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古诗词鉴赏(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届江苏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文学类阅读

2019届江苏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文学类阅读

文学类阅读一、【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穿白衬衫的老黄陈年喜我现在打工的地方,当地人采买生活日用品时使用的背篓非常有特点,竹篾编织,圆筒形,很高,上至肩头下到屁股,方便行走也方便就着地坎歇息,不占双手还能负重。

市场上,乡下来赶集的人们都背着背篓。

背篓里装着辣椒、白菜、竹笋、李子、葡萄、黄瓜……早市时县城的巷头巷尾,是一片背篓的世界。

出蓝天菜市场东门往左拐不远,是白马市场,在拐弯的地方,我邂逅了老黄,准确地说是先邂逅了他的一篓黄瓜。

这是一篓带着顶花、来自乡下的黄瓜,浑身沾满了乡间的露水。

采花的土黄蜂大概离开花蕊不久,嫩黄的花粉溢出了蕊心。

这是真正的黄瓜,老品种,在很多地方已经失种。

一半绿一半黄,黄绿纠缠在一起,咬一口,脆,脆里有一股香。

大多黄瓜本来无味,因为这一股香,这黄瓜味道复杂无尽,它不像新式品种,粗而短,无刺,简单。

黄瓜的主人穿一件白衬衫,干净、齐整,和市场的纷杂,和他的一篓黄瓜显得很不搭调。

“给我来五斤。

”我的北方普通话让他一愣:“你一个人吃?”我说是。

“黄瓜不过当天,过了就蔫了,二斤够你一天了。

”他用老式盘子秤称了二斤给我。

那天,知道了他姓黄,家住在有些路程的乡下。

三天一集,老黄几乎一集不落,卖些别的,多数还是卖黄瓜。

我们渐渐熟悉起来。

他不是本地人,是南方人,因为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老家回不去了,经人介绍,在这边乡下买了农村的老房子,落了户。

没了本钱,种些菜卖。

人活着,得吃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有一回喝酒,三杯下肚,他突然唱起了《牡丹亭》。

不知道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那婉约的唱腔吓我一跳。

人声鼎沸的饭店大厅,他一件白衬衫,与时令已然不相宜,只有头上渐白的头发与早到的秋天有些相配。

有一段时间,老黄不卖黄瓜菜果了,他到城里做装修。

似乎做得还不错,手下有了十多个工人,单子接得很大,业务扩大到水暖、基建,买了辆二手皮卡车。

江苏省各地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鉴赏(可编辑修改word版)

江苏省各地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鉴赏(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代诗歌鉴赏常州期末三、古代诗歌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9~10 题。

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苏轼屋上ft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

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

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

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

注:述古: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

9. 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构思脉络。

(6 分)10.概括这首诗的情感内涵。

(5 分)9.首联点明早春时节: (1 分)颔联写自己“病后”的状态: (1 分)颈联写友人相邀,自己欣然应约,同去寻春: (2 分)尾联写寻春的结果,用城内“曲栏幽榭”的“寒窘”反衬城外春光的蓬勃浩荡。

(2 分)10.对时光流逝、年老多病的感叹:对友人相邀寻春的高兴喜悦;对郊原浩荡春色的喜爱:病后,在郊原春色的感动之下,内心的开朗和豁达。

(每点 1 分。

答出四点给 5 分)镇江期末(一模)三、古诗词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绝句杜甫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 年),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9.《绝句》中写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5 分)10.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9.忧国忧民,忧春去(感到时光飞逝);无所适从,徘徊立于芳洲上。

(每点 2 分,答对两点给 5 分)10.①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② 以拟人手法,以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③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随波逐流,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之情。

(1 点3 分,任意两点 6 分)无锡期末三、古诗词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九日蓝耕会饮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润落,玉ft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莱萸仔细看。

江苏省2019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江苏省2019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盐城中学期初检测试卷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11分)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宋·苏轼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梅花魂②。

【注】①本诗于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在黄州贬所作,作此诗时苏轼贬来黄州已第四个年头。

②化用唐代诗人韩偓的“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意谓第二次开放好比魂的返回。

9.简要分析诗歌首联的作用。

(5分)【答案】①交代了诗人此时的居住环境,点明环境的偏远,烘托凄凉的氛围;(3分)②为下文叙事、抒情作铺垫。

(2分)10.《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曰:“读五、六二句,觉《旄丘》(《诗·邶风》篇名,旧说诗为黎臣怨卫伯不救而作)之‘何多日也’,‘何其久也’,殊少含蓄矣。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答案】①“新扫旧巢痕”流露出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内心的忧愤。

“渐成终老计”表现出诗人贬谪数年回朝无望,只得终老于此的无奈。

②诗人与沙鸥相熟,来的次数多了,自己钓鱼所坐之石也觉得温暖了,流露出诗人想退隐江湖之意。

③借梅花二度开放,表达自己被贬斥后企望被朝廷重新任用的愿望。

(一点2分)扬州中学开学质量检测三、古诗词鉴赏(1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小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韦应物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①芳。

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②。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

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①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②芸香:书香。

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9.请简析首联的作用。

(6分)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6分)三、古诗词鉴赏(12分)9. ①交代送别黎六郎的原因。

②点明黎六郎赴任时的季节。

③以漫山遍野开放杜鹃花这一乐景衬托黎六郎赴任时的喜悦之情。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

201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及详细解析(精校版)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答案】D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语境强调的是人们都纷纷来到瓦尔登湖,应填“纷至沓来”。

“杂居”侧重混杂而处,“栖居”侧重栖息居住,语境强调在“现代都市”居住,所以应填“栖居”。

故选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答案】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古诗词鉴赏(含解析)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古诗词鉴赏(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一、【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①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杨万里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②粟堆盘。

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

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坼破碧团栾。

【注】①木犀,桂花。

②水沉蒸透,香气浓郁。

10.中间两联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1.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涵义。

【答案】10.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木犀的色泽形态;借代,(以秋色代指木犀花)引人联想,增添了语言韵味。

11.以“小朵出丛须折却”为借口,巧妙提出“乞数枝”的要求;表达了诗人对木犀花的喜爱(或体现了诗人和子上的关系亲密)。

【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题干中给出要求分析修辞手法,“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运用比喻的手法,“金布地”“粟堆盘”形象地表现了木犀的色泽形态;“秋色”代指木犀花,运用借代的手法,增添了语言韵味。

【11题详解】【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二、【2019届江苏师大附属实验校高三19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博山①道中即事宋·辛弃疾柳边飞鞚②,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①博山:位于今江西永丰县,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游览此山。

②鞚(kòng):马勒。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文学类阅读(含解析)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文学类阅读(含解析)

文学类阅读一、【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穿白衬衫的老黄陈年喜我现在打工的地方,当地人采买生活日用品时使用的背篓非常有特点,竹篾编织,圆筒形,很高,上至肩头下到屁股,方便行走也方便就着地坎歇息,不占双手还能负重。

市场上,乡下来赶集的人们都背着背篓。

背篓里装着辣椒、白菜、竹笋、李子、葡萄、黄瓜……早市时县城的巷头巷尾,是一片背篓的世界。

出蓝天菜市场东门往左拐不远,是白马市场,在拐弯的地方,我邂逅了老黄,准确地说是先邂逅了他的一篓黄瓜。

这是一篓带着顶花、来自乡下的黄瓜,浑身沾满了乡间的露水。

采花的土黄蜂大概离开花蕊不久,嫩黄的花粉溢出了蕊心。

这是真正的黄瓜,老品种,在很多地方已经失种。

一半绿一半黄,黄绿纠缠在一起,咬一口,脆,脆里有一股香。

大多黄瓜本来无味,因为这一股香,这黄瓜味道复杂无尽,它不像新式品种,粗而短,无刺,简单。

黄瓜的主人穿一件白衬衫,干净、齐整,和市场的纷杂,和他的一篓黄瓜显得很不搭调。

“给我来五斤。

”我的北方普通话让他一愣:“你一个人吃?”我说是。

“黄瓜不过当天,过了就蔫了,二斤够你一天了。

”他用老式盘子秤称了二斤给我。

那天,知道了他姓黄,家住在有些路程的乡下。

三天一集,老黄几乎一集不落,卖些别的,多数还是卖黄瓜。

我们渐渐熟悉起来。

他不是本地人,是南方人,因为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老家回不去了,经人介绍,在这边乡下买了农村的老房子,落了户。

没了本钱,种些菜卖。

人活着,得吃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有一回喝酒,三杯下肚,他突然唱起了《牡丹亭》。

不知道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那婉约的唱腔吓我一跳。

人声鼎沸的饭店大厅,他一件白衬衫,与时令已然不相宜,只有头上渐白的头发与早到的秋天有些相配。

有一段时间,老黄不卖黄瓜菜果了,他到城里做装修。

似乎做得还不错,手下有了十多个工人,单子接得很大,业务扩大到水暖、基建,买了辆二手皮卡车。

2019届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9届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9届江苏百校大联考高三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40年来,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神州大地变化,改革发展成就。

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沿海开放到内陆开放,从国企改制到民企崛起,中国人民用双手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A. 判若云泥举世无双描写B. 判若云泥举世瞩目描写C. 天翻地覆举世瞩目书写D. 天翻地覆举世无双书写【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词语(包括成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有前后重复、使用对象、适用范围和场合不恰当、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合语境、谦辞敬语误用、词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不协调等。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积累,理解其意义。

做题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本题要求选出“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第一处:判若云泥:云指天上,泥指地上。

比喻差距极大,差别悬殊就像云和泥的距离那样。

天翻地覆:①形容变化巨大。

②形容闹得很凶。

此处根据前文“深刻改变了中国”“神州大地变化”,是强调变化巨大,选用成语“天翻地覆”。

排除AB两项。

第二处:举世无双: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这样的人或物。

形容极其罕见稀有。

举世瞩目:指的是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

此处是说改革发展成就影响很大,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选用成语“举世瞩目”。

排除D项。

第三处:描写:用语言文字等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

书写:指写;抄写。

此处是说中国人民用双手写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选用词语“书写”。

故选C。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包括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100所名校》江苏百校2019届大联考高三语文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100所名校》江苏百校2019届大联考高三语文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江苏百校大联考高三语文试题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40年来,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神州大地变化 ,改革发展成就 。

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沿海开放到内陆开放,从国企改制到民企崛起,中国人民用双手 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A .判若云泥 举世无双 描写 B .判若云泥 举世瞩目 描写 C .天翻地覆 举世瞩目 书写 D .天翻地覆 举世无双 书写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关系上 , , , , 。

千百年来,与人为善、人际和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

①“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②“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心是“仁” ③汉代儒学将“仁”解释为“天心” ④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 ⑤孔子将“仁”解释为普遍道德原则 A .①②⑤③④ B .②①⑤③④ C .②①④③⑤ D .①②⑤④③3.下列诗句中与所描绘的古代运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②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 。

③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

④眼中何有百步的,强干惯使千年柘。

A .①钓鱼②射箭③织布④划船 B .①织布②射箭③钓鱼④划船 C .①钓鱼②划船③织布④射箭 D .①织布②划船③钓鱼④射箭4.对下面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最新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最新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苏锡常镇3月调研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①史达祖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

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

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镜。

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梦断刀头②,书开虿尾③,别有相思随定。

忧心耿耿。

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

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

注:① 开禧元年(1205年),史达祖随宋朝派赴金国贺金主生辰的使节北行,六月离临安,八月中秋到达真定(今河北正定),夜宿馆驿中。

② 刀头:刀头有环,古人将其谐音为“还”。

③ 虿尾:笔法劲锐。

9. 请赏析上阕中“西风来劝凉云去……一一冰壶相映”两句写景的艺术手法。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概括词人“古庭空自吊孤影”的原因。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9.①“劝”“放开”将西风和夜空人格化,化静为动,写出中秋夜晚云破月来、天地澄明的景象。

②用“金镜”“冰壶”“霜”比喻空中圆月和皎洁的月光。

③把月光照耀四野想象为凝霜,由月亮倒映水面,想象月宫中的桂树被河水浸湿,生动有趣。

④以美景写哀情,倍增凄切。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10.①中秋佳节,身在“异国”,归日无期;②触景伤情,思念江南的亲朋故旧;③忧心国事,对时局倍感无力。

2019 高考语文试卷江苏卷(教师版h含文言译文与诗歌鉴赏资料等)

2019 高考语文试卷江苏卷(教师版h含文言译文与诗歌鉴赏资料等)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B)(3分)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C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

(4分)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

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

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4.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

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5分)【答案】(内容符合要求,运用排比手法。

)示例: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6材料分析鉴赏(含解析)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6材料分析鉴赏(含解析)

资料剖析鉴赏一、【2019 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边的资料,达成小题。

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作为“原乡”,既是创作的驱动地,更是作家精神理想的发酵地。

曾有过报导,许多人跑到高密县去找寻东北乡,找寻高粱地,大失人望而返。

可见,它不是自然地理,而是一个文学地理学的看法。

作家既视之为源泉,同时又不停给予它新的含义。

从这片原乡升腾而起的重点词应当是:民间,生命力,图腾,自然力,历史,血痕等等。

莫言的所有灵感仿佛都来自于乡土,但他不过从乡土出发,而不是拘泥于乡土的精美写实和原貌复制。

其笔下的乡土是野性的、梦幻的、恣肆的、血腥的,一句话,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联合,因此,它们实质上是超越乡土的。

此刻人们很重申莫言对西方和拉美文学的学习借鉴,有人称他为“中国的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也说,莫言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今世联合在一同。

事实上,莫言既擅长汲取外来文学精髓,更侧重从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中公民间的文化形态吸取营养。

多年来学习魔幻、荒谬、变形、意识流之类的作者太多了,有的人还学到能够乱真,但能长成参天大树者,又有凡人?到头来都跳不出形式外壳和自我重复。

问题就在于可否化为自己的血肉,为我所用,在于有无内在的根因。

26.用一句话归纳文段的主要内容。

(25 字之内)27.文中“形而下”与“形而上”各指什么?28.请联合文本,说说莫言文学创作获得成功对今世文坛的启迪。

【答案】:26.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是其创作的驱动地和发酵地。

27.① “形而下”:莫言生活的真切乡土;②“形而上”:莫言艺术加工后的乡土(不拘泥于乡土的精美写实和原貌复制)28.①追求乡土的灵感;②学习借鉴西方和拉美文学;③既要擅长汲取外来文学精髓,更要侧重从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和民间的文化形态中吸取营养。

【分析】:【26 题详解】:【27 题详解】:本题查核剖析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找到区位,依据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归纳,题目要求归纳“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含义,文中“一句话,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联合”是对前文的归纳,前文的内容是“莫言的所有灵感仿佛都来自于乡土,但他不过从乡土出发,而不是拘泥于乡土的精美写实和原貌复制”,由此能够归纳出答案。

专题08古诗词鉴赏 2019届高三语文好题分项解析汇编(江苏版)Word版含解析

专题08古诗词鉴赏 2019届高三语文好题分项解析汇编(江苏版)Word版含解析

一、【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①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杨万里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②粟堆盘。

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

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坼破碧团栾。

【注】①木犀,桂花。

②水沉蒸透,香气浓郁。

10.中间两联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1.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涵义。

【答案】10.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木犀的色泽形态;借代,(以秋色代指木犀花)引人联想,增添了语言韵味。

11.以“小朵出丛须折却”为借口,巧妙提出“乞数枝”的要求;表达了诗人对木犀花的喜爱(或体现了诗人和子上的关系亲密)。

【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题干中给出要求分析修辞手法,“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运用比喻的手法,“金布地”“粟堆盘”形象地表现了木犀的色泽形态;“秋色”代指木犀花,运用借代的手法,增添了语言韵味。

【11题详解】【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二、【2019届江苏师大附属实验校高三19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博山①道中即事宋·辛弃疾柳边飞鞚②,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①博山:位于今江西永丰县,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游览此山。

②鞚(kòng):马勒。

10.“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写得饶有趣味,请简要分析。

高三语文 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8 表达得体(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三语文 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8 表达得体(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8 表达得体(含解析)不分版本表达得体1.【XXXX届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三次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在影响花期的环境条件中,气象因素占了很大一局部。

①___,而低温和阴雨等不良条件,均会影响开花。

喜欢赏花的公众常根据花期安排出游时间,②___。

花期预报是以温度作为指标,建立物候模型来进行预报。

但导致花期变化的原因非常复杂,开花前几天的温度变化会对花期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③___,需要有较为长期的物候资料。

【答案】①开花要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

②需要花期预报效劳。

③对花期的预测有一定难度。

〔或:要准确预测花期〕【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

2.【XXXX届甘肃静宁一中高三上期末】下面是一封学生自荐信中的局部正文,其中有几处表达不恰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领导:您好!首先诚挚地感谢您拨冗拜读我的自荐信!我是XX学院的一名后生,即将迈出校门。

在校期间,我勤奋学习专业知识,曾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颇有建树。

我积极投身学生会和播送站等学生组织,荣获校级“优秀三好学生兼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我真诚地希望加盟贵单位,我定会以饱满的热情,为贵单位的开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敬请斟酌,恳请垂怜,回函是盼!自荐人:XXXX年X月X日【答案】“拜读〞改为“翻阅〞或“浏览〞“后生〞改为“学生〞“颇有建树〞改为“小有成绩〞“荣誉〞改为“称号〞“垂怜〞改为“垂青〞【解析】【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

题中“拜读〞是自己读别人的作品,谦敬失当;“后生〞是长者对年轻人的称呼;说“颇有建树〞不谦虚;“荣誉〞和前面的内容不搭配;“垂怜〞中“怜〞不合语境。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一、【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黄山日记徐霞客初六日,天色甚朗。

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

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主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

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

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

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

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

由此而入,尽皆怪松悬结。

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髲,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夭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

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

”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

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

上下数次,至天门。

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丈,仰面而度,阴森悚骨。

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

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矼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

由矼而下,即所谓后海也。

盖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

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

余至平天矼,欲望光明顶而上。

路已三十里,腹甚枵③,遂入矼后一庵。

庵僧俱踞石向阳。

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

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晴。

”因指一僧谓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

”余如言登顶,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

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节)【注】①髲,毛发。

②矼,石桥。

③枵,肚子饿。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觅导者各携筇.上山筇:竹杖B.公等何由.得上也由:由于C.余急于光明项、石笋矼之胜.胜:美景D.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跻:攀登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山松树特点鲜明,树身不高,树形奇特,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奇山之中的奇品。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文学类阅读(含解析)

(江苏版)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文学类阅读(含解析)

文学类阅读一、【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穿白衬衫的老黄陈年喜我现在打工的地方,当地人采买生活日用品时使用的背篓非常有特点,竹篾编织,圆筒形,很高,上至肩头下到屁股,方便行走也方便就着地坎歇息,不占双手还能负重。

市场上,乡下来赶集的人们都背着背篓。

背篓里装着辣椒、白菜、竹笋、李子、葡萄、黄瓜……早市时县城的巷头巷尾,是一片背篓的世界。

出蓝天菜市场东门往左拐不远,是白马市场,在拐弯的地方,我邂逅了老黄,准确地说是先邂逅了他的一篓黄瓜。

这是一篓带着顶花、来自乡下的黄瓜,浑身沾满了乡间的露水。

采花的土黄蜂大概离开花蕊不久,嫩黄的花粉溢出了蕊心。

这是真正的黄瓜,老品种,在很多地方已经失种。

一半绿一半黄,黄绿纠缠在一起,咬一口,脆,脆里有一股香。

大多黄瓜本来无味,因为这一股香,这黄瓜味道复杂无尽,它不像新式品种,粗而短,无刺,简单。

黄瓜的主人穿一件白衬衫,干净、齐整,和市场的纷杂,和他的一篓黄瓜显得很不搭调。

“给我来五斤。

”我的北方普通话让他一愣:“你一个人吃?”我说是。

“黄瓜不过当天,过了就蔫了,二斤够你一天了。

”他用老式盘子秤称了二斤给我。

那天,知道了他姓黄,家住在有些路程的乡下。

三天一集,老黄几乎一集不落,卖些别的,多数还是卖黄瓜。

我们渐渐熟悉起来。

他不是本地人,是南方人,因为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老家回不去了,经人介绍,在这边乡下买了农村的老房子,落了户。

没了本钱,种些菜卖。

人活着,得吃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有一回喝酒,三杯下肚,他突然唱起了《牡丹亭》。

不知道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那婉约的唱腔吓我一跳。

人声鼎沸的饭店大厅,他一件白衬衫,与时令已然不相宜,只有头上渐白的头发与早到的秋天有些相配。

有一段时间,老黄不卖黄瓜菜果了,他到城里做装修。

似乎做得还不错,手下有了十多个工人,单子接得很大,业务扩大到水暖、基建,买了辆二手皮卡车。

江苏省各地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江苏省各地2019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泰州中学、宜兴中学、梁丰中学4 月联考三、古诗词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 题。

淡黄柳姜夔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

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空城: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

9、结合诗句,赏析上阙前三句的表达效果。

(5 分)上阙前三句,从视、听、触觉的角度1',写出晚春(点明季节)1'合肥城里荒凉寂静的情景1';点出人物,通过马上踽踽独行的客子的所见所闻,写出衣衫单薄的诗人内心的凄恻岑寂1'。

为下文抒写由鹅黄嫩绿的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等作铺垫。

1'10.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作者的“客怀”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 分)(1)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由空城的凄恻到夹道的柳色,加之异乡逢节日,抒发思乡的“岑寂”。

(2)感时伤世的家国之思,以春柳的生机勃发反衬“巷阳妻凉” “空城晓角”之悲凉。

(3)怕春易逝的惜春之情,怕梨花落尽,春天归去,“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每点2 分,共6 分,大意对即可得分。

)启东中学基地学校四月大联考三、古诗词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 ~10 题。

题友人壁王安石茆檐前後久松萝,百里乘闲向此过。

涧水绕田山影转,野林留日鸟声和。

萧条鸡犬逢人少,想象乾坤发兴多。

世事不如闲静处,知君出处【注】意如何。

9.根据前三联,概括友人处所的环境特点,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5 分)特点:幽静、空寂、山水优美。

表达效果:渲染环境,为后文抒情作铺垫。

评分建议:特点3 分,表达效果2 分。

特点“空寂”如答“萧条”或“人迹稀少”亦可。

10.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 分)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对友人隐退的无奈之感;对自己忙于世事的慨叹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一、【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①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杨万里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②粟堆盘。

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

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坼破碧团栾。

【注】:①木犀,桂花。

②水沉蒸透,香气浓郁。

10.中间两联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1.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涵义。

【答案】:10.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木犀的色泽形态;借代,(以秋色代指木犀花)引人联想,增添了语言韵味。

11.以“小朵出丛须折却”为借口,巧妙提出“乞数枝”的要求;表达了诗人对木犀花的喜爱(或体现了诗人和子上的关系亲密)。

【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题干中给出要求分析修辞手法,“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运用比喻的手法,“金布地”“粟堆盘”形象地表现了木犀的色泽形态;“秋色”代指木犀花,运用借代的手法,增添了语言韵味。

【11题详解】:【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二、【2019届江苏师大附属实验校高三19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博山①道中即事宋·辛弃疾柳边飞鞚②,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①博山:位于今江西永丰县,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游览此山。

②鞚(kòng):马勒。

10.“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写得饶有趣味,请简要分析。

1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是如何表现的?(【答案】:10.(6分)运用拟人和想象,描摹细腻,生动有趣:白鹭栖宿,窥视沙滩,孤影轻轻晃动,用拟人写出动态;应该是有鱼虾进入它的梦境,想象合理有趣。

(总说2分,分说3分)11.(5分)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和淳朴和乐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意思对即可)通过写景来表现的,这首词全篇写景,没有一句抒情,但处处融情于景,寄意言外。

(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

应从表现手法、表达效果或表达情感的角度分析。

以“窥”写白鹭,运用的是拟人手法,“鱼虾入梦”很明显是运用想象的手法,作者运用这两种手法,将白鹭和鱼虾写的生动有趣,给人以画面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题详解】: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分析。

本题题目是“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这是一首边塞诗,一般的边塞诗总是着重写激烈的战斗,充斥着烟尘烽火和刀光剑影,给人以苍凉、悲壮甚至恐惧之感。

这首诗却迥然而异,前四句用“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秾丽中又有清新之感;风光宛如旖旎江南,但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讴歌了边塞初秋时节雨后新晴的明丽风光,使人感到清新、宁静和安谧,洋溢着十个人对草原风光的喜爱之情。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北方游牧民族常向南扩展势力,故“南牧”实含有侵略的意味。

“汉将”即指唐将,此是唐诗中的惯用法。

“北门”,即北方门户,《旧唐书·郭子仪传》:“朔方,国之北门。

”这两句是警戒北方游牧民族,休得南下侵略,因为强大的唐军正驻守在北方,是卫国的长城。

最后两句“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前一句是紧承第三联,如果说上一联中还隐含着作者对战争的戒备心理的话,那么,经过打听,证实此时确乎停止战争了,作者的戒备心理也就随之消失,不禁欣然于怀了。

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出了作者此时的高兴情怀。

于是,他悠然地看着三三两两的游骑在草原上打猎,往来驰逐,心情轻松愉快。

一个“闲”字,与上句“喜”字相对应,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

“秋原”二字,又将读者的想象引回到前四句,那雨后初晴的美景,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并且,在前四句静景的描写上,又增加了动态的游骑。

动静结合,使整个草原更富有生气,把景色装点得更加美好,表达诗人对暂无战事的欣喜之情,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此题的主要情感是“喜闻无战伐”,答题时注意联系一下前面的手法,即借景抒情的方式,以及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其所表达的情感。

五、【2019届江苏常州武进区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①大监辛弃疾聚散匆匆不偶然。

二年②遍历楚山川。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

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注】:①司马汉章:司马倬,字汉章。

司马朴长子也。

②二年:指淳熙三年到四年。

(1)“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这三句写景精妙,请简要赏析。

(2)全词以一“别”字贯穿,请简要分析。

【答案】:(1)①比喻,用“绿带”形容流水,不仅写出了河水的颜色之碧绿,也写出了河水蜿蜒流动之动态。

用“青钱”状写荷叶之貌,将荷叶的清圆之态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②点面结合、远近结合,写出了东湖广阔无边、澄澈碧绿、水天一色而又富有生机的优美景象;③优美的东湖之景反衬离别的忧伤。

(2)上片起首二句,借聚散兴感,直接抒写分别时的感慨(吐露自己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小满情绪);下两句,描写饯别宴会场景,写作者只愿意和朋友一起为了美丽的风光而畅饮,而不愿让离别的歌曲深化作者的别离之愁;下片起句,承上文的“酬风月”,写饯别处的东湖美景如画,实是表达对于豫章的依依眷恋之情;结尾两句,诗人想象别后殷切思念朋友的情境,妙在情景交融。

【解析】:【详解】:(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结合诗句内容来分析。

此题要求分析写景的手法,注意从顺序、着眼点以及手法的角度分析。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内容上来看,写江河里的水像绿色的带子萦回弯曲;荷花叶子圆圆点点的像青钱,布满了池塘;东湖里的春水碧绿清澈,与湛兰的青天连一起。

从手法上来看,“萦绿带,点青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水像绿色的带子,突出了水是“绿”色的,而且蜿蜒曲折;荷叶像青钱,说明荷叶是圆的,突出了荷叶的形状,生动形象。

绿水、荷叶都是近景,是局部,而“春水碧连天”则是远景,全景,描绘出东湖广阔无边、水天一色的优美壮阔景观,所以三句诗写景远近结合、点面结合。

结合下文“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可知诗人最终要抒发的离别的哀愁,所以在这里是借乐景来抒哀情,以优美的东湖景色反衬离别之情。

(2)此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

本题题干要求分析“别”字是如何贯穿全篇的,需要结合全篇内容分析。

“别”是诗歌标题中的一个字,也是诗歌的主要内容,还是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起首二句“聚散匆匆不偶然。

二年遍历楚山川”,写诗人与朋友的团聚与分散太匆促了,但这不是偶然的,诗人在这两年里调动了四次,几乎走遍了楚地的山山水水。

借聚散兴感,吐露自己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不满情绪。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写饯别的宴会,诗人要开怀喝个痛快,借酒来酬谢这里的风月景色和友人们的关怀,表示不要把离别的歌曲谱在管弦里唱出来,免得听见伤心。

表明作者只愿意和朋友一起为了美丽的风光而畅饮,而不愿深化别离之愁。

下片“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写饯别处的东湖美景,承上文的“酬风月”而来,表达对于豫章的眷恋之情。

结尾两句“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意思是诗人明天早晨就要东归了,后夜月光满船的时候,正是孤独的一个人在思念友人的时候,写诗人想象别后殷切思念朋友的情景。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别”字贯穿全篇。

过渡、照应等)。

六、【2019届江苏海安高中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白田①马上闻莺李白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②。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注】:①白田:古地名,位于今扬州境内。

②缫(sā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9.赏析首联的写景特色。

10.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9.选取乡村典型景物黄鹂、紫椹、桑枝等;视听结合,“黄鹂啄紫椹”写视觉,“鸣”写听觉;色彩明丽,富有画面感。

(答其它特色合理亦可。

)10.(1)对白田夏日美好景象的欣喜之情:黄鹂“啄紫椹”,鸣桑枝,美景可喜。

(2)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蚕老”而“客未归”,其情可见。

(3)长期漂泊、思乡而不能归、前途迷茫的悲伤之情:“驱马又前去”,欲归而不能;“空自悲”,直抒其情。

【解析】:【9题详解】:此题考查诗歌的写景特色,也就是考查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

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