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解析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3讲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7.启示: ①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是富国 强兵的重要途径; ②民族交融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③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 往的意识; ④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和发展,就必须与先进的民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⑤中华民族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不能封闭自己,而应改革开放,积 极吸收、借鉴国外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根本目的)。
3.内容: (1)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迁都原因:原都城气候干旱, 供给不足;政治保守不利汉化;位置偏北,不利融合和控制中原); (2)推行汉化政策: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说汉语); 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穿汉服); ③改鲜卑姓为汉姓(改汉姓);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与汉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制度、法律。
3.表现: (1)农业: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②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改进:犁耕、精耕细作,选种、育种、田间 管理、粪肥等; ③多种经营: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
(2)手工业:手工艺快速进步,缫丝、织布 、制瓷、冶铸、造船、 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03 疑难解析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比较及认识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200年
208年
背景
①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统一了北方,进而想 ②曹操势力逐渐增强 统一全国
交战双方
曹操vs袁绍
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统一了 黄河中下游地区)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影响 备注 认识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
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民族融合促进了各地区间的经 济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社会经 济的发展。
维护了国家统一
民族融合有助于增强各民族的 团结和凝聚力,为维护国家统
一提供了有力支持。
03
历史人物
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 家和文学家,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 军事手段,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建立了曹魏政权。
经济交流与文化交融
随着各地区间经济交流的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也相互交融, 为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人口迁徙与杂居
历史上因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的人口迁徙和杂居,加速了不 同民族间的融合。
民族融合的过程
01
02
03
民族间的通婚
不同民族间的通婚是民族 融合的重要途径,促进了 民族间的基因交流和文化 交融。
文化交流与传播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 传播,使得不同民族的文 化相互影响和融合。
政治手段推动
历史上一些朝代通过政治 手段,如推行民族政策、 设置羁縻州县等,促进了 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的影响
丰富了中华文化
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 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
的内涵。
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随着民族融合的推进,各民族 的认同感逐渐增强,形成了对 中华民族的共同认知。
THANKS
感谢观看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 融合课件
• 政权分立 • 民族融合 • 历史人物 • 历史事件 • 历史意义
01
政权分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
曹魏、蜀汉、东吴
南朝、北朝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政权鼎立, 互相攻伐,形成了政权分立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南朝和北朝各自有多个 政权并立,如宋、齐、梁、陈与北魏、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
主题三: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模块一
考点一 考点二
主题二 三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安徽中考探究 陕西中考探究 名师考点精讲
-10-
考点三
考点四
【易错易混】 1.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吗?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曹操逝世后,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 灭亡,三国时期开始,所以曹操并不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 2.三国时期重要都城。
模块一
中考纲要 年份 2017 2016
主题二 三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安徽中考探究 陕西中考探究 名师考点精讲
-4-
命题解读 考查内容
---孝文帝改革(副题) ----------
7年未考
2013---2017年陕西中考命题分析
题型
---选择题
题号
---13 ----------
意义 启示
商业 建康城(今南京)人口达百万,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城市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 经济重心 的南移奠 定了基础 今天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建设者要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 人民辛勤劳动;青少年要发奋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模块一
考点一 考点二
主题二 三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分值
2015
2014 2013 2012
-------
-------
----
----
模块一
考点一 考点二
主题二 三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安徽中考探究 陕西中考探究 名师考点精讲
-5-
考点三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十六国 时期
(1)4 世纪初到 5 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各国彼 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4 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考点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七上第 18 课 P ) 89-92 (2022·宜昌 5)
(1)317 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建康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东晋的
(A )
命题点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2.★(2022·宜昌)《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
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
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A 民族的大交融
( C)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社会相对安定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命题点 3: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江南地
(1)北方人的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劳动动力、先进的生产工
具和生产技术
力
区的开 原因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发
(3)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4)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1)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很多水利工程;农 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 表 (2)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 江南地 现 制盐等方面有显著的发展 区的开发 (3)商业: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 跃的大都市 影 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响
一北方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1)迁都:494 年迁都洛洛阳阳 (2)汉化:①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汉语语,禁用鲜 措施 卑语。②以汉汉服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为汉汉姓姓。④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性质 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影响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学习指导
` b t & 'f'(789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治大分裂、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时期。
在经历了秦汉时期约四百年的大一统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陷入近四百年的大分裂。
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四个阶段,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
这一时期政权分立、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但乱世之中社会的发展进步仍在继续,首先表现在江南地区的开发,其次这一时期在科技文化领域也取得显著成果,最后是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汉族与内迁少数民族由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记忆是基础《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基础知识可整合为四部分:政权分立、民族交融、南方经济发展、科技文化成就。
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们要根据整合的内容,记忆要点。
(一)政权分立1.三国鼎立。
(1)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遭到61严重破坏。
曹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势力不断壮大。
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一带展开决战。
曹军士兵多来自北方,他们不习水战,不服水土,曹操本人又骄傲轻敌,再加上孙刘联军战术运用得当,最终曹军大败。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鼎立形成了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2.西晋的短暂统一。
(1)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西晋统治黑暗,统治阶级昏庸腐朽,生活腐化奢侈,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2)西晋建国时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
晋惠帝在位时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材料和分析 问题能力。“遒媚劲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该 书法家的书法特点,“绝代更无”反映该书法家造诣高 超。联系所学知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有“天下
第一行书”美誉,后人称之为“书圣”。
方 式 民族迁徙和 杂居 改革 和亲 战争或联合 斗争
实 质 (1)从形式上看,是 “五胡”内迁 汉化过程 北魏孝文帝改革 (2)从经济发展角 度看,是农业化过 西汉昭君出塞 程 (3)从社会发展角 秦汉北击匈奴,内迁 度看,是少数民族 各族反抗西晋 封建化的过程,是 历史的进步
实
例
【感知中考】 1.(2015·龙岩中考)历史老师制作了一则谜语,谜面是 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融合(打一历史事件)。这 则谜语的谜底应是 ( )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三国鼎立” 可以说明这一时期政权分立;“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 了民族融合,根据这两点,可以总结出答案是B。
考点4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核心知识】 魏晋南北朝科学成就简表 称谓 人物 祖冲 之 朝代 南朝 主要成就 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 圆周率:3.141 592 63.141 592 7,领先世界近 1 000年
据所学轻松解答此题。
2.(2015·济宁学业考)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 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 是 (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题干插图信息再现史 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插图中地理信息“江水”(今 长江)“汉水”(今汉江)“柴桑”(今九江市)等信息可 知本题选择C。联系所学知识,项羽与秦军巨鹿之战在 河北;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在黄河流域;东晋与前秦淝 水之战在淮河流域。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3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02期)(解析版)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考点16 三国鼎立1.(2022年浙江湖州)《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于乌林、赤壁。
”该战役A.发生于公元2世纪初B.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D.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答案】C【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公元208年”“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于乌林、赤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赤壁之战。
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项正确;公元208年是3世纪初,排除A项;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的是淝水之战,排除B项;赤壁之战并没有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排除D项。
故选C项。
2.(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8年赤壁之战,孙吴联军打败曹操军队,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C项正确;巨鹿之战是秦末战役,排除A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前秦的交战,处于两晋时期,排除D项。
故选C项。
3.(2022年黑龙江绥化)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答案】错误【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8年的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对抗曹操,孙刘联军利用火攻打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本题说法错误。
考点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2022年湖北荆州)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
但是,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A.实现了民族大交融B.完成经济重心南移C.科学技术领先世界D.海外贸易高度发达【答案】A【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内容分析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内容分析
本单元上起东汉末年,下至南北朝,各地割据,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政权分立,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介于秦汉一统和隋唐一统这两大经济文化高潮之间,认识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同时,少数民族内迁和为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南迁,使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人口的迁移带来了民族的融合;孝文帝的改革则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为隋唐重新实现统一准备了条件,)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交往、融合中实现的,理解历史上的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明确历史与社会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前言政权分立在历史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概念于西方哲学和政治学中已经被深入研究。
随着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政权分立更加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本文将从政权分立的角度出发,探讨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
2.政权分立的概念政权分立是指国家把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交给不同机关(即“三权分立”),以避免某一权力机构滥用权力、建立权势专制的现象出现。
在实际操作中,政权分立可以具体体现在一国的立法机构、执行机构和司法机构间的平衡。
一般情况下,各个机构都是由不同的人担任,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相互制约,以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有效避免权力被滥用、权力膨胀等问题。
3.民族融合及其意义民族融合是指各个民族之间通过文化、语言、思想等各种因素融合在一起,使各民族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在现代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融合不仅可以带来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可以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与交流,以实现各民族的全面发展。
此外,民族融合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今天,全球化的进程中,民族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成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关系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是两个不同的议题,但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化、语言、思想等方面的交流,需要双方平等、公正的交流平台,而政权分立则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政权分立通过将权力分散,使各个民族都能够有自己的空间和机会,从而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相互交流,并最终实现民族融合。
此外,政权分立还可以保障各民族的权益,避免某一民族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对其他民族产生损害和影响。
在高度多元化的民族国家中,各个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和利益,政权分立可以有效保障各民族基本权益,避免矛盾的发生。
5.民族融合和政权分立都是现代民主制度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政权分立可以为不同民族提供公正、平等的政治环境和平台,从而进一步增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保障民族权益的保护。
第0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结)(解析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总结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三国鼎立【知识详解】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3) 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1) 220 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 221 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3) 222 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典例分析】某同学做了一个三国鼎立时期的大事年表,下列事件不应在此表里出现的是( )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王A.②③ B.②④C.②③④ D.①③【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00年官渡之战,属于东汉末年;230年卫温到达夷洲,属于三国鼎立以后;208年赤壁之战,属于东汉末年;222年孙权称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技巧总结】抓住题干关键词“不应在三国鼎立时期表里出现”是解题的关键,220年开始,魏蜀吴鼎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属于东汉末年。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它是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经受着新考验的时期——来自内部的分裂、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腐朽势力的考验,而另一方面,它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
具体来说,①这一时期的政治分裂是东汉末年以来封建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扩大,其经济根源是分散的豪强地主经济。
尽管分裂是这一时期的显著政治特点,但分裂中却蕴含着诸多有利于统一的因素(三国鼎立,局部统一的实现,西晋实现短暂统一,东晋和南朝也是局部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也出现过几个暂时统一的民族政权;后期割据逐渐消失,并为了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这一时期,南北方政治出现了不同特点: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士族得以充分发展,并成为分裂割据的基础。
随着这个腐朽的统治阶层从统治支柱到南朝后期的衰落,统治阶层的活力也从丧失到恢复,为以后的发展充实了阶级基础。
北方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③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使这一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江南的开发和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民族关系方面,五胡内迁,西晋实行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尖锐,西晋最终为少数民族所灭。
多民族政权并立,彼此混战,人民流离迁徙,民族交融加强。
三国蜀汉政权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更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④由于各民族人民的大交融、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都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中国历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继春秋战国以来的民族融合而进行的一次更大规模的融合,另一方面为以后的民族交融开辟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2025中考历史考点专题复习: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版)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综合检测卷(中考真题+最新模拟)(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1.(2023•东营)如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
它是()A.西汉形势图B.三国鼎立形势图C.元朝形势图D.明朝形势图【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图片中的“魏”“蜀”“吴”可知,这是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次年,孙权称吴王。
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故B符合题意;图片是三国鼎立形势图,不是西汉形势图、元朝形势图、明朝形势图,排除AC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是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23•大庆)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_____的联系。
()A.洛阳B.成都C.开封D.台湾【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与台湾的联系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答】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D项正确;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的是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排除AB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三国时期与台湾的联系的相关史实。
3.(2023•临沂)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中,“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脍炙人口。
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B.史书没有记载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C.《三国演义》所记述的内容真实可靠D.记载这些故事的史书已经全部失传【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3、概括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
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为后来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全国。
但是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纷争,加之内迁各族的反抗斗争,西晋灭亡,东晋在南方建立,中国陷入南北分裂状态,淝水之战使这一局面持续。
3、四世纪后期,北魏政权建立,统一黄河流域,顺应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孝文帝在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尚未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而且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知识体系松散但是求知欲强,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培养。
本单元线索清晰但内容抽象,利用大量的图片和材料,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材料、图片的阅读与分析,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哦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3、比较系统的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十六国以来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
过程与方法利用历史教学插图,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学习从各种途径收集史料的方法,收集讲述有关三国历史的小故事。
层层设疑,分组讨论。
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阅读课文,找出关于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有关因素,提高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政治方面:政权分立。
这一时期国家由统一走向了分裂,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年,在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狼狈逃回河北;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年,在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经过之战,曹操退守一带,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3)年,废掉称帝,国号,定都,东汉结束;年,在称帝,国号(),史称蜀;年,称王,国号(),后定都。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1)魏灭蜀:死后,大臣掌握了魏国的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最先被魏国灭亡;(2)西晋代魏:年,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朝,定都,史称“西晋”;(3)西晋灭吴:年,西晋灭掉,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3、西晋灭亡(1)西晋统一以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2)内部混战,“”耗竭了西晋的国力;(3)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
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4、东晋与前秦(1)东晋建立:年,重建晋朝,都城在,历史上称为“”。
(2)4世纪后期,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前秦王重用汉人这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3)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以后,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南朝:年,大将自立为帝,国号“”,结束了东晋的统治。
此后南方经历了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5)北魏: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
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6)北朝: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
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
5、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6、三次战役战役背景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二、经济方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国家由统一走向了分裂,但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的经济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开发。
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1.(2021·湖北宜昌市·中考真题)2021年4月,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见下图),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
这表明,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状态是A.战争B.隔离C.分裂D.交融【答案】D【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并结合所学可知。
十六国时期,政权统治者仿汉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经济文化生活交流频繁,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减少,我国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故D正确;ABC与题干出土文物描述不符,故错误。
综上故选D。
2.(2021·江苏南京市·中考真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个定都南京的政权是A.吴国B.西晋C.东晋D.南朝【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吴国在公元222年建立吴国,定都建业。
A正确;266年建立了西晋,都城在洛阳。
B错误;317年东晋建立,定都于建康,今南京。
晚于吴国。
C错误;420-589年的170年间,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
晚于吴国。
D 错误。
综上故选A。
3.(2021·山东菏泽市·中考真题)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
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
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B.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方战乱,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大批南迁,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不仅为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轮 定组选答题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进入第三轮
从图中,我们可概括出孝文帝改革政策包含哪些措施?
穿汉服 改汉姓 从平城迁都洛阳 与汉族联姻
返回
第二题、用线段将下面各项内容连接起来
魏
成都
孙权
蜀
建业
刘备
吴
洛阳
南方 南朝
短暂的
统一
统一
政权分立
统一
知
识
点
再
A、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现
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二
B、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
、 江
原因
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最主要原因)
南
C、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经
D、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济
的
开
发
作用 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一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
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 C.吴
D.西晋
B
1.2、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孙刘联军胜利
作 用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
基础
一知、 识点再现:
政 权
朝代
的
魏
分
立 三国 蜀
: (三国鼎
立)
吴
起止时间 开国皇帝 都城
220—266年 曹丕
洛阳
221—263年 222—280年
刘备 孙权
成都 建业 (今南京)
西晋 266—316年 司马炎 洛阳
两晋 东晋 317—420年 司马睿 建康
曹丕
返回
第三题、〖老马识“图” 〗
1、请你在上面地图上用不同符号标出两晋南北 朝时期民族迁移大致方向
2 、人口迁移对江南经济发展起什么作用?
第三题、〖老马识“图” 〗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1、请你在上面地图上用不同符号标出两晋南北 朝时期民族迁移大致方向
2 、人口迁移对江南经济发展起什么作用? 返回
第四题
A
1.3、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
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
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1.4、北魏孝文帝在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采取措施革除落后的“胡风
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民族关系——民族融合)
识
点
再 现
淝 交战双方:_前__秦__VS_东__晋__
武力
水
战争结果:前秦政权灭亡,北方再度混战; 东晋获得一段时间的安定
冲突
之 战
和平 相处
(一)迁都:从平城迁往_洛__阳___
(二)具体措施
孝 ①语言: 说汉话
文 ②服饰: 穿汉服
帝
③姓氏: 改汉姓 ④婚姻:与汉族联姻
第 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
五 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题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
找一找: 右边的地 图上有错 吗?如果 有,看谁 能把错误 误找出来。
返回
2210年,曹操丕自 称帝,国号魏, 定都长洛安阳。
222201年年,, 诸刘葛备亮在在 成成都都称称帝, 国帝号,汉国, 史号称蜀蜀。汉。
222年,孙权 称王,国号 吴,定都建 业。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
南朝 北朝
宋、齐、梁、陈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221年 刘备称帝 定都成都
220年 曹丕称帝 定都洛阳
魏
吴 蜀
222年 孙权称王 定都建业
知识点再现: 一、政权的分立
你能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政权更替迅速说出来吗?
北朝
北方
东魏 北齐
东魏 汉蜀
吴
西 十六国 北魏 西魏 北周
晋 东晋
宋齐梁陈
隋 朝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七上)
周朝
汉朝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北朝
魏 蜀 吴
西 晋
十六国
东 晋
宋
北魏 齐
东魏 西魏 梁
北齐 北周 陈
隋
南朝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20年-589年
涉及课程: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 第22课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
北朝
贾思勰 郦道元 王羲之 顾恺之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 科学著作
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一部综合性 《水经注》 的地理学专著。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 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 “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 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2.3、北魏孝文帝改革将_鲜_卑__族__的姓氏改为汉 族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__元____。
2.4、北魏的_郦__道_元__著有地理专著_《__水__经_注__》_
第一轮 必答题
3.1、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是? 促进了民族融合
3.2、说出三国鼎立的国家名称。 魏、蜀、吴
3.3、列举魏晋南北朝的书画艺术成就。 王羲之《兰亭序》 顾恺之《女史箴图》、
考点
赤壁之战的作用;魏、蜀、吴三国鼎立; 江南开发的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意 义;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阶段特征:政权分立;民族融合; 江南经济开发。
政治:政权分立 经济:江南地区的开发 民族关系:出现北方民族大融合
文化:承上启下
赤壁之战
目
的
时间 交战双方
曹操想吞并江南统一天下
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国俗”,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其措施有 ①在朝
廷中使用汉语 ②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③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
子,以孝治国 ④迁都长安 A.①②③ B.②③④
A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一轮 必答题
2.1、__赤_壁__之__战__后,三国鼎立局面逐步形成
2.2、魏晋南北朝时期, _人_口__南__迁_____促进了 江南地区的开发。
改 ⑤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革 ⑥风俗: 学汉族礼法
(三)影响: 促进了民族融合
请把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 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 世界一千年。
农学 北朝 地理 北魏
书画 东晋
绘画 东晋
石窟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