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常见病诊疗规程(新)
常见病诊疗规程一、小儿肺炎1、目的:确保小儿肺炎患儿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有效治疗,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2、围:肺炎。
3、职责:按各级医师职责、值班医师职责、管房医生职责对患儿诊疗负责。
4、诊疗规程4.1 诊断要点:1、发病前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起病多急骤,有发热、咳嗽和气促等症状。
2、体征鼻翼扇动、三凹征、口唇和鼻唇沟及趾指端发绀。
3、肺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变粗或稍减低,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
4、重症患者常有其他系统体征或症状,如呕吐、腹泻、抽搐、心音低钝、心率快等。
5、常见的并发症为肺气肿或肺不,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性脑病。
6、辅助检查(1)血象及细菌培养有助于病原学诊断。
细菌性肺炎血白细胞大多数增加,病毒性肺炎血白细胞正常或减低。
(2)胸部X线片可见非特异性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中带较多,少数可融合成大片浸润影,并可伴有肺不或肺气肿。
并发脓气胸、肺大疱时可见相应的改变。
4.2 鉴别诊断1、急性支气管炎以咳嗽为主,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肺部呼吸音粗糙或有不固定的干湿罗音。
婴幼儿全身症状重,因气管狭窄,易致呼吸困难,有时与肺炎不易区分,应按肺炎处理。
胸片可帮助诊断。
2、肺结核婴幼儿活动性肺结核的症状及X线影像改变与支气管肺炎有相似之处,但肺部罗音常不明显。
应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和X线胸片及抗生素治疗后的反应加以鉴别。
3、支气管异物吸入异物可致支气管部分或完全阻塞而导致肺气肿或肺不,易继发感染、引起肺部炎症。
但根据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及胸部X线检查可予以鉴别,必要时可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
4.3 治疗1、一般治疗保持室空气流通、相对湿度60%;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
2、病原治疗(1)抗生素:轻症肺炎可在门诊治疗,首选青霉素G、羟氨苄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等。
备选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如头孢克洛或头孢丙烯等。
医生儿科疾病诊疗方案
医生儿科疾病诊疗方案儿童的身体较为娇嫩,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对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特殊的要求。
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儿童疾病,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旨在帮助儿童尽早康复。
本篇文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及其诊疗方案。
一、感冒儿童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等。
针对儿童感冒的诊疗方案如下:1. 对症治疗:根据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如退烧药、咳嗽药等。
同时,鼓励孩子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冒病毒传播。
2. 营养调理:提供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
同时,避免给儿童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3. 定期复查:及时关注儿童的病情变化,遵循医嘱进行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二、腹泻儿童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胃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等。
针对儿童腹泻的诊疗方案如下:1. 病因诊断: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定腹泻的原因,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2. 补充水分:由于腹泻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建议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3. 抗菌治疗:如果腹泻由细菌感染引起,医生可能会根据细菌的敏感性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 营养支持:对于腹泻期间食欲不振的儿童,可以通过适当调整饮食,增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维持营养摄入。
三、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喘息、气急等。
针对儿童哮喘的诊疗方案如下:1. 发作期治疗:迅速缓解哮喘发作,如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和激素类药物。
2. 基础治疗:预防哮喘的再次发作,如使用吸入式激素等药物,控制炎症反应。
3. 避免过敏:避免接触哮喘诱发因素,如尘螨、花粉等,保持室内清洁。
4. 定期随访:定期复查哮喘患儿肺功能,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确保哮喘稳定控制。
总结:医生儿科疾病的诊疗方案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上述只是对几种常见儿童疾病的一般性治疗建议。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年龄和体质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word完整版)儿科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费县人民医院儿科疾病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科室:住院病人诊疗规范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4)新生儿颅内出血 (5)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5)感染性疾病: (6)先天性感染 (6)新生儿败血症 (7)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8)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治 (8)支原体肺炎的诊治 (10)小儿出血性疾病: (1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 (1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 (12)血友病 (13)血尿诊断与鉴别诊断 (14)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治 (16)慢性肾炎综合征治疗 (18)急性呼吸衰竭的诊疗常规 (20)先天性心脏病 (22)一、室间隔缺损 (22)二、房间隔缺损 (23)三、动脉导管未闭 (23)四、法洛四联症 (24)五、大动脉转位 (25)六、主动脉缩窄 (26)七、肺动脉瓣狹窄 (26)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8)儿童期糖尿病 (29)川崎病 (33)心肌炎的诊治 (34)哮喘的诊治 (35)小儿结核的诊断 (37)操作规范:气管插管术 (37)腰推穿刺 (39)腹腔穿刺 (39)胸膜腔穿刺抽液 (40)胸膜腔穿刺抽气 (41)胸骨穿刺 (41)住院病人诊疗规范1、诊断规范(1)医师熟练掌握本专科疾病疾病诊疗规范和诊疗指南。
(2)诊断依据必须符合诊疗规范.(3)一般病例由主管医师诊断,疑难病例由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确诊。
(4)重大疾病或特殊病人须会诊讨论确诊。
(5)死亡病例应全科讨论确立最后诊断和死亡原因.(6)非本科疾病诊断不明时,须由专科医师会诊确定.(7)特殊或有创检查须副主任以上医师批准,诊断性治疗由科主任审批。
(8)普通病例三日内确诊,疑难病例原则上7日内确诊.(9)禁止滥用检查手段和过度检查行为,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
(10)有创检查需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认可。
(11)按时完成入院常规检查:必须做的常规检查入院后三天内完成,必须的特检五天内完成,危急重病人的必要检查急诊完成.2、治疗规范(1)医师熟悉本科疾病治疗常规和疗效标准。
儿科诊疗常规标准
5)第四章 呼第一节急性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respiratory infection ):简称上感,俗 称“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
主要侵犯鼻、咽和鼻咽部,常 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 吸道感染。
冬春季多发,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以病毒多见,约占 9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及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其次为细菌感染,如链 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亦可引起。
【诊断】吸系统 呼吸道感染1、一般类型上感 年长儿症状较轻,常于受凉后 1-3 天出现鼻塞、喷嚏、流涕、 干咳、咽痛、发热等;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显着而全身症状重, 可骤然起病,高热、咳嗽、食欲差,烦躁,甚至高热惊厥。
有些患儿可伴有呕吐、腹泻、阵发行脐周疼痛。
体检: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等。
肺 部呼吸音正常;部分患儿可有不同形态的皮疹。
可伴有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气 感可引气急性肾1) 疾病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年长儿若患链球菌性炎、风湿热等。
血常规: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分类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
如为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
分类以中性淋粒细胞增多为主。
5)(6) C 反应蛋白:取微量血送检,可辅助鉴别感染源。
细菌感染早期可升高,单纯病毒感染时正常。
2、特殊类型的上感(1)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系柯萨奇A 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
表现为急性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的大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 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由腺病毒3、7型所致,常发生于春夏季,可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流行。
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有时伴胃肠道症状。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25150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第一章高危新生儿管理常规一、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常规1.正常新生儿娩出半小时内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
入母婴同室后护士对产妇进行宣教指导,按需哺乳。
2.新生儿科医师对初生新生儿完成详细的体格检查,填写表格式新生儿出生纪录,对有出生缺陷的婴儿填写“出生缺陷表”。
新生儿出院前再做体检,填写出院纪录。
3.新生儿科医师每日逐一查视,填写新生儿查体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入高危新生儿室观察、治疗。
4.护士随时巡视病房,对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儿科医师处理。
5.对新生儿常规采足跟血做新生儿筛查。
注射维生素K1。
对胎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常规注射氨苄青霉素3天。
二、新生儿查体1.发现是否畸形。
2.注意脐带出血或渗血。
3.第一次大便24小时,最迟排尿24-32小时,2-3小时抱母乳,以促使子宫收缩及催乳,母乳24小时之内初乳抗体多,有利于小儿增强体质。
4.查体后为正常新生儿,立即放在母亲身边促进乳汁分泌。
头颅血肿与头皮水肿鉴别头颅血肿头皮水肿原因:颅骨骨膜下小血管破裂头皮受挤压,局部组织水肿部位:顶骨或枕骨骨膜下先露部皮下组织质地:柔软,有波动感骨缘清晰为可凹性水肿范围:局限于骨缝之内不受骨缝限制出现:出生时小,以后逐渐明显出生时大,逐渐变小时间:24小时后更显消失:慢,先软→硬→消失快,2-3天消失三、早产儿主要特点是孕期不足,各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是重点监护对象。
(一)诊断要点1.病史:了解发生早产的原因2.临床表现(1)外观特点: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毳毛多、皮下脂肪少、头大、头发纤细、乳腺触不到结节、指甲软、未达指端、足趾纹理少。
(2)体温:多为体温不升,易并发硬肿症,但在高温中又易引起高热。
(3)呼吸浅表,节律不整,易出现呼吸暂停(暂停20秒,心率100次/分,发绀,肌张力低下)。
常并发肺不张,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肺出血等。
(4)消化功能差,吸吮、吞咽功能低下,喂养困难,易溢乳、呛奶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儿科诊疗常规(全)
儿科诊疗常规(全)标题:儿科诊疗常规:了解孩子的健康与成长导言:儿科诊疗是专门研究儿童疾病的医学领域,为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家长需要了解儿科诊疗的常规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诊疗的全过程,包括预防接种、日常护理、常见疾病与急救处理,以及如何与儿科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
第一部分:预防接种1.接种的重要性:掌握疫苗接种对孩子健康的重要性,预防接种是预防儿童疾病的关键。
2.疫苗种类:详细介绍儿童必须接种的常规疫苗,如百白破、麻疹、脊髓灰质炎等。
3.接种时间表:根据孩子年龄提供接种时间表,家长可清楚了解何时接种何种疫苗,避免错过接种时机。
第二部分:日常护理1.饮食与营养:讲述儿童合理饮食与营养的重要性,提供常见的膳食建议和均衡饮食规划。
2.睡眠与休息:介绍儿童睡眠需求和重要性,并提供建立良好睡眠习惯的实用方法。
3.个人卫生:分享儿童个人卫生的必要性,包括洗手、牙齿护理等,并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指导。
第三部分:常见疾病与急救处理1.感冒与发烧:分析孩子常见感冒和发烧的原因、症状与处理方法,并提供合适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建议。
2.儿童腹泻:介绍常见腹泻的病因、症状和处理方法,包括补水、饮食调理和药物使用等。
3.皮肤问题:讲解孩子常见的皮肤问题,如湿疹、疱疹等,并给出相应的护理建议和治疗方法。
第四部分:与儿科医生的沟通1.选择合适的儿科医生:指导家长如何选择一位合适的儿科医生,包括专业能力、信任度和沟通效果等方面。
2.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提供与儿科医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建议,包括主动沟通、提问和共同制定治疗计划等。
结论:儿科诊疗常规是保证孩子健康的关键。
通过预防接种、日常护理、常见疾病处理和与儿科医生的良好沟通,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健康与成长,及时发现并处理孩子的疾病,保障孩子的健康与幸福成长。
(1732字)。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作为父母,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以及相应的诊疗常规。
1. 儿童感冒及其治疗感冒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症状包括流鼻涕、咳嗽、喉咙痛和发烧等。
当孩子感冒时,要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并保持适当的饮食。
如果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以考虑给孩子服用退烧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并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也是预防感冒的重要措施。
2. 儿童腹泻的处理儿童腹泻主要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饮食过敏引起的。
当孩子出现腹泻症状时,我们应该确保他们充足饮水以防脱水。
同时,避免给孩子吃含有脂肪或高纤维的食物,可以给他们喂养米汤、面汤和充分煮熟的米饭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腹泻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发热、血便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3. 儿童哮喘的治疗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会导致呼吸急促、气喘和胸闷等症状。
对于被诊断为哮喘的儿童,家长应定期带他们去儿科医生那里进行随访。
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使用湿化器、吸入药物以及避免触发哮喘的物质。
家长还应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雾化器和吸入器,并确保孩子按规定的剂量使用药物。
4. 儿童扁桃体炎的治疗扁桃体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症状包括喉咙痛、发烧、咳嗽和吞咽困难。
如果孩子出现扁桃体炎的症状,可以给他们口服退烧药物缓解症状,并鼓励他们多喝水以保持水分摄入。
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使用局部止痛药物或抗生素来减轻疼痛和炎症。
如果孩子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或咽部严重肿胀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5. 儿童皮炎的处理儿童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可以表现为红肿、瘙痒、起疱和糜烂等症状。
对于轻度的皮炎,可以用保湿剂、外用激素药物或非处方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症状。
在选择外用药物时,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时间的控制,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一、儿科常见疾病之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特点是以发热、流鼻涕、咳嗽等症状为主,并常伴有喉咙痛、全身不适等表现。
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
一、休息:感冒时儿童需要充分休息,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
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保持室内休息,避免接触冷空气。
二、饮食调理:在感冒期间,儿童的食欲通常会减退,但仍需要适量的营养。
家长应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米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多喝水也有助于病毒的排出。
三、药物治疗:对于好转症状较轻的儿童,可以使用一些非处方药物缓解症状,如退烧药、咳嗽药等。
但是建议家长在使用药物前咨询医生,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
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常规消毒:儿童感冒期间,应注意常规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 手部卫生:家长和儿童都要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 室内通风:儿童感冒期间适当通风有助于病毒的排出。
4. 避免外出:感冒期间,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以免感染其他病毒或细菌。
综上所述,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家长应给予孩子休息、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等,并注意常规消毒、手部卫生、室内通风以及避免外出等措施,帮助孩子早日康复。
二、儿科常见疾病之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薄、呈水样或泥样,伴有腹胀、腹痛等不适。
腹泻多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饮食不当等引起,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补充液体等。
一、休息:腹泻时,儿童需要适当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加速康复。
二、饮食调理:儿童腹泻期间,消化系统比较脆弱,所以饮食调理尤为重要。
切忌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食物,酸甜口味过重的食物等。
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水煮蔬菜等,同时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补充液体:腹泻会导致儿童体内水分丧失,所以需要注意补充液体。
儿科诊疗常规
常见儿科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节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有关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包括厌食、消瘦、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反酸、反复上腹部疼痛、呕血及便血史。
3. 有关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溃疡的家族史。
4. 以前的检查、治疗经过及疗效情况。
【检查】1. 全身体检,重点检查腹部情况。
2.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3. 有条件可作上消化道纤维内窥镜检查。
4. 有条件可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IgG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13-C素呼吸试验等。
【诊断】1. 具有上消化道疾病的症状,钡餐及纤维内窥镜检查的结果即可诊断。
2. 注意与应激性溃疡、胃泌素瘤所致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相鉴别。
【治疗原则】1. 饮食治疗。
2. 并发症治疗,如溃疡出血等。
3. 抗酸治疗,包括H2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抑制剂。
4. 保护胃粘膜,如胶体铋。
5. 根除HP治疗。
6. 病情复杂,医疗条件欠佳者,需请专科医师或转上级医院医治。
【疗效标准】1.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钡餐或纤维内窥镜检查溃疡愈合。
2.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钡餐或纤维内窥镜检查溃疡缩小。
3. 未愈:未达到上述水准者。
【出院标准】病情好转、并发症控制后可出院门诊治疗。
小儿腹泻病【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大便性状、次数及病程。
3. 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4. 有无中毒症状。
5. 有无明显病因及诱因。
【检查】1. 全身体检,注意生命体征及脱水情况。
2. 血常规、大便常规,电解质及肾功能检查。
3. 病毒学检查,大便细菌培养。
【诊断】1. 根据大便性状、次数即可诊断,病因未明确之前,统称腹泻病。
2. 尽可能找出腹泻的病因以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1. 合理饮食。
2. 控制感染。
3. 消化道粘膜保护剂,微生态疗法。
4.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5. 脱水程度、中毒症状严重又缺乏相应检查及治疗手段者需送上级医院治疗。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第一章高危新生儿管理常规一、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常规1.正常新生儿娩出半小时内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
入母婴同室后护士对产妇进行宣教指导,按需哺乳。
2.新生儿科医师对初生新生儿完成详细的体格检查,填写表格式新生儿出生纪录,对有出生缺陷的婴儿填写“出生缺陷表”。
新生儿出院前再做体检,填写出院纪录。
3.新生儿科医师每日逐一查视,填写新生儿查体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入高危新生儿室观察、治疗。
4.护士随时巡视病房,对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儿科医师处理。
5.对新生儿常规采足跟血做新生儿筛查。
注射维生素K1。
对胎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常规注射氨苄青霉素3天。
二、新生儿查体1.发现是否畸形。
2.注意脐带出血或渗血。
3.第一次大便24小时,最迟排尿24-32小时,2-3小时抱母乳,以促使子宫收缩及催乳,母乳24小时之内初乳抗体多,有利于小儿增强体质。
4.查体后为正常新生儿,立即放在母亲身边促进乳汁分泌。
头颅血肿与头皮水肿鉴别头颅血肿头皮水肿原因:颅骨骨膜下小血管破裂头皮受挤压,局部组织水肿部位:顶骨或枕骨骨膜下先露部皮下组织质地:柔软,有波动感骨缘清晰为可凹性水肿范围:局限于骨缝之内不受骨缝限制出现:出生时小,以后逐渐明显出生时大,逐渐变小时间:24小时后更显消失:慢,先软→硬→消失快,2-3天消失三、早产儿主要特点是孕期不足,各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是重点监护对象。
(一)诊断要点1.病史:了解发生早产的原因2.临床表现(1)外观特点: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毳毛多、皮下脂肪少、头大、头发纤细、乳腺触不到结节、指甲软、未达指端、足趾纹理少。
(2)体温:多为体温不升,易并发硬肿症,但在高温中又易引起高热。
(3)呼吸浅表,节律不整,易出现呼吸暂停(暂停20秒,心率100次/分,发绀,肌张力低下)。
常并发肺不张,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肺出血等。
(4)消化功能差,吸吮、吞咽功能低下,喂养困难,易溢乳、呛奶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引言
儿科常见疾病指的是在儿童中较为普遍出现的疾病,这些疾病
对儿童的健康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儿童能够得到及时、
准确的治疗,制定了儿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常见疾病的诊断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详细的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病症出现时间、症状表现、病情变化等信息。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体温、血压等指标,以及检查器官功能和皮肤状况等。
3. 辅助检查:根据患儿的病情,医生可能会安排一些辅助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帮助确定诊断。
常见疾病的治疗
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儿的诊断结果,开具相应的药物处方,如抗生素、退热药、抗过敏药等。
在用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2. 支持疗法:对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的患儿,医生可能会采取相应的支持疗法,如补充水分、调整饮食等,以帮助患儿快速康复。
3. 休息和康复:对于一些需要休息和康复的疾病,医生会建议患儿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同时鼓励适量运动和良好饮食惯。
结论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是为了确保儿童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而制定的。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支持疗法、休息和康复等措施都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通过遵循儿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和发育。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目录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溶血病支原体肺炎新生儿败血症重症肺炎的诊治小儿腹泻规范体液疗法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疗常规儿童甲亢、甲减、及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肺结核病诊疗常规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急性呼衰的诊疗方案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新生儿访视技术常规血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疗常规支气管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诊断:一、病史1、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有明显窒息史。
出生时有重度窒息,指Apgar评分1min≤3分,并延续至5min时仍≤5分;经抢救10分钟后开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和/或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7.00。
二、症状和体征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至24h以上,如意识改变(过度兴奋、嗜睡、昏迷),肌张力改变(增高或减弱),原始反射异常(吸吮、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重时可有惊厥,脑干征状 (呼吸节律改变、呼吸节律不整、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部分患儿可有眼球震颤。
前囟张力增高。
HIE的神经症状在出生后是变化的,症状可逐渐加重,一般于72h达高峰,随后逐渐好转,严重者病情可恶化。
临床应对出生3d内的新生儿神经症状进行仔细的动态观察,并给予分度。
HIE临床分度三、辅助检查1、脑电图在生后1周内检查。
表现为脑电活动延迟(落后于实际胎龄),异常放电,缺乏变异,背景活动异常(以低电压和爆发抑制为主)等有条件时,可在出生早期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 (aEEG)连续监测。
2、B超可在HIE病程早期(72h内)开始检查。
(1)脑室内广泛分布的轻度回声增强,伴脑室脑沟及半球裂隙的变窄或消失,和脑动脉搏动减弱,提示脑水肿存在。
(2)基底神经节和丘脑呈双侧对称性强回声,提示存在基底神经节丘脑损伤。
儿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1. 感冒- 定期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鼻塞时使用生理盐水滴鼻- 适当休息,增加水分摄入2. 腹泻- 多饮水,避免脱水- 饮食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等- 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3. 发热- 量体温,根据体温高低选择退烧药物- 保持室内通风,穿轻薄衣物- 酸奶、苦瓜等有退热作用的食物4. 咳嗽- 避免寒冷或刺激性食物,如冷饮和辛辣食物- 多喝水,服用咳嗽药物,如甘草片或川贝润喉片- 定期进行湿度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5. 呼吸道感染- 定期用盐水漱口,清洗口腔- 避免进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6. 食物中毒- 喝大量清水,促进体内有害物排出- 忌食生冷及油腻食物,以稀饭为主食- 慎选食品来源,避免食用不新鲜或糟糕加工的食品7. 过敏性皮炎- 避免接触过敏原- 洗澡时使用温水和温和的洗涤剂- 涂抹抗过敏的皮肤霜或药膏8. 喉炎- 多喝水,多休息,避免过度用嗓- 避免吃辣椒、煎炸等刺激性食物- 演讲或唱歌后用温水漱口9. 结膜炎- 温水洗眼,保持眼部清洁- 不共用毛巾、枕头等个人用品- 照顾好宝宝的眼部卫生10. 营养不良- 进食均衡饮食,多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 定期进行体检,补充缺乏的营养素- 避免过度依赖高糖和高脂肪食物11. 肺炎- 按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避免大食量,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定期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12. 扁桃体炎- 多饮水,多休息,保持喉部湿润-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和酒类- 定期口腔卫生,漱口消毒13. 痢疾- 严格卫生措施,如勤洗手和消毒- 饮食清淡,以米粥和面条为主-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14. 麻疹- 多饮水,多休息,提供充足的营养- 定期进行护理,如补充维生素C等- 避免接触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15. 红疹- 保持室内环境通风,避免过度保暖- 饮食清淡,以稀饭和面条为主-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和洗护用品16. 病毒性感染- 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避免接触感染者和密集人群-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等17. 肠道寄生虫感染- 定期服用驱虫药物- 饮食要卫生,熟食为宜- 加强环境卫生,预防感染18. 咽部感染- 多饮水,保持喉部湿润- 饮食温和,避免过于刺激性的食物- 定期消毒个人用品,保持口腔卫生19. 泌尿系统感染- 定期量尿,多饮水,促进排尿- 注意保持基本的个人卫生- 避免憋尿,及时就医治疗20. 耳部感染- 清洁耳朵,避免进水和异物进入- 定期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避免使用耳塞、耳机过度刺激耳朵以上是儿科门诊常见的20种疾病诊疗常规,仅供参考。
儿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儿科常见病诊疗规新生儿肺炎【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完成病历。
2. 孕母在妊娠期感染。
3. 胎膜早破、急产、滞产、反复经产道检查。
4. 婴儿出生有窒息史,生后有感染病人接触史及脐炎、皮肤感染、败血症等病史。
5. 接受侵入性操作和检查等医源性因素。
6. 吃奶少或拒乳、反应低下等一般症状及咳嗽、喘、吐沫、呛奶等呼吸道症状,体温不升或发热。
【检查】1. 体格检查:缺氧、呼吸困难的表现,呼吸音的改变,罗音的性质及特征,重症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异常的表现。
2. 血常规、血培养、痰培养、病毒学检查、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及摄胸部X片等。
【诊断】1. 根据上述病史、临床表现及胸部X光片等辅助检查可确诊。
2. 需与大量羊水吸入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等鉴别。
【治疗】1. 加强护理及监护、保温。
2. 抗感染治疗。
3. 加温湿化后供氧,加强呼吸管理。
4. 胸部物理治疗,体位引流、胸背部叩击或震动。
5.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吸痰、雾化吸入及气管冲冼等。
6. 纠正酸中毒,心衰者强心、利尿、对症处理,对并发症治疗。
7. 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液体,支持疗法。
新生儿黄疸【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完成病历。
2. 患儿父母有黄疸、遗传代病家族史,患儿父母血型。
3. 孕母既往有原因不明的死胎、流产史、输血史、分娩过黄疸新生儿病史。
4. 患儿有窒息、缺氧史。
5. 患儿有宫感染史或感染性疾病患病史。
6. 患儿有出血病史。
7. 黄疸出现在生后24小时、进展快,或消退延迟,•伴吃奶差、呕吐、腹泻、体温波动等。
8. 黄疸退而复现。
【检查】1. 体格检查:黄疸的分布、程度、颜色,有无贫血、肝脾肿大及核黄疸的神经系统体征。
2. 血常规、血型、网织红细胞、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检测。
3. 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抗体释放试验、抗体效价测定。
4. G-6-PD活性测定、血红蛋白电泳。
5. 血培养、肝功能、转氨酶、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TORCH血清学检测及基因诊断(PC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新生儿黄疸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102µmol/L(6mg/d1);②足月儿血清胆红索浓度>220.6µmol/L(12.9mg/d1),早产儿>256.5µmol/L(15mg/dl);③血清结合JJH红素>34µmol/L(2mg/d1);④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µmol /L(5mg/d1);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诊断】(一)诊断要点I.胆红素值足月儿总胆红素>220.6µmol/L (12.9mg/d1),早产儿>256.5µmol/L(15mg/d1)。
2.病史要详细询问病史,明确发病原因,包括围产因素,感染因素,引起溶血的各种疾病,家族史、喂养史,并了解黄疸出现时间,进展情况及大小便颜色。
3.临床表现(1)黄疸发生早,生后24小时内即可见。
(2)黄疸发展快24小时内可明显加重,每天胆红素可增加5mg/dl以上。
(3)黄疸程度重,血型不合溶血者常伴有苍白、贫血,感染者常伴有感染中毒表现。
(4)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迁延不愈或进行性加重。
(5)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复又出现。
(二)黄疸的分期1.早期黄疸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多为新生儿溶血病;生后2~3日出现者有围产因素(窒息、头颅血肿、产前用催产素、输液过多等)、呕吐、排胎便延迟、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病、宫内感染、早发型母乳黄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南方籍孕妇多见)。
遗传性胆红素代谢性疾病及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则均极少见。
2.晚期黄疸感染或败血症、母乳性黄疸(无临床症状,生长发育良好,肝功正常,黄疸高峰在生后7~10日,持续6~12周,暂停母乳4~5日,黄疸很快减退)。
【治疗】(一)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予以适宜治疗。
(二)光疗为首选治疗,光疗能使未结合型胆红素Z型转化为E型(水溶性)从胆汁及尿排出。
光疗时间24~72小时,连续或间断照射。
患儿应裸露,用黑纸遮眼、尿布遮生殖器,勤翻身,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降温,每日液量应增加25%。
光疗时可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直接胆红素达68µmol/L (4mg/d1)时可出现青铜症,停光疗即可痊愈。
光疗时每12~24小时要监测胆红素,停光疗后胆红素还可回升,应继续监测。
光疗指征: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
胆红素>102µmol/L (6mg/d1)者。
2.48小时内胆红素>154µmol/L(9mg/d1)者。
3.48小时后胆红素>220. 6µmol/L (12. 9mg/d1)者。
4.早产儿>171µmol/L (10mg/d1)者。
(三)药物治疗1.血浆或白蛋白可与游离胆红素结合,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
白蛋白每次lg/kg静脉输入。
心力衰竭、贫血、水肿者禁用。
2.苯巴比妥为肝酶诱导剂,出生后第一周服用有效,对32周龄以下的早产儿效果差。
3.对血型不合溶血病应早期给予静脉用免疫球蛋白(WIG)1g/kg静脉滴注。
4.中用退黄汤,但应注意某中的肝肾毒性。
换血指征:1.产前明确诊断,新生儿出生时有贫血,水肿,肝脾大等心衰症状者。
2.脐血Hb<140g/L(14g/d1)者。
3.脐血胆红素>4mg/dl,生后8小时达6mg/dl,10~12小时达10mg/dl,24小时达15mg/dl,生后48小时>20mg/dl,任何时间>25 mg/dl,胆红素每小时升高>0 . 7mg/d1者。
4.早期胆红素脑病者。
5.早产儿放宽指征。
高结合胆红素血症【诊断】(一)病史1.肝炎最常见,多为宫内感染,由母婴垂直传播,但母亲常无症状,因此可询问不出肝炎史,以病毒感染为主。
出生后感染多为败血症等,严重细菌感染所致的中毒性肝炎,则可询问出明显的感染史。
2.胆汁粘稠综合征有严重溶血所致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史,或有药物、全静脉营养导致的胆汁淤积。
3.先天胆道畸形肝内、肝外胆道闭锁或缺如,也可因总胆管囊肿,环状胰腺,肠旋转不良等畸形,使胆管受压,应详细询问母亲孕早期有无感染、服药,接触有害毒物或放射线史。
4.先天代谢缺陷半乳糖血症、糖原贮积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均可使异常代谢产物在肝脏贮积导致肝硬化,上述各病大多伴有明显发育障碍史。
(二)临床表现生后一周内多不出现症状,生理性黄疸消退后,于生后2~3周复又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
黄疸色泽不鲜艳,呈灰黄或暗黄色,重症常呈黄绿色。
黄疸出现后多伴有呕吐、厌食、精神差,体重不增等症状。
出生后大便色正常,以后转为浅黄色以至白陶土色,尿色深黄,黄染尿布,肝脏大,质硬,脾大不明显。
最后可因肝昏迷、大出血而死亡。
(三)辅助检查1.总胆红素增高结合与未结合胆红素均增高,而以结合胆红素增多为主。
2.谷丙转氨酶多增高。
3.甲胎球蛋白在新生儿期均阳性达5~6个月,随病情好转而下降。
如临床症状无好转,而甲胎球蛋白转阴,提示肝脏严重受损,以致不能再生。
4.尿胆红素阳性。
5.进一步明确病因。
6.疑为先天胆道畸形者可做B超或胆管造影。
【治疗】(一)肝炎1.营养营养过量与不足对肝炎都不利,酌情增加糖供应,不宜过多给予蛋白质,可用低脂肪,应适当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D、K、E。
2.利胆药。
3.保肝药肝太乐25 mg,2次/日。
4.中草药。
(二)胆道闭锁诊断明确后手术治疗。
第二章新生儿感染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
【诊断】(一) 临床表现一般表现如精神差、纳奶差,哭声减弱,体温不稳定等症状常出现较早,且发展快,较重,不需很长时间即可进人不吃、不动、面色不好、精神萎靡、嗜睡,体壮儿常发热,早产儿体温不升,如出现以下特殊的表现,常提示败血症的可能。
1.黄疸可为败血症的唯一表现,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与无法解释的黄疸均应怀疑本症。
2.肝脾肿大出现较晚。
3.出血倾向可有淤点,淤斑甚至DIC。
4.休克表现面色苍白,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脉细弱,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肌张力低下,尿少,血压下降。
5.其他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脓尿,骨髓炎,脑膜炎等,此外可有呼吸增快、青紫,也可有呕吐、腹泻、便秘、腹胀、心律异常、水肿、硬肿等。
(二)辅助检查1.血培养。
2.其他细菌学检查引流液、尿液细菌培养,脑脊液培养等。
3.细菌抗原检测。
4.非特异性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血小板、微量血沉及C−反应蛋白。
(三)诊断标准1.确诊败血症临床表现如下列之一:(1)血培养2份阳性,或与其他部位为同一细菌。
(2)白细胞涂片细菌阳性。
(3)血培养1份阳性,病原菌为非条件致病菌,如果为条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有外周静脉插管或脐血管插管也可确诊。
2.临床诊断败血症具有易发生败血症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如5项中有3项阳性者:(1)白细胞总数<5×109/L或>20×109/L,中性粒细胞>90%。
(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0%~20%。
(3)血小板<10×109/L。
(4) C−反应蛋白(CRP)阳性。
(5)微量血沉>10mm/1h。
【治疗】(一)抗生素治疗致病菌未明者选用两种抗生素,一般选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C−杆菌:可选用头孢三嗪,头孢噻肟。
葡萄球菌:可选用新青Ⅱ。
根据药敏可选用万古霉素。
绿脓杆菌:可选用复达欣。
链球菌、肺炎球菌:可选用青霉素。
(二)支持疗法纠正缺氧、水电解质紊乱或休克,重症病人成分输血及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
第二节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系破伤风杆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
【诊断】(一) 临床表现潜伏期大多4~8天,起病初期患儿以哭吵闹不安,患儿想吃,但口张不大,吸吮困难。
随后牙关紧闭,举眉皱额,出现苦笑面容,双拳紧握,上肢过度曲层,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强直性痉挛阵阵发作,间歇期肌肉痉挛仍继续存在,轻微刺激常诱发发作。
呼吸肌与喉痉挛可引起呼吸困难,青紫窒息。
(二) 辅助检查血常规,脐分泌物培养。
(三) 诊断标准1.不洁接生史。
2.出生后4~8火发病,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刺激患儿可诱发痉挛发作。
3.早期无典型表现时,可用压舌板检查患儿咽部,越用力下压,压舌板咬得越紧,也可诊断。
4.常伴脐部感染。
【治疗】1.中和毒素破伤风抗毒素1~2万U加人10%葡萄糖液50ml中,缓慢静脉滴入,注射前必须做皮内敏感试验。
2.止痉首选地西泮(安定),对重症病例,首次缓慢静脉推注地西泮2~3mg,镇静后,插鼻胃管给予地西泮计划治疗,轻度2.5~5mg/(kg·d),重度7.5~10 mg (kg·d),分6次鼻饲(与鼻饲奶同步),达到地西泮化后,使患儿处于深睡状态。
大剂量维持4~7天,逐渐减量,直至张口吃奶,痉挛解除才停药。
在安定治疗过程中,再出现痉挛者,则临时辅用鲁米那,水合氯醛或氯丙嗪,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四肢松弛,呼吸浅表,反复呼吸暂停,及时调整剂量并使用东莨菪碱。
3.机械通气反复惊厥、窒息的重症患儿需机械通气。
此时多给予神经肌肉松弛剂如潘龙。
4.控制感染一般选用青霉素或甲硝唑。
合并其他细菌感染者,采用有效抗生素。
5.维持营养鼻饲奶及多种维生素,奶量每次20~30ml,逐渐增加40ml。
如痉挛窒息发作者,停止鼻饲,供给热卡60~80kcal/(kg·d),不足部分予部分胃肠道外营养,静脉给葡萄糖,复方氨基酸及脂肪乳或血浆,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6.对症治疗。
7.护理保持环境清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频繁痉挛发作,面色发绀时给氧,做好脐部皮肤护理,鼻饲药物及奶液时,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一切操作和治疗宜集中进行。
第三章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吸入综合征吸人综合征是胎儿或新生儿吸入较大量羊水、胎粪或乳汁到肺部而致呼吸困难的一组疾病。
【诊断】(一)病因与分类根据吸人时间及吸人物的性质分类1.羊水吸人综合征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较大量的羊水。
2.胎粪吸人综合征(MAS) 若吸人被粪便污染的羊水,则称为胎粪吸人综合征。
3.乳汁吸入性肺炎生后吸人大量乳汁到肺部称乳汁吸人性肺炎。
(二)临床表现1.羊水吸人综合征有宫内窘迫或产时窒息,窒息复苏后出现呼吸急促,不规则、青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