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FQFD模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DFQFD模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简介 : 曹文才 ,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 士研究生 、 高级经济师 , 研 究方向 : 运作管理 、 技术 创新管理 ; 单 泪源 , 管理学博 士 , 湖南大 学 工商管理 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运作管理 、 信息化项 目管理 ; 李果 , 管理学博士 ,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 系副 主任 、 副教授 , 研 究方 向: 生 产运作与管理 、 物流与供应链 管理。
营 的新 企 业 ¨ J 。 国外 创 业 投 资集 团 对 科 技 型 中小 企业 的划 分是 按企 业 发 展 阶 段进 行 的 , 一 般 把 处 于 成熟 期之 前 的种子 期 、 导 人 期 和 成 长期 的企 业 称 为 科技 型 中小 企业 。可 持 续 创 新 能 力 的研 究 已有 半
个多世纪 , 但 明确提 出可持续创新能力并加以研究 则 是在 2 O世 纪 8 0年代 以后 。 B a r g e l ma n等 ( 1 9 8 8 ) 认 为企 业可 持续 创新 能力 是 企 业 组织 、 实施 技 术 创 新战略的综合性能力 , 它包括可利用 资源及分配 、 对 行业 发展 理解 能 力 、 对 可 持续 创 新 能 力 发 展 的理 解能力 、 组织结构 与文化条件 、 战略管理 能力等 ] 。
场 营销 能力 、 组 织 能力 五 个 方 面 。曹 崇延 和王 淮
1 文 献 综 述
科技 型 中 小 企 业 已成 为 全 球 经 济 发 展 中的 重 要组 成 部分 , S h e a r ma n和 B a r r e l l ( 1 9 8 8 ) 认 为科 技 型 中小 企业 是 所 有 在 可 持续 创 新 能 力 产 业 中 生 产 经
企业创新能力评估模型构建与实施
企业创新能力评估模型构建与实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而为了准确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构建和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估模型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企业创新能力评估模型的构建需要明确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利用内外部资源、技术和知识的基础上,持续地开发和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和新商业模式的能力。
因此,创新能力评估模型应该包括企业的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过程和创新成果等方面的指标。
例如,创新战略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创新目标、创新定位和创新资源配置等;创新组织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创新团队建设、创新文化和创新管理等;创新过程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创新流程、创新方法和创新合作等;创新成果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新产品销售额、专利申请数量和创新绩效等。
其次,企业创新能力评估模型的实施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式。
定性评估可以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获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观评价意见。
定量评估可以通过指标体系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客观测量和比较。
评估工具可以包括评估表、评分卡和评估软件等。
评估表可以根据评估模型的指标体系编制,用于收集和记录评估数据。
评分卡可以通过对评估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和得分计算,得出企业创新能力的综合评分。
评估软件可以通过数据输入、计算和分析等功能,提供快速、准确和可视化的评估结果。
此外,企业创新能力评估模型的实施还需要考虑适应性和持续性。
适应性是指评估模型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
不同企业的创新能力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评估模型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以便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定制和调整。
持续性是指评估模型能够持续地跟踪和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监测和改进。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探析——以秦皇岛环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为例
度” 的评价为: 人认为 良好, l%; 人认为一般 , 5% 1 占 0 5 占 O;
2人认为差 , 2 %; 占 0 2人认为很差, 0 占2 %。则 R D投入强 &
蓥
、 技 蝴 能评 体 析 秦 岛 星轴 子 限 司例 企 术 力 价 一以 皇 环 汽 有 公 为 宗 业
蓁
劈 篥
I
言 薹
鎏
对于 以技术创新为立足之 本的科 技型中小企 业, 如何衡
署 # 摆 寓 { 寺术 台I 能 4 一 古 皂 傅 再 芒 的 执 占 l 1
,
一
技 市 信筹 能 ∞ 术场息集力
I 专利 拥有鼓 ( ) j s
c技 选 能 幔 术 择 力) B 究 发力 | 开能 研 技 新度 术 额 _ 引 技 的 造 对 进 术 改s ( c开 时 和 奉 ) 发 何 成 【D
个 自我 诊断工具 。利 用这 一工具 ,科 技型 中小企 业可 以
41
一
2 秦皇 岛环星汽车电子有 限责任公司概况
w (.801 , . , . , . ) B 01 , . 02 02 01 6 2 5 9
wy(.,.5 01, .1 0 6 r 02 01, .802 ,. ) 2
w ( . , . 0 1 , . 1 0 I 03 0 1 . 02 , . 4 , 4 2
引 技 达 事S 进 术 产 ( )
计 、 试标 化 平 量 测 和准 水∞
c 市 研究 琐 平( 场 与 测水 日
c 对 消 费者 的了解程 度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课题研究方法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课题研究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创新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资源有限和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如何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合理选择研究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并探讨其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研究中的应用。
一、实地调研法实地调研法是一种直接走访企业,了解其实际情况并收集资料的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创新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需求。
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邀请专业研究团队或科研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创新能力,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通过问卷调查来搜集数据的方法。
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设计针对创新能力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并邀请员工、客户或合作伙伴进行填写。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企业内部员工对创新的看法、客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认可度以及合作伙伴的合作评价,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三、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深入分析个别案例来寻找规律的方法。
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或失败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创新路径、策略和经验。
通过案例研究,可以从成功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创新挑战。
四、专家访谈法专家访谈法是一种通过采访专业领域内的专家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学者或科研人员进行访谈,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创新前沿。
专家访谈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思路、拓展视野,为企业的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五、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比不同企业或不同地区的创新实践进行比较,找出优势和不足的方法。
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与自身相似的企业进行对比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创新实践、策略和效果。
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作者:加小科来源:《商场现代化》2021年第15期摘要:与传统企业相比,创新型企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始终围绕着创新理念进行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与未来的发展中都会有着极强的竞争优势,因此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分析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基于此,本文针对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充分研究,展开相关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看法与意见,为未来的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切实有效的发展思路,供相关企业参考。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指标体系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创新精神是企业运行过程中必备的优秀品质,同时创新也是保证自身在行业竞争中留有一席之地的重要筹码,我国也将创新精神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因此若想充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充分提升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这需要凭借创新型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主导性充分发挥作用,以实际运营为基础,以发展目标为方向,以自身为发展主体,以此进行充分的创新发展。
首先需要对创新企业型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评价。
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此体系可以充分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明晰自身创新过程中的短板,为创新型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新型企业保证自身创新能力的意义创新型企业若想充分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明确的创新目标与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未来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充分提升了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
其次,是要保证创新型企业持续性的全面创新能力,这种创新是涵盖多种多样类别的,需要对各类生产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并且进行长期调整。
另外,创新型公司还需要充分掌握自身的品牌,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进行充分掌握,并且有效地利用法律手段來保证自身企业的发展权益,增强企业自身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并对竞争对手进行合法手段的竞争。
同时,创新型企业还要充分保证自身的综合利益,依靠内生的方式来实现增长目的,这不仅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还需要充分保证研究出的技术与产品性能高、品质强,始终保持自身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发展动力。
协同创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
T heory fro ntier i理论•前沿协同创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ik可持续成长文/翁士增【内容摘要】营造竞争中性的营商环境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实现可持续成长的基础保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根本动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协同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路径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科技领域自主创新和科技成 果产业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供给侧和 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我国 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紧抓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 战略契机,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突破自身创新资 源和创新要素不足等瓶颈,通过加强协同创新,实现可 持续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概况与其他类型中小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具 有科技人员占比较高、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相对优势,但仍然难以一己之力单独开展高精尖技术研究相比于 大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经营决策和市场反应机 制比较灵活,但由于规模小、营业收人和利润总额有限.难以对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大规模投人,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相关数据,2019年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人库数量已有22.3万户,其中不少企业拥有行业核心技术,甚至引领先进产业集群发展以浙江省为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科技型 中小企业不仅大量聚集,而且特色鲜明为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强省”战略中的功能与作用,浙 江省从2015年开始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并首次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培育数量纳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统计年报。
2015 — 2019年,浙江省共培育科 技型中小企业48364户,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 63677户(如表所示)。
从表1的数据可见,2015年以来,浙江省高度重视 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稳步增 长,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_.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现状科技创新往往需要多方参与,共同推进。
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构建及其力学模型分析
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构建及其力学模型分析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陈申论文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支持体系论文摘要:基于要素供给主体的性质是否具有营利性,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要素划分为公益性要素和营利性要素。
其中,营利性因素对提高企业创新活动效率的贡献率更高。
这些要素在现实中表现出的优劣状态,对创新活动作用方向不同。
由此,构建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受力结构模型,基于模型的分析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倍受关注的一支经济力量。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由科研人员领办或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它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成长和高收益的特征。
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创新进化能力较弱,其创新与发展往往受到很大限制。
因此,很多国家纷纷构建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体系,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实现其良性发展。
一、相关研究简要回顾目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出两个特点:(1)创新支持体系内容主要集中在金融财税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尤其集中在政府提供的各类要素方面。
(2)创新支持体系功能定位主要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资源的流向,是一类非营利性质行为或活动。
由这两个特点决定了目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非营利性的支持体系,该支持体系扶持了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但是,政府主导型的创新支持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往往效率不高,致使创新资源得不到更有效的利用,目前这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我国创新资源极其有限,如何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有限的资源扶持更多高科技中小企业,创造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壮大,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基于DEA―VRS模型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实证研究
基于DEA―VRS模型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实证研究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然而,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融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基于DEA-VRS模型,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背景在我国经济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的贡献不可忽视。
然而,受制于多种因素,包括不完善的金融体系和高风险背景,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题。
因此,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成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DEA-VRS模型的介绍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是一种非参数的效率评价方法,通过比较输入产出数据,评估相对效率。
VRS(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模型是DEA的一种改进版本,考虑了规模收益递增和规模收益递减的情况。
DEA-VRS模型是对不同规模下企业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使用DEA-VRS模型,分析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数据: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性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收集相关的财务和融资数据。
2.输入输出指标选择: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输入和输出指标,如人员规模、资产规模、研发投入、财务收入等。
3.数据处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避免因指标单位不同而引起的评价结果偏差。
4.DEA模型构建:基于归一化的数据,构建DEA-VRS模型,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5.研究结果分析:通过DEA模型计算得到各个企业的融资效率得分,并进行排名。
对于效率较低的企业,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6.结论与启示: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总结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提升。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实证分析将有助于了解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现状,并发现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介绍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介绍成长性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企业成长过程的外在表现是企业规模的由小到大,内在表现是企业素质的提高,是企业生存能力的由弱到强、企业素质的由低到高、企业竞争力的由弱到强。
成长性是指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评价,企业的管理层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制定合理的计划,投资者也可以利用评价结果,制定投资决策。
对企业的成长性进行评价也成为了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和投资者等相关利益方共同关注的问题。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从六个维度出发对企业进行评价,包括技术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发展潜力、管理能力、营运效率、企业信用风险。
技术创新能力——产品技术或创意创新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盈利能力——产品开发策略合理性、产品获利方式、未来的定位及发展规划;发展潜力——产品市场需求程度、核心竞争优势、进入的难度;管理能力——创业团队完整性、互补性、稳定性和行业背景及资源整合能力;营运效率——财务合理性,如流动比例、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资产周转率等;信用风险——司法诉讼、欠税、经济诉讼、重大事项等。
成长性评价模型整体架构建模方法介绍第一部分:基础模型。
成长性评价模型的基础为GBRT算法,其它两大模块在此基础上建立。
GBRT算法具有精度高,泛化能力强,能处理非线性数据,能处理多特征类型,对数据的清洁程度要求相对较低等优点,非常适合成长性评价模型的需求和数据环境。
第二部分:集成学习模块。
集成学习模块采用stacking算法,进一步提升模型的精度,稳定性及泛化能力。
在有标记样本的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同时存在多个模型在训练集上具有良好的表现,并且表现相对较差的模型在实际使用时,可能相对训练集上表现更好的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
同时,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模型也更容易受极端值,异常点等影响。
通过集成学习,综合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让模型的预测能力更为稳定可靠。
第三部分:半监督学习模块。
科技型小微企业核心能力测评体系综述
科技型小微企业核心能力测评体系综述作者:孙雨婷任品蓉周闻宇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0年第22期摘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和企业核心能力关系密切。
文章主要介绍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界定和特点,划分了科技型小微企业核心能力的不同之处,核心能力的主要形成元素和评价体系的架构,提出了目前测评体系的存有难题和改良意见,构造了与之匹配的指标体系,对于考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功因素和持久稳步发展的必要条件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核心能力;测评体系一、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及特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前,企业核心理论依然不断演化稳步发展,因此对于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有着大量差别的说法,但许多的研讨角度都存在相似之处。
国内外研究者关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定义或内涵的表述不完全一致。
依据Prahalad及Hamel(1990)的定义,核心能力就是一种长期累积的专业知识,可以协调各异的组织生产技术及技术生产工艺流程。
已存在关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一些主要理论可以归纳为八大观点,分别为为资源整合观、因特网观、协调观、组合观、知识载体观、元件 -构架观、开放平台观和技术手段观等。
本文将其理解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生产管理进程当中形成的独有技术,即科学知识、生产能力和各种商业资源相互融合的有机系统。
大部分学者对企业核心能力特征的看法伯仲之间,其中受众最广的,并和非核心能力相异的核心能力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价值性将核心能力与高生产效率相挂钩,促使企业创造更独特的价值和最大比例缩减成本,同时那份价值大大满足用户的需求。
只要能通过核心能力给用户带来足够满意的产品,则它可以衡量为有价值的。
(二)特质性根据经济学维度,特质性是企业拥有竞争优势的基础条件。
一项能力要发展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则必定为某一单位独有。
它是珍稀的,已经普遍存在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是难以拥有的。
这种特质性对公司之间的特质性和效率差异起了决定作用。
QFD质量功能展开与技术能力评估的整合
06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QFD质量功能展开与技术能力评估整合模型的构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QFD质量功能展开与技术能力评估的整合模型,实现了两者之间的 有效衔接和互补。
实证研究的验证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整合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能力提 供了有力支持。
理论与实践的贡献
整合策略在案例中应用效果评价
提升产品质量
通过QFD与技术能力评估的整合应用,企业成功提升了新型数 控机床的产品质量,满足了市场需求。
增强市场竞争力
产品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赢得了更 多客户的信赖和订单。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整合策略的应用不仅推动了企业当前产品的成功开发,也为企业 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等 方式,明确产品的需求和目标。
整合实施与监控
将QFD质量功能展开与技术能力
评估的整合策略落实到产品开发 过程中,并进行持续监控和调整
。
整合策略在产品开发中应用
产品概念设计阶段
通过QFD质量功能展开,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概念设 计要求,并结合技术能力评估结果,对产品概念设计进行 可行性分析。
03
CATALOGUE
技术能力评估概述
技术能力定义及重要性
技术能力定义
技术能力是指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 、服务等环节所具备的技术水平和能 力,包括技术研发、技术转化、技术 应用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技术能力重要性
技术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 成部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创新能 力、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 。
产品详细设计阶段
根据QFD质量屋中的技术需求和技术能力评估结果,进 行产品详细设计,确保产品设计满足用户需求并具有可行 性。
基于 QFD 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案评价模型研究
基于 QFD 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案评价模型研究王娟丽;熊伟【摘要】To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evaluate product designs,a model integrating House of Quality(HOQ),in-teger programming and full factorial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 Then,the coefficients of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as calculated by HOQ,and the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mbi-nation which could maximize customer satisfaction was obtained by integer programming the in the model. Finally,the pre-ferred sequence of product designs was filtered from all possible options by an algorithm.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was verified by case study.%为更为全面和准确地对产品创新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基于质量机能展开的研究框架的设计方案评价模型。
该模型整合质量屋、整数规划、全因子实验方案设计和设计方案优选算法等多种方法;然后运用质量屋计算出技术参数决策系数;利用0-1整数规划求出最大化顾客满意度的技术特性组合;运用定量评价算法筛选出设计方案优选序列。
并某公司的变速器产品创新设计的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DFID模式下的开发金融效果评估研究
DFID模式下的开发金融效果评估研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间的合作,开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成为全球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这一模式下,英国国际发展部(The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简称DFID)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篇文章将对DFID模式下的开发金融效果评估进行研究,以期对该模式的有效性和影响力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分析。
DFID作为英国政府的部门,致力于通过提供经济援助和支持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它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开发金融模式,旨在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和创新机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减贫目标。
首先,DFID模式下的开发金融通过促进金融包容性来提高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可及性。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7亿人口无法获得金融服务,这使得他们难以获取贷款、保险和其他金融产品。
DFID模式通过与国际金融机构和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为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教育、储蓄账户、微贷款等服务,帮助他们融入金融体系,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
其次,DFID模式下的开发金融倡导可持续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
通过促进私营部门的发展和增强经济体系的韧性,DFID模式有助于吸引国内外投资,并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的金融解决方案。
这种创新的金融机制包括风险投资、信贷担保和技术支持等,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提供可持续就业机会,从而减少贫困和不平等。
此外,DFID模式通过有效的资金管理和监督,确保援助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DFID致力于建立透明、高效和可持续的投资框架,以确保援助资金用于最需要的领域,如教育、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DFID通过与国际和当地的监管机构合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防止腐败和不当行为。
然而,虽然DFID模式下的开发金融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资金分配和效果评估的不均衡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些批评者指出,DFID在决定项目资金分配时可能存在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资源可能倾向于某些国家或地区,而忽视了其他潜在的发展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长沙 410082 ; 2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 (
同时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摘 要:可持续创新能力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核心, 领域。回顾了有关可持续创新能力的基础理论, 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在 QFD 基 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研究表明改 础上提出了改进的 DFQFD 模型, 进型 DFQFD 模型对可持续创新能力的评价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 的提高提供较好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DFQFD 模型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可持续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
15 16 17 18 19 20
科技与经济
2013
年 12 月 第 6 期 第 26 卷 / 总第 156 期
37
2013
1
文献综述
个多世纪, 但明确提出可持续创新能力并加以研究 则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Bargelman 等( 1988 ) 认为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是企业组织、 实施技术创 新战略的综合性能力, 它包括可利用资源及分配、 对行业发展理解能力、 对可持续创新能力发展的理 解能力、 组织结构与文化条件、 战略管理能力等[]。 从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创新行为主体 Barton( 1992 ) 出发, 认为可持续创新能力是由可持续创新能力人 员和高级技工的技能、 可持续创新能力系统、 管理 [ ] 能力、 价值观等内容组成 。Muller ( 2001 )认为可 持续创新能力是产品开发能力、 改进生产可持续创 新能力、 技术储备能力、 组织能力的综合[]。国内 学者魏江和许庆瑞( 1996 )认为可持续创新能力的 结构要素是创新决策能力、 研发能力、 生产能力、 市 [ ] 场营销能力、 组织能力五个方面 。曹崇延和王淮 学( 认为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企业 1998 ) 整体的系统能力, 并且是以产品可持续创新能力、 生产可持续创新能力以及管理可持续创新能力为 主体, 协调发挥以实现经济利润的能力[]。远德玉 和丁云龙( 2001 )把可持续创新能力分解为市场机 会选择能力、 样品制造能力、 中试能力、 规模生产能
21 22
HOWS自相关 HOWS 创新模糊矩阵 WHATS输入 创新模糊矩阵 HOWS与WHATS 相关创新模糊矩阵
HOWS输出创新模糊矩阵
创新总评价 模糊矩阵
图 1
DFQFD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模型
2 DFQFD
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velopment, 是把客户或市场的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要求、 QFD) 零部件特性、 工艺要求、 生产过程要求的多层次演 绎分析方法。质量保证中的管理思想可以明确化, 通过质量功能(Quality Function,QF ) 、价值工程 ( 和质量表将可持续创新能 Value Engineering,VE ) [ ] 力构成质量机能展开 。因此, QFD 是一种基于创 新驱动的方法, 通过瀑布式分解过程, 把创新的要 求逐步落实到创新、 采购、 生产、 市场的每个过程。 在质量功能展开中, 构建质量屋的各种输入信息在 许多情况下, 都表现为人为的判断、 认识、 评估等, 都是通过语言变量表达的。如在表达顾客动态需 求重要度时常使用“很重要” 、 “重要” 、 “一般”等词 语, 描述关系度时常使用“ 强” 、 “ 中” 、 “ 弱” 等词语。 本文结合可持续性创新特点, 在 QFD 的研究基 础上提出 DFQFD 模型, 该模型注重科技型中小企业 的创新动态过程。基于 DFQFD 的过程是通过质量 3 基于 DFQFD 模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 矩阵来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动态过程, 续创新能力体系构建研究 DFQFD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动态过程质量屋模型 生 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员包括研发技术人员、 一般形式如图 1 所示。 产技术人员、 技术管理 DFQFD 模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力、 销售与市场开拓能力、 市场信息和反馈以及产 [ ] 2000 )认为企业 品更新能力等若干方面 。高建( 可持续创新能力是企业依靠可持续创新推动企业 发展的能力, 即通过引入或开发新可持续创新能 力, 使企业满足或创造市场,增强企业竞争的能 [ 力 ]。综上所述, 尽管对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的具 体表达方式不尽相同, 但所揭示内容实质上大致类 似, 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 综合性能力系统, 是企业作为可持续创新行为主体 能够实施并完成可持续创新行为诸多内在条件 总和。 众多学者以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及其结构界 定为基础, 试图对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进行度量和 评价, 建立了形形色色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 标体系。目前国内可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尚未 形成一个通用的体系。傅家骥( 1998 )从可持续创 新能力过程出发, 将可持续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 源能力、 创新管理能力、 创新倾向、 研究开发能力、 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进而得出了评价指标体 系[]。魏江等( 1999 )建立的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含有 4 个一级指标(R&D 能力、 市场 营销能力、生产能力、资金能力) ,二级指标共 13 个, 其中 R&D 能力对应的二级指标有 5 个, 市场营 销能力对应的二级指标有 3 个, 生产能力对应的二 级指标有 3 个,资金能力对应的二级指标有 2 1999 )根据可持续创新能 个[ ]。曲国禹和刘学铭( 力的内涵和基本要素, 结合创新资源和企业状况, 其建立的指标体系包含 3 个一级指标和 17 个二级 指标, 其中一级指标是可持续创新能力创新投入、 可持续创新能力创新产出和可持续创新能力实 现[ ]。郑春东等( 1999 ) 建立了基于“过程”观点的 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包含市场可持 续创新能力动态需求分析、 可持续创新能力创新构 思与规划、 研究开发、 生产、 价值实现等 5 个一级指 标和 18 个二级指标[ ]。唐炎钊和邹珊刚( 1999 )建 立的指标体系含有创新投入能力、 创新管理能力、 研究开发能力、 产品制造能力、 市场营销能力等 5 个 [ ] 一级指标和 13 个二级指标 。国家统计局国家经 济景气监测中心于 2005 年发布了《中国企业自主 可持续创新能力分析报告》 , 提出了可持续创新能 力评价指标体系, 共包括 4 个一级指标: 潜在创新资 源指标、 创新活动评价指标、 创新产出能力指标和 [ ] 环境创新指标 。张涛等( 2009 )结合中小企业的
1
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Shearman 和 Barrell ( 1988 )认为科技型 中小企业是所有在可持续创新能力产业中生产经 营的新企业[]。国外创业投资集团对科技型中小 企业的划分是按企业发展阶段进行的, 一般把处于 成熟期之前的种子期、 导入期和成长期的企业称为 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的研究已有半
年 12 月 第 6 期
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基于企业层面的集成 创新、 基于企业之间协同价值链基础上网络集成创 新、 基于产业层面的可持续创新能力集成创新、 基 于产学研结合基础上的集成创新、 基于创新系统各 执行主体有效合作基础上的集成创新都是现在普 遍运行的集成创新模式[ ]。赵树宽等( 2010 )从供 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与创新模式的关联性分析 入手, 运用集成供应链(ISC)理论, 通过分析集成供 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的特征以及合作创新的关键 影响因素, 构建了集成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可持续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进一步利用 AHPFuzzy 测 度方法, 建立了集成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可持续创新 能力的评价模型, 为企业进行合作创新提供参考和 借鉴。企业如何选择适合的合作创新模式, 如何对 企业间的合作可持续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越来越成 [ ] 为企业进行合作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上述研究 丰富了可持续创新能力理论, 但是目前尚缺乏对科 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较为 系统的研究, 因此本文将基于 QFQFD 模型研究科技 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以便为 后续的评价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科技型中小企 业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创新性、 高成长性的特点, 成 为现代经济系统中一支重要且活跃的力量。当前,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 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 量。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 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的提高, 对于一个国家 维持和提升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 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 这需要进一步找 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 系, 从而才有可能为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创 新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 3 4 5 6
3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0971036 ; — —“ 多项目运作环境下的项目族工作分解结构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 项目负责人: 单 20111101120019 ; 汨源) 成果之一;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 —“ 供应不确定下 JIT 装配系统协同供货技术研究” ( 项目编号: 项目负责人: 李果) 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曹文才,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高级经济师, 研究方向: 运作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 单汨源, 管理学博士, 湖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运作管理、 信息化项目管理; 李果, 管理学博士,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副 主任、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生产运作与管理、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013
年 12 月 第 6 期
基于 DFQFD 模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可持续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曹文才 单汨源 李 果
7 8 9 10 11 12 13 14
实际情况, 从政府角度出发建立的指标体系包括 7 个一级指标和 32 个二级指标, 其中一级指标是: 外 部影响力、 财务能力、 创新管理能力、 创新投入、 创 [ ] 新研发能力、 生产制造能力和营销推广能力 。田 依林( 以系统论为理论依据, 提出应用模糊数 2009 ) 学集成的方法建构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体系, 包括开发能力、 制造能力、 产出能力、 营销能 力和管理能力 5 个一级指标以及 24 个二级指 标[ ]。上述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 建立大多是根据问题需要通过主观分析和经验判 断来确定的, 但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对所反映的问题 是否具有代表性, 各指标所提供的信息是否重复, 评价指标是否合理等需要进一步说明。 目前对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多采 用定量方法。例如, 曾海鹰等( 2006 )结合贵州 51 家企业 CINET 调研结果, 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处理 数据, 对比了内、 外向型企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并 论证了企业外向程度、 企业创新活动和能力的关 [ ] 2007 )则指出学习和创新是影响 系 。谢洪明等( 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 而核心能力又是组织获取竞 争优势提升绩效的基础。他们明确指出, 学习并不 是企业绩效提升的直接影响因素, 学习也不能直接 带来企业的核心能力, 学习导向必须通过创新才能 提高核心能力, 进而提升绩效; 创新并非直接提升 组织绩效, 而是有一个培育核心能力中间过程; 在 中国的管理环境下, 不同产业的企业其创新对核心 能力有不同影响, 即创新并不必然转化为核心能 [ ] 力 。王文亮等( 评述了企业创新相关理论, 2008 ) 并构建出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作了 评价和测度[ ]。曹洪军等( 2009 )指出企业自主创 新是一个不断循环积累过程, 创新意识、 创新投入 能力、 创新产出能力、 创新活动管理能力和创新方 式 5 个方面是影响企业自主可持续创新能力主要因 素, 使用 27 个具体指标构成企业自主可持续创新能 力评价指标体系。他们借助层次分析法(AHP) , 确 定了企业家创新欲望、 每年 R&D 投入经费、 企业每 年创新成果产生收入、 新产品在市场上的成功率、 企业融资能力等因素为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指标[ ]。 2011 )认为集成创新具有创造性、 朱孔来和乐菲菲( 融合性、 系统性强的特点, 能够优化配置创新资源, 促进创新主体的有效合作及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 融合, 具有集成放大效应, 能够引领和延伸原始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