量,应该大力提倡,不断改进.非正式评估一方面可视为正式评估的必要准备,另一方面也是正式评估的一种重要补充,因此,在政策评估中,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缺一不可,都应给予足够重视.2)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根据评价机构的地位)内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内部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外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外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3)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事前评价是在公共政策实施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价.内容大致包含三个方面:(1)对公共政策实施对象发展趋势的预测(2)对公共政策可行性的评价(3)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预评价.执行评价就是对执行过程中的公共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价事后评价是公共政策执行完成后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也叫效果评价,这是对一项政策的最终评价.它在公共政策执行完成以后发生,是最主要的一种评价方式.政策周期:是指政策经过发现政策问题——规划——执行——评估——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了一个周期;公共政策终止:是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效,或引发了重大不良后果,而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止的行为.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1、心里抵触(制定者、执行者、受益者)2、组织的持久性(组织为了生存下去而想尽办法避免政策终止)3、反对势力的联盟:反对政策终止的力量集合各方面力量反对终止.4、法律上的障碍:终止的法律程序复杂.难以及时终止.5、高昂的成本:沉淀成本(已经投入无法挽回);终止的实施需付出的成本:出路的安排,与利益相关者的矛盾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研究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狭义的仅指自然科学方法论即研究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等.广义的则指哲学方法论,即研究一切科学的最普遍的方法决策论:是根据信息和评价准则,用数量方法寻找或选取最优决策方案的科学,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和决策分析的理论基础.在实际生活与生产中对同一个问题所面临的几种自然情况或状态,又有几种可选方案,就构成一个决策,而决策者为对付这些情况所取的对策方案就组成决策方案或策略.面向未来,对目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所进行的决策.决策论包括:五个因素:状态、方案、概率、报酬函数、期望值类型: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与风险型决策事实分析:事实分析就是对政策分析对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影响作用及变化进行度量、描述与推理的过程.价值分析:考察公共决策过程中某种目的是否值得为之争取、采取的手段是否被接受以及改进系统的结果是否良好.三种价值关系:一致性、统一性局部矛盾:互相损害.战争;市场经济.处理矛盾的原则:政治与经济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利益分析:以利益为视角的政策分析.作为公共管理研究基本方法的利益分析,是制度分析、权力分析、组织分析、文化分析和伦理分析的基础.运用利益分析方法,需要明确公共管理的利益主体及其关系,判断利益主体真实的利益需求,规范利益主体寻求利益的方式,协调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冲突,最终寻求实现和增进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社会利益.系统包含三大基本特征:第一,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第二,各要素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第三,由要素及要素间关系构成的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公共政策系统:是政策制定过程所包含的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因素,包括公共机构、政府制度、政府官僚机构以及社会总体的法律和价值观系统分析: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构成事物的系统的各个要素和关系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优化可行方案,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可以将系统分析看作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及层次、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求得最优化的整体目标的现代科学方法及政策分析方法.。
简述什么是公共政策。
简述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政府采取的措施,旨在满足公众利益的要求,以实现共同和长期目标。
它可以是关于政策的计划、规定、法律、政策以及通过政府采取的行动。
政府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工作可以分为认识论和实践论。
公共政策的认识论以调查为基础,总结、分析、解释、推理、叙述等,认识到各种关于公共政策的知识,勾勒出公共政策的概念、原则、发展趋势和体系,是研究公共政策的基础阶段。
公共政策的实践论涉及动作和活动,也是形成公共政策的基础,例如,政府要实施公共政策,就需要形成相关规章和政策,制定预算,审计账单,把各种项目和规则应用于实践,管理、运用和维护有效的公共政策体系。
公共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促进公众的福祉,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此,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和考虑多重利益及社会各个阶层的公正性。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实施措施,以实现公众利益的诉求,而采取的一种政策战略,从而达到良性的社会发展,促进人民的福祉。
它不仅注重公共政策的正义性和有效性,而且非常重视公共政策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的工具,对政府实现辉煌的职责和使命至关重要。
- 1 -。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G;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公共政策评价:是指论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5.公共决策体制: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6.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公共政策理念是公共政策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的判断。
90年代罗尼.莱森提出基础型、理性型、发展型管理理念,与这三种管理类型相对应,必然存在基础型、理性型、发展型三种公共政策观念。
7.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8.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现实地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及其行为方式,从而塑造着社会公共生活的形态。
9.公共道德:是一种非正式软约束力量,它既调节着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也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它既有历史沉淀的结果,也具有普遍持久的效力。
10.公共利益: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11.公共责任: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12.公共政策回路:指以决断系统为中心,由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和制约、互相作用而构成的功能传输(输入—转换—输出)的回归过程。
13.公共决策问题:指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公共问题才成为公共决策问题。
14.公共问题:是那些有广泛影响,包括受到交互过程的间接影响,以及所有这些影响都达到了必须认真对待程序的问题。
公共政策概论 (2)
公共政策概论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或促进社会发展而制定的各项措施和决策。
它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问题的识别、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公共政策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可以解决社会矛盾,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进步。
公共政策可以引导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公共政策也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公共性:公共政策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而制定的,而不是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公共政策应当符合公众的意愿和期望,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不应该是政府的单方面决策,而是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意见征求。
公众的参与可以增加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提高政策的质量。
3.复杂性:公共政策通常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个利益相关方,因此具有很高的复杂性。
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冲突,做出权衡和平衡。
4.动态性:社会变革和问题的出现会促使公共政策的调整和改变。
公共政策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保持与时俱进。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问题的识别:政府需要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从社会实际出发确定政策制定的方向和目标。
2.政策的制定:政策制定者需要通过研究、分析和征求意见等方式,制定出具体的政策方案和措施。
3.政策的实施: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到资源的配置、机构的安排、法律的规定等方面的因素。
政府需要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对政策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估。
4.政策的评估:政策的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的检查和反馈。
政府需要对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政策的成效和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公共政策与社会发展公共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公共政策,政府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社会福利。
公共政策
叶海卡·德罗尔:政策科学应包括基本政策、 元政策、政策分析、实现战略等内容。
克朗:从方法论角度看,政策科学应包括 五个基本范畴:政策战略、政策分析、政 策制定系统的改进、政策评估、政策科学 的进展。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 共政策问题所选择的政策本质、产生原因 及其实施效果的研究。
2、政策目标
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 目标。
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
把笼统的目标具体化的方式:把总目标分 解成更低层次的子目标或实行量化,给目 标定出必须实现的数量界限。
政策目标要具有稳定性和应变能力。
3、政策方案
拟定可供选择的被选方案,是政策分析的 基础。
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 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 导向功能的作用:正向引导功能和负向引导功能
3、调控功能
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 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 作用。
政府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各种利益关 系,尤为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
使政府考 提出解决 虑解决问 问题的措 题的行动。 施。
对某一具 通过政府 体建议的 的行政机 支持,这 器将政策 样能使政 运用于解 策合法化 决问题。 和权威化。
政府为确 定政策效 果所做的 努力为什 么能起到 这些效果 和为何起 不到这些 效果。
使政府接 受某一特 定的解决 问题的方 案。
将政府政 政策发生 策用于问 作用。 题的解决。
好坏、优劣在对比中才能发现,所以要拟 定出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
公共政策的定义和重要性
公共政策的定义和重要性公共政策是一种为解决公众问题而制定的规则、计划和行动方针。
它是政府通过具体的政治过程和决策来应对社会挑战和问题的方式。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的定义、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并重点讨论公共政策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公众问题和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决策和行动的体系。
它是一种广泛的行动指南,旨在解决社会经济、环境、教育、医疗和其他领域的问题。
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并通过政治过程和决策来寻求达成一致。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政府通常会进行问题诊断、制定目标、制定方案、选择政策工具、实施政策和评估政策等环节。
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政府的智力、决策能力和资源,同时还需要与民众、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二、公共政策的重要性1. 问题解决:公共政策的制定可以帮助解决社会中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政府能够针对不同领域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如扶贫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有助于改善社会的发展状况。
2. 公共利益: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
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保障社会的公正、公平和公共服务,并促进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3. 社会稳定: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调整资源配置、解决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减少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
4. 经济发展:公共政策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经济政策来引导和促进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社会发展:公共政策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政府通过制定教育、医疗、福利等公共政策,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健康服务,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包括问题鉴定、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环节。
公共政策
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目标而制定的公共计划、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它具体地表现为一系列的发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2.“趋前倾向”: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的政策科学中出现了所谓的“趋前倾向”,即在政策研究中强调政策咨询对于政策制定的意义。
3.多源流框架:由约翰,金盾提出,将政策过程看作由如下三股源流所构成的过程:由关于各种问题的数据以及各种问题定义的支持者所组成的问题流、包含政策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支持者的政策流以及由选举和民选官员所组成的政治流。
4.公共政策环境:就是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5.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实现一定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而经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反映到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制定和执行某项政策才能加以解决的一种客观的社会状况。
6.政策目标群体:泛指公共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即公民个体所构成的共同体。
7.公共政策议程:政策议程设定的过程,实际上是沿着私人问题、公共问题、议题、系统议程到制度议程的路线发展的,包括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8.约翰,金盾的政策模型当中,“溪流”:是指问题、解决办法、参与者以及决策机会,该模型强调的是影响议程设定的问题流和政治流与影响力备选方案的政策流,以及三股源流合一时所形成的“政策窗”开启。
三股源流指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
9.问题流:问题流包括政策制定者对于政策问题的感知,由关于各种问题的数据以及各种问题定义的支持者组成。
在问题流方面,指标、焦点事件和反馈不仅是那些官员借以了解状况的手段,而且也是状况被界定为问题的途径。
10.政策流:11.政治流:独立于问题的识别或政策建议的提出,政治事件是按照它们自己的动态特性和规则向前流动的。
12.政策评估:从广义上将,公共政策评估是指对政策运行全过程的分析和评判;从狭义上讲,公共政策评估则是专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果和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一、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一)公共政策的定义一般认为,公共政策是公共法权主体制定的对适用法人、自然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其表现形式包括法律、法规、条例、规章、政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战略、规划和计划以及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等。
在有些情况下,公共部门不采取任何行动也代表着一种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法权主体意志的体现。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认为,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构成了政府公共管理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或社会、不同的政策领域,公共政策会有不同的属性,但是,它们在本质上会有一些共同的属性。
1.价值相关性一般认为,在整个政策过程中,政策制定阶段与价值紧密相关,而政策执行阶段则应该追求理性化与科学化,做到价值中立。
实际上,政策执行阶段同政策制定阶段是难以截然分开的,政策执行同样会受到执行者、政策对象信奉的价值观的影响,因此,绝对的价值中立是难以实现的。
与政策的价值相关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其利益相关性。
可以说,多数公共政策都关系到对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价值的分配。
2.合法性公共政策要发挥对有关法人、自然人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不仅必须符合程序条件,而且必须以政策对象的接受为实践条件,无论政策对象是因为政策符合其利益与意愿而自愿接受,还是因为慑于政府的威力与惩罚而被迫接受,都是如此。
否则,政策就没有约束力,难以付诸实施,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政策。
这就是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3.权威性和强制性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与其合法性紧密相连的。
实际上,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既然政策的合法性在本质上是通过为公众所认可、接受的合法化过程取得的,那么,只要政策具有合法性,它就必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权威性又与强制力相联系。
同样,这种权威性的取得可能是因为政策符合政策对象的利益而被他们自愿服从,也可能是因为政策对象慑于惩罚而被迫接受政策。
公共政策的含义与内容
公共政策的含义:
公共政策是政府针对某一特定的社会问题,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并借助一定的行政和法律手段,来达到解决这一问题所指定的方法和措施。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共政策的主体: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主体主要是公共权力机关。
在我国,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机关的主要代表,是实施公共政策的基本力量。
公共政策的主体不仅仅限于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和团体也可以作为公共政策的主体。
2. 公共政策的方法和手段:政府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行政和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主要是通过行政程序、行政机制、行政方式来推动政策的实施;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立法、司法活动来规范、指导、推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 公共政策的目标:公共政策的目标是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始终。
4. 公共政策的对象:公共政策的对象主要是特定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系统中,由于系统内部或系统之间矛盾运动而引起的问题。
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并有一定的表现形式。
因此,了解社会问题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表现形式,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问题的性质和特征,从而为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据。
以上就是关于公共政策含义与内容的简要介绍。
总的来说,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达成特定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旨在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指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权威组织为实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利用公共资源,以协调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的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定和指导准则★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价值取向性、合法性、权威性、周期性。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包括——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分配功能★公共政策的分类——横向分:政治、经济、社会、文教、科技政策;纵向分:总、基本、具体政策★政策制定的主体——是指享有制定政策的法定权力,同时对政策后果直接承担责任的仅公共权力机关和享有职位权力的个人,包括行政、司法、立法机关以及在这些机关中担任特定职各的个人★政策制定的原则——系统、协调、现实可行、合法、民主参与原则★政策制定的程度——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集思广益拟定可行方案;评估选优择定决策方案;局部试点修正完善决策。
★政策咨询活动的主体分类——1、具有与特定政策问题相关的专业知识的专家和研究机构2、与特定政策相关的利益集团、行业的代表3、公众代表。
★政策分析的方法——1、定性研究方法。
前景描述法、德乐非法、价值分析法、可行性分析法。
2、定景分析法。
收益—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
3、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基本特点和要求——1、确定系统内的各个组成要素,明确界定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大系统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2、把各种相关因素综合起来,建立结构模型,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得出全面的分析结论3、重视给定系统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状况,从中找出客观规律积极运用应用数学的原理和方法,认真把握系统中的各种非计量因素。
★政策执行的主体——负责执行的机构和人员,在大多数情况下担任政策执行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人员。
★政策执行的程序——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组织落实、政策实验、全面实施、协调与监控★政策执行的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执行的有序性、执行的时限性、执行的协调性★影响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因素——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体制、政策对象、政策执行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从广义上讲,凡是由一定的主体制定的、同时对一定的客体产生了一定影响的要求、希望、规定、强制等都可以被视为主体的某种政策。
政策、决策、对策、决定具有共同或共通的含义。
当主体被限定为公共权力机关时,所谓政策指的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是公共政策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
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方式或过程,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的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第二节一政策的产生与阶级、国家的起源紧密★公共政策产生的三个初始条件:①公共问题形成②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③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二、当代公共政策的发展1公共政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趋势2从单一型到综合型政策的变化3社会主义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公共政策的变化4资本主义国家从消极政策向积极政策的转变★三、公共政策的本质①阶级本质: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与表达。
②社会本质:公共权力机关为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③认识论本质: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四、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与合法性。
政治性,是指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及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它是公共政策的灵魂。
合法性:即人们内心的一种态度——政府统治是否具有合法性应基于民众的“同意”。
2权威性和强制性 3公共性和偏好性的4认识论上应然与实然的统一5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第三节一、公共政策的性质分类改造型与调整型创新型与重申型鼓励型与限制型原生型与派生型二、公共政策的层次分类元政策(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指针,处于支配地位(总路线,总方针)。
基本政策针对某一社会领域而制定,对该领域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又被称为纲领性政策(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根本政策)具体政策在基本政策的指导下,为解决特定时期和范围的某类或某个特定问题所确定的具体目标任务和行动准则。
三、公共政策的内容构成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教育科学文化政策四、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横向:(1)美国:公共政策=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中国:公共政策=执政党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2)执政党的政策是否直接成为公共政策(3)是否有司法决策和元首决策的存在(中国,司法机关在政策过程中,它们制定政策的功能很弱,功能主要体现为政策执行和政策监控。
释宪权)纵向:(取决于国家结构和各个层级的公共权力机关的大小及其拥有的实际能力的强弱)1.美国:联邦政府政策州政府政策地方政府政策2.中国:中央政府政策地方政府政策(省、市、县、乡四级政府的政策)五、公共政策的结构合理的政策结构应具有的特征:1.结构的有序化2.有效的分级管理3.严格的组合秩序第四节功能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看待高薪养廉总结①高薪与是否廉洁无必然联系;②反腐败、保证廉洁更应该加强制度建设。
③公务员的薪酬应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考虑到民众的心理感受。
④公务员的薪酬应与其职责、能力一致。
此外,选择这一职业还应有为民服务的精神。
⑤正确解读国外经验。
对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理性评价: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积极意义:“玻璃房子里的考试”*负面影响:资源的浪费(报考总人数急剧增长,报考总人数与录取人数比过高;社会资源严重消耗);对青年人就业去向的误导;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
第一节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及其环境一、公共政策的主体1、政策主体: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行为者(组织和个人)。
2.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法定的生产者,能对社会价值作权威性分配从而主导政策过程,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某些领袖个人。
3.间接主体指的是那些不拥有合法强制力但可以以各种方式参与、介入到政策过程,产生一定影响,包括利益集团、大众传媒、政策研究组织和公民。
多元化特点(次国家政策行为者、跨国政策行为者、全球性政策行为者)二、公共政策客体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事、人公共政策问题(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目标群体政策社会化三、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及运行(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1.政策主体系统(1)政策制定系统居于政策系统的核心地位,决策中枢系统。
由拥有法定决策权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某些政治领人物组成。
基本功能:确认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政策方案的终确定。
(2)政策执行系统*将观念形态的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效果的系统.*由政策执行组织及人员,特别是行政机关和政府公务人员组成。
*基本功能:为政策方案的实施做准备效实施政策方案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2.政策支持系统(DSS)(1)信息传播系统政策的“神经”系统,包括情报、统计、档案、图书资料及政策信息的咨询、监督、反馈等部门和系统数据库。
基本功能: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储存及传递(2)政策咨询统:思想库形成和发展的原因①人类处理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的需要②政府决策科学化的需要③资产阶级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产物⑤科技进步的推动思想库的作用:①提供政策建议,充当资政参议机构;②提供学术思想,充当认识机构;③向政府输送官员,充当人才交流和储备机构;④制造舆论,传播观点,充当宣传机构。
(3)政策监控系统(4)政策评估系统是有政策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目的和评估方法五大要素构成3.政策反馈系统,多层次,多网络是最突出的特点,反馈首先来自于对象系统,也来自于与对象系统有关的某种关联的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反馈也来自于支持系统,工作程序一般都从信息系统开始四、政策系统的环境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外在于公共政策而存在并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一切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治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因素。
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1.自然环境2.经济环境⏹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提供了政策系统运行所必需的人、财、物⏹影响政策系统的经济目标取向⏹不同的经济环境对政策系统运行的要求不同3.政治法治环境影响政策系统的性质.影响政策系统民主化的程度影响政策系统合法化程度4.文化环境⏹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分为:参与型、臣属型、地区型。
5.国际环境⏹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
⏹正确判断国际环境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重要前提。
⏹国际环境影响各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目标确定、途径选择。
第二节公共权力与公共政策★名词解释:公共权力基于特定政治共同体成员的同意或授权,为管理、支配、影响和调控该共同体内部的公共事务,而集中起来掌握在法定公共组织手中的一种公共权威力量。
分为社会自治性公共权力和政府权力。
其中,政府权力是核心。
一、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1.政府职能的二重性决定了公共政策本质的二重性。
2.政府职能决定了公共政策的性质、类型与数量。
三、政府能力与公共政策1.政策科学视野中的政府能力及构成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力,正确地制定并有效地实施公共政策的能力。
包括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两个层次。
2.市场、政府与公共政策市场失灵政府失败思考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及公共政策的作用问题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克服“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而政府自身也具有干预的优势。
但要防止“政府失效”。
政府干预的原则:(1)政府不能替代市场发挥作用;(2)政府干预应严格限制在市场失灵领域;(3)政府干预应坚持公平优先的原则;(4)政府干预要遵循成本-收益规则;(5)政府干预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政府干预的形式和内容:(1)提供公共物品;(2)维持有效竞争,充当“自由竟争”的裁判员;(3)调节收入分配;(4)解决外部经济效应问题;(5)保持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6)承担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及产业风险极大、资金回收期长、私有部门难以进行投资的产业并经营部分与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产业的生产。
3.治理、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治理(governance),原意为是控制、引导和操纵。
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之总和。
在现代治理的视角下,政府能力就是治理能力。
治理与统治有本质区别:1主体不同 2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善治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和最佳结合。
★善治的6个特征:①合法性:社会权威和秩序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与状态。
②透明性:政治信息的公开③责任性:人们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④法治: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准则是法律⑤回应: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⑥有效:管理的效率。
★当代治理理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①重新确定了政府的角色,强调政府的调控能力;②强调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多元化;③强调公共决策权力运行的双向性;④强调政府的政治责任。
第三节一、公民与公共政策1.作为政策客体的公民(态度)2.作为政策主体的公民二、公民社会与公共政策公民社会,又称为“市民社会”、“民间社会”,指介于市场和国家之间的中介性社团领域或空间。
由非政府组织、公民的自愿性社团或协会、社区组织及利益集团等社会团体组成。
1.社会团体与公共政策积极作用:政策信息沟通、影响并制约公共政策(利益聚合、利益表达、政策传递、政策监督)、稳定公共政策秩序(作为中介机构充当“安全阀”及“政治社会化”的组织者)、角色替代(自我管理、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消极作用:易导致政治腐败;侵蚀和消解政治权威,甚至替代政府决策;加剧新的社会不平等并使之固定下来。
2.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利益集团是由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
在西方(主要是美国),利益集团又被称为”压力集团”或”走廊议员”。
利益集团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以各种形式将社会的变化及该集团的利益、要求表达出来,以期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采纳与实施。
将国家的意志和信息传达给社会公众,并对其进行管理,形成一个中介体。
三、政党与公共政策1.在实行一党制的国家中,政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主导性力量,公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执政党的政策。
2.在实行竞争制政党制度的国家中,政党首先与公共权力联系在一起。
执政党是公共政策最重要的倡导者和政策理念的提供者;非执政党通过对执政党的监督、批评及在议会中的合法活动,间接地参与政策过程。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大众传媒是指广播等人们借以表达思想和意愿、传播各种信息的舆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