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电器造假资料.
科龙事件
一、引言随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对“科龙案件”和格林柯尔系的立案调查,科龙在2002年至2004年间的重大财务造假问题渐渐公诸于众,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此期间为科龙提供审计服务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却出具了两份保留意见和一份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来看,并未揭示出科龙的假造行为。
究竟是由于审计业务内在固有的局限,使得审计不可能揭示出所有财务造假;还是因为德勤违反审计准则存在执业过失,造成审计失败,这在社会民众、会计业界与德勤之间产生了众多争议。
目前证监会的最终处罚决定尚未出台,德勤一方以此为由三缄其口,而众多主张追究德勤责任的更多的是主观判定德勤存在失误,难以令人信服。
因此,有必要对德勤审计科龙一案进行全面的评析,公正地判断德勤在科龙案中的责任,为了防止将来再次出现此类审计失败寻找防治措施。
二、审计社会角色的转变在审计发展初期,审计师被赋予“警犬”的功能。
审计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方式,就在当时承担起了监督检查的职能。
由于初期反映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相对简单,信息量不大,因此,查错防弊成为审计的目标,审计师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履行查错防弊的职能。
随着经济现实和审计实务的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审计师开始被定位为“看门人”。
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量骤然增加,信息也越来越复杂。
于是,审计是在实务中对财务报表实施在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抽样审计,通过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之处,来确定审计资源。
有重点有目标的进行审计,确保审计结论符合一定可靠性水平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
但这种抽样审计的方式仍会给审计师带来很高的风险。
可以看到,此时审计师承担的责任范围由委托方向已知第三者延伸,包括众多的股东以及企业的债权人和许多的利益相关者。
因而,审计师否定了自己“警犬”的角色,强调只是“看门人”,仅仅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不对查找帐簿中的错误与舞弊负责。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事件根据科龙公布的年报显示,2000 年科龙全年巨亏达8.3 亿元,2001 年更是达到14.76 亿元,转眼到了2002 年居然实现净利1亿元。
如此巨大的反差之下,隐藏的是并不少见的利润大清洗的财务手段,即2002 年的扭亏的巨大“贡献”来自于2001 年的巨亏。
科龙2001 年费用总额21 亿元之巨,2002 年仅为9 亿元,扭亏之术可见一斑。
当然,如此扭亏为盈是建立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的大幅变化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的变化。
2006年7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
这是新的《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自2006年7月10日施行以来,证监会做出的第一个市场禁入处罚。
本文拟通过分析科龙电器违法违规行为中的会计审计问题,讨论其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一)科龙财务舞弊手法分析事实证明,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的是做假账。
1.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科龙舞弊手法之一: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经查,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1.1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
仔细分析,科龙2001中报实现收入27.9亿元,净利1975万元,可是到了年报,则实现收入47.2亿元,净亏15.56亿元。
科龙2001年下半年出现近16亿元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计提减值准备6.35亿元。
2001年的科龙年报被审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
到了2002年,科龙转回各项减值准备,对当年利润的影响是3.5亿元。
可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其巨额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都是“公允”的?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和广告费用,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在2003年也不会盈利。
财务舞弊
thank you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案例背景
• 科龙品牌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 总部位于中国广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1984年始生产冰箱, 是中国最早生产冰箱的企业之一。 • 继1996年发行H股并在香港挂牌上市后,1999年科龙又成 功在深圳发行A股,同年更被“世界经济论坛组织”推举 为1999年全球新兴市场100家最佳企业之一;2001年被《 财富》杂志评选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 。在国内冰箱及 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冰箱市场的占有率连续 十年全国第一。但是在2000年,科龙公司出现了6.7亿的 亏损。2001年,科龙公司亏损净额达到15.56亿元并戴上ST 的帽子。
财务舞弊产生的主观原因
1、融资动因
• 《公司法》规定,首次发行上市,必须近3年内连续盈利; • 增发新股,近3年内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最后 一个会计年度不低于10%,等等; 2、避税动因 • 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10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 “2免3减半”。 3、政治成本动因 • 一些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管理者,为达到个人升迁的目的而 获取政治资本,将可能人为调增利润。 4、管理者提高报酬的动机 • 新的管理者上任时,可能人为调低当期利润,以增加未来盈 利,调高在自己任期内的业绩成长性。
启示:
我组从科龙的财务舞弊案中根据我们现有知识寻找错误 所在,在隐匿的信息中揭露真实情况,发现了不少问题。 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会计知识,也具体了解了企业面临困 境时会如何通过在财务报表上下功夫,欺骗广大人民群众, 蒙混过关,据此我们也产生了不少疑问。
科龙事件所暴露的问题和缺陷: 1.监管机制严重缺位 2.国企产权改革走向何方 3.天价独立董事形同虚设 4.“四大”能力不足还是不负责任 5.中小投资者权益如何保护
科龙案例分析
科龙案例分析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甄别--试析KL并购舞弊案例内容提要:令世界震撼动荡的金融危机使得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金融危机环境下,财务舞弊的动机会更加强烈。
本文通过科龙并购这个典型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管理层财务舞弊的手法和成因,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堪称国内冰箱四大品牌之一,两次被易主和两次被ST,科龙并购是足以影响中国家电行业格局的重大并购。
案例要求运用管理层财务舞弊理论进行剖析,洞悉管理层财务舞弊的机会、压力、条件、需求、惯用策略和手段,认识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新趋势,捕捉管理层舞弊的预警信息,旨在掌握如何甄别管理层舞弊的方法,以期能有效地防范管理层舞弊。
关键词:金融危机管理层舞弊资本运营案例分析金融危机环境下,管理层舞弊的的甄别--从KL危机透视管理层财务舞弊的特征和手段一、引言安然事件以来,财务舞弊成为世界资本市场上所关注的焦点。
美国的世通公司、施乐公司、南方保健的假账丑闻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银广厦、琼民源和郑百文似乎是昨天的事,科龙电器、银河科技、天津磁卡等舞弊事件接踵而至, 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经济话题也是内部控制的重点。
本文以广东科龙危机为例, 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创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顺德,主要生产冰箱、空调、冷柜和洗衣机等系列产品。
1996年、1999年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
作为国内冰箱四大品牌之一的科龙电器两次被易主和两次被ST。
第一次易主是2002 年 4 月由顾雏军名下的格林柯尔公司以3.468亿元收购科龙电器;第二次易主被称为是“蛇吞象”的收购,2006年4月24日海信集团以6.8亿元的最终收购价,完成对格林柯尔所持有的全部科龙股份的收购。
两次被ST分别是:2001年第一次被戴上ST的帽子,于2003年摘去ST帽子;2006再次被戴上S*ST的帽子,希望在2009年能再次摘去ST帽子。
科龙电器造假案例
挪用资金罪
•
• •
收购企业成为循环提款机
顾雏军:我们从来不会用上市公司的钱来收购,那是违法的。我用的是我个人 的钱,是格林柯尔集团内部的钱。 法院:被告人顾雏军、张宏挪用江西科龙4000万元和科龙电器2.5亿元,用 于顾雏军个人注册成立扬州格林柯尔。 晏果茹所指的“进一步”收购,是指顾雏军在轻取科龙后,对扬州亚星客 车、美菱电器等的并购行动。法院的判决显示,顾雏军在收购科龙时,至少还真金白 银地拿出格林柯尔的3亿现金,到了收购扬州亚星时,开始全部挪用科龙电器的资金进 行收购。2003年,顾雏军为了收购扬州亚星客车,再次以父子名义申请设立注册资本 为10亿元的扬州格林柯尔,其中无形资产出资为2亿元,现金出资8亿元。但法院查明, 8亿元现金实际上挪用自科龙———为了筹集这8亿元现金注册资本,顾雏军指示部分 高管以江西科龙、江西格林柯尔为操作平台调拨8亿元资金经天津格林柯尔转入扬州格 林柯尔的账户,使该公司的验资得以通过。法院判定,顾雏军挪用科龙电器和江西科 龙2.9亿元用于个人投资设立扬州格林柯尔的行为,符合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 数额巨大的情形,被告人顾雏军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业内人士称,科龙电器收购 成功后成为顾雏军收购扬州亚星的取款机,而扬州亚星收购成功后又成为顾雏军的提 款机。
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
成立2家公司伪装压货
•
顾雏军:不会有一个坏人,去玩科龙这么大公司,因为这个公司太大了,你进 去就出不来了。法院:顾雏军等人向社会提供上市公司虚假的财会报告,剥夺了社会 公众和股东对上市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的知情权。顾雏军曾被媒体冠以“金手指”一样 的魔力———因为每收购一家上市公司,次年即可扭亏为盈。但法院判决显示,顾雏 军采取各种手段,粉饰其收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科龙电器,业绩虚假。 2000年、2001年科龙电器在两年连续亏损的背景下,被顾雏军纳入囊中。但已被 “ST”的科龙电器如果2002年仍然亏损,将面临退市风险。原科龙电器财务部副部长 刘科供述,2002年12月份,顾雏军在他的办公室召集相关部门开会研究虚增2002年公 司利润的问题。顾雏军要求公司2002年年度会计报告显示公司利润完成1亿元的目标, 指使财务部门要想尽一切办法虚增销售收入。具体操作是由销售部提供愿意合作的客 户名单,财务部负责收取客户开出的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并做会计处理。
科龙电器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教材
经查明,科龙电器采取虚构主营业务 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 金等手段编造虚假财务报告。
科龙电器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了原证券 法等相关规定。根据科龙电器及其责 任人员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 与社会危害程度,依据原证券法、证 券市场禁入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
2019/4/21
2019/4/21
2019/4/2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总结
3、利用关联交易 ⑴商品销售与劳务提供 ⑵托管经营 ⑶转嫁费用负担 ⑷转让、置换和出售资产 ⑸股权投资与股权转让
2019/4/2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总结
4、利用非经常性收益 非经常性收益主要包括:处置资产收益、 股权转让收益、债务重组收益、诉讼胜 诉、费用减免、税收减免、利息减免、 财政返还和补贴收入、新股申购资金利 息收入等。
科龙电器财务 造假案例分析
红领巾小组
背景介绍 出现问题
目录
案例结局 经验教训
科龙电器简介
• 顾雏军,江苏泰州 人,毕业于中国天 津大学,获工程硕 士学位,格林柯尔 制冷剂的发明者和 专利拥有人,格林 柯尔集团的创办人
2019/4/21
1、基本情况 科龙电器(000921)即广东科龙电器股 份有限公司,1992年12月注册成立, 1996年7月23日公司45958万境外公众股 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1998获准 发行11亿A股,1999年7月13日公司在深 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2、经营范围 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 外销售,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 等。
2019/4/2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影响因素
• 1.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 • 1)股票发行定价制度 • 2)配股政策 • 3)摘牌制度 • 2.外部审计不完备 • 1)注册会计师法规不健全 • 2)缺乏独立性。
透析科龙事件会计利润造假
透析科龙电器事件会计利润造假一、科龙电器事件回顾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90年代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在当时国内冰箱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冰箱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
1996年7月科龙电器H股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乡镇企业。
另外科龙集团以良好的企业管理,优异的经营业绩和对股东权益的高度重视及财务上的高透明度,在1997年至1999年连续三年获得国际著名的商业期刊《亚洲货币》杂志“中国最佳管理公司”和“中国最佳投资者关系公司”殊荣,科龙电器一度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然而随着1999年科龙电器早期的灵魂人物潘宁的离开,并且加上体制上的缺陷等原因,科龙电器在2000年业绩突然变脸,出现了高达6.78亿元的亏损,到了2001年的下半年,科龙出现了让人难以相信的近16亿元亏损,科龙电器也因为连续两年亏损带上了ST的帽子。
2001年10月31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股权转让性公告,科龙电器公司第一大股东——原顺德市容桂镇政府所属的“广东科龙集团有限公司”将总计20447.5755万的法人股转让给原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公司每股净资产4.17元,转让价格为每股2.74元,转让价比净资产折价34%,共计转让价款5.6亿元人民币。
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于2001年10月注册成立,是专门为此项股权转让而成立的,完成交易后,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持有科龙电器20.6%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容声集团持股比例降为13.46,成为第二大股东。
收购科龙使顾雏军和格林柯尔浮出水面,格林柯尔和其掌门人顾雏军当时并不为外界所熟知,尽管外界对顾雏军和格林柯尔充满着疑惑,但是在顾雏军和格林柯尔入住科龙电器后,科龙奇迹般的“活”了过来。
在2002年上半年冰箱、空调全行业不景气的逆境下,科龙电器半年报中不仅摆脱了2001年巨亏15.6亿元的阴影,而且还交出盈利高达1.13亿元的成绩单;2003年4月1日,科龙又公布了2002年年报,实现净利润2亿元,但是不到24小时,公司高层召开年报说明会,解释说由于会计师对公司年报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故而将对年报数据进行调整,将2.01亿元的利润额降为1亿元,科龙在顾雏军入住后成功摘去了ST的帽子。
舞弊审计案例
第五章舞弊审计经典案例第一节国内舞弊审计经典案例案例一:银广厦舞弊案例一、案例介绍:背景资料:银广厦的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广厦〔银川〕磁技术。
1994年1月28日,“广厦〔银川〕实业股份〞宣告成立。
同年6月17日,“银广厦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公司经营范围: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动植物的养殖、种植、加工、销售;食品、日用化工产品、酒的开发、生产、销售;房地产的开发、餐饮、客房效劳、经济信息以及咨询效劳。
银广厦事件是由?财经?杂志一纸捅破天窗的。
?财经?杂志2001年8月号发表封面文章,?银广厦陷阱?揭露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银广厦,1999年度、2000年度的业绩,绝大局部来自造假。
经中国证监会查证,银广厦〔银川〕实业股份通过伪造销售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从1998~2000年虚构利润分别为1176万元、17782万元和56704万元,共计76262万元。
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担任银广厦公司1999年和2000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业务,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无保存意见的审计报告。
由于上述问题严重损害了广阔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原那么,财政部对该案所涉及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依法进行处分;撤消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注册会计师资格;撤消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并会同证监会撤消其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同时将追究中天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的责任。
银广厦的造假流程银广厦财务报告陷阱设置过程可以用“赤裸裸〞三个字形容。
在被指控造假的1999年和2000年两年,先任天津广厦〔天津广厦旗下的二氧化碳萃取业务提供了两年间银广厦几乎全部的报表利润〕财务总监升任董事长的董博自称银广厦董事、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兼董事局秘书丁功民指示操作了财务造假。
而身为银广厦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的李有强成认董博所言属实,天津广厦的账都是假的。
科龙电器造假资料
科龙财务造假系德勤逼迫顾雏军引爆会计行业信任与监管危机价值中国推荐 2007-01-17 10:44:16 《IT时代周刊》记者/南飞一直深陷科龙案的德勤此次遇上了更大的麻烦,涉嫌“逼迫”科龙做出不真实财报使其公信力遭到严峻质疑,并由此波及到了整个会计审计行业不管顾雏军在法庭上所言是真是假,科龙案暴露出来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勤”)“胆大妄为”作假案,问题实质都直指中国对会计行业审计监管的缺失。
2006年12月13日,顾雏军等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龙”)高管涉嫌4项罪名案在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继续开庭。
顾雏军坐在轮椅上向法庭辩称,科龙2004年年报中有争议的5.1亿销售收入是在德勤逼迫下加进去的,他当时并不主张对这笔收入予以确认。
而这份年报亦被德勤出具了“保留意见”。
“资本狂人”顾雏军的这句狂语顿时把案件焦点转移到德勤,它首次让外界意识到会计公司在公司账目造假过程中难保清白,这掀起了业界对德勤权威与公正性的严峻拷问,也搅起了人们对会计事务所监管缺失的质疑。
德勤指使科龙造假?据顾雏军在法庭上指称,2004年年底,为了扶持在湖北武汉和安徽的科龙经销商,科龙通过压货的方式向武汉长荣电器有限公司和合肥维希电器有限公司合计确认了5.13亿元的销售收入。
当时,与科龙签约的审计机构德勤对这笔销售收入存有争议。
与此同时,科龙电器还有一笔7000多万元的对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差额摊销(注:在1998~1999年间,科龙以旗下两公司各30%的股权换取华意压缩约25%的股本。
科龙两公司30%股权的净资产共为9728.5万元,华意压缩25%股权的净资产为11801万元。
不过,该次交易中上述股权均作价25536万元,科龙因此产生了1.37亿元的股权投资差额。
该差额按科龙会计政策分10年摊销,截止到2004年末尚余7140万元的股权投资差额未摊销)。
当时德勤对此提出了几套解决方案,其中之一是认定7000多万元的摊销,同时对5.13亿有争议的销售收入予以确认,德勤则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另有一种方法是把这笔7000多万元的摊销入账,对5.13亿的销售不确认,德勤出具没有任何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科龙造假案分析
科龙造假案目录一、前言 (2)二、科龙公司简介 (2)三、科龙造假案始末 (3)四、各执一词 (4)五、三方印证与独立性 (5)(一)德勤审计失败缘由 (5)(二)CFO独立性 (6)六、总结 (7)科龙造假案分析一、前言审计这门技术从诞生之初就是备受瞩目的,当资本主义进入高度发达的阶段,财富积累使得很大一部分人钱多的无处可使,但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也没有办法让人们很清醒地认识财富的实际意义,敛财依旧是人们一大清早醒来做的第一件事。
后来的结果就成了这样,资本的回报率高于预期,似乎金钱也有物以类聚一样,钱越来越多,但是钱的主人却已经不能驾驭如此众多的钱了,于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就这样活生生地被剥离开了,这肯定是资本家不能忍受的,最后,为了有效防止职业经理人可能的私利行为,审计就应运而生了。
审计刚产生的时候,审计师被赋予“警犬”的功能,他们的职能是监督检查,这是没有什么复杂的经济活动,似乎一切从简,信息量也没有今日这样泛滥,也就只有几百KB的样子吧,查错防弊成为审计的目标,审计师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履行查错防弊的职能。
后来,事物的发展总是这样千篇一律,简单的经营发誓已经不能为资本家谋取更多的利益,于是,所有的交易活动变得异常复杂,而且动不动就诉诸于公堂之上,有关经济活动的法律条文也日益显得连篇累牍,到了20世纪30年代,审计师开始被定位为“看门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业务量与信息量,审计师们不可能“事无巨细,悉究本末”,于是,审计是在实务中对财务报表实施在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抽样审计,通过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之处,来确定审计资源仅仅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不对查找帐簿中的错误与舞弊负责。
到了二十世纪中期,由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仅仅是因企业经营失败或者管理当局舞弊破产倒闭的事件大量出现,就让投资者遭受了重大损失,于是乎,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渴望有一个神一般的东西能够拯救这在物质积累过程中慢慢异化的人,于是乎,这样的如诺曼底登陆般重大意义的事情就又落到了我们审计师头上,这回,他们不仅要查错防弊还要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发表意见。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注册会计师应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和 实践经验积累,提高审计实践能力 和问题解决能力,更好地应对复杂 的审计工作环境。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明确审计责任和处罚措施,提高 审计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强化法律的约束力。
建立行业标准
建立审计行业标准,规范审计程序、方法和职业道德准则,提高审 计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05
案例启示与建议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执业水平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他们的职业道德水 平和执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和信誉 。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职 业素养和执业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培训 、案例警示教育等方式,增强审计人员的诚信意 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和执业水平。
04
审计失败的防范措施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建设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审计质量控制、风险管理、内部监督等机制,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和 高效进行。
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内部审计职能,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岗位,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及时发现和 纠正审计过程中的问题。
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评估
会计师事务所应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确保内部 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专业培训
注册会计师应不断加强专业培训 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 技能道德水平
注册会计师应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增强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坚 守审计工作的规范和原则。
科龙电器背景故事
背景故事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龙电器,原名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21日改现名,其分别在深圳和香港两地上市,所谓A+H股,深圳证券交易所代码000921,香港联合交易所代码0921.HK。
科龙电器案故事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8月10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在上海学术讲坛质疑并揭露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前董事长顾雏军相关财务造假事件开始,其后,科龙电器案一直为投资者、监管机关和新闻媒体的关注,热点频仍、纷纷扬汤,新闻连连: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被指造假,上海严律师自荐做公司独立董事,顾雏军被提起公诉而判刑,海信集团入主科龙,维权律师组织声势浩大的“维权团”,诉讼科龙电器的进程一折三波即从中止立案到开庭审理到和解结案。
2005年5月9日,中国证监会进驻科龙电器公司,正式对科龙电器公司的虚假陈述行为展开立案调查。
2006年7月5日,科龙电器发布公告,宣布中国证监会因其违反证券法,作出证监罚字(2006)1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
中国证监会认定,科龙电器从2002年至2004年,采取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帐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手段编造虚假财务报告,导致科龙电器2002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1996.31万元,2003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1847.05万元,2004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4875.91万元;认定科龙电器2003年年度报告现金流量表披露存在重大虚假记载;认定科龙电器从2002年至2004年未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等重大事项,也未披露与关联方共同投资、购买商品等关联交易事项。
据此,对科龙电器处以60万元罚款;对顾雏军处以30万元罚款;对严友松、张宏、刘从梦等各处以20万元、10万元不等的罚款。
由此,根据《证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及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权益受损的科龙电器投资者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赔偿诉讼,追回相关的损失。
案例二 科龙电器虚假会计信息案
科龙电器虚假会计信息案一、事件背景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龙电器,原名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21日改现名,其分别在深圳和香港两地上市,所谓A+H股,深圳证券交易所代码000921,香港联合交易所代码0921.HK。
科龙电器案故事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8月10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在上海学术讲坛质疑并揭露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前董事长顾雏军相关财务造假事件开始,其后,科龙电器案一直为投资者、监管机关和新闻媒体的关注,热点频仍、纷纷扬汤,新闻连连: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被指造假,上海严律师自荐做公司独立董事,顾雏军被提起公诉而判刑,海信集团入主科龙,维权律师组织声势浩大的“维权团”,诉讼科龙电器的进程一折三波即从中止立案到开庭审理到和解结案。
2005年5月9日,中国证监会进驻科龙电器公司,正式对科龙电器公司的虚假陈述行为展开立案调查。
2006年7月5日,科龙电器发布公告,宣布中国证监会因其违反证券法,作出证监罚字(2006)1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
中国证监会认定,科龙电器从2002年至2004年,采取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帐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手段编造虚假财务报告,导致科龙电器2002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1996.31万元,2003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1847.05万元,2004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14875.91万元;认定科龙电器2003年年度报告现金流量表披露存在重大虚假记载;认定科龙电器从2002年至2004年未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等重大事项,也未披露与关联方共同投资、购买商品等关联交易事项。
据此,对科龙电器处以60万元罚款;对顾雏军处以30万元罚款;对严友松、张宏、刘从梦等各处以20万元、10万元不等的罚款。
由此,根据《证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及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权益受损的科龙电器投资者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赔偿诉讼,追回相关的损失。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
科龙财务报表造假案例分析队员:刘轶凡15620082201994陈少君15620082201924付平15620082201941彭梦莹156200822020072011年7 月目录一、预警信号识别 (3)行业情况 (3)财务指标分析 (3)从审计报告角度透视 (4)二、报表粉饰动机 (5)三、报表粉饰手法 (6)◆现金流问题 (6)◆主营业务成本问题 (8)◆存货抽样盘点问题 (10)◆销售收入确认问题 (12)◆关联交易问题 (13)四、总结 (17)一、预警信号识别◆行业情况——行业整体不景气,科龙却实现了大额盈亏扭转科龙电器(000921),全称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主要开发、制造电冰箱、空调、冷柜等电器产品及相应配件业务,在国内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地位。
公司产品“容声”牌冰箱在连续七年的评比中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
所处行业的现况:当前中国的家电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中国家电品牌在进一步集中和消亡。
2002年,在顾雏军和其格林柯尔入主科龙后,尽管外界对顾雏军和其格林柯尔充满着疑惑,但科龙却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在上半年冰箱、空调全行业不景气的逆境下,科龙电器半年中报不仅成功摆脱2001年巨亏15.6亿元的阴影,而且交出盈利高达1.13亿元的成绩单,着实令人吃惊。
2001年10月29日,容声集团与顺德市(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股份转让合同,顺德格林柯尔受让容声集团所持有科龙电器204,775,755股(占科龙电器总股本的20.6%)法人股,转让价格为人民币每股2.74元,合计转让价款为人民币5.6亿元。
2002年3月5日,双方又签订了《关于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合同书的补充合同》,根据该合同的规定,转让价格改为每股人民币1.70元,合计转让价款为人民币3.48亿元。
2002年,科龙调整年报,2.01亿元利润额24小时内迅速下调达50%以上,负责审计的不仅对调整前的年报出具了保留意见,而且对调整后的会计报表也同样出具了保留意见。
科龙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 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
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 在2003年也不会盈利。
按照现有的退市规则,如果科龙电器业绩没有经 过上述财务处理,早就被“披星戴帽”甚至退市处 理了。
• 2。以科龙为起点,顾雏军建造格林柯尔 系
科龙电器(000921)
二.案例分析
操纵手法
科龙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调节坏账准备 调节存货跌价准备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 虚构期间费用 关联交易
操纵手法
科龙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调节坏账准备 调节存货跌价准备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 虚构期间费用 关联交易
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上 午1时42分20.12.2501:42December 25,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年12月25日星 期五1时 42分57秒01:42:5725 Dec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1时42分 57秒上 午1时42分01:42:5720.12.25
4.38 -8.52 3.05 1.58
-6.78 0.2 -15.56 1.01 2.01 -0.64
-8.77 16.57
1 -2.66
计提坏账准备时:
转回时:
借: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贷: 坏账准备
借: 坏账准备 贷: 资产减值损失
利润表
编制单位:
项目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科龙电器造假案4505
科龙电器造假案一、案例描述1.背景从2001年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格林柯尔突然演义了一场“蛇”吞“象”的收购——入主科龙电器集团。
随后,又陆续发生了2003年以来的超常规扩张——先后收购了美菱、亚星、襄轴等上市公司,开始打造世界级冰箱帝国的白色梦想;顾雏军入选“央视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2004年的郎顾之争;2005年,科龙帝国轰然倒地,顾雏军被拘押,这一从天堂到地狱的商业传奇。
科龙的故事,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难忘的教训。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年报报出6000万巨亏。
10天后,科龙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005年8月1日,科龙董事长顾雏军等6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06年4月,海信6.8亿入主科龙。
一时间,这个曾占据中国白电产业半壁江山的企业就这样结束了辉煌。
谈到科龙,就要从顾雏军和他的格林柯尔系开始。
1997年顾雏军创办格林柯尔公司,随后几年公司发展成为“仅次于杜邦和帝国化工的全球第三大制冷剂制造商(公司宣传资料语)”;2000年7月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其纯利在2001年中期已达1.5亿港币。
2001年底,格林柯尔击败通用电器、松下以及惠而浦等公司,以3.48亿元购得科龙20.6%的股权实现入主控制。
2002年对科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民营化重组改造,使公司迅速摆脱困境,当年扭亏为盈。
2003年,科龙冰箱销量重回国内第一,空调销量稳居三甲,年出口量翻番增长。
此后,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系又收购丁美菱电器等一系列的白电制造商,拥有5个家电品牌(科龙、容声、华宝、康拜思、美菱),控制的上市公司的市值己近百亿元。
2.处理结果2006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科龙进行处罚,认定科龙从2000年至2001年,未按规定披露重大关联交易;认定科龙从2002年至2004年,编造虚假财务报告、虚增利润等,科龙公司财务造假,3年虚增利润3.87亿元,欺骗股民,给股民的正常投资造成了巨大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龙财务造假系德勤逼迫顾雏军引爆会计行业信任与监管危机价值中国推荐 2007-01-17 10:44:16 《IT时代周刊》记者/南飞一直深陷科龙案的德勤此次遇上了更大的麻烦,涉嫌“逼迫”科龙做出不真实财报使其公信力遭到严峻质疑,并由此波及到了整个会计审计行业不管顾雏军在法庭上所言是真是假,科龙案暴露出来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勤”)“胆大妄为”作假案,问题实质都直指中国对会计行业审计监管的缺失。
2006年12月13日,顾雏军等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龙”)高管涉嫌4项罪名案在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继续开庭。
顾雏军坐在轮椅上向法庭辩称,科龙2004年年报中有争议的5.1亿销售收入是在德勤逼迫下加进去的,他当时并不主张对这笔收入予以确认。
而这份年报亦被德勤出具了“保留意见”。
“资本狂人”顾雏军的这句狂语顿时把案件焦点转移到德勤,它首次让外界意识到会计公司在公司账目造假过程中难保清白,这掀起了业界对德勤权威与公正性的严峻拷问,也搅起了人们对会计事务所监管缺失的质疑。
德勤指使科龙造假?据顾雏军在法庭上指称,2004年年底,为了扶持在湖北武汉和安徽的科龙经销商,科龙通过压货的方式向武汉长荣电器有限公司和合肥维希电器有限公司合计确认了5.13亿元的销售收入。
当时,与科龙签约的审计机构德勤对这笔销售收入存有争议。
与此同时,科龙电器还有一笔7000多万元的对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差额摊销(注:在1998~1999年间,科龙以旗下两公司各30%的股权换取华意压缩约25%的股本。
科龙两公司30%股权的净资产共为9728.5万元,华意压缩25%股权的净资产为11801万元。
不过,该次交易中上述股权均作价25536万元,科龙因此产生了1.37亿元的股权投资差额。
该差额按科龙会计政策分10年摊销,截止到2004年末尚余7140万元的股权投资差额未摊销)。
当时德勤对此提出了几套解决方案,其中之一是认定7000多万元的摊销,同时对5.13亿有争议的销售收入予以确认,德勤则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另有一种方法是把这笔7000多万元的摊销入账,对5.13亿的销售不确认,德勤出具没有任何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顾雏军称,他和董事会对比了两种方案,本着保守的原则选择了后者。
后来是德勤突然变卦,坚持要科龙选择前种出具保留意见的方案。
为此他还曾派人专门到香港与德勤“理论”了一天,但后者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并称如果不按他们的意见就不给出审计报告。
在当时临近年报公布的最后期限2005年4月28日时日不多的情况下,顾雏军及董事会被迫采取了德勤的意见。
对于顾雏军的上述论述,上海一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告诉《IT时代周刊》:“应该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这位主任会计师表示,顾雏军所指此事发生时,中国证监会已经正式对科龙电器立案调查,顾当时已经处于困境之中。
如果德勤此时出具带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情形对顾非常不利,因此顾肯定会选择上述的第二种方案。
但同时作为审计机构的德勤也非常清楚,他们已经为科龙的2003年财报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继续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的风险非常大。
一旦科龙电器被查出违规,自己也必将面临重大的审计责任。
因此德勤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他们更需要一份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作为今后开脱的理由。
于是德勤“逼迫”顾雏军接受第一种方案就可以理解了。
德勤因科龙案而遭遇的困境还不止于“道德危机”,2006年11月9日,上海知名律师严义明代表科龙的一位小股东向上海市二中院递交了诉状,起诉德勤和2名原科龙独立董事李公民和徐小鲁“虚假证券信息纠纷”,请求判令3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近1万元人民币,并承担诉讼费用。
这是德勤因为科龙案而第2次遭到起诉。
2006年4月,上海光明律师事务所南京分所律师涂勇首次将德勤告上了法庭,但被上海市黄浦区法院驳回不予受理。
严义明律师认为,德勤作为负责具体审计的会计师,应该承担具体的操作责任,因此其不但要承担行政和民事赔偿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德勤的自白书自科龙案发生以来,身陷其中的德勤就一直徘徊在“诚信危机”中。
顾雏军法庭上的惊人一语更是将德勤推向了绞刑架,急于求生的德勤在11月8日向媒体发表了一份针对顾上述言论的严正声明。
德勤在声明中表示,他们所做的审计报告完全独立,审计人员也没有以任何形式参与或协助顾雏军案中任何涉嫌的欺诈行为,“就科龙公司的审计而言,公开的记录表示,德勤在2002年至2004年3年期间,对2个年度都给出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后,主动辞去了对科龙的审计工作之职,借此向市场发出了科龙存在严重财务问题的信号。
”德勤这份“自白书”一出,就有相关人士向《IT时代周刊》表示,德勤的说法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加重人们对德勤的不信任。
该人士认为,企业或公司审计报告的独立性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
会计师事务所对某一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是为了让该公司股东、政府和公众明晰其真实经营情况。
但现实情况是,会计师事务所将从其受审计公司那里取得经济收入。
那么既然德勤是受雇于科龙,其审计报告的独立和公正性就有遭受怀疑的理由。
目前看来,整个审计界都面临这样的道德困境,德勤也应该勇于面对,而不是急于为自己开脱罪责。
上述审计师也对此表示,道德困境的确是目前整个审计界都需要面临的,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这也可以帮助审计师们博得公众的理解,毕竟道德困境主要由体制环境造成,而非会计师事务所本身。
在这一点上,德勤似乎认为自己可以打破现实困境做到完全独立且公正,实际上只能说明他在欺骗公众,或者他不尊重客观现实与规律。
加大惩处力度是关键会计行业虽然一直为人们所器重,甚至将之视为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监控的利器。
然而近年来,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失职”,瓦解着人们对这一行业的信任,特别是在世界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相继发生问题后。
在曾经的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因为美国安然丑闻案而轰然倒塌后,人们把以前对“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信任和希望转移到了剩下的“四大”,即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和安永身上。
对于中国业界而言,更因为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在“银广夏”、“郑百文”等丑闻中陆续坍塌,而对“四大”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然而顾雏军之言再次把会计师行业的信用问题推向公众的审判台,业界不禁发问:监管部门在哪里?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德勤近年来诚信方面的污点不少。
据中国审计署在公布2005年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结果中称,自1996年以来,上市公司古井贡(ST000596.SZ)通过会计造假少缴纳企业所得税5910万人民币,德勤作为该公司的独立审计机构已经发现上述问题,但是却没有指明。
此外,2005年创维得以在香港上市,与德勤在担任其独立审计机构时帮助伪造会计记录不无关系。
而在香港,香港证监会对数码库有限公司的调查中发现后者有不当行为,作为该公司审计机构的德勤随即与香港证监会和解,自愿不担任在香港创业板及主板上市公司的保荐人,为期9个月,同时德勤一主管也将在6个月内不出任委托保荐工作的主管。
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教授表示,与香港证监会的严格相比,科龙案事发后,中国证监会在对德勤的处理上甚至是“不够效率”。
按照规定,中国证监会对于德勤的行政处罚应该在对科龙听证后的2个月内公布,然而直到目前,都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消息。
郭田勇教授认为对本土和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应该一视同仁。
从盈利本质来看,德勤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都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偏离职业操守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应有的监管和约束。
目前来看,德勤违规的事实已经非常明确,即使它没有“逼迫”科龙,也有明确的连带责任,然而证监会至今没有明确态度。
从一定意义上说,会计师事务所可谓是资本市场上的“公器”,如果公器本身都遭遇信任危机,那么最严重的后果将是使资本市场陷入混乱。
对于德勤等“四大”在近年来频繁失责,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还表示,应该反思过去赋予他们的权威地位。
对会计师事务所加大惩罚力度已经成为业界专家的共识。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季铸认为,在会计行业体制不会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只有对失责的会计师事务所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在连带经济赔偿责任外,应停止其业务,对具体违规的会计师也要惩罚,包括取消其执业资格。
《科龙电器案和解始末》(2009-06-13 11:26:34)分类:证券民事赔偿标签:科龙电器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和解财经《科龙电器案和解始末》(一)和解会议经反复磋商,科龙电器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在广州中院法官主持下,被告科龙电器公司与原告投资者达成全面和解,多年来引起市场和媒体广泛关注的科龙电器案终于落幕了,起诉的科龙电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也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巨大法律力量,同时,这一结局也是广州中院法官反复协调的结果。
2009年6月11日上午,在广州中院四楼“新闻发布中心”,广州中院民二庭举行科龙电器案集中调解会,原、被告代理律师共十多人与会。
会议一开始,由民二庭罗庭长发表讲话,她指出,广州中院收到科龙电器案起诉材料后,专门组成合议庭,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审查了原告主体资格,采取单独立案、合并审理(按原告代理律师分类)的方式,诉讼时效届满后,法院到登记结算公司调阅了原告的交易记录。
尔后,对部分案件进行了开庭审理,从而确定了三个时点,即虚假陈述实施日为2003年4月4日,虚假陈述揭露日为2005年5月10日,投资损失基准日为2005年7月14日。
从而确定适格原告与不适格原告范围。
法院由此确定了解决原则:按司法解释规定办理;平衡各方面关系,计算时按深成指扣除系统风险;鼓励和解。
然后,科龙电器副总裁张明先生发表讲话,他说,科龙电器公司与海信集团愿意本着积极的态度解决此案,公司愿根据法院计算的结果依法支付,公司在解决此案后,可抛掉历史包袱,向前发展。
截止诉讼时效到期日,广州中院共收到202件案件(包括补裁定的H股案件1件),起诉总标的约为2900多万元(包括H 股案件)。
根据计算,广州中院认定的适格原告案件共178件,不适格原告案件共24件,可参与和解的案件占总案件的88%。
据了解,可和解总额在起诉总标的中平均约为66%,但分摊到每个原告却是不同的,有的原告必须撤诉,有的原告必须追加诉讼请求。
而这次参与6月11日调解会的和解案件共130件,涉及标的约为2500万元左右。
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批复,四件H股股东提起的诉讼,被法院驳回,法院出具相应的民事裁定书。
笔者作为原告代理人,和其他律师一起参与了这次和解会议,笔者共代理了28件案件,其中包括四件H股股东。
会后,原、被告代理律师签订了和解文书,并由法院出具了民事调解书,准予和解,在调解书生效后,在约定的时间内,科龙电器将支付相关款项和诉讼费;如果不符合起诉条件的,由原告提出撤诉,法院出具民事裁定书并按规定退还一半诉讼费;不愿和解也不撤诉的原告,法院近期将安排开庭,然后作出相应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