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部位血肿的应用研究进展
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研究在医学领域中,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
而理解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机制对于优化治疗方法、提高康复效果以及预防并发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生物力学因素的相互作用。
当骨折发生时,骨骼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被破坏,不仅影响了其结构的稳定性,还改变了局部的力学环境。
在骨折初期,骨折断端会出现出血、血肿形成等一系列生理反应。
此时,骨折部位的力学稳定性较差,需要外部的固定装置(如石膏、夹板或内固定器械)来提供支撑,以减少骨折断端的移动和错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骨折进入了肉芽组织修复期。
在这个阶段,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开始侵入血肿,形成肉芽组织。
这些新生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骨折部位的连接性,但力学强度仍然较弱。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此时骨折断端所承受的应力对于愈合进程起着关键作用。
适度的应力刺激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愈合;而过度的应力则可能导致肉芽组织的损伤,延缓愈合。
接下来是骨痂形成期。
骨痂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形成的新生骨组织,它的出现标志着愈合进程的重要进展。
骨痂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生物力学因素的显著影响。
例如,在骨折部位的不同区域,由于应力分布的差异,骨痂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也会有所不同。
在应力较高的区域,骨痂往往更加致密和坚固,以适应较大的力学负荷;而在应力较低的区域,骨痂可能相对疏松。
在骨折愈合的后期,即骨痂改造塑形期,骨骼会根据其承受的力学负荷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
这个过程类似于“雕刻”,通过骨吸收和骨重建,使骨骼的结构和力学性能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此阶段,如果力学环境发生异常变化(如长期的废用或过度的负荷),都可能导致骨骼的重塑异常,从而影响骨折的最终愈合效果。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是影响愈合的一个关键因素。
不稳定的固定会导致骨折断端的微动过大,干扰正常的愈合过程;而过于坚强的固定则可能抑制骨痂的形成和重塑。
因此,在骨折治疗中,需要根据骨折的类型、部位和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和固定强度,以提供既稳定又有利于愈合的力学环境。
骨科总论-2
4.观察伤口,估计损伤的深度,软组织损伤 情况和污染程度。 5.拍摄患肢正、侧位X线片,了解骨折类型 和移位。
(二)清创的时间 原则上,清创越早,感染机会越少。 早期细菌停留在创口表面,仅为污染,以 后才繁殖并侵人组织内部发生感染,这段 时间称为潜伏期。 应争取在潜伏期内,感染发生之前进行清 创。 伤后6~8小时内清创,创口绝大多数能一期 愈合。 少数病例在伤后12~24小时,仍可清创。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
1.
血肿机化演进期
骨折部位血肿—骨折端骨质坏死—毛细 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等侵入,形成肉 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
为期两周
2. 原始骨痂形成期
膜内化骨: 骨内和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骨化 —梭形内骨痂和外骨痂。 软骨内化骨:骨折端间和髓腔内纤维组织—软骨 组织—软骨细胞增生、钙化、骨化—环状骨痂、 腔内骨痂。
(4)肩胛骨骨折。 (5)肩、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结核。
4. 持续牵引—复位及外固定作用
皮肤牵引是将宽胶布条或乳胶海绵条粘贴在 皮肤上或利用四肢尼龙泡沫套进行牵引。
骨牵引是用骨圆钉或不锈钢针贯穿骨端松质 骨,通过螺旋或滑车装置予以牵引。
持续牵引的指征:
(1)颈椎骨折脱位—枕颁布托牵引或颅骨牵 引。 (2)股骨骨折—大腿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骨 牵引。
第五节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一)全身因素
1. 年龄:儿童骨折愈合快,老年人骨折愈 合时间较长。 2. 健康状况:糖尿病、营养不良、钙磷代 谢紊乱、恶性肿瘤……
(二) 局部因素
1. 骨折的类型和数量: 螺旋形骨折、斜形骨折;粉碎骨折 2.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1)两骨折段血供均良好 (2)一骨折段血供较差 (3)两骨折段血供均差 (4)一骨折段完全丧失血供
骨髓水肿在骨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骨髓水肿在骨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章川(综述);李松军(审校)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22(33)5
【摘要】骨髓水肿是一种非特异性但敏感的原发性病理征象,广泛存在于骨科疾病,这些疾病通常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既往学者对骨髓水肿的研究不够,认为骨髓水肿是一种正常现象,但骨髓水肿在不同骨科疾病发理机制、治疗及预后方面存在差异。
最新研究表明骨髓水肿与骨科疾病关系密切,并且越来越多地被视为疾病活动期的标志物,以及作为慢性退行性或炎症性骨科疾病的治疗新方向。
因此,骨髓水肿有着良好研究前景,成为不同骨科疾病研究热点,但具体病因及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就骨髓水肿与骨科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5页(P638-642)
【作者】章川(综述);李松军(审校)
【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骨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类风湿关节炎中骨髓水肿研究进展
2.退变性膝骨关节炎中骨髓水肿的研究进展
3.足踝骨髓水肿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4.骨髓水肿与踝关节周围骨挫伤相关研究进展
5.膝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髓水肿样变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折血肿细胞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的刺 激下 以及 在 包 括 骨 形 成 促 进 因子 和 骨诱 导 因子 的血 肿 细 胞 外 成 分 的 作 用 下 , 分 化 成 为 成 在 已 经 有 很 多 种 属 动 物 ( 大 鼠 、 能 如 小 软 骨 细胞 和 成 骨细 胞 , 促 进 骨折 愈 合 的 过 程 中起 很 重 要 的作 用 。 在
生 前 , 儿 体 内 一 部 分 M C 存 在 于 胎 Ss 外 周 血 循 环 , 随造 血 细 胞 迁 移 , 伴 由卵
黄 囊 向肝 、 和 骨髓 转 移 , 持 特 定 部 脾 支 位 的 造 血 ; 一 部 分 M C 则 位 于 血 另 Ss 管 外 , 成 各 种 间 充 质 组 织 ; 出生 形 而
Al t a t T e e d o l c u e 0 ln h s w d e rh g whc f n fr . c n td h w d t a b r c : h n ff t r f a i e h mo r a e. ih ot o m Re e tsu y s o e h t s ' a e e
后 , S s 定 居 于 骨 髓 , 也 可 出 现 于 外 周 血 ]骨 骼 肌 、 MC 则 但 、 骨 膜 …] 骨 小 梁 ㈦ 、 血 ㈦ 、 膜 、 肪 组 织 、 腱 、 、 脐 滑 脂 肌
脑¨ 中 。所 以 , 折 后 , 骨折 端 内 、 膜 成 骨 细 胞 出 现 增 殖 骨 除 外 外 , 折 间 隙 血 肿 内可 出 现 来 自髓 腔 、 近软 组 织 甚 至外 周 血 骨 邻 的 M C 的 聚 集 和 增 殖 , 适 当刺 激 后 即 变 成 具 有 成 骨 能 力 Ss 在
刘争进 , 黄健 文
( 建 医 科 大 学 病 理学 系 , 州 300 ) 福 福 50 4
局部血肿的形成在骨折早期愈合中的临床意义
局部血肿的形成在骨折早期愈合中的临床意义关键词骨折血肿骨痂血肿机化与骨痂形成生理在骨折后的前2周中,血肿尚未机化,血肿内凝集的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尚未被吞噬清除,新生的毛细血管尚未深人,因此,由骨外膜产生的成骨细胞不能进入或通过血肿,而只能沿着血肿外围向骨折线推进。
在血肿机化前,骨折线两边增生的成骨细胞只能在它的外围会合,随着这种细胞的繁殖,形成骨痂环圈,从骨折两端向骨折线进发“会师”融合,将断骨“焊接”起来即血肿机化。
机化后的血肿通过附近的骨膜代骨的诱导,逐渐变为软骨,软骨再钙化、骨化。
血肿、血肿机化对骨痂形成的意义从骨折后局部病理生理变化,血肿病理生理变化、血肿机化与骨痂形成过程、骨折愈合机理的理论及临床资料分类对比分析可知,血肿在24小时内就能刺激骨膜增生肥厚、成骨细胞增生,并刺激其周围的纤维组织增主及毛细血管的增生,使原来不活动的成纤维细胞产生成骨能力,因此,修复不仅来自骨本身,而是其周围的软组织起关键作用。
血肿对骨痂形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意义:①骨折断端及其周围的软组织是在血肿这个适当的环境中被激活,使它们具有产生成骨细胞的能力;②血肿是骨痂形成的基础和前提,骨痂是通过血肿机化形成的;③血肿是骨折断端间隙充填材料,是成骨细胞向骨折线爬行的桥梁;④血肿机化是骨折愈合的重要过程,是软骨细胞分化的前提和新生骨的基础。
骨折原始血肿的意义以往认为:骨折血肿只不过是跨过骨折裂隙的生物学桥梁,无确切的成骨生物学作用。
而且血肿缺乏血液循环,属于坏死物质,阻挡新生血管肉芽组织向骨折区生长,影响骨折血管化进程,如血肿过大,常常影响骨折愈合。
另一些研究认为血肿机化对骨折端有支架功能,提供抗应力保护,促进骨折初步稳定。
还有些学者认为机化血肿能提供骨折生长网架的功能。
而另一些学者认为这种网架功能对骨痂生长并不需要。
新近研究表明,骨折血肿在骨折部位能提供骨折修复的活力。
Mizuno(1990年)进一步研究骨折血肿的生物学活力,他将骨折血肿移植到鼠的顶骨骨膜下,以及鼠的肌袋中,发现顶骨骨膜下和肌袋内均有新骨形成,证实了骨折血肿有成骨能力。
浅谈进展性颅内血肿的诊治
【 摘要】 骨折病人多园意外事故造成, 患者对突如其来的身体变化, 会产生很强的心理应激反应, 通过对临床 骨折病人的长期观察和治疗, 对骨 折 患 者 制定 出相 应 的护 理 目标 和 措施 … , 文主 要介 绍几 点 骨折 病人 最 常见 的护理 问题 , 本 并作 出详 细 的 护理措 施 , 希望 对 以后 临床 护 理 工作 中给护 理
骨折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
骨折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骨折修复领域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本文将对骨折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引言骨折是常见的骨骼创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骨折修复一直是医学界的关注重点。
本文将简要概述骨折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
二、骨折修复的生物学机制在骨折修复的过程中,生物学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新研究发现,骨骼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骨折修复中起到关键作用。
在骨折部位,干细胞和成骨细胞通过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相互作用,促进新骨组织的形成。
三、基因治疗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骨折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通过操控特定基因的表达,调控骨骼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
例如,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调节基因表达,可以显著提高骨折修复的效果。
四、生物材料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生物材料的应用对于骨折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合成的生物材料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和新骨组织的生成。
例如,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可以模拟骨骼的特性,并提供骨骼细胞所需的支撑和生长环境,从而加速骨折的愈合。
五、生物打印技术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生物打印技术是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已经在骨折修复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通过生物打印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精确打印出人工骨骼,提供理想的骨折修复材料。
最新的研究表明,生物打印技术不仅能够加速骨折的愈合,还能够使修复后的骨骼更加稳定和强健。
六、干细胞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干细胞疗法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已经在骨折修复中取得了一些令人兴奋的进展。
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将干细胞注入骨折部位,可以促进新骨组织的生长和修复,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
此外,干细胞还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减轻骨折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七、结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骨折修复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基因治疗、生物材料、生物打印技术和干细胞疗法等新技术的应用,为骨折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骨伤科在国内的进展
骨伤科在国内的进展【关键词】骨伤科1 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概况1.1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大量资料表明:我国中医骨伤研究领域成果显著,潜力巨大。
天津骨伤科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新方法,治愈率高,其疗程缩短1 /2,愈合缩短1/3。
在实验性骨折形成巨大血肿的研究中证实:①血肿是骨折后必然形成的病理生理产物,对骨折愈合不起重要作用。
②过大血肿反而使局部血液循环更加障碍,并增加内外骨痂通过骨折线距离和困难,影响愈合。
这一实验性研究为中医的“活血化瘀”“去瘀生新”,为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四川省锦阳市李玉江对伤科“瘀血”有进一步认识和研究。
他认为瘀血泛指血已离经而未排出体外,停滞于内的败血而言。
瘀血的形成,外伤是直接原因,跌打闪挫,无论皮破出血与否,只要经脉受伤,气血运行受阻,即可导致瘀血发生。
他认为经络存在于皮肉筋骨之中,网络全身,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表里上下,调节各部功能的通路。
凡皮肉筋骨损伤,经络无不倍受株连,一经络损伤,瘀血形成,则气血凝滞,运行受阻,进而影响脏腑功能。
而脏腑功能失调,营运障碍,又直接影响到损伤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证明了“活血化瘀法”是骨伤科治疗中的重要方法,创立了“行气消瘀法”、“活血凉血法”、“和营止痛法”、“舒筋活络法”、“益气活血法”、“化瘀祛浊法”等等。
临床辩证施治,效果显著。
1.2中药在骨伤科的应用进展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证明,丹参具有扩张微血管,增加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作用:川芎有抑制凝血过程,抑制血小板凝结,加强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作用;赤芍能明显抑制血栓形成,对中药桃仁、红花、当归、莪术、地龙等的研究也有很多报导。
这为活血化瘀法则在骨伤科的应用开辟了可喜途径。
1.3手法复位的新进展夹板材料不断更新,出现了多样化的局面。
如上海塑料夹板,中医研究院的纸夹板,北京的铁丝夹板,广西的竹夹板,甘肃的石膏活页夹板等,各具特色,有所创新。
如对前壁骨折既往常规采用的“分骨夹缚法”不仅使用时复杂,也不易掌握好;贵阳中医院只用掌背侧两块夹板及背侧分骨垫的固定方法。
骨折后局部血肿对骨痂形成的重要意义
本文论述“骨折后局部血肿对骨痂形成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血肿对骨痂形成至关重要。
是骨痂形成的重要条件和主要因素。
是骨细胞形成的一部分和生长的基础。
是骨痂形成的内环境,血肿参入骨痂形成的全过程。
同时血肿亦是小的骨缺如重要充填材料。
是中医治疗骨折愈合快,功能好的秘诀所在。
提示,血肿及其机化的理谕不仅要在理论上确认。
而更要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正文:骨折后,局部血肿是临床常见症状和体征,是骨折过程中的重要病理表现之一。
从血肿形成开始到血肿凝固。
血肿机化与吸收代替贯穿于骨折愈合的全过程。
学者及专著在论述骨折愈合的机理时,都提到血肿机化或从血肿、血肿凝固及血肿机化开始论述。
由此可见血肿是参人骨痴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肿机化是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虽然血肿机化这一理论在论述骨折愈合机理时都提到,但是在临床治疗骨折中确很少重视、探讨这一理论并应用于临床,因此,充分认识血肿对骨痂形成的影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笔者从探析血肿机化理论和临床观察人手,论述血肿对骨痂形成的意义,从而加深对血肿的认识,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一、骨折后局部病理生理变化骨折后骨本身和其周围的软组织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骨及骨髓腔和周围的软组织因遭受到破坏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骨断端附近的骨细胞因受伤和缺血而坏死,血肿充满了各组织的间隙。
血肿于伤后4,5小时开始凝固,邻近断端的骨外膜于骨折后24小时内即出现组织学变化,深层的细胞增多,胞浆增加,胞核增大,越近骨折端的骨外膜反应越明显。
一周后在增厚的骨外膜中,即出现与骨干平行并紧密相连的片状骨样组织。
二、骨折后局部血肿病理生理变化骨折后,骨折断端附近的骨膜、骨质、髓腔及邻近软组织中的血管破裂出血,于断端及周围形成血肿。
同时,断端及邻近部位由于细胞坏死,相邻血管扩张、充血,多形核白细胞、吞噬细胞及血浆渗出而水肿。
继之血肿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包围并伸入血肿中,吸收并代替血肿,血肿开始机化。
三、血肿机化与骨痂形成生理在骨折后的前两周中,血肿尚未机化,血肿内凝集的红血球和纤维蛋白尚未被吞噬清除,新生的毛细血管尚未深人,因此,由骨外膜产生的成骨细胞不能进入或通过血肿,而只能沿着血肿外围向骨折线推进。
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的治疗新进展
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的治疗新进展作者:李广军丁真奇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5年第09期【摘要】四肢骨折创伤往往由高能量损伤而引起,常伴较重的软组织损伤,其中肿胀是主要的并发症。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骨折后肢体肿胀的认识逐步加深,临床上也出现了各种针对性治疗方案。
本文就近年来对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骨折;软组织肿胀;进展1 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的特点在祖国传统医学方面,认为骨折后致筋伤脉损,气血溢于脉外而瘀滞于腠理之间,形成肢体水肿,病理改变属于“气滞血瘀”型。
2 内治法内治主要选用中药汤剂,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处方;可充分发挥方药多种成分的综合疗效和特点;吸收快,奏效迅速。
宋良军[1]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胫腓骨骨折后肿胀,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七叶皂苷钠对照组,认为有行气活血、消炎止痛之功。
3 外治法3.1 敷贴药药膏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安全无痛苦,加之其治病范围广泛,易被人们所接受。
赵志敏等[2]针对急性软组织损伤运用自制迭创膏对家兔进行实验研究,较对照组能够有效地减轻软组织损伤疼痛,抑制其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消肿散瘀作用。
3.2 药散散剂在传统医学中,对于软组织损伤治疗占有重要地位。
项昌盛[3]初步探讨用自制消肿散外敷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8d后,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3 涂擦药外用涂擦药多以药材与白酒、醋浸制而成,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至今在国内外医疗保健事业中,酒和药相互作用,诸药合并具有畅通血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
刘永鑫等[4]在运用自制跌打酒的基础上,结合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较七叶皂苷钠对照组在消肿方面无明显差别,对疼痛缓解有明显优势。
3.4 熏洗中药熏洗通过局部用药使药力直达病灶,能改善损伤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渗出的吸收,加快病理产物的排泄。
许小志等[5]使用自制骨科外洗方,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在肿胀、瘀斑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伴发颅底骨折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研究进展
3 张云霞 ,陆海霞 ,贾伟 . 医学实验 室检 验人员 生物安 全防 护的探 讨 [ J ]. 实 用医技杂 志, 2 0 0 7 ,1 4( 6 ) : 7 7 0 - 7 7 1 .
程, 此来保 证检测人员 的工作环节安全可靠 。我院根据不同 的消毒需求 ,制定 了不 同的消毒方法 , 首先使用优氯净、戌二
限性 ,因此根据大量 的临床医学实践及研究发现 ,目前关于颅
内血肿最完整的定义应该为 :颅底骨折 等颅脑损伤后患者经过
好结果 ,但是迟发性颅 内血肿伴发颅底骨折的出现 ,两病综合 征状相加 ,导 致病 人情况 危急 ,给病 人生命 安全增 加较 大危
作者单 位 : 5 4 5 3 0 0广西融水 县人 民医院
完善的影像学检查或者手术确定 ,原部位无血肿 出现 的血肿或
者是原部位仅有少量 出血 而后 出血部位 扩大形成颅 内血肿 J 。 颅 内血肿伴发颅底 骨折 的病例临床上并 不少见 ,但是之前 由于 检查手段的缺失 导致 了很大一部分患者 被误诊漏诊 ,随着检查
识到安全防护 的重 要意义 。可 以通 过安全 防护专 题讲 座 的形
【 中图分类号】R 6 8 3 .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4 — 3 2 9 6( 2 0 1 3 )0 3— 0 1 5 2 — 0 2
外伤性颅 内血肿往往是颅底 损伤骨折 的一 种严重并发症 , 其发生机制是颅脑 血管 由于颅 底骨 折导致 破裂 出血 。发 生率 高 ,后果严重 ,预后较差 ,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 。根据血 肿的发生部位可 以将其分为不同类型 ,即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 膜下 血肿 、脑 内血肿。此三型血肿 的临床表现答题 相似 ,但也
我 院在进行检测 宣教的 同时,完
复元活血汤治疗踝关节骨折后踝部肿胀的应用价值探析
复元活血汤治疗踝关节骨折后踝部肿胀的应用价值探析【摘要】目的:对于踝关节骨折后踝部肿胀分析复元活血汤的应用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n=50),是我院2019.7~2020.7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后踝部肿胀患者。
根据奇偶分配原则分组,分为对照组(n=25,常规西医治疗)和实验组(n=25,复元活血汤),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00%,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较高96.00%(P<0.05)。
结论:将复元活血汤应用于踝关节骨折后踝部肿胀治疗过程中,能获得较为肯定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踝部肿胀;复元活血汤;应用价值踝关节在人体日常行走、跳跃等活动中发挥者重要作用,受人口老龄化以及高能量损伤等原因的影响,踝关节骨折患病人数逐渐呈上升趋势,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疼痛等表现症状,若患者不及时接受治疗,肢体肿胀加重不仅会增加患者治疗痛苦,还会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或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增加治疗难度[1-2]。
为此发现踝关节骨折患者有踝部肿胀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本次研究分析对于踝关节骨折后踝部肿胀分析复元活血汤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n=50),是我院2019.7~2020.7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后踝部肿胀患者,根据奇偶分配原则分组。
对照组男女患者各有14例和11例,各占比56.00%和44.00%VS实验组男女患者各有15例和10例,各占比60.00%和40.00%;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5.28±4.16)岁VS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45.31±4.19)岁;对照组平均就诊时间(6.26±0.28)hVS实验组平均就诊时间(6.29±0.29)h。
所有患者的各项资料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在相关文件上签字。
中医药促进创伤性骨折愈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Chi ne s e me di c i ne t o pr o mo t e he a l i n g o f t r a um a t i c f r a c t ur e s r 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等。此外,从丹参的水溶性部位还分 离出原儿茶醛及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成分——丹参 素,丹参 水提醇沉剂能 明显地延长特 异性血栓形成 时间和纤维蛋 白血 栓形成时间,减轻血栓的重量,能促进骨折和 皮肤切 口的愈
的相 关研 究进展 ,并对 目前存在 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 ,以期为 进一步研 究中药治疗创伤性骨折提 出一些参考思路 。
( 梧 州市中医医院,广 西 梧 州 5 4 3 0 0 0 )
【 摘 要 】文章综述 了我 国近年 来中药治疗创伤性 骨折 的相 关研 究进展 ,并对 目前存在 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 ,以期为进一步
研究 中药治疗创伤性骨折提 出 一 些参 考思路 。
【 关键词 】创伤性: T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s r e c e n t Ch in e s e me d i c i n e t r e a t me n t o f t r a u ma t i c f r a c t u r e s r e l a t e d r e s e a r c h , a n d t h e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we r e
合的时间较早 。
促进成骨细胞数量 的增加来促进骨痂生长 ,而在后期是通过
骨折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作用
骨折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作用骨折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作用1. 引言: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损伤,它可能发生在任何芳龄段。
骨折过程中,骨组织需要经历修复和再生,这其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骨折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并从不同角度对其功能和相互作用进行全面评估。
2. 骨组织修复的过程:2.1 血肿形成:骨折后,血管受损会引起出血,形成血肿。
血肿中的炎症因子会为骨折修复过程奠定基础。
2.2 粘连和外固定:在骨折断端开始愈合之前,破骨细胞的活动会形成骨折的修复范围,并为新生骨提供支持。
2.3 桥本骨愈合:在骨折断端血肿的保护作用下,新生的骨愈合所需的血管和骨基质被形成。
2.4 骨愈合:成骨细胞以及其他类型的细胞将复杂的生化信号转化为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3. 成骨细胞的作用:3.1 骨基质沉积:成骨细胞是骨组织中最重要的细胞类型之一,通过产生胶原蛋白和骨基质来沉积新生的骨组织。
3.2 骨矿化:成骨细胞通过调节骨矿化过程,确保骨组织获得足够的矿物质,使骨强度增加。
3.3 炎症调节:成骨细胞能够从血肿中清除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为骨组织修复创造良好的环境。
3.4 维持骨质稳态:成骨细胞通过调节骨吸收和骨沉积平衡来维持骨质稳定,防止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
4. 破骨细胞的作用:4.1 骨吸收:破骨细胞通过分泌酸性溶液和骨吸收因子,将骨组织溶解并吸收,促进骨折修复的进程。
4.2 促进愈合:破骨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可以吸引周围的细胞参与骨修复,促进骨愈合。
4.3 基质清除:破骨细胞能够清除破碎的骨基质残余,为新生骨组织的生成提供空间和条件。
5.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相互作用:5.1 因子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通过分泌调节因子,相互作用并调节彼此的活动,使骨修复过程更加协调和高效。
5.2 细胞间通信: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通过细胞间连接和细胞因子的传递进行通信,确保骨组织修复过程的顺利进行。
《2024年红元胶囊对第五跖骨近端骨折术后疼痛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范文
《红元胶囊对第五跖骨近端骨折术后疼痛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篇一一、引言在骨科领域,骨折术后疼痛与肿胀是常见的并发症。
针对这类问题,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在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红元胶囊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被广泛运用于骨折术后的疼痛与肿胀的治疗中。
本篇论文将对红元胶囊对第五跖骨近端骨折术后疼痛肿胀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
二、研究背景红元胶囊,作为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在骨折术后,患者常常面临疼痛和肿胀的问题,而红元胶囊的应用则能有效地缓解这些症状。
第五跖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术后恢复过程中,疼痛与肿胀问题尤为突出。
三、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对第五跖骨近端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分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红元胶囊。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与肿胀情况,来评估红元胶囊的临床疗效。
四、结果1. 疼痛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服用红元胶囊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在术后第一周,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间的疼痛评分差距逐渐增大。
这表明红元胶囊在缓解术后疼痛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2. 肿胀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服用红元胶囊后,肿胀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肿胀评分,发现在术后一周内,实验组患者的肿胀消退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
这表明红元胶囊在减轻术后肿胀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讨论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红元胶囊对第五跖骨近端骨折术后疼痛与肿胀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这可能与红元胶囊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理作用有关。
在术后恢复过程中,红元胶囊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减轻肿胀,加速恢复进程。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红元胶囊的使用并不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六、结论综上所述,红元胶囊在第五跖骨近端骨折术后疼痛与肿胀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四肢骨折手术前应用频谱照射治疗肢体肿胀20例疗效观察
[ ] onedM,e y H,ua H, . v uao f 2 Tw sn Fe G y t nD tG e a Ea -i o t 1 l tn
t e b r e fi n s o e i ei sh t a e e n h u d n o l e sf r p d a rc a t mai p t n s a d l c i
组织挫伤 , 在治疗上难度较大 。20 2 1 , 06~ 00年 我 院收治胫腓骨 Pl 骨折 3 例 , in o 8 均施行手术治疗 , 随访 l 2 月 , 效满 意 , 2— 4个 疗 现报告 如 下 。
1 资料 与 方法
内固定 ;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者 , 采用 2枚拉力螺 钉 固定 。无腓骨骨折 , 则行前侧或内侧切 口, 显露
14 疗 效 观察 .
1 1 一 般 资料 . 本组 4 O例 均为 2 0 0 5年 6月 至 2 1 6月 我 0 0年 院收 治 的闭 合 性 四肢 骨 折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2组 ,
每天早晚两次观察肢体肿胀程度 , 主要指标
是 软组 织 的 软 硬 程度 , 肤 的 张力 大 小 。以患 肢 皮 软 组织 柔 软 , 肤起 皱 , 压 无 凹陷为 肿胀 消退 。 皮 按
12 诊断 标 准 .
计量资料用 t 检验 , P< .5为差异有统 以 00
计 学 意义 。
2 结 果
有明确的外伤史 ; 损伤后患肢即出现疼 痛、 局 部肿胀 , 皮下淤斑 , 活动受限 ; 局部压痛明显 , 可及 骨擦感 , 部分患肢畸形 明显 , x线摄片检查可见骨 折 。除外病理性骨折及合并血管 、 神经损伤者。
应 尽量 少 剥 离 骨膜 , 别 是 粉 碎 性 骨 折 。对 有 骨 特
影响骨折愈合的生物因素研究新进展
影响骨折愈合的生物因素研究新进展薛徽;孙瑶【摘要】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典型的骨折愈合过程包括炎症反应期、软骨形成期、编织骨形成及骨改建期等阶段.骨折愈合受多种因素调控,在这些调控因素中,生物因素对骨折愈合影响较为明显,深入了解骨折愈合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减少或避免骨不连的发生,为临床治疗严重骨创伤性疾病开辟新的路径.【期刊名称】《口腔医学》【年(卷),期】2018(038)011【总页数】5页(P1043-1047)【关键词】骨折;免疫因素;巨噬细胞;细胞外基质蛋白;干细胞【作者】薛徽;孙瑶【作者单位】上海牙组织修复与再生工程技术中心,上海 200072;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上海 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4骨折为口腔颌面外科及创伤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颌面部骨折后主要表现为开口受限,咬合关系错乱,四肢长骨骨折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并出现异常活动度,严重影响病患身心健康。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愈合过程涉及多种细胞[1]、细胞因子[2]及细胞外基质蛋白[3]参与。
骨折愈合主要为软骨内成骨,其愈合过程与胚胎时期骨的发育过程相似,本文就颌骨及四肢长骨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及可能影响骨折愈合的生物因素作一综述。
1 骨折愈合过程及分子机制骨折愈合过程分为一期骨折愈合及二期骨折愈合,骨折后,骨折断端若固位良好,无明显移位,骨折愈合过程中无骨痂形成,这一过程为一期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过程中,若骨折断端存在微小活动度,此时愈合过程为二期骨折愈合,该愈合方式为最常见的骨折愈合类型[4],二期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内成骨为主要骨缺损修复方式,在骨折断端的两侧,同时可见少量的膜内成骨[5]。
典型的软骨内成骨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阶段:炎症反应期、软骨形成期、编织骨形成及骨改建期,上述三个阶段部分叠加,最终完成骨损伤修复。
1.1 炎症反应期骨折后骨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同时血管断裂,血小板暴露于血管外环境,迅速激活血浆凝聚系统,形成血肿,此时,骨折修复反应正式启动。
徒手淋巴引流结合消肿治疗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徒手淋巴引流结合消肿治疗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摘要: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在近代中医进程上对严重淋巴水肿患者的肿胀肢体消肿治疗中效果显著,应用广泛,但是目前国内外文献对其促进患肢消肿,缩短踝关节闭合骨折术前准备时间方面报道较少。
而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术前消肿的意义重大。
因此,笔者在结合工作实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前应用的背景、原理、疗效、临床意义及展望等内容进行综述。
关键词:徒手淋巴引流踝关节闭合骨折肿胀手术时机踝关节周围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其靠近关节,治疗方法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主,以求骨折良好的复位、早期关节活动,降低并发症及远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但该部位骨折的患者临床表现上常出现患肢的高度肿胀,严重影响手术时机,有研究发现在肿胀未消退时进行手术治疗将大大增加软组织感染的风险,故延期手术已经成为该部位骨折除急诊手术以外的治疗原则。
传统的消除骨折后患肢肿胀的方法包括抬高患肢、冰敷等方法消肿时间较长,静脉用药消肿的并发症较多,因此,寻找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消肿方法对该部位骨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在减轻骨科术后肢体水肿康复护理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和广泛的应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徒手淋巴引流技术还可以促进骨折患者术前患肢肿胀的消退。
因此得以启发,在查询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徒手淋巴引流在踝关节周围骨折的术前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发现,应用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可以加速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患肢局部肿胀的消退,值得在踝关节周围骨折病人身上推广。
一:徒手淋巴引流技术消除踝关节闭合骨折局部肿胀的研究背景1.消肿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性。
踝关节周围骨折若移位明显,切开复位内固定仍是其目前治疗的金标准[1,2]。
但踝关节周围解剖结构特殊,局部缺乏肌肉覆盖,且骨折周围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肌腱、神经血管等损伤,皮肤常出现肿胀、皮下淤血、甚至在数小时内即可发生张力性水泡, 严重影响手术时机及手术切口的选择, 同时也增加切口感染率[3,4];另外,长期卧床、患肢制动使静脉血流减慢,淋巴回流也会受阻,这将进一步加重患肢肿胀。
中医综合技术治疗骨折后期患者肢体肿胀的效果
中医综合技术治疗骨折后期患者肢体肿胀的效果摘要:目的:探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和中医综合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实验探查,依据奇偶数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及中医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及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腕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在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优良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在肢体肿胀程度、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方面,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肿胀消退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方面差异右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折复位效果和远期恢复效果与手术治疗效果相似,但中医综合治疗手段费用更低,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创伤,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但对手法复位的技术要求更高,临床上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中医综合技术;骨折后期患者;肢体肿胀;效果引言现今骨折基本上首选治疗采用西医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消肿利尿、将患肢抬高等。
这一系列的措施虽说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或手术治疗费高昂,且风险较大。
因此,有必要不断探索该病的新疗法,以提高疗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与西医相比之下,中医辨证论治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独特的优势。
最近这些年来,中医药特别是中成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肿胀取得了很大进展,应用前景广阔。
本文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肢体骨折后肿胀的研究进展。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观察,依据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
对照组中男性91例,女性79例,年龄18~65(35.58±7.62)岁;观察组男性95例,女性75例,年龄18~63(36.20±7.93)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部位血肿的应用研究进展骨折愈合是一个涉及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各种基因表达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目前研究认为骨折部位血肿提供了成骨潜力细胞、炎性细胞、免疫细胞等成分,有骨诱导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提供环境因素及支架功能,以往被认为对骨折断端仅起到物理支撑作用,无其他生物学作用。
现已有许多学者根据血肿的生物学作用,将骨折部位血肿应用在临床手术上且获得较满意的效果,而其在骨折愈合中的相关作用机制也逐渐被深入研究。
国内学者对骨折部位血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术中应用上,而国外学者则更专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
血肿是骨折愈合的反应池,提供最原始的骨传导作用,它涉及骨、血管组织再生、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能反映骨折修复的进程,影响着骨折愈合的程度。
本文阐述国内外学者对骨折部位血肿的应用、研究进展及血肿促进骨折愈合的相关机制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关键词骨折;血肿;骨折愈合中图分类号R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3-0157-03骨折部位血肿是由骨折处血管破裂,红细胞溢出并弥漫在骨折端和周围组织形成的。
它出现在骨折愈合过程的血肿炎症机化期。
随着血肿机化逐渐步入骨痂形成、改造期,最终使骨的完整性恢复。
本文就骨折部位血肿的应用及其促进骨折愈合相关机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综述。
1 骨折部位血肿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背景和应用进展上世纪30年代已有学者从组织学上研究骨折部位血肿,但直到近30年研究者才发现它有部分生物学效应并将其应用在临床上。
日本学者通过实验将鼠骨折部位血肿取出并移植到其他部位的骨膜后出现了软骨内成骨现象,但这种现象不能排除骨膜作用引起[1]。
有学者还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将骨折部位的血肿移植到肌肉,也能发生软骨内成骨,其同时提出不同时期血肿的成骨能力是存在差异的[2]。
Grundnes等[3]同样提出相同的观点,通过不同时间点清除骨折部位血肿来观察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还指出除去骨折后期血肿对骨折愈合影响较大。
近年来国内学者们也集中研究骨折部位血肿的功能机制,它也逐渐在临床手术中得到应用,但对于利用机化血肿还是未机化血肿,学者们持不同观点。
郭洪旺等[4]术中将骨折断端处性状为凝块性和肉芽性血肿进行再次应用,术后复查影像学提示骨痂量多且提前出现。
褚鹏飞等[5]则创新性地通过凝血海绵将骨折部位血肿由液体转化成固体进行利用。
李贵涛等[6]甚至还把骨血肿凝块进行冷藏后再回置入兔骨缺损区。
故大多数学者是利用机化后血肿,但是也有少数学者只收集液性血肿进行应用[7]。
目前国内对血肿的利用形式主要通过保存再次利用,其他形式相对较少,有些还停留在动物实验上,国内有学者通过从兔骨折血肿中培养出细胞用于自体移植或异体移植修复尺骨骨折[8-9]。
有学者还通过抽取自体上肢静脉血注入患者骨折间隙内,形成人工血肿,在治疗骨不愈合上成效显著[10]。
但这种人工形成的血肿并不是骨折部位最原始的血肿,其作用机制可能不太一样。
2 骨折部位血肿相关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目前研究认为骨折血肿中提供了成骨潜力细胞、炎性细胞、免疫细胞等成分,有骨诱导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提供环境因素及支架功能。
事实上,任何肌肉骨骼组织成功修复离不开细胞、环境和支架。
骨折血肿内存在成骨潜力细胞前文所述有学者从骨折部位血肿培养出血肿细胞,但其未明确指出这种细胞的来源。
Oe等[11]利用流式细胞仪对这种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分析,提示有CD29、CD44、CD105和CD166表达且该细胞在体外能分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再通过评价其组化及进行相应的RT-PCR分析,该学者认为这种细胞表现出的特征类似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张宪等[12]也通过实验证实经荧光免疫组化染色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血肿内增多并逐渐具有成骨细胞表型,且由此类型细胞分化来的成骨细胞均占一半以上。
更有研究证实血肿内具有调节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转录蛋白分子RUNX2及晚期标记基因SPP1表达明显增加[13]。
因此,血肿细胞很可能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即MSC。
它多来源于骨髓、骨膜及邻近组织,也可来自骨折部位以外。
段小军等[14]通过在兔外周血管给予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MSC,发现该细胞能从外周血管迁徙到血肿处。
然而MSC有多向分化潜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分裂、增殖及分化成各种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参与骨痂构建。
而SDF-1/CXCR4通路在MSC 趋化、增殖及分化这一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骨折血肿内存在多种骨诱导因子骨折部位血肿存在的骨诱导因子来源广泛,大多数来源于骨折处骨组织及周围组织变性坏死释放及浸润的炎性细胞,还有来自血流传递的生长因子和其他小分子如前列腺素。
此外,还有血小板释放的因子。
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对骨折愈合有协同作用,可刺激血管新生及MSC聚集、增殖,使之转化为成骨细胞,还可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给骨折愈合提供了必要的生长环境。
TGF-β 研究证实患者骨折血肿内TGF-β浓度要显著高于其血清浓度[15]。
它是参与骨改造重建和骨折愈合的调节蛋白,在骨折血肿内出现早,但量较少。
它能刺激MSC、成软骨细胞等多种细胞迁徙、增殖、分化。
TGF-β还能促进破骨细胞凋亡防止骨痂吸收,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使其分泌细胞外基质,但在后期抑制其增殖[16]。
研究表明注入外源性TGF-β可使成骨细胞增加Ⅰ型胶原蛋白和其转录因子SP7表达,而减少碱性磷酸酶mRNA表达[17]。
TGF-β通路在T 细胞活化和骨代谢中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雌激素可通过此通路防止骨质丢失[18]。
此外,TGF-β还能影响其他生长因子合成。
有学者收集不同时期骨痂组织进行TGF-β1与BMP-2免疫组化检查,发现两者在骨折愈合中可能存在协调效应[19]。
BMP 研究者发现骨折部位血肿的细胞内可检测到BMP4 mRNA,该基因翻译后表达BMP,而后者是诱导MSC 沿着骨系细胞增殖、发育的始动因子[20]。
研究证实TGF-β能增加其诱导能力,它与TGF-β联合使用比单一使用更能促进骨折愈合[21]。
它与其他因子也被制成各种复合物:如BMP/VEGF复合物,BMP/bFGF复合物。
VEGF 在血肿内缺氧条件下HIF-1α可作为调节因子促进VEGF表达,后者能促血肿内血管新生和长入,而血管的生成是骨折愈合中极其关键的部分。
它也受TGF-β、PDGF、BMP、IL-6等因子调控。
它还受外力调节,机械性刺激可增强血肿的促血管生成能力[22]。
PDGF 血肿内的PDGF是血小板的裂解产物,它能通过其受体促进MSC增殖[23]。
它还能影响胶原蛋白的形成和降解,与TGF-β联合使用也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最新研究证实在骨质疏松的鼠中使用携带PDGFB编码基因的干细胞可增强骨强度[24]。
骨折部位血肿是骨折炎症免疫反应发生的场所,内含有免疫细胞及炎症介质骨折形成的血肿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免疫反应血肿内早期的炎症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它们能吞噬凝血块、坏死组织和死骨。
比如巨噬细胞可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和因子参与骨折愈合过程:Ⅰ型巨噬细胞分泌IFN-γ、TNF-α等促炎介质实现吞噬功能;Ⅱ型巨噬细胞分泌IL-10等抑炎介质,参与组织修复和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25]。
最新研究发现它与MSC有密切关系,MSC可显著抑制Ⅰ型巨噬细胞产生炎性介质,促进Ⅱ型巨噬细胞产生抗炎介质[26]。
此外,MSC可能抑制Ⅰ型巨噬细胞上CD86和MHCⅡ类抗原分子的表达,减弱T细胞对它的免疫原性,以便它迁移至血肿内[27]。
骨折部位血肿中参与和介导炎症反应的炎症介质也很重要TNF-α是骨折血肿期最主要的炎症介质,它促进其他炎症介质生成并导致瀑布式的炎症级联反应。
它不仅诱导MSC迁移和分化,还增强MSC的免疫调节特性并调节软骨细胞凋亡[28]。
另外IL-6能促进骨痂的成熟与矿化,研究表明IL-6基因敲除小鼠会出现骨痂成熟和矿化延迟[29]。
骨折部位血肿存在有调节骨折愈合的免疫成分近年来研究发现血肿内免疫系统成分在骨折愈合中有调控骨吸收的作用,如活化的T细胞可以通过RANKL表达促进破骨细胞生成,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则通过细胞间接触或分泌IL-4、IL-10及TGF-β抑制破骨细胞形成[30]。
另外,T细胞上CD80/86分子也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31]。
机化血肿的骨传导作用骨折血肿内血小板、有机成分和羟基磷灰石等多种物质机化后形成的纤维网状结构可让细胞、毛细血管及周围组织逐渐长入,起到了良好的骨传导作用,这种作用也正是骨折修复过程很重要的方面。
本文讲述了国内外学者对骨折部位血肿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它存在的主要成分及其相关的作用机制。
笔者认为血肿是骨折愈合的反应池,提供最原始的骨传导作用,它涉及骨、血管组织再生、免疫系统,包含成骨潜力的MSC、免疫细胞和骨折愈合所需的骨诱导因子等成分。
这些成分也是呈动态变化的,能反映骨折修复的进程,影响着愈合的程度。
目前对骨折部位血肿的研究利用形式还比较单一,仍有许多相关机制不清楚,此外,血肿内相关成分之间的联合作用机制仍存在很大的空白,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1] Mineo K,Mizuno K,Sumi M,et potential of hematoma in fracture healing--transplantation of hematomaunder the periosteum of the parietal bone[J].Kobe J Med Sci,1988,34(1):31-47.[2] Mizuno K,Mineo K,Tachibana T,et osteogenetic potential of fracture haematomaSubperiosteal and intramuscular transplantation of the haematoma[J].J Bone Joint Surg Br,1990,72(5):822-829.[3] Grundnes O,Reikeras importance of the hematoma for fracture healing in rats[J].Acta Orthop Scand,1993,64(3):340-342.[4]郭洪旺,李裕学.骨折部位血肿手术再利用[J].中国骨伤,2001,14(1):50.[5]褚鹏飞,马国栋,孙英伦,等.骨折血肿回收再利用10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31-32.[6]李贵涛,李华仁,徐洪章,等.原始骨血肿的骨再生潜能的实验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5):323-324.[7]郑航程.骨折血肿采集回注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2006,19(12):748.[8]周文静.兔骨折血肿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自体移植以修复尺骨骨折的实验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5.[9]刘争进.兔骨折血肿细胞的异体移植及其加速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6.[10]郭运通,冯金顺,李淑芬,等.人工血肿疗法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临床体会[J].中医正骨,2000,12(10):43.[11] Oe K,Miwa M,Sakai Y,et in vitro study demonstrating that haematomas found at the site of human fractures contain progenitor cells with multilineage capacity[J].J Bone Joint Surg Br,2007,89(1):133-138. [12]张宪,汪炜,陈伟,等.内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骨折微环境中的相关趋化因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27):5070-5079.[13] Kolar P,Gaber T,Perka C,et early fracture hematoma is characterized by inflammation and hypoxia[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1,469(11):3118-3126.[14]段小军,杨柳,周跃,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对骨折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示踪[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2):102-106.[15] Sarahrudi K,Thomas A,Mousavi M,e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TGF-beta1)levels in human fracture healing[J].Injury,2011,42(8):833-837.[16] Maeda S,Hayashi M,Komiya S,et TGF-beta signaling suppresses maturation of osteoblastic mesenchymal cells[J].Embo J,2004,23(3):552-563.[17] Glueck M,Gardner O,Czekanska E,et of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in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y crosstalk with osteoblasts[J].Biores Open Access,2015,4(1):121-130.[18] Gao Y,Qian W P,Dark K,et prevents bone loss through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signaling in T cells[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4,101(47):16618-16623.[19] Zhang Y,Jiang L,Man C,et and significance of TGF-beta1 and BMP-2 in mandibular callus][J].Lin Chung Er Bi Yan Hou Tou Jing Wai Ke Za Zhi,2013,27(24):1369-1371.[20]马真胜,胡蕴玉,王臻,等.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表达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定位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8):45-47.[21]刘亮,王东.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复合BMP2和TGF-β2对兔桡骨中段骨缺损愈合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9):702-705.[22] Groothuis A,Duda G N,Wilson C J,et stimulation of the pro-angiogenic capacity of human fracture haematoma:involvement of VEGF mechano-regulation[J].Bone,2010,44(2):438-444.[23] Fekete N,Gadelorge M,Furst D,et lysate from whole blood-derived pooled platelet concentrates and apheresis-derived platelet concentrates for the isolation and expansion of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production process,content and identification of active components[J].Cytotherapy,2012,14(5):540-554.[24] Chen W,Baylink D J,Brier-Jones J,et stem cell gene therapy increases bone strength in the mouse[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5,112(29):3893-3900.[25] De Paoli F,Staels B,Chinetti-Gbaguidi phenotypes and their modulation in atherosclerosis[J].Circ J,2014,78(8):1775-1781.[26] Francois M,Romieu-Mourez R,Li M,et MSC sup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cytokine induction of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and bystander M2 macrophage differentiation[J].Mol Ther,2012,20(1):187-195.[27] Maggini J,Mirkin G,Bognanni I,et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turn activated macrophages into a regulatory-like profile[J].PLoS One,2010,5(2):9252-9252.[28] Al-Sebaei M O,Daukss D M,Belkina A C,et of Fas and Treg cells in fracture healing as characterized in the fas-deficient (lpr)mouse model of lupus[J].J Bone Miner Res,2014,29(6):1478-1491.[29] Yang X,Ricciardi B F,Hernandez-Soria A,et mineralization and maturation are delayed during fracturehealing in interleukin-6 knockout mice[J].Bone,2007,41(6):928-936.[30] Zaiss M M,Axmann R,Zwerina J,et cells suppress osteoclast formation:a new link between the immune system and bone[J].Arthritis Rheum,2007,56(12):4104-4112.[31] Bozec A,Zaiss M M,Kagwiria R,et cell costimulation molecules CD80/86 inhibit 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by inducing the IDOtryptophan pathway[J].Sci Transl Med,2014,6(235):23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