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的方法学演变过程
中国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现状及发展趋势点击上方“CAIVD”关注我们1630年,Nicolas Claude等最早使用显微镜观察尿沉渣。
1948年,苏格兰医师Addis介绍了尿液的收集和计数池的使用方法,即著名的“爱迪(Addis)计数”。
从此使尿液显微镜检查成为评估患者相关疾病的检测项目之一。
迄今为止尿沉渣分析仪大致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尿沉渣直接镜检再进行影像分折,得出相应的技术资料与实验结果;另一类是流式细胞术分析。
1983年,美国国际遥控影像系统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Remote imaging systems Co., Ltd)研制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Yollow IRIS”高速摄影机式的尿沉渣自动分析仪。
简称Y一1尿自动分析仪。
这种仪器是将标本的粒子影像展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由检验人员加以鉴别。
1989年,日本东亚医疗电子有限公司(TOA MedicalElectronics Co., Ltd)引进Y-1尿自动分析仪,发现此仪器不能满足临床要求。
1990年,美国国际遥控影象系统有限公司与日本东亚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对原有的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改进,生产出影象流式细胞术的UA-1000型尿沉渣自动分析仪,随之又生产了UA-2000型尿沉渣自动分析仪。
这种仪器主要由连续高速流动位点摄影系统组成,包括闪光放电管、放大接物镜、平面流动池、CCD摄影系统、影像信息处理机和阴极射线示波器等。
虽然该仪器对原来的尿液分析仪进行改革,但由于此类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对图象粒子测绘不十分满意,处理能力低,重复性差,管型分辨不清,价格较昂贵等原因,而不能普及。
该公司在2000年推出了改进型大型939UDX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后,于2002年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论证建立新的IQ-200系统,并推出了小型的尿沉渣检测工作站。
近年来Iris集团又推出第五代全自动尿液粒子分析仪(iQTM200全自动尿液显微镜分析仪)。
3-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标准化研究进展与研究思路探讨-马怀安
2013/4/26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标准化研 究进展与研究思路探讨
• 对脂肪滴、病理及药物结晶,肿瘤细胞、影型红细胞及病理管型等的识别还 存在差距。临床对这些仪器性能,尤其是对机器视觉图像识别原理的仪器还 存在一定的疑问。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现状
• 研究发现,离心对尿液有形成分的计数准确度存在较大影响。 – 离心可使尿液红细胞减少50%-60%,白细胞减少20%-30%。 – 主要原因是离心力作用使细胞变形、溶解、破坏以及离心后倾倒标本的回流 等。 – 离心后有形成分增多,相互影响。 – 离心管壁不光滑,粘附作用等。
少设立7个中心,每个中心再划分为3-5个分中心。 • 5.5 计数方法:经过参考方法校准后的人尿液有形成分国产机器视觉仪器计数参考测量方
法。 • 5.6 统计学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 1.手工法显微镜检查尿液有形成分受方法学限制,精密度不高、重复性不好, 难于标准化,如何突破方法学限制,校正系统误差,减少随机误差,复现出不 确定度小的准确计数方法是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师每次计数结果及技师之间结果差异应落在95%可信区间内,数据有效。 • 4.4 仪器法同一标本连续测定6次,取均值,6次间的CV值<7%,数据有效。 • 4.5 记录测定结果,计算每个样本测定的均值、标准差、样本重复测定间差值的
绝对值及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间的均值差值。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 4.6 如果参考方法与仪器法计数结果有差异,以参考方法计数为准,校准仪器。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原理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原理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是医学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泌尿系统疾病、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监测治疗效果等。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显微镜检查、化学检测、免疫检测和自动化分析。
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尿液样本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尿液中的各种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
显微镜检查的原理是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直接观察,通过不同的视野和倍数,可以发现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有形成分。
化学检测化学检测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另一种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
尿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以与特定的试剂发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或者沉淀等,从而间接检测出尿液中的有形成分。
化学检测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的特异性,将尿液中有形成分的存在转化为可见的信号,以便于医生的诊断。
免疫检测免疫检测是利用免疫学原理来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通过识别和中和外来物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在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免疫检测的原理是通过将尿液中的有形成分作为抗原,利用特异性抗体来检测其存在。
如果抗原和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则说明尿液中含有该抗体对应的抗原,即有形成分。
免疫检测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性,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自动化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分析仪器在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自动化分析仪器利用物理、化学和免疫学等原理,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尿液中的多种有形成分。
这类仪器具有高效率、低误差、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自动化分析中,尿液样本经过处理后,被加入到仪器中进行检测。
仪器通过读取和分析样本中的有形成分,将其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以便医生进行诊断。
结论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是医学检验中的重要内容,它为医生提供了关于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信息。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张时民)
三、尿液有形成分的类别
1 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上皮细胞 吞噬细胞
异形红细胞成因
尿中出现异常形态红细胞的 机制可能与肾小球基底膜的 作用有关。 红细胞从肾小球毛细血管中通过病变的肾小 球基底膜的狭窄裂隙处渗出,受到挤压和损 伤后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并反复受到肾 小球微环境中尿液渗透量和pH的影响,致使 红细胞出现明显的改变,形成大小不一、形 态不一、血红蛋白含量不一的异形(畸形) 红细胞,被排出体外。PICTURE FORM
鉴别血尿来源的检查法
G1细胞:>5%,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被公 认是一种特异性很好的鉴别诊断指标 异形红细胞比率:50%,70%,75%,80% 尿MCV测定:<70FL被认为肾性血尿的可能 性增加。尿MCV与血MCV比值. 扫描电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
鳞状上皮细胞. (pavement epithelium)
离心转速和离心力换算法
离心机相对离心力(RCF)应在400×g左右。 离心机转速与相对离心力的换算公式为: g=11.18× (rpm/1 000)2× R 或rpm=1 000 ×[400/(11.18× 半径)]1/2 (注:rpm为每分钟转数;R为离心半径,指从离心 机轴中央到离心管底部的距离;g为相对离心力) 离心半径为20cm时,采用1338r/min(1350r/min) 离心半径为16cm时,采用1495r/min(1500r/min) 离心半径为10cm时,采用1892r/min(1900r/min)
肾小管上皮细胞
(renal tubular epithelium)
来自肾小管,体积是中性粒细胞的1.5~2倍, 含有一个较大的圆形细胞核,核膜较厚,细胞 核突出易见。在尿液中呈不规则的顿角状。 胞质中可有颗粒,空泡或脂肪小滴。在正 常人中极少见到。因体积较小也被称为小 圆上皮细胞。 相关连主题词:小园上皮细胞、含铁血黄 素颗粒、脂肪颗粒细胞、OFB、复粒细胞、 decoy细胞。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PPT课件
• 图象分析法
• 流式细胞术+荧光染色综 合测试法
• 体外诊断尿影像系统—全 智能显微镜(AIM)
昆明会议
15
尿液有形成分常用检查方法评述
1. 直接镜检法
混浊的血性或脓性尿可直接涂片镜检;一般尿液要求 离心。
优点:价廉、简便、易行
局限性 ① 主观性强
② 重复性差
③ 阳性率低、易漏诊 ④检验速度慢,劳动强度大
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时间与温度问题:新鲜尿,二次晨尿 2、前后段尿问题:女性用后段尿 3、防腐剂问题:戊二醛叠氮钠等 4、低渗尿问题:建议复查 5、干扰问题:食物,药物,vit C等
2020/3/27
昆明会议
6
结论
男性 前、后段尿中红细胞、白细胞、上 皮细胞、管型及细菌等五项指标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尿沉渣检查(Examination of urinary sedimends):,用显微镜、尿沉渣自动化分 析仪、尿沉渣流式细胞等对离心尿或不离心尿 中有形成分进行识别与计数的检查方法,是临 床检验中常规检查项目。
2020/3/27
昆明会议
2
尿液检查的内容
• 细胞类
– 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间皮细胞,吞噬细胞,组织细胞等
⑤ 需有经验、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
⑦ 操作随意性强
⑧ 2020/3/27 定性结果缺乏可比性昆明会议
16
尿有形成分检查方法的评述
• 2、标准镜检定量法
– 人为规定了器械,标本收集,运送,材料,离心管,尿沉渣 计数板,离心机,离心力,离心时间。物镜目镜的倍数
– 尿离心浓缩50倍 – 变通的计数板有
• Fast-Read板 • Kova板 • Fuchs Rosenthal’s板
尿液有形成分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应用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与人工智能技术的 结合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与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人工智 能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尿液有形成分数据进行学习和 分析,提高对尿液成分的识别能力和诊断准确性。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与人工智能技术结 合的应用评价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可以评估治疗效果,通过观察尿液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随访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可以定期随访,通过观察尿液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判断 病情是否稳定。
04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实验 技术
尿沉渣检查技术
尿沉渣检查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的传统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尿 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
泌尿系肿瘤。
肾功能评估
肾小球滤过功能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可以评估肾小球滤 过功能,通过观察尿液中蛋白质、红 细胞、白细胞等物质的含量,判断肾 小球滤过功能是否正常。
肾小管功能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可以评估肾小管功 能,通过观察尿液中氨基酸、糖、钙 等物质的含量,判断肾小管功能是否 正常。
疗效评估与随访
疗效评估
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
尿沉渣检查的步骤包括留取尿液 、离心沉淀、显微镜观察和结果
报告。
尿沉渣检查的优点是能够观察到 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对泌尿系统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查技术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是一种自动化仪器,能够快速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 、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
尿流式细胞仪是一种新型的尿液分析仪器,它可以通过流 式细胞术和荧光染色技术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快速、 准确的分析。该仪器不仅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 胞、上皮细胞等常规有形成分,还能够对尿液中的肿瘤细 胞、细菌等进行检测。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研究进展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研究进展作者:李炳霞李剑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13-01尿沉渣检查即采用离心尿的沉淀物,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管型、结晶、细菌等有形成分的方法,故又称尿有形成分检查,是诊断肾脏疾病及泌尿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判断、预后估计等提供依据。
一千多年前,Ismail已对尿液的颜色、粘稠度、透明度、尿量及沉淀物等作了观察,显微镜发明后Bright于1827年首次发现肾炎患者蛋白尿中出现管型,此后尿沉渣检查的临床价值不断被证实。
传统的手工镜检法费时、费力,重复性差,已经不能适应患者数量增多、检测量增大的需求,对检验人员的要求较高,必须有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不同检验人员检测结果间的差异大,难以标准化。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化学定性法出现了重大变革,简便快速多种反应试带的干化学法开始应用和普及。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是有微电脑控制,根据球面积分析仪和双波长测定试剂带上的颜色变化得出实验结构,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同时也把实验工作者从大量的繁杂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
干化学检测操作简便,不仅可以检测完整的红细胞,而且可以检查微量的血红蛋白,这弥补了镜检不能发现破碎及溶解的血红蛋白的不足,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有许多环节和干扰因素都直接影响尿液干化学分析。
例如,尿液中含有的羊水、白带、大量的维生素均可以干扰红细胞的检测,使尿试纸条为阴性而镜检为阳性;白细胞试剂带的主要成分是吲哚酚酯、重氮盐,而粒细胞胞浆内含有酯酶,此酶可作用于吲哚酚酯[1],尿液在膀胱中贮存时间过长或标本放置时间过久,导致白细胞破裂,酯酶释放到尿液中,就造成干化学法阳性,而镜检阴性的所谓假阳性,另外,干化学法只能测定中性粒细胞,不与淋巴细胞反应,尿中的上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脓细胞、庆大霉素、甲醛、浓胆红素均会造成假阴性[2]。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
白细胞
新鲜尿中,WBC外形完整 :胞质内颗粒清晰可见。
脓细胞为破坏或死亡的 中性粒细胞,外形多不规则 ,结构模糊:胞质内充满粗 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 成堆簇集。
清楚。细胞常成堆簇集
参。考值:0~5/HP 0~10/ul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完整版(ppt)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
尿液未染色显微镜检查法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尿液中各种细胞、管型、结晶等 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2、掌握尿沉渣镜检的标准化操作。
原理
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中细胞、管 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识别并记录其在一定显微镜视 野内的数量(或换算涂片法 2、离心尿沉渣涂片法
操作
(一)直接涂片法:适用于尿外观明显混浊者。 1、充分混匀尿液。 2、制备涂片:取尿液一滴于载玻片上,用滴管 推成薄薄的一层,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全片细胞、 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 视野确认。确认后管型在低倍镜下至少计数20个 视野,细胞在高倍镜下至少计数10个视野,结晶 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面积估计量。
参考值
直接涂片法: RBC 0-偶见/HPF WBC 0-3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离心涂片法: RBC 0- 3个/HPF WBC 0-5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红细胞
典型的RBC为浅黄色双凹 圆盘形。
浓缩尿中RBC常皱缩成表 面带刺,颜色较深的球形。
在低渗尿中RBC吸水胀大 ,HB析出,成为一个无色的 圆圈,称RBC淡影。
M:<7万/h
F:<14万/h
闪光细胞
在低渗条件下可见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 子运动,由于光折射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 因其运动似星状闪光称之。急性肾盂肾炎时多见。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质控测试
在质控模式下进行质控操作,在控后进行标本测试
样本装载 样本测定
将盛有尿液的试管插入自动进样的架子里,条码对外放正,再把架子 放入自动进样器
按样本测试键开始样本测定
结果传送 关机
返回目录
4
(一)工作原理示意图
返回目录
5
(二)仪器结构 仪器组成: ➢ 光学检测系统 ➢ 液压系统 ➢ 电阻抗检测系统 ➢ 电子系统
返回目录
6
仪器结构示意图:
返回目录
7
(三)仪器的使用
开机前准备 机
检查试剂是否充足;检查压力单元的防逆流容器及其废液容器是否存 有废液;确认管道有无受折现象,电源线是否已连接
2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大致有两 类:一类是流式细胞术分析;另 一类是通过尿沉渣直接镜检再进 行影像分析,得出相应的技术资 料与实验结果。
返回目录
3
一、流式细胞术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流式细胞术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测定是应用流 式细胞术和电阻抗的原理进行的。当一个尿液标本被稀释并 经染色液染色后,靠液压作用通过鞘液流动池时每个尿液细 胞被氩激光光束照射。每个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荧光强度和前 向散射光强度。仪器将这种荧光、散射光等光信号转变成电 信号,并对各种信号进行分析,最后得到每个尿液标本产生 出的直方图和散射图。通过分析这些图形,即可区分每个细 胞并得出有关细胞的形态。
返回目录
9
日常维护: 仔细阅读分析仪使用说明书,建立作业
指导书,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工作。 保养: 每日保养 每周保养 每月保养 每年保养
返回目录
尿液有形成分yiyi课件
使用专门用于尿液分析的显微镜,确保显微镜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具备适当的放大倍 数和照明条件。
涂片制备
取一小部分尿液沉淀物,均匀地涂布在显微镜载玻片上,避免过厚或过薄的涂片,以免影 响观察结果。
正常尿液显微镜下的成分
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红细胞数量 较少,一般每个高倍视野下不超
过3个。
肿瘤细胞
在某些泌尿系统肿瘤的情况下,尿液中可能出现肿瘤细胞 。这些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线索,但 进一步的确诊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03
尿液有形成分的自动化分析
自动化分析仪器的原理及类型
光学法原理
通过测量尿液中各种有形成分的 光学特性,如折射率、吸光度等
,从而识别成分类型和浓度。
异常结果的识别
熟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液中常见异常有形成分的特征及其临床意 义,如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管型等。
3
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结果应与其他临床检查、患者 症状等信息相结合,进行综合判断。
04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的临床应用
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与鉴别
细菌计数与种类鉴定
01
通过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以准确计数细菌数量并鉴定细菌种
• 精确度高: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和先进的算法,减少人为误差,提高结果的一致 性。
自动化分析的优点与局限性
• 可重复性:自动化分析能够消除不同操作者之间 的差异,确保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自动化分析的优点与局限性
01 02 03 04
局限性
• 样本前处理要求高:自动化分析对尿液样本的收集、保存和运输有 一定的要求,不当的处理可能导致结果偏差。
尿液有形成分yiyi(ppt)
肾结石病例
干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的关系
暂时性(一过性)血尿: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 在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重体力劳动后, 女性注意防止月经污染等情况。
泌尿系统疾病: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 等情况。其他疾病:各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障、白血病等。DIC、 高血压、动脉硬化、高热、SLE和泌尿系统周围 器官炎症等。
尿液分析的全部内容应包括尿液理学检查、 化学检查和显微镜形态学检查三大部分。在 完整的尿液分析过程中,不可对任何一项检 验内容有所忽略,因为三大部分在临床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中都有重要作用。
一、尿液的理学检查
包括对尿量、颜色、透明度、比密、气味、 (酸碱度)、渗透量、电导率等物理指标 进行分析检验。
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 肾炎、IgA肾病、系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 肾小球硬化症;也可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以及遗传性疾病, 如薄基膜肾病、Alport综合征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例
IgA型肾炎病例
非肾性血尿
病变部位在肾脏以外的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输尿管、膀胱、 尿道。形态比较正常。
血尿: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 脓尿:镜下脓尿和肉眼脓尿 混浊尿:注意区分脓尿、乳糜尿、结晶尿
二 尿液的常规化学检查
尿液干化学检验项目主要有:pH、比密、 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 亚硝酸盐、红细胞(潜血)、白细胞(粒 细胞酯酶);维生素C。
此外尿HCG、苯丙酮酸、尿钙测定试纸等 也有一定应用价值。
UF-100提示:microcytic 尿中红细胞的RDW增大
非肾脏疾病
尿中红细胞数量增加,形态 以正常为主,尿蛋白质略少。
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学检查病例分析和质量管理
红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出现的意义
提示肾单位有出血性改变:常见于急
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 发作、肾出血、肾充血、系统性红斑 狼疮、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异 反应等疾病;还可见于狼疮性肾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肾梗塞、深 静脉血栓形成等。
异常形态红细胞
小红细胞(Microcyte RBC)
小红细胞问题
棘形红细胞
尿中棘形(G1)红细胞的意义 G1细胞百分率法:1988 年起Kohler H, Wandel E等首
先提出一种有囊泡样突起的畸形红细胞——棘形红 细胞,即G1 细胞(glomerular cell),又称芽孢状畸 形红细胞, 为肾小球性血尿的典型表现。 其形态特 征很少受外界因素影响, 仅出现在肾性血尿中。
G1红细胞是肾性血尿的典型表现。特点: 细胞大小 不等,胞膜破裂,结构改变,形成面包圈、口形、 花环形等,并在细胞膜内或膜外附有一个至多个芽 胞状突起, 或者当红细胞血红蛋白丢失后仅见周围 附有小伪足或小圈的淡环影。
G1细胞:>5%,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被公认是一 种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鉴别诊断指标
尿中中性粒细胞一般呈圆形,直径10~14μm,
在低渗尿或碱性尿中直径可涨大至18μm左右。 不染色时细胞核较为模糊,胞质内颗粒清晰。
采用相应的染色法(如SM染色或瑞姬染色)可
以对尿中白细胞进行分类。
加酸处理后的尿标本可以根据核形区别出单个 核和多个核白细胞。
相差显微镜下白细胞形态
变形白细胞
某些情况下,如久
正常未染色红细胞为双面凹进的圆 盘状,浅黄色,直径约7~8μm。
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仪基础理论
❖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源性):见于急 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 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常伴有尿蛋白 增多及管型出现。
精选ppt
17
2、白细胞
尿中性粒细胞呈圆球形,直径10~14μm,较红细胞大,不
染色时的细胞核较模糊,胞质内颗粒清晰可见,无明显蜕
变,常分散存在,外形完整精。选ppt
36
白细胞管型
管型中充满白细胞(或脓细胞)且多退化变性或坏死,
一般为中性粒细胞,细胞呈球形,有时呈团性重合。
精选ppt
37
肾小管上皮管型
管型内含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中的细胞呈瓦片状排列,
可充满管型,细胞大小不等,胞核模糊。
精选ppt
38
颗粒管型
粗颗粒细胞
细颗粒细胞
管型基质内含大小不等的颗粒物,外形常较透明管型短而
❖ 1L尿液中含血量在1ml以上,肉眼能观察到尿呈红 色,称为肉眼血尿。
精选ppt
14
①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主要见于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道毛细
血管破裂的出血,红细胞未受肾小球基底膜挤压,因而其形态
正常。来自肾小管的红细胞虽可受PH及渗透压变化的作用,但
因时间短暂,变化轻微,故呈精均选一ppt性血尿。
3.肾小管与集合管分泌:分泌H 、NH4 的作用及 Na、 H 交换作用。
精选ppt
4
尿液检验目的
尿液检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 1、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检测
肾病时,尿中会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病理成分;发 生炎症、结石、肿瘤、血管病变等,各种产物可进入尿,引 起尿成分的变化。
2、其他系统疾病诊断
如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见含铁血黄素,则提示有慢性心力 衰竭、肾梗死、血管内溶血等。
课件(尿液有形成分)
课件(尿液有形成分)一、尿液的形成过程1.1 肾小球滤过人体内的血液进入到肾脏中,经过肾小球的初始部分,也就是毛细血管团,血中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物质,如尿素、尿酸、糖类等,被滤出到肾小管内,形成原尿。
1.2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原尿经过肾小管,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多数水分和有价值的物质被重吸收,决定重吸收的是多少血浆中的物质,分别反映在成分与浓度上。
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还通过分泌作用,将体内多余或有毒的物质,如药物、毒素等,排出体外,以此保持内环境稳定。
1.3 肾小管收集与排泄原尿在肾集合管中收集,组成的新尿经过输尿管排出体外。
排泄可通过多条途径实现,透析、利尿、促排尿剂等。
二、尿液的有形成分2.1 细胞元素包括尿中的红细胞(红染色粒),白细胞、上皮细胞、间皮细胞。
2.2 非细胞元素指尿中除细胞元素以外的物质,包括:2.2.1 尿蛋白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是极低的,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时受损的蛋白质而来,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中大部分被清除。
如果出现尿中大量蛋白质的情况,则需要考虑肾脏疾病等情况。
2.2.2 尿糖正常情况下,在肾小管中重新吸收的葡萄糖非常多。
如果出现尿糖阳性的情况,往往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正常所致。
2.2.3 尿钙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正常情况下应该在肾小管中得到重吸收,如果发现尿液中存在大量的钙,应该在肾结石等方面引起重视。
2.2.4 尿酮体尿酮体是代表酮症的标志,在严格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补充过量脂肪酸或应急治疗不当时,可能会出现代谢物的产生,导致尿液中酮症的现象。
三、尿液的常见异常3.1 外观异常3.1.1 尿色浅或透明可能原因是大量喝水,也有可能是由于长期口服感冒药或利尿剂等导致。
3.1.2 尿色变黄这种情况十分常见,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身体的代谢废物引起的,如尿素、胆红素等。
3.1.3 尿色加深可能原因是盐分的摄入量过高,有时还可能与吸烟、酗酒等习惯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的方法学演变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尿液有形成分的临床检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过去简单的目测颜色、性状到显微镜检查高倍估计,从干化学的初筛检验到尿液流式细胞仪全自动分析,大大提高了尿液检验速度,而且为尿液有形成分检验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1.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意义
在尿液形成过程中,泌尿道常有组织的脱落物和细胞渗出,尿离体离心或自行沉降,其沉降物称为尿沉渣,是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
尿沉渣检查是尿液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直接将尿离心,取沉渣在显微镜下检查,称为“尿沉渣检查”,而目前开展的流式原理自动化检查方法,无需离心即可直接分析尿中有形成分,称为尿有形成分分析。
近年来强调分析尿中所有颗粒,即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确定进入尿路中的细胞种类,如红细胞增多常提示尿路出血,进一步检查红细胞形态则有助于确定血尿来源;白细胞增多则提示尿路感染;不同尿路上皮细胞增多有助于判断各种尿路病变部位。
管型增多则提示肾小球肾炎、肾小管(远端,集合管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所以说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反映泌尿系统各部位的变化,协助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定位、鉴别及预后判断等,为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难怪有人称尿沉渣检查为“体外无创性肾活检”。
2.传统尿液有形成分的检验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有多种方法,而目前临床常用的包括显微镜检查法、干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法。
传统的离心后显微镜检查法,即取混匀的新鲜尿液10 ml 于一刻度管内,用回转半径15 cm的水平离心机以1 500 r/ min(RCF=378 G)沉淀5 min,取出离心管倾去上层液体使剩约0.2 ml,混匀管底沉淀物,用吸管吸出沉淀物的20 μl,滴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后镜检。
先用低倍镜(10×10倍)观察全片,再用高倍镜(10×40倍)仔细观察,细胞以高倍镜所见最低和最高数字表示,管型以低倍镜所见最低和最高数字表示。
这种传统方法受操作者主观影响误差较大,重复性差,判断不标准,不易定量,报告结果不利于临床动态观察,是缺乏标准化的实验方法。
3.干化学对尿液有形成分的初筛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临床上大量使用干化学分析仪方法,尿干化学分析仪对尿中红细胞、白细胞检测是应用化学方法进行的。
对尿中白细胞的测定是基于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含有酯酶,可催化吲哚酚酯分解出吲哚酚,后者再与重氮盐反应呈现紫色复合物,其颜色深浅与细胞多少呈比例关系,但淋巴细胞不含酯酶,则不与淋巴细胞发生反应。
此外高比重尿,尿中含有头孢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硼酸、草酸也可致假阴性。
尿中含有里甲醛、呋喃坦啶及大量胆红素,氧化型清洁剂则可致假阴性。
尿干化学分析仪对红细胞测定是利用血红蛋白(Hb)具有过氧化氢酶样活性,可使过氧化氢茴香素或过氧化氢稀枯分解出,后者能氧化色原使其显色,它既可测完整HBC,也可测游离Hb,此法最大问题是受易热酶干扰。
在尿液中常存在类过氧化酶性的物质,其具有Hb相同的氧化色原的作用,造成红细胞结果偏高或出现假阳性。
对尿中细菌的检测主要基于尿液中细菌能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只有尿中致病菌含有硝酸盐还原酶时,且尿中含有适量硝酸盐,允许细菌与尿液充分作用(在膀胱停留间隔>4h),否则试验将出现假阴性。
干化学分析仪灵敏度较高,相对特异性较差,假阳性较多,只能作为患者诊断的初筛,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干化学分析对尿中红白细胞的检查不能代替显微镜,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只有在干化学结果尿蛋白,尿亚硝酸盐,尿白细胞(WBC),尿RBC结果均为阴性且尿液来自非泌尿系疾病患者,才可视为尿液中的RBC,WBC 数量在参考范围内可免于镜检。
尿有形成分分析是尿常规检验的核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而要获得有价值的实验资料,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尿沉渣检查。
4.尿液有形成分的标准化建议及参考值
中华医学检验分会于2002年出台了:“尿沉渣检验标准化建议”。
建议对材料和器械、标本的收集及运送,尿沉渣检验的操作步骤,应报告的尿沉渣内容等均进行明确规定。
如容器、离心管、尿沉渣计数板、离心机(水平式)相对离心力在400 g左右,显微镜则要求有内置光源,光线强度可调,应具备40倍、10倍的物镜和10倍的目镜,并对标本运送,标本接收均作了明确规定,是值得推荐的尿沉渣检查法。
但规范镜检步骤准确、及时地发出报告是比较困难的。
最好寻找一个简单的、快捷的方法进行过筛,即将完全正常的标本筛去后,对异常标本进行规范性检查才是真正可行的。
全自动尿有形成份分析仪(尿流式有形成分分析)
有替代手工显微镜法进行尿液成分来源判断的可能性,且克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具有相对较高的诊断价值。
尿流式有形成分分析,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简化了操作流程,并为临床提供新信息,如红细胞形态信息判断血尿来源、UTI信息为尿路感染提供鉴别诊断等。
尿流式有形成分分析设置了质量保证体系,使操作易于标准化,从而保证了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