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系统地调研与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时强调,“要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明确要求,是固本强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任务。

X市现有人口X万人,党员X万余名,其中流动党员X余名。

随着外出务工呈现出蓬勃涌现的趋势,努力做好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当前党建工作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一、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流动党员去向很难掌握。

部分党员外出前不向所在党支部报告,不辞而别,有的一走一年半载,不主动转移组织关系,也不主动与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当地党组织进行联系。

加之外出党员务工经商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工作单位,有的居无定所,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更无从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

(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措施尚不到位。

有的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有畏难情绪,认为流动党员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对管好管活缺乏必要的对策措施,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有的流动党员正处在考察期,外出前后既不汇报又不联系,或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至于党组织对其外出期间表现难以把握,培养考察难以落实,转正手续难以办理。

大多数基层党组织对现实中多样化的管理方式缺乏研究,不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党员管理措施,对许多“三不”流动党员只在年底党员评议中批评教育而已,管理力度不到位,党组织尚缺乏吸引力。

(三)流动党员党组织活动不好开展。

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流动时间较长,即使节假日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很少参加或不参加党组织的活动。

多数党员不主动与从业地党组织联系,没有及时参加从业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

加之从业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难以摸清底子或管理不够严格,导致流动党员极少能过正常的组织生活。

(四)流动党员作用发挥不够。

一方面流动党员缺乏发挥自身作用的主动性。

一些政治素质不高、立场不坚定的流动党员,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重经济收入轻思想改造,再加上组织的教育管理不能及时跟进,致使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起不到党员应有的带头作用。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第一篇: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市地处北京经济圈紧密层,是北京的南大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北京经济迅猛发展、奥运设施工程相继开工,为XX市的劳务输出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随着劳动力流动的日趋频繁,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

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既是一个热点问题,又是新形式下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

XX市在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了五管联动(定期回审管理、专人联系管理、接转关系管理、建立组织管理、实行持证管理)工作法,为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一、基本趋势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该市流动党员出现了3个新的趋势:(1)流动的数量更多。

全市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数量从1995年的52人增加到现在的354人,年递增31.3%。

流动党员以中青年党员为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部分党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

在流动党员中,农村多于城镇,城镇下岗职工的党员流动在逐年增加。

总的来看,流动党员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之势。

(2)流动的范围更广。

外出党员的流动范围已从市内流动为主转向省内、全国范围内流动;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主要集中流往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从业的单位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分布的行业主要以工业、建筑业、商业及饮食服务业为主。

(3)流动的时间更长。

部分流动党员已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较为固定地点务工经商,飘泊游子正在逐步减少。

二、存在问题从调查情况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是“五难”。

1、去向难掌握。

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据统计,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中,近半数党员在外出前未向党组织报告;31%的党员没有与原党支部保持联系。

加之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

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发挥流动党员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发挥流动党员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加强管理,提升服务近年来,随着沙湾本地的经济日益发展,我们镇向外流出的党员比例逐渐减少,从外流入务工经商的党员反而日渐增多,截止目前为止流入我镇的流动党员已有50多名。

为此,沙湾镇党委把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全镇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攻坚工程,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举措、新思路和新办法,在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活动和发挥作用上取得了新突破。

一、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组织网络,筑牢组织基础为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阵地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沙湾镇党委批准于2007年8月份,成立了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并在支部内分成4个党小组,由4个党建指导员分片管理。

为进一步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台账,支部给每位流动党员建立一张信息卡,对流动党员的个人基本情况、流动去向、联系方式、从事行业、经营状况、家庭情况等逐项进行登记,做到一个党员一张卡、全镇一个信息库。

由镇组织宣传办牵头,统一印制“流动党员通讯录”,建立《沙湾镇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档案》。

还在党团员之家、各村居、工业区建立流动党员联络站,公开了流动党员服务热线电话,明确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及时登记流动党员来电来访,提供政策咨询、组织关系接转等服务,受到了沙湾镇内广大流动党员的欢迎。

二、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科学规范管理为完善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措施和具体办法,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的长效机制,我镇以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为单位进行管理,由全镇统一进行管理,组织宣传办公室负责对全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检查督促和考核评价。

并把流动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和社会公益事业、遵纪守法、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企业发展等情况进行量化、细化,每年开展一次以上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活动,将评议结果作为流动党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健全发展党员机制。

发挥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在发展务工青年入党工作中的前沿阵地作用,强化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与其家乡党组织的“协调互动”。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精选教育文档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精选教育文档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加速了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之间的人员流动速度,其中有很多是党员。

这些在两新中非常活跃的党员,对于国家发展壮大、社会安宁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国的基层社区党组织对于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缺陷和问题,大量的候鸟式、口袋和空挂党员依然存在,占据着我党重要的资源,但是又发挥不了实际作用,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

在新形势下,如何采取措施确保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完善,是基层党组织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当前流动党员状况分析在目前的新形势下,我国流动党员存在的范围较广,数量较多,流动时间较长,生存状况存在很大差异,群体内部结构构成繁琐复杂。

当前流动党员的具体状况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量越来越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流动党员的数量极速增长,以北京某市为例,数据显示,到2012年10月,该市流动党员共有1180人,占该市党员总数的3.5%左右;其中县域内流动的党员数量为588人,在本市其他县域流动的党员有578人,流动到外省市的党员有587人,共有505名党员从外省市流动到该市中,可见流动党员的数量较多;(2)流动范围越来越广,目前流动党员转移的主要方向是二三线产业,例如服装、建筑、餐饮和运输等,流动方向则是向外省市和全国范围流动,流动的主要方向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如北上广深等;(3)流动时间越来越长,我国近年来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出台了诸多有利方针和政策,流动党员的流动时间逐渐增加,一些流动党员已经在某地区经商或者务工很多年,将近85%的流动党员选择只在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回家,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4)流动党员结构内部愈加复杂,市场经济体制和用工体制的影响,流动党员在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就职收入较高,生活比较稳定,但是只占流动党员的小比例部分,大部分流动党员没有固定的职业或者工作岗位,收入低生活质量较差。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城乡发展日益融合,联系日益紧密。

这种变化和联系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到党的建设上来,按照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党员管理方式,已明显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党的建设的要求。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中共密云县委成立课题组,以密云县域工作所在地、长期居住地与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分离的党员以及从外省市流入密云县的党员为调查对象,调查了解密云县流动党员的有关情况,探索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提供依据。

一、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伴随着我县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劳动力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广泛,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也日益频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成为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容。

(一)流向分布。

流动党员多数以亲、邻、友互介互带的方式外出,同村、同乡党员的流向往往在地域上、行业上相对集中,流动的总体情况是流出党员主要从农村向县城和北京城区流动、从一产向二产或三产流动;流入党员主要是从外地农村向我县县城流动,而且以北京市周边省份尤其是省流入到我县的党员居多。

根据调查显示,从流动党员行业分布上看,我县流出的党员主要以开出租车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此外,有部分党员因年老体弱投靠子女,或者外出务工经商等。

外地流入我县的党员绝大部分在企业务工,有少数人从事个体经营或兴办企业。

如我县十里堡镇,全镇共接收外省市流动党员12人,其中10人在企业务工。

(二)流动数量。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动党员的数量迅速增长。

以县人才服务中心为例,2000年组织关系在该单位的流动党员只有50人,到2005年增加到150多人,目前则达到了240多人。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城乡发展日益融合,联系日益紧密。

这种变化和联系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到党的建设上来,按照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党员管理方式,已明显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党的建设的要求。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中共密云县委成立课题组,以密云县域内工作所在地、长期居住地与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分离的党员以及从外省市流入密云县的党员为调查对象,调查了解密云县流动党员的有关情况,探索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提供依据。

一、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伴随着我县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劳动力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广泛,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也日益频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成为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一)流向分布。

流动党员多数以亲、邻、友互介互带的方式外出,同村、同乡党员的流向往往在地域上、行业上相对集中,流动的总体情况是流出党员主要从农村向县城和北京城区流动、从一产向二产或三产流动;流入党员主要是从外地农村向我县县城流动,而且以北京市周边省份尤其是河北省流入到我县的党员居多。

根据调查显示,从流动党员行业分布上看,我县流出的党员主要以开出租车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此外,有部分党员因年老体弱投靠子女,或者外出务工经商等。

外地流入我县的党员绝大部分在企业务工,有少数人从事个体经营或兴办企业。

如我县十里堡镇,全镇共接收外省市流动党员12人,其中10人在企业务工。

(二)流动数量。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动党员的数量迅速增长。

以县人才服务中心为例,2000年组织关系在该单位的流动党员只有50人,到2005年增加到150多人,目前则达到了240多人。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专题调研报告

4997流动党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党内新群体,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已成为目前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为探索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切实做好流动人口中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更好地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密切党群关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围绕《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中办发[2019]4号),我县就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建立新机制、探索新方法、搭建新载体,不断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确保流动党员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作用好发挥,构建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新格局。

1。

最新-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精品

最新-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精品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1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其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关系到党的领导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中国加入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出现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员的教育管理将难以沿用原来的方法和模式。

正确分析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一个经常性课题,也是海沧台商投资区广大基层党组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一、近几年来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普遍加强从调查情况看,近几年来,海沧台商投资区各级党组织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丰富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不断改进方式方法上作了些有益的探索,对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推动投资区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一)党员发展工作逐步规范。

98年以来,海沧台商投资区共吸收新党员83名,其中35周岁以下71名,占85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3名,占638,女党员20名,占241。

为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党工委组织部专门制订下发了《海沧台商投资区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试行)》,对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发展对象的确定和审查、预备党员的吸收、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转正以及党委审批等程序作了进一步明确、详细的规定,并普遍推行四项制度:一是入党积极分子民主推荐制度。

规定入党积极分子先由党小组向党支部提名推荐,凡共青团员则必须经团组织讨论推荐,党支部接到推荐后以座谈、谈话等形式征求党内外民主意见,在此基础上,召开支委会进行研究,然后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对群众评价不高,党员反映不好的不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

二是发展党员预审制度。

规定由基层党组织确定为重点培养并准备列入发展计划的对象,必须经党委、投资区党工委组织部逐级进行预审。

内容包括:发展对象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发展对象在群众中的满意度、发展党员材料是否齐全,以及手续、程序是否规范等。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1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推进的新形式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使他们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并在“双向带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1党委积极探索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新机制,坚持教育、管理、服务三结合的原则,实现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把流动党员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双向带动”工作回顾1、调查摸底,登记造册。

2007年并村以后,镇党委制定下发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关于加强流动党员“双向带动”活动的通知》,各党组织抽出一定时间抽调精干人员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流动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摸清了姓名、性别、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入党时间、流出时间、流入地点、从事职业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我镇共有流动党员228人,占党员总数量的16%。

从流动党员分布情况看,省内主要集中在合肥、六安、淮南一带,省外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深圳一带。

从工作性质看,多数流动党员从事建筑、经商、办厂、餐饮等行业。

从年龄结构看,以45—60岁的中老年党员为主,70、80后党员只占18%。

从流出时间看,最长达25年,最短也在5年以上,其中10—15年约占45%。

从收入情况看,年收入3-5万元约占65%,低于3万元,高于5万元的只占20%。

约占流动党员10%的创业成功人员年收入达30-50万元。

这些人一般文化程序较高,法律意识较强,有广泛的社会联系,他们通过办学、办厂、批发货物、承包工程走上了致富路。

目前,我镇已将228名流动党员的信息输入电脑,建立起动态档案,以便于联系和管理。

2、真情服务,搭建平台。

针对流动党员久居他乡难以顾及家庭和子女的情况,镇党委推行“双向承诺”制度,搭建联系服务平台。

流动党员在外出前填写《双向互动承诺书》,就外出期间遵纪守法、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定期向党组织回报工作,生活、学习情况,按期交纳党费等事项作出承诺。

最新-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精品

最新-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精品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市地处北京经济圈紧密层,是北京的南大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北京经济迅猛发展、奥运设施工程相继开工,为×市的劳务输出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随着劳动力流动的日趋频繁,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

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既是一个热点问题,又是新形式下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

×市在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了五管联动(定期回审管理、专人联系管理、接转关系管理、建立组织管理、实行持证管理)工作法,为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一、基本趋势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该市流动党员出现了个新的趋势:()流动的数量更多。

全市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数量从年的人增加到现在的人,年递增。

流动党员以中青年党员为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部分党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

在流动党员中,农村多于城镇,城镇下岗职工的党员流动在逐年增加。

总的来看,流动党员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之势。

()流动的范围更广。

外出党员的流动范围已从市内流动为主转向省内、全国范围内流动;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主要集中流往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从业的单位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分布的行业主要以工业、建筑业、商业及饮食服务业为主。

()流动的时间更长。

部分流动党员已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较为固定地点务工经商,飘泊游子正在逐步减少。

二、存在问题从调查情况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是“五难”。

⒈去向难掌握。

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据统计,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中,近半数党员在外出前未向党组织报告;的党员没有与原党支部保持联系。

加之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

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⒉活动难开展。

一方面,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另一方面,有的外出党员不能参加所去地方党组织生活;再一个方面,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切实解决流动党员教育难见效、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使流动党员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管理、教育和监督,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对全县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调研,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

一、我县流动党员管理的现状截止目前,我县在外共有流动党员1039名,全部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和流动党员小读本,约占全县党员总数的%。

其中,妇女党员71名,占全部外出党员的6. 83%。

接收流入党员11人,本市3名,本省跨市5名,外省3名。

我县外出流动党员主要呈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外出流动党员以中青年为主。

其中35岁以下的379名,占外出党员总数的%,36至45岁的219名,占外出党员的%;二是文化素质较高。

其中高中文化程度977名,占外出党员总数的94%,大专以上的62名,占外出党员总数的6%;三是流动时间较长。

外出6个月以内的仅336名,占外出党员总数的%,外出一年以上的602人,占外出党员总数的%;四是组织生活较为正常。

我县在外出流动人员较为集中的地方成立了70个流动党员党支部,目前基本正常运展,通过集体维权、困难帮扶等活动,增强了流动党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组织生活正常参加的628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多数参加组织生活的305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很少参加组织生活的93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从未参加组织生活的13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

五是流出地集中在外省,尤其是浙江、上海为主。

在外出流动党员中,市内流动仅70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本省跨市272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外省697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

外出流动党员占据了我县农村青壮年的主力,且文化层次、思想观念、综合素质明显高于留守在农村的其他人群,这对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的劳动力支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调研报告:加强新形势下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

调研报告:加强新形势下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

调研报告:加强新形势下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各类人员在产业间的转移和地区间的流动日趋广泛、日益频繁。

随之而来的是,党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强,流动的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时间越来越长。

把流动党员“管实”“管住”“管好”已经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也是对各级党组织“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一个考量,迫切要求我们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一、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不要管。

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流动党员对自己的政治身份不够珍重,党员的荣誉感减退,滋生了一些不健康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无所谓心理。

认为党员如今并不吃香,企业重视的是人才,需要的是有一技之长、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并不需要党员,当不当党员、要不要组织关系无所谓,只要好好工作,能赚钱、能致富就行,不必在自己的党员身份上认真。

二是怕麻烦心理。

认为自己无固定工作单位,经常要变换工作地点,不管在哪里工作,都是农民,都是下岗工人,都是“打工仔”、“临时工”,身份不会发生改变,把组织关系转来转去,会增加不少麻烦,不如图个“逍遥自在,来去无牵挂”。

三是担心吃亏心理。

认为把组织关系转到工作单位后,既要参加组织生活,又得带头工作,闹不好会影响自己的经济收入、约束自己的打工生活。

一些农村党员还觉得农村的党费交得少,把组织关系转移出去后,可能要多交纳党费。

四是发泄心理。

一些改制、关闭、倒闭、破产国有(集体)企业的党员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国家对他们不关心,党组织将他们作为“包袱”推给了社区,心理不平衡,故意不接转组织关系。

在这些消极思想的支配下,大部分党员外出前不向所在党支部报告,不主动转移组织关系,也不主动与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从业地党组织进行联系,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更无从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成为“断线党员”、“隐形党员”、“口袋党员”、“挂名党员”、“自由党员”。

课题研究论文: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

课题研究论文: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

139207 教育理论论文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引言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是指离开本单位后居住地党组织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正当职业,无固定地点或无法转移组织关系,外地或外单位流入本地或办单位未转移组织关系的中国共产党党员[1]。

流动党员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

为了更好规范党的内部组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不可忽视。

本文就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具体实践进行探究。

一、流动党员的重要性流动党员和党员的区别就是流动党员是不固定的,不在同一个地方常住,而党员是在一个地方常住且定期上交党费。

流动党员外出都代表的是一个地方、一个省份甚至我们国家的脸面,所以他们外出都严格的要求自己,发挥着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每个月必须以书面的形式向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学习,自觉接受党的监督和管理,在外期间,积极搜索探寻致富的信息。

发挥收集消息,引进先进的项目,为国家起到搭桥引线的作用。

在外经商的党员提供信息技术和引进新品种,提高生产和经营效益,让农民得到实惠。

发挥学习技术,积累资金起到带头致富的作用。

外出的党员普遍掌握经商的技巧,可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有一定的资金后,回家发展,带动家乡的产业。

发挥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引路作用。

在外优秀的经商青年中发展党员是改善农村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的有效途径。

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流动党员的流动性非常的大,按照有利于组织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正常参加组织的生活的原则,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相对集中,主要是以统一管理为主,主要任务是让大部分的流动党员有家的温暖,也增强了党的组织力和影响力;要坚持不拘小?的形式,把流动党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由流动党员自己选择对他们自身有利的项目。

如浙江省部分基层党组织利用省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时代先锋》对流动党员教育实行学时制管理,强化流动党员的理论教育。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调研分析【精品】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调研分析【精品】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随着个体、私营、合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党员在不同行业、地域间的流动性加大,党员成分、生活环境及思想意识形态趋于复杂化。

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富蕴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流动党员的基本特点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流、物流量不断上升,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也日趋频繁,目前富蕴县流动党员有呈现出以下五方面特点:(一)数量不断增加。

截止目前,全县共排查流出党员24人,流入党员91人。

较去年同期增长15 %。

(二)流动分布相对分散。

据调查显示,全县流动党员分布比较分散,有的在内地,有的在沿山厂矿企业等。

(三)党员构成相对复杂。

流动党员中,有农民,有企业下岗职工,也有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退休人员等。

(四)思想比较活跃。

大多数流动党员思想比较活跃,年富力强,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有创业精神。

在流动期间,他们受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击,心态比较复杂。

(五)党员流动时间不确定。

流动党员什么时候外出,外出时间多长难以确定,部分农村党员为季节性流出。

二、主要做法针对这些特点,富蕴县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探索创新,采取“理顺关系,健全组织,建立制度,创新载体,开展活动”的方法,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县委于年4月成立了富蕴县党员服务中心,建成乡(镇)党员服务站的9个,企业党员服务站2个,通过不断完善和健全工作体系,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到每个乡镇和企业。

针对流动党员多为非公企业职工的实际,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健全非公企业党组织入手,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

对全县近1 家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摸底调研,做到了“六清”,即企业情况清、职工人数清、经营状况清、党员数量清、组织设置清、业主身份清。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一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一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一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一、现状与特点近年来,虽然我们认真开展了“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工作,通过电话、信函、网络等方式加强与流动党员联系,掌握其基本情况,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党员怀揣着组织关系却并不与党组织联系,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造成很多“口袋”党员、“隐性党员”存在。

从我街道情况看,大量人员在外务工经商,同时也有大批外来人员涌进。

目前,街道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将近2.8万,而登记在册的外出流动党员只有33名,流入流动党员只有30名,从比例上看明显不对称。

从当前情况看,流动党员队伍呈现以下三个特点:1、流动党员素质趋高。

一是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更注重单位的发展前景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大量大学生到我街道各企业就业。

二是由于中西部地区就业难、致富难、发展难,造成大批年纪轻、文化程度较高,且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到我街道就业。

三是我街道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增多,这些人年纪轻、文化程度高,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

2、流动党员流向多样化。

流动党员行业除分布在第二产业外,还从事运输、饮食、经商等行业。

3、流动党员成份复杂化。

流动党员来自不同社会群体,有农村党员、国企改革下岗党员、大学生毕业党员、自主创业党员、退休党员等。

二、存在问题(一)流动党员身份难确认。

部分流动党员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联系,不开党员证明信、不转移组织关系,造成流动党员身份难摸清。

一些流动党员在表明党员身份方面存在消极、被动态度,致使原籍党组织不知其“所踪”,居住地党组织不知其“所在”。

(二)流动党员管理难落实。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流动党员出行前不向党组织报告行踪;有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在外寻找工作,或把组织关系揣在口袋,或把组织关系挂在原户籍地党组织,以致长期脱离党组织。

(三)流动党员教育难适应。

一是教育要求的单一性与党员需求的多样性不相适应。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调研报告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调研报告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调研报告2005年8月,巴曹镇针对近年来本镇存在党员外出较多而档案不健全、误差较大的缺点,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党员普查活动,在此基础上,于2006年4月以流动党员为对象,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地毯式大普查,清理出巴曹镇流动党员的准确数量、流出时间、住址、从事职业、通讯方式、联系方法及生活学习情况等一些动态信息,并逐一登记造册,建立较完整的流动党员档案,为今年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巴曹镇党员流动的基本情况党员流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必然现象,随着劳动力流动的增多,党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

外出务工的党员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这也正反映了广大党员更新观念、增长本领、适应市场、力求先进的要求,这是紧跟时代、追求进步的具体表现。

巴曹镇目前共有60个支部,党员957人,现有流出党员195名,占党员总数的20.38﹪,其中跨省流动党员40名,占流动党员总数的20.51﹪,主要流向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省内市外流动党员9名,占4.6﹪,主要流向杭州、义乌等地,市内县外的流动党员14名,占7.2﹪,主要流向温州市区、平阳等地,县内的流动党员128名,占65.64﹪,主要流向龙港、钱库等地,长期在外的党员38名,约占流动党员总数的19.49﹪。

从目前情况看,流动党员主要从事服务性行业和制造业。

二、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重视程度不够。

在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有些支部的思路不清晰,工作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甚至连基本的调查摸底工作也浮于表面;有的习惯于老办法、老思路,缺乏创新精神,认为教育管理好身边的党员就是完成职责,没必要将手伸那么远;有的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流动党员情况复杂,连联系都难,更何况要教育管理,所以对管好管活信心不足,无所作为,放任自流;有的支部对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流动党员只占党员总数的一小部分,抓不抓或抓得好不好无碍大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城乡发展日益融合,联系日益紧密。

这种变化和联系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到党的建设上来,按照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党员管理方式,已明显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党的建设的要求。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中共密云县委成立课题组,以密云县域内工作所在地、长期居住地与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分离的党员以及从外省市流入密云县的党员为调查对象,调查了解密云县流动党员的有关情况,探索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提供依据。

一、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伴随着我县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劳动力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广泛,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也日益频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成为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一)流向分布。

流动党员多数以亲、邻、友互介互带的方式外出,同村、同乡党员的流向往往在地域上、行业上相对集中,流动的总体情况是流出党员主要从农村向县城和北京城区流动、从一产向二产或三产流动;流入党员主要是从外地农村向我县县城流动,而且以北京市周边省份尤其是河北省流入到我县的党员居多。

根据调查显示,从流动党员行业分布上看,我县流出的党员主要以开出租车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此外,有部分党员因年老体弱投靠子女,或者外出务工经商等。

外地流入我县的党员绝大部分在企业务工,有少数人从事个体经营或兴办企业。

如我县十里堡镇,全镇共接收外省市流动党员12人,其中10人在企业务工。

(二)流动数量。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动党员的数量迅速增长。

以县人才服务中心为例,2000年组织关系在该单位的流动党员只有50人,到2005年增加到150多人,目前则达到了240多人。

据统计,截止到今年10月底,我县工作所在地或长期居住地在组织关系所在乡镇(街道)以外的流动党员有1179人,占全县党员总数的3.4%,其中在县域内流动的有587人,占49.8%;流入到本市其他区县(主要是城区)的577人,占48.9%;流入到外省市的有15人,占1.3%。

从外省市流入到我县的党员有506人,占我县党员总数的1.4%,其中从河北省流入到我县的党员有180多人,占流入到我县党员总数的35.6%。

(三)党员构成。

流动党员主体突出但结构日益复杂。

从身份上看,我县1179名流出党员中,农村党员921名,占78.1%,明显占据主体地位,但近年来下岗职工、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的流动党员数量不断增多。

就性别而言,男性有884人,占75%;就年龄而言,全县流动党员仍以中青年为主,45岁以下的有786人,占66.5%,但各年龄层次均有分布。

就文化程度而言,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36人,占28.5%;高中中专学历的392人,占33.2%;初中及以下学历的451人,占38.2%。

二、密云县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近年来,密云县委以“有利于促进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为原则,在优化组织设置、建立服务平台、创新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和发展流动党员群体的先进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组织,确保流动党员做到离家不离党。

为了有效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流动党员聚集的县人才服务中心和具备条件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作为建立健全双向共管和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结合组织关系转移到县人才服务中心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日益增多的实际,2007年5月,在县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了党委,并根据党员的分布情况,建立了5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将每一名流动党员都纳入到党组织的管理范围之内。

针对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和在非公企业就业的党员不断增加的情况,以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为重点,不断扩大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的覆盖面,去年以来共在141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使有党员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起党组织。

在做好党组织组建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将外地流入的党员编入党的基层组织,安排其参加组织生活。

以外出流动党员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积极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冯家峪镇党委在外出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起4个流动党员党小组,并为每个党小组配备了电视机、DVD机和电教光盘等学习材料,确保外出流动党员定期参加组织活动,做到“离家不离党”。

(二)创新机制,探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方式。

一是建立流动党员专人联系制度。

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的党支部根据流动党员的具体情况,从本支部在家的党员中选择合适人选,与流动党员结成联系对子,开展定期、定向联系。

果园街道党工委挑选责任心强的社区党员担任联络员,与外出流动党员结成对子,定期向他们传达党组织的决议和要求,了解流动党员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反馈给党组织;高岭镇党委利用北京移动农网信息平台每周向流动党员发送一条信息,主要内容有:党的基本知识、致富信息、招工信息、实用技术等,增强了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之间的联系。

二是建立流动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制度。

流动党员每个季度要向党组织上报一篇书面汇报,报告自己的工作、学习和思想状况。

三是建立定期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制度。

党组织定期到流动党员家中进行走访,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西田各庄镇党委积极推行针对流动党员家庭的“一节一问候”制度,每逢重大节日,流动党员所在的党支部都要到流动党员家中走访,并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形式送去党组织的问候。

四是建立流动党员评议制度。

党员外出之前,党支部与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对其进行管理和评议的主要依据;流动党员返乡后,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流动党员汇报外出期间的工作、学习和思想状况,全体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对于评议等次在中等以下的流动党员,党支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按期改正存在的问题。

(三)强化服务,使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设置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制定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受理电话咨询;为流动党员发放“咨询服务联系卡”,使党员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能不忘家乡、不忘入党誓言,并且能够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接受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

实行接收流动党员组织关系首问责任制,流动党员到流入地党组织联系转移组织关系或咨询参加组织生活等事宜,接待人员做到热情接待,积极帮助落实相关事项,任何党组织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收流动党员按规定转来的组织关系。

东邵渠镇党委在全镇建立起14个党员服务站,为党员提供证件办理、信息咨询、关系接转、技能培训及照顾留守孩子、助种助收等服务;果园街道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为流动党员提供维权服务、法律咨询、就业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入学、生病就医、租住房屋等实际问题。

不老屯镇地处我县偏远山区,镇党委结合该镇流动党员大部分在县城务工经商的实际,在县城内的信远大厦建立“不老屯镇流动党员活动站”,每季度组织一次流动党员活动,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思想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流动党员找到“家”的感觉。

(四)搭建载体,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结合“一个党员一件事”活动,发挥流动党员能力强、信息灵通的优势,为流动党员设定致富信息、经济发展等岗位,同时为流动党员发放《一个党员一件事活动记录本》,由党员把自己履行职责的情况,以写实的手法简要记录下来,作为党组织考核的具体依据。

冯家峪镇西白莲峪村外出流动党员冯小林,根据村党支部发展柴蛋鸡养殖的号召,带头养殖柴蛋鸡,年收入达3万余元,同时他不忘将自己的养殖技术向身边的党员和群众进行传授,带动5户群众共同增收致富。

在“一个党员一件事”活动基础上,在流动党员中广泛开展承诺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在帮带群众、为群众提供就业信息等方面提出承诺事项,充分调动流动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太师屯镇党委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流动党员中开展“我为家乡发展做贡献”活动,广泛征求流动党员对本乡镇及所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组织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收集信息,动员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回乡兴办企业。

西田各庄镇党委大力实施“先锋工程”,开展“流动党员模范岗”争创活动。

穆家峪镇优龙公司党支部以创建“党员标兵”为载体,组织流动党员开展服务职工群众、服务企业发展活动,通过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引领广大职工群众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快速发展。

(五)提供保障,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县委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整体工作之中,统筹规划,同步推进。

为了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的重要内容,写入《乡镇三个文明建设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

县委组织部定期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工作状况和实际成效作为评定“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的重要依据。

为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将本地党员与外来流动党员结成联谊“对子”,在培训党员、发放党员学习材料等工作中,把流动党员考虑在内,进行党内表彰时,为流动党员分配适当的名额,同时积极为流动党员维护合法权益、参加就业培训、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提供帮助。

三、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管理难到位。

一是外来流动党员的情况难掌握。

外来流动党员以外出务工为主,并且多数在非公企业就业,有很大一部分党员不表露自己的党员身份,导致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情况难以掌握;此外,非公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又比较松散,职工“跳槽”的现象非常普遍,党员职工往往与党组织“不辞而别”。

二是外出流动党员管理难进行。

多数流动党员工作单位或居住地点变换频繁,党组织对其去向很难及时掌握,尤其是大学毕业或部队退伍后自谋职业的党员,这些党员往往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其户籍所在地党组织,然后长期在外务工经商,平时只是以托人代交或邮寄的方式交一交党费,无法正常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的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

三是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部分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作用和影响、现状和问题认识不清,有的对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方法不多、手段不活、要求不严,外出党员往往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有的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管理消极应对、被动应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关系难接转。

一是正式组织关系不想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