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总复习资料(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一轮复习——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及其应用(1)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一轮复习——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及其应用(1)

D 1.(2021·河南) 若方程 x2-2x+m=0没有实数根,则 m的值可以是( )
A.-1
B.0
C.1
D. 3
2.(2021•岳阳)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6x+k=0有两个相等 的实数根,则实数k的值为 k 9.
3.(2021•台州)关于x的方程x2﹣4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a 1,b 3, c 4
b2 4ac -3 2 41(- 4) 9 16 25 0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数根
x b 3 25 3 5
2a
2
2
x1 4, x2 1
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x2 3x 4
2x2 6x 7 0
32 x2 4x 5 0
解:a 1,b (k 3),c 1 k
b2 4ac (k 3)2 41 (1 k) k 2 2k 5 k 2 2k 1 4 (k 1)2 4
因为(k 1)2 4 0,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数根。
考点三:判别式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5.(2021•烟台)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nx+m+n=0,其中
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配方法
对应练习: 1x2 4x 1 0
22x2 8x 3 0
12x2 1 3x
22x2 8x 3 0 x2 4x 3 0
2
x2 4x 3 2
x2 4x 4 3 4 2
x22 11 2
x 2 22 2
x1 2
22 ,x 2
变式2.若方程a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 取值范围是(a 1且a 0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方程22(1)10m 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lB .m≥-l 且m≠1C .m≥-lD .m >-1且m≠1D 解析:D【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解可得.【详解】∵方程22(1)10m 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10m -≠,解得1m ≠±,10m +≥,解得:1m ≥-,∴1m >-且1m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看是否是整式方程,然后看化简后是否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某小区2018年屋顶绿化面积为22000m ,计划2020年屋顶绿化面积要达到22880m .设该小区2018年至2020年屋顶绿化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可列方程为( )A .2000(12)2880x +=B .2000(1)2880x ⨯+=C .220002000(1)2000(1)2880x x ++++=D .22000(1)2880x +=D解析:D【分析】一般用增长后的量=增长前的量×(1+增长率),如果设绿化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即可列出方程.【详解】解:设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为:2000(1+x )2=2880.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即一元二次方程解答有关平均增长率问题.对于平均增长率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可归结为a (1+x )2=b (a <b );平均降低率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可归结为a (1-x )2=b (a >b ).3.若用配方法解方程24121x x +=,通常要在此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个“适当”的数,则下面变形恰当的是( )A .2221212412122x x ⎛⎫⎛⎫++=+ ⎪ ⎪⎝⎭⎝⎭B .22241212112x x ++=+C .2412919x x ++=+D .241212112x x ++=+C解析:C【分析】 把原方程变形为2(2)621x x +⨯=,将2x 看成未知数,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可.【详解】解:方程24121x x +=变形为2(2)621x x +⨯=, 2(2)62+91+9x x +⨯=∴2412919x x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能正确配方.4.若整数a 使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a x -+=有两个实数根,并且使得关于y 的分式 方程32133ay y y y -+=--有整数解,则符合条件的整数a 的个数为( ) A .2B .3C .4D .5B 解析:B【分析】对于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a x -+=有两个实数根,利用判别式的意义得到a-2≠0且2a+3≥0且△=2-4(a-2)≥0,解不等式组得到整数a 为:-1,0,1,3,4,5;接着解分式方程得到y=61a -,而y≠3,则61a -≠3,解得a≠3,从而得到当a=-1,0,4时,分式方程有整数解,然后求符合条件的所有a 的个数.【详解】解:∵整数a 使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a x -+=有两个实数根, ∴a-2≠0且2a+3≥0且△=2-4(a-2)≥0, ∴31122a -≤≤且a≠2, ∴整数a 为:-1,0,1,3,4,5;去分母得3-ay+3-y=-2y ,解得y=61a -,而y≠3,则61a -≠3,解得a≠3, 当a=-1,0,4时,分式方程有整数解,∴符合条件的所有a 的个数是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的根与△=b 2-4ac 有如下关系: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a (a <2),BC =2.以点D 为圆心,CD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D 于点E ,交BD 于点F .下列哪条线段的长度是方程2240x ax +-=的一个根( )A .线段AE 的长B .线段BF 的长C .线段BD 的长D .线段DF 的长B解析:B【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F ,利用求根公式解方程,比较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CD=AB=a在Rt △BCD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4BD BC CD a =++∴24a a +, 解方程2240x ax +-=得2224164x a a a a -±+=±=-+ ∴线段BF 的长是方程2240x ax +-=的一个根.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6.已知2x 2+x ﹣1=0的两根为x 1、x 2,则x 1•x 2的值为( )A .1B .﹣1C .12D .12-D 解析:D【分析】直接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答.【详解】解:∵2x 2+x ﹣1=0的两根为x 1、x 2,∴x 1•x 2=12=﹣12.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为:x 1+x 2=-b a ,x 1•x 2=c a. 7.有1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81人患流感,则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 )人.A .40B .10C .9D .8D解析:D【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 人,则一轮传染后共有(1+x )人被传染,两轮传染后共有[(1+x )+x(1+x)]人被传染,由题意列方程计算即可.【详解】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 人,由题意,得:(1+x )+x(1+x)=81,即x 2+2x ﹣80=0,解得:x 1=8,x 2=﹣10(不符合题意,舍去),故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8人,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题意,正确列出方程是解答的关键.8.已知a 、b 、m 、n 为互不相等的实数,且(a +m )( a +n )=2,(b +m )( b +n )=2,则ab ﹣mn 的值为( )A .4B .1C .﹣2D .﹣1C 解析:C【分析】先把已知条件变形得到a 2+ (m +n ) a +mn ﹣2=0,b 2+( m +n ) b +mn ﹣2=0,则可把a 、b 看作方程x 2+( m +n ) x +mn ﹣2=0的两实数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ab =mn ﹣2,从而得到ab ﹣mn 的值.【详解】解:∵(a +m )( a +n )=2,(b +m )( b +n )=2,∴a 2+( m +n )a +mn ﹣2=0,b 2+( m +n )b +mn ﹣2=0,而a 、b 、m 、n 为互不相等的实数,∴可以把a 、b 看作方程x 2+(m +n )x +mn ﹣2=0的两个实数根,∴ab =mn ﹣2,∴ab ﹣mn =﹣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整式的乘法,理解代数思想,把“a 、b 看作方程x 2+(m +n )x +mn ﹣2=0的两实数根”是解题关键.9.实数,m n 分别满足方程2199910m m ++=和219990n n ++=,且1mn ≠,求代数式41mn m n++的值( ) A .5-B .5C .10319-D .10319A 解析:A【分析】 由219990n n ++=可得211199910n n⋅+⋅+=,进而可得1,m n 是方程2199910x x ++=的两个根,然后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求解.【详解】 解:由219990n n ++=可得211199910n n ⋅+⋅+=, ∴1,m n是方程2199910x x ++=的两个根, ∴19911,1919m m n n +=-⋅=, ∴4119914451919mn m m m n n n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0.若()()2222230xy x y ++--=,则22x y +的值是( ) A .3B .-1C .3或1D .3或-1A 解析:A【分析】用22a x y =+,解出关于a 的方程,取正值即为22x y +的值是.【详解】解:令22a x y =+,则(2)30a a --=,即2230a a --=,即(3)(1)0a a ,解得13a =,21a =-,又因为220a x y =+>,所以3a =故22x y +的值是3,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换元思想可以使做题简单,但需注意220a x y =+>. 二、填空题11.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10(0)ax bx a +-=≠有一根为2020x =,则一元二次方程2(1)(1)1a x b x +++=必有一根为________.x=2019【分析】对于一元二次方程设t=x+1得到at2+bt=1利用at2+bt-1=0有一个根为t=2020得到x+1=2020从而可判断一元二次方程a (x-1)2+b (x-1)-1=0必有一解析:x=2019【分析】对于一元二次方程2(1)(1)1a x b x +++=,设t=x+1得到at 2+bt=1,利用at 2+bt-1=0有一个根为t=2020得到x+1=2020,从而可判断一元二次方程a (x-1)2+b (x-1)-1=0必有一根为x=2019.【详解】解:对于一元二次方程2(1)(1)1a x b x +++=,设t=x+1,所以at 2+bt=1,即at 2+bt-1=0,而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1=0(a≠0)有一根为x=2020,所以at 2+bt-1=0有一个根为t=2020,则x+1=2020,解得x=2019,所以2(1)(1)1a x b x +++=必有一根为x=2019.故答案为:x=2019.【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12.对于任意实数a ,b ,定义:22a b a ab b =++◆.若方程()250x -=◆的两根记为m 、n ,则22m n +=______.6【分析】根据新定义可得出mn 为方程x2+2x ﹣1=0的两个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m+n=﹣2mn=﹣1将其代入m2+n2=(m+n )2﹣2mn 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x ◆2)﹣5=x2+解析:6【分析】根据新定义可得出m 、n 为方程x 2+2x ﹣1=0的两个根,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m+n=﹣2、mn=﹣1,将其代入m 2+n 2=(m+n )2﹣2mn 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x ◆2)﹣5=x 2+2x+4﹣5,∴m 、n 为方程x 2+2x ﹣1=0的两个根,∴m+n=﹣2,mn=﹣1,∴m 2+n 2=(m+n )2﹣2mn=6.故答案为6.【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牢记两根之和等于﹣b a 、两根之积等于c a是解题的关键. 13.将一元二次方程(32)(1)83x x x -+=-化成一般形式是_____.【分析】先计算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并移项再合并同类项即可【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合并同类项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解析:23710x x -+=【分析】先计算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并移项,再合并同类项即可.【详解】(32)(1)83x x x -+=-23322830x x x x +---+=23710x x -+=故答案为:23710x x -+=.【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合并同类项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4.一元二次方程(x +1)(x ﹣3)=3x +4化为一般形式可得_________.x2﹣5x ﹣7=0【分析】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展开再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移项合并进行计算【详解】(x +1)(x ﹣3)=3x +4x2﹣2x ﹣3=3x +4x2﹣5x ﹣7=0故答案是:x2﹣5x ﹣7=0解析:x 2﹣5x ﹣7=0 .【分析】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展开,再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移项、合并,进行计算.【详解】(x +1)(x ﹣3)=3x +4,x 2﹣2x ﹣3=3x +4,x 2﹣5x ﹣7=0.故答案是:x 2﹣5x ﹣7=0.【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变形,属于基础题型.15.已知()0n n ≠是一元二次方程240x mx n ++=的一个根,则m n +的值为______.【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把代入得到继而可得的值【详解】∵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即∵∴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因式分解的应用注意: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解析:4-【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把x n =代入240x mx n ++=得到240n mn n ++=,继而可得m n +的值.【详解】∵n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40x mx n ++=的一个根,∴240n mn n ++=,即()40n n m ++=,∵0n ≠,∴4n m ++,即4m n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因式分解的应用.注意: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16.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81人患了流感,若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个人传染的人数相同,那么第三轮过后,共有______人患有流感.729【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人传染了x 人根据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81人患了流感可求出x 进而求出第三轮过后共有多少人感染【详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个人传染的人数为x 人由题意可列得解得(舍去)即每轮传解析:729【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人传染了x 人,根据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81人患了流感,可求出x ,进而求出第三轮过后,共有多少人感染.【详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个人传染的人数为x 人,由题意可列得,()1181x x x +++=,解得18x =,210x =-(舍去),即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个人传染的人数为8人,经过三轮传染后患上流感的人数为:81881729+⨯=(人).故答案为:729.【点睛】本题考查理解题意的能力,先求出每轮传染中平均每人传染了多少人,然后求出三轮过后,共有多少人患病.17.若m 是方程210x x +-=的根,则2222018m m ++的值为__________2020【分析】根据m 是方程的根得代入求值【详解】解:∵m 是方程的根∴即原式故答案是:2020【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定义解析:2020【分析】根据m 是方程210x x +-=的根,得21m m +=,代入求值.【详解】解:∵m 是方程210x x +-=的根,∴210m m +-=,即21m m +=,原式()222018220182020m m =++=+=.故答案是:2020.【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定义.18.已知关于x 的方程2x m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 =________.0【分析】先将方程化成一般式然后再运用根的判别式求解即可【详解】解:∵关于的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关于的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2-4m=0解得m=0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解析:0【分析】先将方程化成一般式,然后再运用根的判别式求解即可.【详解】解:∵关于x 的方程2x m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关于x 的方程20x m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2-4m=0,解得m=0.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掌握“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新冠肺炎”防治取得战略性成果.若有一个人患了“新冠肺炎”,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6个人患了“新冠肺炎”,则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______人.3【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人则第一轮共有人患病第二轮后患病人数有人从而列方程再解方程可得答案【详解】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人则:或或经检验:不符合题意舍去取答:每轮传染中平均一解析:3【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 人,则第一轮共有()1x +人患病,第二轮后患病人数有()21x +人,从而列方程,再解方程可得答案.【详解】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 人,则:()1+116,x x x ++=()2116,x ∴+=14x ∴+=或14,x +=- 3x ∴=或5,x =-经检验:5x =-不符合题意,舍去,取 3.x =答: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3人.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中的传播问题是解题的关键.20.当x=______时,−4x 2−4x+1有最大值.【分析】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将原式配方进而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即可【详解】解:∵-4x2-4x+1=-(4x2+4x-1)=-(2x+1)2+2-(2x+1)2≤0∴当x=-时4x2-4x+1有最大值 解析:12- 【分析】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将原式配方,进而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即可.【详解】解:∵-4x 2-4x+1=-(4x 2+4x-1)=-(2x+1)2+2,-(2x+1)2≤0,∴当x=-12时,4x 2-4x+1有最大值是2. 故答案为:-12.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配方法的应用以及非负数的性质,正确配方得出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若a 为方程2(16x =的一个正根,b 为方程22113y y -+=的一个负根,求+a b 的值.解析:a+b= 5【分析】先求出2(16x =的根4x ,由a 为方程2(16x =的一个正根,得4a =+,再求22113y y -+=的根=1y ±b 为方程22113y y -+=的一个负根,得1b =+a b 即可.【详解】2(16x -=,4x -=±,4x ,a为方程2(16x =的一个正根,4a =+,22113y y -+=,()2113y -=,1y -==1y ±b 为方程22113y y -+=的一个负根,1b =415a b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会比较方程根的正负与大小,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解题关键.22.解方程:(1)x 2+10x +9=0;(2)x 2=14.解析:(1)121,9x x =-=-;(2)1222,22x x == 【分析】(1)运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即可(2)运用公式法求解即可.【详解】解:(1)∵x 2+10x +9=0,∴(x +1)(x +9)=0,则x +1=0或x +9=0,解得x 1=﹣1,x 2=﹣9;(2)x 2=14整理,得:x 2﹣14=0, ∵a =1,b c =﹣14, ∴△2﹣4×1×(﹣14)=4>0,则x =22,即x 1=22,x 2=22-. 【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某地区2018年投入教育经费2000万元,2020年投入教育经费2420万元(1)求2018年至2020年该地区投入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2)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结合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该地区到2022年需投入教育经费2900万元,如果按(1)中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率,到2022年该地区投入的教育经费是否能达到2900万元?请说明理由.解析:(1)10%;(2)可以,理由见解析【分析】(1)设年平均增长率是x ,列式()2200012420x +=,求出结果;(2)利用(1)中算出的增长率算出2022年的教育经费,看是否超过2900万元.【详解】解:(1)设年平均增长率是x , ()2200012420x +=1 1.1x +=±10.1x =,2 2.1x =-(舍去),答:年平均增长率是10%;(2)2022年的教育经费是()2242010.12928.2⨯+=(万元), 2928.22900>,答:教育经费可以达到2900万元.【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增长率问题的列式方法.24.用配方法解方程:22450x x +-=.解析:121,122x x =-+=-- 【分析】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配方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详解】22450x x +-=,2245x x +=,2522x x +=, 252112x x ++=+, ()2712x +=,12x +=±,1x =-±,即121,122x x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配方法是解题关键.25.回答下列问题.(1(2|1-. (3)计算:102(1)-++. (4)解方程:2(1)90x +-=.解析:(13;(21+;(3)44)12x =,24x =-. 【分析】 (1)利用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2)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以及绝对值的性质计算,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3)根据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以及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4)移项,利用直接开平方法即可求解.【详解】(13 3=+3 =;(2|11)=-1=1=;(3)102(1)-++121=+-4=-(4)2(1)90x+-=,移项得:2(1)9x+=,∴13x+=或13x+=-,12x=,24x=-.【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6.(12.(2)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5=0.解析:(1)2;(2)125, 1.x x==-【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2)根据因式分解的方法解方程即可.解:(1|2|3+23=2 (2)x 2﹣4x ﹣5=0,(x ﹣5)(x +1)=0,∴x ﹣5=0或x +1=0,∴x 1=5,x 2=﹣1.【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属于基础题 。

人教版初中数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1: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数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1: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数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专题1:一元二次方程一、单选题1.下列方程中,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是()A. x2+2y=1B. ﹣2=0C. ax2+bx+c=0D. x2+2x=12.一元二次方程x2-x-4=0的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是()A. 1,-1B. 1,-4C. -1,-4D. -1,43.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正确的是()A. B. C. D.4.方程的解是()A. B. C. , D.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 k>-1或k≠0B. k≥-1C. k≤-1或k≠0D. k≥-1且k≠06.一元二次方程x2+4x+2=0的根的判别式的值为()A. 8B. 24C.D.7.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x-2=0的两个根,则x1+x2+x1x2的值为()A. 1B. -3C. 3D. -2二、填空题8.方程x2-2ax+3=0有一个根是1,a的值是________。

9.若代数式可化为,则=________,=________.10.定义符号min{a,b}的含义为:当a≥b时,min{a,b}=b;当a<b时,min{a,b}=a,如:min{1,-2)=-2,min{-3,-2)=-3,则方程min{x,-x}=x2-1的解是________.三、计算题11.解下列方程。

(1)x2-5x+6=0(2)(2x+1)(x-4)=5.12.(1)先化简,再求值:(x-2y)2-x(x+3y)-4y2,其中x=-4,y= .(2)已知:x+y=6,xy=4,求下列各式的值x2+y213.按要求解一元二次方程(1)4x2﹣8x+1=0(配方法)(2)7x(5x+2)=6(5x+2)(因式分解法)(3)3x2+5(2x+1)=0(公式法)(4)x2﹣2x﹣8=0.(5)(6x-1)2=25;四、解答题14.如图,在宽为20m,长为27m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道路(图中阴影部分),余下的部分种上草坪.要使草坪的面积为450 ,求道路的宽.15.要组织一次篮球邀请比赛,参赛的队伍每两个队都要比赛一场.赛程安排7天,每天比赛4场,问组织者应该邀请多少个队参赛?五、综合题16.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m﹣1=0.(1)当m=0时,求方程的实数根.(2)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7.在一次聚会上,规定每两个人见面必须握手,且握手1次.(1)若参加聚会的人数为3,则共握手________次;若参加聚会的人数为5,则共握手________次;(2)若参加聚会的人数为n(n为正整数),则共握手________次;(3)若参加聚会的人共握手28次,请求出参加聚会的人数.(4)嘉嘉由握手问题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若线段AB上共有m个点(不含端点A,B),线段总数为多少呢?请直接写出结论.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 D解:A、含有两个未知数,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分母中含有未知数,是分式方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当a=0时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整式方程,根据定义判断即可.2. C解:一元二次方程x2-x-4=0的一次项系数时-1,常数项是-4,故C正确。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复习课程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复习课程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第一章 有理数1、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1;若ab=1⇔ a 、b 互为倒数 6、有理数的四则运算:(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为0;0与任何数相加都等于任何数(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①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0乘以任何一个数都等于0;②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数,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数,再把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相乘(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①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②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7、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8、比较两个数的大小:(1)负数< 0 < 正数,任何一个正数都大于一切负数(2)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3)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就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4)两数相乘(或相除),同号得正 > 0,异号得负 < 09、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10、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1、非负数的性质:若02=++c b a ,则000===c b a 且且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全册
第一章:有理数
1.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例的数,包括整数、分数
和小数。

- 有理数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也可以用小数的形式表示。

2. 有理数的比较和大小关系
- 有理数可以通过大小关系进行比较,可以使用大小符号(<, >, =)进行表示。

3.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 有理数之间可以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运算结果仍为有理数。

...
第二章:代数式及其计算
1. 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
- 代数式是由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表达式。

- 代数式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2. 代数式的加法和减法
- 代数式之间可以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运算结果仍为代数式。

...
第三章:方程及其应用
1. 方程的概念和解的概念
-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 方程的解是能使方程成立的值。

2. 一元一次方程
- 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

-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和求解。

...
(继续列举下一章节的内容)
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有理数、代数式及其计算、方程及其应用等多个章节的内容。

每个章节介绍
了该主题的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

这些知识点是中考数学复习的
重点内容,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复习提供帮助。

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第一章 有理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3分)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b a 2314-,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b a 2313-。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c b a 235-是6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 (11分)1、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意:(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

(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整体”代入。

2、同类项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

4、整式的运算法则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人教版)初中数学各章节详细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各章节详细知识点

各章节详细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2.正数与负数的实际意义3.有理数的概念4.数轴的概念5.相反数的概念6.绝对值的概念7.有理数的大小比较8.有理数的加法法则9.有理数的减法法则10.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1.有理数的运算律1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14.有理数的乘方相关概念(乘方、幂、底数、指数)15.有理数的乘方法则16.科学记数法17.近似数(有效数字)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单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单项式、系数、次数)2.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多项式、项、常数项、次数)3.整式4.同类项的概念5.合并同类项的法则6.去括号法则7.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的概念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方程的解4.等式的性质5.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6.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和差倍分问题、数字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劳动力调配问题、增长率问题、商品利润问题)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几何图形的概念2.立体图形的概念3.平面图形的概念4.立体图形的三视图5.立体图形的展开图6.点、线、面、体的概念7.直线的相关概念(直线、相交线、交点)8.两点确定一条直线9.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0.线段的中点1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2.两点之间的距离13.角及其相关概念14.角平分线15.余角的概念16.补角的概念17.余角(补角)的性质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的相关概念(邻补角、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3.垂线的相关概念(垂直、垂线、垂足)4.过一点画垂线5.垂线段最短6.点到直线的距离7.“三线八角”的相关概念8.平行的概念9.平行公理10.平行线的判定11.平行线的性质12.命题及其相关概念(命题、真命题、假命题)13.定理的概念14.平移的概念15.平移的性质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有序实数对的概念2.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纵轴、原点、坐标、象限)3.特殊点坐标(象限符号、坐标轴上点的特征、坐标轴角平分线上点的特征、对称点坐标特征、平行于坐标轴的点的特征)4.直角坐标系的实际应用5.平移的坐标特征第七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4.三角形的“三线”(高线、中线、角平分线)5.三角形的稳定性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7.三角形的外角8.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定理9.多边形及其相关概念(多边形、对角线、正多边形)10.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11.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解二元一次方程(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4.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6.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不等式的概念2.不等式的解3.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5.不等式的性质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7.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9.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收集数据(问卷)2.整理数据(表格)3.描述数据(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4.抽样调查的概念5.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6.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7.直方图及其相关概念(直方图、组距、频数)8.画直方图的步骤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全等形的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5.角平分线的性质6.角平分线的判定第十二章《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关于直线对称的相关概念3.轴对称的性质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5.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6.作轴对称图形7.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特征8.等腰三角形的概念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1.等边三角形的概念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第十三章《实数》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2.平方根的概念3.平方根的性质4.立方根的概念5.立方根的性质6.实数的概念7.实数的分类8.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9.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变量与常量2.函数与自变量3.函数的图像4.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5.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6.一次函数的解析式7.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8.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9.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关系10.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公式2.幂的乘方公式3.积的乘方公式整式的乘法法则4.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5.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6.平方差公式7.完全平方公式8.添括号法则9.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10.单项式除单项式的法则1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12.因式分解的概念13.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分式的概念2.分式的基本性质3.约分与通分4.最简分式5.分式乘除的法则6.分式加减的法则7.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8.分式方程的概念9.分式方程的解法10.分式方程的应用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九章《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4.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5.矩形的概念6.矩形的判定7.矩形的性质8.菱形的概念9.菱形的性质10.菱形的判定11.正方形的概念12.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3.梯形概念14.梯形的分类15.等腰梯形的性质16.等腰绞刑的判定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4.方差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概念2.二次根式的两个重要公式3.代数式的概念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6.最简二次根式7.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因式分解法)4.根的判别式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6.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面积问题、连续增长问题)第二十三章《旋转》1.旋转的相关概念(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2.旋转的性质3.中心对称的相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对称点)4.中心对称的性质5.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6.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第二十四章《圆》1.圆的相关概念(圆的两种定义、圆心、半径、弦、直径、圆弧、优弧、劣弧、半圆、等圆、等弧)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3.弧、弦、圆心角、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定理4.圆周角的概念5.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6.圆内接多边形的概念7.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9.三点确定一个圆10.三角形的外接圆及外心1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关概念12.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13.切线长定理1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关概念15.正多边形与圆的相关概念(正三角形与圆、正方形与圆、正六边形与圆)16.弧长公式及扇形面积公式17.圆锥及圆柱的侧面积及表面积第二十五章《概率》1.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2.随机事件的性质3.概率的概念4.概率的计算公式5.用列表法、树形图计算概率6.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1: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3.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一次函数y=kx+b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线性函数是初中生学习函数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其他函数的基石。

教师在学习本章内容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变量,从具体到抽象理解事物。

培养学生良好的变化感和对应感,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理解和应用,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乐趣。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一次项的系数.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① 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七)分式的乘除法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x-y)3=-(y-x)3.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八)分数的加减法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7.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规则是:同分母分数加减,同分母分子加减。

人教版本初中七年级的上数学总总结复习学习资料

人教版本初中七年级的上数学总总结复习学习资料

第一章:有理数一、有理数的基础知识 1、三个重要的定义(1)正数:像 1、2.5、这样大于 0 的数叫做正数;(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比0 小的数叫做负数; (3)0 即 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 是一个拥有特别意义的数字,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不是表示不存在或无实质意义。

观点解析:①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正数或负数,不可以用数的前面加不加“+”“-”去判断,要严格依照“大于0 的数叫做正数;小于0 的数叫做负数”去辨别。

② 正数和负数的应用:正数和负数往常表示拥有相反意义的量。

③所有正整数构成正整数会合;所有负整数构成负整数会合;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正整数、 0、负整数构成整数会合;④经常有温差、时差、高度差(海拔差 )等等差之说,其算法为高温减低温等等;例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一个数前面有“-”号,这个数就是负数;B 、非负数就是正数;C 、一个数前面没有“-”号,这个数就是正数;D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例 2 把以下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中 8,3 ,0.125 ,0, 1,6 ,0.25 ,43正整数会合整数会合负整数会合正分数会合例 3 假如向南走 50 米记为是50 米,那么向北走 782 米记为是 ____________, 0 米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

例 4 对某种盒装牛奶进行质量检测,一盒装牛奶高出标准质量 2 克,记作 +2 克,那么5克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窗口: 正数和负数往常表示拥有相反意义的量,一个记为正数,另一个就记为负数,我们习惯上把向东、向北、上涨、盈余、运进、增添、收入、高于海平面等等规定为正,把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

例 5 若 a 0 ,则 a 是 ;若 a 0 ,则 a 是 ;若 a b ,则 a b 是 ;若 a b ,则 ab是;(填正数、负数或 0)2、有理数的观点及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总复习资料doc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总复习资料doc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总复习资料doc①已知三边作三角形②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④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⑹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⒏视图与投影⑴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⑵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⑶中心对称图形:矩形、圆、⑷图形的平移和旋转⑸图形的相似:(三)概率与统计⒈统计⑴重要概念①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②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③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④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⑤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⑥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⑵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⑶计算方法①平均数:某1(某1某2某n)n某②加权平均数:kfk某某1f1某2f2f1f2fnkn)③样本方差:⑴s1[(某1某)2(某2某)2(某n某)2]n④样本标准差:ss2⑤极差: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⒉概率①列表法、画树状图法9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1042定理1关于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某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某b)÷2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其中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1177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等分段定理如果一平行在一条直上截得的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上截得的段也相等79推1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必平分另一腰80推2三角形一的中点与另一平行的直,必平分第三81三角形中位定理三角形的中位平行于第三,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定理梯形的中位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某h83 (1) 比例的基本性如果 a:b=c:d,那么 ad=bc 如果 ad=bc,那么a:b=c:d 84 (2) 合比性如果 a/ b=c/ d,那么(a ±b)/b=(c ±d)/d85(3)等比性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平行分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截两条直,所得的段成比例87推平行于三角形一的直截其他两(或两的延),所得的段成比例88定理如果一条直截三角形的两(或两的延)所得的段成比例,那么条直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并且和其他两相交的直,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与原三角形三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的直和其他两(或两的延)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2两成比例且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判定定理3三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和一条直角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和一条直角成比例,那么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性定理1相似三角形高的比,中的比与角平分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性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的比等于相似比98性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任意角的正弦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任意角的余弦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100任意角的正切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任意角的余切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101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的点的集合102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2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完整word)人教版初中数学讲义大纲(适用于中考复习)

(完整word)人教版初中数学讲义大纲(适用于中考复习)

人教版初中中考数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有理数一、正数和负数1、 正数、负数: 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小于零的数叫做负数。

应用:生产收入,海拔高低,气温的冷热,方位的指向,比赛的胜负,比例的增长等等。

二、有理数1、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分类⎪⎪⎪⎩⎪⎪⎪⎨⎧⎩⎨⎧⎩⎨⎧负分数负整数负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数或⎪⎪⎪⎩⎪⎪⎪⎨⎧⎩⎨⎧⎪⎩⎪⎨⎧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 注:分数和小数可以互化,所以小数可以归为分数类。

3、“0”表示的意义:(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0是整数(3)0不是表示没有,有时表示一种趋于正负的状态(4)0是最小的自然数,即是最小的非负整数(5)0不能作为分母(6)0等相反数是0(7)0的绝对值是0(8)0没有倒数(9)0乘以任何数都为0(10)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为0.4、数轴: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5、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6、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a|=⎩⎨⎧<-≥)0()0(a a a a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三、有理数的加减法1、有理数的加法:(1)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 )+c=a+(b+c )2、有理数的减法: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一章数与式第1课时实数pptx课件新人教版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一章数与式第1课时实数pptx课件新人教版
(1)a-b>0⇔a>b;
(2)a-b=0⇔a=b;
(3)a-b<0⇔a<b.
4.倒数比较法

1
a>0,b>0,

>
1
,则

a<b.
5.平方法
因为由 a>b>0,可得
> ,所以我们可以把 与 的大小问题转
化成比较 a 和 b 的大小问题.
自主测试
1.如果60 m表示“向北走60 m”,那么“向南走40 m”可以表示为(
(2)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负数没有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
(1)如果一个正数 x 的平方等于 a,即 x2=a,那么这个正数 x 叫做 a 的算
术平方根,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0 的算术平方根是 0,即 0=0.
(2)算术平方根都是非负数,即 ≥0(a≥0).
1.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N表示成 a×10n (1≤|a|<10,n是整数)的形式叫科学记数法.当
|N|>10时,n等于原数N的整数位数减1;当0<|N|<1时,n是一个负整数,它的
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零的个数(含整数位上的零).
2.近似数与精确度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用精
A.-20 mB.-40 m
C.20 m D.40 m
答案:B
)
1
2.- 的绝对值是(
5
)
A.5
B.-5
1
C. 5
1
D.-5
答案:C
3
3.-4的倒数是(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专题复习 数与式(37张PPT)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专题复习 数与式(37张PPT)

(5)a0=_1____(a≠0);a-p=_____或 数).
(a≠0,p为正整
课堂精讲
考点1 实数的分类
例1 (2019·陕西)已知实数 ,0.16, ,π, 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答案】B
考点2 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例2 (1)(2019·娄底)2019的相反数是( )
2.整式的乘法
知识回顾
(1)单项式乘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 ___相__乘___,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 它的__指__数____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乘多项式: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 把所得的积__相__加____.
即m(a+b+c)=___m__a_+_m_b_+_m__c__.
平方根是__0____,负数__没__有___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若x2=a(x__≥___0,a__≥___0),则x叫作a的算
术平方根,记作____(是一个非负数,即_≥__0). 2.立方根:若x3=a,则x叫作a的_立__方__根_,记作 ,正
数有一个__正_____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__0___,负数 也有立方根.
知识回顾
2.同类项 (1)定义:所含__字__母___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的项叫作同类项,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__系__数____相加,所得的
和作为合并后的项的系数,__字__母__及__字__母__指__数____不变.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都是__单__项__式. 判断同类项要抓住两个相同:一是_所__含__字__母_相同,二是 相__同__字__母__指__数_相同.与系数的大小和字母的顺序无关.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一)课件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一)课件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
非负整数集合 {
… };
有理数集合 {
… }.
初中数学
二、例题精讲
例1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内:
27,
1, 5
8.5,
14,
23,

0.5,
4
0, 3.14,
24
.
考查:有理数的有理数 分数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二、例题精讲
例1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内:
例2

2

2; ②
2

1 2
;③
2

1;④ 2
2与
1; 2
以上各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__③____④_____;
互为相反数的是__①________;
绝对值相同的是__________.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a的相反数为-a.
初中数学
二、例题精讲
例2

a a 0
a
a 0 a 0 a 0
二、例题精讲 例2 小结:
①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同号; ②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一定相同; ③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同,
那么这两个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初中数学
二、例题精讲
例3 (1)比较大小(用“ > ”、“ < ”或“ = ”连接).
3 ___>____ 4
… };
负数集合
{
1
,
14,
2
3
,

0.5,
3.14

};
5
4
初中数学
二、例题精讲
例1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内:

初三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初三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初三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初三数学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大多数学生成长的关键,因此在复习阶段,选择合适的资料进行学习是非常关键的。

而作为初中数学的指导教材,人教版数学资料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人教版数学资料的特点1.系统性强人教版数学资料有很强的系统性,既有严谨的数学逻辑性,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每一章节都是有机相连,循序渐进,既有严格的数学逻辑性,又很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2.易于理解人教版数学资料讲解到位,例如对于初三数学中难以理解的几何证明等,人教版数学资料做了分析、梳理和讲解,充分利用图示和实例,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点。

3.适合练习人教版数学资料配有大量的练习题,同时有适量的提高性专项练习,这些题目十分灵活,不同难度的题目很好地涵盖了初三数学的所有知识点。

这些练习题对于初三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二、人教版数学资料推荐1.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是初三数学资料中的重点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初中数学的各个领域,如整式、分式、方程、函数、相似、互相包含等,既有系统性,又贴近生活,以简单、清晰、熟悉的语言描述各种数学知识,并有大量的例题和习题。

2.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是初三数学资料的另一重要资料,与上册相比,九年级下册的难度更加增加,内容也更加全面。

这一学期初学生将学习函数的性质、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更加复杂深奥的知识。

三、总结总体而言,人教版数学资料在初三数学学习的战场上,是必不可少的。

借助人教版数学资料的优秀性质,初中生们可以精进自己的数学技能,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初中数学人教培训资料

初中数学人教培训资料

初中数学人教培训资料第一章:有理数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指能够表示为分数形式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以及正负分数。

有理数可以用分数表示,或者以小数形式表示,例如-2、0、3/4、-1.5等都是有理数。

2. 有理数的比较有理数的比较可以通过求绝对值和大小关系来进行。

例如,对于两个数a和b,如果|a|>|b|,则a>b;如果|a|<|b|,则a<b。

如果a与b同号,则可以直接比较大小;如果a与b异号,则需要先求绝对值再比较大小。

3. 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加法和减法的规则是同号相加取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减取绝对值相减,结果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乘法和除法的规则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或相除。

4. 有理数的应用有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表示温度、海拔等。

另外,在代数表达式的求值和方程的解的过程中,也经常会涉及有理数的运算和比较。

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通常表示为ax+b=0的形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整除法、加减法和变形法。

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通常表示为ax+b>0或ax+b<0的形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同样有整除法、加减法和变形法。

3. 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是指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通常表示为ax+by=c的形式。

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代入法、化归法和消元法。

4. 二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通常表示为ax+by>c或ax+by<c的形式。

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同样有代入法、化归法和消元法。

第三章:图形的性质1.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指内部含有一个直角(90度)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直角边、斜边、勾股定理等。

2.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个边相等的三角形。

人教版初中数学总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中数学总复习提纲

第二章 整式 2.1 整式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

系数,单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

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次数。

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这里33a b 是次数最高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

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2整式的加减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字母的升降幂排列: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反)。

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2、结合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2.3整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 单项式和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和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㈠数与代数
⒈数与式
⑴有理数:有限或不限循环性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⑵数轴:“三要素” ⑶相反数
⑷绝对值:│a │= a(a≥0) │a │(a<0) ⑸倒数 ⑹指数
① 零指数:0a =1(a ≠0) ②负整指数: (a ≠0
是正
整数)
⑺完全平方公式:222
2)(b ab a b a +±=±
⑻平方差公式:()()=22b a - ⑼幂的运算性质:
①m a ·n a =n m a + ②m a ÷n a =n m a - ③n m a )(=mn a ④n ab )(=n a n b ⑤
n n n b
a b a =)(⑽科学记数法:n a 10⨯(1≤a <10是整数)
⑾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 ⑿
b
a
n d b m c a n d b n m d c b a =++++++⇒≠+++===ΛΛΛΛ:)0(等比性质 ⒉方程与不等式
⑴一元二次方程
①定义及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②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2.配方法
3.公式法:)04(24222
,1≥--±-=ac b a
ac b b x
4.因式分解法.
③根的判别式:
ac b 42-=∆>0,有两个解。

ac b 42-=∆<0,无解。

ac b 42-=∆=0,有
1个解。

④维达定理:a
c x x a b x x =⋅-=+2121,
⑤常用等式:2122122212)(x x x x x x -+=+ 212212214)()(x x x x x x -+=-
⑥应用题
1.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水中航行:
水速船速顺+=v ;水速船速逆-=v
2.增长率问题:起始数(1)=终止数
3.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把工作量看着单位“1”)。

4.几何问题
⑵分式方程(注意检验)
由增根求参数的值:
①将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②将增根带入化间后的整式方程,求出参数的值。

⑶不等式的性质
①a>b → >
②a>b → >(c>0)
③a>b → <(c<0)
④a>>c → a>c
⑤a>>d → >.
⒊函数
⑴一次函数
①定义:(k≠0)
②图象:直线过点(0)—与y轴的交点和(,0)—与x轴的交点。

③性质:
k>0,直线经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直线经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④图象的四
种情况:
⑵正比例函: ①定义:(k ≠0)
②图象:直线(过原点) ⑶反比例函数 ①定义:1-==
kx x
k
y (k ≠0). ②图象:双曲线(两支)
③性质:
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

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
(k>0>0
(k<0>0
(k>0<0
(k<0<0
而增大。

;
④两支曲线无限接近于坐标轴但永远不能到达坐标轴。

⑷二次函数. ①定义:
))(0()(2顶点式≠+-=a k h x a y ))(0(2一般式≠++=a c bx ax y
②图象:抛物线
)0(2≠++=a c bx ax y 顶点:
)0()(2≠+-=a k h x a y 顶点:()
③性质:
⑴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

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⑵当a 与b 同号时(>0),对称轴在y 轴左边;当a 与b 异号时(<0),对称轴在y 轴右边;当0时,对称轴在y 轴。

(左同右异) ⑶当c>0时,与y 轴交于正半轴;当c<0时,与y 轴交于负半轴;当0时,与y 轴交于原点。

④平行移动的规律:
当h>0时,向右平行移动h 个单位得到() 当h<0时,则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得到。

当h>0>0时,向右平行移动h 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 个单位,
得到()
当h>0<0时,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个单位,得到()
当h<0>0时,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得到()
当h<0<0时,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再向下移动个单位,得到()^2
(二)空间与图形
⒈三角形
⑴面积公式:底乘以高除以2
⑵“四心”:
①垂心: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

②内心: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即内接圆的圆心。

③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

④外心: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外接圆的圆心。

⑶三角形边与边的关系: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较短的两条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最长的边和最小的边)
⑷三角形内角和、外角与内角的关系: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⑸证明
⒉特殊的角:
⑴对顶角
⑵余角
⑶补角
⒊线段
⒋三角函数
⑴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余弦:正切:
⑵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
① s(90°) (90°)
② (90°) (90°)
⑶同一锐角的三角函数关系:221 ·1 )
⑷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ααα
30°,2) ,3)
45°,2) ,2) 1
60°,2)
⑸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①坡度: 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A的值越小,梯子越陡。

②方位角(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③俯、仰角:
⒌四边形
⑴面积公式:
①梯形,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
②菱形,对角线乘以对角线除以2
③平行四边行,底乘以高

⑶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到的图形:
①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菱形。

②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矩形。

③顺次连结对角线垂直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正方形。

④顺次连结对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平行四边形。

⒍圆
⑴垂径定理:
过圆心,垂直于弦,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劣弧。

(知二推三)⑵与圆有关的角:
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心距d ,半径分别为R r 且 R> r)外离:d> 外切:相交:<d< 内切:内含:d<
⑷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半径为r ,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
相离:d>R 相切:相交:d<R
⑸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半径为r ,某一点到圆心O的距离为d)点在圆外:d> r 点在圆内:d<R 点在圆上:
⑹计算公式:
①圆周长公式:
②圆面积公式:
③扇形面积公式:
④弧长公式:
⑺概念: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
同圆、同心圆。

⒎尺规作图要求
⑴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⑶作角的平分线
⑷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⑸作三角形
①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②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
④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⑹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⒏视图与投影
⑴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⑵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
⑶中心对称图形:矩形、圆、
⑷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⑸图形的相似:
(三)概率与统计
⒈统计
⑴重要概念
①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②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③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④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⑤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⑥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⑵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⑶计算方法 ①平均数:)(121n x x x n
x +++=Λ ②加权平均数:)(212211n f f f n f x f x f x x k k k =++++++=
ΛΛ ③样本方差:⑴])()()[(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Λ ④样本标准差:2s s =
⑤极差: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
⒉概率
①列表法、画树状图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