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1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 (共24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 (共24张PPT)

标题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冲破敌阵
导语
渡江概况 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Nhomakorabea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战绩辉煌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 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 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品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朗读课文,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 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1)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 到达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渡至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 三十万人。 1) 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繁茂了。 2)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 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 护。
比较阅读
相同点:
两文都是新闻报道(消息),都报道了 渡江战役情况。两文都是站在人民的立 场上,歌颂渡江战役的胜利,嘲弄敌人 的无能。两文都具有报道及时、语言简 洁的特点。
不同点:
两文作者不同、身份不同、报道的角度不同。《人》文统 观全局,对三路军分别作介绍;《我》文只对西路军某部渡江 情况作介绍。《人》文介绍渡江情况简略概括,交代时间、地 点、渡江人数、战役推进情况;《我》文以亲历者的身份对渡 江作了详细、具体的描绘,发光弹升空、炮轰南岸、大小船只 渡江、登岸、群众的欢呼、人民的支援……写得历历在目。 《人》文有关于战略部署、战事推进的介绍及评论;《我》文 只是按时间先后介绍一处战役情况。《人》文有对于敌军的分 析及政策性极强的分化、瓦解、争取敌军的内容,《我》文对 敌军情况几乎未作报道。《人》文语言凝练、概括,描述部分 近乎绘画的“白描”,深刻生动;《我》文语言朴实无华,描 述部分细致周到,内容充实。

1《新闻两则》优秀课件(共62张)

1《新闻两则》优秀课件(共62张)

本文结尾
占领 要塞 (zhànlǐng) 封锁长江
第37页,共62页。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shíjiān)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第25页,共62页。
主体
主体可分为(fēn wéi)哪几个层次?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达 效果。
第26页,共62页。
找出文章的主体(zhǔtǐ)部分: 从“区域”以后一直到文章的结 尾。
第27页,共62页。
思考:主体部分(bù fen)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
中国共产党表示: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 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yuàn yì)在惩 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 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但是,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 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第8页,共62页。
1、请给下面红色(hóngsè)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 è )
芜湖( wú )
荻港( dí)
溃退( kuì )
歼灭( jiān)
绥靖( suí )( jìng)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高屋建瓴( líng ) 气势磅礴( páng)( bó)
锐不可当( dāng

第9页,共62页。
读准下列字的音:
荻(dí)港 获(huò)得
) 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当 (dāng (ruì bù kě dāng) 当(dàng)真

《新闻两则》课件1

《新闻两则》课件1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 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 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布置作业 :
1.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2.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自己班上的某人、某事或某项
活动。(内容可以广泛一些,班级新闻、年级新闻、校内 新闻都可以。)
多音字: 塞---瓶塞---要塞---堵塞 横---横渡---蛮横 殷---殷红---殷勤---殷殷其雷 强---勉强---坚强---倔强
形近字辨析: 靖绥---倩影---靓丽 歼灭---阡陌---纤维
衔接---街道---敷衍 溃退---馈赠---振聋发聩
1. 简介作者: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
鹰在广阔的天空里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万物都
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
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
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 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2、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导语: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 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新 闻 两 则》精品课件

《新 闻 两 则》精品课件
淮海战役也将于6日发起。自古以来,南阳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 南阳,标志着蒋军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 路。毛泽东在此时撰写这则新闻,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 的斗志。
2.知识链接
南阳市,古称宛,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历史上,
南阳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是军事家诸葛亮的躬耕之地,著名的
的全面大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于4月20日夜发起了渡江战役。《人
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毛泽东主席当时写的一则全面报道 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找一找·勾画】
画出新闻的导语以及记叙西、中、东三路大军渡江的句子。
【填一填·识记】
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封锁(
xiè(

)

jiān
溃退(
)


歼灭(
)
)气
dū(

)战

区 y ù(
)
答案:suǒ kuì
【拓展】
要塞(

)
【塞车(
﹒ ﹒
)
)】
阻塞(

)】
锐不可当(

)
【当真(
答案:sài sāi
sè/dānɡ
dànɡ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勇敢出众而且善于作战。
答案: ①锐不可当
②英勇善战
【做一做·感知】
3.阅读课文,理清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答案:
三路 大军
时间衔接
所遇敌情 甚为 微弱 甚为 微弱 较为顽强
语句衔接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 一样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 日到芜湖督战…… 与西路同日同时发 起渡江作战

语文:1.1《新闻两则》课件(1)(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1.1《新闻两则》课件(1)(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4、主体: 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
胜利的重要意义。 一层:写中路军渡江情况。 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 找出主体中的议论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此种情况”指代什么?) 答:揭露了敌军溃败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 大长了我军士气,灭掉了敌人的威风。
• •Biblioteka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a、在课文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夜) 地点( 1000余华里的战线) 事情的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事情的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 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b、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渡江区域 地点 时间 战况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感知新闻
要求:
标题 • 请同学们用一个短语或一句
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导语 • 请同学们用一小段话说出这 则新闻的内容。 主体 • 请同学们用一大段话或几小 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画渡江示意图:
• 你能根据新闻的主体 部分绘出三路军渡江 的示意图吗?
点我听朗诵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 •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 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 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 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 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2]、彭 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 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 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 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3]二十一日到芜 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 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 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 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 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 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 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 江、无锡段铁路线。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第1课 《新闻两则》课件(42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 《新闻两则》课件(42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力被迅速摧毁。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 无事。
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新闻的特点: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 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 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 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 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
确精练,铿锵有力。另外还有书面语和口头 语相穿插,相益得彰(如“敌亦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文气十足;“不想再打 了”“都很泄气”——非常口语化),各有 妙处。
板书设计
标题—百万(兵力)横渡(锐不可当) 冲破(排山倒海)
导语—渡江概况 横渡(一往无前) 展渡江盛况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详写) 扬将士神威 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
为了报道这场伟大战争的进程,毛主席写下了这样两则新闻:《我 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字词积累
为下面描红的字注音。
督战( dū )
荻港( dí )
趋势( qū )
泄气( xiè)
摧枯拉朽( cuī )
锐不可当( ruì)
为下面的词语。 【业已】 已经。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
背景— 一方面……一方面…… 结语—占领要塞 封锁长江
拓展延伸
1、找出下列这则新闻的电头、导语、主体。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
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 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 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 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 增加到4亿元。单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 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 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点拨】电头: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新闻两则》PPT课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新闻两则》PPT课件
• 背景、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 请你先指出这篇新闻的导语,然后再把主
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
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 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20日夜起……我军前锋,业已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 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 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
新闻的特征:
1.内容真实,观点鲜明。(真实) 2.报道迅速及时。(及时) 3.语言简明准确。 (准确)
新闻写法:
主要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四、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五、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 境和自然环境。
打破垄断经营 遏制发行暴利
教材出版发行将全国统一招标
试点结果显示:学生教材费用有所下降
引标题: 引出主标题。 主标题: 最简明地概括新闻内容。 副标题: 对主标题进行补充。
本报北京8月31日电(记者 苏敏) 新 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今天在“2004北 京稿国子际来出源版论坛”发时上稿间披地露点,、国发家稿发记改者委已呈 报国务院,明年的教材出版发行将打破地域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 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 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 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 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 闻稿。
“主体”的层次:
1.20日夜起……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中路)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1 优质课件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1 优质课件
(例:《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多次运用“弃城”、 “逃窜”、“被迫”等词,突出我军所向无敌,也揭 露敌人虚弱的本色。)
2、及时、准确、真实
(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发电到发 表,“冲破” “突破”的区别,“冲破”受限制, “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标题中“百万” 一词准确、真实,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和东路军各35 万人。)
第二则:在去年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我们在这 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地政策,犯 了一些政策上地“左”的错误。但是随即纠 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地经验,执行 了减租息地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 政政策。这样,就将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 社会阶层,均联合或中立起来,集中力量反 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势利及乡村中为最广大 群众所痛恨的少数恶霸分之。这一策略,是 明显地成功了,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
文 章
标题—(—2)中5原—我7,军蒋解军放全南溃阳败的背景。
结 主体:8—末尾,可分四层:
构 1、(8—12)恢复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 第
2导、语((10第—11句7))发:展概壮述大我我军党指的出武南装阳力守量敌。弃城南逃
二 篇 )
3的、(1的8—背2景2)、纠时正间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
精彩语段:
第一则: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 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 党反动派拒绝签证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 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 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 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 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 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48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48张
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 新气象、新成就的报道。
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 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 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内容) 及时性(报道) 简明性(语言)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新闻知识(结构五 部分,内容六要素) 2、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整体把握新 闻;分析导语、主体部分,体会语 言的准确性 3、感受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气势, 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难点: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说明议 论的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背景、
结尾。
思考:新闻记叙了什么重要
事件?
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 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 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 度概括。 作用: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 内容。
特点:简洁、醒目
默读课文,迅速勾画出下列内容:
渡江的人物:
时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20日夜开始至发电时止(22日 22时)
思考: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 30万人”

新闻两则PPT优秀课件

新闻两则PPT优秀课件

作 业 布 置
• 运用所学有关新 闻知识,写一则 新闻,报道发生 在你自己身边的 新鲜事,300字左 右。(注意:要 符合新闻的结构 和要素) • 完成语文作业本 中第一课的作业。 • 预习《芦花荡》, 扫清字词障碍。
课后学习:
• 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会 或校园中的发生的事件,并 向报社或校园刊物投稿。
• • • •
⑵解词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业已:已经。 绥靖:安抚、平定。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新闻的背景知识



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 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 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 是辅助部分。
新 闻 的 五 个 结 构 及 其 作 用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整体感知课文
• 文章中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篇新闻的主要 内容,是从哪方面概括的? • 新闻中导语一般处在新闻的开头(“电头” 之后),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 者一目了然;那么下面同学们一起思考, 本篇新闻的导语是哪一部分,概括了哪几 方面?
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 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 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 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 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 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 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 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 平。

1.《新闻两则》 课件 (共32张PPT)

1.《新闻两则》 课件 (共32张PPT)
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 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大
胜利的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
可以说明军蒋为什么弃城南逃。
4、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 说说理由。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 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 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 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第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 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 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新闻的相关知 识,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 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 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 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 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 认识水平。
kuì 溃退
sà i yīn 要塞 殷
jiān 歼灭
dāng 锐不可当
è xǐ suí jì ng 绥 靖 阻遏 禧
è 鄂
yù 豫
2.据义填词 (1)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2)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 :勇敢出众而且善于作 战。 答案:(1)溃退 (2)锐不可当 (3)英 勇善战
2.据义填词 (1) :安抚,平定。 (2) :阻止。 (3) :(精神、力量、东西等 )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使消耗。 (4) :消灭(敌人)。 答案:(1)绥靖 (2)阻遏 (3)消耗 (4)歼灭

1《新闻两则优秀课件[1]

1《新闻两则优秀课件[1]
不能;因为当时蒋介石已下野,李宗 仁出任代总统。
回首页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战兵力
课 文
导语:(第1、2两句)渡江概况 战线(渡江区域) (从三个方 战况:冲破敌阵,

面概括) 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主体(:剩余部分)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 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 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 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 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 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c此前已有中路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 中路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再 写西路。
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顽强,为了强调所 以单独把它放在最后面来写。
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 样写说明了什么?
报道准确,及时。
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准确
如“1000余华里”“24小时内”“至发电时止”“ 余部”等。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 全国进军的命令.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二. 第三野战军于同日晨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 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顷 刻崩溃.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逃 往广州.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覆 灭.在北平的毛泽东喜闻南京解放.抑制不住兴奋的心 情.欣然写道: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 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问题讨论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 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 方面概括了全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分析——新闻六要素
•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月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 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 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 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 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 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 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 以及时间。 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 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 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 伟大胜利。这一层又分三点具体报道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 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 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新闻两则
1、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部分,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 面概括了全文? 2、本文的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是怎样衔接在 一起的?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说说有何表达效果 • 第一句话是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写人数之多;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写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展现攻势之凌厉; “横渡长江”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结果。 作用: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语言简洁准确
语言揣摩
• • • • • 准确 程度的差别 明确 有气势 “文白夹杂”
新闻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 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 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 速,语言简明准确。 4、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三路大军的战况(主体)
类别 百万大军




兵力


特点(四字)
中路军
20日夜—21 日夜 21日17时— 22日22时
安庆-芜湖
30万
突破· · · 渡 至· · · 已渡· · · 已渡过三分之 二· · · 已占领· · ·
首战告捷
西路军
九江—安庆
35万
所向披靡
东路军
21日17时— 22日下午
作业分析
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 · · · · 均是人民 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 江区域) 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第二层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 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次“二十日夜起”开头相并列, 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 到督战原因:接着以嘲笑的口吻说“不料”,这一句在二、 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南京—江阴
35万
大部渡过南 岸· · · · 歼灭及击 溃· · · 占领· · · 控 制· · · 封锁· · ·
战绩辉煌
1、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 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国抵搞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搞较 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 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2、议论的效果 “一方面· ,另一方面······” · · · · · 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说明各路军 都是或首战告捷或所向披磨或战绩辉煌的原因);从敌 我双方士气悬殊的情况分析,先分析我方,再分析敌方。 敌方先总提一句再具体分析
科目三考试 科目3实际道路考 试技巧、视频教程
科目四考试 科目四模拟考试题 C1 科目四仿真考试
新闻知识 -了解新闻内容
1、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 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 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 主体之中。
作业分析——内容六要素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 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必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 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 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 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 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这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 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 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 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 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 什么弃城南逃。
• 新闻内容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 果 • 新闻结构五部分: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内容,包括引题、正副题; 导语:较详细了解新闻内容,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 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 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 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 准确 新闻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