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教学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学第六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六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六章练习与答案第六章教学(上)一、单项选择题1.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

A.一种主体活动 B.一种实践活动C.一种认识活动 D.一种文化活动C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 )。

A.唯一工作 B.中心工作C.必要工作 D.重要工作B3.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 )。

A.直接经验 B.科学实验C.社会实践 D.间接经验D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B5.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 )。

A.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B.教学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6.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D7.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

A.卢梭B.洛克C.赫尔巴特D.斯宾塞B8.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C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A1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A.孔子B.昆体良C.杜威D.夸美纽斯A11.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

A.引导性 B.间接性C.简捷性 D.交往性12.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昆体良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D13.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A二、填空题1.在教和学的协同活动中,______是学习的主体,______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学生/教师2.学校工作(课程计划)必须坚持“ ______ 、全面安排”的原则。

以教学为主3.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 ______的统一过程。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六章 教学(上)题库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六章 教学(上)题库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六章教学(上)题库一、选择题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3.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

A.教学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D.校外活动4.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

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重要地位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6.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孔子B.杜威C.昆体良D.思孟学派8.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

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9.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10.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11.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生的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1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材料和()。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巩固知识D.理解教材13.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

A.获得直接经验B.进行科学实验C.进行社会实践D.学习间接经验1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15.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第六章 教学实施

第六章  教学实施

第五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
3、谈话法的环节 发问——候答——叫答——理答 4、基本要求 第一,准备工作要充分 第二,提问艺术要讲究 第三,候答、理答环节要耐心 第四,叫答机会要均等 第五,回答过程细倾听 第六,理答行为针对化
第五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
(三)讨论法 1、概述: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 单位,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 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掌握知识的一 种方法。 2、基本要求: ◆讨论前,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讨论题目,保证所讨 论的题目是重要的而且有讨论价值 ◆讨论中,角色、规范、独立思考、介入、控制时间 ◆讨论后,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并指出学生需要进一步思 考和研究的问题
第六章 教学实施
考纲解析 1、了解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2、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基本方法 3、了解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 4、了解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和小学教 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5、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概念: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 学需要,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课堂环境 相符合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 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开展教学活动。 一、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1、形象性——首要原则 2、蕴理性 3、含情性——核心 4、合理性
第一节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单选、简答) 1、用言语描绘情境 2、以直观展示情境 3、用音乐渲染情境 4、用角色扮演制造情境 5、用问题创设情境 6、用讨论激发情境
(1)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 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 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 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 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 发生相互作用。

第6章存储器教案

第6章存储器教案

第6章存储器教案教案:第6章存储器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存储器的概念、类型和作用。

教材内容涵盖:存储器的定义、存储器的分类、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固态硬盘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存储器的概念和作用,能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存储器。

2. 掌握存储器的英文缩写和基本工作原理。

3. 能够运用存储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存储器的分类和作用。

2. 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的区别。

3. 硬盘和固态硬盘的优缺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计算机一台,用于展示存储器的实际应用。

2. PPT课件,包含存储器的图片、原理图和实例。

3. 存储器实物模型,用于直观展示存储器的内部结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发现存储器的存在,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通过PPT课件,介绍存储器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讲解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的区别,以及硬盘和固态硬盘的优缺点。

3. 例题讲解:以计算机组装为例,讲解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地位和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储器的应用实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5. 知识巩固:通过存储器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存储器的内部结构,加深对存储器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存储器概念:用于存储数据的设备分类: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固态硬盘作用:存储和读取数据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存储器的概念和作用。

2. 请列举至少三种存储器,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3. 请分析日常生活中,存储器是如何应用在各种设备中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物、讲解知识和随堂练习,使学生对存储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未来存储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如量子存储器、新型固态存储器等。

第六章 语言技能培养的教学技巧

第六章 语言技能培养的教学技巧

二、读的技能培养
(四)读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注意进行语音、语调、节奏、意群、连读等训练。读准每一个单词是必要的,但仅 仅这样是不够的。朗读教学很大程度上依赖语音教学。因此,朗读教学要遵循语音 教学的规律,注意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流中掌握准确的语音、语调、重音、意群和 节奏。
读的教学三阶段。阅读教学的开展应该包括“读前活动”“阅读活动”“读后活 动”三个阶段。“读前活动”为阅读的导入阶段。在此阶段主要的任务是背景知 识的激活和预习新词。“阅读活动”阶段以学生阅读为主。该阶段所设计的活动 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读后活动”阶段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根据阅读内 容进行各种思维活动,二是鼓励学生将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 点相联系。
语言技能培养的教学技巧
目录
CONTENTS
01 理解性技能的培养
02 表达性技能的培养
03 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 能的互相促进
PART ONE
01
理解性技能的培养
一、听的技能培养
(一) 听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的听要求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对小 学不同阶段英语听的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级是3、4年级的目标,二级是5、6 年级的目标。(一Fra bibliotek 读的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需要达到课程标准的一级和二级要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年版)》对语言技能中的“读”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级要求主要包括:根据图片和标题,推测语篇的主题、语境及主要信息;在 读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提取、梳理所需信息;推断多模态语篇(如动画、图书及 其他印刷品的封面和封底、邀请卡及贺卡)中的画面、图像、声音、色彩等传 达的意义;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500~2000词。

教育学 第六章教学 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 第六章教学 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教学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教学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途径。

教学是完成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二、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中心)工作。

三、教学的任务:1、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2、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

当代“教学”观变革: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的转变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移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第二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孔子的“学、思、行”思想;《学记》的“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长善救失”等;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苏格拉底“产婆术”;夸美纽斯推行班级授课制;卢梭能动的儿童观和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三中心”、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论;杜威、凯洛夫、赞科夫、布鲁纳等人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二、教学过程的性质(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间接性;2、引导性;3、简捷性。

(二)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三)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三、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传授/接受模式:引起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技能——应用知识和技能——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情况(二)问题/探究模式明确问题——深入探究——作出结论第三节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6.1.2 点、线、面、体》教学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6.1.2 点、线、面、体》教学课件

2. 请把下图中的平面图形与其绕轴旋转一周后得到 的立体图形连接起来.
3. ( 东营期末改编) 小翼跟妈妈到银行办理业务,她发 现银行大堂的旋转门内部是由三块宽为 2 m、高为 3 m 的玻璃隔板组成的,此情此景,她提出了以下问题:
(1) 将此旋转门旋转一周,能形成的几何体是_圆__柱___. (2) 这能说明的事实是___C___(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
不同吗?
结论:线和线相交形成点. 点只代表位置,没有大小,所以点都是相同的.
想一想
立体图形的组成的元素包括什么?
面 相交
体线 相交

典例精析
例1 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是由____3____个平面和 _____1_____个曲面组成的,面与面相交形成 _____4_____条直线和___2____条曲线.
合作探究 探究1 (1) 你知道这些几何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 (2) 下图中的图形分别有哪些面?这些面有什么不同吗?
结论:1. 包围着的体是面. 2. 面分为平的面和曲的面.
合作探究 探究2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
不同吗?
结论: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有直线和曲线之分.
合作探究 探究3 线和线相交处又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
的事实.
新课导入 观察下图的长方体,思考:它有几个面?面和面相 交形成了几条棱?棱和棱相交形成了几个顶点?
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
相交
相交
围成
8 个顶点
12 条棱
6 个面
长方体
知识点1: 图形的构成元素
同学们,观察教室,哪些物体可以抽 象成你熟悉的立体图形?
长方体
三棱柱
圆柱
定义总结

教育学(第六章)PPT课件

教育学(第六章)PPT课件
最好 •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 当学生能有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15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检查和巩固知识
16
第三节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指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 求,与教学基本规律相一致,是教学基本规律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细化。
2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 有行为方式,包括主要行为(呈示、对话、 辅导等)和辅助行为(激发动机、教师期望、 课堂交流、课堂管理等)两大类。
3
教学与智育的区别
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智育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 知识,并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来 进行的。
智育目标的全面实现,除了借助教学,还需 要通过通过课外活动等其他方式。
7
基础知识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 应的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是组成一 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反映了科学文化发 展的现代水平。
基本技能指各门学科中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 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最主要、最常用的能 力,如语文的阅读、写作,数学的运算,物 理和化学的实验技能等。
8
智力是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 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 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人的智力是遗 传、环境和教育,以及个人努力三者相互作用的 结果。
10
(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双边共同交往、共享经验的活动。 教学是师生间知情意行诸方面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两种不可取代的行为。 课堂教学应呈现出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 的多元的、变动的态势,呈现出可变动的、师生 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

教育学第六章教学

教育学第六章教学

第六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概念: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P426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创造者和主题,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自学的关系P104三、教学的本质和特点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

这是教学的本质。

特点如下: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目的;2.……由教与学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学具有多种姿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四、教学的作用和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发展的有效手段;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教学的地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五、基本任务(主要目的)……简答题1.(首要任务)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Ps:1.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包括: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教学活动。

2.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是教学活动的两大基本任务,试分析两者关系:a.概念不同,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数学《第6章 反比例函数》教案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数学《第6章 反比例函数》教案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数学《第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6章反比例函数》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数学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方程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题技巧。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函数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计算方法。

2.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PPT,用于呈现和讲解。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拓展环节。

4.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如:在一定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与速度成反比。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反比例函数的特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高中必修二生物第6章教案

高中必修二生物第6章教案

高中必修二生物第6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能量来源及转化过程。

2. 掌握细胞内能量的转化途径,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 了解ATP在细胞内的重要作用。

4. 培养学生探究、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内的能量转化过程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 ATP的合成及功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途径2. ATP的合成及在细胞内的重要作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验演示,生动形象地呈现细胞的能量转化过程。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3. 课堂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细胞内的能量转化图,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如细胞的能量来源是什么?细胞内的能量转化是如何进行的?2. 学习内容讲解:依次介绍细胞内的能量转化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讲解ATP 的合成及功能。

3.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并观察。

4. 讨论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5. 拓展与应用:布置相关拓展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作业:1. 阅读课外材料,了解更多关于细胞能量转化的内容。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提出一个关于细胞能量转化的问题,并进行调查研究,写成小结报告。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细胞内的能量转化过程,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及途径,理解ATP在细胞内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注重拓展和应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育基本原理 第六章 教学工作

教育基本原理 第六章 教学工作
教育基本原理 第六章 教学工作
▪ 内容提要:
▪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 2.教学过程 ▪ 3.教学原则 ▪ 4.教学方法 ▪ 5.教学组织形式 ▪ 6、教学工作的环节
重点:教学论中的基本问题、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 难点:教学论中的基本问题 。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 关于教学有这么几种观点:
▪ 外部动因产生的:社会的不断发展着的要求与年轻 一代现实水平不能适应社会要求的矛盾;内部动因 构成的矛盾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教 师与教材的矛盾、学生与教材的矛盾。
▪ 在众多的矛盾中,只有规定者教学过程本质的基本 矛盾才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起着决定作用的动 力
▪ 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在教学进行中所提 出的认识任务或其他任务与学生的知识和 能力的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 概念:教学过程 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 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 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个 性心理品质的过程。
▪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 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间流程。它的指称有 三个层面。一门课程、一章、一节
二、教学的地位
▪ 教学是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中心。从学校全 部工作的比重看,教学所占的时间最多,涉 及的知识面最广,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全面, 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最大,因此,教学是 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 学校要卓有成效地造就合格的人才,就必须 以教学为主,并围绕这个中心安排各项工作,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秩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表现为:
从教育途径看,学校教育绝大部分为教学所占据,这是 教学所具有的中心地位的客观体现。 从工作类型看,各项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这就 从活动范围上保证了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从活动目的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与教育目的直接同一。 从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看,凡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 教育就不断发展,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提高。相反,学校 教育就会遭受挫折,教学质量就会严重下滑。 以教学为主不是教学唯一

精品课件-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程-第6章

精品课件-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程-第6章
础动作,是加强部队作风纪律建设,培养战斗力的必要形式。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 (一) 立正、 跨立、 稍息 1. 立正 立正是军人的基本姿势,是队列动作的基础。 口令:立正。 要领: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 60° ;两腿挺
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 后张;两臂下垂自然伸直,手指并拢自然微曲,拇指尖贴于食指 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 眼向前平视(图 6-1 )。参加阅兵时,下颌上仰约 15° 。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二、 落实共同条令的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
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巩固国防、抵抗侵略、 捍卫祖国的历史重任。我军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其必 须要有高度统一的组织纪律和行动。
战士。共同条令依据我军性质、宗旨,以立法的形式规定 了军队日常活动,包括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等最基本的行 动规范。它是全体军人必须遵照执行的法规,是我军建立正规 生活、巩固纪律、培养优良作风、保证部队完成训练和作战等 各项任务的根本法典。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6. 移步( 5 步以内) 移步用于调整队列位置。 1 )右(左)跨步 口令:右(左)跨 × 步———走。 要领:上体保持正直,每跨 1 步并脚一次,其步幅约与肩 同宽,跨到指定步数停止。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2 )向前或者后退 口令:向前 × 步———走。 后退 × 步———走。 要领:向前移步时,应当按照单数步要领进行(双数步变为 单数步)。向前 1 步时,用 正步,不摆臂;向前 3 步、 5 步时,按照齐步走的要领进行。 向后退步时,从左脚开始,每 退 1 步靠脚一次,不摆臂,退到指定步数停止。

第六章-教学目标与教学功能

第六章-教学目标与教学功能
28
嘉应学院
(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
在其《学习的条件》一书中,认为学习的 结果,或者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就是 形成学生的五种能力:言语信息、智力技 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态度。又将智 力技能分出五个附属范畴(亚类),并按 其复杂程度排列为:鉴别、概念、规则和 高级规则。
• 在阐明学习目标时,应综合运用布卢姆和加涅的分类理 论。
31
嘉应学院
四、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目标的编写 (三)教学目标的表达方式
32
嘉应学院
请自学解决问题
1 .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 .教学目标表达方式的基本要求? 3.根据教学目标理论,自选一节语文 课文正确编制出教学目标。
嘉嘉应学院三布卢姆与加涅的目标分类的比较嘉嘉应学院学习类别对应教学大纲的分类对应布卢姆的分类言语信息知识方面认知领域智力技能知识方面能力方面认知领域认知策略知识方面认知领域动作技能能力方面动作技能领域态度态度观念方面高中思想情感方面初中情感领域?尽管布卢姆和加涅使用的术语不同院
• (三)激励功能 • 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目标,对学生的
学习具有激励作用。“学习需要理论”告诉我 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学习成绩的现 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而缩小这一差距实 质上就是学习者的需要。在教学开始之初,向 学生明确而具体地陈述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 对新的学习任务的期望和达到教学目标的欲望,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 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势,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 评价和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定势 进行不断地强化。
27
嘉应学院
• ⑤ 复杂的外显反应:指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操 作。操作的熟练性以精确、迅速、连贯协调和轻松 稳定为指标。

第六章 教学组织形式 (课件)

第六章 教学组织形式 (课件)
– 教学规模效率、教师的主导性 – 学生的观摩比照促进
• 劣势
– 整齐划一,无法适应速度、方式、个性差异
(二)班内分组教学
• 根据教学/学习需要,将全班分为小组,根据各组特点分 别教学或布置学习任务。小组中学生进行自主性共同学 习,进行生生信息交换。 • 特点(根据教学任务划分)
– 建立在全班教学基础上; – 小组结构、规模人员具变化性(依据任务和活动的目的性质、班 级学生情况等)
量 入 为 出 , 适 度 消 费
滞后消费
新 时 代 的 奴 隶
3000 元
超前消费
2. 探究新知——发现问题 课堂小调查
(1)你有没有因为商场大打折而 去疯狂购物呢? (2)你有没有因为心情好或心情不好 而去买东西呢?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一、课始设疑(激情导入)
(一)课始设疑的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作鼓动、引导和铺垫 (4)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应达到何种程度
• 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 全班教学 – 班内分组教学 – 班内个别教学
• 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
– 课外上课 – 现场教学
• 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
– 复式教学 – 全纳教学
(一)全班教学
• 特点
– 同时面对全班、内容 、进度一致; – 讲授为主,辅以多种方法; – 师生直接交流;同时存在生生多向交流;
• 优势
(三)分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 分组教学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针对班 级教学的弊端,并在对其加以改革的基础上产生的 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 所谓分组教学是指以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作为标 准,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组进行教学的形式。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精品教案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精品教案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精品教案地质灾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种类、成因、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

我们将重点讨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涉及教材第6章第1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地质灾害种类、成因及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高生活安全意识。

3.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质灾害种类、成因、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

难点: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质灾害图片、地图、视频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质灾害图片,引起学生对地质灾害关注,提出问题:“地质灾害有哪些种类?它们是如何形成?如何防治?”2. 讲解新课:(1)地质灾害种类: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2)地质灾害成因: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地质构造、岩性等,外因主要是气候、水文、人类活动等。

(3)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有关。

(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预防、预警、避难、救援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近年来发生典型地质灾害案例,让学生解地质灾害实际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后练习题,让学生及时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地质灾害2. 内容:(1)地质灾害种类(2)地质灾害成因(3)地质灾害分布规律(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震、滑坡、泥石流成因。

(2)分析我国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3)谈谈你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认识。

2. 答案:(1)地震是由地壳运动产生能量释放;滑坡是由斜坡上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滑动;泥石流是由陡峭山区大量泥沙、石块等松散物质在短时间内沿沟谷流动形成。

课时14903第6章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程设计

课时14903第6章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程设计

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适应的形成,说明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评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4.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2.教学难点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问题探讨创设情境根据“问题探讨”,提出讨论话题: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叶,这有什么适应意义?2、从进化的角度,怎样解释这种适应的形成?同一环境中不乏翅色鲜艳的蝴蝶,这与你刚才作的解释有矛盾吗?如果有,又怎样解释?学生联系初中学习的自然选择和适应的相关知识,以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说明观点,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适应的含义(1)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例如:枯叶蝶的保护色可避免遭受攻击;食蚁兽细长的舌头可以深入蚁穴,获得更多的食物。

(2)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例如:枯叶蝶保护色使其免受攻击,有利于生存。

2.适应的特点(1)普遍性: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ppt展示适应普遍性的实例。

(2)相对性,通过讨论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这有利于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

这种适应现象有没有局限性?这一问题,概括适应相对性的原因:适应性特征来自遗传,即来源于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对之前的环境适应的结果。

由于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三)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 拉马克学说(1)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并不是自古以来就如此的,而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即生物并非神创且物种是可变的。

(2)适应性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教育。
第三、教学与智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而智育是全 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但 是教学却不是实现智育的唯一途径。把教学与智育等同,容 易导致对智育途径和教学功能的片面认识。
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揭示了学校教育突出行
为培养的新趋势——教育目标的新的三级层次: 第三层:知识 第二层:实用技术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双边互动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教学的概念?
教学内容:教学原则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基本的教学原则以及如何使用这些 教学原则
重点: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启发创造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难点:如何理解各种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
是根据一定 的教学目的、 任务,遵循教 学规律而提出 的教学工作必 须遵循的基本 要求。 1.整体协调原则
问题,为后面的讨论或其他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
一、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 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优点: 1.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 与信息; 2.有效发挥教师口头语言的功能和感染力、 表现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不足: 教师讲的多学生活动少。
第一层:态度和技能
有什么想法就会有相 应的做事方式
教学内容的扩展,使它已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包 括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经验、操作技能、情绪体验等。教学形 式的发展,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有各种形式的教学,如小
组合作学习以及以学生小组或学生个体为单位的各种活动。
练习题
一、填空
1.教学是________ 和_________ 组成的_______活动。
1.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贯彻这一原则创
造良好的道德心理气氛。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如果一个老师能够很好的运用启发创造原则,会给学 生带来什么好处?
启发创造原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 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创 造能力和创造性人格。
三、问题——探究模式
(教学活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发
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答案的一 种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优点:
1.能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身实证的 知识;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讲述时没有激发学生有意义地理解知识的 心理倾向。
B.讲述行为的运用要求: 第一、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要清晰、
正确、精练;
第二、讲述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讲清难点,
突出重点;
第三、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染力; 第四、语言的高低、强弱、语流的速度和间隔 和学生的心理节奏相适应。
(2)提问的策略
一、教学组织形式 二、教学方法
一、教学组织形式
(一)课堂教学的含义 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知识程度编成固 定的班级,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计划,规定 教学内容和时间,在教室里对全班同学同时 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组织教学 检查复习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巩固新课
布置课外作业
二、教学方法
A.整体协调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启发创造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因材施教原则 F.直观性原则 G.巩固性原则
二、填空
1.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起码遵循两个顺序: 第一是( 学科的逻辑顺序 );
第二是( 学生的身心发展顺序 )
思考与练习
二、问答题
1.教学一般要遵循哪些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启发创造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性原则时要做到:
1.要恰当地使用直观方式如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 观等; 2.要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加强 直观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3.在使用直观教具时,要使语言指导与启发思考相结合。
(七)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技能
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重点:教学的概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难点:如何理解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的概念 二、如何理解教学的概念
请思考:
你认为哪些条件才能让教学取得比较好
的效果?或者说,哪些因素会影响教学的效
果?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 边互动 活动。
二、如何理解教学的概念
第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
第六章 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教学的概念 教学原则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工作 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2.使学生了解教学的概念及教学的准备过程 3.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中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时 要做到:
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 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恰当地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 动,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启发创造原则
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创造原则,教师应该做到什么?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原则时要做到:
1.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 2.把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结合起来,在按照教育目的和 教科书的要求教育学生的同时,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便发挥学生个人的特长。
(六)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的形象描述或让学
生直接观察所学的事物或者事物的模型,为学生正确理解书 本知识打好基础,并发展其认识能力。
(四)循序渐进原则
中文的学习:发音和字——词——句子——一段话——一篇文章
学习物理、化学等,要先学习数学
举 例
学科的逻辑顺序
循序渐进原则
遵循两个顺序
学生身心发展顺序
(五)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
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教育,以使每 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5.演示法
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演示目的; (2)选好演示材料; (3)引导学生观察演示材料与教材知识的联系,并 及时得出观察结论。
6.社会调查法
(二)教学模式
1.八字教学法 读读—讲讲---议议---练练 2.“预议导练”教学法 预学---议学---导学---练学 3.讲读法 4.五步教学法 “读书---议论---讲解---练习---总结”
5.五字教学法(学、疑、思、讲、解)
学:自学
疑:发现问题的能力
思:思考问题的能力
讲:针对难点与学生自学中产生的疑问讲解 解:通过解决各种问题的尝试,使学生在学 习心理和认识事物方面产生飞跃
(三)教学策略
1.教学的准备策略 (1)确定教学目标; (2)组织教学内容;(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3)选择教学行为;
3.讨论法
主要类型: (1)围绕知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展开的讨论; (2)围绕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展开的讨论; 注意的问题: (1)讨论题目的选择;(攀比) (2)讨论前的准备;(时间/知识材料/发言提纲) (3)讨论过程中,要善于引导; (4)做好讨论后的小结。
4.读书指导法
基本要求: (1)找出重点、难点、提出问题; (2)学会在书上作记号,画重点; (3)尽量依靠自己力量去解决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启发创造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直观性原则
7.巩固性原则
(一)教学的整体协调原则
1.教学中的“整体协调”是什么意思?
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协调好教学过程中各种要 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要想在教学中比较好地遵循这一原则,教师应该 做到什么?
(1)要做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2)要做到知识传授、发展智商和培养情商的统一,要特别注 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3)要做到“个别”和“全体”发展的统一。 总之,要尽量做到教学中各个要素的完美结合。
3.让学生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形成探究的技巧。 要求:
1.允许学生出错;
2.教师精通“问题”体系,熟悉学生思维过程。
四、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
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既有效地获得知识, 又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
操作程序: 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作用: 1.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 2.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要求: 1.教师具备多种能力(表演、表达等); 2.提供教学设备(教具、音乐器材等); 3.教师要主动进入角色。
(一)常用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模式 (三)教学策略
(一)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四种表现形式:

(1)讲述(叙事/描写/概述)
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绘某 些事物的现象,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使学生 形成鲜明的表象与概念,并从情感上给予感染 的教学方法。
(2)讲解(归纳式/演绎式/对比式)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巩固性原则时要做到:
1.讲授时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2.教给学生复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3.要在学习新知识、不断扩大原有的知识中巩固提高;
4.要组织好学生的各种作业和其他实践活动,注意对学
生知识质量的检查与评定。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