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构想 第三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遗传物质的经典

合集下载

2018高考生物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三单元 生

2018高考生物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三单元 生
图示⑤处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从而获得纯合子,⑥处需用秋水 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以诱导染色体加倍。
(3)④、⑥的育种原理分别是?
④的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⑥的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4)图中最简便及最难以达到育种目标的育种途径分别是? 图中最简便的育种途径为①~②过程所示的杂交育种,但育种周期较长; 最难以达到育种目标的途径为诱变育种。
上。( √ )
(5)太空育种能按人的意愿定向产生所需优良性状。( × )
1.下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
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⑥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请思考:
(1)图中哪种途径为单倍体育种? 图中③~⑤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
(2)图中哪一标号处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应如何处理?
2.可否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让植物细胞表达出动物蛋白? [ 提示] 让植物细胞表达出动物蛋白,必须通过 “ 基因工程 ” 技术实现 “ 外 源基因 ” 的表达,诱变育种只能产生原基因的等位基因,不能产生 “ 外源基
因”,故不能达到该预期目标。
1.生物育种方式的比较(见表)
名称 原理
方法 杂交→自交→筛选 出符合要求的表现 型,通过自交至不 杂交 基因 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育种 重组 培育杂合子品种: 一般是选取纯合双 亲――→子一代
2.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 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 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_________ (1)含义: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突变 。 (2)育种原理:___________ 3.生物育种原理、方法、实例(连线)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抗锈病高产小麦新品种。( × ) (2)采用诱变育种可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 √ ) (3)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 ) (4) 杂交育种第一步杂交的目的是将两个亲本的优良基因集中到一个个体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第3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ppt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第3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ppt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4. (2016· 合肥质检)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11970943 ( )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 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 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么?为什么? [提示] 基因重组。S型细菌的DNA和R型细菌的DNA整合
到一块。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1.判断正误: 导学号 11970940 (1) 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 ) (2)一般来说,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才能通过配子 遗传给下一代。( )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5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11970944 ( )
A.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个体是弊多于利 B.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基因重组普遍发生在体细胞增殖过程中
答案 D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 的 D.上述基因突变一定可以传给子代个体
必修二
第三单元

2018届 一轮复习 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 课件(全国通用)

2018届 一轮复习 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 课件(全国通用)

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解析:选A。据表可知,核糖体S12蛋白结构改变后,突变型 枯草杆菌的核糖体不能与链霉素结合,而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 活率为100%,说明突变型枯草杆菌对链霉素具有抗性,A项正 确;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项错误;突变型 是因为S12蛋白第56位的赖氨酸替换为精氨酸所致,该基因突变属 于碱基对的替换,C项错误;链霉素不能诱发基因突变,只是对枯 草杆菌起选择作用,D项错误。
(3)低温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 极导致染色体加倍( ) )
(4)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5)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 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
2.有关生物育种的正误判断 (1)抗病植株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 ) (2)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为尽 快推广种植,可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 (3)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群体,M(分裂)期细胞的比例会减少 ( ) (4)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 有关( ) )
3.有关生物进化的正误判断 (1)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协同) 进化( ) )
(2)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 ) )
(4)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5)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考能提升5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考能提升5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育,这种“无子”性状是不可以保留到子代的,将无子番茄进行组织培养时,
若能正常受粉,则可结“有子果实”。
易错点8
误认为杂交育种的选育目标均是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性状
点拨:杂交育种是在杂交后代的众多类型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一
步培育,直到获得稳定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杂种优势主要是利用杂
种F1的优良性状,并不要求遗传上的稳定性。 易错点9 误认为杂交育种年限总是最长
点拨:杂交育种需要的年限不一定长,如培育的品种为隐性性状(如
aabb),则子二代中即可出现稳定遗传的该性状。 易错点10 误认为单倍体育种就是花药离体培养 点拨: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中的一个程序,要想得到可育品种, 一般还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使其染色体加倍。
易错点11
混淆“育种原理”与“育种方法”
导致
导致
②发生于 DNA 分子上(或染色体中)“基因”的增添或缺失——染色体变异 ――→基因数量改变 (3)“镜检”问题 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分子水平”变异,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②染色体变异(结构、数目变异)属“细胞水平”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但需 用“分生组织”) (4)基因的“质”与“量”问题 ①唯一可改变结构(即发生质变)的——基因突变
(3)无子香蕉—天然三倍体,无子的原因在于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正常产生
配子。 以上三类无子果实中,无子西瓜、无子香蕉,其遗传物质均已改变,为可 遗传变异,而无子番茄则属不可遗传变异。
易错点7
混淆可遗传与可育
点拨:“可遗传”≠可育: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二倍体的单倍体等均 表现“不育”,但它们均属可遗传变异——其遗传物质已发生变化,若将其体细 胞培养为个体,则可保持其变异性状——这与仅由环境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有着 本质区别。如无子番茄的“无子”原因是植株未授粉,生长素促进了果实发

(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模块2 遗传与进化 第3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讲

(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模块2 遗传与进化 第3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讲

第2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考纲研读备考定位考纲要求核心素养1.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2.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生命观念——通过对染色体变异基本原理及在生物学中意义的理解,建立起进化与适应的观点。

2.理性思维——通过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培养归纳与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生物变异类型的判断与实验探究,培养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

考点一染色体变异ZI ZHU XUE XI TAN JIU TI SHENG自主学习·探究提升基础梳理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类型(连线)[答案](1)①-Ⅲ-D__②-Ⅳ-C__③-Ⅰ-B__④__-Ⅱ-A(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1)类型类型实例个别染色体的增减21三体综合征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减三倍体无子西瓜(2)染色体组①组成如图中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中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Ⅱ、Ⅲ、Ⅳ、X或Ⅱ、Ⅲ、Ⅳ、Y。

②组成特点a.形态上: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b.功能上: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染色体。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发育起点配子受精卵受精卵特点植株弱小、高度不育正常可育茎秆粗壮,叶、果实、种子较大,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体细胞染色体组数1或多个2个≥3个形成过程形成原因自然成因单性生殖正常的有性生殖外界环境条件剧变(如低温) 人工诱导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实例蜜蜂的雄蜂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香蕉(三倍体),马铃薯(四倍体)易错整合,判断正误。

(1)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丢失属于基因突变( ×)(2)DNA分子中发生三个碱基对的缺失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3)染色体易位或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4)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5)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6)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多倍体( ×)(7)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8)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水稻单倍体基因组有12条染色体( √)(9)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10)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都是奇数( ×)延伸探究1.(教材必修2 P85)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有何区别?[提示]①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是基因内部结构的变化,该基因还存在,只是变为原来的等位基因;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是某个基因或染色体片段重复出现或减少。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部分 遗传与进化 第三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部分 遗传与进化 第三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案

第三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感性认知][理性归纳](一)生物可遗传变异的类型之一基因突变1.回答与基因突变有关的问题(1)据图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患病原因:①图示中a、b、c过程分别代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突变发生在a(填字母)过程中。

②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碱基对由T∥A替换为A∥T。

(2)判断正误:①A基因可突变为a基因,a基因也能再突变为A基因。

(√)②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RNA的过程中。

(×)④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HIV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发生基因突变。

(×)⑤病毒、大肠杆菌及动植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⑥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

(√)(3)基因突变的特点(连线):1.从六个方面掌握基因突变2.明确基因突变的原因及与进化的关系(二)生物可遗传变异的类型之二基因重组2.回答与基因重组有关的问题(1)下图a、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回答:①a图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②b图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是: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判断正误: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

(√)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③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能发生基因重组。

(√)④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⑤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间发生片段交换不属于基因重组。

(√)3.“表格法”对比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发生时期主要发生在:①有丝分裂间期②减Ⅰ分裂前的间期①减Ⅰ分裂后期②减Ⅰ分裂前期产生原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交叉互换、自由组合↓基因重新组合应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联系①都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②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为基因重组提供了大量可供自由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③二者均产生新的基因型,可能产生新的表现型4.谨记基因重组的三点提醒(1)多种精子和多种卵细胞之间有多种结合方式,导致后代性状多种多样,但不属于基因重组。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构想第三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基础落实案1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课件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构想第三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基础落实案1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课件

(1)在获得单链模板的方式上, PCR 扩增与体内 DNA 复制不 高温 解开双链,后者通过________ 同,前者通过________ 解开双链。 解旋酶 Aa (2)据图分析,胎儿的基因型是________( 基因用 A、a 表示)。 母亲 的原始生殖细胞通过 ________ 患儿患病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减数分裂 过程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从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患 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突变后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翻译提前终止形成异常蛋白 (3)研究者在另一种贫血症的一位患者 β 链基因中检测到一 个新的突变位点, 该突变导致 β 链第 102 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 该病可遗传给后代 氨 酸 。 如 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但 患者的 β 链不能被限制酶切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为证明该突变位点就是这 种贫血症的致病位点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
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 DNA 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 增添或缺失,而染色体变异往往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所以与基因突变相比,后者所涉及的碱基对数目会更多。(2)在 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 生以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
(3)AA 植株发生隐性突变后基因型变为 Aa,而 aa 植株发生 显性突变后基因型也可变为 Aa,该种植物自花受粉,所以不论 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子一代为 Aa 时在子二代中的基因型 都有 AA、Aa 和 aa 三种,故最早可在子一代观察到该显性突变 的性状(A_);最早在子二代中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aa);显 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均出现于子二代,且隐性纯合子一旦出 现,即可确认为纯合,从而可直接分离出来,而显性纯合子的分 离,却需再令其自交一代至子三代,若不发生性状分离方可认定 为纯合子,进而分离出来。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构想第三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基础落实案2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构想第三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基础落实案2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4)根据染色体数与形态数的比值判断:染色体数与形态数 比值意味着每种形态染色体数目的多少,每种形态染色体有几 条,即含几个染色体组。如玉米的体细胞中共有 20 条染色体, 10 种形态,则玉米含有 2 个染色体组。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考向一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分析与判断 1.(2016·江苏卷,14)如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 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D
3.(2015·海南卷,21)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解析:基因突变只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导 致基因结构的改变,A 错误;基因突变中若发生碱基对的替换, 可能因为密码子的简并性,不会改变氨基酸的种类,进而表现型 也不会改变,B 错误;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基因的改 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体结 构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D 错误。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①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如 21 三体综合征。 ②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如多倍体、单倍体。
(2)染色体组 ①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 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 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植株弱小, 高度不育
正常可育
养物质含量丰富,生 长发育延迟,结实率低6.染色体组数量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细胞分裂图像进行识别判断(适用于二倍体)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解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解

• (2)动物只能选相同性状的个体相互交配,待性状分离
后筛选,然后用测交方法检测纯合子,这是由于动物大多是
雌雄异体,不能“自交”。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RJ生物
• 3.育种年限的要求及计算方法 • (1)若需要获得植株,则比获得种子多一年,因为获 得种子后,第二年才能获得植株。 • (2)若需要获得跨年度的植物(如小麦),则比不跨年度 的植物(如豌豆)要多一年。
返回菜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RJ生物
[技法点拨] • 在解答“育种”类试题时,需要根据提供的材料选 择合适的亲本及育种方法,分析育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推测育种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 • 1.育种方法的选用要求 • (1)一般育种:一般作物育种可以选用杂交育种和单 倍体育种。如果检测纯合子,则用测交或自交;若既要检 测纯合子又要分离纯合子时,如果优良性状是显性性状则 用连续自交,如果优良性状是隐性性状则直接分离;已知 多对性状要获得纯合子,首选单倍体育种,然后才是自交。
高三一轮总复习·RJ生物
• 单元命题指导 • 生物育种方法的应用
• 关于生物育种方[法题的型应特用点的] 考查常以油菜、小麦、 水稻、玉米等为素材,综合考查各种育种原理、方法、步 骤,并与遗传、变异、进化、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知识 联系,反映我国在育种领域的进展和成果。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种),后者选用图示A→B→C(单倍体育种)。 图示信息5:由图示信息“单倍体获得纯合子”、“ 染色体组加倍的种子或幼苗”—可知用到秋水仙素的
过程有C、F。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RJ生物
破题 答题
思考1:单倍体基因组的概念 思考2:杂交育种的方法、优点 思考3:单倍体育种的技术手段、优点 思考4: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及原理 思考5:育种方法的科学选择及育种方案的设计 思考6:遗传定律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构想第三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基础落实案2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课件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构想第三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基础落实案2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课件

2个 2条
2个 2条
1个 2条
4个 4条
2条
2条
2条
2条
(2)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如下图所示的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a 为 3 个, b 为 2 个,c 为 1 个。
(3)根据基因型判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就含 几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内不含等位或相同基因。 如下图 所示的细胞中,它们所含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a 为 4 个,b 为 2 个,c 为 3 个,d 为 1 个。
(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四倍体鱼与二倍 体鲤鱼杂交, 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 GPI 电泳分析, 每 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
a1a2a3 ,二倍体鲤鱼亲本为 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 100% 。 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1)纯合二倍体鲫鱼,其基因型为 a3a3 或 a4a4 能表达 P3 或 P4,因而 GPI 类型有 P3P3 或 P4P4 两种。(2)杂合二倍体鲤鲫 杂交,遗传图解为:a1a2×a3a4―→a1a3、a1a4、a2a3、a2a4,其中基 因型 a2a4 个体占 1/4。任取一尾鱼因其都是杂合子,则其组织中 GPI 类型为诸如 P1P1、P3P3、P1P3 三种(以 a1a3 为例),故图谱中 会出现三条带。(3)图中 GPI 有 6 种,且仅涉及 P1、P2、P3,并 存在 P3P3、P2P2、P1P1 组合型。可推测三倍体基因型为 a1a2a3, 由于该三倍体为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所得推测二倍体鲤 鱼亲本应为纯合体,二倍体鲤鱼亲本若为杂合子,其后代可能出 现 a1a1a2 等这类基因型,其 GPI 电泳就不为 6 条带。

2018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三单元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题整合

2018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三单元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题整合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8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三单元专题三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题整合(时间:30分钟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小题,共36分)1.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A.都能产生新的基因B.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C.产生的变异对生物均有利D.在显微镜下均可看到变异状况解析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B正确;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大都对生物体有害,C错误;只有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能看见,D错误。

答案 B2.(2018·山西大学附中模拟)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

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如图表示不同的培育方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定向产生新基因B.过程②③④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5 6C.⑤和⑦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D.②过程是将优良基因集中于同一生物体解析①过程为诱变育种,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但是不定向的,A错误;过程②③④为杂交育种过程,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经④自交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为23×14+13=12,B错误;⑤和⑦过程都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但是前者可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而后者只能处理幼苗,C错误;②过程为杂交,可以将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集中于同一生物体,D正确。

答案 D3.(2018·辽宁沈阳模拟)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中不含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未必含一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解析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A正确;二倍体指的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B正确;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未必含一个染色体组,例如小麦的单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正确;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错。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构想第三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遗传物质的经典探究实验新人教版必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构想第三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遗传物质的经典探究实验新人教版必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遗传物质的经典探究实验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Ⅱ)1.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遗传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解析:艾弗里等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首次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赫尔希与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两者都是设法将DNA 与蛋白质分离,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各自在遗传中的作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

答案:C2.(2017·丰台区模拟)关于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完成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内,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B.R型菌转化后出现荚膜,反对者认为可能是突变所致,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D.艾弗里无法使DNA与蛋白质完全分开,故该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由于技术所限,艾弗里未能将DNA与蛋白质完全分开,但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就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答案:D3.(2017·安庆联考)为了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但结果出现了放射性。

则标记的元素及误差原因是( )A.P 培养时间过长B.S 培养时间过长C.P 搅拌不够充分 D.S 搅拌不够充分解析:由题干信息“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上清液应为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说明标记的是P。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构想 第三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基础落实案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名师精编课件 新人教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构想 第三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基础落实案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名师精编课件 新人教
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 现型
解析:观察题图可知,②类个体是在未施用杀虫剂之前,已 经发生基因突变形成了抗性基因的个体,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 可能来源于原种群中含抗性基因的个体,杀虫剂在此只起选择作 用,①类个体被淘汰的原因是其本身不含抗性基因,A 正确、B 错误;若连续使用杀虫剂,不含抗性基因的个体被淘汰的概率越 来越大,而含抗性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故抗杀虫剂的 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 1,C 正确;施用杀虫剂后,具有抗药性 的个体生存下来,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故杀虫剂直接选 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D 正确。
答案:B
题组二 以案例分析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3.(原创题)如图表示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 生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类个体大多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该种杀虫剂是否诱发 其产生抗性基因
B.抗性基因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 因一定来源于遗传
C.若连续使用杀虫剂,抗该种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 趋近 1
答案:B
4.(2017·泰安模拟)下图所示为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 变化情况。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 的作用是( )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B.改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C.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控制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 增大 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 位基因
②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
多的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
率的改变;
争;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
③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定向的 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遗传物质的经典探究实验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Ⅱ)1.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遗传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解析:艾弗里等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首次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赫尔希与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两者都是设法将DNA 与蛋白质分离,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各自在遗传中的作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

答案:C2.(2017·丰台区模拟)关于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完成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内,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B.R型菌转化后出现荚膜,反对者认为可能是突变所致,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D.艾弗里无法使DNA与蛋白质完全分开,故该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由于技术所限,艾弗里未能将DNA与蛋白质完全分开,但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就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答案:D3.(2017·安庆联考)为了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但结果出现了放射性。

则标记的元素及误差原因是( )A.P 培养时间过长B.S 培养时间过长C.P 搅拌不够充分 D.S 搅拌不够充分解析:由题干信息“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上清液应为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说明标记的是P。

上清液出现了放射性,可能是因为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从而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答案:A4.(2017·湖北高三模考)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乙组刚好相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的噬菌体是用35S标记其蛋由质B.乙组的噬菌体是用32P标记其蛋白质C.甲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含有放射性D.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解析: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说明甲组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乙组刚好相反,说明乙组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

根据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特点,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蛋白质没有侵入,因此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D正确。

答案:D5.(2017·安徽六安市高三模考)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流程为同位素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有两次培养T2噬菌体的过程,可以说明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噬菌体侵染的是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为保证侵染的效果可延长保温的时间C.离心的目的是让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D.用32P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解析: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培养噬菌体必须先培养对应的细菌,说明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正确;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时间一般较短,因为如果时间太长会导致细菌内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B错误;离心的目的是让脱离了大肠杆菌表面的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层,分别进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C错误;用32P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D错误。

答案:A考点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Ⅰ)6.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5N1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解析:A项中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项中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C项中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S元素;D项中H5N1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答案:B7.(经典高考题)叶绿体的DNA能指导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在叶绿体内的合成。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叶绿体DNA能够转录B.叶绿体DNA是遗传物质C.叶绿体内存在核糖体D.叶绿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解析:叶绿体的DNA能指导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在叶绿体内的合成,因此叶绿体的DNA能够转录和翻译,也是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

叶绿体功能受细胞核调控。

答案:D8.(经典高考题)下列四种病毒中,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的是( )A.引发禽流感的病原体 B.烟草花叶病毒C.T2噬菌体 D.引起AIDS的病原体解析:对于常见的各种病毒的遗传物质要注意归类记忆。

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的病原体)、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引起AIDS的病原体)都是RNA病毒,T2噬菌体是DNA病毒。

答案:C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9.(经典高考题)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下表。

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A.1、3 B.1、4C.2、3 D.2、4解析:由题可知,两种噬菌体均为DNA病毒,即DNA决定了病毒的遗传性状,甲的DNA+乙的蛋白质组成“杂合”噬菌体,“杂合”噬菌体的子代表现型与甲种一致;乙的DNA+甲的蛋白质组成“杂合”噬菌体,“杂合”噬菌体的子代表现型与乙种一致。

答案:B10.(2017·湖北沙市月考卷)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④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以上4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只把DNA注入到细菌体内,自身提供遗传物质模板,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所需的一切均由细菌提供。

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35S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在沉淀物中都能检测到放射性;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3H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④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由于15N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蛋白质外壳出现在上清液中,15N标记的噬菌体DNA 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

因此,D项正确,A、B、C项错误。

答案:D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11.(2017·海口中学高三模拟卷)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2中的________。

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1中的________。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有图3的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32P标记的是①(磷酸基团),⑤(肽键)不含S,有些R基含S,故35S标记的是R 基。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思路是单独观察生物体内每一种化学成分的作用,而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这是它被选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离心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外壳,以便观察放射性存在的部位。

(4)图3实验中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不能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1)④①(2)蛋白质外壳和DNA(3)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的外壳(4)不能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12.(2017·浙江五校联考)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

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

注:“○”表示S型菌落,“●”表示R型菌落);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如图)。

①制备符合实验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氮源、有机碳源、生长因子等,并调整pH。

②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

③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你现有的知识分析,“R型细菌变成S型细菌”这一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DNA仍有活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

请利用DNA 酶(可降解DNA)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①实验设计方案: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均分为三份,编号为A、B、C,分别作如下处理。

则表中第三步: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