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知识学习)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案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科学与生活的关系2. 科学创新的意义3. 科学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4. 生活实例分析: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5. 创新思维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知识,分析生活实例。
2.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教学内容、图片、案例等。
2. 教学视频:生活实例视频,用于分析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3. 实验器材:用于实践活动。
4. 小组讨论材料:案例分析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讲解科学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分析生活实例。
3. 案例分析:观看教学视频,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生活实例,分析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运用科学知识创新生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创新思维。
3. 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科学创造新生活的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或进行科学实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2. 邀请科学家或科技行业从业者来校讲座,分享科学创新的经验和故事。
3. 开展科学创新竞赛,鼓励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说课稿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的课程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欣赏和分析科学家们是如何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新生活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科学创新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科学创新案例,如蒸汽机、电话、电脑、智能手机等,以及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和思考方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一些常见的科学发明和创新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复杂的科学原理和创新过程难以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新生活的,掌握一些常见的科学创新案例及其原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和讨论,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科学创新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新生活的,掌握一些常见的科学创新案例及其原理。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分析和讨论,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欣赏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科学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和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实践法: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动手制作小发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创新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脑等,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们是如何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新生活的。
2.欣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科学创新案例,如蒸汽机、电话等,并分析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和思考方式。
20科学创造新生活 (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20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材版本: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科学和艺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学会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教学内容:1.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 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发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3. 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教学重点:1.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 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发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3. 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发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2. 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觉?它们与美术有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美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美术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觉?它们与美术有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主题,通过美术作品表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3. 教师出示一些与科学创造新生活相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的?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作品通过描绘科技产品、科技场景等,表现了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发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2. 学生选择一个科学现象,思考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深刻影响;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科技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
4.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了解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科技创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运用科技创新。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科技创新这一话题非常感兴趣,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迅速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这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举例:介绍我国高铁技术、5G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突破和成就。
(3)科技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分析科技进步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可能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举例:讨论过度使用塑料产品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解决这一问题。
2.教学难点
(1)创新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解释抽象的科学概念,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同时,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需要通过多次重复和不同角度的讲解,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消化吸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评一评:
看哪个小组的作品设计制作有创 意,体现了科学幻想?
自评:我知道了科学改变了我们 的生活,实现着人类的梦想。
如果让你来开发一款未来的手机,你愿意 怎么设计?请描述一下你设计的手机。
大胆设想
发挥你的想象力,大胆地说出你 对未来生活的幻想。
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把幻想用 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
绘画方法呈现我们的幻想!
各种材料立体呈现我们的幻想!
太空医院
宇宙飞船
城市立交桥
未来家园
艺术实践:
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 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玉兔号(中国)20ຫໍສະໝຸດ 3年说一说,中外历史上哪些曾经是 人类的幻想,在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 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 《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著名科幻小说。在凡尔 纳小说中出现的那些幻想,大多数都在后来出现了实物, 比如大型潜水艇(著名的“鹦鹉螺号”)、飞机、直升机、 电报、电话、日光灯等等。
预测一下未来
我们所接触的一些前沿科技,比如3D打印、可穿戴智能设 备、全息技术、机器人科技、物联网等等,逐渐变成现实。
如果让你来预测一下未来,你能告诉我几 十年或者一百年以后还会发生什么呢?
看看人们想象的未来吧!
——未来建筑
——未来建筑
——未来交通
——未来智能机器人
——未来计算机与通讯
展开科学想象——解决生活问题1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五年级下册 第20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
幻想变成了现实
你知道谁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吗?
人类登月 阿姆斯特朗(美国)1969年
幻想变成了现实
第20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能够表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创新;3.培养学生通过艺术表现科技进步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探究科技与艺术的关系;2.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能力;3.延伸学生关于科技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确认生活中的科技产品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使用过的科技产品,例如:手机、电脑、电视、电子相框、智能家居等等。
让学生说说这些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和改变。
2. 讲解科技与艺术的关系科技和艺术看似两个毫不相关的领域,但事实上,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艺术的进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科技与艺术的关系:1.艺术创作中使用科技的进步技术:例如电影特效、VR技术等;2.科技产品的设计也涉及到艺术:手机、电脑等产品的外形设计、APP等软件的界面设计等;3.科技产品的广告宣传也需要艺术因素:广告海报、广告片等。
3. 探究科技带来的新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创新和便利,并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表达出来。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施:1.学生自由发挥,表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创新和便利,可以有手绘作品、海报、电子PPT等;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交流和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科技与艺术的交叉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观察发现法: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有哪些科技产品;2.讲解法:通过讲解科技和艺术的关系,引起学生兴趣;3.创作法: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创新和便利;4.交流法:让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加深交流和思考。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对科技产品的认知;2.查看学生的艺术创作作品,评价其创意和表现能力;3.学生展示和交流中的表现。
六、拓展活动1.了解科技概念和科技产品分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调研,了解科技的概念和科技产品的分类;2.科技与艺术的联展:让学生参观科技展或艺术展,并写下感受,可以有影像记录、手绘作品等;3.科技产品创意制作:让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科技产品或科技玩具,可以结合艺术元素进行外形设计。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教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科学创造新生活年级:五年级科目:美术学期:下册学年:2023-2024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科学创造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技能表现科技主题作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技能表现科技主题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科技元素与美术作品相结合。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评价表。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科技发展对生活产生影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科学创造新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技能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美术技能表现科技主题作品,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教师示范绘画一幅科技主题作品,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技巧。
四、学生实践(2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技能,独立创作一幅科技主题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评价标准包括创意、技能、表现力等。
3.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科技主题作品的表现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深化主题(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科技元素与美术作品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本课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发展对现实生活的改造,利用电脑、手工制作、绘画等方法完成科幻作品的创作。
用科学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对人类发展影响。
◆本课教学重点: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完成未来生活场景的创作。
◆本课教学难点:能够结合当今科学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想象,完成体现科学对生活状况产生影响的作品。
一、教材分析(一)编辑指导思想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本课与之前的《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昨天、今天和明天》同样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同样渗透科学与幻想之间的联系,但又有所不同。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重点在艺术表现上,《昨天、今天和明天》重点在建筑科学发展上,而《科学创造新生活》重点在科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上。
纵观三课,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具体,由宏观到微观,由大千世界到实际生活。
《科学创造新生活》既是对前两课的总结,又是对自己生活的反思。
科幻作品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科学性,作品须有正确的科学依据和逻辑;二是想象力,即畅想创意的新颖程度;三是实践能力。
在这三个要素中,“科学性”是最重要的一点。
科幻作品的幻想应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的,不是随意的乱想,应符合一定的科学依据。
科学离不开幻想,艺术离不开真实。
科幻中的科学并没有任何局限,天文、物理、生物、化学、机械、电子都可以提供很好的题材。
美术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习造型的过程,更是诱发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尽可能采用多种美术材料和多种表现手法来诱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本课共两个版面,其中,有一些小提示和思考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意义。
如45页,说一说历史上有哪些曾经是人类的幻想,在现在变成了现实。
第44页上方呈现的是曾经人们对未来的幻想。
飞上月球,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就在20世纪后半页,人类终于成功实现了这一伟大梦想。
第20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理解科学创造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技能表达对科技生活的理解和想象,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创造对现代生活的影响2. 生活用品的科学设计3. 科学创造与艺术的关系4. 科学创造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理解科学创造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技能表达对科技生活的理解和想象,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创造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创造的重要性。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科技生活的理解和想象。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引发学生对科技生活的兴趣。
2. 讲授:教师讲解科学创造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创造的重要性。
3. 观察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科技生活的理解和想象。
4.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要求学生运用美术技能表达对科技生活的理解和想象。
第二课时:1. 回顾与总结:教师回顾上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科学创造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2. 拓展与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未来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想象。
3.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要求学生运用美术技能表达对科技生活的理解和想象。
4.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说课稿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是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意义,通过欣赏和分析生活中的科学创新产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科学家访谈、创新产品欣赏、创新方法介绍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对科学创新的认识较模糊,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意义,认识生活中的科技创新产品,学会欣赏和分析科技创新产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关爱社会、关爱生活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意义,学会欣赏和分析生活中的科技创新产品。
2.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创设、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科技创新产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创造新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与分析:学生欣赏各种科技创新产品,引导学生从造型、功能、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科技创新产品的特点。
3.讨论与思考: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创新产品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科技创新产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你能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
嫦娥偷吃了不死之 药后,飞到月宫。嫦娥 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 说:“明天乃月圆之候, 你用面粉作丸,放在屋 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 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 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 来了。”届时嫦娥果然 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看看人们想象的未来吧!
确定创作主题进行创作,然后把创 作的作品进行展示,介绍设计意图及作品 所表现的科学功能。
评一评:
让我们一起关注身边,关注生活, 用创新来点亮我们的未来吧!
3.老充电
……
……
展开科学想象——解决生活问题2
面对拥挤的城市交通,你有什么解决方案?
小组讨论交流:
面对拥挤的城市交通,你有什么解决 方案?
1.多修路,路多了就不堵了。 2.利用天空建设城市立体化交通。
绘画方法呈现我们的幻想!
大胆设想
发挥你的想象力,大胆地说出你 对未来生活的幻想。
艺术实践:
——未来建筑
——未来建筑
——未来交通
——未来科学想象——解决生活问题1
如果让你来开发一款未来的手机,你愿意 怎么设计?请描述一下你设计的手机。
小组讨论交流:
1.手机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
优点:1.小巧。
缺点:1.爱丢。
2.随时使用。
2.怕水。
3.功能多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说课稿)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了解科学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2.理解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3.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4.思考科学知识对我们造福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知识对我们造福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本课的导入环节可以通过一段视频、图片或者故事来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可以播放一段相声《科技改变生活》。
2. 学习实验方法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可以选择一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验之前,要先讲解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同时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确保实验的顺利开展。
3. 课文阅读和分析本课的课文名为《科技改变生活》,这是一个有关科学技术的课文。
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朗读、借鉴图表和讨论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思考科学知识对我们造福的意义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可以开展一些小问题的讨论,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科学知识对我们的帮助。
比如,可以问学生:“科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这些应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5. 总结在教学最后的总结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课上所学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并让学生以自己的话介绍一下科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互动和实验等方式。
在实验中,注意让学生在严格的安全措施下进行操作。
在互动中,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本课的教学评价中,可以用师生互评等方式,让学生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讨论教学的优缺点,从而促进教学的改进。
六、课后作业本课的课后作业包括:1.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科技产品,思考它们的应用和原理;2.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文章;3.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个小实验,进行操作并分享观察结果。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1、确定创作主题,用绘画的方法, 表现一幅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 的主题作品。
2、时间:20分钟
用简洁的语言自评或互评作品的功 能性和最亮创意点。
人民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第十册 第20课
电报是一种最早的、 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 方式。
BP机
后来的黑白屏
手机小巧轻便,开 始的手机只能打电 话,慢慢才有了发
短信的功能。
QQ:
微信...….
25790XXX
XX
5g网络除了提供人与人通信,还要具备人与机器、机 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能力,因此5g网络也可以运用到
智能家居、智慧交通、环保等等方面,为我们的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带来更大的便利。
1969年, 美国人阿 姆斯特朗 成为人类 历史上第 一位踏上 月球之人。
1、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按对应 的序号快速就座,充分交流。(如超过6 人,可生成第二组)
2、交流结束后,选出发言人,汇报交 流成果。
3、时间5分钟。
节水型自动洗澡机
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科技创新在生活中的应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让我深感欣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有一些体会和反思: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以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大多数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身边的科技创新例子。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
c.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法,创作一幅表现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美术作品。
d.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科学和艺术的热爱。
3.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科技之美的能力,以及运用美术技法表现科技创新的能力。
4.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科技创新与美术创作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作品。
二、核心素养目标
-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产生对科技创新的热爱。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科学创造新生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到了科技是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美好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科学创造美好生活的奥秘。
-提供丰富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科技产品中的艺术元素。
-设定观察任务,让学生在课后收集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图片,课堂上分享并分析其美学特点。
b.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思路受限、实践操作不熟练等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提供启发性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示范课教学设计【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人美版)】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到科学对生活发展的重要作用;2.能够通过绘画或者工艺制作等方式展示科学创造的过程及成果;3.培养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科学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能够通过绘画或者工艺制作等方式展示科学创造的过程及成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畅所欲言:如果老师让你们收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你们会通过什么方式查找相关资料?学生回答:翻看美术课本;去图书馆;用手机、电脑上网查找。
教师总结:有些同学会借助一些传统方式,查阅图书资料,更多的同学是借助于网络搜集,你们认为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网上查找更加快捷,收集也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传统、现代方式搜集资料,意识到网络的重要作用。
二、新课1. 介绍科学发展的成果(1)人类踏上月球;(2)动画片、动漫的发展;(3)手机、互联网的发展。
2. 思考探究:科学在哪些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可以从衣食住行四个方便展开)(1)衣自发热衣服、智能加热鞋垫、网购衣服。
(2)食杂交水稻技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技术)、餐厅机器人上菜。
(3)住电梯、地暖、运用VR技术进行室内设计(4)行高铁、飞机、共享单车3. 科学创作你认为现在的生活还需要哪些改进?可以如何创新?用艺术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介绍科学发展的成果,学生思考衣食住行方面的科学进步,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便利,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创新能力。
三、小结科学创造了新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新奇与美好,希望同学们勇于创新,敢于想象,为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设计意图】简单总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为科学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本课知识与技能:
了解科学发展对现实生活的改造,利用电脑、手工制作、绘画等方法完成科幻作品的创作。
用科学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对人类发展影响。
◆本课教学重点:
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完成未来生活场景的创作。
◆本课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当今科学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想象,完成体现科学对生活状况产生影响的作品。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本课与之前的《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昨天、今天和明天》同样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同样渗透科学与幻想之间的联系,但又有所不同。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重点在艺术表现上,《昨天、今天和明天》重点在建筑科学发展上,而《科学创造新生活》重点在科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上。
纵观三课,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具体,由宏观到微观,由大千世界到实际生活。
《科学创造新生活》既是对前两课的总结,又是对自己生活的反思。
科幻作品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科学性,作品须有正确的科学依据和逻辑;二是想象力,即畅想创意的新颖程度;三是实践能力。
在这三个要素中,“科学性”是最重要的一点。
科幻作品的幻想应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的,不是随意的乱想,应符合一定的科学依据。
科学离不开幻想,艺术离不开真实。
科幻中的科学并没有任何局限,天文、物理、生物、化学、机械、电子都可以提供很好的题材。
美术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习造型的过程,更是诱发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尽可能采用多种美术材料和多种表现手法来诱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共两个版面,其中,有一些小提示和思考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意义。
如45页,说一说历史上有哪些曾经是人类的幻想,在现在变成了现实。
第44页上方呈现的是曾经人们对未来的幻想。
飞上月球,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就在20世纪后半页,人类终于成功实现了这一伟大梦想。
1969年7月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月表行走。
这一实例告诉我们科学离不开幻想,幻想将在不远的的将来一一实现。
教师应引导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想象未来世界。
教材第44页下面呈现了手机和电脑这两件高科技产品。
1973年4月,美国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马丁·库帕从此也
被称为“手机之父”。
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的普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
接下来版面中展示了电脑合成作品,将人类的大胆想象通过电脑变成了现实。
教材第45页还展示了中国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和谐号,时速最高可达350公里,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出行的固有概念。
45页还呈现了四件学生科幻作品,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开阔的思路。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对于生活有了更为清晰的思考和认识,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想。
观察力逐步增强,能够客观地理解、表现事物,并追求表现得更加真实,手的精巧性也在逐步提高,喜欢尝试各种工具、媒材,表达自己的畅想。
尽管五年级学生各方面能力有所提高,但此时期的学生却常常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想象得很好却制作不出来,因此教学中尽量要求学生合作完成。
小组学生最好为四、五个同学,他们共同研究科技发展的前沿,共同搜集数据,共同发现生活中的可发展途径,共同准备制作素材,共同完成艺术创作。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对现实生活的改造,了解科学幻想作品的特点,技能:利用手工制作和绘画结合的方法完成科幻作品的创作。
⒉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查阅、搜集、分析的过程中,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的改变,尝试使用剪刀、胶水、水彩笔等各种工具和各种纸张、废旧材料完成艺术创作。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愉快的团队合作过程中,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了解感悟科学带给人类的幸福生活,表达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⒈教学重点:小组合作运用手工制作手段和绘画结合的方法完成科幻作品的创作。
⒉教学难点:能够结合当今科学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想象。
四、教学设计过程参考
设计一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课前作业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资
料收集:
请你通过网络、书籍
或咨询父母了解科学发展
对生活的影响。
学生收集资料。
收集相关资
料,培养学生搜
集整理资料能
力。
导入新课通过启发谈话引出课
题:
1.同学们,如果今天你
生病了不能上学,怎么通
知老师?
你们知道吗,当年老
师生病不能上学的时候,
手机还没有普及,我的父
母只能亲自到学校找老师
请假,这说明什么呢?
——引出课题:《科
学创造新生活》
学生回答:
打手机、发短信、
飞信、微信……
科学进步改变了
我们的生活方式。
启发学生说
出当今人们通讯
方式与曾经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
从而认识到科学
改变了生活。
汇总交流交流汇总学生课前资
料:
⑴资料汇总:
⑵资料汇报:
小组同学将自己
课下查阅的资料分类
汇总。
学生以小组为单
位汇报所查阅到的资
料。
培养学生总
结概括能力、团
结协作能力、综
合表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