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有形成分分析几个问题
临床尿液分析质量控制
41
42
5.3.1.5 设备故障后
设备故障指与分析相关的设备:如干化学分析仪、有 形成分分析仪、离心机等。其性能应该恢复到故障之 前的水平。
➢ 可校准的项目,实施校准 ➢ 通过质控物进行检验 ➢ 与其他设备或方法的比对试验 ➢ 以前检验过的样本的再检验(样本应在适当的保存条
件下保存后,再检验) 所有的记录应予以保存,备查。
按要求清洁采集部位,避免污染、使用合格容器、 对女性患者应冲洗外阴后留取中段尿、月经期不做 尿液检查等。
对于男性患者则需避免前列腺液和精液污染,若做 细菌培养,应冲洗外阴,并消毒尿道口,用无菌杯 留取中段尿等。
5
2.标本采集与保存:
自然排尿法 导尿法 穿刺法
6
➢ 晨尿:住院患者最好要求留取清晨第1次尿,如果 没留成,可用第2次尿代替。第1次尿留取时间一 般在清晨起床后第1次排尿。第2次尿留取时间应 在进食、服药或剧烈运动前。
携带污染率:≤0.05%
稳定性:开机8h内细胞计数(浓度200个/μl)变异 系数≤15%
31
单项结果与镜检的符合率:仪器至少应能自动识别以 下项目,其单项结果与镜检的符合率应达到如下要求
有形成分名称 红细胞 白细胞 管型
假阴性率:应<3%
符合率 70% 80% 50%
32
还应该根据自己设备特点制定
38
例:某实验室复检规则(摘录)
PRO>=0.3g/L,或UFcast >=1.3/ul,离心镜检。
干化学BLD >=25/ul,定量计数(女)>=30/ul;定量 计数(男)>=15/ul,离心镜检,同时报告红细胞形 态信息。
干化学BLD与UF所得结果明显不符,阴性与阳性互为 矛盾,或有两倍以上差距时,镜检确认。
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学检查病例分析和质量管理
红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出现的意义
提示肾单位有出血性改变:常见于急
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 发作、肾出血、肾充血、系统性红斑 狼疮、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异 反应等疾病;还可见于狼疮性肾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肾梗塞、深 静脉血栓形成等。
异常形态红细胞
小红细胞(Microcyte RBC)
小红细胞问题
棘形红细胞
尿中棘形(G1)红细胞的意义 G1细胞百分率法:1988 年起Kohler H, Wandel E等首
先提出一种有囊泡样突起的畸形红细胞——棘形红 细胞,即G1 细胞(glomerular cell),又称芽孢状畸 形红细胞, 为肾小球性血尿的典型表现。 其形态特 征很少受外界因素影响, 仅出现在肾性血尿中。
G1红细胞是肾性血尿的典型表现。特点: 细胞大小 不等,胞膜破裂,结构改变,形成面包圈、口形、 花环形等,并在细胞膜内或膜外附有一个至多个芽 胞状突起, 或者当红细胞血红蛋白丢失后仅见周围 附有小伪足或小圈的淡环影。
G1细胞:>5%,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被公认是一 种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鉴别诊断指标
尿中中性粒细胞一般呈圆形,直径10~14μm,
在低渗尿或碱性尿中直径可涨大至18μm左右。 不染色时细胞核较为模糊,胞质内颗粒清晰。
采用相应的染色法(如SM染色或瑞姬染色)可
以对尿中白细胞进行分类。
加酸处理后的尿标本可以根据核形区别出单个 核和多个核白细胞。
相差显微镜下白细胞形态
变形白细胞
某些情况下,如久
正常未染色红细胞为双面凹进的圆 盘状,浅黄色,直径约7~8μm。
尿有形成分检查(重点、难点、疑点)
规则的确立与细化,与临床资料相结合。
22
检验医学研究所
四、有形成份检查研修要点:
——科研及创新项目建设
(5)寻求对尿有形成染色、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6)免疫化学、组织化学、基因诊断的应用; (7)电镜检查在有形成份检查中的应用; (8)寻求加强与临床紧密沟通的途径如成立专门实验 室,开办专题培训班,网上讨论等措施。
医学技术学院尿液研究室
尿有形成份检查
——要点,难点,疑点
顾可梁 教授
检验医学研究所
前
言
现状: 广泛使用自动化分析仪,忽视“金标准” ——显微镜检查法
解决:1.宣扬尿有形成份检查重要性
2.分析当前手工法、仪器检查法的难点
3.严格的质量管理、创新实验方法
2
检验医学研究所
一、重要性
尿有形成份检查与临床诊治关系:
④尿管型增多提示:肾小球肾炎,
肾小管(远端)集合管病变,肾功能减退; ⑤检出肿瘤细胞有助确定泌尿道肿瘤; ⑥尿中嗜酸细胞增多提示:变态反应、抗生素损 害致间质性肾炎;
7
检验医学研究所
(2)各种尿有形成份的临床价值
⑦新鲜尿中检出霉菌:
机体的菌群失调或污染; ⑧结晶如代谢性氨基酸、胆固醇 : 判断代谢紊乱、结石病
检复查标准;
13
检验医学研究所
当前质控措施中强调了:
①分析前质控
包括合格尿标本,及时送检,防止污染,加强对病人
及医务人员对采集合格尿标本的宣传教育; ②分析中质控 严格执行S0P文件中关于仪器、试剂、实验步骤、质 量保证要点、仪器预防性维修,提高人员素质等;
③分析后质控
包括结果报告及结果解释等。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张时民)
三、尿液有形成分的类别
1 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上皮细胞 吞噬细胞
异形红细胞成因
尿中出现异常形态红细胞的 机制可能与肾小球基底膜的 作用有关。 红细胞从肾小球毛细血管中通过病变的肾小 球基底膜的狭窄裂隙处渗出,受到挤压和损 伤后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并反复受到肾 小球微环境中尿液渗透量和pH的影响,致使 红细胞出现明显的改变,形成大小不一、形 态不一、血红蛋白含量不一的异形(畸形) 红细胞,被排出体外。PICTURE FORM
鉴别血尿来源的检查法
G1细胞:>5%,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被公 认是一种特异性很好的鉴别诊断指标 异形红细胞比率:50%,70%,75%,80% 尿MCV测定:<70FL被认为肾性血尿的可能 性增加。尿MCV与血MCV比值. 扫描电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
鳞状上皮细胞. (pavement epithelium)
离心转速和离心力换算法
离心机相对离心力(RCF)应在400×g左右。 离心机转速与相对离心力的换算公式为: g=11.18× (rpm/1 000)2× R 或rpm=1 000 ×[400/(11.18× 半径)]1/2 (注:rpm为每分钟转数;R为离心半径,指从离心 机轴中央到离心管底部的距离;g为相对离心力) 离心半径为20cm时,采用1338r/min(1350r/min) 离心半径为16cm时,采用1495r/min(1500r/min) 离心半径为10cm时,采用1892r/min(1900r/min)
肾小管上皮细胞
(renal tubular epithelium)
来自肾小管,体积是中性粒细胞的1.5~2倍, 含有一个较大的圆形细胞核,核膜较厚,细胞 核突出易见。在尿液中呈不规则的顿角状。 胞质中可有颗粒,空泡或脂肪小滴。在正 常人中极少见到。因体积较小也被称为小 圆上皮细胞。 相关连主题词:小园上皮细胞、含铁血黄 素颗粒、脂肪颗粒细胞、OFB、复粒细胞、 decoy细胞。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与尿路感染的实验研究
一
l 。UF 10细 菌 计 数 对 尿 路 感 染 诊 断 的 敏 感 度 为 一0 6 .5 , 异 性 为 9 . 9 , 性 预 示 值 为 8 . 61 % 特 77 % 阳 1 1 % , 性 预 示 值 为 { .8 , 3 阴 I 2 % 准确 度 为 8 . 4 。 ; 7 58 %
结 果
讨
论
尿 路 感 染 筛 选 的 目的 是 快 速 、 便 、 廉 。 近 方 价 6 例 5 年 来 国 内外 学 者 寻求 快 速 简 便 的检 测 方 法 . 镜 检 如 结 合 干 化 学 试 带 法 、 化 学 试 带 法 、 氧 化 物 酶 活 干 过 性 测 定 法 、 离 心 尿 液 革 兰 染 色法 等 。 但 这 些 方 法 未 皆 因费 用 、 术 、 阴 性 等 原 因 不 易 推 广 _ 。 技 假 2 UF 1 0尿 沉 渣分 析 可 作 为尿 路 比 较 r一0 -
、
标 本
1 .尿 液 标 本
二 、 法 方
2 6例 门 诊 病 人 清 洗 外 阴 或 尿 2
2、 化学 试 带 中 白细胞 和 / 亚 硝 酸 盐 为 尿 路 干 或 , 感染 诊 断 标 准 , 尿 培 养 比较 , 果 见 表 2 与 结 。干 化 学 试 带 对 尿 路 感 染 诊 断 的敏 感 度 为 7 . 7 , 异 07 % 特
细 菌 视 为 阳性 菌 ) 。
性 为 8 .0 . 8 2 % 阳性 预 示 值 为 7 .7 , 性 预 示 值 07 % 阴
为 8 .( , 确 度 为 8 .9 8 2】 准 % 3 1 %。
表 2 试 带 法 与 尿 培 养 结 果 比较
3 .UF 1 0细 菌 计 数 一0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结果报告
一、概述
尿液有形成分是指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并能在显微镜下检查到的成分,如细 胞、管型、病原体和结晶等。
通过检查尿液有形成分可以了解泌尿系统的变化,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 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也可弥补理学、化学等检查难以发现的异常变化,对减 少漏诊、误诊有重要价值。
二、红细胞
4.棘细胞对血尿来源鉴别的价值:
虽然尿中棘细胞与外周血中棘形红细胞英文相同,但不属同一个类型且 意义完全不同。外周血中棘形红细胞呈圆形、浓染,边缘有2~20个长短、 粗细、形状不同的不规则针状体样突起,有些突起具有球棍状外观。 >25%时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也见于某些肝硬化、无β脂蛋白血症,酒 精性肝病,脾切除术后、吸收障碍性疾病。
四、上皮细胞
疾病情况下尿液中的上皮细胞中可出现颗粒、空泡及脂肪滴等,建议将 脂肪颗粒细胞、复粒细胞和卵圆脂肪小体统称为脂肪颗粒细胞。
此外,尿液中还能见到诱饵细胞、含铁血黄素颗粒细胞、多核巨细胞、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即足细胞)等,建议使用偏振光显微镜或脂肪染 色、铁染色法鉴别;发现可疑足细胞时建议做特殊染色。
在观察尿液红细胞大小、形态时,宜参考血液红细胞的大小、形态,以 排除患者自身血液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由于受红细胞来源、尿渗透压及pH等因素影响,尿液红细胞与血液红细 胞大小会出现不一致。
二、红细胞
2.异常红细胞名称:
芽孢样红细胞、出芽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统称为棘细胞; 车轮状红细胞统称为锯齿状红细胞; 桑葚状红细胞、星芒状红细胞、草莓样红细胞、颗粒状红细胞统称为皱
三、白细胞
正常人尿液显微镜检查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5个/HPF),以中性粒 细胞为主。正确地识别白细胞种类(必要时增加染色鉴别),对疾病的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尿液有形成分基本检验方法浅析
尿液有形成分基本检验方法浅析作者:唐文君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17期【摘要】尿是一种容易获得的检验材料,其组成的变化不仅能反映泌尿生殖道的病变,而且不少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尿成分的变化。
所以自古以来,验尿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关键词】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在尿液形成过程中,泌尿道常有组织的脱落物和细胞渗出,尿离体离心或自行沉降,其沉降物称为尿沉渣,是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
1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意义近年来强调分析尿中所有颗粒,即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确定进入尿路中的细胞种类,如红细胞增多常提示尿路出血,进一步检查红细胞形态则有助于确定血尿来源;白细胞增多则提示尿路感染;不同尿路上皮细胞增多有助于判断各种尿路病变部位。
管型增多则提示肾小球肾炎、肾小管(远端,集合管病变)及肾功能减退,所以说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反映泌尿系统各部位的变化,协助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定位、鉴别及预后判断等,为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难怪有人称尿沉渣检查为“体外无创性肾活检”。
2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内容(1)细胞类: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间皮细胞、吞噬细胞、组织细胞、异形细胞(包括病毒包涵体、肿瘤细胞等)。
(2)管型:包括透明管型、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血小板管型、上皮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脂肪管型、蜡样管型、纤维蛋白质丝管型、骨髓瘤管型、混合管型、宽形管型、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胆红素、含铁血黄素管型等。
(3)结晶:除因代谢产生的磷酸盐、草酸钙、尿酸盐结晶外,还应包括异常氨基酸如酪氨酸、亮氨酸及胱氨酸结晶,及各种药物结晶(磺胺药、抗生素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等),滑膜液中焦磷酸盐、磷灰石、脂类等结晶。
3尿液有形成分常用检查方法近10年来,尿液有形成分常用检查方法主要有离心、不离心直接检查法,它们都以定性为主。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
白细胞
新鲜尿中,WBC外形完整 :胞质内颗粒清晰可见。
脓细胞为破坏或死亡的 中性粒细胞,外形多不规则 ,结构模糊:胞质内充满粗 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 成堆簇集。
清楚。细胞常成堆簇集
参。考值:0~5/HP 0~10/ul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完整版(ppt)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
尿液未染色显微镜检查法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尿液中各种细胞、管型、结晶等 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2、掌握尿沉渣镜检的标准化操作。
原理
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中细胞、管 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识别并记录其在一定显微镜视 野内的数量(或换算涂片法 2、离心尿沉渣涂片法
操作
(一)直接涂片法:适用于尿外观明显混浊者。 1、充分混匀尿液。 2、制备涂片:取尿液一滴于载玻片上,用滴管 推成薄薄的一层,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全片细胞、 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 视野确认。确认后管型在低倍镜下至少计数20个 视野,细胞在高倍镜下至少计数10个视野,结晶 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面积估计量。
参考值
直接涂片法: RBC 0-偶见/HPF WBC 0-3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离心涂片法: RBC 0- 3个/HPF WBC 0-5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红细胞
典型的RBC为浅黄色双凹 圆盘形。
浓缩尿中RBC常皱缩成表 面带刺,颜色较深的球形。
在低渗尿中RBC吸水胀大 ,HB析出,成为一个无色的 圆圈,称RBC淡影。
M:<7万/h
F:<14万/h
闪光细胞
在低渗条件下可见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 子运动,由于光折射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 因其运动似星状闪光称之。急性肾盂肾炎时多见。
AVE-763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解决及保养
E 2 3 罗威. AVE 一 7 6 3 B尿 液 有 形 成 分 分 析 仪 对 红 细 胞 、 白细 胞 筛检结果 的 相关 分 析 [ J ] . 国际检 验 医学 杂 志 , 2 0 1 1 , 3 2
( 1 7): 2 01 6.
[ 3 ] 张全福. AVE 一 7 6 3 A 尿 液 有 形 成 分 分 析 仪 的 使 用 体 会 及 改进E J ] . 中国 误 诊 学 杂 志 , 2 0 1 1 , 1 1 ( 3 1 ) : 7 6 7 9 . E 4 ] 金胜 航 , 曹寒沁 , 胡晓 , 等. AV E - 7 6 3尿 液 有形 成 分 分 析 仪 “ 机器视觉” 技 术 的评 价E c ] . 2 0 0 9年 浙 江 省 检 验 医学 学
[ 1 ] 卢伟 , 周斐 . AV E 一 7 6 3 ( 2 . 0 ) 尿 液 有 形 成 分 分 析 仪 的 日 常
开机时被默认 为 当 E t 结果 而传 输 至系 统。故 障解 决 : 单 独 为
AVE _ 7 6 3 B分 析 仪 配 置 尿 液 干 化 学 分 析 仪 , 保 证 两 台仪 器 可 同
王双荷 , 曾丽 丽( 白银 市第二人 民 医院检 验 科 , 甘肃 白银 7 3 0 9 0 0 )
【 关键词】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 故 障; 保 养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3 . 1 1 . 0 9 0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3 ) 1 1 - 1 4 8 1 — 0 1
湖 南 长沙 爱威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AVE 一 7 6 3 B尿 液 有 形 成 分 分 析仪 ( 简 称 AVE - 7 6 3 B分 析 仪 ) 采用“ 机 器视觉 技术” 实 现 尿 液 有 形 成 分 的 自动 识 别 与 计 数 , 具 有低倍 镜扫 描阴性 筛查 、 低 倍 镜 目标 定 位 、 高倍镜跟踪识别功 能 , 可检测未离心标本 ; 所 采 用 的三 通 道 计 数 池 可 分 时 进 行 沉 淀 与 分 析 , 操作简便 、 漏检 率低 、
尿有形成分检查 考点
尿有形成分检查考点
尿有形成分检查是尿液检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点:
1. 红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出现红细胞。
如果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等疾病引起的。
2. 白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也不应出现白细胞。
如果尿液中出现白细胞,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
3. 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可以出现少量的上皮细胞。
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的上皮细胞,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引起的。
4. 管型: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出现管型。
如果尿液中出现管型,可能是由于肾脏疾病引起的。
5. 结晶: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可以出现少量的结晶。
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的结晶,可能是由于肾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的。
尿液分析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胆红素+碘→胆绿素(绿色)(接触面)
五、尿液胆红素定性检查
2.方法学评价
(1)试带法:简单,分析仪,定性筛检
2,4-二氯苯胺试带灵敏度5-10mg/L
二氯重氮氟化硼酸盐试带灵敏度2-5mg/L
【干扰因素】 假阳性 大量氯丙嗪治疗, 尿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代谢产物 假阴性 标本保存不当,BIL遇光分解;
1.测定方法与评价
(1)试带法 (glucose oxidase-peroxid3;H2O
葡萄糖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葡萄糖酸内酯+H2O2 有色物质+ H2O
H2O2+色素原
【评价】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1.67~2.78mmol/L →弱阳性),简便快速,自动分析.
3.参考值 定性:阴性
2.质量控制
(1)检验前质量控制
①试带避光干燥保存; (2)试带法:
(一) 尿糖定性检查
②VitC,高SG尿,酮尿,左旋多巴→假阴性; ③尿液污染过氧化物或次氯酸盐→假阳性. ①VitC,青/链霉素,头孢菌素水杨酸盐,氨苄西 (3)班氏法: 林→假阳性; ②大量铵盐,预先加碱煮沸去氨后再检验; ③PRO>0.5g/L,加热乙酸法去蛋白取滤液检验;
pH3.2
健康普查、肾病筛查。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表5-7
干扰因素
试带法检测的干扰因素及评价
评 价
标本因素 尿pH>9,可假阳性;尿pH<3,可假阴性。最适尿pH 5~6,故必要时可先调标本pH值。尿液新鲜。 食物因素 尿酸碱度与摄入食物有系,检查前1天应避免单一摄入 过多肉类或蔬菜、水果,进食应均衡 药物因素 假阳性:服奎宁、奎宁丁、嘧啶等或尿中含聚乙烯、 吡咯酮、洗必泰、磷酸盐、季胺盐消毒剂 等,尿呈强碱(pH≥9.0)。 假阴性:大剂量滴注青霉素或用庆大霉素、磺胺、 含碘造影剂 操作过程 假阳性:试带浸渍时间过长,反应颜色变深。 假阴性:试带浸渍时间过短反应不完全或浸渍时间过 长膜块中试剂流失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肾小球性红细胞
• 受到尿液渗透压、酸碱度的影响,红细胞的膜部分丢失、 血红蛋白逸出,形态发生显著改变。
• 亦称变形红细胞。 • 显微镜下的肾小球性红细胞表现为形态上的多样性,包括
□尿中白细胞的形态受尿液渗透压和酸碱度的影响 较大。
• 在高渗尿和酸性尿中,白细胞皱缩变小。 • 在低渗尿和碱性尿中,白细胞则会吸水胀大。
□白细胞在尿液中存在时间较长,其胞浆内的形态 结构会消失。
尿液中白细胞的常见类型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细菌感染所致的泌尿系统
炎症,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见于肾移植术后发生
排斥反应时以及存在泌尿系统慢性炎症时。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新月型肾小球肾炎和药物性
急性间质性肾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间质性肾炎、药物
所致的变态反应等。
常见的管型
• 透明管型 • 红细胞管型 • 白细胞管型 • 颗粒管型 • 宽幅管型 • 蜡样管型 • 上皮细胞管型
环形、盔形、三角形等,且大小明显不等。
• 对尿中变形红细胞进行形态分类的价值? • 变性红细胞大量出现提示肾小球基底膜损伤严重。
非肾小球性红细胞
• 红细胞由血管直接进入尿液,显微镜 下呈正常形态的红细胞。
• 一部分红细胞随尿液渗透压及酸碱度 的不同而呈大红细胞或者棘型红细胞。
• 无论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还是相差显 微镜,非肾小球性红细胞都表现为形 态丰满、血红蛋白充盈、微黄色以及 细胞膜完整。
磷酸钙结晶
←
←
尿有形成分分析几个问题
尿有形成分分析几个问题尿有形成分分析几个问题顾可梁(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01)1为什么将尿沉渣检查定名为尿有形成分检查及尿颗粒分析?尿沉渣检查是尿液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直接将尿离心,取沉渣在显微镜下检查,故称为“尿沉渣检查”。
而目前开展的流式原理自动化检查方法,无需离心即可直接分析尿中有形成分,故称为尿有形成分检查。
近年来强调分析尿中所有颗粒,即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故也称为尿颗粒分析(analysis of urine particle)。
2尿有形成分检查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尿有形成分检查方法有多种,包括玻片镜检法,有形成分定量分析法,自动尿有形成分冲液器及设置标准计数池法,倒置显微镜检查法,相差、干涉、偏光、荧光及电镜等检查法,染色鉴别法,流式分析仪分析法,层流式图像分析仪法等。
不论用哪种方法,其指导原则应是:(1)按国际标准化准确分析,强调分析的高度重复性及标准化,以获取有临床价值的试验数据;(2)采用单位体积(如μl或L)报告代替用低倍镜视野或高倍镜视野报告最低到最高值;(3)显微镜检查仍是尿有形成分检查的金标准。
当自动分析颗粒出现报警信号或有形成分与物理化学方法结果不符时,应强调显微镜复查。
要改变低倍镜看管型、高倍镜查细胞的传统概念。
油镜检查(1 000×)更能鉴别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和尿中其他颗粒如影红细胞、细菌、结晶或脂肪滴等。
3为什么说选择合适的尿标本是保证尿有形成分分析质量的第一要务?由于尿排出2 h以上可发生细菌生长、蛋白分解、细胞破坏、pH 由酸性到碱性等变化,从而严重影响尿液分析的准确性。
以往留尿标本要求:用清洁有盖容器;留中段尿(防止尿道、阴道分泌物污染);及时送检。
以上要求门诊患者易于办到,但由于随意尿受饮食、运动等多因素影响难以做到标准化,目前多用于急诊患者或餐后尿测尿糖,并不适于尿细菌学检查。
清晨第一次晨尿送检时已贮留膀胱时间较长,尿成分浓缩,适用于试带化学过筛、蛋白检验、临床化学定量(以肌酐做比值)、细菌检查、亚硝酸盐试验特别是沉渣镜检等多种目的。
尿液的有形成分
2、小圆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和低层移行上皮细胞统称为小圆上 皮细胞。正常尿液中较少见到,若数量增多,提示
可能有炎症。
鳞状上皮细胞
A鳞状上皮细胞 B草酸钙结晶
鳞状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小圆上皮细胞
A小圆上皮细胞 B鳞状上皮细胞 C白细胞 D管型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主要来源于中性粒细胞或组织细胞,体积 大小差异较大,约为白细胞的2~3倍以上,核呈类 圆形、肾形或椭圆形,较小,偏位或居中,胞浆丰 富。浆中有大量的吞噬物,如红细胞、白细胞碎片、 脂肪滴、细菌、颗粒状物等。可见于泌尿系急性炎
尿中红细胞及类似有形成分的鉴别
名称
形态
折光性 加蒸馏水 化学试验
红细胞 淡黄色双凹圆盘状 弱
破坏 潜血+
酵母菌 无色椭圆形
强 不破坏 潜血-
脂肪球 无色正圆形
强 不破坏 潜血-
草酸钙结晶 无色椭圆形 强 不破坏 10%Hcl可溶解
尿酸盐结晶 无色或淡 较弱 不破坏 加温60℃可溶解 红色小球状
新鲜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 性”血尿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3、混合型 为上述两种血尿的混合,依据其中哪一种红细胞 超过50%又分为以变形红细胞为主和以均一红细胞为主两 种。非肾小球性血尿多为均一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多为 变形性血尿或以其为主的混合性血尿。
血尿是红细胞混入尿液中形成的,除月经污染的标本 外,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含有超过正常范围的红细胞 数量均属病理现象。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剧烈运 动、冷水浴、久站、重体力劳动或精神过度紧张的情 况下,尿液中可出现暂时性少量红细胞,这种一过性 血尿属于正常生理性变化。病理性血尿可来自泌尿系 统本身的病变,也可来自邻近器官的病灶。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周传辉;李莲;郭亮【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4(035)011【总页数】2页(P156-157)【作者】周传辉;李莲;郭亮【作者单位】442000湖北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检验部;442000湖北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检验部;442000湖北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检验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6;TH776Sysmex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荧光染色技术对尿液有形成分进行识别,具有快速、不离心、准确、精密度高等优点。
我们总结了该仪器在日常工作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供参考。
1.1 故障现象IPU报警“XX压力错误”。
1.2 故障分析主机的压力调节值:0.26 MPa、0.05 MPa、鞘流压力和-0.053 MPa。
这些正压和负压由压力传感器进行监测,任一项值超出允许范围,系统就会显示错误信息。
其中0.26 MPa和鞘流压力为不可调节压力,仪器出厂及安装时已经调节好,平时无需调节,如有问题及时联系厂家工程师。
1.3 故障排除出现错误信息时,首先应检查管路是否漏气、漏液。
如果管路没有问题,在IPU 菜单窗口中双击“维护”再双击“传感器图标”,观察并调整异常的压力[1],以增加压力的方式调节至预定值。
如果压力偏高,应一次性将其调到低于标准值,然后逐渐调到设定值。
2.1 故障现象IPU报警“XXX温度过高或过低”。
2.2 故障分析仪器温度的监测范围包括环境、气动组件、反应室、鞘流加热器及光电倍增管的温度,温度过高和过低系统都会显示错误信息。
因此,在安装仪器时应避免将仪器安装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地方,UF-1000i的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15~30°C(最佳温度25°C),相对湿度范围为30%~85%。
2.3 故障排除如果仪器出现温度报警,则需要改善仪器的安装环境并注意通风和散热,比如安装空调或者临时采取降温或升温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有形成分分析几个问题顾可梁(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01)1为什么将尿沉渣检查定名为尿有形成分检查及尿颗粒分析?尿沉渣检查是尿液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直接将尿离心,取沉渣在显微镜下检查,故称为“尿沉渣检查”。
而目前开展的流式原理自动化检查方法,无需离心即可直接分析尿中有形成分,故称为尿有形成分检查。
近年来强调分析尿中所有颗粒,即细胞、管型、细菌、霉菌、结晶、药物等,故也称为尿颗粒分析(analysis of urine particle)。
2尿有形成分检查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尿有形成分检查方法有多种,包括玻片镜检法,有形成分定量分析法,自动尿有形成分冲液器及设置标准计数池法,倒置显微镜检查法,相差、干涉、偏光、荧光及电镜等检查法,染色鉴别法,流式分析仪分析法,层流式图像分析仪法等。
不论用哪种方法,其指导原则应是:(1)按国际标准化准确分析,强调分析的高度重复性及标准化,以获取有临床价值的试验数据;(2)采用单位体积(如μl或L)报告代替用低倍镜视野或高倍镜视野报告最低到最高值;(3)显微镜检查仍是尿有形成分检查的金标准。
当自动分析颗粒出现报警信号或有形成分与物理化学方法结果不符时,应强调显微镜复查。
要改变低倍镜看管型、高倍镜查细胞的传统概念。
油镜检查(1 000×)更能鉴别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和尿中其他颗粒如影红细胞、细菌、结晶或脂肪滴等。
3为什么说选择合适的尿标本是保证尿有形成分分析质量的第一要务?由于尿排出2 h以上可发生细菌生长、蛋白分解、细胞破坏、pH由酸性到碱性等变化,从而严重影响尿液分析的准确性。
以往留尿标本要求:用清洁有盖容器;留中段尿(防止尿道、阴道分泌物污染);及时送检。
以上要求门诊患者易于办到,但由于随意尿受饮食、运动等多因素影响难以做到标准化,目前多用于急诊患者或餐后尿测尿糖,并不适于尿细菌学检查。
清晨第一次晨尿送检时已贮留膀胱时间较长,尿成分浓缩,适用于试带化学过筛、蛋白检验、临床化学定量(以肌酐做比值)、细菌检查、亚硝酸盐试验特别是沉渣镜检等多种目的。
但鉴于病人清晨一醒即留晨尿送检时已>2 h,与2 h内完成尿有形成分分析的要求不符,因此有的作者提出二次晨尿(即晨8时定时尿),这样能及时送到实验室及时检查,不影响尿分析质量。
送检时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留取尿标本时间、实验室收到尿标本时间及完成检查时间以备核查。
留取中段尿前应清洗外阴部和尿道口以防止尿液污染。
4为什么要强调尿的理学、化学、有形成分检查的整体化报告模式?尿的理学检查、试带过筛、有形成分镜检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如尿颜色加深与试带颜色叠加时可导致结果错误,因此采用空白试垫加载于试条上在自动化测定时可排除尿颜色影响。
化学定性试带在实践中存在多种问题,如:蛋白试带测清蛋白不能测微清蛋白;尿糖只能测定葡萄糖而不能查出其他还原糖;胆红素的偶氮方法不如湿化学的氧化法敏感;尿比密试带受pH干扰和影响;潜血试带不只对血红蛋白反应;白细胞酯酶试带对淋巴、单核、嗜酸细胞等难以鉴别等。
近年来强调尿理学检查、化学成分定量、蛋白质成分的免疫学检查以及显微镜成分定性及定量的综合(整体化)报告方式。
结合临床资料,通过LIS系统分析处理是今后尿分析不可缺少的步骤。
5能否用血细胞计数池(改良Neubauer板),进行尿有形成分定量测定?在显著的血尿、脓尿患者病程观察中,可用Neubauer板直接计数每微升不离心尿中的细胞或管型数,方法简便,但由于计数池深度太浅(0.1 mm),因此国际上推荐的用于体液(包括脑脊液)、胸腹水、关节腔积液等的计数池为Fuchs Rosenthals板,深度为0.2 mm。
本法不适于未浓缩的上述病理成分浓度低的肾病患者的尿。
6尿理学检查为什么强调增加折射率及渗透量的测定?尿液在4℃时与同体积积纯水重量之比称为比密或比重(specific gravity,SG),是尿液中含溶质浓度的指标。
连续观测一天的不同时间比容可相对指示肾的浓缩和稀释能力。
目前常规使用的简便化学试带法是按试带中多聚电解质加酸碱指示剂与尿中电解质作用释放氢离子而显色,受非电解质如葡萄糖、蛋白质、尿素等含量的干扰少,但受强酸强碱的影响大。
敏感度低、精密度差、测试范围窄,仅适合于健康体检而不适合病理标本测定。
目前国际上推荐折射计法(refractometer)。
利用光线折射率与溶液中总固体量的相关性来测定。
用尿量少,方法简便应用广泛。
尿渗量(osmolality)又称尿渗透量,是反映溶解在尿液中具有渗透作用的溶质颗粒数量的一种指标,与颗粒浓度(分子量)有关与电荷无关。
由于尿渗量能较好地反映肾对溶质和水的相对排泄速度,反映肾浓缩稀释功能,故可用来早期判断肾衰,鉴别肾前性和肾性少尿,评定高钠或低钠血症、固体物质在体内的滞留程度等以协助临床对多种电解质在体内滞留的判断。
7尿有形成分分析的现状与对策?是否买了自动化分析仪就重视这项检查或达到规范化要求?尿有形成分分析由于标本量大,识别各种尿有形成分必须反复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
有的异常成分如红细胞管型、药物结晶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判断。
按WTU(工时单位)计算,每小时测1份尿标本约需8 min(包括离心及镜检),理论上每位检验人员一上午,只能处理的30份尿标本。
有的带计算机计数池、电脑的尿沉渣工作站,仍需标准化的离心后在荧光屏下看结果,以减少视力疲劳。
可按不同尿成分提高速度(26份/h)由于判断结果仍有主观因素,因此仍应强调显微镜下的观察及必要的染色鉴别(如含铁血黄素的普鲁士蓝及嗜酸细胞Hansel 染色、脂肪颗粒苏丹Ⅲ染色等)。
用相差或干涉显微镜能较好地识别异型红细胞及管型。
不同的医院对尿有形成分检查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基层医院一天约20~30份标本,有一位检验人员认真负责地检查离心后沉渣即能为临床提供可靠信息。
而每一天上百份标本的实验室就要考虑先作尿理化检查,有异常或临床医师有要求就必须离心镜检或用自动化仪器筛查。
有肾病专科的医院应建立与肾病医师联合的肾病实验室,结合病人情况进一步检查。
有关的研究室则进行特殊检查如尿肿瘤细胞或免疫、分子生物学检查,即三级网络检查形式。
在体(尿)液实验室,观察病理尿有形成分必须持上岗证。
对异常试验结果要联系临床、动态观察、全面分析。
不放过看到的不认识的成分,通过集体讨论或网上咨询加以确定。
8为什么说UF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是病人大量尿标本过筛试验的有用仪器?有无局限性?UF型分析仪的先进性在于尿标本经过稀释液稀释,再经过两种荧光染料染色后,靠液压作用通过鞘流流动池,在此外被无颗粒的鞘液包绕,使每种有形成分以单个纵列的形式通过流动池的中心(竖直)轴线,而每个尿有形成分被氩激光来照射。
由于每种尿有形成分有不同程度的荧光强度(FI)和散射光强度(FSc)及电阻抗大小不同,仪器把这些信息转变为电信号。
又可通过直方图和散射图分析每种成份从而得出细胞数量及每个细胞形态。
在临床上有助血尿是肾性还是肾外性、泌尿道感染白细胞及细菌、肾功能低下与导电率多种判断。
由于自动化程度高,与干化学法联合使用,用微机处理可观察两者的符合程度。
标本不用离心,速度快, 对病理有形成分敏感性、重复性均好,加上每份尿标本检查步骤一致,有质量控制用参考粒子,因而便于检查标准化。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细菌、类酵母菌、结晶等可致红细胞假性增高;黏液聚集可致管型假阳性。
出现假阴性结果除与标本搞错、激光偏移、标本放置时间过久红细胞溶血等有关外,采用荧光染料如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后红细胞不易被染料染色,病人服用类似荧光染料的药物和抗生素(如四环素等)、尿中甲苯、甲醛、戊二醛等防腐剂也均可影响红细胞检测。
由此可见,对UF仪器检测结果必须结合干化学、临床资料等综合分析。
当结果出现REVIEW(红色结果)即结果超过参考范围时必须用新鲜尿复检或相差显微镜复检(复检率为30%),用染色法进一步识别尿中各种有形成分,以避免片面及局限性。
9体外诊断尿影像系统、全自动智能显微镜(AIM)的推出为什么受到重视? 1983年IRIS公司推出Yellow IRIS显微镜工作站,将尿液中各种颗粒在AIM 检查的影像经电脑分析处理在荧光屏上显示;2000年推出改进的大型939UDX系统;2002年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可的小型IQ200系统。
后者包括了无玻片显微镜及高速数码摄像软件,在屏幕上可显示各种颗粒,其中黏液,白细胞团、透明管型、未分类管型显示清楚。
它综合尿中各种颗粒大小、对比度、外形、质地等技术参数判断出该颗粒性质(APR系统)。
由于无需离心,每h 处理50-60份尿标本,多数标本无需再用显微镜复检。
(复检率<5%)。
因此2004年这种尿颗粒自动层流式图案分析系统加上全自动干化学分析台,引起检验及肾病医生的重视。
我们最近用IQ200与UF-100、相差显微镜联合观察各种肾疾病尿液,感到检验异常结果基本一致。
尿中红细胞、白细胞、肾上皮细胞、结晶等的形态清楚,与显微镜检查符合,尤其是黏液丝与管型不易混淆。
如能与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UF-100、相差显微镜联合使用将是目前完美的尿颗粒分析系镜。
10 除检查尿有形成分外,肾病检查有无新近展?肾病检查应强调理学、化学、镜检整体检查,还应注意应用分子生物学新技术检查尿中蛋白质、微生物等。
在化学检查方面,如最近Heuer介绍了肾疾病与蛋白质模式的相关研究,即尿标本经毛细管电泳将不同蛋白质成分分开后45min 内经质谱仪测定>1000个不同的多肽,再通过微机CE-MS系统将不同肾病图型与正常尿区别。
这种方法与肾穿刺比较对人体损伤小、效果确切。
通过CE-MS可将膜肾小球肾炎、微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肾炎、lgA型肾炎及狼疮性肾炎区别开来。
据初步报告其敏感性、特异性均>90%。
因而认为在大的实验中心有一定的的实用性及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