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 ()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历史讲解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历史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演化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工业、军事发展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为规范煤炭产业发展,逐渐从各类政府文件、规章、规程、制度等综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煤炭产业。
至2007年11月,我国第一部正式的《煤炭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历经了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按政策演化特点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从煤炭工业全面恢复发展、“大跃进”、“十年动乱”、到改革开放前的动荡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还可划分为两个小时段。
一是,1949年至1957年,以提高煤炭产量为中心,推行矿井技术改造,全面恢复生产,煤炭产业开始步入规范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把煤炭和粮食作为同等重要物资,实行国家调拨分配制度,并作为国家重要工业部门管理。
1949年11月成立了燃料工业部,确定了煤炭产业“以全面恢复为主,部分新建则以东北为重点”生产方针;为改变落后的生产工艺、采煤方法和煤矿安全对煤炭生产的制约,通过了《关于在全国煤矿全面推行新的采煤方法的决定》;在国营煤矿中推行生产方法改革,把原始、落后的穿洞式、高落式采煤方法改为长壁式采煤方法。
1951年,公布了第一部《煤矿技术保安试行规程》(草案,并成立了煤矿安全监察局;为加强私营煤矿管理和小煤矿管理,公布了《公私营煤矿暂行管理办法》、《公私营煤矿安全管理要点》和《土采煤窑暂行处理办法》,逐步改善了这些煤矿的生产条件。
至1952年底,有83%的国营煤矿恢复了生产,大同、抚顺、焦作、阳泉、淄博、枣庄等规模较大的煤矿全部恢复了生产,还在东北地区重点建设了海州露天等13处新矿,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快速增长到7000万吨。
1953年,随着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保证钢铁工业对炼焦洗精煤需要,解决全国工业生产布局、国防上的不合理状况,提出“把基本建设放在首位”,重点扩建了开滦等15个老矿区,并开始平顶山、潞安等10新矿区的建设;发现了淮北的宿蒙、山东肥城、济宁、滕县等一批储量丰富、开发条件好的新煤田。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煤炭行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以下将从产量、消费、环保、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中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首先是产量方面,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每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然而,由于资源条件不断恶化,煤炭产量也在逐渐下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煤矿的整合力度,推动煤炭行业结构性调整和技术改造,以提高煤矿的采矿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是消费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煤炭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一半以上。
然而,随着经济转型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中国逐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加大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煤炭消费结构的改变。
目前,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了高污染的煤炭消费,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再次是环保方面,中国煤炭行业一直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中国政府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和环保标准,加大了对煤矿的环保监管力度。
同时,中国煤炭企业也积极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以降低煤炭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最后是国际合作方面,中国与许多国家展开了煤炭贸易和技术合作。
中国煤炭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了煤炭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同时,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合作开展清洁煤技
术研究,共同解决煤炭行业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煤炭行业在产量、消费、环保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然而,仍然面临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力度,推动煤炭行业向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完整版)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史
关于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煤炭能否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能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对煤炭实施怎样的产业政策。
所以,我国要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从现实情况出发,确定煤炭产业的方向和思路,制定相应的配套辅助政策。
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煤炭行业现在也迎来了“互联网+”,现行的“金银岛煤炭”仅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线下的传统交易方式整合到线上,减少了很多交易成本。
一、我国煤炭产业政策计划经济时期的煤炭产业政策。
49年至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
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
改革开放初期的煤炭产业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煤炭工业实施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国有煤矿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了煤矿现代化建设。
国家在支持全国乡镇煤矿发展的同时,为了调动煤炭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从1985年开始,又对原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实行了投入产出总承包,以后又多次延续财务承包。
这些产业政策,对调动地方、农民办矿的积极性和调动国有煤炭企业的积极性,增加煤炭企业的经营活力,促进煤炭生产和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的产业政策。
我国1993年以后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煤炭产业政策体系。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1993年-1998年),国家在支持煤炭企业减人提效,鼓励兴办非煤产业的同时,一方面在煤炭总量开始失控时继续沿用鼓励小煤矿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急于求成,提出了三年放开煤价、三年抽回补贴、煤炭行业整体“扭亏为盈”的目标;1994年,在由产品税改为增值税的税制改革中,考虑煤炭行业特殊性不足,大大增加了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九五”成为煤炭产业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原属中央财政的煤炭企业有2/3的企业亏损。
煤炭资源开发与矿产产业
煤炭资源开发与矿产产业对于中国而言,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了一个长期的额难题。
随着国家的发展与变革,中国在能源领域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背后离不开对煤炭资源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煤炭资源在能源领域中的地位始终无法替代。
但是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比如,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
那么,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煤炭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呢?一、煤炭资源开发在能源领域的重要地位煤炭资源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19年底,中国煤炭资源总储量超过1.70万亿吨,占全球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中,可采储量超过5万亿吨,被誉为“有中国煤炭之乡”的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地,更是成为了如今火力发电的重要基地。
此外,在中国的诸多领域,也都离不开煤炭资源。
比如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都需要依赖其产物来完成日常的生产与运营。
因此,煤炭资源的开发在能源领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压力尽管煤炭资源在能源领域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矿山开采方面,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煤炭资源开发的一大难题。
特别是在今年的“8·12”山西红苏矿难事故之后,安全问题更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另外,在煤炭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问题。
例如,煤炭露天开采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废水、废渣以及一些气体等,对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都会产生危害。
此外,随着世界上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日益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因此,如何在保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需要在政策、科技和管理等多方面寻找革新之路。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1、政策引导。
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对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安全和环保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并给予相关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以促进企业更好地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政策的框架思路
l 煤 炭产 业 发展 政 策 的性 质 目标 和基 本原 则
从 产 业 政 策 的性 质 和 作 用 范 围 , 以将 其 分 为 2 可 类 ,)广 义 的产 业 政 策 。属 于政 府 的 规 制 , a 具有 共 性 ,
2 煤 炭 产 业 发 展 政 策 基 本 框 架 和 作 用 机 制
业促 进 3方 面 人 手 , 体 包 括 9个 方 面 , 业 布 局 政 具 产 策、 产业 结构政 策 、 产业 准入 政 策 、 产业 组 织政 策 、 场 市
政 策集合 。煤炭 产业 发展 政策 属于后 者 。 制定 煤炭产 业发 展政 策 的 目的就 在 于实 现政 府 对 煤 炭产业 的宏观 调控 、 行业 管 理 和产 业 促 进 , 以政 府 的
与贸易政 策 、 区 环 境保 护政 策 、 矿 安 全 生产 、 业 矿 煤 产 技 术政策 、 产业 保 障政策 。 这 9个方 面 的 政 策 构成 1 有 机 的 整 体 , 中产 个 其 业 布局政 策 与 产业 结 构 政 策 主 要 发 挥 宏 观 调 控 作 用 ; 产业 准入政 策 、 业 组 织 政 策 、 业 贸 易政 策 、 场 与 产 产 市
化工 、 材 、 易 等 多 个 领 域 。 因此 , 炭 产 业 政 策 也 建 贸 煤 更为复 杂 。根据 这 一 特 点 , 合 考 虑 我 国煤 炭 产 业 政 综 策和现状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 炭产 业 发 展 趋 势 与 政 策 走 煤 向, 制定 煤炭 产业 政策应 该 从 宏观 调 控 、 行业 管 理 和产
中国经济发展的论文精选9篇
中国经济发展的论文精选9篇。
大张旗鼓地宣传双阳经济建设、招商引资成果,让人们从希望中振奋精神、增强信心。
篇一我们除了在广播电视新闻中及时宣传报道双阳经济建设成果和招商引资情况外,还在电视台开辟专栏进行系列宣传,对重点名牌企业进行跟踪报道。
我们曾多次录制播放了阳阳矿泉水、一心药业等企业生产情况,以引导外资投入。
对水泥厂、啤酒厂等企业进行全面宣传报道,鼓励企业为双阳经济发展做贡献。
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策略篇二(一)对煤炭行业进行有效地调整规划要保证我国煤炭经济持续发展,就需要对我国煤炭行业进行有效调整规划,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对煤炭行业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要立足于当前实际市场需求,结合科学发展观念进行调整,优化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结构,使其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变,对于那些不符合安全标准小煤矿要进行严格取缔,确保我国煤炭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二)增强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煤炭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增强环保意识来促进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煤炭企业要加强全体员工环保意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来调整和改善煤矿作业形式,使其朝环保作业方式发展。
另一方面,在实施环保措施过程中要严格取缔粗放型经营煤炭企业,通过加大煤炭产品科技含量来增添煤炭产品附加值。
此外,还要加强对煤矿工人作业过程监督,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煤矿开采工作。
(三)深化煤炭企业内部要提高我国煤炭企业市场竞争力,就需要对深化我国煤炭企业内部,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来保证煤炭企业顺利发展。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上,要完善法人结构、建立有效管理决策机制,通过打破地域限制,改变分散格局不利影响来发挥大型煤矿企业特殊优势,从总体上增强煤炭产业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也要注意拓展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以新闻为主导,以专题、专栏为辅助,全面宣传双阳经济建设发展成果。
篇三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要盯住双阳经济建设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捕捉经济信息,把双阳经济建设最新消息告诉听众和观众,让市民在最短时间内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经济建设情况,电台、电视台都要继续办好经济建设方面专题和专栏,要系统地宣传区委、区政府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
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1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煤炭产业在能源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传统煤炭产业在近几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重点阐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原则对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结合我国目前煤炭产业实际状况总结出了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种模式。
关键词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从我国的能源构成来看,在化石能源中,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而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比较缺乏,建国60多年来,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能源消费中比重较大的能源之一,因此我国煤炭产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能否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一、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煤炭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我国煤炭产业发展面临有效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我国煤炭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是人均储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4%,而且分布在我国的优质煤炭资源不多,可利用的优质煤炭资源就更少了,按照目前人均煤炭需求水平估算,到2020年,煤炭需求总量可达1250亿吨。
前几年,我国煤炭资源管理十分落后,开发秩序参差不齐,煤炭资源损失非常严重,一些根本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煤窑与大型煤矿争夺煤炭资源,使得一些优质煤矿被小煤窑弄得肢解分割。
随着这几年煤炭价格的快速增长,一些大型的煤炭企业急功近利,采厚弃薄,采易弃难,造成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一些稀有煤炭也被当做普通燃料烧掉了,十分可惜。
(二)煤炭开采和利用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煤炭丰富的地区环境承载能力较低,将近85%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带,这些区域水土流失现象和土地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地质灾害多发,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很脆弱,生态破坏十分严重。
中国煤炭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煤炭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煤炭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和产能。
然而,近年来,由于环保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压力,煤炭产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国家加强煤炭行业的环保政策,导致了一些小型煤炭企业无法达到环保要求被迫停产。
传统大型煤炭企业也面临环保治理难题,正在逐渐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
其次,国家推动能源清洁化和低碳化发展战略,造成煤炭需求量下降。
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正在逐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再者,国内经济增长逐渐放缓,煤炭销售和利润也正在逐渐下降。
当前,面对产能过剩和供需矛盾,煤炭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市场营销能力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以谋求发展。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煤炭产业正逐步向“大而强,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政府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支持力度,扶持大型煤炭企业加强技术升级和资源整合,提高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鼓励煤炭企业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投资,实现向清洁化和低碳化能源的转型升级,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谋求长远利益。
总体来说,中国煤炭产业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
面对市场竞争和政策变革,煤炭企业需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积极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断寻找突破口,为中国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国煤炭贸易形势及发展战略
我国煤炭贸易形势及发展战略
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审计部 吴保红
摘 要: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而且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煤炭出口国。随着全球煤炭贸易额度的增长,当前世界的
煤炭贸易格局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与印尼等在过去几年中都以自身为基础提高了煤炭的产量,而美国与波兰等国家的出口贸易相
1/3 1
可能性 0.3781 0.1787 0.4432
第三步,得出RT公司竞争力的综 合评 价 值。根 据前面得出的 各指标的总权重,最终得出RT公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值:生存能 力(0.3781)中销售收入(0.0206)的竞争力评价权重为强(0.0070)、一 般(0.0120)、弱(0.0015),利润总额(0.0704)的竞争力评价权重为强 (0.0502)、一般(0.0144)、弱(0.0762),净资产(0.0239)的竞争力评价权 重为强(0.0154)、一般(0.0065)、弱(0.0020),净资产利润率(0.1201) 的竞争力评 价权 重为强(0.0 78 9)、一 般 (0.0 312)、弱 (0.010 0),总资 产贡献率(0.0111)的竞争力评价权重为强(0.0064)、一般(0.0031)、 弱(0.0016),劳动效率和总收益率(0.0111)的竞争力评价权重为强 (0.0064)、一般(0.0031)、弱(0.0016),总收益率(0.0644)的竞争力评 价权重为强(0.0436)、一般(0.0158)、弱(0.0050);适应能力(0.1787) 中出口收 入占销 售 收 入 的比 重(0 . 0 321) 的 竞争力 评 价 权 重 为强
作者简介:吴保红 (1969-),女,河北邯郸人,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 审计部审计科长,高级会计师,本科。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3篇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3篇我国是世界煤炭第一生产大国和第二出口大国,煤炭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在跟一起来看看大家对于这个行业是如何分析的吧!中国煤炭行业分析:基于我国近年煤炭行业的发展煤炭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前言二、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三、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四、我国煤炭行业投资分析五、我国煤炭行业收益回报率浅析一、前言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
俗称煤炭。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能源是世界经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是一次性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一次性能源相比,煤炭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我国是世界煤炭第一生产大国和第二出口大国,煤炭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现状(一)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几部均衡我国煤炭探明储量超过2000亿吨,占世界煤炭探明总储量的12%左右,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由烟煤构成,占总储量的75%。
其次是褐煤、无烟煤,分别占总储量的13%、12%。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
(二)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世界主要采煤国家的煤炭行业,都以经营规模大,经济实力强的大集团和大公司为主。
世界煤炭产量排行前三名企业的年产量在2亿吨左右,我国的神华、衮矿、大同等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只是徘徊在0.6亿吨左右,列世界排行第十位之后。
主要产煤国家最大企业市场集中度比较高,我国煤炭行业市场集中度低,煤炭企业集团的生产规模落后于世界上跨国煤炭公司的生产规模。
(三)近年产量小幅波动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但是在1949年,我国煤炭年产量仅为3243万吨。
1989年,我国煤炭产量首次超过10亿吨。
高师-《中国地理》第十三章 中国第二产业发展与布局
中国地理电子教案 第十三章 第二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二节 能源工业
一、中国能源工业发展成就
(四)节能发展初显成效 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单位 GDP 能耗年均下降 4% ,年均 节能率 3. 9% 。 2006 年至 2008 年单位 GDP 能耗累计降低 12. 5%,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相当于节约3. 8亿吨标准煤。
中国地理电子教案 第十三章 第二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 概述
三、影响中国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因素 1.提供空间和场所 中国领土辽阔,面积达960万Km2,仅次于俄罗斯和加 拿大,居世界第3位,同欧洲大体相当。但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以高原、山地 为主,不利于中国工业布局向西部内陆展开。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十三章 第二产业发展与布局
中国地理电子教案 第十三章 第二产业发展与布局
本章前言
第二产业是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 在中国,第二产业包括工业(采掘业、制造业、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从整体上看,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中国当 前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章重点介绍第二产业中的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中国地理电子教案 第十三章 第二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 概述
三、影响中国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二)经济与技术因素 经济与技术因素包括经济技术水平、协作条件、基础设施 能力、市场条件以及金融环境等。 经济技术因素对工业发展和布局的作用往往是通过集聚效 果和规模经济的原理产生作用的。市场条件对工业生产的发 展越来越变得具有关键意义。中国国内有庞大的消费市场, 这是支撑中国工业长期稳定增长最主要的因素。技术进步的 因素对工业发展和布局的影响日益增长。在这方面,高速公 路、巨型运输机和集装箱运输的出现,对许多国家和地区工 业发展的促进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伴随着现代经济活动对技术与知识依赖程度的加大,技术 和知识已经成为影响工业区位布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规划与政策解读
环境保护:减少煤炭开采 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产业升级:推动煤炭产业 向清洁、高效、可持续的
方向发展
区域发展:促进煤炭资源 丰富的地区经济发展,实
现区域协调发展
煤炭产业政策内容
政策目标: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政策措施:加强煤炭资源管理,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政策支持:加大对煤炭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政策监管:加强煤炭市场监管,规范煤炭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煤炭产业政策实施情况
政策背景:中 国煤炭行业面 临产能过剩、 环境污染等问
题
政策目标:调 整产业结构, 优化能源消费 结构,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政策措施:淘 汰落后产能, 推进煤炭清洁 高效利用,加
强环境保护
政策效果:煤 炭行业结构调 整取得成效, 环境污染得到 有效控制,能 源利用效率提
高
4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规划
中国煤炭行业发 展规划与政策解
读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目录ຫໍສະໝຸດ 01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中国煤炭行业概述
03
中国煤炭行业政策解读
04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规划
05
中国煤炭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06
中国煤炭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2
中国煤炭行业概述
章节副标题
煤炭资源分布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主 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
机遇:全球能源需求增长, 煤炭作为传统能源,仍有较 大发展空间
挑战:市场竞争激烈,煤炭 企业需要提高竞争力,应对
市场变化
煤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清洁能源发展:煤炭行业将向清洁能源方向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煤炭产业在国家能源战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煤炭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必须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煤炭资源再造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资源枯竭。
由于中国煤炭企业长期以来以速度换规模、以开采量换市场份额,导致煤炭资源严重浪费、环境污染严重。
因此,煤炭资源再造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实现煤炭资源的再造,煤炭企业应当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煤炭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煤制合成、煤炭清洁利用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
此外,积极引入科技和资本,加强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实施转型升级战略中国煤炭企业的竞争方式一直是低价竞争,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难以实现价值差异化。
因此,中国煤炭企业必须实施转型升级的战略,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转型升级需要推进煤炭产品经营升级,加强煤制品、煤化工、化肥、制热等多元化开发,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建立以技术创新、质量服务、品牌营销为核心的精细化经营体系,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国际市场的支持和帮助,需要积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具体而言,可以加强技术合作,引进先进煤炭开采技术、煤化工技术等;实施跨国合作,与世界各地的煤炭企业、能源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展资源利用、技术研究等活动;优化贸易结构,推动煤炭产品的出口和进口,实现互利共赢。
四、加强环保治理煤炭开采和利用产生的环境影响是当前煤炭产业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为了减少煤炭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中国煤炭企业必须加强环保治理。
这一方面需要完善环保政策体系,加大对环保治理的投入。
同时,引导煤炭企业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清洁能源的使用,采用循环利用等节能环保措施,进一步降低煤炭生产和使用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历史讲解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历史讲解中国的煤炭产业在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讲解我国煤炭产业政策的发展。
我国的煤炭产业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540年左右,我国就开始使用煤炭。
但直到19世纪,中国的煤炭产业才开始规模化发展。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煤炭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能源。
20世纪初,我国的煤炭产业初步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
在“大跃进”时期,中国政府提出“一大二小”方针,即发展大型的煤炭企业和小型的煤矿。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提高煤炭产量,满足国内工业对煤炭的需求。
然而,由于政策过于激进,没有考虑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问题。
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煤炭产业政策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内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大幅增加。
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对煤炭的需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引导性政策,包括提高煤炭产量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煤炭资源逐渐变得稀缺,特别是高质量的煤炭资源。
由于采煤技术的限制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高质量煤炭的开采难度逐渐增加。
其次,能源结构的转型也对煤炭产业带来了压力。
随着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煤炭的替代品也逐渐增加,使得煤炭的市场需求下降。
此外,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迫使煤炭产业进行结构调整,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
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中国政府开始制定一系列政策,以促进煤炭产业的优化升级。
其中一个重要的政策是限制煤炭产能的调控政策。
为了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推动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政府开始关闭一批小型无效煤矿,同时提高大型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煤炭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要求企业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推动煤炭产业的绿色发展。
总结起来,我国的煤炭产业政策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初期的大力发展煤炭产业,到现在的煤炭产能调控和绿色发展政策,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中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重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煤炭的国家,但煤炭产业真正的发展还起自新中国成立之后。
除1997-2000年期间出现递减以外,我国煤炭产量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
但这种增长并不能掩盖中国煤炭产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多重问题。
主要问题之一是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企业市场占有率低。
到2002年底,我国煤炭企业数约25000个,但全国煤炭企业平均产煤量仅为6.33万吨左右。
2002年,我国年产原煤达到4000万吨的企业只有神华、兖矿、大同与西焦煤集团公司共4家,超过5000万吨的只有神华一家,但神华集团公司的市场份额不到5%。
问题之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安全事故高居不下。
我国煤矿的生产效率较低,国有重点煤矿的工效为3.057吨/工,是世界上最低的,但在百万吨死亡率方面高出先进产煤国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问题之三是采出率低,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资源采出率一般在50%左右,而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不到30%,有的仅为15%,丢弃的资源无法复采。
据保守推算,我国每年平均损耗煤炭资源50亿吨,20年累计浪费煤炭资源1000多亿吨;而据有关人士测算,实际上我国煤炭资源的浪费总量可能要达到2000亿吨以上。
另外,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煤伴共生品,但利用率非常低,形成了另一种资源的浪费。
问题之四是污染控制不力,煤炭的负外部性过强。
我国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
在煤炭加工过程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于对原煤的筛分、洗选、动力配煤和土法炼焦。
据调查,因洗煤全国每年排出洗矸4500万吨,洗煤废水4000万吨,煤泥200万立方米。
我国85%的煤炭是通过直接燃烧使用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4%;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5%;氧化氮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0%;总悬浮颗粒(TSP)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70%。
问题之五是国有煤炭企业普遍包袱沉重,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这些包袱主要包括:因国家投入资本金不足,国有煤炭企业基本上是负债经营,本息负担沉重;1994年全国实施新税制后,煤炭业按加工制造业征税,煤矿企业税费大幅增加;企业办社会的包袱沉重;铁路建设基金的额外负担;资源枯竭矿井不断增多,煤炭企业后续开采资源日趋紧张等等。
问题之六是煤炭产业链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
我国绝大部分煤炭企业的产品结构单一,尽管绝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矿企业都发展了一些非煤业务,但企业利润的90%都来源于煤炭。
此外,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还普遍存在着观念陈旧、机制转换较慢、管理方式粗放、科技进步缓慢、职工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之痛煤炭资源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性是导致目前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之痛的根本原因,而这种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以资源地理分布为依据的企业组建方式导致了我国煤炭企业众多、规模不大、包袱过重、跨区域扩张困难。
建国初期我国煤炭产业制定了矿井基本建设“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因地制宜,能大则大,能小则小。
这种以资源地理分布为唯一依据的企业组建方式明显地具有“项目公司”的特点,其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只能根据所划定的资源进行开采,规模有限,跨区域扩张困难;矿区远离城市,因地而建的矿区不得承担起各种社会职能,形成沉重的包袱;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时间的推移,开采成本逐步加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降低;随着一些矿区资源的日趋减少甚至枯竭,这些矿区中“关闭破产”压力不断加大。
二是煤炭资源长期的无偿与低价的有偿开采导致了煤炭产业进入壁垒过低、小煤矿丛生,煤炭采出率过低、资源浪费严重。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基本上是无偿开采。
尽管目前根据新修定的《矿产资源法》要求煤炭资源实行采矿权转让,但实际转让费都很低。
资源的无偿或低价获得直接导致了煤炭产业进入壁垒过低,一些小煤窑只需要不多的投资即可打井采煤,这为小煤矿“遍地开花”打开了方便之门。
它们为了更多地获利,粗放式开采成本最低的、经济效益最好的那部分资源,结果煤炭的采出率很低,浪费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而对于那些煤炭共伴生品更是视为垃圾随地乱堆;近些年来,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采出率也有所降低。
三是资本金投入不足与长期偏低的煤炭价格导致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财务负担过重、自我积累能力较差、可持续发展困难。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无偿开采行政授予的煤炭资源,但资本金投入的不足也使企业普遍背着沉重的财务负担。
与此同时,我国煤炭长期执行国家规定的低价格,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长期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乃至长期全行业亏损。
开采资金投入不足与产品销售的低价格导致我国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自我积累能力较差,主要生产设备老化,技术更新资金缺乏,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煤炭生产与消费的体制性分离导致煤炭企业难以获得较高的煤炭附加值,发展受制于铁路运输,并被指责为环境的污染源。
目前我国每年电力用煤占煤炭总产量的40%,是煤炭的第一大用户。
由于煤炭业不允许发电,而电力业也不能采煤,煤炭企业无法获得因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而形成的高附加值。
由于我国电力企业消费的基本上是原煤,导致了我国煤炭的入洗率仅为25%(发达国家的煤炭入洗率为90%以上),且主要是供应炼钢用的焦煤入洗,而我国现有煤炭洗选设备空置率达到65%。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分布极不平衡,在长期煤电分离的体制下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格局。
目前我国煤炭产量的70%需要通过铁路运输,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40%左右。
由于铁路货运发展滞后,运力有限,我国绝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都受制于铁路运力而难以提高产量。
此外,由于燃煤单位的设备普遍没有脱硫装置,直接燃烧原煤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一些媒体于是将煤炭归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而呼吁煤炭企业提供洁净煤,而实际上煤炭消费过程中是否形成污染,主要在于煤炭燃烧的设备。
五是以产量为中心的政策导向与安全事故处罚不力导致我国煤炭产业安全事故率过高。
增加煤炭产量长期是我国煤炭产业的基本政策,在增产的压力与动力驱动下,我国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着片面追求产量而对安全重视不够、安全系统投入不足。
尤其是小煤矿生产方法极为原始,只求产量不顾安全,而且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一般只有为数不多的经济补偿而很少受到相关法规的严厉处罚,结果导致我国煤炭安全事故率长期高居不下。
此外,我国煤炭勘探单位长期被定位为事业单位,通过中央财政拨付的有限的事业经费而进行无偿勘探,由于勘探经费的严重不足,我国煤炭已发现的资源勘探程度低,可供建井的精查储量不足,直接影响到我国煤炭的可持续开采。
美国经验对中国煤炭产业的借鉴经验之一: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和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必须有偿合理且可持续性地开采。
在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负责控制煤炭资源的使用,内政部土地管理局负责煤炭资源的租借。
美国资源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对联邦公有土地煤炭资源实施租借方式,对煤炭资源已勘探清楚并进行了资源评价的矿区,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开采者;对煤炭资源尚未探明及未进行资源评价的矿区,实行勘探和开采优先的办法。
煤炭资源价格确定是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
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炭资源储量、煤质、最大的经济回收率、煤炭开采难易程度和开采成本,以及地产价值、银行利率等。
由于对煤炭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并加强了对煤炭资源的系统管理,美国煤炭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总采出率达到80%以上。
经验之二:煤炭在其开采、运输与消费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负外部性,政府需要综合控制。
美国政府在控制煤炭开采与加工过程中负外部性的主要措施有:严格审批煤炭建设项目,对凡是没有达到法规要求编制复田设计的矿区不准开采;通过建立废弃矿山土地复田基金帮助采后煤矿的复田。
对于煤炭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负外部性,美国主要是通过环保立法来控制,对排放气体各种污染物含量的严格规定,限制燃煤锅炉的二氧化硫、氧化氮及烟尘的排量,各用煤单位基本上都采用了新型脱硫集灰等设备,许多煤矿只得停采含硫量高的煤层,改为开采低硫低灰的优质煤层。
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建立矿业局,并在各煤矿区建立安全监督机构,派驻检查人员加强检查;颁布煤矿安全保健法,授权全国各地250名安全监察人员在紧急危险情况下有权停工撤人;要求矿主事先交纳足够的事故处理保证金,每死亡1人要赔付数十万美元,使得煤矿死不起人。
经验之三:煤炭产品是一种中间投入品,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标准在于根据市场需求而提供效益最大化的终极品。
目前在我国还有煤炭总产量13%的煤炭为居民直接消费,而美国99.5%的煤炭都是作为工业中间品。
煤炭产品并非是煤炭资源开采的唯一目标,美国不少煤炭企业建立坑口电厂将产煤改为输电、建立煤炭气化厂和焦油提炼厂直接生产煤气与焦油。
经验之四:煤炭产业是一个竞争性产业,充分竞争导致煤炭产业全员效率不断提高,煤炭资源获得更为集中且高效地开发。
在美国,1991年独立的专业煤炭公司所属煤矿产量仅占美国煤炭总产量的17.3%,而美国以外的国际财团和外国公司控股煤炭企业已经日益加快进入步伐。
因竞争较为充分,美国煤矿的全员效率而一直保持着世界最高水平,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通过收购与兼并不断地占有更多的资源,最终使煤炭资源获得更为集中且高效的开发。
经验之五: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在于有效地获得与运营煤炭资源,创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不断提升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实现企业绩效的最大化。
在美国,由于煤炭可采诸量的55%为联邦政府所有,而45%为私人所有,因此美国各大煤炭公司一方面通过投标从联邦政府获得煤炭资源,另一方面则通过收购兼并国内外煤矿而控制大量的优势资源。
如美国皮保迪公司到2002年底其煤矿已分布在美国的九个州和墨西哥与澳大利亚,共占有91亿吨可采储量的优质煤炭资源。
美国煤炭企业在交易与运输方式方面也不断创新。
长期供煤合同已成为美国煤炭产业的主要销售方式,皮保迪公司还与铁路公司合作创造了万吨长大单元列车,美国固本煤炭公司在俄州修建全美第一条年运煤量120万吨的水煤浆输煤管道。
即便如此美国煤炭运输的费用仍然较高,煤炭企业又开始发展坑口电站,目前它已成为美国能源基地建设的常规模式。
中国煤炭产业战略发展思路为实现我国煤炭资源合理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煤炭产业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煤炭资源管理体制,实施基于资源运营的煤炭资源管理与煤炭产业发展战略。
在煤炭资源的价值链创造过程中,由于各利益相关者战略目标的不同,它们基于资源运营的战略思路并不一样。
对于煤炭资源的所有者而言,基于资源运营的政府部门战略思路是通过招标、拍卖与挂牌等方式有偿转让煤炭资源的探矿权与采矿权,获得因煤炭资源矿业权的转让而形成的收益,并期望这种收益尽可能的合理与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