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69张PPT)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69张PPT)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岩层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岩层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褶皱的形成
向斜
背斜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猜猜我是谁?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思考:背斜一定成山吗? 向斜一定成谷吗?
使地表变得 高低起伏
一、内力作来用自地球外部,
外1力.作能量用来源主:要主是要太是阳能和
地球重力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使地 搬运、产沉生积的热能。表趋于平坦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地壳运第动一节引起营的造岩地层表形永态性的变力量形 、变位 称为地 质构造,常见形式有 褶皱和断层 。
陡 崖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东 真题演练 非 大 裂 谷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巫 峡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江汉平原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54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54张PPT)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82021/8/82021/8/8Sunday, August 08,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82021/8/82021/8/82021/8/88/8/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8日星期 日2021/8/82021/8/82021/8/8
的原因呢? 甲 山岭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不易侵蚀
丙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不容易侵蚀
(3)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 丙 处开采
最合适;其中 甲 处最不合适建设大型工程。
(4)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上与图中字母 乙 相
同。
补:排序(岩层和地质作用) (三维P31判断岩层新老关系方法3)
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4~6题。
思考:地壳=岩石圈
❖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由 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 列表比较
厚度
范围
联系
地壳 平均17km 地表至莫
岩石圈不仅包
霍界面 含地壳而且还包含
岩石圈
70~100km
地表至软 流层
上地幔顶部(软流 层以上)部分
速度(千米/秒)
0
3
6
9
12
15
E
F
1000
A

2000
地质构造的意义 (1) (2)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天然气密 度小,分布于背斜顶部,水密度大,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矿床位置:例如,岩层中含有 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 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 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73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73张PPT)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概念辨析】
地表形态:也叫地形、地貌;指地表高低起伏
的状态。按自然形态分为高原、 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
地质作用:引起地表形态、物质组成和内部
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按能量来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一)、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内 力 作 用
地壳运动

沉积地貌: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
小结
地 内力作用 质 主导 作 用 外力作用
雕塑家

使地表变得 高低起伏
断 改 变

使地表趋于 表
平坦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积极影响:
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改地形然造表态规人律类消挖办极河一事修影定渠,响、要:方修认能建识水趋库自利然避,害按。自
水土流失、加速河流湖泊水库的泥 沙淤积,诱发洪涝、滑坡等灾害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 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生 水



地核
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金属矿产多形成于岩浆岩中,如: 铁矿、铜矿等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2、沉积岩及特点
裸露岩石 风化、风外、力流侵水蚀、、冰搬川运、、海堆浪积等、固结成岩沉积岩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 (共27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 (共27张PPT)

单项选择题(10分) 右图甲(云贵高原区)、乙(东南沿海地区)两处景观所在地是
我国1.著游名客旅在游甲胜景地观。地读可图普回遍答观1赏-3B(题 )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2.两地地貌形成的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 C )
A.甲——风力侵蚀-砂岩 B.乙——风力侵蚀-砂岩 C.甲——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流水侵蚀-石灰岩 3.甲地地貌景观是由于(D )
4、阅读上述诗句,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甲应为堆积岸
比较下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5-6题。
5、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D )
A.a—① B.b—② C.c—③ D.a—②
6、对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
A.a处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B.b处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减弱 C.c处以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为主 D.下蚀作用是a、b、c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
2、对黄淮海平原的地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地质作用是( A)
A.河流的堆积作用
B.流水的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地壳的上升运动
3、河漫滩是 ( D )
A.枯水季节沉积下来的堆积地带
B.在洪水季节被侵蚀而减小
C.在河谷的凹岸堆积形成的地带
D.在凸岸堆积形成的水下堆积体,到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 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A.地球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B.地球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地球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D.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二章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二章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第三十二页,共36页。
3、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xiànxiàng)中
,主要由外力 C作用形成的是 ( )
第三十三页,共36页。
4、如图中河流(héliú)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
A
A.侵蚀(qīnshí)、搬运、沉积 B.搬运、侵蚀(qīnshí)、沉积 C.侵蚀(qīnshí)、沉积、搬运 D.沉积、搬运、侵蚀(qīnshí)
外力作用(wài lì zuò yònɡ)的表现
陈集中( jízhōng) 学 王萍
第一页,共36页。
知识点回顾: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
划分为内力作用和 外力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内 力 地球(dìqiú)
内部的热能 作 用 外 地球外部的太 力 阳辐射能,以 作 及地球重力能 用等
表现形式
流水(liúshuǐ) 的侵蚀 流水作用主要有
流水(liúshuǐ)的堆积
第六页,共36页。
1、流水侵蚀对地表形态(xíngtài)的 影响
坡面受到流水作用,被冲刷、 下切形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 断(bùduàn)的加深加宽。
例如: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 和长江三峡
第七页,共36页。
“千沟万壑(qiān gōu wàn 第八页,共36页。
2、海浪作用——滨海地区 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等 海浪沉积地貌:沙滩。
第二十一页,共36页。
第二十二页,共36页。
冰碛 (bīnɡ qì)

冰碛
(bīnɡ qì) 湖
冰碛丘陵
第二十三页,共36页。
冰川(bīngchuān)沉 积地貌: 冰碛垄、冰碛湖、 冰碛丘陵
海浪侵蚀地貌(dìmào):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 等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圈层的划分: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km)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地 外核 核 内核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 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 分薄,大陆部分厚
33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
软流层,这里可能为 岩浆的主要源地
2900
温度、压力和密度
很大
1.岩浆岩
高压 岩浆
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海浪侵蚀
沙滩
海蚀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我国山区多梯田。想一想,在梯田上进行 耕作,与在坡地上进行耕作,哪一种方式更有 利于农业生产?为什么?
二者关系 共同塑造地表形态;以内力作用为主
2A、、地进行质得作迅用速在、时激间烈上如:的﹍地表﹍震现、火特﹍山点﹍、山﹍崩﹍、﹍泥﹍石﹍流等
瞬间发生,使地面剧变并造成自然灾害;
B、进行得缓慢,不易觉察如海﹍陆﹍变迁喜、马﹍拉﹍雅﹍山﹍的隆起 等,经历漫长地质时期后,地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
四、内力作用及表现形式 1、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的热能
较快 2、作用速度 较慢
岩浆活动 3、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4、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1)概念
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 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 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 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
A、褶皱
类 型
弯曲
地形 判断依据
初形成 久经侵蚀后
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冲积
平原和三角洲
沉积
风力沉积:风积沙丘、沙垄、 黄土堆积等
侵蚀 地貌
堆积 地貌
水 河流水 海水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70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70张PPT)

各 种 各 样 的 地 貌 形 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学案:
1、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圈层,由外向里 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各圈层主要特点:
地壳是地球表面由__________组成的坚硬外壳, 它是一个连续的圈层,_________部分较厚, _________部分较薄;地幔介于______和______之 间,在其上部存在一个_______层,是________的 主要发源地;地核以_______与地幔分界,温度 _____,压力和密度______。 3、岩石圈: ________以上的_________部分与________主要由 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合作探究】 请结合课本图2-1-7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示写出右图中字
母的含义:
岩浆岩
岩浆
变质岩
沉积岩 A__岩__浆__岩____B___岩__浆_____C___沉__积__岩___ D___变__质__岩 a__冷__凝__作__用__b__重__熔__再__生__c___变__质____ _d__重__熔__再__生 e___变__质_____f___外__力_____g_____重__熔__ _h___外_力____
【合作探究】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 C.印度洋板;块 D非. 洲板块 ; E.美洲板块 ; F.南极洲板块。
【合作探究】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图例N代表 生长 边界, O代表__消__亡____边界。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82021/8/82021/8/82021/8/8

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各 种 各 样 的 地 貌 形 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结构
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
1、划分依据和两个界面
1)、划分依据:地震波
2)、两个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深度 纵、横波 发现者 传播速度
时间
莫霍界面 33千米 速度明显 莫霍洛维 1909
增加
契奇
古登堡界 2900千 纵波速度

米 明显下降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c

a
b
(1). a、b两处地质构造中有可能发现石油的是_____?
(2). c处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
(3). 欲在此处建一个地下隧道,应选择a处还是b处开凿?
断 层 示 意
返回
外力作用的表现
外力作用主要来源于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最常见的: 褶皱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
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
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
超过了岩层能承受的强度, 岩层发生断层.
褶皱示意
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与向斜
1. 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 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
向斜 1 2 3
褶皱 形 成初期 ,由 于岩层受侵 蚀很小,背斜 形成山, 向 斜形成谷
重力作用、化学作用等形式,改变地表的形态
流水作用
(1)侵蚀地貌(见图) (2)沉积地貌(见图)
风力作用 总结
(1)侵蚀地貌(见图) (2)沉积地貌(见图)
返回
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
返回
流水沉积地貌
返回
风力侵蚀地貌
返回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实用课件第二章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实用课件第二章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
区地壳运动的状况为 A (单选)。
• A. 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
• B. 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
• C. 先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后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 •
D. 先地壳下沉后地壳上升,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3) 若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甲、乙两地中,选择
• 21.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试着当地质工程师,对以下问题作简要分析说明。
• (1) 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 背斜 ,乙为 向斜。 • (2) 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背是斜顶部受张_力__作__用__,__裂__隙__发__育_ ,,易甲受、侵蚀
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 外力 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地
①花岗岩风化球 ②砂砾岩崖壁 ③珊瑚礁盆景 ④汉白玉栏杆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19. 关于大瓦山地区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 A. 地壳始终处于抬升状态 B. 内力. 陡立的峭壁主要由流水侵蚀而成 D. 岩浆活动发生于沉积作用之前
C.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一站归纳] 地质构造规律的 3 大应用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 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 建隧道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考点(一)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区分: 地质构造:褶皱(向斜、背斜)、断层 地貌形态:山地、谷地等 构造地貌:背斜谷、向斜山等
由图表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积扇、冲积 湿润、半湿润 平原、河口三 地区 角洲
风蚀洼地 风力 风蚀蘑菇
沙丘、沙垄
干旱、半干旱 地区
1.在沙漠地区常见到的蘑菇石是以下哪种外力作用下 形成的( C)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2.下列地貌形态属于流水沉积而成的是(B)
A.流动沙丘
B.河口三角洲
地 核 外核 内核
4771 6371
液态 固态
2、圈层的划分: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地壳 莫霍界面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地 外核 核 内核
深度
(km)
特征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 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 分薄,大陆部分厚
33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
软流层(位置),这里可 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2900
温度、压力和密度
很大
: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岩浆岩
三大类岩石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喷出:玄武岩
侵入:花岗岩
岩浆
岩浆岩
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岩浆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
(软流层)
喷出地表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冷却、凝固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见图
沉积岩
裸露岩石风化风、、侵流蚀水、、搬冰运川、、堆海积浪、固结成岩沉积岩(见图)
横波消失
古登堡
1914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33
上地幔
地壳
下地幔
莫霍界面
地幔
2900
外核
地核
内核
古登保界面
圈层
深度 (km)
特征
地壳
上地壳 下地壳
陆壳 洋壳
固态
盖层
33
上地 幔
低速层
地幔
均匀层
下地幔
2891
莫霍面
塑性为主 固态,波速较均匀
固态, 古登堡面
其它
岩石圈
岩浆的主要 软流层 发源地
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
内力作用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
(按其能量来源)
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足迹”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 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球表面 变得高低起伏;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常常被保留在地壳岩层中,被称为地壳运动的“足迹”.
重力作用、化学作用等形式,改变地表的形态
流水作用
(1)侵蚀地貌(见图) (2)沉积地貌(见图)
风力作用 总结
(1)侵蚀地貌(见图) (2)沉积地貌(见图)
返回
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
返回
流水沉积地貌
返回
风力侵蚀地貌
返回
风力沉积地貌
返回
外力 侵蚀地形
沉积地形
主要分布地区
流水
黄土沟壑 喀斯特地形
2 . 褶皱构造经受外力的侵蚀
背斜
向斜 1 2 3
在经受外力 侵蚀 的 过程 中,
背斜顶部因受到 张力的影响,侵 蚀程度较大,而 向斜因受挤压力, 不易侵 蚀,因而 侵 蚀程度较小
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
背斜
1 2 3
向斜
返回
一段时间后,
背斜部位反而低 于向斜部位,形 成背斜 成谷,向 斜成山的现象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c

a
b
(1). a、b两处地质构造中有可能发现石油的是_____?
(2). c处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
(3). 欲在此处建一个地下隧道,应选择a处还是b处开凿?
断 层 示 意
返回
外力作用的表现
外力作用主要来源于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各 种 各 样 的 地 貌 形 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结构
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
1、划分依据和两个界面源自1)、划分依据:地震波2)、两个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深度 纵、横波 发现者 传播速度
时间
莫霍界面 33千米 速度明显 莫霍洛维 1909
增加
契奇
古登堡界 2900千 纵波速度

米 明显下降
化石
返回
砂岩

石灰岩
岩 返回
返回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C.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 D.喀斯特地貌
3.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是(C)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花岗岩:我国的黄山、华 山、衡山等都是花岗岩分 布区 玄武岩:如我国东北的五 大连池
花岗岩和玄武岩的生产 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玄武岩形成 许多气孔?
返回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返回
最常见的: 褶皱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
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
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
超过了岩层能承受的强度, 岩层发生断层.
褶皱示意
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与向斜
1. 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 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
向斜 1 2 3
褶皱 形 成初期 ,由 于岩层受侵 蚀很小,背斜 形成山, 向 斜形成谷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图) 特点
常含有化石 (图)
常见的沉积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见图)
变质岩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已成岩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矿物成分和结构改变)
石灰岩 举例
页岩
大理岩(见图) 板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变质岩
沉积岩
重 熔 再 生 变质作用
岩浆岩
岩浆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