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血液病病人的麻醉

合集下载

贫血患者麻醉指南与专家共识2022

贫血患者麻醉指南与专家共识2022

贫血患者麻醉指南与专家共识2022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2年贫血患者麻醉指南与专家共识在医疗领域,对贫血患者的麻醉处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麻醉分级标准

麻醉分级标准

麻醉分级标准麻醉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它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让患者不感到疼痛,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麻醉分级标准是对麻醉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作用强度和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一、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指通过给药途径使患者的全身进入无痛状态,包括静脉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静脉全身麻醉是通过静脉输液给药,使患者迅速进入麻醉状态;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通过气管插管给药,使患者的气道得到有效保障。

二、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直接应用于手术部位或者局部神经,使局部区域进入无痛状态。

局部麻醉适用于一些小型手术或者表浅手术,如皮肤切割、皮下组织修补等。

三、腰麻。

腰麻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腰椎脊髓腔内,使腰部以下的身体部位进入无痛状态。

腰麻适用于下肢手术、盆腔手术等,可以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刺激,同时也可以减少全身麻醉的风险。

四、表面麻醉。

表面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涂抹或者喷洒于皮肤表面,使局部皮肤进入无痛状态。

表面麻醉适用于皮肤穿刺、皮肤切割等小型手术,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五、监护麻醉。

监护麻醉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护,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和手术情况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速度。

监护麻醉可以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避免麻醉过深或者麻醉不足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麻醉分级标准是对麻醉药物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和药物特点进行划分,以便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在使用麻醉药物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的需要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式,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麻醉方法的分类

麻醉方法的分类

麻醉方法的分类麻醉是医学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用于控制病人的痛觉、意识和活动,使其在手术或其他治疗过程中处于无痛或无意识状态。

根据对病人的作用方式和药物的给予途径,麻醉方法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对麻醉方法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通过给予药物使病人处于完全失去意识和痛觉的状态,包括全身麻醉药物的静脉注射、吸入和肌肉注射。

全身麻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静脉麻醉:利用静脉注射麻醉药物进入病人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过全身循环分布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使病人失去意识和痛觉,常用于短时间手术。

2. 吸入麻醉:通过病人呼吸进入的麻醉药物,使其通过肺部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这种方法常用于长时间手术,可控制麻醉深度。

3. 外周神经阻滞:通过局部麻醉药物的注射,阻断神经传输的能力,使病人在手术部位处于麻木状态。

这种方法常用于局部手术,如骨科手术。

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通过给予药物在局部部位产生麻醉效果,使病人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只有受麻醉的部位无痛觉感受。

局部麻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表面麻醉:利用麻醉药物在皮肤表面产生麻醉效果,常用于小型手术或局部创伤处理。

2. 局部浸润麻醉:通过向手术部位注射麻醉药物,使其在局部组织达到足够浓度,产生麻醉效果。

这种方法常用于手术部位较小的手术。

3. 神经阻滞麻醉:通过向感觉神经周围注射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输的能力,使病人在整个神经支配区域处于麻醉状态。

这种方法常用于四肢手术或部分躯干手术。

三、局部腰麻局部腰麻是通过在腰椎区域注射麻醉药物,阻断下半身神经传输的能力,使病人在腰以下部位完全无痛觉感受。

局部腰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腰麻: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腰椎区域的腰穿点,使其进入鞘内腰脊液,阻断下半身神经传输的能力。

这种方法常用于腹部手术或产科手术。

2. 蛛网膜下腔阻滞: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断下半身的神经传输。

麻醉与血液

麻醉与血液
内涵
血液学关注血液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血液疾病的病因和发 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等。
血液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发展史
古代医生对血液的认识和医疗实践,如放血疗法等;19世纪初,人们对血液 的认识逐渐深入,如血液循环的发现等;20世纪以来,血液学发展迅速,如 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现状
现代血液学已经成为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医学领域,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 。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如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
智能化
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麻醉监测 和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无创化
发展无创手术技术,减少手术痛苦 和并发症。
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 的麻醉方案和镇痛方案。
规范化
加强麻醉科医师的培训和规范化管 理,提高麻醉质量和安全性。
02
血液学概述
血液学的定义与内涵
定义
血液学是医学领域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血液的生理和病理 状态,涉及血液细胞、血液凝固与出血等相关内容。
04
麻醉过程中的血液管理
麻醉前血液准备
血红蛋白与血容量评估
麻醉前应评估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容量,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或采取其他措施。
储备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麻醉医生可以预先准备一定量的血液,以备术中或术后使用。
血液稀释
麻醉前可采用血液稀释的方法,通过输入晶体液或胶体液,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减少术中出血。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总结
麻醉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围手术期医学中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疼 痛、意识、呼吸、循环等。
麻醉学与血液学的结合点主要表现在手术病人的 血液管理、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以及急危重病 人的救治等方面。

医院麻醉科静脉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医院麻醉科静脉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医院麻醉科静脉全身麻醉操作规范【分类】将全麻药注入静脉,经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为静脉全身麻醉。

根据用药种类不同,可分为单一药物麻醉,方法简易,但总用药量有限制;复合麻醉系采用2种以上的静脉麻醉药(包括催眠药、镇痛药和肌松药),充分发挥每一种药物的优点,互补缺点,用较小剂量达到镇痛记忆消失和肌肉松弛的目的,亦称“平衡麻醉”或“全凭静脉麻醉”。

如同时辅以吸入麻醉,则称为“静吸复合全麻”。

【基本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麻醉药及麻醉方法。

2.多种麻醉药复合使用时,注意药物之间的互相作用,有机配伍,使正作用相加,副作用互相减弱或抵消。

3.应以满足镇痛、唾眠和肌松为目的合理选配药物。

4.恰当掌握用药量,避免多次或连续用药致积蓄中毒。

5.静脉全麻期间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除短小手术外,应在气管内插管下进行。

掌握麻醉深度,严密观察呼吸和循环情况。

6.必须常规备好麻醉机、氧气、负压吸引及气管插管器械并检查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

7.麻醉前常规使用颠茄类药物及镇静剂。

【硫喷妥钠静脉麻醉】1.适应证:(1)四肢及躯干无需肌松的短小手术;(2)全身麻醉的诱导或行小儿基础麻醉:(3)辅助麻醉剂;(4)抗惊厥及治疗局麻药中毒。

2.禁忌证:(1)急、慢性呼吸道梗阻;(2)难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包括潜在呼吸道梗阻因素);(3)支气管哮喘和对硫喷妥钠过敏患者;(4)严重低血压休克;(5)严重心功能不全或肝肾功能不全;(6)上消化道梗阻、大出血或饱胃属相对禁忌。

3.注意事项:(1)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将硫喷妥钠稀释成2. 5%溶液(小儿可用1%-2%溶液);(2)小儿基础麻醉:一般多适用于0.5岁-6岁小儿,稀释2%或2.5%溶液,按15-20哨/1^ 体重计算,作深部肌肉注射,注射后3-5min内入睡,约可维持30Y5min.第二次追加量为首次量的l∕3-l∕2o(3)静注硫喷妥钠速度不可过快(开始5ml可稍快),诱导时应注意呼吸和循环的变化。

ASA输血指南

ASA输血指南

A S A输血指南-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ASA)输血指南2006 年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ASA)输血指南是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以1995年《成分输血指南》为基础,分析近期的大量相关文献制订的。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科学合理用血、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与1995年指南相比,本指南中增添了很多新的输血技术,输血规范更加科学合理。

本指南应用对象是手术病人或因有创操作而大量出血的病人,包括:(1)体外循环或心脏手术、急诊、产科、器官移植以及非心脏大手术病人;(2)血液病及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继发大出血病人; (3)危重病人; (4)拒绝输血病人。

1术前评估1. 1病史回顾包括先天性或获得性疾病,如Ⅷ因子缺乏、镰状细胞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肝病等。

1. 2病人本人或其亲属述说是否存在相关危险因素 1)器官缺血如心肺疾病,可影响红细胞转运; (2)凝血功能障碍如应用华法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可影响非红细胞成分的转运;(3)是否应用维生素及中草药; (4)是否用过抑肽酶等药物(再次应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1.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凝血测定,可估测输血需求和大量失血可能。

如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还应进一步评估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1. 4告知病人输血利弊2术前准备2. 1调整或终止抗凝治疗择期手术前停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手术延期至抗凝药作用消失。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作用时间大约1周。

华法林作用持续几天,逆转药物有维生素K、凝血酶原复合物、重组活化Ⅶ因子和新鲜冰冻血浆。

改变抗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会同时增加失血,应权衡利弊。

2. 2预防性应用药物术前应用抗纤溶药物(如抑肽酶、6-氨基己酸、氨甲环酸)可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手术失血。

但是应用抗纤溶药物应考虑到潜在的不良预后,如移植物血栓形成或栓塞以及罕见的大块血栓形成。

麻醉与血液

麻醉与血液


凝血酶复合物:适用于凝血因子Ⅱ、Ⅶ、Ⅹ、 Ⅺ缺乏所致的出血。

Ⅷ因子浓缩物:适用于血友病A病人。
三、 血液病病人的麻醉
1、血液病病人的生理特点

血液病病人由于患有以贫血为主的造血
功能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长
期的缺氧导致生理功能的改变。
循环功能的改变

高输出量状态(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加 重、心肌缺血、心衰);
重症肝炎、肝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凝血弹性图监测 (thrombelastography TEG)


1948年由Harter发明,80年代用于临床。
血栓弹力图是血栓弹力仪描绘出的特殊图形。

可作为出血性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血小
板方面疾病的过筛试验。

近年来在肝移植、心肺转流、DIC等的凝血功 能监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吸入麻醉对血小板凝集及血小板、血栓素A2受体配 对亲和力有影响。

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引起儿茶酚胺增加,因此促进血
小板的凝集,促进血液凝固,对高凝病人不利。

有研究表明局部麻醉后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降低。
4、血液稀释和大量输血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丢失和稀释; 库存血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少;

药物对骨髓功能的抑制、脾功能亢进及药
物过敏等因素均可使血小板生成减少或破
坏增加。
血小板功能异常的原因

长期服用阿斯匹林、苯海拉明等药物可抑制血小 板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TXA2生成,致血小 板功能异常。

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第三因子缺乏症等影响血 小板的功能。

对于血小板缺乏或功能不全的病人可通过输注新 鲜血液、浓缩血小板等来提高血小板。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教案30血液疾病病人的麻醉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教案30血液疾病病人的麻醉

授课教案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血液病病人的麻醉一、血液病及其相关手术1.血液病◆红细胞疾病:各种原因的贫血和RBC增多症◆白细胞疾病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组组织细胞病◆出血性疾病先天或后天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异常2.与外科相关的血液病红细胞系统的贫血;出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血液病3.与血液病相关的手术◆诊断性手术:淋巴结活检◆治疗血液病的手术巨脾、脾亢→Pt↓/全血细胞↓→脾切除◆并发外科疾病的手术◆引起出凝血异常的手术肝脏手术;体循手术;大出血;大量输血二、术前准备1、贫血●原则:除去贫血原因;纠正贫血(Hb≥80g/L,Hct 30%±)●处理:缺铁性贫血:补铁巨幼贫:叶酸、Vit B12再障:WBC>4×109/L (N>1.5×109/L),Hb>80g/L,Pt>50×109/L 多媒体5min5min病人体重60kg血友病甲血友病乙血浆活性10% 5%目标血浆活性60%FⅧ30%FⅨ计算方法(60-10)×60kg×1U/2% (30-10)×60kg×1U/1%=1500U =1200U血管性血友病术中维持vWF水平:0.8~1.0U/ml孕妇产后或剖宫产后必须补充浓缩vWF3、恶性血液病病人术中注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严格无菌操作根据监测输入血制品,以维持Plt、Hb和凝血功能所需的水平4.手术中血凝异常(1)纤溶亢进:应用抗纤溶药物(2)大量输库血输新鲜血;输新鲜冰冻血浆;根据监测补充冷沉淀、Plt或凝血酶原复合物;补充Ca2+(3)稀释性凝血障碍大量输入晶体或胶体液导致Pt及凝血因子稀释而引起的术中出血增加根据凝血功能监测,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Plt或凝血酶原复合物5.监测5min6.血制品补充5min 五、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与麻醉相关的任何操作各种穿刺气管插管吸引●明显凝血功能障碍应延迟拔出气管导管或硬膜外导管,待凝血功能改善后再拔●免疫力低下者应避免PCEA●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并及时处理血友病病人术后处理血友病甲:一般手术应维持FⅧ>30% 10~14d整形手术应维持FⅧ>30% 4~6w血友病乙:一般手术应维持FⅨ>20% 10~14d整形手术应维持FⅨ>20% 4~6w血管性血友病:一般手术应维持vWF和FⅧ均>0.4U/mL 5d整形手术应维持vWF和FⅧ均>0.4U/mL至手术创伤愈合。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范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范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范基础麻醉麻醉前是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操作,这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基础麻醉与麻醉前用药的区别是,前者必须产生神志消失的效果,而后者则以不使病人神志消失为原则。

【适应证】1、需要手术而又难以合作的儿童。

2、精神非常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

3、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控能力者。

【基本操作原则】1、基础麻醉必须有麻醉科医师实施,并进行麻醉记录。

2、基础麻醉可在病人进入手术室或手术室内进行。

3、主要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稳定。

4、在基础麻醉下进行其他有创性操作或麻醉操作时,应有麻醉医师观察病人。

【常用药物】氯胺酮3-5mg/kg,肌内注射。

用于儿童。

咪达唑仑常用于成人,0.07-0.15mg/kg,肌内注射。

如进入手术室,0.01-0.03 mg/kg,静脉注射。

局部麻醉一、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1、局部麻醉一般由手术者实施。

因此,术者应熟悉所用局麻药的药理性质和不良反应,应具有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2、麻醉前病人应禁食8h、禁饮4h以上。

对于不能合作而又必须行局部麻醉者,可在基础麻醉下施行。

3、麻醉前应询问病人对局麻药有无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局麻药及其浓度和用量。

用药前应经至少有两人对药物名称和浓度进行核对。

4、麻醉应完善,完全阻滞疼痛传导径路以达到无痛和避免刺激引起的全身反应。

5、麻醉前或麻醉期间可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以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二、局部麻醉方法和临床应用(一)表面麻醉局麻药直接粘膜接触后,穿透黏膜作用与神经末梢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适应证】眼、耳鼻喉、气道等部位黏膜麻醉。

不同部位选择不同药物浓度,如:角膜选用低浓度的药物。

【给药方法】用喷雾器喷于黏膜表面;以棉球涂抹在黏膜表面;以棉球或纱条填充。

为达到完善的麻醉作用,需多次给药,一般2-3次,每次间隔5分钟。

2﹪-4﹪利多卡因,1﹪-2﹪丁卡因。

【不良反应】局麻药毒性反应、局部组织刺激、过敏反应等。

临床麻醉方法

临床麻醉方法

第二节临床麻醉方法Ⅰ名词解释1.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不感到周身疼痛,称为吸入麻醉。

P2532.霍纳综合症:颈交感神经节被阻滞引起,表现为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结膜充血、鼻塞、面部发红和无汗。

P2693.蛛网膜下隙阻滞(脊麻):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使脊神经前后根阻滞的麻醉方法。

P2704.硬膜外间隙阻滞(硬膜外阻滞/硬膜外麻醉):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间隙,使脊神经根阻滞的麻醉方法。

P2705.全脊麻:行硬膜外阻滞时,如穿刺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超过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可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称为全脊麻。

P2776.复合麻醉:是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

P2797.联合麻醉:是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

P2798.全凭静脉麻醉(TIV A):是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静脉麻醉辅助药的麻醉方法。

P2809.人工低温:指在全身麻醉下,应用药物阻滞自主神经系统,用物理降温方法将患者体温降至预定范围,以降低组织代谢,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适应治疗或手术上的需要。

P28310.术中知晓:指患者在术后能回忆起术中所发生的事,并能告知有无疼痛情况。

P29511.苏醒延迟:一般认为,凡术后超过2h对呼唤不能睁眼和握手、对痛觉刺激无明显反应,即视为苏醒延迟。

P295Ⅱ选择题A1/A2型题1.决定吸入麻醉药诱导.苏醒快慢的最主要因素是A.吸入麻醉药的油/气分配系数B.吸入麻醉药的血/气分配系数C.吸入麻醉药的MACD.吸入麻醉药的肌肉/血分配系数E.吸入麻醉药的脂肪/血分配系数答案:B2.芬太尼静脉麻醉呼吸抑制的临床表现哪项不正确A.呼吸频率减慢B.快速注射可致胸.腹壁肌肉木僵,影响通气C.大剂量潮气量无影响D.大剂量反复使用,可出现延迟性呼吸抑制E.苏醒过程可出现遗忘性呼吸答案:C3.低温时下列哪项参数降低A.血液粘滞度B.血浆容量C.血细胞压积D.中心静脉压E.微循环阻力答案:B4.麻醉前采用哪种药物,既有镇静又有抗惊厥的效应A.东莨菪碱B.苯妥英钠C.阿托品D.地西泮E.吗啡答案:D5.眼内压增高的病人不宜选用下列哪种麻醉药A.氯胺酮B.氧化亚氮C.安氟醚D.咪唑安定E.异丙酚答案:A6.成人术毕用新斯的明拮抗肌松药作用时其常用剂量是A.0.01~0.02 mg/kgB.0.03~0.06 mg/kgC.0.07~0.1 mg/kgD.0.1~0.2 mg/kgE.0.3~0.6mg/kg答案:B7.一急腹症病人体温39℃,术前用药应避免使用A.苯巴比妥钠B.地西泮C.哌替啶D.阿托品E.东莨菪碱答案:D8.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下列哪项错误A.呼吸性酸中毒病人肌松作用延长B.低温使肌松药作用时效延长C.氨基甙类抗生素可增强肌松药作用D.肝肾功能不全者宜用阿曲库铵E.假性胆碱酯酶活性异常者泮库溴铵作用延长答案:E9.脊麻对生理的影响下列叙述哪项错误A.阻滞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使动.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B.低血压的发生率及下降幅度与麻醉平面有关C.高位脊麻因使血压下降而通过压力反射使心率增快D.麻醉平面在T8以下时呼吸功能基本无影响E.脊麻时胃肠蠕动增加,胆汁反流入胃,易致恶心.呕吐答案:C10.孕妇施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局麻药用量减少的原因是A.孕妇体内水、钠潴留B.孕妇下腔静脉受压,使脊椎静脉丛扩张,硬膜外隙容积缩小C.孕妇血压偏高D.孕妇对局麻药敏感性高E.交感神经阻滞完全答案:B解析:妊娠时下腔静脉受压促使脊椎静脉丛血流增加,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因静脉丛扩张而容积减小,因此孕妇行椎管内麻醉时,注入少量局麻药即可获得较广泛的阻滞范围,同时穿刺出血、置入硬膜外导管时血性回流或血肿形成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血液病人的麻醉

血液病人的麻醉

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病人,一旦并发外科系统疾病而需行急诊或择期手术时,其麻醉处理具有特殊要求,需作全面考虑。

同时,血液病人为明确诊断,需作淋巴结活检或行脾脏切除术,其麻醉有一定的特殊性,手术麻醉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血液系统的特点和全身情况,综合考虑。

血液病可概括为三大类:①红细胞系疾病,如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慢性贫血:有缺铁性贫血;干细胞异常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A);脱氧核糖核酸(DNA)障碍所致贫血;红细胞膜先天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6-磷酸萄葡糖脱氢酶)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珠蛋白合成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红细胞抗体所致的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异常(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肾病,肝病或恶性肿瘤所致的慢性贫血。

②白细胞系疾病有粒细胞病(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增多症);急慢性白血病(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何杰金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症;浆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缺陷性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等)。

③出凝血疾病有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异常所致的出血(原发性或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性假血友病;DIC;遗传性血浆凝血因子缺陷出血(血友病甲)等。

血液病人因贫血易至组织缺血缺氧、粒细胞数量和功能障碍易于感染,血小板及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数量和功能障碍易至出血不止或血栓形成。

本章拟就血液病病人的麻醉特点、麻醉前准备、麻醉选择和麻醉期间管理以及几种常见的血液病人的麻醉作一介绍。

第一节血液病病人的麻醉特点一、一般特点血液病病人常并存贫血、出血或感染等病情,并往往继发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的病理生理改变,因此对麻醉药及术前用药的耐受性显著下降,因贫血常致携氧能力降低,对缺氧耐受性也差,严重贫血者,即使缺氧也不会出现紫绀。

因此麻醉前应尽量改善全身情况,纠正贫血、血液病人常因病情严重需长期卧床、长期应用激素,或接受放疗和化疗,而致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降低,因此抵抗力极差,容易并发各种感染。

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

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

麻醉科诊疗规范与操作常规人民医院麻醉技术操作规范与诊疗常规术前访视诊疗常规择期手术应在手术前一天由麻醉师到病房探视病人,急诊手术视具体情况在手术室进行访视与签署麻醉同意书。

具体内容如下:一、全面仔细阅读病历:包括心电图、胸片、造影、同位素及检验科各项常规生化检查,对病情、诊断与手术麻醉风险有一个总体了解。

二、了解手术方案与对麻醉得特殊要求。

三、访视病人:(一)、首先向患者行自我介绍,向患者解释麻醉医师职责,建立密切与谐得医患关系。

(二)、与患者交谈,进一步了解病情及重要过去史。

(三)、按照一定得顺序全面询问病史:必须包括主拆、要求手术原因、现病史、过去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

(四)、体格检查:应对与麻醉有关得各部位进行全面仔细得体检。

(五)、交代术前禁食、禁水,术前用药,更衣,小便等情况。

(六)、与患者说明麻醉得基本过程与入室后将要进行得各种操作,术后与麻醉相关得感觉与注意事项,特别要强调具体麻醉方法由麻醉科医师根据病情与手术得要求决定而且术中可能根据病情与手术变化而改变麻醉方法。

(七)、向患家属或患者讲述真实得病情,治疗、麻醉方案、可能得麻醉病发症、可能使用得麻醉方法。

讲明术后镇痛得必要性、优缺点、可能得价格、并说明镇痛装置未列入医保项目。

(八)、住院医师请家属签署麻醉同意书,讲解所列内容得含义。

四、就有关情况与外科医生进行沟通。

五、完成麻醉前会诊记录,具体内容包括:(一)、麻醉前会诊记录时间(精确到分钟)。

(二)、病人疾病名称、拟施行手术名称、既往史。

(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特别就是与麻醉有关得体格检查阳性体征、与麻醉有关得辅助检查阳性结果。

(四)、ASA 分级,拟施行麻醉方式,就是否向病人及家属交代麻醉风险性与就是否签署麻醉同意书。

(五)、对病人与麻醉有关得体格检查阳性体征、与麻醉有关得辅助检查阳性结果进行分析,就进一步处理提出建议。

麻醉前病情评估诊疗常规一、麻醉前病情分级: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Ⅰ级:正常健康。

麻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与护理

麻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与护理

麻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与护理麻醉是一种医学技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失去疼痛感和意识,以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

虽然麻醉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之相关的风险和副作用也不可忽视。

其中之一就是麻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麻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麻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 血液循环减慢:麻醉药物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血管扩张和静脉循环的减慢。

这会使得血液在体内的流动速度减慢,从而增加血液凝结的风险。

2. 凝血功能异常:一些麻醉药物会干扰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化,从而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这可能会增加手术过程中出血的风险,并延长恢复期。

3. 血糖水平变化:一些麻醉药物可引起血糖水平的变化,包括血糖降低或升高。

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他们需要在手术前接受特殊的血糖管理。

4. 血液容量改变:麻醉过程中,液体和药物的管理会影响体内的血液容量。

这可能导致血液浓缩或稀释,进而影响血液循环和氧气输送。

二、麻醉对血液系统的护理1. 评估和监测:在手术前和手术中,护士需要对患者的血液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2. 准备血液制品:对于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护士应根据医嘱准备血液制品,以备手术期间可能出现的出血情况。

3. 液体管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合理配置和管理液体。

确保血液容量的平衡,维持循环稳定。

4. 血糖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护士需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在手术前和手术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血糖的稳定。

5. 增强循环:在麻醉过程中,护士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患者的循环,比如提供适当的体位,促进气管插管后的肺通气和排痰等。

6. 预防血栓形成:在手术期间,护士可以采用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包括提供抗凝药物、穿压力袜、协助患者进行床边活动等。

7. 监测血液指标:在手术后,护士应该及时监测和评估患者的血液指标,如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

病案首页麻醉方式及麻醉分级填写参考

病案首页麻醉方式及麻醉分级填写参考

病案首页麻醉方式及麻醉分级填写参考病案首页是医院对患者就诊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的重要文书,其中的麻醉方式及麻醉分级是必须填写的内容。

正确填写麻醉方式和麻醉分级信息,有助于医院管理和医学研究的准确性。

本文将为您提供病案首页麻醉方式及麻醉分级填写的参考指南。

一、麻醉方式填写参考在病案首页中,麻醉方式通常包括局麻、全麻和局麻联合全麻三种方式。

根据患者具体的就诊情况,我们可以参考以下方式进行填写。

1. 局麻(L)局麻是指将麻醉药物直接应用于患者的局部部位,使该部位产生麻木失感。

常见的局麻方式有局麻药滴眼、局麻止痛、局麻麻醉等。

2. 全麻(G)全麻是指将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或呼吸途径全身应用于患者,使患者进入无痛无意识状态。

常见的全麻方式有静脉麻醉、插管全麻、腰硬联合全麻等。

3. 局麻联合全麻(LG)局麻联合全麻是指同时采用局麻和全麻两种方式进行麻醉,根据具体的手术病情和患者需求进行综合选择。

在填写病案首页时,需根据患者实际接受的麻醉方式在适当的位置打勾,以示清晰。

二、麻醉分级填写参考麻醉分级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及术后监护需求,常用的麻醉分级系统为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

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分级进行填写。

1. ASAⅠ级患者没有任何系统疾病,体力活动能力正常,无论是常规手术还是紧急手术都不会对其生命机能产生威胁。

2. ASAⅡ级患者有轻微的、稳定的系统性疾病,导致轻度功能改变,但目前并无明确的限制。

术前术后通常不需要特别的麻醉操作。

3. ASAⅢ级患者有中度的、稳定的系统性疾病,导致功能改变,术前术后需要特别的麻醉处理和监测。

4. ASAⅣ级患者有严重、稳定的系统性疾病,并且存在危及生命的可能性。

术前术后需要特别严密的麻醉监测和处理。

5. ASAⅤ级患者有危及生命的严重系统性疾病,且预计手术是危及生命的。

术前术后需要严密的麻醉监测和处理,并考虑是否进行手术。

在填写病案首页时,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ASA分级,并将其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原则解析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原则解析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原则解析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应遵循严格的原则,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手术类型、患者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选择麻醉药品。

麻醉药品的选择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老年患者,应避免使用对心脏和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品,优先选择对这两个系统影响较小的麻醉药品。

而对于小儿患者,则应选择对疼痛反应较敏感的麻醉药品,并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剂量调整。

麻醉药品的给药方式也有所不同。

静脉给药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等优点。

然而,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过敏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给予静脉麻醉药品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进行过敏试验。

对于无法进行过敏试验的情况,可选择局部麻醉或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是通过呼吸道给予麻醉药品,具有作用时间可控、患者苏醒快等优点。

然而,吸入麻醉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呼吸道刺激、呼吸抑制等。

因此,在应用吸入麻醉时,应确保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麻醉药品的应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麻醉药品的应用还应遵循剂量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以避免过量或不足。

在麻醉药品的应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药品的药理作用、副作用及并发症,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处理。

同时,医护人员还麻醉药品的恐惧和焦虑。

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原则包括严格原则、个体化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剂量调整、了解药理作用及关注患者心理状况等。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确保麻醉药品的安全和有效应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个体化选择是麻醉药品应用的核心原则。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年龄、体重、病情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麻醉药品时,我们必须根据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对于老年患者,我们需要避免使用那些可能对心脏和呼吸系统产生抑制作用的麻醉药品,而优先选择那些对这两个系统影响较小的药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9章血液病病人的麻醉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病人,一旦并发外科系统疾病而需行急诊或择期手术时,其麻醉处理具有特殊要求,需作全面考虑。

同时,血液病人为明确诊断,需作淋巴结活检或行脾脏切除术,其麻醉有一定的特殊性,手术麻醉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血液系统的特点和全身情况,综合考虑。

血液病可概括为三大类:①红细胞系疾病,如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慢性贫血:有缺铁性贫血;干细胞异常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A);脱氧核糖核酸(DNA)障碍所致贫血;红细胞膜先天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6-磷酸萄葡糖脱氢酶)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珠蛋白合成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红细胞抗体所致的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异常(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肾病,肝病或恶性肿瘤所致的慢性贫血。

②白细胞系疾病有粒细胞病(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增多症);急慢性白血病(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何杰金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症;浆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缺陷性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等)。

③出凝血疾病有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异常所致的出血(原发性或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性假血友病;DIC;遗传性血浆凝血因子缺陷出血(血友病甲)等。

血液病人因贫血易至组织缺血缺氧、粒细胞数量和功能障碍易于感染,血小板及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数量和功能障碍易至出血不止或血栓形成。

本章拟就血液病病人的麻醉特点、麻醉前准备、麻醉选择和麻醉期间管理以及几种常见的血液病人的麻醉作一介绍。

第一节血液病病人的麻醉特点一、一般特点血液病病人常并存贫血、出血或感染等病情,并往往继发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的病理生理改变,因此对麻醉药及术前用药的耐受性显著下降,因贫血常致携氧能力降低,对缺氧耐受性也差,严重贫血者,即使缺氧也不会出现紫绀。

因此麻醉前应尽量改善全身情况,纠正贫血、血液病人常因病情严重需长期卧床、长期应用激素,或接受放疗和化疗,而致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降低,因此抵抗力极差,容易并发各种感染。

慢性贫血可引起心脏代偿性扩大,容易并发心衰,不能耐受快速或大量输血补液。

因此应采取分次小量输血或成分输血以防心衰。

对血液病病人术前必须全面估计病情,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二、异常出血血液病病人麻醉的另一特点是异常出血,其发生原因甚多,主要与下述因素有关:(一)血液pH高碳酸血症可引起血管扩张、循环迟滞和渗血增多、酸中毒或碱中毒可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所需的时间,若pH7.5时,凝血酶原时间为100%,当pH降至6.5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50%,pH8.8时延长60%,由此可出现异常出血。

(二)麻醉因素深麻醉易致血管扩张而渗血增多;低温可延长出血时间,使手术区渗血增多。

(三)大量输血大量输血的量超过总血容量时,可引起凝血障碍,其原因可能为:①库血凝血因子Ⅴ、Ⅶ和血小板均减少;②枸椽酸钠降低毛细血管张力,改变血管壁的通透性;③枸椽酸与钙离子结合,导致参与凝血全过程所需的Ca+2下降;④大量失血的同时,也丢失大量凝血因子;⑤因失血性休克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缺氧和酸中毒,可加重凝血障碍。

(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术中如出现异常渗血,同时伴血小板明显减少及严重休克时,应想到DIC,纤溶抑制时可使用促纤溶药,如尿激酶,链激酶;继发纤溶时可用抗纤溶药如纤维蛋白溶酶抑制剂6-氨基己酸(EACA)5~10g。

对羧基苄胺(PAMBA)100~200mg,凝血酸(Trons-AMCHA)250mg等,同时应补充新鲜血小板、冷沉淀物或新鲜冷冻血浆。

(五)肝损害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Ⅸ(PTC)、Ⅻ(HF)、XIII(FSF)都在肝内合成,肝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的合成障碍,引起异常渗血不止。

因此手术前应准备新鲜血、冷沉淀物或新鲜冰冻血浆,并补充维生素K、EACA等。

(六)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易见于严重创伤或某些外科手术如肺、胰腺或前列腺等手术,这与大量组织激活因子进入循环,促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而发生纤溶有关。

肝功能正常的病人、也可因内源性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素灭活,而出现原发性纤溶。

(七)凝血因子缺乏先无性凝血因子缺乏常见于血友病甲,为术中异常渗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友病为遗传性疾病因血浆凝血因子Ⅷ活力缺陷所致,其中血友病甲约占70%~80%,血友病人手术中常因出血不止而死亡,治疗极困难,主要靠替代疗法,手术前、后输注凝血因子Ⅷ及冷沉淀。

这些凝血因子都从3日内的新鲜冰冻血浆提取,每ml含Ⅷ因子3~5μ/ml,一般术前应输Ⅷ因子1000μ(即20μ/kg),同时静注氢化考地松100mg。

大多数凝血因子缺乏是后天获得性,且多呈多因子综合性缺乏。

其可能因素列于下表。

原因疾病缺乏的因子维生素K缺乏阻塞性黄疸、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药等Ⅱ、Ⅶ、Ⅸ、Ⅹ肝脏疾病DIC 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肝叶切除术后等各种因素导致DIC的疾病和诱因Ⅱ、Ⅶ、Ⅸ、Ⅹ、Ⅵ,Ⅰ、Ⅱ、Ⅴ、Ⅶ、ⅧⅨ、Ⅹ、Ⅺ、Ⅻ大量输血输血量>250ml Ⅴ、Ⅷ、Ⅳ(钙离子)不论是先天性还是后天性凝血因子的缺乏,在手术中均可能出现异常广泛渗血,且常因通气不足及高碳酸血症而加重,可试用加强通气和皮质激素、维生素C及K、钙剂等治疗、渗血面局部可采用冷、热敷或血管收缩剂湿敷以减少渗血。

对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人,术前都应作补充疗法,以使凝血因子恢复达到止血所需的水平。

各种凝血因子的补充量各异,取决于出血程度及凝血因子性质。

如血友病合并重度出血而又必须手术时,需补充Ⅷ因子,达到正常水平的25%~40%方可进行麻醉和手术。

一般Ⅷ因子恢复至正常的5%即可得到止血功效。

补充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需补充新鲜冰冻血浆量=(拟达到的血浆水平%-实测到的血浆水平%)×血浆容量。

血浆容量=体重(kg)×0.07×(1一血细胞压积%)。

表69-2 几种常用的凝血因子制品、名称和规格凝血因子制品名称来源规格适应症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Ⅷ因子3~10μ/ml 血友病甲、血管性假血友病FⅡ、Ⅸ、Ⅹ复合物新鲜血浆FⅡ、Ⅸ、Ⅹ30~50μ/mlFⅡ、Ⅸ、Ⅹ缺乏症凝血酶原复合物(PPSB)新鲜血浆200μ/瓶双香豆素过量、肝病出血、手术前、血友病甲、乙、出现抗凝物质纤维蛋白原新鲜血浆1~1.5g/瓶低纤维蛋白血症、DIC、纤溶(八)血小板减少性功能缺陷一般认为,血小板在50×109/L或以下时,术中和术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创面渗血过多,因此将血小板≤50×109/L视为手术的禁忌。

血小板在20×109/L 以下时,不进行手术即可致自发性出血。

如病人手术前长期服用潘生丁、阿斯匹林、苯海拉明、吲哚美辛类药物,可能发生因血小板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

药物对骨髓功能的抑制和各种恶性肿瘤骨髓转移可引起生成障碍性血小板减少;而脾功能亢进和某些药物过敏则通过血小板破坏消耗导致血小板减少。

对此类病人术前必须积极地治疗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除脾功能亢进及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作脾切除术外,可输注新鲜血液、血浆和富含血小板血浆,亦可输给浓缩血小板,保证术前24小时、术中和术后72小时血小板在止血水平[(70~80)×109/L]以上。

某些患有真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的病人常有血小板增多,且伴有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异常、释放反应障碍、PF3有效性减弱和出血时间延长,易发生术中出血,对此类病人外科手术前须使血小板降至200~400×109/L,且使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

先天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疾病有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第3因子缺乏症等,而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多见于骨髓增生综合征、尿毒症、肝硬化、异常蛋白血症和,DIC等,术前唯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输注新鲜血小板和应用血小板单采和置换。

(九)术中大量快速输液,使血浆中凝血因子、血小板稀释,凝血功能下降。

右旋糖酐使红细胞和血小板产生凝集,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第2节麻醉前准备及麻醉前用药一、麻醉前病情估计麻醉前应全面了解病史、职业史、家族史并作必要的体检和化验。

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测定、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为造血系统疾病实验诊断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明确诊断估计发病原因,如造血不良、红细胞过度破坏或失血等。

针对病因学如化学性的、各种药物引起的AA性贫血、物理性的如放射线引起的白血病、失血性的急慢性失血引起贫血或因毛细血管缺陷、血小板凝血功能障碍,甚至遗传性家族性出血倾向。

了解有关治疗用药或输血情况,血红蛋白回升正常的病人一般可耐受麻醉。

并应进一步对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及用药方法等进行估计,及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何种成分输血或新鲜血的准备等。

由于血液病伴有严重贫血、出血、恶性肿瘤等并发心力衰竭、脑出血、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往往更增加麻醉的危险性,均应妥善估计并周密做好术前准备。

(一)、红细胞系统的贫血1.贫血应估计贫血原因,是否为造血功能障碍,红细胞过度破坏和/或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失血,不论是生成不足、破坏过多、或丢失过多,均可造成循环血液成分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2.贫血的病理生理红细胞功能是携氧,贫血造成携氧能力下降,使组织器官缺氧。

(1)循环系统①高输出量状态:贫血造成组织缺氧,机体产生相应的代偿作用,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增快、循环时间加速和心输出量增多,随着贫血的加重心脏负荷亦加重,心电图表现为低电压、ST段压低、T波倒置,可发展成充血性心力衰竭;②心肌缺氧:心肌营养障碍,增加心脏负担,更促使心力衰竭;③严重贫血:麻醉前因严重贫血,血清蛋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易造成组织水肿。

(2)呼吸系统严重的贫血因血红蛋白量明显降低,当活动增加使血氧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此时通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迷走神经反射或直接影响呼吸中枢,呼吸增强,活动后易发生气急乏氧。

(3)泌尿系统贫血病人由于代偿引起肾血管收缩,肾缺氧而致肾功能改变,尿比重减低,重症者可出现蛋白尿和氮质储留。

(4)消化系统贫血时可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进食减少,术前多有营养不良。

3.贫血病人术前准备(1)对贫血原因应作出判断贫血中最常见的为各种原因失血所致的贫血,属小细胞低血色素性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生成不足,部分由于脱氧核糖核酸或正铁血红素合成障碍、维生素B12、B6、叶酸等缺乏。

部分由于骨髓中红髓减少,除周围血象显示正红细胞正色素型贫血,骨髓象中红髓明显减少,幼红及粒细胞显著减少。

红细胞破坏过多的溶血性贫血,典型病例具有脾大黄疸,球形红细胞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