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PPT课件
政治:(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经济:
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军事: 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 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 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音ren,指庄稼成熟),则数
2. 手工 纺织业:技术进步
业的
冶铸业:_发__明__灌_钢__法 制瓷业:青__瓷___ 烧制技术高
发展 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
3. 战乱较少,社会较 3. 商品 商品经济初步发展
安定。_淝__水__之__战东晋 经济的 城__市__ 繁荣
胜利,保证了南方的 发展 安定。
人__口__ 众多
观察右图, 结合课本内 容完成下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南方经济发展 民族关系:北方民族汇聚
领先世界、异彩纷呈
隋
北齐 北周 东魏 西魏
北魏 十六国
西晋 魏蜀
东汉
北朝
宋 东晋
吴
政治:政权分立
齐 梁陈
南朝
三国鼎立 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
归纳总结三国建立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魏
220年 曹丕
蜀
221年 刘备
吴
222年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经济:南方经济发展
原因——《宋书》
表现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 大量人__口__南__迁__(劳 1. 农业 开辟__耕作技术
工具、先进经验技
兴修 _水__利__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手工业
商业
为经济重心奠定了基础。
开辟湖田;改进耕作技术;兴修水利;农作物品种增多
纺织业:技术进步,蜀锦有名
冶铸业:发明灌钢法
制瓷业:青瓷烧制技术高
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
商品经济初步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汉族
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文化成就
特点
领域
人物
朝代
主要成就
地位或特点
领
先
世
界
科学技术
数学
祖冲之
南朝宋、齐之际
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世界上最早,比欧洲早约1000年
农学
贾思勰
北魏和东魏时期
著《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从220年曹丕称帝开始,到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共经历了360多年。这一时期,封建国家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迅速发展,江南地区迅速开发,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1.三国鼎立
国号
建立时间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帝)
洛阳(今河南洛阳)
蜀(汉)
221年
刘备(帝)
成都(今四川成都)
地理学
郦道元
北魏
著《水经注》
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异
彩
纷
呈
艺
术
书法
“书圣”王羲之
东晋
《兰亭序》
端秀清新,绚丽华贵,“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绘画
顾恺之
历史周测16-20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周测16-20课知识点总结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点:(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2.政权分立的表现:三国鼎立民族汇聚:“人口南迁”、“汉化政策3.魏晋南北朝:单元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4.曾统一黄河流域(都城)的:①曹魏洛阳(洛阳)③西晋(洛阳)④北魏(洛阳)⑤前秦(长安)5.统一过长江流域的是东晋6.南京旅游,是六朝古都。
这六个朝代是①三国时的吴国:建业③东晋④南朝宋、齐、梁、陈7.“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这首诗描述的是(赤壁之战)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加强开始于:(三国时期)9.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今天的台湾,加强了两地的关系。
当时台湾称(夷洲).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④①⑤②)③武王伐纣(西周)④围魏救赵(战国)①七国之乱(西汉)⑤赤壁之战(三国)②八王之乱(西晋)1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1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场战役是(赤壁之战:湖南湖北)A. 巨鹿之战(河北)B. 官渡之战(河南) D. 淝水之战(安徽)10.下列是同学们关于西晋灭亡原因的争论(民族矛盾激化- 统治昏庸腐败-王之乱)注意:外戚与宦官专权在东汉末年13.石崇王恺斗富、孔方兄、八王之乱……由此可得出的朝代是:西晋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重新统一的政权是(西晋)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西晋末年)14.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是(鲜卑和氐)(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八糟”和(西晋惠帝)的“八王之乱”有关。
15.西晋,266年,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建立晋朝,其都城在:洛阳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1.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2.官渡之战:200年,人物:曹操和袁绍。
意义: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3.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
4.赤壁之战:208年,人物:曹操的大军和刘备、孙权联军,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7.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显恢复和发展;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国造船业发达,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8.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废魏建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二、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1.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政权,史称东晋。
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支持,其中琅邪王氏贡献最大。
2.淝水之战:(①时间:383年②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苻坚)(意义: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3.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与之后的齐、梁、陈总称为南朝。
4.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许多人逃往到江南地区,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5.江南经济的表现。
农业:(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2)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是东晋南朝的重要粮仓(3)南方以水稻为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4)小麦推广到江南(5)水力加工谷物的生产工具的应用。
手工业:养蚕缫丝技术有了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2)铸造技术改进(灌钢法的发明);(3)制瓷业发展迅速(青瓷:南朝莲花尊)三、北方的民族融合1.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2. 鲜卑族的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今大同),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3.494年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内容:①迁都洛阳;②改说汉语;③改穿汉服;④改用汉姓;⑤与汉通婚;⑥改用汉制;⑦学汉礼法。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的形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政治上: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奖励农耕用人上:招贤纳士,唯才是举军事上:官渡之战击败袁绍★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易生疾病;曹操骄傲自满;孙刘联军正确的战略战术;(团结;火攻)根本原因:统一条件尚未成熟。
★相对于东汉末年,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因为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三国鼎立已经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而且为后来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历史上真正的曹操呢?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当时曹操“志”在:统一天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指诸葛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21课南方经济发展★人口南迁南迁时间:东汉末年南迁原因:北方的战乱南迁浪潮:西晋后期,南迁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岭南★南迁影响:南方的劳动力增加;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相关成语: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中流击楫★淝水之战背景:317年,司马睿,建康(南京),东晋建立。
时间:383年交战双方:前秦和东晋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相关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东晋的胜利对南方经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东晋淝水之战的胜利,再一次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使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被打断。
★发展原因: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⑵战乱较少,社会较安定。
淝水之战东晋胜利,保证了南方的安定。
⑶自然条件优越。
⑷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⑸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经济发展表现:⑴农业:牛耕等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开辟湖田、修建水利工程;江南实行麦稻兼作,五岭则种双季稻;⑵手工业:①纺织技术进步,蜀锦全国有名;②冶铸业:灌钢法的发明;③制瓷业:青瓷成为日常生活用具;⑶商业及城市: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_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三国两晋南北朝_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导学案第一课时第一部分:导入导入目的:引发学生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格局和民族融合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是怎样的?2. 引入问题:在这个时期,不同的民族是如何在中国大地上相互融合和交流的?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第二部分: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民族融合过程,认识到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1. 知识目标:了解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和重要事件,掌握不同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融合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第三部分:学习内容学习内容: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两晋时期的政治变革、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1.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东吴、蜀汉、曹魏三国鼎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
2. 两晋时期的政治变革:晋朝的建立和南北朝的分裂,标志着政权的分立和变迁。
3.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南北朝时期,汉族、匈奴族、鲜卑族等不同民族在中国大地上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元文化。
第四部分: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文献阅读、历史考察。
1. 课堂讲授:教师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民族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文献阅读: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加深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4. 历史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考察活动,实地感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第五部分:学习评价学习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考核、历史考察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四)单元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单元名称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备课教师
单元教学知识结构
本单元是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这是战乱迭起、国家分立、民族汇聚趋势不断加强的时期,但它又为南方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文化艺术展现提供了条件,也为重新统一和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史实。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单元总结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主题下的内容,涉及到历史与现实,国家法规与民族关系,也涉及到史学理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国家与政权、分立与分裂、民族关系与政权性质等问题的思考。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重点难点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及 过程影响
(2)江南开发的原因
(3)孝文帝改革的目 的内容作用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措施
教师指导学生回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思考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与本课内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内在因果联系,使历史知识建立在科学系统之上。
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3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共25张PPT)
_鲜__卑__族__建立北魏,439年,统一黄 背景 河流域;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
的主流
目的
学习和接受_____先进文化,加强 对_________汉的族控制
迁都黄_河__流__域;改穿汉服;学习汉语; 内容 采用_洛__阳__;提倡与_____通婚
作用 促进了汉民姓族融合 汉人
【名师点拨】 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突出特征。民族融 合是各民族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 主要方式有民族迁徙、友好交往、少数民族统治者的 改革等。孝文帝改革既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又促进 了民族融合。
第三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线索导引】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_________ 统一北方
的基础。
(2)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大败曹军,奠定了_____
_____局面的基础。
三国
鼎立
2.形成:
政权 魏 蜀 吴
建立者
_曹__丕__ 刘备
认识
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 流。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民族融合 促进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加速民族融合
【探究研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
社会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为了躲避战乱,北 方人民(包括少数民族)纷纷向南迁移,出现了民族融合 的趋势,江南地区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2)大批北方人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南迁人口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 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 移奠定了基础。
【民族融合促发展】 材料三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 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 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三国两晋南北朝_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三国两晋南北朝_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导学案一、导入本节课我们将进修《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这一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交融的时期,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权分立和统一战争;2. 掌握两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理解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
三、教学内容1.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统一战争;2. 两晋时期:晋朝政治、经济、文化;3.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四、教学重点1. 三国时期的政权分立和统一战争;2. 两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
五、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历史事件;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展开思考;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教学过程1. 三国时期:介绍魏、蜀、吴三国的形成,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特点,以及三国之间的统一战争。
2. 两晋时期:讲解晋朝政治体制、经济状况、文化发展,重点介绍晋文化的兴盛。
3. 南北朝时期:分析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探讨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流。
七、教学评判1. 学生教室表现: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互动讨论情况、小组合作情况;2. 学生作业表现:安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判学生的进修水平。
八、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这一历史时期;2.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文化钻研,开展相关主题钻研,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钻研能力。
九、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这一历史时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同砚们能够在今后的进修中继续关注中国历史的发展,不息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知识点1讲解学习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1班级姓名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1. (战争)(1)背景:东汉末年,出现了众多割据军阀,其中曹操和袁绍的实力最强。
(2)经过:200年,曹军与袁军在官渡激战,袁军大败。
(3)影响:为曹操逐渐统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奠定基础。
2. (战争)(1)概况: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孙刘联军大败曹军。
(2)影响:奠定了的基础。
3.三国鼎立220年,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定都;221年,称帝,国号,史称,定都;222年,称王,国号,定都(今南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答:一方面,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退步。
另一方面,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历史的进步。
4.西晋的兴衰(1)建立及统一:265年,废魏帝,建立晋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灭亡:316年,灭亡。
5.东晋和南朝政局(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政权,定都,史称。
(2):383年,前秦军队与东晋军队在淝水对峙,前秦大败,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特点:。
6.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大量北民南迁,带来了和先进的;南方社会环境比较;南方自然条件;南北方人民的。
(2)表现:农业(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粪肥)、手工业(灌钢法、青瓷)得到显著发展。
(3)影响:为中国古代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7.北魏的建立与统一北方(1)建立:十六国后期,族中的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
(2)发展: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8.北魏孝文帝改革(1)迁都:494年,孝文帝迁都。
(2)改革内容:①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统一使用;②官员和家属必须穿;③改鲜卑姓为;④鼓励鲜卑贵族与联姻;⑤采用官制、律令;⑥学习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3)意义: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的步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时代特征:1、国家分裂,各地分裂割据;2、各民族在碰撞中融合,丰富了中原文化,也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3、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被人人口开始大批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复杂多变、政权并存,时战时和的时代。
东汉末年,豪强并起(如袁绍、曹操、孙权、刘备等),割据称雄,战乱频繁。
2、曹操统一北方:1、唯才是举,重用人才;2、在200年的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军事方面)。
3、挟持汉献帝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政治方面)。
4、实现屯田,解决军粮问题(经济方面)3、三国鼎立: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击败曹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1、人口南迁原因:为了逃避战乱时间:东汉末年开始,我国出现第一次北方人口南迁的高潮。
分布:北方移民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部分移民到岭南一带。
2、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原因: 1、南方统治相对稳定,战乱少(社会环境);2、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自然条件);3、北方人口为了逃避战乱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劳动力与技术条件)4、人民辛勤劳动,兴修水利,开荒垦田,促进了农业发展(主观因素)。
表现:农业: 1、南方大量兴修水利,鄱阳湖、洞庭湖、太湖一带开辟了大量湖田;2、北方现金生产技术传到南方(犁耕、施肥、栽培等技术);3、江南地区普遍实施稻麦两熟制,南五岭以南出现双季稻;手工业:1、南方纺织技术明显进步,蜀锦闻名全国,织锦业在长江流域迅速发展;2、南方商品经济初步发展,建康人口超百万。
3、发明了灌钢法,提高了炼钢质量;4、江南的青瓷技术达到很高水平。
海外贸易活跃:南方造船业发达。
南方商人的船队最远到达波斯一带。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1、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北魏(鲜卑族政权)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汇聚的趋势成为时代主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阶段复习课课件北师大版
主题1 南方经济的发展 【发展原因】
统治者 劳动力、生 产技术
社会环境 地理条件
人民
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 动力和先进技术
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
【历史启示】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南迁,带去
2.民族融合:在分裂的同时,局部地区经济发展,人们生产 生活相对安定,各族人民接触频繁,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3.南方开发: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和各族人民的大融 合,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4.文化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祖冲之、贾思勰、王羲之、 顾恺之等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的科学和艺术成就享有 崇高的地位。龙门和云冈的石窟艺术以其独特的风貌至今吸引 着人们。
【备选主题】 主题1 政权分立 【线索图解】
【著名战役】
名称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淝水 之战
时间 200年 208年 383年
交战 双方
曹操 袁绍
曹操 孙刘 联军
东晋 前秦
结果(或影响)
曹操打败袁绍,为统一黄河流域 奠定了基础
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 形成奠定了基础
东晋大败秦军,南方经济发展的 进程没有被打断
南北朝时期,战乱动荡,导致佛教盛行,石窟艺术由此发展起来。 4.我国古代的艺术多姿多彩,辉煌璀璨,充分体现了我国人
民的聪明智慧。
农学
1.科学家:贾思勰是我国北朝著名的农学家 2.主要成就: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 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首部农学“百科 全书”
【璀璨艺术】
东晋王羲之的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书法
《三国两晋南北朝_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_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三国时期政权的分立和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
2. 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理解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
1. 三国时期的政权分立: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曹操、孙权等重要人物;
2.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晋朝的建立,南北朝的对立,司马炎、刘裕等重要人物;
3.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的影响:政权分立导致社会动荡,民族汇聚增进文化交流。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三国时期和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场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进修:分组讨论三国时期和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各个时期的政治格局;
3. 思考:讨论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历史时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现象,拓展历史进修的广度和深度。
四、导学反思:
1. 学生进修兴趣如何引发和培养;
2. 学生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和提升;
3. 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掌握历史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格局,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愿学生在历史进修中不仅了解历史,更能从中汲取智慧,指引未来。
第三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肖玉超
白石镇中学
时代特征
秦汉时期
前221年----220年
特点:首次大一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20年----589年
特点:政权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政权分立 (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 三 政 战争不止 国 治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两 民族汇聚 晋 (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评价) 南 北 南方经济发展 朝 经 原因 济 时 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期 文 数学.农学.地理学. 化 书法.绘画.雕塑
A.中华文明的起源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统同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开放的社会
一、科学技术
项目 人物 成就 地位 取得成功的 共同原因
圆周率 数 学 祖冲之 3.1415926< π<3.141592 7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 周率计算到小数点 后第七位,比欧洲 社会因素: 早一千年 经济的发展
个人因素: 热爱科学 刻苦钻研 《水经注》: 优秀的地理著作, 亲身实践 记述1252条河 又具有很高的文学 地理学 郦道元 流及河流沿途 和史学价值 情况
一、经典战役
背景: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 战役名称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公元200年 时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 方奠定了基础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影响
二、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 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境
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
主题二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
考点分解 kao dian fen jie
考点四: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
1.北魏的建立和统一:鲜卑族拓跋部于386年建立魏
国,定都平城,史称 北魏。439年统一北方。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边疆少数民族大量 内迁,民族 汇聚逐渐成
为时代的主流。
(2)目的:顺应历史潮流,学习 汉文化,加强对 黄河流域的控制。 (3)措施:①迁都 洛阳(从平城迁到洛阳)。②实行汉化 政策:改穿 汉,服学习 汉,语采用 ,汉提姓倡与 通婚汉等人。
,使中国进入历史上
最为鼎盛的时期。因此,汉武帝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最具雄才大略的封建
帝王。
大一统
【点石成金】注意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维护统治、巩 固统一措施上的异同点。
考点分解 kao dian fen jie
考点三: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 1.张骞出使西域 • (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
• (1)在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设立丞相、
、
•
。
太尉
御史大夫 • (2)在地方:建立
制。郡的长官称 ,县的长官称县令。
• (3)作用: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
制度,从政治上巩固了对国家的统治。此
郡县 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
制度。
郡守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
考点分解 kao dian fen jie
、今新疆
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
。(3)丝绸之路最后到达的地方:欧洲(大秦—罗
马)。 河西走廊
欧洲 • 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东西方
交流的桥梁。至今仍是东西方
交通要道,对当今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仍发挥着重大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表现
农
业
围湖造田、兴修水利、江南地区麦稻兼作、岭南种 植双季稻
织锦 设立管理丝织业的管理机构,织锦业在长江中下游 业 迅速发展 手 冶铸 发明“______________”(方法) 灌钢法 工 业 业 制瓷 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 业 造船 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人航海到达夷洲(今台湾 业 )。南方商人的船队远航到达波斯一带 商 业 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建康城人口达到百万,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都 市
考点1
三国鼎立的形成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战役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结果 曹操以 公元200 少胜多, 年 大败袁军 孙刘联 公元208 军以少胜 年 多
时间
作用 为曹操统 一北方奠 定了基础 奠定了三 国鼎立局 面的基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政 权的建立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期的文化
代表人物 (作品) 成 就 (特色)
圆周率 把________ 数值精确推算到小 数点以后第七位,比欧洲早近一 千年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北朝) 贾思勰
农学
齐民要术 著作《__________》,是我国现 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水经注 著作《________》,是一部综合 性的地理学专著,以水道为系统, 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 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 史古迹等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战乱较少,社会较 安定。_______ 东晋 淝水之战 胜利,保证了南方的 安定。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湖田 开辟_____ 1. 农业
的发展
改进耕作技术 兴修 水利 _____ 织锦业 2. 手工业 纺织业: _____技术 人口南迁 2. 北方大量________ 的发展 进步 (劳动人手、先进的 发明灌钢法 冶铸业:________ 生产工具、先进经验 青瓷 制瓷业:_____ 烧制 技术。) 技术高 3. 商品 商品经济初步发展 城市 经济的发 ____ 繁荣 3.自然条件优越 展 人口 ____ 众多
石窟 艺术
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 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 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 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 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 军帐里变金木士革爻卦,水面偏 能用火攻。”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书法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代表作《________》, 有“天下第一行书”的 美誉,被后人称为“书 圣” 女史箴图 代表作《__________ 》和《洛神赋图 ________________》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云冈石窟 (山西) 龙门石窟 _______ _ (河南)
考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汇聚成为时 代的主流。 2、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 河流域的控制。 3.措施:迁都________;学汉语;穿汉服;改 洛阳 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4.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 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三国 鼎立 民族 融合 江南 开发 科技
文化
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200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 统一北方,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形成:魏:220年,曹丕,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 (国号汉)。吴:222年,孙权,建业。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494年。措施:1、迁都洛阳。2、 实行汉化措施:穿汉服,说汉化,改汉姓,同汉族通婚。 作用: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原因:南方战争相对较少;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劳 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自然条件优越。 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数学:祖冲之(南朝宋、齐之际),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 农学:贾思勰(北魏和东魏时期)《齐民要术》。 地理:郦道元(北魏)《水经注》。 书法:“书圣”王羲之(东晋)《兰亭序》。 绘画: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塑: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魏
蜀(汉) 吴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称帝
洛阳 成都
刘备称帝
孙权称王 建业(南京)
考点2
人口南迁
1.时间:________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南迁。 东汉 2.原因: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 3.浪潮:西晋后期,匈奴等族趁汉族统治集团内乱之机 起兵,西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大批北方民众纷纷 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4.南迁的地区:北方移民南下后,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 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________一带。 岭南 5.作用:为江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