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
11二战后日本的设计
教育界也纷纷成立了培养设计人才的系科或部门。 1945年,日本工艺协会成立,并建立了金漆美术工艺大 学;1949年,东京教育大学第一次举办了工艺建筑讲座, 介绍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思想和实践。同年,日本 女子美术大学成立,日本大学成立美术学部,开设平面 设计课程;1951年,日本最重要的工业设计大学——千 叶大学成立工业设计系,名称为“工业意匠科”,日本 大学也随后建立工业计划系,即“工业设计系”。这些 高等学校中与设计艺术相关系科的建立和有关设计课程 的开设,为战后日本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探索,现代设 计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五十年代后半期,追求“日本风格”
日本产业界开始把“具有风格”当作对外贸易的一种手段,试 图以传统手工艺在国外市场上赢得胜利,正是在这种思想观念 指导之下,在,日本设计吸取了中国和韩国 等东方国家的文化内涵,而从现代和前卫来看,表现在追随、 借鉴、模仿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的设计。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结 果,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日本风格。传统设计面向 国内市场,像陶瓷、传统工艺美术品、传统服装、建筑、茶道、 花道、盒景设计走向日益精练的高度;作为面向国际的现代设 计,在日本主要表现在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现代建筑和 环境设计、平面、包装、展示等设计领域。
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日本的设计杂志如雨后春 笋,设计组织纷纷建立,西方国家的设计师大批来 到日本并进行各种设计活动。1951年日本成立了隶 属于通产省的“日本出口贸易研究组织”,该组织 一方面为日本政府提供有关产品设计的情报,另一 方面负责派遣日本学生到外国留学设计和邀请国外 重要设计专家来日访问讲学。当日本本国设计迅速 发展起来以后,1957年,日本通产省又不失时机地 成立了一个特别部门——“工业设计促进会”,主 要是帮助日本企业保护自己的设计不受外国企业的 抄袭,处理外国指控日本抄袭它们的设计等事务。
日本战后政治
第一节 战后的日本政治
战败与日美关系
55年体制
1993年以后的政治
1.战后日美关系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重新大国化。在此过程中,日美两 国的利益高度一致,导致它们发展伙伴关系。 1960 年以 来日美的全面伙伴关系化可概括为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分三步发展:
60 年代初建立经济伙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
55体制期间日本首相
• • • • • • • • • • • • • • •
鸠山一郎 1954年12月-1956年12月 石桥湛三1956年12月-1957年2月 岸信介,1957年2月-1960年7月 池田勇人,1960年7月-1964年11月 佐藤荣作,1964年11月-1972年7月 田中角荣,1972年7月-1974年12月 三木武夫,1974年12月-1976年12月 福田赳夫,1976年12月-1978年12月 大平正芳,1978年12月-1980年7月 铃木善幸,1980年7月-1982年11月 中曾根康弘,1982年11月-1987年11月 竹下登,1987年11月-1989年6月 宇野宗佑,1989年6月-1989年8月 海部俊树,1989年8月-1991年11月 宫泽喜一,1991年11月-1993年8月
展望未来, 21 世纪第一个十年日美关系的发展, 将集中体现在两国继续建立军事伙伴关系上。未来的日本 可能更倾向于与美国一起推行强权政治。这将是日本的 “普通国家”化在外交、军事领域的体现。一个明显的趋 势是,美国将利用日美关系平等化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日 美安保体制的一个不对等的方面是,美国承担保卫日本的 义务,而日本则没有义务保卫美国。今后在美国的推动下, 日本将部分承担保卫美军的义务,从而部分地改变日美安 保体制不平等的这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美安保体 制的片面性将趋于减少,而相互性则趋于增大。这将是日 美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化在军事领域的体现。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2023-10-31contents •战后经济恢复期(1945-1955)•经济高速增长期(1955-1973)•经济调整与泡沫破裂(1973-1990)目录contents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1990-2010)•当前日本经济发展趋势及挑战(2010-至今)目录01战后经济恢复期(1945-1955)二战后,日本经济体制受到严重破坏,经济一度陷入崩溃。
经济体制崩溃国民经济水平下降物资匮乏战争期间,日本经济被强制征用,导致国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战后初期,日本物资极度匮乏,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
03战后经济崩溃0201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施军事占领,并推动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
美军占领撤消军队,实行和平宪法,禁止军事武装力量。
非军事化改革建立议会民主制度,实施普选,允许自由政治活动。
政治民主化改革美军占领与民主化改革随着美军的援助和国内重建的需要,日本经济逐渐恢复。
经济恢复与产业重建经济恢复政府扶持重要产业,如钢铁、煤炭、电力等,以重建工业基础。
产业重建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和军事需求。
优先发展重工业02经济高速增长期(1955-1973)产业升级与工业化总结词这一时期,日本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和工业化,为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详细描述日本在战后初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逐渐向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转型。
政府对新兴产业给予税收和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这些措施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工业化,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总结词日本通过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实现了贸易自由化和资本积累,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详细描述在产业升级和工业化过程中,日本成功地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并实施了一系列贸易自由化政策,如降低关税、取消进口限制等。
这使得日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日本市场。
这些措施促进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为日本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战后日本的重建与经济崛起
二战后日本的重建与经济崛起在二战结束后,日本面临着巨大的重建任务。
经历了长期的战争破坏和国家经济崩溃,日本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国家的重建和经济的崛起。
本文将探讨二战后日本的重建过程和经济发展,以及影响日本崛起的因素。
一、战后重建战后日本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修建基础设施、提供就业机会和提供住房等,以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发展和重建破坏的城市。
同时,政府还实施了一套新的教育体系,重点培养技术人才和提高劳动力素质。
这些措施为日本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二、产业的崛起日本在战后采取了一项重要政策,即重点发展工业部门。
政府提供了贷款和补贴,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并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限制进口并提高关税。
这些举措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品行业迅速崛起,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了扩大市场,日本政府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策略。
政府提供了低息贷款、税收优惠和出口补贴等措施以吸引外国投资和增加出口。
日本的产品品质不断提高,价格也更具竞争力,因此畅销世界各地。
日本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教育和研发投资为了保持竞争力,日本政府大力投资于教育和研发。
政府增加了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拨款,并提供奖学金和研究经费以吸引人才。
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以其出色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帮助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领域的投资,以培养更多的创新企业和技术专家。
五、劳动力市场改革日本政府进行了劳动力市场改革,推动了世界著名的雇佣型经济模式。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提高工资、加强劳动法规和推行全员参与等,以改善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这些改革措施使日本企业能够从容应对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
六、国际合作与协调二战后,日本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协调。
日本政府参与了各种国际组织,并与其他国家签订了贸易协议和投资协定。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为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日本政府对外贸实行一定程度的管制,对 一些敏感商品和技术的出口进行严格审批。
04
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三——地理位 置和国际环境
地理位置的优势
1
1. 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受益于地缘优势和亚洲 地区的快速发展。
2
2. 海岸线长,港口众多,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和海上运输。
3
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经济
发挥我国制造业优势
我国制造业发展历史悠久,应继续发挥这一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发展绿色经济
我国应引导企业转型,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积极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
参与全球经济合作
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国际经济秩 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强调团队合作和共同利益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强调团队合作和共同利益,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能。
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密切联系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注重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 忠诚度。
企业文化与人才培养
01
强调人才培养
日本企业重视人才培养,通过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发员工
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02
注重员工福利
日本企业注重员工福利,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这有助于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03
强调诚信和社会责任
日本企业文化强调诚信和社会责任,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
声誉。
03
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二——政策因 素
产业政策
确定重点产业
历史背景分析:二战后的日本社会
历史背景分析:二战后的日本社会1. 引言二战结束后,日本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
作为战败国,日本迫切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形象并适应新的国际秩序。
这篇文档将探讨二战后的日本社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2. 出现了哪些主要问题?2.1 战后经济重建在二战期间,日本几乎所有主要城市都遭到了破坏。
作为重建工作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日本政府需要解决失业、供应短缺和食物不足等问题,以推动经济快速恢复。
2.2 军事占领与宪法改革根据波茨坦公告,盟军占领了日本,并推动了一系列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修改宪法,在其第9条中明确规定了放弃战争的权利。
这对于一个长期奉行军事扩张和侵略政策的国家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变革。
2.3 战争罪犯审判与历史认知战后日本还面临着处理战争罪行的问题,特别是在审判和国际法庭上对战争罪犯的追究。
这引发了日本社会内部关于历史解释和认知的辩论。
3. 日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3.1 经济重建与民生保障为了推动经济复苏,战后的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包括金融支持、重建基础设施、鼓励外国投资等。
此外,通过有效的土地改革和劳动力重组,日本成功地解决了失业问题,并增加了深层次的社会保护机制。
3.2 宪法改革与和平主义修改宪法成为一个重要目标,以确保日本永远摒弃军事扩张。
新宪法在禁止过多武力使用方面制定了明确规定,并设立了自卫队作为国家防卫的唯一军事机构。
这有助于推动日本向一个以和平与合作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转变。
3.3 历史犯罪审判与和解日本社会对于过去的战争罪行承担了一定的责任,包括对侵略战争的反思与道歉。
同时,国际法庭也处理了一些重要的战争罪犯审判案件。
这有助于促进日本社会对历史的认知和和解,并为建立正面的国际形象奠定基础。
4. 结论二战后的日本社会面临巨大挑战,但通过勇敢地面对问题和采取适当措施,日本成功实现了经济重建、宪法改革和历史认知等方面的转型。
这使得日本成为一个以和平、合作与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非常重视合作,积极参与各种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经济合 作组织。例如,日本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之一,积极参与推动区域经济一 体化进程。
竞争
日本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例如,在高科技领域,日本与美 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的 崛起也对日本经济形成了挑战。
日本面对老龄化社会和经济活力问题的挑战
老龄化社会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日本社会面临着养老金、医疗保健和劳动力等方面 的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提高退休年龄、 改革医疗制度等。
经济活力问题的解决
为提高经济活力,日本政府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和创业,鼓励企业进 行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此外,加大对年轻一代的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职业 机会和发展空间,以激发经济活力。
贸易往来
日本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历史悠久,是这些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 一。日本从这些国家进口原材料和食品,同时向这些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和 高科技产品。
投资合作
日本在亚洲其他国家也积极进行投资和合作。例如,日本在亚洲的直接投资 总额中占比很大,投资领域涉及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
日本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合作与竞争
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
加入国际经济体系
日本在战后加入了国际经济体系,参加了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推进了贸 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对外直接投资和合作
日本企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和合作,推进了国际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加强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
04
经济泡沫和破灭
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过度繁荣
经济崩溃和国际金融危机
泡沫破裂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低速发展、长期经济停滞这四个阶段。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
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 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
特别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 年相比,1946 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 为62%,人均实际GNP 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创造业实际工资为30% (1947 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
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彻底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 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不少艰难和蜿蜒,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 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 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 (1954 年11 月-1958 年6 月) :景气持续了31 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 年度7.5% 、1957 年度7.8% ,1958 年降为6.2%。
岩户景气 (1959 年4 月持续到1962 年10 月) :景气持续42 个月,1959、1960 、1961 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 、13.1%和11.9%,1962 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 年11 月-1970 年7 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 个月,1966- 1970 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 、11.1% 、11.9%、12.0% 、10.3% ,1971 年降为4.4%。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摘要】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社会地位的限制到获得更多的教育与就业机会。
尽管在家庭角色和社会压力方面仍存在问题,但性别平等政策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文化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冲突也影响着女性的地位。
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仍然面临挑战,但未来发展趋势积极向好。
为了进一步改善女性社会地位,建议政府加强性别平等政策的实施,提高女性职场参与度,推动家庭责任的平衡分工,同时促进现代文化对女性地位的认知和尊重。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推动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持续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教育、就业、家庭角色、性别歧视、性别平等政策、文化传统、现代化、发展趋势、建议、改善、社会压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实力得到了迅速恢复和提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特别是在女性社会地位上,传统的家庭观念和性别角色开始受到挑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地位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研究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对于理解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时期,日本女性在家庭生活、教育机会、就业情况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都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随着教育机会的扩大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女性开始逐渐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也逐渐增加。
与此日本社会中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和社会压力,这也给女性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对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教育机会、就业情况、家庭角色、性别歧视以及文化传统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地位的变化,同时也可以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促进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1.2 研究目的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战后女性在日本社会中的变化和发展,解析现存的问题和挑战。
战后日本经济
停滞与低迷阶段:1991~2001
年度 名义GDP增长率 实际GDP增长率 1991 5.5 2.9 1992 1.8 0.3 1993 1.0 0.4 1994 0.4 0.6 1995 2.2 3 . 0 1996 2.9 4.4 1997 0.6 -0.0 1998 -2.0 -1.9 1999 -0.7 0.5 2000 -0.6 1.0
表1
1950
主要发达国家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比较 (1950-1975年,单位:亿美元、%)
1955 1960 1965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日 美 西 德
GNP
110
240
430
891
2042
2313
3060
4170
4633
5013
增长率
GNP 国 增长率 GNP 增长率 英 GNP 国 增长率
随着91年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日本在整个90年代持续着低迷的经济发展 趋势,增长率不高,甚至出现长时期的负增长。 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然而, 90年代以来,日 本经济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1992-2000年,日本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只 为1.0%;其他有关指标是家庭和个人消费年均增长1.4%,个人住宅投资和 企业设备投资则分别为-3.1%和—0.2%。等于说国民的收入消费能力和企 业的生产能力没有什么变化。
高速发展阶段:1955~1972
日本经济在此期间经历了三次高潮,三次“景气”。 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 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6.4%、 1957年度7.5%。 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 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 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11.2%、12.2%和11.7%。 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 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年均实际 经济增长率为11.8%,如此长时间的持续的高速经 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 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 顶点。
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
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二战后的50年,日本由一个战败国,资源贫乏的岛国,迅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不能不令人惊讶和深思。
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吧!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一、美国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一。
1、对日政策的全面调整: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革命的胜利,1948年1月美国提出了一个占领日本的新方针——“建设自主国家”,这个所谓的“自主国家”,实际上只不过是美国在亚洲的“远东工厂”的代名词。
为了建设“远东工厂”,美国积极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主张解除对多数军需工厂的指定赔偿,为了实现日本的复兴,美国力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日本保留赖以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的资设备基础。
建设“远东工厂”的重要一步就是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美国于1948年12月,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1949年2月还派底特银行董事长道奇到日本担任占领军当局的最高财政顾问,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
道奇的紧缩财政措施实行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日本经济也稳定下来。
开始向自由经济过渡。
2、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立时成了美烟的后方军需物资供应基地和武器、军械的修理厂。
日本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高达36忆美元。
这些“特需”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
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
无怪乎日本垄断资本家称朝鲜战争为拯救日本经济的“及时雨”,就连日本经济学家,不论学术观点如何,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侵朝战争是“救助日本经济之神”。
“以战争为契机而发展起来的日本资本主义体制又重新复活了”。
3、旧金山体制的构筑和建立为了积极有效的扶植日本,美国加紧策划对日本的媾和活动,以便把日本纳入它的远东战略计划之中。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一)从外部环境方面来看。
一、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经济上、政治上的援助。
由于战败,不能再对侵略国进行各种资源的掠夺了,战后日本的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
这样,战前和战时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都失去了供应。
这时,为了援助日本的经济,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性进口物资。
在日本整个进口总额中,1945年9月至1946年占63.2%,1947年占77.2%,1948年占了67.4%,1949年占了58.4%,1950年则为36.9%。
这些物资主要包括小麦、食物、化肥、棉花等,对当时处于绝境的日本经济渡过难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因其全球化战略的需要不断转变。
刚开始,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为打击日本,使其军国主义永远不能抬头。
但是,后来的朝鲜战争、北约与华约的两极对峙以及越南战争等,日本都成了美国国际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棋,所以,其对日的政策,也就变为了扶持和利用日本,在经济上、政治上、科技上、军事上等重要方面,都给予了非常重要的支持。
这对于日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对于朝鲜和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沉重的灾难,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却因其有利的地理、政治因素,借些大发战争财。
由于朝鲜战争,离战场最近的日本不仅成了美军大量军用物资的生产工基地和供应基地,而且还成了为美军提供各种服务的基地。
为了战争的需要,美国出钱直接向日本订购大量的物资和劳务服务。
据统计,从1950年到1953年战争和停止,美国对日本的特需订货一共为23.9亿美元,占日本总出口额的50.6%;其中1951年占总出口额的43.7%、1952年则为66.1%、1953年为63.5%。
三、和平而稳定的国际环境。
战后,特别是冷战背景下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给日本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对于日本战后经济复兴和高速增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对和平而稳定的世界政治形势是日本经济腾飞的外部保障,而广大亚非拉国家政治上的独立及其振兴本国经济的迫切要求,为日本获取廉价资源和广阔的国际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大国崛起日本崛起的原因_日本的地理环境怎样
大国崛起日本崛起的原因_日本的地理环境怎样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在不少技术领域赶上或超过了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但是为什么一个效果会迅速崛起呢?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日本崛起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大国崛起日本崛起的原因日本第一次崛起1.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根本原因);2.逐步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民族危机;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获得了大量赔款。
国力大增。
日本第二次崛起,即二战后1.日本战后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首要原因);2.美国开始扶植日本;3.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4.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5.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6.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美军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明治维新后日本崛起的原因一、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而中国就在旁边,中国好像是要稍早一点,在被鸦片战争打开国门,被迫开埠通商和赔款割地,中国这块肥肉貌似更加吸引西方列强。
二、日本被入侵后积极变革,而变革的成功我觉得还要得益于他的幕府制度。
幕府将军德川家希望继续幕府制度和而明治天皇当然也希望恢复800多年前幕府制度后失去的权利,还有日本分为支持佐幕和倒幕的各派系、各蕃,使得维新不像中国这样,只支持到没有决定性权利的皇帝、亲王,变革成功几率大增!三、维新后短短几年,在甲午海战中以弱胜强,迫使中国赔款好像是两亿多万两白银,借着这笔钱大力发展国力,又在十年后打败沙俄,从此发展一帆风顺,直至太平洋战败,被美国驻军!日本崛起的三个启示日本崛起的启示之一: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技术立国”。
战后初期的日本几乎进入“石器时代”,民生凋敝,物资极度匮乏。
但在二十年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靠的就是“技术立国”这四个字。
日本政府注意到,要使国家经济迅速恢复,跻身强国之列,必须集中全国的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
战后日本经济
出口海外旳日本汽车
四、泡沫经济时期(1985—1992)
1985年9月,美、日、德、英、法等 五国财政部长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协议 美元贬值,日元、德国马克升值 1988年初,240:1变为120:1 1986年11月到1991年4月,年均增长率5% 股票增长率31%,地价增长15% 国土面积美国25分之一,市价五倍 买世界名画,1990年支出33亿美元 金融资产大举进军美国
岸信介(1896—1987)
三町目旳夕阳 安藤百富
3、奥林匹克景气——池田勇人内阁 吉田学校旳优异学生,忠实执行吉田路线 “轻军备,重经济,在美国保护下发展” 宽容与忍耐,调整煤矿劳资纠纷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环游世界各国,半导体推销商 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增长公共投资 高速公路、城市列车、新干线 1963、1964年GDP年均增长率10%以上 1964年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1973年
2023年
2、稳定增长 三木武夫内阁开始连续发行赤字国债 增长公共投资、增进出口 政府推动开发新能源 企业开发节能产品 产业构造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 产品“重厚长大型”转向“轻薄短小型” 1979年人均GDP与美国相同 沃格尔旳《日本名列第一》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超出美国
家 用 电 器 旳 普 及 率
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
卡拉OK发明者——井上大佑
3、经济稳定增长时期(1973—1985)
1、日本淹没——战后最大经济危机 美国总统尼克松“新经济政策” 田中角荣首相“日本列岛改造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引起石油危机 全国抢购风潮,卫生纸、洗衣粉等 73年批发物价上升30%,零售物价上升20 小松左京旳《日本淹没》 1973年11月到1975年3月 生产指数降20%,倒闭1200家、失业112万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战后的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二战结束后,日本经历了一段持续的重建阶段,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得到了提高。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政治方面,战后的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和宪政改革,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权利和机会。
1945年,日本通过了《妇女参政权和保护妇女权益法案》,女性获得了参选和选举的权利。
1946年,《新宪法》正式实施,保障了男女平等的原则,明确规定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
此后,女性开始逐渐进入政界,并且在各级政府中获得了更多的代表性岗位。
2001年,日本第一个女性市长诞生,而在此后的市长选举中,女性市长数量不断增加。
虽然在政界中仍存在一些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但总体上,女性在政治领域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经济方面,战后的日本也出现了一系列对女性有益的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许多农村地区的妇女开始外出工作。
妇女劳动力的参与率逐渐增加,女性开始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
女性也开始进入传统男性主导的职业领域,如医疗、教育和金融等行业。
与此一些女性也开始创办自己的企业,从事独立的商业活动。
这些经济改革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独立的机会。
在文化方面,战后日本的社会价值观发生了重大转变,传统的男性优越思想逐渐被打破。
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接受教育,并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个人发展。
女性开始参与社会和文化活动,例如成立女权组织、女性艺术家团体等,呼吁给予女性更多的权利和机会。
一些作家、电影导演和音乐家等开始关注女性的生活和体验,通过作品来表达女性的声音和诉求。
这些文化变革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社会认同和尊重。
战后的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女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和机会。
仍然存在一些性别不平等问题需要解决。
但日本女性的地位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战后经济发展是指二战后初步恢复之后,日本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时期,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
以下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
第一阶段:战后恢复与经济(1945-1952年)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几乎被摧毁。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复和重建措施,促进了战后经济发展。
针对农业,政府推出了土地政策,将大规模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对于工业部门,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政策,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和贷款来重建企业。
此外,政府还通过制定劳动法和推动劳资和谈来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工人的待遇和福利。
第二阶段:高度增长时期(1952-1973年)1955年至1973年期间,日本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达9%以上。
这一时期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的黄金时代。
这是通过工业化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实现的。
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增加了投资,包括修建高速公路和建设港口设施,促进了经济发展。
此外,政府还提供了财政补贴和低利率贷款,帮助企业进行现代化和技术升级。
在出口方面,政府实施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以发展制造业的出口为重点,通过提供关税减免和财政支持来支持出口企业。
第三阶段:泡沫经济时期(1973-1991年)泡沫经济时期是指从1973年石油危机开始到1991年泡沫破裂为止的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特别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政府鼓励银行放贷,金融业获得了大量资金。
同时,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价格飙升。
在此期间,日本的股票和土地市场都处于高涨状态。
然而,这种增长模式积累了许多问题,包括过度借贷和过度投资。
1991年,泡沫破裂,日本陷入长时间的经济低迷。
第四阶段:经济停滞时期(1991年至今)自泡沫破裂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包括降息、财政刺激和结构性等。
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日本经济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和高债务等。
日本政治制度
日本政治制度日本政治制度,战后日本其政体是议会制,具体而言属于议会中的议会君主制(也称君主立宪制)。
日本的政府是议会内阁制的代议民主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原则,由国会,内阁,法院行使相应权力,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天皇作为国家象征被保留。
日本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实行由天皇总揽统治权的君主立宪制。
战后,根据1947年《日本国宪法》实行议会内阁制,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仍保留下来。
明治维新以前的政治制度日本国家形成较晚,3世纪初期才出现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即邪马台国。
约4世纪,在本州中部又兴起了一个更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即大和国。
到5世纪,日本奴隶社会进入繁盛时期。
646年,大和国发生“大化改新”,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改革,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701年以后,又积极推行律令制度,于702年和718年分别制定和颁布了《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进一步肯定了大化改新的成果,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完成了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制国家的转变。
8世纪后半叶,土地私有和庄园制度得到发展,10世纪时封建武士开始崛起。
12世纪末,武士出身的将领源赖朝建立了统治全国的军事政府──镰仓幕府,从此,日本进入幕府时期。
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成为中央政权,天皇形同虚设。
幕府政治又称武家政治,它以军事封建统治为特色,以首长武家栋梁与从者武士之间的主从关系为基础。
从者对栋梁(主人)提供军事服务(奉公),主人对从者恩惠(御恩)以土地,同时保护其领地。
江户幕府时期,幕府又把将军领地、天皇和公卿以外的全国土地分为许多藩,封大名为藩主(诸侯)。
大名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军事、行政、司法和征收贡赋等权利,但他必须对幕府纳贡和负担军事义务。
藩成为幕府统治全国的地方机关。
明治维新后的政治制度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频频叩关,民族矛盾和封建社会内部矛盾激化。
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结束了封建幕府政治,成立了明治天皇为首的维新政府。
日本战后为什么能变强大
日本战后为什么能变强大:
1、虽然日本在二战中惨败,工业生产的厂房、车间这样的硬件遭受很大的打击,但是其国家存在很多人才,而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
2、得益于战后美国的大力扶持:美国从政治上、军事上、物质上、经济上、科技上给予日本全力的支援,使日本的得到迅速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迅猛的提升;
3、战后日本国家的防卫全部由美国承担。
因此,可以集中本国全部力量发展国民经济,为其社会发展提升了非常良好的内部环境。
这与我国刚刚建国,就集全国的物力、财力保障抗美援朝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
4、日本在战争中非法得到了很多经济利益,而很多国家,出于各种不同的政治目的,免除了日本的战争赔款,减轻了其巨大的战争赔偿压力,这使得其损失较其他国家较小,使其国民收入能够迅速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
战后日本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民族,每当处于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都能够为适应自身的要求,有目的地、系统而又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并加以融合、创新,最终形成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
例如它曾广泛地吸收过中国文化、朝鲜文化、印度文化、南蛮(以葡萄牙为主)文化、红毛(以荷兰为主)文化、西欧文化和美国文化。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曾经指出:“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
”但是,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不是毫无选择原封不动地移植,而是根据国情需要有所取舍,并进行改造、创新,从而推动日本社会的不断进步。
战后(1945-1970)日本经济发展评析
战后(1945-1970)日本经济发展评析摘要:自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到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之前的这一时期,日本的经济总量以及经济发展势头都位居资本主义世界前列,长期以来,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作为一个建立在废墟上的战败国,日本为何能够取得如此引人瞩目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日本在战后(1945-1970)创造经济发展奇迹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由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和日本自身的内政外交政策所共同推动。
在美苏争霸的战后国际形势下,日本迅速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同时也倚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美苏冷战中大获红利,初步恢复了战后经济建设的元气。
而日本政府在战后积极推行符合日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内政外交政策,成为日本在战后经济能够迅速崛起的重要助推器。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对于日本乃至整个亚洲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日本不仅借此机会升级了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依靠奥运会带动了经济,同时也提振了国民精神,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战后崛起的“新日本”。
关键词:战后;日本经济;国际格局一、战后初期的国际格局与日本1945年,在遭受两次原子弹轰炸和日军在亚太战场的全面溃败后,日本作为仅存的法西斯轴心国,终于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盟国的伟大胜利而宣告结束。
在共同打击法西斯的任务完成后,在战时并不突出的美苏矛盾,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以意识形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企图争夺战后世界霸权、建立战后秩序的争霸活动拉开了帷幕。
战后的日本由美军独占,因此这也大大方便了美国把日本纳入自己的全球争霸战略,作为其在远东对抗苏联的基地。
在“冷战”的国际关系格局中,日本虽然是二战的战败国,但是此时已经成为美国布局东亚的一枚重要棋子,日本也因此在军事、经济等方面获得了美国所提供的“巨大福利”。
这对于日本战后经济的重建和发展相当于起到了“造血性的作用”。
在军事上,日本成为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在东亚的反共堡垒和后勤基地,同时日本也借此机会取得了庞大的军备订单,获得了大量外汇。
日本战后经济恢复
❖ 第二,1948年,增加化肥和粮食两个重点部 门。 农业生产很快恢复。
2、美国的援助
❖ 美国占领日本后,立即向日本提供了用以购 买食品、肥料和医药品的“占领救济资金”。
❖ 随后,受美苏冷战影响,美国开始积极对日 援助。 减缓战争赔款 提供“占领地经济复兴与援助金” ❖包括工业原料、机械和贸易便利
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迅速增加。截至1950年3月,1年间破 产企业多达11000家,被解雇人数多达51万人;其中,倾 斜生产方式重点支持的煤炭工业,也有17家煤矿破产,92 家停产。
4、朝鲜战争特需
❖ 由于道奇政策引发的通缩,日本经济陷入萧条,但1950年6 月爆发的朝鲜战争给日本经济带来重大转机。
3、劳动民主化
❖ 劳动三法:
《劳动组合法》
❖第一次承认工人建立工会组织的自由和 团结斗争的权利。
《劳动标准法》
❖取缔了封建式的劳动条件,禁止强制劳 动,规定八小时工作制和最低工资制等 劳动保护的原则和制度。
《劳动关系调整法》
❖规定了解决劳动争议的方法和程序,是 解决劳资纠纷的基本依据。
(二)经济的复兴与稳定
❖ 战后经济复兴可分为2阶段:
通货膨胀和倾斜生产方式时期(1945-1949)
❖代表性事件
经济民主化 道奇计划
朝鲜战争和反垄断法缓和期(1950-1955)
❖由于大量引进国外技术,进入了经济自由化时代
1、倾斜生产方式和生产的恢复
煤炭不足
钢铁不足
铁路运力不足
原材料供应不足
战后经济困境
倾斜生产方式
❖确立了日本市场经济 的基本竞争原则,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制定新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 废除,制定新的新 宪法; • 关于天皇,一个日本人的信:尊敬的麦克阿瑟将军, 我恭敬地请求您:不要追究天皇陛下对战争的责任。随我 们日本人而言,天皇陛下至高无上,乃日本人民的生命之 所在。如果阁下考虑到日本的未来并且真正希望世界和平, 您就会明白不触动天皇陛下的策略不仅仅对日本有利。对 我们而言,对天皇的效忠就近似于宗教信仰,深深植根于 日本的历史和传统之中。如果天皇陛下受到审判,不只是 我,很多日本人会对您及所有美国人恨之入骨……我向上 帝法是我愿意显出我的生命。请您体谅在下的心情。 • 这部宪法虽然是美国强加给日本的,但是它的内容却 是积极进步的。它反映了战后日本改革的基本成就,反映 了反映了反封建、反垄断、反军国主义和主权在民的思想, 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宪法。它的贯彻实施,对于以 后的日本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起了很积极的作用。
1951年3月23日,美国擅自向远东委员合成员国提交所谓对日和约的 “临时草案”,7月20日,美国单方面向各有关国家发出了于9月4日在 旧金山召开对日和会的通知。8月15日正式公布所谓美英《对日和约草 案定本》。这个草案定本遭到一些国家的反对。8月15日,我国国务院 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企图单方面对日媾和的罪恶 阴谋。
(二)日本经济的民主化改革
1.解散财阀、禁止垄断。
日本财阀是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的产物,他以血缘和家族的主从关系为轴心,是 特权商人与明治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封建色彩极浓的垄断资本集团,是日本法西斯 军国主义的主要经济基础。
内容:冻结了三井、三菱等日本15家最大财阀的财产。1946年,又成立了“控股公司管理委 员会”,强令这些财阀拍卖股份,形成共同持股的经营体制。 意义:这项改革打破了财阀家族垄断的半封建经济格局,为战后日本经济民主化发展铺平了 道路,也为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
战后
民主化改革与经济恢复
张翠萍
前言: 日本在亚洲甚至于世界的近现代史上占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世纪初,它还和亚 洲很多国家一样,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封建 主义国家。1868年的明治维新迅速成为一 个资本主义强国。然而他的崛起既有很大 的戏剧性,也有很大破坏性。 1945年,反法西斯联盟终于战胜了这些战 争恶魔,世界终于拥有了和平和宁静。那 么战后,日本是什么样的状况?对于德国, 美苏等国实行了分区占领,战胜国又是怎 么处置日本的呢?这些都将是我们这节课 要学习的内容。
(大爆炸后的日本)
二、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与旧金山 体制的建立
(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书《菊与刀》。) (一)政治民主化改革
1、非军事化改: (1)解散军队。 (2)废除原有军事法律,如《兵役法》 《国防保安法》《军机保护 法》《国家总动 员法》等。 (3)惩治战犯。前首相东条英机、前外相 广田弘毅等7人被判处绞 刑。 (4)取缔法西斯组织与宣传。 2、“五大改革” 1945年10月11日命令日本政府 执行民主化5大改革:妇女有选举权;劳动者有成立 工会的权利;学校教育自由化;废除专制制度;经济 制度民主化.第二天继续发布了有关民主化的命令: 废除军国主义教育;解散财阀组织;解冻皇室财产; 解放对农民的束缚;国家与神道分离。
一、日本战争经济的破产 二、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与旧金山体制 的建立 三、政党与人民运动 四、朝鲜战争与日本经济的恢复
一、日本战争经济的破产
1945年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发布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第二 次世界大战 终于宣告结束。 1、战争对日本经济的破坏:日本物质财富损失额高达1057亿美元,损失率 达36% ;全国共有119个城市化为废墟 ;军队伤亡总数达216.1万人 。 2、工农业的重重危机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企业、家庭皆有亏损”。 3、日本人民生活的极度困苦:“笋式生活”,粮食、就业、住房等困难。
3、影响
《对日和约》是—个违反国际协定、侵犯中苏等国主权、适合美国利益 的和约。 在经济条款中,《对日和约》严重损害了众多受害国的利益。如在赔 偿问题上,条约只原则性地规定日本须支付战争赔偿费,而不提具体赔 偿数字,并强调日本资源不足以应付赔偿,等等。 《对日和约》的签订使日本在法律上被解除了占领状态,实际上并没 有获得真正的独立。相反,由于条约把日本的部分岛屿规定由美军托管 和准许美国在日本无限期地保留驻军等,这标志着美军对日本公开的、 半占领时期的开始。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在签订对日和约上采取排斥中、苏等国的政策, 因此,这个没有对日作战的主要盟国中国和苏联等国签字的《对日和 约》,并没有按照国际协定,结束中苏等国的对日战争状态。 《对日和约》生效后,日本成为美国的军事基地和在亚洲的反共堡垒。 在美国的指示下,1952年4月,日本成立了“海上警备队”,8月,成立 了保安厅,10月,把“警察后备队”改名为“保安队”等。日本的武装 在美国的扶持下,重新建立起来。
2、人民运动
在民主改革的过程中,日本成 立了大量的工会、农协会,到 1946年工会数竟然达1.8万。 1946年5月1日,东京50余万人 举行了反饥饿的示威游行 。 1947年“二•一大罢工” 。 1952年4月18日,日本各界为反 对《防止破坏活动法》,维护工人 的罢工权和人民的言论、出版、结 社权再次掀起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 “流血的五•一“事件
2.土地改革。
寄生地主制日本明治维新后确立的近代土地所有制,它是天皇制的阶级基础之一,也是法西 斯军国主义的滋生土壤。 内容:由政府将194万公顷地主的土地强制收购,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有的地方仅相当于一双 靴子或一袋烟钱),卖给420万户农民 。 意义:日本土地改革具有扫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重大意义,是一次不流血的资产阶级的和平土 地革命。土地改革对日本军事封建资本主义的基础,即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进行了根本改 革,完成了自明治维新以来尚未完成的资产阶级土地改革。同时,土地改革为战后日本经济 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政党与人民运动
1、战后日本的政党
战后日本的政党主要有,自由党、进步 党(1947年改名为民主党)、社会党、公 明党、共产党、民社党、新自由俱乐部、 社会民主联盟 等。 1955年10月,自由党与民主党和并,称 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自民党主要由 上层官僚、资产阶级政客、地方实力派、 资本家、律师和记者组成,拥有400余万党 员和党友。这个政党主张自由经济,倡导 建立“民主、自由、福利”的社会。自由 党的统治对战后日本内外政策产生了较大 的影响,特别是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很 大的促进作用。 自民党与社会党对峙的政治格局被称为 “55年体制”。该体制从1955年形成到 1993年崩溃的38年期间,社会党等在野党 一直未能取代自民党,所以,“55年体制” 实际上是“自民党一党执政体制”。
2、旧金山体制的形成
1951 年 9 月 4 日 ,美国苦心筹划 4 年之久的对日和会在旧金山召开。 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家包括日本在内共有52个。9月8日举行了所谓的《对 日和约》签字仪式。出席会议的52个国家中,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 克3国拒绝签字,其余48个国家的代表以及日本先后签了字。 和约规定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南威岛、西沙 群岛、千岛群岛等岛屿的一切权利和要求,但没有规定这些岛屿的归属。 和约规定盟国可以与日本缔结协定,在日本驻军。从而为日美签订安全 条约提供了依据。和约还规定日本的硫球群岛、大东群岛、小笠原群岛、 硫磺列岛等岛屿交给美国 “ 托管 ” 。体现了美国的利益。 《对日和约》全文由:一、和平;二、领土;三、安全;四、政治及经 济条款;五、要求及财产;六、争议之解决;七、最后条款等七章二十 三条款组成。 在对日媾和的过程中,美日双方也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条约 主要内容:美国有权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军;美军可应日本政府的要求, 镇压日本的大规模暴动和骚乱;未经美国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和 海陆空军驻房、演习、过境的权利给予第三国。 1952 年 2 月,美日根 据安全条约又签订了双边行政协定,规定美国可以在日本各地设置陆海 空军基地;日本向美军提供一切公共事业和设施,并承担驻日美军费用; 驻日美军、文职人员及其家属均享有治外法权。 1952年4月28日, 《对日和约》、《日美安全条约》、《美行政协定》 正式生效。随着条约的正式生效,从而结束了美国6年多的对日公开占 领,开始了对日本的半占领体制。这种体制就是所谓的“旧金山体制”。
制作人:张翠萍
评价:战后初期日本的政治经济民主化改革,是一次从思想意识到政治、经济 诸制度方面较为彻底的变革。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改 革的任务,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3)旧金山体制的建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以盟军最高司令官的身分到达日 本,形成了对日的单独占领。为使长期占领日本合法化,美国政府企图对日缔 结和约。并积极准备对日媾和活动,还组成负责起草对日和约的机构 。1947年 7月,美国政府向远东委员会提出关于召开对日媾和预备会议的建议,但遭到苏 联和日本人民的坚决反对,会议未能召开。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成为美军侵朝的重要基地。美国政府为 把日本早日纳入其战略体系,更加急于对日媾和。杜勒斯率美国国务院代表团 访日,与日本首相吉田茂达成对日媾和后美军继续留驻日本、日本为美军提供 军事基地等协议。10月,美国向远东委员会成员国提交所谓“对日媾和七原 则”,因其严重违反波茨坦会议精神的,遭到要求对日缔结全面和约的中、苏 等国的强烈反对。
四、朝鲜战争与日本经济的恢复
1945-1955年是日本在美国扶植下的经济恢复期 ,日本经济的恢复是与 朝鲜战争及美国对日“特需订货”分不开的。 但是直到1949年日本经 济仍然困难重重,工农业生产落后,通货膨胀严重。1948年 的“道奇 路线”主要是靠紧缩通货、平衡预算,恢复自由经济。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的好处: 第一、它给日本带来了大量“特需订货”。据统计,日本直接向战场 美军提供的“特需订货”达13亿美元,向驻日美军及辅助人员提供的 “间接特需”达23亿美元。这几十亿美元迅速使日本经济活跃起来。 第二、朝鲜战争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出口贸易,外汇储备迅速增加。 美军的“特需”急速地提高了日本产业资本的利润率,并增加了日本的 外汇储备,从而使日本扩大产业投资,吸收海外先进技术等等变成了现 实.1950年6月至1951年底,日本外贸增长达2.8倍,有力地促进了日本 经济恢复。日本的外汇储备,1949年末尚只有2亿美元,而到1952年底, 就达到了11· 4亿美元。 第三、“特需订货”和出口增加,使日本商业迅速摆脱积压滞销的艰 难局面,有约1500亿日元的积压滞销商品请客抢购一空,工业生产指数 在多年徘徊不前之后,于1950年第一次超过战前水平。1951年的国民 生产总值也达到战前的水平。 第四、朝鲜战争使日本企业界获得巨额利润,不仅摆脱了经济危机, 而且促进了垄断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