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经验对探究性教学的制约和影响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低效现象的思考
3探 究 成 果 的 浅 层 性 和 割 裂 化 . 有 些 课 堂 过 于 注 重 探 究 性 氛 围 的
教 学中 , 采用 有效探 究 策略 , 引导学 生
进 行 探 究 性 学 习 , 以 使 学 生 的 个 性 及 可 创 造 才 能 得 到 充 分 的 发 展 , 最 大 限 度 能
识 的过程 , 学生变成 会观察 、 思 考 、 使 会 会 分 析 、 会 质 疑 的 知 识 探 索 者 和 发 现
定位 。
生 :老 师 , 三 角 形 三 个 内 角 和 是
1 0度 。 8
班有 5 2人 , ( ) 有 5 四 5班 6人 , ( ) 五 7 班
5 5人 。 校 大 概 有 多 少 学 生 ? 最 后让 学 我 ”
师: 你是 怎 么知道的?除 了量, 还有 其他方 法吗 ?请 小组讨论验证三 角形的
生 . 测 平 行 四 边 形 的 面 积 可 能 :猜 与 什 么 有 关 — — 尝 试 将 平 行 四 边 形 转
积 累和 提 前 接 触 所 具 有 的 现 实 起 点 。以
前 在 设 计 教 学 起 点 时 , 师 首 先 考 虑 的 教
是 新知 识 是 在哪些 旧知识 基础 上编 排 的 , 后选择新 旧知识 的连接点 导人新 然 课 。 这 样 确 定 教 学 起 点 , 其 合 理 性 的 有
学 生 应 该 具 有 的 知 识 基 础 , 忽 视 了学 而
生 的“ 实状态 ” 现 。事 实 上 , 生 的 学 习 学 资 源 不 仅 仅 局 限 于 已 有 的 旧 知 识 , 生 学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练习一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练习一及答案一、填空题1、儿童、社会、知识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问题。
2、德国的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人。
3、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更能解释人类的学习行为。
为此他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消退作用。
4、在认知学派中,皮亚杰提出人的学习、心理的发展就是个人的图式不断丰富、建构、提高、发展的过程;布鲁纳主张采用发现法;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和“先行组织者”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主张。
5、在帕森斯等人的影响下杰克逊第一次在他的著作《教育生活》中使用“潜在课程”(hiddencurriculum)一词。
6、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四种社会系统要素常常交织在一起,塑造着现实中的课程、教学。
7、课程设计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它大体包含两个层次的问题,一为价值层面上的课程设计,一为具体技术层面上的课程设计。
8、课程设计中涉及的课程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和评价四种。
9、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基于对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在课程的设计取向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10、我国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新设置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也属于一种超学科的综合课程。
11、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它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制约和影响。
12、我国学者借鉴外国经验,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行为取向的目标、生成性取向的目标、表现性(表意)取向的目标三种。
13、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控制、激励和评价功能。
14、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具体而言,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亚类。
15、1999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宗旨、重点和目标: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幼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活动
幼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科学教学,幼儿能够培养探索精神、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实践探究活动在幼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介绍幼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活动,并探讨其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实践探究活动的定义与特点实践探究活动是指通过具体的实践和探究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观察、探索、实验,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
实践探究活动的特点包括:参与性强、操作性强、探索性强、适应性强等。
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幼儿能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和认识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践探究活动在幼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1. 走进自然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幼儿可以亲自接触和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如动物、植物、天气等等。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去校园或社区的花坛中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或者通过播放自然风景的视频引导幼儿观看。
2. 小实验小实验是幼儿科学教学中常用的实践探究活动之一。
幼儿通过自己亲自进行实验,可以对科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实验技能。
例如,幼儿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水的沸点和凝固点,或者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浮力。
3. 探索科学现象幼儿在探索科学现象过程中,可以培养对事物产生兴趣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观察树叶在秋天掉落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树叶会掉落?或者通过观察可乐和牛奶在碰撞时发生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碰撞的原理是什么?4.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幼儿科学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的实践探究活动。
通过组织幼儿实地考察,可以帮助幼儿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去动物园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或者去工厂参观了解物体的生产过程。
三、实践探究活动的意义幼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激发幼儿的兴趣实践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3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一、选择题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
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 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1)运算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
(3)数学观察能力。
(4)数学记忆能力。
(5)数学思维能力。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
有简单地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类。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1、情景呈现2、复习导入 3、直接呈现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2)、回旋式的组织形式3)多项式的组织形式 4)、反推式的组织形式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1)场所;(2)故事;(3)设计;(4)主题;(5)剪辑。
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的教学方法2、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方法 3、自主型的教学方法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1、学生分析的内容 2、学生分析的任务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等四大领域。
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一般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
12、学习评价的价值:(1)导向价值;(2)反馈价值;(3)诊断价值;(4)激励价值;(5)研究价值。
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1)、前期组织准备(2)、任务提出(3)、理解数学(4)、学习评价。
14、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四要素的构成方式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15、数学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1、生活化策略 2、操作性策略3、情境激疑策略4、知识迁移策略16、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儿童的思维水平等等。
2020年国家开 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原理》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2020年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原理》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2020年春期电大把该课程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它共有四个形考任务。
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最终成绩=形成性考核*50% + 终结性考试*50%。
形考任务1(测验1)题目1填空题01.学前教育肩负着保育学龄前儿童,促使他们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任务。
题目2填空题02、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题目3填空题03.确保学前教育供给充足、充分实现其公益性的根本保障是政府保障题目4填空题04.标志着社会学前教育正式建立的是张之洞创立的幼儿学校。
题目5填空题05.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于1903年建立在湖北武昌题目6填空题06.福禄培尔将幼儿游戏分为三类:身体的游戏、感官的游戏和精神的游戏题目7填空题07.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主要以其鲜明的政治主张为标识,重视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是其特色。
题目8填空题08.近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是陈鹤琴题目9填空题09.西周宫廷建立的宫廷学前教育机构是孺子室题目10填空题10.20世纪40年代,陈鹤琴将幼稚园的课程确定为五项,又称物质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文学活动题目11填空题11.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对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即肌肉训练、实际生活练习、感觉练习和初步知识教育题目12填空题12、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特点是学习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理论,探索中国化的学前教育理论。
题目13填空题13.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代表是乌索娃、福辽莉娜、克鲁普斯卡娅题目14名词解释01.学前教育学1、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掲示学前教育规律,讲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幼儿园教育中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
幼儿园教育中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幼儿园教育旨在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能力,其中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被广泛认同为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能够帮助幼儿建立科学的认知框架,又能促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实际技能。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践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幼儿在这方面的能力。
一、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是指幼儿主动探索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总结归纳的能力。
通过科学探究,幼儿能够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几个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1. 提供多样化的观察与实验材料:幼儿园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观察与实验材料,如昆虫标本、石头、沙子等。
幼儿可以观察、摸索这些材料,通过感官的刺激来主动发现、探索事物的规律。
2. 引导提出问题与假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假设。
例如,教师可以问:“为什么一些物体会浮在水上?”让幼儿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
3. 进行小组合作实验: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他们互相观察、交流实验结果,并归纳总结实验规律。
例如,让幼儿一起进行“水中的物体是否会沉浮”的实验,然后一起讨论结果并得出结论。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是指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展,还能促进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以下是几个培养实践能力的方法:1. 进行实践活动:幼儿园可以设计各种实践活动,如制作手工艺品、烹饪小食物等,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生活技能的培养: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手、整理玩具等。
通过反复的实践,幼儿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实际技能,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独立。
3. 探索自然环境: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到户外进行探索活动,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大自然,亲手种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季节变化等。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附答案)
第七章课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2.课程论研究的是( )的问题。
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
A.克伯屈B.杜威C.卢梭D.福禄培尔4.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柏拉图B.毕达哥拉斯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
A.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实施D.课程设计6.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
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D.苏格拉底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8.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怀特海B.杜威C.布鲁纳D.克伯屈9.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D.重视个别差异1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
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算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1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如何促进幼儿园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促进幼儿园的科学探究能力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科学的重要阶段,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成为了一个挑战。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幼儿园中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幼儿在观察中能够积累大量的信息,并通过思维加工这些信息。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观察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例如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例如,当幼儿发现一只蜗牛在移动时,教师可以问他们:“为什么蜗牛可以爬行?”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并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幼儿园的环境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机会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
例如,在幼儿园的花坛中种植一些植物,让幼儿亲自参与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中。
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可以了解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土壤等因素,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科学探究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和团队的协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研究一个科学问题,并共同制定实验方案和解决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相互合作、交流和协商,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团队竞赛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设计一个纸飞机比赛,让幼儿在比赛中发挥创造力和团队精神。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科学探究需要幼儿具备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创新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探究与实践体验
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探究与实践体验幼儿教育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科学探究与实践体验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探究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体验则能够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与互动交流,真实感受并掌握知识,提高幼儿的学习成效。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科学探究和实践体验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
首先,科学探究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幼儿园的科学实验室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科学探究,幼儿能够培养观察、记录、分类、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还能够促进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发展。
其次,实践体验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践体验,幼儿可以亲身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增进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幼儿园的户外探索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探索动物、植物的生长规律,通过亲身实践与互动交流,让幼儿真实感受并掌握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互动来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践体验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此外,在幼儿教育中将科学探究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科学探究,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践体验则能够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来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效。
例如,在幼儿园的科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实践、记录和分析,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任务。
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
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幼儿教育在培养孩子综合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作为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意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是指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等一系列科学方法,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实践中,体验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幼儿通过亲身实践,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强调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科学现象,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其次,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强调问题意识。
幼儿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要解决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培养他们提问、探索的能力。
最后,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动手制作、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它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幼儿能够观察和分析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动手制作、实验等,从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此外,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还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在实施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教师还需要提供一些合适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器材、模型等,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评价等方式,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探索科学问题。
综上所述,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六章-课程+实战演练
教育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六章课程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内容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出现,而论述题很少见。
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制约课程的因素。
(2)课程评价的模式和方法。
(3)课程的基本结构。
(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考纲链接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2.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3.课程类型的划分:(1)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根据课程任务分基础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3)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4)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4.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
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课程理论。
5.近代以来几种有影响的课程理论:(1)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①偏重知识还是偏重能力;②哲学认识上是唯理论或经验论;③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是官能心理学还是联想心理学。
(2)学科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
①学科中心论的出发点是学科本身,以学科教学为中心,关心的是知识的传递,强调知识的系统,而相对忽视儿童兴趣及儿童心理发展逻辑。
②儿童中心论出发点是儿童,主张按照儿童需要、兴趣、能力及经验来设计课程,提倡活动课程、经验课程。
6.课程的内容: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7.课程目标:(1)教育目的。
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
(2)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3)课程目标。
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4)教学目标。
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结果。
8.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支持幼儿探究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支持幼儿探究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1. 引言1.1 幼儿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幼儿探究活动是指通过实践、观察、探索等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并深度学习的活动。
这种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主动探索世界,积极学习新知识。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在探究过程中还能培养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他们的社会情绪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支持幼儿探究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深度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
重视和支持幼儿探究活动的开展,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1.2 深度学习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深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深入思考、探索和实践,使学生能够从表面层次的记忆和理解上升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的学习方式。
对于幼儿来说,深度学习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
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而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记忆和理解阶段。
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为他们未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深度学习可以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不断地思考、提出问题、找寻答案,这样可以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解决问题方式,而是能够深入思考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最后,深度学习可以提高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幼儿可以学会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坚韧的意志。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在学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深度学习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教师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重要性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对于幼儿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教师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探究能力对幼儿发展的积极影响探究能力是幼儿在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中逐渐形成的能力。
具备探究能力的幼儿能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发现,从而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思维的发展。
通过探究,幼儿不仅能增加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因此,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个体的全面发展,也是他们未来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的基础。
二、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途径1.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开放、富有探究氛围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当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材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诱导他们展开主动探索和实践。
同时,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幼儿能够有目的地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和能力。
2.注重问题导向的学习问题导向的学习是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动手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运用各种方法和资源进行探究和研究。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3.鼓励团队合作与交流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够促进幼儿的思维碰撞和经验共享,对于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帮助和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思想交流和观点表达,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发展幼儿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1.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在培养幼儿探究能力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项目式学习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游戏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试卷34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试卷34(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并制约教育结构变化的社会因素是( )。
(分数:2.00)A.法律制度B.政治经济制度C.精神文明D.社会生产力√解析:解析:社会生产力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内部结构、方法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各方面。
2.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
(分数:2.00)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解析:解析: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
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不断地改造与重组,在做中学。
3.—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被称为( )。
(分数:2.00)A.迁移B.原型启发C.变式D.心理定势√解析:解析:心理定势,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
故选D。
4.下列属于校外课程资源的是( )。
(分数:2.00)A.教科书B.博物馆√C.教学策略D.师生不同的生活经历解析:解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设备以及师生不同的生活经历、教学策略等。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5.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分数:2.00)A.独立性B.自觉性C.发展性D.创造性√解析:解析: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其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性。
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
独立性、自觉性、发展性均不符合,故选D。
幼儿园观察探究教育总结 幼儿园探究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教育的重要阶段,而观察和探究教育则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幼儿园观察探究教育进行总结,阐述其重要性、实施方法及效果。
一、观察探究教育的重要性1.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观察探究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进他们的认知、情感、智能、语言、社交等多方面的发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探究,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观察探究教育将学习与游戏相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观察探究教育的实施方法1. 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幼儿园可以提供各种丰富的观察材料,如动植物、实物模型、图片等,让幼儿通过观察这些材料,发现事物的特点、规律和变化。
2. 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老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幼儿主动提出观察中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组织探究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探究活动,如实地考察、科学实验等,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观察探究教育的效果1. 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通过观察和探究,幼儿可以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
2. 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观察探究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观察探究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和创新,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体。
观察探究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应该注重观察探究教育的实施,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质量,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观察探究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教育中的科学探究
幼儿园教育中的科学探究幼儿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方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学探究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法来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育中的科学探究的意义、方法和实践。
1. 科学探究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幼儿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探究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科学探究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2. 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探究的方法幼儿园教育中的科学探究方法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来设计。
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
观察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来发现问题和规律。
实验是通过操作和实践来验证假设和探索问题的答案。
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幼儿的分类和整合能力。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3. 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探究的实践幼儿园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常见的生活场景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例如,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中,可以观察不同生物的生长过程,比较它们的特征和行为,培养幼儿的爱护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活动室中,可以进行各种材料的探究,让幼儿用手触摸、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等多种感官体验来感知材料的性质。
在游戏中,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观察和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探究和表达能力。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在幼儿园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主题中融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科学知识和方法。
4. 培养家长对幼儿科学探究的重视和支持家长是幼儿科学探究的重要支持者和促进者。
幼儿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教育理念和实践。
幼儿园还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和科学活动展示,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科学教育中来。
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探究
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幼儿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幼儿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科学探究的意义、目标和实施方法。
一、科学探究的意义科学探究有助于幼儿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幼儿时期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关键时期,通过科学探究,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能力。
科学探究也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幼儿能够主动构建新知识,加深对现象的理解。
这有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和逻辑思考能力。
此外,科学探究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索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他们能够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探究的目标在幼儿教育中,科学探究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科学探究,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科学探究需要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和记录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对现象的敏感度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科学探究通常涉及小组合作,幼儿需要与他人合作、讨论和分享结果。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学探究,幼儿能够学会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探究的实施方法1. 提供观察和实验的机会。
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通过创设观察场景、进行简单实验等方式,提供幼儿观察和实验的机会。
例如,在幼儿园的自然角中,可以放置各种动植物供幼儿观察,或者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等。
2. 引导问题的提出。
在科学探究中,引导幼儿提出问题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幼儿对问题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和提出问题。
3. 鼓励自主探索和表达。
幼儿期的科学探索与实验教育
幼儿期的科学探索与实验教育科学是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科学实验教育则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的有效方式。
幼儿期是培养科学兴趣和才能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探索与实验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一、科学探索的意义科学探索是指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来获取新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科学探索培养了幼儿领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幼儿建立起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科学探索,幼儿能够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增强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兴趣。
幼儿的科学探索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幼儿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进而形成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同时,科学探索也可以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实验教育的方法和技巧1. 创设情境:为幼儿提供各种情境,让幼儿自主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索。
例如,可以安排幼儿参观自然景点、观察动植物、进行简单实验等,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亲身实践。
2. 问题驱动:通过提出问题或情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可以针对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幼儿进行实验和探索,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能力。
3. 激发发散思维:在实验中,给予幼儿多样化的素材和道具,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实验。
例如,可以给予一些常见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性实验,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4. 观察记录:鼓励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幼儿可以使用简单的图形、文字或图片等方式进行记录,帮助幼儿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 团队合作:在科学实验教育中,鼓励幼儿进行团队合作,互相帮助和思考。
通过合作,幼儿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分享知识和合理分工合作的能力。
通过科学实验教育,幼儿能够深入了解自然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探索与实验教育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推广。
学前教育心得体会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索
学前教育心得体会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索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幼儿的科学探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正是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心,对问题提出疑问,并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因此,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获得对科学的初步理解。
首先,学前教育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索。
幼儿园可以设置各种主题的角落,如科学实验室、自然观察区等,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
在这些环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并给予他们自主尝试和实践的机会。
例如,在科学实验室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装置来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在自然观察区,幼儿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生命的奥秘。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能力。
其次,学前教育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索。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提问、提示和引导幼儿思考,激发他们自主发现和构建知识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讲述故事、展示实物等方式,给幼儿提供启发,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猜想。
例如,在讲述植物的故事时,教师可以问幼儿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和水分,以及它们如何吸收养分等问题。
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前教育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来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索。
幼儿通过参与科学实验、科学游戏等活动,可以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并培养探索、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例如,在幼儿园开展植物生长实验时,幼儿可以亲自参与植物的种植、浇水、观察生长等过程,从中学习植物的生长规律,并培养对植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还能培养动手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
最后,学前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科学探索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幼儿在实践中可能会面临失败和困惑。
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探究与实验
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探究与实验幼儿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注重科学探究与实验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科学探究与实验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在幼儿园中常见的科学探究与实验活动。
科学探究与实验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总结结论的过程,幼儿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科学探究与实验也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施科学探究与实验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动手操作、进行实践,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增强了他们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感知。
此外,幼儿在小组合作中可以相互交流,通过合作解决困难,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在幼儿园中,有许多适合幼儿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的活动。
例如,植物的生长实验是一个常见的活动。
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需求和生长规律。
他们可以一起种植小麦或豆子,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回答问题:“植物需要什么养分才能生长?”,“水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等等。
幼儿还可以进行简单的物质属性实验,如水的沸点实验、物体的浮沉实验等等。
通过这些实验,幼儿可以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除了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与实验还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通过与幼儿园外的环境相结合,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学习机会。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一起探究周围的自然环境,观察昆虫、动物和植物,研究它们的生态关系。
幼儿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季节的变化,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知识,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然而,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幼儿的特点决定了科学探究与实验的难度需要适当降低。
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有限,难度过高的实验活动可能使幼儿失去兴趣,甚至会出现安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经验对探究性教学的制约和影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讲解、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实施开放性、探究性教学。
对此,很多教师产生了疑问:探究什么?怎样探究?学生会探究吗?课堂上乱了怎么办?……因而,对于开放性、探究性教学形式,教师往往是“敬而远之”,最多是学校领导来听课时非常小心地在某一个环节开放一下。
究其原因,除了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之外,教师对儿童的认识特别是对儿童的学习经验在探究性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一、传统教学忽略了儿童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传统数学课教师以讲解、灌输为主要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学习信息,这主要是受到以知识和技能检测为目的的考试制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
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的分析流于形式,不考虑儿童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对儿童的学习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表现在课堂上,首先是每节课必奏的前奏曲——复习,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再搬进课堂,它只为新知的学习做了铺垫与提示,没有考虑到儿童在运用已有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已经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而也不能实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的目的。
二、儿童经验为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经验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探究性教学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因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课堂伊始首先要做的工作。
但“问题”常常被教师包办代替。
教师通常只考虑到知识在新知学习中的作用,没有意识到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已有知识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以及从已有数学思想方法中获得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同样,经验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
解决问题的基础绝不仅仅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这些知识联结在一起的思想与方法。
数学的联系性与逻辑性决定了在掌握数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共性,即数学思想与方法。
认识了这个共性,也就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基础。
同时,经验还为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供了保障。
探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其主体性必须以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体验为主要标志。
如果学生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没有感性认识基础的课题,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学生也不会感兴趣;相反,当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熟悉的学习材料时,很快就会激活学生原有的经验储存。
在产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第一感觉后,马上就会与同伴交流看法,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研究之中。
也正因如此,很多教师注意到了学习新知前让学生首先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
三、尊重儿童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是探究性教学实施的前提
尊重儿童经验在学习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
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必须有物质基础作为支持,这个基础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脱离了这个基础,观念的转变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意识不到这个基础的存在,教师就始终打不开探究性教学这扇“大门”;对这个基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会在探究性教学面前徘徊不前;而对这个基础的分析不到位,将会使探究走弯路。
尊重儿童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使教师获得“相信学生能探究”的自信心。
对儿童学习经验作透彻分析,还可以帮助教师恰当地确立“探索点”,这是实现有效探究的关键。
大量的课例研究表明,“探索点”确立得恰当与否,成为决定一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也体现出教师对教育价值观的理解。
这里面至少包含有两层意思:首先,“探索点”与“活动”相联系;另外,这个活动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所能完成的。
只有认识儿童经验在学习中具有的重要性,教师才会努力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然后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教学。
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
改变是新课程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如果没有新理念作为支撑,是很难实现的。
新的学生观如“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等,新的教学观如“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等,它们都
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学生尤其是尊重儿童学习经验这个基础之上的。
一位教师曾深有感触地谈
起执教“倍的认识”的经过:最初我是设计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摆2行小棒,第一行摆
2根,第二行摆6根”,通过这个活动告诉学生6根是3个2根,第二行小棒的数目就是第一
行的3倍。
第二个活动是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然后告诉学生8里面有
2个4,所以8是4的2倍。
在布置学生准备学具时随口问了一句:“你们知道‘倍’是什么意思吗?”他们问:“老师,是不是‘几倍’?我知道,10是5的2倍,6是2的3倍……”我实在是惊讶,没学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我不得不改变最初的构思。
一上课,我提出了一个要求:摆两
行图片,要求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倍数。
他们想的办法各不相同,而且还能说出是怎么摆的,
这就为概括什么是“倍”提供了多种实例,而不是只有2个。
我问教师:“你是意识到学生懂得‘倍’的意思,所以就改变了最初的设计。
那你有没有想过学生是怎么知道‘倍’的意思的?”教师沉默了一会儿说:“可能是听家长说过,也可能是看课外书会的。
”我说:“比如学生做游戏,
有6个人,每2个人一组;假如有15个人,每5个人一组,分成3组,后来又来了一个人,他们又商量着分成了4个组,每组有4个人。
你看,在分的过程中是不是也在理解‘倍’?”教师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学生会懂得‘倍’的意思:“经验,是经验在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