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浅 谈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浅谈生态城市建设( Shandong province Zouping County City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ompany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
建设生态城市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内涵生态城市建设是运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综合协调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改善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生态城市建设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更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建设生态城市,就是立足于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生态经济理念指导和规范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机制,寻找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发展环境。
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区域内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原理是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基本出发点是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核心是生态经济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从生态学的意义上讲,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由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建设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效益观、消费观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预读: 摘要:第一篇:生态城市建设的条件分析1白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分析1.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等条件便利白城市处于吉林省、内蒙古、黑龙江省等三省交汇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白城市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组成的便捷的交通体系.长春到白城现在长春到白城大约需要四个半小时,长春到白城建设高速铁路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这条铁路建设完成以后,两地的通行时间最多只需要八九十分钟,白城还将成为继长春之后,成为省内第一个有绕城高速公路的地级市.铁路方面,境内有四平至齐齐哈尔、长春至白城、通辽至让湖路、白城至阿尔山四条铁路纵贯全市.航空方面,白城长安机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国内支线机场,是吉林省“一主四辅”机场建设格局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处于白城市洮北区洮河镇刁家屯境内.此外,这里还有吉林省最大内河港口,是吉林省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直接贸易的唯一水上渠道.自大安港上航可以通到嫩江港,下航可以到达哈尔滨、佳木斯,直到俄罗斯五个开放的港口,进入日本海.大安港现在已经是我省与世界相连的水上桥梁,被誉为黄金水道.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为白城市的生态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对外沟通条件.1.2白城市的资源丰富,建设条件较好白城市的资源比较丰富.白城市的自然资源中煤炭储量比较多.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白城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能源保障.白城市还拥有广阔的草原,白城市处于科尔沁草原的东部,草原面积广阔,给白城市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白城市通过发展畜牧业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增加农村地区的人民收入,使城市、乡村收入差距进一步减小.除此之外,白城市的旅游资源也特别的丰富.白城市不仅拥有向海、莫莫格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拥有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鸟类种类都很丰富,该地区内的几个自然保护区都是东亚候鸟迁徙路上的主要的停留地.向海自然保护区内形成了“沙丘榆林、蒲草苇荡、湖泊水域、羊草草原”等四大独特的生态景观.莫莫格自然保护区主要为江河水域、苔草小叶章湿地、芦苇沼泽、碱蓬草甸等风景特别怡人.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以蒙古山杏林、芦苇沼泽等天然风光.白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促进了白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白城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2白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劣势分析2.1生态环境脆弱由于白城市是我国东部湿润区与西部的干旱区的过渡地带,也是生态系统从半湿润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草原和沙漠之间的过渡地带,又是全球有名的三大盐碱区之一.所以导致白城市的气候干旱且多大风.土地的沙化、盐碱化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土地退化的现象十分的严重,加之近年来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沙化和盐碱化的程度在不断地加深,面积不断扩大.草原退化、草质下降等问题也不断地加深,草原的面积逐年减少,草原“三化”的问题比较严重草功能明显下降.湿地面积萎缩,环境质量下降,由于人们的盲目开发使大面积湿地干涸,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由于湿地减少,蓄水和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加上人类对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工业“三废”的排放,导致湿地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2.2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金不足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及其长久的工程,需要建设的城乡基础设施比较多,所以,要有雄厚的资金的支持.虽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白城市的经济也有所发展,但发展的速度是十分缓慢的.白城市的基础设施现在还处于极不完善的状态,城市周围的道路基本上以土路为主,城市的排水系统也极其不完善,交通状况十分比较混乱.而且城市内相当数量的平房得不到改造,大部分人民的居住环境比较差.要完善白城市的基础设施所要消耗的资金量十分巨大.但是白城市投资机制和筹资渠道不畅,民间的投资也十分的有限,利用外资也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其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支撑.这也就不能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2.3白城市的产业比例失调比较严重白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规模也比较小,而且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比较单一,经济的发展还主要依靠农业.而白城市的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也处于十分不合理的状态,有待改善,加之农业的发展受自然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随着白城市土地沙化和盐碱化速度的加快,土地的质量也随之下降,优质土地逐渐减少,直接影响了白城市的经济增长.这就成为了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很大问题.2.4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建设难度大白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各项服务设施都不健全,而且城市的排水系统极不完善,市区外围的道路多为土路,人流集中的地方无停车场,交通拥堵的现象十分的明显.市内一定数量的平房得不到改造,大部分旧城区的居住情况急待改进.一些分散的小工厂因为污水排放设施不健全,加之白城市的地下是砾石沙层,渗透性较强,工业废水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很严重.绿化条件较差,人均绿化面积明显不足,公共的活动空间受到严重的限制.。
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研究摘要:城市是人类的主要聚集地,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
生态城市的提出恰恰符合人们的要求,也顺应了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
本文对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特征、建设原则和建设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国内外生态城市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针对目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一、生态城市的定义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 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关于生态城市概念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
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二、建设生态城市的意义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它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的享受。
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能源紧缺等“城市病”。
为了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人们一直在探索一条经济高效、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道路。
生态城市的建设有助于搞好城市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协调好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此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了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生态城市建设是以生态环境为优先和核心考虑,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市建设模式。
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原理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原理是国家“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理念的体现。
其核心是以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为目的,着力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要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引导的作用,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合理、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等措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1、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生态城市建设的后退开发模式属于此类型。
其中主要采用规划编制、土地调整等方式控制城市空间的增长速度和方向,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模式下政府对城市用地分配、土地利用、公共服务提供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
2、自下而上的集群模式以样板成为先锋,鼓励市民的积极参与,形成“先发集群”效应,促进全民参与,这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另一种模式。
通过鼓励和促进市民参与公共事业的投资和建设,将公共意识和公共文明融合到生态建设中。
3、与自然融合的生态城市建设模式以绿色、生态、可持续作为设计渗透形态、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将设施与水系、溪流、地质、昆虫等自然环境进行融合,打造具有生命力的绿色生态空间,这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另一种模式。
其目的是既美化人居环境,又不影响自然资源的均衡。
四、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案例1、南京枫林洲生态城南京枫林洲生态城项目以“在在南京地区建设出以规划、建设、管理一体的自然与人文和谐的社区生态城市”为宗旨,实现了规划、建设、管理模式的有机融合。
该项目主要采取了土地的集约利用、生态景观的打造、绿色建筑、垃圾分类和再生利用等措施,通过种植花草、光敏材料等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环保。
2、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城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城是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城市建设项目。
浅析生态城市建设
视 经济 与环 境的 协调 ,更注 重人 类生 活 质量的 提高 ,是 在 整体 协调 的原 则下 寻
求发 展 。
低 投入 、高 产 出 、低污 染 、高循 环的 循
环 经济 产业 发展 体 系。 12. . 3高素质 、多样化的城市社会生
态 文 明
展 ,影响城市居民健康的重大问题。建设
资 源和 空 间 ,舒适 、清 洁的 环境 为城 市 的 可持 续发 展提 供 了支持 。 因此 ,生态
新秩 序 。生 态城 市科 学 、高 效地利 用 各
o l y o ;ai n ss a a l d v } m n f% e n wa f ' lig u t i b e e p e t o h y e z n e o
c .T i p -D l h 3 e p i d t e c n e ̄,jEn 0 f i _ h & e 。 a x l n h o c p s  ̄ ae ne n . a d h r c eJ ̄ . l o i s t e i l n t t n c aa t r J t mb e h c y c s me i sc c n t 0 -
康 、持 续 、协 调 。生 态城 市 兼 顾社 会 、
经 济 和 环 境 三 者 的 整 体 效 益 , 它 不 仅 重
随 着我 国城 市 化进 程 的加 快 ,城 市 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固体废物 、废水 、城 市垃圾 、噪声等环境 问题 成为制 约城 市发
经 济 的信息 化和 知识 化 、环 保产 业 、资 源 循 环利用 以 及相应 政 策的 调控 ,形成
种 资源 ,不断创 造新 生产 力 ,改 变 了现 城 市 的 环境 应 该 是 优 雅 、 整洁 、和 谐 , 『 代城 市 “ 能 耗 ”、“ 循 环 ” 的 运 行 高 非 自然资源在整个生态环境体系 中可循环再 机 制 ,物 质 、能 量 得以 多层次 利用 ,各
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措施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并改善人居环境,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
本文将从原则和措施两个方面,全面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准则和标准,以下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1.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注重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2. 生态保护原则生态保护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保护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保留和利用自然资源,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生态破坏。
3. 资源循环利用原则资源循环利用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要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再利用。
通过循环利用水、能源等资源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提高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4. 低碳减排原则低碳减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措施,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碳的排放。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能源管理、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等,以减少城市的碳排放量。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在实际的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落实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1. 建设低能耗建筑通过采用节能材料、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和采光系统,减少建筑的能耗。
此外,还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
2. 推广可持续交通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机动车的使用。
这样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并促进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
3. 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如城市绿地、湿地保护区等,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同时,还可以提供生态服务,如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
4. 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实践研究综述
89
No.5 2013
林业经济
FORESTRY ECONOMICS
· 研究报告 ·
基于熵理论和尖点突变模型的生态城市建设 机理分析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 从生态经济学视角出发, 基于熵理论, 应用尖点突变模型, 力图从新的视角揭示生态城市建设的作用 机理。研究表明: 生态城市建设是稳定的, 单纯线性增长机制在改善城市的生态状况方面, 效果并不会太明 显, 并容易引起生态城市建设的逆向选择问题; 生态城市建设的突变依赖于特定的条件, 即存在着微小但却是 导致有序的涨落机制; 生态城市建设允许多样性, 即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着多种不确定的非线性机制。 关键词: 生态城市建设; 熵理论; 尖点突变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338X (2013) 05-0086-05
现代生态城市思想直接起源于霍华德 (Edward Howard) 追求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田园城市理论, 在 他的设计理念指导下, 1903 年 英 格 兰 莱 奇 沃 思 (Letchworth) 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田园城市。一个 多世纪以来, 由于城市的发展存在生态极限得到普 遍认同, 城市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 甚至生态危机 的频繁爆发, 环境与发展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时代 主题, 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与平衡协调、 可持续发 展的生态城市成为时代的潮流和理创造一种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的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的理念出发, 运用生态经
曹玉昆 杨 蕾
Analysis of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Mechanisms Basing on the Entropy Theory and Cusp Catastrophe Model
浅析我国生态城市建设
S in e & Te h oo y Vi o ce c c n lg s n i
项 目与课题
科 技 视 界
21年9 02 月第2 期 6
种废弃物大量排放 , 造成空气 和水体污 浊 、 垃圾遍 地 , 环境恶
当地 的环 境问题 , 选择有 利于改善生 态环境 的产业 , 形成 与 生态 环境 相协 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人居环境 规划 , 人
其利 , 人尽其才 , 各施其能 , 各得其所 , 物质 、 能量 得到多层次
分级利用 , 废弃 物循环再生 , 各行业 、 各部 门之间的共生关系
协 调
33 资源 问题 , . 由于城市人 口过于密集以及对 资源的不合理 使用 , 造成城市资源短缺 , : 如 用地紧张 、 房困难 、 住 供水 不足
2 整体性 . 4 生 态城 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 美 . 自身 的繁 荣 . 或 而是
兼顾社会 、 经济 和环境 三者 的整 体效益 , 不仅重 视经济 发展 与生态环境协调 , 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 的提 高。是在整体
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 25 区域性 . 各个城市之 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 相互影 响。一个城市 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时一方面会对周边城市产生影 响 , 另一 方 面周边城市发展也会对该城市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影 响 。 所 以只有平衡协调 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 的生态城市 。 由此 可看 出生态城市是 人 、 自然 、 环境 和谐发展 的最佳 形式 。
这 些 问题 探 讨 了生 态城 市建 设 的 对 策 , 强调 城 市规 划 和 运 行机 制 的 总要 性 。
【 关键词 】 生态城市 ; ; 划 建设 规
1 生态城 市 的概 念 和 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的一种发展理念和行动。
在城市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人们的身体健康将得到有效保障,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能够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鼓励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绿色经济的发展将带动新兴产业的兴起,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提高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会。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社会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提倡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这一理念的推广能够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
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倡导城市居民的参与和合作,通过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推动居民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城市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生态文明建设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发展中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城市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围绕城市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现状、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可行的治理和建设策略。
一、城市环境问题现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垃圾、污水、污染等污染源的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同时,大量的机动车、工业废气和建筑施工等也成为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二、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城市环境治理不仅是保障人类生活质量的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城市环境的改善将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对城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只有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才能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局面。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城市环境治理,还需要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四、治理和建设策略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城市环境问题的动态变化,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加强污染源的治理和减排工作,采取技术手段降低污染物排放。
此外,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应加强生态保护,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同时,鼓励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结论城市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城市环境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理和建设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本文通过对城市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从城市环境问题现状、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可行的治理和建设策略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城市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内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
国内⽣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国内⽣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应⽤于理论研究及案例借鉴1国内⽣态城市基本理论的研究1.1王如松“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理论国内著名⽣态学者马世骏和王如松(1984)提出了“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的理论,明确指出城市是典型的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
在此基础上,王如松对城市问题和⽣态城市进⾏了深⼊的研究。
王如松等(1994)认为,城市问题的⽣态学实质如表1所⽰。
王如松等(1994)提出了建设天城合⼀的中国⽣态城思想。
认为⽣态城市的建设要满⾜以下标准:●⼈类⽣态学的满意原则:包括满⾜⼈的⽣理需求和⼼理需求、满⾜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满⾜⼈类⾃⾝进化的需要。
●经济⽣态学的⾼效原则:包括资源的有效利⽤;最⼩⼈⼯维护原则:城市在很⼤程度上是⾃我维持的,外部投⼊能量最⼩;时空⽣态位的重迭作⽤:发挥城市物质环境的多重利⽤价值;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优化。
●⾃然⽣态学的和谐原则:包括“风⽔”原则;共⽣原则:⼈与其它⽣物、⼈与⾃然的共⽣,邻⾥之间的共⽣;⾃净原则;持续原则:⽣态系统持续运⾏。
王如松等还提出了⽣态城市建设所应依据的⽣态控制论原理:胜汰原理、拓适原理、⽣克原理、反馈原理、乘补原理、扩颈原理、循环原理、多样性及主导原理、⽣态设计原理和机巧原理等。
认为城市⽣态调控的具体内容是调节城市⽣态关系的时、空、量、序四种表现形式。
⽣态城市的衡量指标包括测度城市物质能量流畅程度的⽣态滞竭系数、测度城市合理组织程度的⽣态协调系数和测度城市⾃我调节能⼒的⽣态成熟度。
此外,还提出了⽣态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法。
王如松等不仅进⾏了⼤量的理论研究,也进⾏了⼤量的实践,⽐较突出的有江苏省⼤丰县的⽣态县建设和安徽省马鞍⼭市的⽣态城市规划等。
在江苏省⼤丰县的⽣态县建设中,提出了详尽的⽣态县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环保局发起了⽣态⽰范区的建设,但这类建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理论与建设研究述评
作用 ;黄光宇认 为,生态城市是经济 、社 会 和 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在创建生态城
市时应结合生态学原理 ,用现代科学与技
术 手段 实现 社会、经济、 自然的可持续发 展 ,最终创建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 良好的文 明发展道路 ;梁鹤年从生态经济
社科 联课 题 ,课 题 名称 :基 于科 学发展 观 的河 北省产 业结构 转型升级
实 践
国际上不 同国家 ,城市 生态系统评价
研 究 方 法名 称 各 异 、所 用 方 法 及模 型 也 大
1 9 9 7 年 国家环境保护局推 出环境保护
不相 同。 拉丁美洲的 I DR C项 目 “ 人类健康 的生态 系统方法 ”探讨 了生态城市评价 指
标体 系的理论 和方法 ,但 是并未建立完整 的指标 体 系 ;荷 兰 的三成 分模 型 ( t h e
标体系的建立方法 ;另外压力 一响应模 型
( s t r e s s a n d s t r e s ~ r e s p o n s e mo d e l s)在 世界上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黑龙江、福建 、浙江、山东 、安徽 、江 苏、
河北 、广 西、四川、辽 宁、天津 、山西 、河 南等 1 5个 省份开 展 了生态省 建设 ,超 过 1 0 0 0 个县 ( 市 、区 ) 开展 了生态县 的建设 。
全 国 生 态 市 建 设 如 火 如 荼 的进 行 着 。 对 生
行 生态 修 复 的一 系列 计 划 ,远远 超 出 了 “ 可持续 性 ”这个 概念 ( 冯 端诩 ,2 0 0 1) ; 同年 , 日本 专家学者 探讨 了生态型城 市建
设 的理念及 实施步 骤 , 拉 开了 日本 生态城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论文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研究城市是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发达的重要象征,它不仅人口集中,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
城市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它也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化发展道路,但从理论和实际上来看,还没有形成统一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导[2]。
通过总结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尝试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提出新看法,对今后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建议。
明确指出只有正确解决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问题,保证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规划。
1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的概念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现阶段,国际上生态城市的研究蓬勃发展,使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但至今为止,生态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基本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3]。
生态城市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新标志,城市在系统内部及外部建立起和谐的生态关系,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形式和高级阶段[4]。
生态城市的内涵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充实。
2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及步骤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应遵循系统性原则。
必须综合考虑经济系统,应本着系统性的原则,追求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最优,这是协调发展必须遵守的原则。
2.1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步骤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不可能一步实现,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初级阶段。
此阶段以社会、经济与自然相协调为原则,使全民充分意识到我们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危机,为下一步的发展作好准备。
第二步:发展阶段。
此阶段进一步增加公从的生态意识,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基本实现可持续的复合生态系统发展关系。
第三步:高级阶段。
此阶段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实现自组织、自调节,创造人类的新生活和新社会。
以上三个步骤对于不同的城市来说,由于自身的条件差异,发展时间不尽相同,而且每个步骤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持续发展的。
2.2我国规划建设生态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对污染控制主要采取末端治理措施,使得环境污染在加剧。
浅谈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研究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大自然的约束,为了更好的发展,人类必须调整人与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关事宜,促进社会的永续发展,人们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的建设即为在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之内,保证各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稳步前进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而,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牵涉到很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数量及规模持续膨胀,俨然已经成为地球巨系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子系统。
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
探求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已经成为一些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学术研究团体研究关注的热点领域,是当今世界研究的最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
1.关于国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尽管生态城市迅速发展起来的时间开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但关于生态城市的理念缺流传已久。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还是古代欧洲的村庄及美国印第安人的部落,都能看出生态城市的影子。
十八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空想社会学家罗伯特欧文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念,十九世纪末,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将其进一步完善,并在其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给出了完整的定义:田园城市应该是一种同时拥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为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是为健康生活以及工业化生产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应以满足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准,不应过分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西方城市由于城镇化进程过快,导致城市出现拥挤、环境变差、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此时,田园城市的应用应运而生,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进展的并不顺利,许多城市都是依附于“田园城市”的名气,在城郊区域大力修建居住区。
但它为以后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理论等提供了参考,对城市的进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生态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建设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生态城市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绿化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目前生态城市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第二章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2.1 规划设计不合理很多城市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时,缺乏系统性,规划和设计存在缺陷,造成了园林绿化面积和绿地率低、交通容量不足、城市公共服务不完善等问题,难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水平。
2.2 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很多城市没有考虑到原有城市布局的特点和城市发展的方向,新的城市空间布局与旧城市的衔接不够紧密,缺乏良好的尺度平衡,导致市场少、不好适应城市的发展。
2.3 投入不充分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大量投入,然而在实际建设中却发现投入不足,往往存在建设资金不足、建设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第三章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3.1 加强规划设计城市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时,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制定规划方案,并加强规划的实施力度,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规划的更加结合实际。
3.2 设计城市合理空间布局城市在建设生态城市时,应该遵循城市尺度平衡原则,设计出合理的空间布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原有的城市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3.3 加大项目投入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社会各个方面,应该共同努力,进行资金支持. 政府应该大力支持生态城市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构建生态城市的经济、金融和法律环境。
第四章结论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城市要加强规划设计和城市空间布局,注重投入,增加生态城市建设的项目投入,才能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导读:论生态旅游业与生态城市建设,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之探讨,生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目录一、理论篇美丽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与公民责任 1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构想 4浅谈生态城市规划及城市环境保护 9浅谈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新构想 10浅析我国生态城市建设 11浅析中国生态城市建设 12浅议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 14山东省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16生态城市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21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 25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肖潇 27生态城市环境补偿的法律思考 29生态城市基本问题研究 33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38二、发展篇生态城市建设系统结构协调作用机理探析 44生态城市建设与市民生活方式的生态化 48生态城市实践重于理念本刊 53生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57生态城市四元主体模型的构建 63生态城市体现绿色文明 67生态城市与人居环境的改善 71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生态城市与生态美学的融合 72试论生态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76谈生态城市理念在工业园区规划中的运用 77通往生态文明之路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与绿色发展 79我国低碳生态城市政策的国际借鉴与政策建议 84营造多彩花境建设美丽生态城市韩雅瑄 87园林绿化管理在构建生态城市进程中的作用及对策分析 89 原生态城市景观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90圆梦生态城市全方位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92612013/3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构想□ 向爱兵 汤晓炜 张桂春本文所涉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指以鄱阳湖为中心的生态经济区域,涵盖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新余、宜春、萍乡8市全部辖区和抚州市市区、东乡县、金溪县、崇仁县以及吉安市新干县、峡江县、安福县,共65个县(市、区),国土面积9.3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9%。
城市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城市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一、引言城市创新是指城市在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创新活动,它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城市的创新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创新生态环境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城市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探讨城市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以中国某城市为例,深入研究城市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二、城市创新生态环境的定义和特点城市创新生态环境是指城市中形成的、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系列自然和人为要素的组合。
城市创新生态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多元性、开放性、动态性与可持续性。
多元性意味着城市创新生态环境是由多种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政府、大学、企业等多种主体。
开放性指出城市创新生态环境需要通过与外部要素的交流互动实现创新功能。
动态性体现在城市创新生态环境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及时提供支持和保障。
可持续性强调城市创新生态环境的建设需要具备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性,不断创造新的创新条件和机会。
三、城市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城市创新生态环境建设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创新生态环境建设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新产业的发展。
通过提供优质的创新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和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可以吸引和培育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产业发展。
其次,城市创新生态环境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个具备良好创新生态环境的城市能够吸引更多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吸引优秀人才集聚,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再次,城市创新生态环境建设还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创新活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四、城市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一)创新资源的提供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科技资源、资金资源等。
城市创新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提供丰富而优质的创新资源。
例如,加强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培育创新型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提供科技研发设施和技术支持;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税收等优惠政策。
绿色生态城市的概念和特点研究
绿色生态城市的概念和特点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绿色生态城市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绿色生态城市是指利用生态学的原理,结合城市设计与规划,在建设城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形态。
本文将研究绿色生态城市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章:绿色生态城市的概念绿色生态城市将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通过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具体特点包括:1. 景观生态化绿色生态城市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创造自然舒适的居住环境。
城市的所有景观、公共空间、公园等都应该是生态化的,包括树木、草坪、花园、湖泊等。
通过合理规划绿地和水景,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空气的含氧量,减少城市的噪声污染,创造良好的生态空间。
2. 建筑生态化绿色生态城市的建筑应该具有适应环境和自然的能力。
在建造过程中应该压缩能耗,降低污染排放,减少城市建筑垃圾的产生。
同时,建筑应该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建筑物能源的消耗,减少空调、暖气等设备的使用。
3. 交通生态化绿色生态城市的交通系统应该是环保、低碳的,通过推广节能、环保的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电动车等,以及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和步行等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
第三章:绿色生态城市的特点1.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城市在建设中注重生态经济,强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方式,实现在建筑、能源、交通、环境、水资源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城市应该注重环保,通过保护自然生态和资源,合理利用能源、水资源、钢筋混凝土等,实现有效的节能减排,降低城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 人文关怀与公民意识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应注意人文关怀和公民意识,通过建立文化中心、艺术中心、教育中心,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和环保意识,共同打造一个文明、和谐、绿色的城市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当今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这种情形将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的进程,为此解决的最佳途径就是建设生态城市。
关键词:生态城市关系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已经出现了,比如:全球变暖、气候异常、水平面升高、臭氧层空洞、水污染等。
在此过程中,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发展不是长久之策。
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所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活圈子——大自然。
由此,一些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案被专家学者提出。
生态城市建设就是其中一项,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当今各国都开始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做研究。
开始建设自己的生态城市。
其意义在于面向世界展示经济蓬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典范,表明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上负责任的态度。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在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现在国内外都在建设生态城市,尽管受地理、空间、位置的限制,其规模、资源和环境特征不一样。
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但有一个原则,即:必须保持系统的健康与协调,具有高效的物流、能流、人流、信息流,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具备高度生态文明的生活空间,从地域范围看,生态城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与周围环境及有关区域紧密相连的开放系统;从生态哲学看,生态城市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城市价值取向所在。
生态城市的建设实际上是对城市生态要素的综合整治目标、程序、内容、方法、成果和实施对策全过程进行规划建设,同时也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调控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
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
就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而言,城市化已进入了“快速阶段”,城市建设、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
但是,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同时也存在不少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缺乏远景规划和生态规划。
因此,如何避免将城市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基础上,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复辙,是我国在新世纪城市建设中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建设生态城市一是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二是要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也就是强调人的社会目标和为实现社会目标所发挥的社会生产力决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承载力;三是要把环境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善待环境、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四是要把生态恢复和修复作为突破口;五是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基本途径。
近年来,我国的北京、天津、长沙、浙江、宜春、深圳、珠海等城市都在开展生态城市的研究与试验。
本文试图以衢州市为例对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
生态城市建设进行探讨。
衢州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衢州市确立建设生态
城市的目标不仅是综合地考虑了其自然条件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后所做出的合理选择, 同时也是在更大范围内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和其所具备的独特的生态屏障作用基础上的现实选择。
具体地说,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自然条件制约促使生态城市建设成为必然:衢州市地位处浙江省西部, 是浙、赣、闽、皖四川省交界处, 山地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5144 %。
境内沟溪纵横, 河床比降大, 红砂岩、紫砂岩、花岗岩等母岩分布广, 风化形成的疏松可蚀物质丰富, 易于流失。
土壤主要是红、黄壤、粘质紧密, 透水性差,容易形成地表径流, 坡高且陡, 地形破碎, 切割强烈,25 ℃以上的陡坡地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 5。
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进行生态城市建。
衢州市工业基础较为薄弱, 经济总量偏小。
在浙江省11 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地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3 项指标排名中, 衢州市均处于第10 位,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则处于第11 位。
处于发达省的欠发达地区积极建设生态城市, 能够达到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目标, 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在区域中的独特生态屏障作用促成其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衢州市位于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源头, 其下游地区是浙江省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对本地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到下游地区的健康稳定发展, 其生态环境保护备受全省人民的关注。
因此,衢州市需要积极实施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 为整个钱塘江流域的协调、可持续
发展打下基础。
衢州市建设生态城市的条件分析。
一、区位条件:衢州市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 浙赣铁路横贯市境, 320 和205 国道与省道、县道交叉成网, 水运连接钱塘江, 具有较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从而可以较好地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为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还由于衢州市位于钱塘江源头,其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得到整个流域地区广泛的支持,其有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
二、环境质量:衢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光温充足、降水丰沛, 具有较为良好的光、热、水等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立体小气候, 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
总体良好的生
态环境使其具有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
三、衢州市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
十二五”期间,衢州市将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发展要求,坚持走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两个崛起”,实现“三大目标”,打造“五个衢州”,力争“六个翻番”。
加快“两个崛起”,即加快在全省“后发崛起”和四省边际“率先崛起”。
实现“三大目标”,即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确立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地位,全面建设富裕的绿色生态地区。
打造“五个衢州”,即综合实力提升迈上新台阶,打造实力衢州;创业创新环境得到新改善,打造活力衢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打造生态衢州;特色文化发展取得新成效,打造人文衢州;群众生活品质实现新提高,打造幸福衢州。
力争“六个翻番”,即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六
个翻番”,力争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实施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持之以恒的进行全民的发展教育和环境教育。
加大宣传力度,对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全方位的宣传。
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强调公众参与,增强建设生态城市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科普知识教育,提高对生态环境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 1] 黄晓鸾,等. 城市生存环境量值群的研究—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
群[J ] . 中国园林,1998 ,60 (6) :57260.
[ 2] 蔺银鼎. 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应研究[J ] . 中国园林,2003 ,95
(11) :
36238.
[3] 吴仁韦. 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J ] . 城市规划,1998 ,131
(6) :392
43.
[4 ] 刘骏,蒲蔚然. 对新编《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几点意见[J ] . 中
国
园林,2003 ,86 (2) :70271.这些日子经历了好多也想了好多感慨也不少只有经历了所以才会有体会有感慨有考虑自己的人生路自己的未来应该怎样走虽然困惑很多一些事情想许久没有结果没有答案我想只有时间会告诉我只有经历了才知道一个人不要自己老是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地方要多出来走走多经历一些事情一个人接触这个社会毕竟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生活是不存在的在现实社会里面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去适应这个社会有人形容这个社会物欲横流或许就是当今这个社会的现状那么如何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生存呢?一些有志之士说我们可以改变社会说实话听到这样的话我会很矛盾的在考虑年少的我或许会说同样的话但是随时间的流逝我的长大我渐渐的明白了社会现状难以改变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态一个人的不要去奢求改变社会而是要学着去适应这个社会。
当然我这么说可以有些势力不过事实就是如此我是多么希望好的社会风气蔚然成风貌似我们这个社会做不到。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腾飞的时代金钱权利的时代.刀耕火种的文明时代已经过去。
也许这种社会现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候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