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高尿酸血症)论文开题报告书

合集下载

痛风——论文

痛风——论文

痛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涉外护理系(3)09—1班邓若兰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年利用中医药在痛风临床上取得进展性突破,应用中医四联修复激活疗法通过调和气血,滋肾驱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疗进展突破,无论病史长短,患病年龄大小,均15-30天见效,症状逐渐消失,治愈后不易复发。

结果临床应用3658例,少则2-3周期,症状全部消失,6个月至3年随访,无1例复发。

关键词:痛风、症状、并发症、原因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

痛风初期,发作多见于下肢。

痛风可引起肾脏损害:痛风可以出现肾脏损害。

据统计,痛风病人 20 %—25 %有尿酸性肾病,而经尸检证实,有肾脏病变者几乎为 100 %。

它包括痛风性肾病、急性梗阻性肾病和尿路结石。

如耳轮和关节周围,我们的肉眼就可以看到。

还有些痛风石沉积在肾脏,引起肾结石,诱发肾绞痛。

痛风药对于一般人认为,并没有严重的副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

近年,痛风药引起的严重副作用的报道并非少数,如台湾棒球队主教练徐生明,在雅典奥运会上,服用痛风药物引起肾衰竭,只能告别奥运会。

最后不得不走上换肾之路,以摆脱长期洗肾的痛苦。

痛风病本身不会导致尿毒症、肾衰竭,可是痛风药物会对肝肾造成严重损害,引发尿毒症和肾衰竭的产生。

由于药物存在副作用,因此不得不防。

预防方法是注意出现某种副作用之前的一些蛛丝马迹,也就是警示症状,如此时停止使用或改用其他药物以及治疗方法,严重副作用就可以避免。

5.急性关节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进食高嘌呤饮食、关节损伤、手术、感染等为常见诱因。

起病急骤,多数患者在半夜突感关节剧痛而惊醒,伴以发热等全身症状。

早期表现为单关节炎,以第一跖趾及胟趾关节为多见,其次为踝、手、腕、膝、肘及足部其它关节。

若病情反复发作,则可发展为多关节炎,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大关节受累时常有渗液。

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8~39℃,有时出现寒战、倦怠、厌食、头痛等症状。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模板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模板

HUA的诊断标准和分型


国际上将HUA的诊断定义为:正常嘌呤饮 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SUA水平: 男性>420 μ mol/L, 女性>360 μ mol/L。 分型诊断:HUA患者低嘌呤饮食5天后, 留取24h尿检测尿尿酸水平。根据SUA水 平和尿尿酸排泄情况分为以下三型:

HUA的诊断标准和分型
85%以单关节起病,反复发作可累及 多个
2018年10月12日2时45 分 10
受累关节的分布

第一跖趾关节58.7%
90%最终累及
60.00%

跖趾关节11.7% 掌指、指间关节8.9% 踝关节8.7% 膝关节3.9% 腕关节2.8% 其他:
50.00%
40.00%
30.00%
痛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1. 2. 3. 4.
一般治疗 代谢性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治疗 降尿酸药物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一般治疗



饮食控制:低嘌呤饮食 多饮水,戒烟限酒: 每日饮水量保证尿量在每天1500 ml以上 ,最好在每天2000 ml以上。 禁啤酒和白酒,红酒适量。 当尿pH在6.0以下时,需碱化尿液,尿 pH6.2~6.9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1. 2. 3.
秋水仙碱 非甾体类药物( NSAIDs) 类固醇类药物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秋水仙碱:
2012年ACR:
开始负荷量1.2mg,1h后 0.6mg 。12小时后 0.6mg 1-2次/天 。 对于0.5/1mg的剂型可负荷剂量 1mg,1小时后服用 0.5mg,12小时后最多可用到0.5mg tid。 中国方案: 1、秋水仙碱 1mg Q1h,直至疼痛缓解或者出现 腹泻等毒副作用,不超过6mg/天。秋水仙碱副作用较 大,现在基本不用。(2011年指南) 2、秋水仙碱 0.5mg bid。

痛风(高尿酸血症)论文开题报告书

痛风(高尿酸血症)论文开题报告书
[9]王斌,侯建平,李敏,等.虎杖提取物对模型大鼠滑膜组织黏附分子与核转录因子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19(6):434.
[10]姚丽,刘树民,于书仪.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改良[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9,17(3):210.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开题报告书
姓名
学号
专业
导师姓名
所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位
填表时间:2010年12月28日
拟定论文题目:痛风动物模型的研究
论文类型(√)
1.基础研究2.应用基础√3.应用(开发)研究4.其他
一、选题依据(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的创新点等。参考文献请另附页):
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
1.抗炎研究:陈氏等应用痛风宁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跖肿胀、小鼠耳壳二甲苯致肿和大鼠甲醛性足跖肿胀实验。结果发现,痛风宁高(15g/kg)中(10g/kg)低(5g/kg)三个剂量均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以高剂量组抗炎作用最好,中、低剂量组次之,呈现量-效正比关系。李氏通过实验证明痛风宁口服液能抑制尿酸钠结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对Msu诱导的家兔急性痛风关节炎能显著降低其关节液中的白细胞数,并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与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足肿胀,对小鼠因化学刺激与热刺激所引起的痛反应亦有抑制作用。陈氏等关于痛风宁消炎镇痛的实验研究显示,模型动物受试关节周围软组织有大量白细胞浸润,经治疗后白细胞浸润减少,关节周径缩小,肿胀减轻,毛细血管充血滑膜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水肿均明显改善;该实验还发现痛风宁比秋水仙碱起效慢,但作用持久。

痛风——论文

痛风——论文

**中医学院**学院痛风班级:**** 姓名:****内容摘要: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

近些年利用中医药在痛风临床上取得进展性突破,应用中医四联修复激活疗法通过调和气血,滋肾驱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疗进展突破,无论病史长短,患病年龄大小,均15-30天见效,症状逐渐消失,治愈后不易复发。

结果临床应用3658例,少则2-3周期,症状全部消失,6个月至3年随访,无1例复发。

关键词:痛风、症状、并发症、原因1.痛风性肾病持续性高尿酸血症, 20 %在临床上有肾病变表现,经过数年或更长时间可先后出现肾小管和肾小球受损,少部分发展至尿毒症。

尿酸盐肾病的发生率仅次于痛风性关节损害,并且与病程和治疗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尿酸盐肾病与痛风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无关,即轻度的关节炎病人也可有肾病变,而严重的关节炎病人不一定有肾脏异常。

早期有轻度单侧或双侧腰痛,嗣后出现轻度浮肿和中度血压升高。

尿呈酸性,有间歇或持续蛋白尿,一般不超过 ++ 。

几乎均有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夜尿、多尿、尿相对密度偏低。

约 5—10 年后肾病加重,进而发展为尿毒症,约 17 %—25 %死于肾功能衰竭。

2.尿路结石痛风病人的尿呈酸性,因而尿中尿酸浓度增加,较小的结石随尿排出,但常无感觉,尿沉淀物中可见细小褐色砂粒;较大的结石可梗阻输尿管而引起血尿及肾绞痛,因尿流不畅继发感染成为肾盂肾炎。

巨大结石可造成肾盂肾盏变形、肾盂积水。

单纯尿酸结石 X 线上不显影,当尿酸钠并有钙盐时 X 线上可见结石阴影。

3.急性梗阻性肾病见于血尿酸和尿中尿酸明显升高,那是由于大量尿酸结晶广泛性梗阻肾小管所致。

痛风常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及 2 型糖尿病。

痛风研究报告

痛风研究报告

痛风研究报告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尿酸水平升高,导致关节炎和尿酸结晶沉积在组织中引起炎症反应。

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全球关节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痛风的研究备受关注。

痛风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尿酸代谢:尿酸是痛风的核心因素之一,研究尿酸的合成、分解与排泄机制对于了解痛风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研究发现,尿酸合成酶和尿酸转运蛋白等基因的突变与痛风的发生密切相关。

2. 遗传因素:家族性痛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此研究痛风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对痛风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研究发现,多个基因与痛风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3. 生活方式和饮食: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痛风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饮酒、肥胖、高嘌呤饮食等因素与痛风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因此,研究生活方式和饮食对痛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4. 炎症反应:痛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研究炎症反应的机制对于了解痛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研究表明,痛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升高,而控制炎症反应可以减轻痛风的症状。

5. 临床治疗:研究痛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药物开发是痛风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当前常用的痛风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尿酸合成酶抑制剂和尿酸排泄增加剂等。

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对于提高痛风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痛风的研究涵盖了尿酸代谢、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饮食、炎症反应以及临床治疗等多个领域。

未来的痛风研究将继续深入探索痛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以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高尿酸血症痛风防止治疗论文

高尿酸血症痛风防止治疗论文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防止及治疗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病率日趋上升,且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中医称其为“贵族病”。

若防治不当,不仅急性发作有很大痛苦,且易导致关节畸形、肾结石、肾损害等严重后果,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文在此略作阐述。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通风中西医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不仅能引起关节肿胀,而且可诱发和加重脂代谢紊乱、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及肾脏疾病病人的病死率。

因此,目前两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我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先进医疗技术互为补充,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危害及防治的必要性高尿酸血症属代谢综合征的范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综合征尤其是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生化基础,是痛风的早期阶段,此阶段虽无临床症状,但尿酸盐引起组织损害不容忽视。

血尿酸沉积于关节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导致功能障碍和关节畸形;沉积于肾脏可引起痛风性肾病,导致肾衰竭。

不仅如此,高尿酸血症还导致其他器官、组织的损害。

研究显示痛风病人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早期分泌功能紊乱;单纯高尿酸血症病人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与内皮素(et)明显增高,提示高尿酸血症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且随糖、脂代谢紊乱而加重。

carnethon等进行的大样本10年前瞻性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

campo等报道血尿酸水平与血压相关,血压不高的高尿酸血症病人以后有发展为高血压的倾向,并且血尿酸水平越高,高血压的程度越重。

当37 ℃下ph为7.4时,尿酸盐在血液中的饱和度为380 μmol/l,因此高尿酸血症的病人血尿酸容易在组织中发生沉积(如血管内皮、心脏瓣膜、胰岛、肾脏等),沉积于小动脉壁,损伤动脉内膜,诱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联研究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联研究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联研究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与许多临床问题有关,包括痛风和肾结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之间关联的研究得到了大量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之间的关联,并总结目前已有的相关科学证据。

一、高尿酸血症的定义和发生机制1. 定义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

人们普遍认为男性血清尿酸水平超过7mg/dL,女性超过6mg/dL可被视为高尿酸血症。

2. 发生机制高尿酸血症主要由于两个原因引起:第一,产生过多;第二,排泄不足。

尿酸是由嘌呤代谢产生的终末产物,在正常情况下由肾脏排出体外。

二、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联1. 痛风的定义和发生机制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关节疾病,主要由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内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

其特征性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关节红肿、剧烈疼痛,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2.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之间的关系高尿酸血症是导致原发性和继发性痛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尿酸血症增加了尿酸在体内生成的速度或减少了其排泄速率,进而导致尿酸盐在关节中沉积。

三、科学证据支持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之间的关联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高尿酸血症是引起急性和慢性无菌性关节滑膜及软组织反应(类似于早期急性感染)的重要风险因素。

痛风患者往往伴有高尿酸血症。

2.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科学家通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发现,多个关键基因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之间的关联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参与尿酸代谢的各种酶。

3. 研究药物治疗手段的发展基于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关联关系的深入了解,目前已有多种药物用于预防和控制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并发症。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尿酸生成或增加其排泄来达到降低尿酸水平、缓解关节炎等作用。

四、结论与进一步展望当前的科学证据明确表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这些结果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高尿酸血症及其致死性后果,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循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循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循证研究的开题
报告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常表现为关节炎、高尿酸血症等症状。

传统的中药治疗痛风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且效果明显,但其药理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充分证实。

为了评价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本研究将进行一次循证的实证研究。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痛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类型
本研究将采用循证研究法,通过系统地收集与分析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评价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3.2 研究步骤
(1)明确研究问题,确定研究范围和目的。

(2)收集相关文献,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确定符合要求的文献。

(3)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高研究可靠度和有效性。

(4)根据文献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和结果,评价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撰写研究结果,形成研究报告。

4. 预期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对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有效提高临床实践的指导水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治疗痛风提供数据支持。

痛风疾病研究报告

痛风疾病研究报告

痛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高尿酸血症所属部位:头部就诊科室:风湿科病症体征:痛风结节,疲乏,肾损害疾病介绍:痛风是什么?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障碍和血清尿酸持续升高所引起的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逐渐增多,在高原游牧地区和青海和西藏更为多见症状体征:痛风有哪些症状?由于尿酸在人体血液中浓度过高,在软组织如关节膜或肌腱里形成针状结晶,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症。

一般发作部位为大拇指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

长期痛风患者有发作于手指关节,甚至耳廓含软组织部分的病例。

急性痛风发作部位出现红、肿、热、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

痛风初期,发作多见于下肢。

痛风可引起肾脏损害:痛风可以出现肾脏损害。

据统计,痛风病人20 % 25 %有尿酸性肾病,而经尸检证实,有肾脏病变者几乎为100 %。

它包括痛风性肾病、急性梗阻性肾病和尿路结石。

化验检查:痛风要做什么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于痛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尿酸盐的发现,是确诊的依据。

一、血、尿常规和血沉1、血常规和血沉检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109/L,很少超过20109/L。

中性白细胞相应升高。

肾功能下降者,可有轻、中度贫血。

血沉增快,通常小于60MM/H。

2、尿常规检查病程早期一般无改变,累及肾脏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脓尿,偶见管型尿;并发肾结石者,可见明显血尿,亦可见酸性尿石排出。

二、血尿酸测定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病人血清尿酸含量升高。

一般认为采用尿酸酶法测定,男性416MOL/L(7MG/DL),女性>357MOL/L(6MG/DL),具有诊断价值。

若已用排尿酸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则血清尿酸含量可以不高。

缓解期间可以正常。

有2%~3%病人呈典型痛风发作而血清尿酸含量小于上述水平。

有三种解释:①中心体温和外周关节温度梯度差较大;②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泌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血清尿酸排泄,而远端关节内尿酸钠含量仍相对较高;③已用排尿酸药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痛风的开题报告咋写

痛风的开题报告咋写

痛风的开题报告咋写痛风的开题报告咋写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高尿酸血症引起。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不足所致,导致尿酸在关节和软组织中沉积,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出现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

痛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痛风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以期为痛风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痛风的发病机制痛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首先,遗传因素在痛风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会导致尿酸合成酶或排泄酶的功能异常,从而增加尿酸的生成或减少尿酸的排泄,进而引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其次,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痛风的重要诱因。

高嘌呤食物、酒精和含糖饮料的摄入会增加尿酸的合成和减少尿酸的排泄,进而导致尿酸水平升高。

此外,生活方式因素如缺乏运动、肥胖等也与痛风的发病密切相关。

二、痛风的诊断方法痛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上,痛风的典型症状是突发性关节疼痛、红肿和发热,常见于大脚趾、踝关节等部位。

此外,痛风还可引起尿酸结石、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方面,尿酸水平的测定是痛风诊断的关键指标。

正常情况下,男性尿酸水平应在420-480μmol/L,女性为360-400μmol/L。

若尿酸水平超过以上范围,则可能存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三、痛风的治疗策略针对痛风的治疗,既需要缓解急性发作的疼痛,又需要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急性发作的痛风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反应,但需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于慢性痛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调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非常重要。

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尿酸水平,减少痛风的发作。

痛风的开题报告咋写

痛风的开题报告咋写

痛风的开题报告咋写痛风的开题报告咋写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和尿酸结晶沉积引起的痛风石形成。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研究痛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痛风的病因、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痛风的病因痛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尿酸代谢紊乱有关。

尿酸是人体新陈代谢产物之一,正常情况下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然而,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尿酸在体内积累,易形成尿酸结晶,导致痛风的发生。

痛风的病因复杂,既有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与饮食习惯、肥胖、酗酒等生活方式有关。

二、痛风的流行病学特征痛风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发达国家的痛风患病率普遍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这与人们的饮食结构改变、高脂肪高糖饮食的普及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

此外,男性、中年人和肥胖者更容易患病,而女性在更年期后也容易发生痛风。

三、痛风的诊断方法痛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病史中包括发作性关节炎症状的出现,特别是第一次发作时的症状描述。

体征方面,痛风表现为关节肿胀、红热、剧痛等症状,通常累及大脚趾关节。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尿酸水平的测定和关节液的检查,有助于确认痛风的诊断。

四、痛风的治疗策略痛风的治疗主要分为急性发作期和间歇期的治疗。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旨在缓解疼痛和炎症,通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类固醇类药物。

而间歇期的治疗则着重于尿酸降低,以减少尿酸结晶的形成。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尿酸合成抑制剂和尿酸排泄增加剂等。

此外,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对痛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五、未来研究的展望尽管痛风的病因和治疗已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例如,痛风与遗传因素的关系、痛风的预防措施、新的治疗方法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基因水平、分子水平以及临床研究等多个层面进行,以期对痛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和有效的干预措施。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现代文献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现代文献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现代文献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痛风是一种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关节炎和尿酸结晶病变。

痛风发病率逐年增高,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因
此探究有效治疗痛风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药自古以来用于治疗痛风,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特点。

但由于中医药在治疗痛风方面的研究不够充分,其口头传承的疗效被质疑,所以需要开展现代文献
研究,以求证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现代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痛风的常用方药和治疗思路,以期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治疗痛风方面的应用和发展提供
参考。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检索:通过国内外知名学术数据库(如CNKI、PubMed等)检索中医药
治疗痛风的相关文献,包括医案、论文、综述、临床研究等。

检索时间为2010年至今。

2. 文献评价: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价,排除重复和无关文献,挑选对中医药治疗痛风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

3. 数据分析:对分析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中医药治疗痛风的常用方药、治疗思路和疗效评估等内容。

四、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中医药在治疗痛风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为推动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实证基础。

同时也为痛风患者及医务工作者提供中
医药治疗痛风的参考和指导,为痛风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清四汤加双氯芬酸钠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的开题报告

清四汤加双氯芬酸钠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的开题报告

清四汤加双氯芬酸钠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痛风是一种高尿酸血症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急性痛风发作时,疼痛剧烈,局部红肿发热,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关节破坏和残疾。

目前,痛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清四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现代研究表明,清四汤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痛风症状。

双氯芬酸钠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急性关节炎症状。

现有研究证实,清四汤和双氯芬酸钠联合应用可以显著缓解痛风急性发作症状,但尚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

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清四汤加双氯芬酸钠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清四汤加双氯芬酸钠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50例,年龄在30岁以上,性别不限,病程在1个月内。

病情严重者需住院治疗,轻中度患者则在门诊接受治疗。

同时,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

对照组接受双氯芬酸钠单药治疗,观察组接受清四汤加双氯芬酸钠治疗。

3.2 治疗方案对照组:双氯芬酸钠25mg,口服,每日3次,连续3天。

观察组:清四汤200ml,口服,每日3次,连续3天;双氯芬酸钠25mg,口服,每日3次,连续3天。

3.3 疗效评估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红肿发热、尿酸水平等指标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率和总有效率。

疗效评价标准:疗效显效:关节疼痛、红肿发热明显缓解,尿酸水平降至正常水平或下降30%以上。

疗效有效:关节疼痛、红肿发热有所缓解,尿酸水平下降10%-30%。

疗效无效:关节疼痛、红肿发热无明显缓解,尿酸水平下降不足10%。

3.4 安全性评估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程度。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探讨清四汤加双氯芬酸钠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痛风是一种由于体内尿酸水平升高而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疾病。

痛风患者在突然发作期间会出现疼痛、红肿和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常见的痛风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中,常用的包括催化剂、尿酸排泄剂和非甾体抗炎药等。

然而,由于这些药物存在副作用和依赖性,因此对于痛风治疗的研究越来越集中在非药物治疗方面。

近年来,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日益受到关注。

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是使用痛风颗粒进行治疗。

这种痛风颗粒是一种由中草药制成的天然治疗药物,具有安全、有效、低副作用的特点。

然而,目前有关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还不够充分,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来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将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进行实验研究,评估痛风颗粒的药理学特征和作用机制;其次进行临床研究,评估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实验方面,将进行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

细胞实验将使用培养的痛风关节炎模型细胞,评估痛风颗粒的对细胞的影响;动物实验将使用痛风模型大鼠,评估痛风颗粒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特征的改善程度。

临床方面,将进行随机双盲试验。

招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将接受痛风颗粒治疗,对照组将接受常规治疗。

疗程为两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和不良反应等情况。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是证明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痛风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复方薏仁痛风胶囊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复方薏仁痛风胶囊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复方薏仁痛风胶囊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率。

尿酸的升高可能导致痛风、尿酸性肾病等众多疾病的发生和加重。

目前,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但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薏仁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作用。

近年来,有一些研究表明薏仁具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薏仁制剂,其中复方薏仁痛风胶囊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但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复方薏仁痛风胶囊在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推广其应用提供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将接受复方薏仁痛风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将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肝肾功能等指标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检测和比较。

2. 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50名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基本情况应相近。

(2) 研究方法:治疗组患者每日口服复方薏仁痛风胶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案根据医生的诊断情况进行调整。

治疗期为2个月。

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期结束时,检测两组患者的尿酸、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本研究预计可以探索复方薏仁痛风胶囊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如果本次研究结果证明复方薏仁痛风胶囊的确有效,并且对患者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那么这将为广大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单个或多个关节急性疼痛、肿胀、红热、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关节疾病,常伴有尿酸增高,属于代谢性疾病。

目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存在着一些副作用,而且单纯使用西药难以根治病情。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和价值备受关注。

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方面改善病情,减少药物使用量和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发挥协同作用,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成本,提高临床疗效。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对病情缓解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2.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对尿酸水平的调节作用。

3.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对生活质量的改善。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入院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0例。

2. 研究设计:将病人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25例。

西药治疗组采用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结合西药治疗。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尿酸水平、病情缓解情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3. 治疗方法:(1) 西药治疗组: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西药治疗。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首先采用中药汤剂清热解毒,亦可配合消炎镇痛药、消炎退红药等西药治疗。

4.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预计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缓解率、尿酸水平控制率及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的方案和思路。

本研究对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改进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推广均有积极的意义。

痛风的临床分析报告

痛风的临床分析报告

痛风的临床分析报告痛风是一种通过高尿酸血症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热痛与残留时间短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此报告旨在对痛风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方法等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临床表现痛风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关节炎发作和慢性石化性关节炎两个阶段。

急性关节炎发作时,患者常表现为局部关节疼痛、红肿、热痛,有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

这种急性发作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到高峰,并在数天后逐渐缓解。

慢性石化性关节炎则是由于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所致,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功能受限、畸形与残疾。

二、诊断依据痛风的诊断主要依据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以及尿酸结晶检查。

患者的关节表现、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盐结晶沉积等均有助于痛风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中,测定血液中尿酸浓度是一项关键指标。

正常成人的血尿酸值通常低于360μmol/L(6.0mg/dL),当血尿酸超过此范围,结合患者病史及体征,痛风的诊断可以确认。

三、治疗方法对于急性发作的痛风,治疗的目标主要是缓解疼痛和红肿,减轻关节炎症状。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首选的常规治疗,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对于部分存在消化道出血、胃溃疡等情况的患者,可选择可溶性NSAIDs如乙酰氨基酚或甲氧基布洛芬等药物。

如果急性发作无反应,则可接触到类固醇激素治疗,如泼尼松或甲泼尼龙等。

慢性石化性关节炎的治疗则需要综合考虑痛风的病程、尿酸水平、关节功能、合并症等因素,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面,尿酸降低治疗是关键。

一线药物包括利尿剂(尿酸排泄增加)、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尿酸生成减少)以及尿酸分泌激动剂(尿酸再吸收减少)。

此外,还有可选择的药物包括尿酸酶替代疗法、病人教育、饮食调整等。

四、结论痛风是一种以尿酸代谢异常为基础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关节炎发作和慢性石化性关节炎。

临床医生在诊断时应注意体征、病史等,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诊断。

在治疗方面,急性发作时应以止痛、消炎为主,而对于慢性石化性关节炎则需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降低尿酸值为首要措施。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性因素相关分析的开题报告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性因素相关分析的开题报告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性因素相关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背景和研究意义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浓度超过正常值的病理状态,是由于尿酸合成增加或排泄减少引起。

该病是代谢性疾病之一,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且发病率不断增加。

高尿酸血症不仅是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还与多种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及代谢综合征等常见疾病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及相关代谢因素,对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健康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性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代谢因素对高尿酸血症发病的影响,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中老年人群中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和正常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2.数据采集:采用问卷调查和生物样本检测两种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家族病史等信息。

生物样本检测主要采集血液样品,测定血清尿酸、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

3.统计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探究高尿酸血症与代谢性因素的相关性。

四、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结果将筛选出高尿酸血症发病的代谢因素,探究多种代谢因素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并提供针对这些代谢因素的防治策略,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高尿酸血症患者膳食、体力活动因素与其血尿酸、血糖、血脂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高尿酸血症患者膳食、体力活动因素与其血尿酸、血糖、血脂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高尿酸血症患者膳食、体力活动因素与其血尿酸、血糖、血脂的关系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血液中尿酸水平过高,容易引起痛风等疾病。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转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膳食和体力活动是影响高尿酸血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其血尿酸、血糖、血脂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高尿酸血症患者膳食、体力活动因素与其血尿酸、血糖、血脂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膳食、体力活动因素与其血尿酸、血糖、血脂的关系。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调查高尿酸血症患者膳食结构、每日热量摄入量和运动量等情况。

2.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膳食、体力活动因素与其血尿酸、血糖、血脂的关系,探究不同因素对其的作用效应。

3.提出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饮食、运动养生建议并探究实施效果。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法,通过统计分析收集到的大量数据,从中挖掘出膳食、体力活动等因素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身体健康的影响及作用规律。

三、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膳食、体力活动情况与其血尿酸、血糖、血脂密切相关。

2.高尿酸血症患者膳食、体力活动等因素对其身体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同因素对其疾病的进展和控制有着不同的效果。

3.针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特定的膳食、体力活动养生建议可帮助他们改善身体健康状况,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四、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膳食、体力活动等因素与其血尿酸、血糖、血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治疗和预防高尿酸血症疾病的过程中,合理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尿酸、血糖和血脂水平,还可以防止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提出有效的膳食、体力活动养生建议,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有着积极且深远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解决办法:熟悉眼眶取血,必要时摘除眼球
四、基础及条件(包括已经做过的相关研究工作,本单位或外单位可供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等):
1已经做过的相关研究工作
1.1.
1.2.
2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
提供本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
导师对开题报告的具体意见:
导师签名:年月日
参加开题报告审评小组专家名单(3~5名)
2.镇痛研究:陈氏等发现,痛风宁能使尿酸钠所致关节炎局部组织PGE2,6-K-PGF1α#及血浆中升高的6-K-PGF1α明显下降,故其抗炎机理与关节周围局部PGE2,PGI2等炎症介质降低有关;该实验亦显示,痛风宁能使实验性急性痛风大鼠低下的5-HT与正常水平的DA同时升高,而5-HT代谢产物5-HIAA不随5-HT变化而变化,提示痛风宁对急性痛风的中枢性镇痛作用除与其升高低下的镇痛介质5-HT有关外,还与其升高中枢DA有关,与5-HT代谢过程关系不大,可能与其合成过程关系密切,即实验用中药可能主要通过促进5-HT的合成而使5-HT升高,发挥中枢性镇痛作用。张氏等8 66 9发现,应用痛风洗剂对大鼠痛风关节炎进行治疗后,显示其能明显降低大鼠周围软组织K,NE,DA, 5-HT,PGE2浓度,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20年间,痛风在我国发病率已上升至7.6/10万,患病率在男性为5/1 000~28/1 000,女性患病率为1/1 000~6/1 000,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尤高,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年龄有低龄化的趋势,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6]孔锡容,张光荣,杨曦.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十年研究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9):557
[7]范琴书.痛风病机与分期证治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2):7
[8]朱君,余俊文.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12(1):191.
1.抗炎研究:陈氏等应用痛风宁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跖肿胀、小鼠耳壳二甲苯致肿和大鼠甲醛性足跖肿胀实验。结果发现,痛风宁高(15g/kg)中(10g/kg)低(5g/kg)三个剂量均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以高剂量组抗炎作用最好,中、低剂量组次之,呈现量-效正比关系。李氏通过实验证明痛风宁口服液能抑制尿酸钠结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对Msu诱导的家兔急性痛风关节炎能显著降低其关节液中的白细胞数,并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与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足肿胀,对小鼠因化学刺激与热刺激所引起的痛反应亦有抑制作用。陈氏等关于痛风宁消炎镇痛的实验研究显示,模型动物受试关节周围软组织有大量白细胞浸润,经治疗后白细胞浸润减少,关节周径缩小,肿胀减轻,毛细血管充血滑膜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水肿均明显改善;该实验还发现痛风宁比秋水仙碱起效慢,但作用持久。
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关节炎)包括无症状期、急性关节炎期、间歇期和慢性关节炎期(骨关节病期)4个阶段,急性期治疗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等。但是,这些能控制急性关节炎的药物无降尿酸作用,同时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使得临床医师在使用时需要更仔细的考虑患者对它们的耐受性及依从性。
对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等进行研究,常借助于实验性动物模型的建立。早在19世纪80年代,Coderre等就采用MSU 0.2 ml注射大鼠踝关节的方法,造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陈文照等在研究痛风宁疗效时,采用MSU溶液0.2 ml注入大鼠右侧踝关节腔,模型动物受试关节周围软组织明显充血水肿,受试关节滑膜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明显肿胀,确认造模成功。1993年,国外学者Me Cartney—Francis N等即通过注射尿酸钠结晶造成兔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徐曼等将腺嘌呤混入2%淀粉液,按每日0.3 mg/100 g的剂量给雌性Wistar大鼠灌胃,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浓度升高,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姓名
专业职称
所在单位(院系)
签名
组长


审评专家小组意见(对论文选题的意义及创新性、国内外文献掌握情况、研究设计和技术方法的可行性、存在的主要不足等提出具体意见,并作出是否通过的选择):
□通过,同意正式进入论文阶段
□不通过,建议重新开题
组长签名:年月日
二级院系(部、所)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名:公章:年月日
开 题 报 告 书
姓名
学号
专业
导师姓名
所在单位
填表时间:2010年12月28日
拟定论文题目:痛风动物模型的研究
论文类型(√)
1.基础研究2.应用基础√3.应用(开发)研究4.其他
一、选题依据(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的创新点等。参考文献请另附页):
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
2研究内容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研究方案(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步骤、可行性分析、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步骤
1.1造模与分组
1.次黄嘌呤痛风模型
取90只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0±2)g,随机进行分组,每组15只,分别是正常组(生理盐水组),别嘌呤醇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开始时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组均按10ml/kg 剂量ig生理盐水溶液,连续5d,其它各给药组分别ig给予相应的药,连续5d,别嘌呤醇模型组,高、中、低剂量分别为生药1.2、0.6、0.3g/kg,于末次给药1h后模型组,别嘌呤醇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ip给予次黄嘌呤,按1000mg/kg 的剂量,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1h 后从小鼠的眼眶后静脉丛采血 ,血样在室温下自然凝血1h ,3000r/min,15min离心,分离血清,存于-20℃下待测。
2.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氧嗪酸钾盐)
实验分组和给药:90只昆明小鼠,体质量(20±2)g,随机进行分组,每组15只,分别是正常组(生理盐水溶液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高、中、低剂量组。开始时生理盐水溶液组和模型组组均按10ml/kg 剂量ig生理盐水溶液,连续5d,其它各给药组ig给予相应的药,连续5d,别嘌呤醇组,高、中、低剂量分别为生药1.2、0.6、0.3g/kg。于末次给药1h后模型组,别嘌呤醇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ip给予氧嗪酸钾盐,按300mg/kg 的剂量,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1h 后从小鼠的眼眶后静脉丛采血,血样在室温下自然凝血1h , 3000r/min,15min离心,分离血清,存于-20℃下待测。
发作间歇期或慢性期的治疗:
1.排尿酸药物,如苯溴马隆25mg-100mg,每日一次。丙磺舒0.25g,每日两次
2.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如别嘌呤醇,每次100mg,每日2-4次
以上药物常出现副作用强烈或者易反跳,造成治疗的不便。因此,发挥中医中药和其他天然药物的优势就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对抗痛风中成药主要有通风宁,痛风康之类的药物。对这类药物研究主要分以下两部分:
[2]孙咸茂B黄精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及顿咳效著[J]。中医杂志,2001,42(1):13
[3]刘志勤,吕蕾.中医分期治疗痛风体会[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3):178
[4]苏其贵,胡成发.辨证治疗痛风3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11):62.
[5]申海莉,文绍敦.酸脂清胶囊治疗尿酸性肾病的实验研究[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5,26(1):57.
[9]王斌,侯建平,李敏,等.虎杖提取物对模型大鼠滑膜组织黏附分子与核转录因子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19(6):434.
[10]姚丽,刘树民,于书仪.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改良[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9,17(3):210.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1.2测定指标
1.黄嘌呤氧化酶测定
2.尿酸测定
1.3 动物处理
取血后处死,集中处理
2 可行性分析
2.1对动物实施灌胃和腹腔注射,操作熟练,基本不会引起动物死亡。
2.2本院具有开展本实验所需要的人员、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条件。
3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
实验后期进行动物眼眶取血,由于小鼠比较难进行此项操作,可能会出现取血量不够的情况。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痛风能改善症状、延缓发作,其近期疗效与同类西药接近,或优于西药;远期疗效则更好。目前关于中药治疗痛风的作用机理及对照研究报道尚较少,今后应注重上述两方面的研究,以便开发出更多科学、高效、方便、依从性好的中药。
参考文献:
[1]熊湘明,曲竹秋.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建立[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1,20(4):28.
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1.早期运用秋水仙碱。常用口服法:初始剂量为lmg,随后每小时0.5mg或每2小时1mg,直到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水样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剂量75-100mg,随后每次50mg,6-8小时一次。
3.以上药物无效或者由于副作用强烈无法治疗时,可考虑糖皮质激素或ACTH进行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