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的实验改进

合集下载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思考。

2. 讲解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4.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与灭火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5. 案例分析:分析火灾原因,引导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学生对灭火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3. 评价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

5. 评价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员或火灾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火灾预防和应对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或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开展火灾预防宣传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火灾预防工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燃烧与灭火》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火焰、可燃物、灭火器等。

3. 案例资料:火灾案例、火灾预防宣传资料。

4. 教学课件:燃烧与灭火的动画或图片。

九、教学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学生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

2. 使用灭火器时,确保学生正确操作,避免误伤。

《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反思《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将实验探究作为教学目标的突破口,学生小组学习为教学主渠道,整个过程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观。

特别是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实验探究活动,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地理解爆炸的原因和安全知识应用的重要性,也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等,还让学生体会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1、以导学稿为载体先进行课前预习,了解这节课的大概内容和重、难点。

2、把自己预习不会的内容做好记号,以便在课堂上能够解决。

3、结合已有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设计探究面粉的爆炸实验方案和改进方案(说明:很少有同学能把这实验做成功)。

4、查阅有关广州某酒楼煤气泄露爆炸的资料,自己分析爆炸的原因等。

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广州某酒楼煤气爆炸的看法和面粉爆炸实验设计方案,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反驳意见及实验验证等方法对爆炸的原因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因此获得了大量相关知识,其中某些知识有的学生不太理解,再通过其他同学的解释,解决了他们心中的疑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所以我认为在今后教学中,凡符合此类型的课应多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使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更好。

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以下不足:1、每个小组同学提出假设后,应提供对应的实验用品让学生设计实验并用实验来验证本组的假设,但没做到。

2、每个小组同学提出假设问题而其他组提出反驳意见后,这组同学可根据反驳意见做对应辩论,互相反驳,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但是总担心浪费时间,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都不足。

3、爆炸这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不感大胆放手学生实验,所以效果不太明显。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实验报告》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实验报告》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探究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合作者日期年月日
探究名称:燃烧条件的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器材:酒精灯、蜡烛、小石头、纸条、烧杯、火柴、坩埚钳、木条棉签、酒精
步骤和方法:
实验一:从下面两个实验内容中选作其中的一个
实验二:从下面两个实验内容中选作其中的一个
实验三:从下面三个实验内容中选作其中的一个
结论:
问题和建议:
资料: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可燃物的着火点
①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

②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精选5篇)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1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燃烧和灭火”的课题为中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现象等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讲台、实物、图片及实验等各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方案,并用查资料、讨论和实验验证,得出了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进而迁移到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间的辨论存疑,引发了学生思维的冲突。

如:放热、发光是否是燃烧,物质是否都能燃烧等。

而活动与探究、师生间的多向交流与展示达到了实验解惑的目的,实现了资源共享,且形成了共识,如燃烧是有条件的。

拓展研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其科学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如燃烧的条件除课本上知识外,还与物质的状态(木炭与酒精)、形状大小(木块与刨花)等因素有关。

创设的教学情景既生动、真实而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的要求。

学生的自主活动较为充分,参与面广(人人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学生的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一次次被激发,又一次次被展示,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课堂效益高。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2本节课教材的安排是从燃烧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我在备课时考虑,学生在生活中和前期的化学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也具备一定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如果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感性认识、知识和能力储备,抛开课本的教师演示实验进行探究的做法,做一个思维的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起新知识,然后把实验设计和操作都交给学生,从思维上提高一个层次,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整理有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等各方面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得到燃烧的共同特点,之后,请学生将这些共同特点整理为一句话,即可得到燃烧的概念。

在概念的基础上,推导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已有的各种储备,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整理的过程就是让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不仅如此,当学生建构出燃烧概念后,我及时大力肯定学生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极大的鼓舞了学生,让他们从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初中化学_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部分。

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内容探讨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及日常所用的一些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生活中常见的几幅图画入手,体现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的说明了燃烧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燃烧的条件和原理,通过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及日常所用的一些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本课题内容位于本册教材最后,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知识相联系,突出化学在科技、生活、社会中的作用,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实验7-1,得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2.结合生活实例和燃烧的条件,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4.通过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学习,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教学难点:通过燃烧条件推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为出发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难点。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精选10篇)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精选10篇)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精选10篇)《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指导思想,并且在课堂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生活实际和知识应用为背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变化——燃烧入手,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燃烧的条件,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通过实践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探究活动的过程。

我也尽量充分的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探究实验、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的感官与思维,交互式讨论等教法也使学生有很高的参与度。

总的说来,实验探究课,目标通过探究达到同时得到探究问题的方法。

对教材的处理上,与生活体验相联系,让学生感悟知识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如:浴室里的资料分析等。

单单就教学过程而言,我的感受还是很深的,把主动权放手给学生,给学习成绩中差的学生带来了机会、点燃了希望、有了用武之地,他们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比较尖锐。

比如说: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给我们提供可探究的问题。

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知识储备,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能将学生零散的知识点连线成网,再给学生一个张扬自己个性的空间,那么,我们的课就不缺乏亮点,不缺乏继续探究知识的兴趣,感谢这些学生也感谢教材编写者及教研员老师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使我们的教学相长。

这是我这节课最深的感受,也是我今后将要努力的方向。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2在某位教师在上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这一课题的复习课教学公开课中,当说到灭火的原理时,听到有学生把第三条说成: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学生为什么把“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说成“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呢?我们大家都知道,一种物质的着火点是固有的,是一成不变的',是不可能降低的。

可为什么会有学生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呢?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是教师在教学时这么说而学生跟着学的话,学生是不可能懂得这么说的。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创新实验教学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创新实验教学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创新实验教学【摘要】《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课重点探究第二课时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在教学中以创新实验为指导,调动小组讨论积极性,理论结合实际,总结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通过创新改进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教研精神,达到实在的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科技创造热情!【关键词】燃烧与灭火面粉易燃易爆创新实验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内容在中考化学中属于化学与能源板块,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

爆炸实验的成功改进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科素养,难度不算大,但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2、教材背景:本实验是初中化学经典兴趣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但是教材中的面粉爆炸演示实验成功系数较低,教学中很多老师是直接说实验或用视频教学代替,效果不佳,让学生感到失望。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生刚学习了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学习兴趣浓厚,虽然该实验是老师的演示实验,但是感兴趣的学生已经在课余时间进行尝试,结果不成功,很想知道爆炸的成因和形成条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可燃物剧烈燃烧的因素,理解爆炸原理,学会易燃易爆物安全常识。

2、过程与方法:采用新闻引入,提出问题,利用实验现场验证,得出爆炸结论,拓展生活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爆炸原理,加强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爆炸成因分析,避免爆炸灾害的发生。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环节一新闻引入,提出问题据报道,不少地方的习俗抛洒面粉庆祝各种特殊的节日或者恶搞等等,比如下面新闻报道的大学生用面粉庆生的事故,面粉真的会燃烧吗?你见过面粉的燃烧吗?燃烧是否一定发生爆炸?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揭晓答案。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篇一1、从实际出发,寻找学生学习兴奋点,调动学习兴趣。

引言部分,我出示了一张火灾的图片,引导学生假如突发这样的火灾,你被困在其中,你知道如何应对吗?这引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强烈欲望,学生的第一个兴奋点出现。

紧接着学生交流了什么是火,什么是燃烧,提供学生施展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题被自然引出。

可以说所有没有学生开小差。

2、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方式,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化学实验。

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我通过三种物质的对比试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课本实验本身没有粉笔头这个物质,我通过改进后,粉笔头无论多高温度,都不会燃烧,学生一下就总结物质必须有可燃性,这是燃烧的一个重要条件。

3、设计问题,层层深入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

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问题产生于好奇和质疑,在一开始就利用一个对比实验的不同现象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的注意力专注于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得到了物质燃烧的条件,然后又从燃烧的条件引入灭火的原理;从灭特殊物质的着火到商场宾馆突发火灾的灭火方案,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创新精神的培养渗透于问题之中。

特别是在强化问题的教学环节中,不是去解决一个普通的问题,去复现已学知识,而是从油的着火,电器的着火,图书馆的着火这些特殊环境的火灾的扑灭的角度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不会止于问题,才会发现新的问题。

4、消防知识的实际应用,深受欢迎在灭火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我采用了实验教学。

把火灾发生时的正确求救、自救方法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100%的学生能掌握课堂学到的消防知识,整堂课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华北区、东北区)大赛说课一等奖:燃烧与灭火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化学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燃烧和灭火》,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使学生再次体会,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时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对实验事实进行逆向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的形成。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了解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了解常见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通过对易燃易爆物的学习,提高安全隐患意识●通过对燃烧和爆炸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通过对实验的再设计,开阔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二、教学策略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课的信息量。

2、学法:1)实验探究2)分析归纳3)自主学习3、设计思路探究灭火方法比直接探究燃烧条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调整了部分教学顺序,改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熄灭蜡烛入手,进一步探究灭火的原理,在此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燃烧的条件,再利用实验对结论进行验证。

这样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敢于对实验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

自制家庭小实验,探究《燃烧与灭火》

自制家庭小实验,探究《燃烧与灭火》

自制家庭小实验,探究《燃烧与灭火》铜山区郑集镇中心中学江苏省徐州市雍世伟221143 摘要:关于燃烧与灭火的实验有很多,而沪教版教材中安排的实验不太多且不清晰。

基于此,笔者自制了7个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家中完成,体验实验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家庭小实验燃烧灭火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一节的重点是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实验。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两个重要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笔者结合申报的课题《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调查与指导研究》(苏教会【2007】892号),大胆进行尝试,自制了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家中完成,自己动手寻找仪器和药品,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好实验报告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燃烧的条件的探究烧的第一个条件。

学生在具体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多找一些物质进行实验,多增加可燃性物质的感性认识。

要氧气即燃烧的第二个条件。

该实验也可以点燃蜡烛后放在玻璃杯中,然后盖上玻璃片,这样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由于氧气的逐渐减少而慢慢熄灭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感受会更深刻。

须达到着火点,可燃物才能燃烧即燃烧的第三个条件。

为了更深刻的了解着火点,能完成。

灭火的三个原理与燃烧的三个条件是一一对应的,特别是第三个原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还可以让他们关闭煤气罐总阀门,煤气灶上的火焰熄灭来增加体验和理解。

布置这个实验,除了让学生理解缺少氧气火焰熄灭之外,还进一步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一举两得。

三、趣味小实验通过以上6个小实验,学生自然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深一层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我又安排了下面这个趣味小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着火点这个难点: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可以燃烧;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单、易操作等优点,却往往被广大化学教师所忽略。

作为化学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实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化学教学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中化学_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一、设计思路燃烧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燃烧与灭火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

燃烧和灭火的方法甚至原理学生都比较熟悉了,已经具备了—定的生活经验,那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在“燃烧与灭火”这—节课中,其核心的任务是,引领学生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上再次认识化学变,知道掌握了化学变化的规律,人们是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为我所用的。

所以本节课以学生点燃一根蜡烛和点燃酒精灯为探究活动,体会燃烧的条件;破坏维持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进而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

从而达到从学会控制燃烧造福人类,推广到学会控制化学变化得到能量和资源,深刻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课标对本节课的标准描述为:“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的措施。

”结合本节内容的教学价值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3.体会到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化学反应,发挥最大的化学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化学变化发生的本质及控制的原理。

教师活动 设计问题 学生活动五、教学设计【诗歌】引入教师朗诵:“你在炽热中舞蹈,挥发出热情;你吞吐着红舌,向生命示威。

你舞蹈,你跳跃,你奔放,你洒脱,你豪迈!你坚强如钢,吞噬着万物;你柔情似水,温暖着生灵。

”请同学们猜这是在说谁?(学生:火)过渡语:钻木取火开启了人类的文明史,火箭升空,帮助人类探索地球以外的广穹浩宇。

火,它又是那么的神圣,因为它代表着光明和希望,所以在奥运赛场上传递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

火有时又是那么无情,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那如何能控制好火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燃烧与灭火》【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和灭火评课

燃烧和灭火评课

《燃烧与灭火》评课今天聆听了傅影的一节化学课《燃烧和灭火》,很有感触。

这堂课与生活十分贴切,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傅老师准确把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的认知起点、障碍点和发展点。

知道本节课首先要帮助学生区分可燃物和非可燃物,其次是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化学本质,灭火的原理、灭火的方法。

首先傅老师通过复习镁带燃烧,铁丝燃烧,硫燃烧等旧的知识让学生寻找燃烧的共同点,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燃烧的概念。

再通过实验来完善燃烧的概念。

然后傅老师通过实验和学生一起讨论,得出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充分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精神。

我认为教学流程比较流畅,环节的设计上很连贯,层次也较分明。

如,在设计物质燃烧的条件时,通过学生设计试验,来验证物质可燃性的条件。

在推理探究灭火的原理的时候,让学生思考“怎样让一支燃着的蜡烛熄灭”这个问题,学生答到了降温,隔绝氧气,能力稍强一点的认为还可以用剪刀剪去烛芯。

“铜片导热性能非常好,是否可以利用这一点来给蜡烛降温呢?”用液态二
氧化碳更好,既可以隔绝氧气,又可以降低温度,双管齐下不是更好么?”学生的思维会让这堂课有第二次高潮,应该为学生欢呼。

但是我觉得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傅老师如果能采用鼓励、赞扬的方式评价学生,就更能给学生信心和鼓励,就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但总体上看这堂课是值得我学习的一堂课。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燃烧与灭火》是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中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重要章节之一。

本课不仅介绍了燃烧的基本概念、条件及过程,还深入探讨了灭火原理与实际应用,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安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内容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所学物质性质与变化的深化,又为后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燃烧的定义、条件及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掌握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燃烧与灭火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 难点:理解燃烧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掌握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变化等,对化学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然而,他们对于燃烧这一复杂化学过程的深入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尤其是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五、教学方法和学法:【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奥秘。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火灾视频或讲述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蜡烛燃烧实验改进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蜡烛燃烧实验改进

蜡烛燃烧实验改进1860年圣诞节期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连续举办科普讲座,其间还做了不少与蜡烛燃烧有关的实验,精彩的实验吸引了很多少年儿童。

在我们今天的化学课本上,仍有几个与蜡烛燃烧有关的化学实验,如果对其进行巧妙改进,可使操作更简便,实验现象更明显。

一、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个很有趣的学生实验。

但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去做,成功率低,而且难以重复。

主要原因是吹灭蜡烛时,气流将白烟分散,稀少而又飘荡的白烟,当然不易被点燃。

我的改进方法是:选一个稍粗一些的蜡烛,点燃;待其充分燃烧后,用60 mL的集气瓶将蜡烛罩灭;因为蜡烛不是吹灭的,所以产生的白烟集中且量大。

接下来,向上提起集气瓶,同时将燃着的火柴靠近上端的白烟(见下图),此时不仅点燃了白烟,远离火柴的蜡烛也被引燃了。

另外,蜡烛的熄灭还可以采用石棉切割火焰、铜线圈罩住火焰等方法,这样产生的白烟也容易被引燃。

二、检验蜡烛燃烧是否生成二氧化碳为了检验蜡烛燃烧是否生成二氧化碳,课本上是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

这样设计,烧杯内壁附着的石灰水不多,能与石灰水反应的二氧化碳也不多,因此石灰水的浑浊不明显。

另外,烧杯内壁上的石灰水在受热时也会变浑浊(因为温度升高,固体氢氧化钙会析出,第九单元学习),据此得出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

我的改进方法是:取一个透明度好的20 mL注射器(保留金属针头),吸取约5 mL的石灰水;然后将注射器针头对着蜡烛火焰的稍上方,轻轻拉动注射器活塞,以抽取燃烧生成的气体(抽入5~7mL即可)。

接下来,竖起注射器(针头向上),轻轻振荡其中的石灰水,石灰水立刻变浑浊。

该实验充分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想想做做】检验其他物质燃烧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否采用该方法呢?请你在家长指导下,利用该方法检验家中燃气燃烧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优化实验设计,提升教学效益——以《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为例

优化实验设计,提升教学效益——以《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为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何 点 燃 它 们 , 什 么 点 燃 的方 式 不 同时 , 生 出 现 了 知识 上 的 为 学 盲 点 : 于火 柴 和 蜡 烛 , 生 比较 熟悉 , 道 点 燃 的方 式 , 对 学 知 但对 于 蜂 窝 煤 和木 块 。 生 缺 乏 实 际 生 活 经 验 , 学 并不 清 楚 如何 点燃 它 们 。 这 个知 识 上 的盲 点 就 会影 响学 生对 着 火 点 的 更深 层 次 地 理 解 。 此 时 , 们 可 通过 对 比实 验 来 帮 助 学 生理 解 。 我 实验 一 : 火 柴 点 蜂 窝煤 。 柴划 了很 多 但 蜂 窝 煤 始 终没 用 火 点燃。 实验 二 : 煤 炉 。 用 火 柴 点燃 纸 , 人 炉 子里 , 在 纸 的 生 先 放 再 上 面 放一 些 小 木 块 ,待 小 木 块 燃 着 后 把 蜂 窝煤 放 在 上 面 并 用 扇 子 不 断地 扇 。一 段 时 间 后 , 窝 煤 燃 烧 了 。 蜂 通过 对 比实 验 . 生 很 容 易 就 理 解 : 块 可 以用 燃 着 的纸 学 木 点燃 , 窝 煤 可 以 用燃 着 的 木 块 点 燃 , 燃 的方 式 不 同是 因为 蜂 点 它们 的着 火 点 不 同 , 火 点 越 高 越 难 点燃 。 样 学 生对 着 火 点 着 这 的概 念 也 就 掌 握 了 。 三 、 比试 验 解 剖 条 件 。 对 深化 理 解 物 质 燃 烧 所 需 的三 个 条 件 是 只需 其 一 ,还 是 要 同时 具 备 呢 ?在 课 堂 上 我 往 往 利 用 红 磷 、 白磷 燃 烧 的对 比 实 验 ( 下 图 如 A) 说 明 。 实 验 现 象 明 显 , 充 分 地 说 明 可燃 物燃 烧 必 须 同 来 此 能 时满 足 两 个 条 件 。 该 实 验 装 置 是 开放 式 的装 置 , 但 自磷 燃 烧 产 生 的大 量 白烟 会 刺 激 人 体 呼 吸 道 。还 可 能 与 空 气 中的 水 蒸 气 反 应 , 成有 毒 的偏 磷 酸 污 染 环 境 。 生 为 了解 决 这 个 问 题 . 查 阅 了一 些 资 料 , 鉴 他 人 成 功 的 我 借 做 法 , 实 验 装 置 改 成 封 闭 式 的装 置 ( 下 图B) 其 中 : 1 为 将 如 , () 盛 装 红 磷 的 试 管 ,2 为 白磷 , 3 为 盛 装 白磷 的 试 管 ,4 是 鼓 () () () 气 球 , 5 是 吸 收 五 氧 化 二 磷 的 装 置 。 实 验 过 程 中 的 步 骤 与 现 () 象 分 别 是 : . 图 中装 置 连 接 好 后 检 查 装 置 的 气 密 性 。2向 大 1 按 . 烧 杯 里 倒 人 开 水 至 34 . ,处 向另 一 烧 杯 中 倒 人 适 量 的氢 氧化 钠 溶 液 。3将 一 粒 白磷 放 人 大 烧 杯 中 。 磷 、 . 红 白磷 分 别 放 入 试 管

精心预设实验 提高课堂效益——以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一课为例

精心预设实验 提高课堂效益——以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一课为例

长。
第5 期 21 0 2年 5月
中 小学 教 学研 究
Te c ig Ro e rh f rPr r n d l S h os a hn s a c i y a d Mide c o l o ma
学 科 教 学
生 1 实 验 1加 热 后 木 条 燃 烧 、 璃 棒 不 能 燃 烧 , : 玻 说
生 : 略
图 1
实 验 2演示 教材 中( 教 版 ) 验 7 1 : 人 实 — 。如 图 2所 示 。( 杯 外罩 上玻璃 罩 防止 五氧 化二 磷 的 白烟外 逸 , 烧 对 学生 进行环 保教育 ) 玻 璃 I 一
●L



坌 磷
师 : 家 刚 才 说 了 很 多 的 方 法 。你 能 说 出 其 中 的 原 大
化 学 实 验 已 不 仅 仅 是 一 种 为 学 生 提 供 感 性 认 识 的
学 习 方 式 , 且 也 是 化 学 教 学 中 的 教 学 目标 。科 学 探 究 而 必 须 遵 循 一 定 的 思 维 程 序 ,如 果 将 规 律 探 究 与 实 验 演
直 观 手 段 , 且 还 是 激 发 学 生 化 学 学 习 兴 趣 , 学 生 掌 而 使 握 化学 知识 、 验技 能和 科学 方法 , 养 学生 解决 化学 实 培 问题 能 力 和 科 学 态 度 、科 学 的 自然 观 的一 种 非 常 重 要 而 有 效 的 途 径 和 方 法 。化 学 实 验 现 已 成 为 新 课 教 学 不
案 例 1 蜡 烛 的 燃 烧 与熄 灭 : 上 课 时 , 师 拿 出 1支 蜡 烛 。 老
师 : 会点 燃这支 蜡烛 吗? 你 生 : 燃着 地火柴 、 火 机或 酒精灯 点燃 。 用 打 师 :将 蜡 烛 点 燃 ) 会 熄 灭 这 支 燃 着 地 蜡 烛 吗 ?你 ( 你 能用 多少 种方法 将这 支蜡烛 熄灭 呢?

燃烧灭火实验报告

燃烧灭火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燃烧灭火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2. 掌握不同灭火剂的灭火效果。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0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器材:1. 燃烧瓶2. 火柴3. 灭火器4. 水桶5. 沙子6. 铁夹7. 记录本8. 计时器实验步骤:一、实验准备1. 将燃烧瓶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其稳固。

2. 准备好灭火器、水桶、沙子等灭火材料。

3.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确保实验安全。

二、燃烧实验1. 用火柴点燃燃烧瓶中的可燃物,观察燃烧现象。

2. 记录燃烧过程中火焰的颜色、高度和持续时间。

3. 分析燃烧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三、灭火实验1. 灭火剂的选择:分别采用水、沙子、灭火器进行灭火实验。

2. 水灭火实验:a. 用铁夹将燃烧瓶固定在实验台上。

b. 打开水桶,将水均匀喷洒在燃烧瓶上。

c. 观察灭火效果,记录火焰熄灭所需时间。

3. 沙子灭火实验:a. 将沙子均匀撒在燃烧瓶上。

b. 观察灭火效果,记录火焰熄灭所需时间。

4. 灭火器灭火实验:a. 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打开灭火器。

b. 将灭火剂均匀喷洒在燃烧瓶上。

c. 观察灭火效果,记录火焰熄灭所需时间。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1. 通过对比不同灭火剂的灭火效果,分析其优缺点。

2. 分析火焰熄灭时间与灭火剂之间的关系。

3. 探讨灭火过程中热量传递的原理。

实验结果:一、燃烧实验结果1. 火焰颜色:黄色2. 火焰高度:约10cm3. 火焰持续时间:约5分钟二、灭火实验结果1. 水灭火实验:火焰熄灭所需时间约为30秒2. 沙子灭火实验:火焰熄灭所需时间约为1分钟3. 灭火器灭火实验:火焰熄灭所需时间约为10秒实验讨论:1. 通过实验发现,水、沙子、灭火器均能有效地灭火,其中灭火器的灭火效果最为显著。

2. 水灭火原理:水具有很高的比热容,能够迅速吸收燃烧过程中的热量,降低燃烧瓶内温度,使火焰熄灭。

3. 沙子灭火原理:沙子能够隔绝空气,降低燃烧瓶内氧气浓度,使火焰熄灭。

中学三年级物理实验方案:燃烧和灭火原理的实验教学

中学三年级物理实验方案:燃烧和灭火原理的实验教学

中学三年级物理实验方案:燃烧和灭火原理的实验教学一、引言物理实验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中学三年级物理课程的燃烧和灭火原理进行实验教学方案设计,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科学世界,培养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加深对燃烧和灭火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实验操作的能力;2. 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燃烧和灭火原理;3. 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点火器、试管架、试管夹等。

2. 实验材料:纸片、木条、壁纸碎屑、盐、醋等。

四、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包括两个部分:燃烧原理和灭火原理。

1. 燃烧原理(时间约30分钟)步骤一:观察不同材料燃烧现象①准备几种不同的材料,如纸片、木条、壁纸碎屑等;②使用点火器进行实验,请学生观察并记录每种材料的燃烧过程和特点;③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观察结果总结出影响燃烧的因素。

步骤二:实验探究①引导学生回顾步骤一的观察结果;②提问学生:根据你们的观察,你认为造成物质燃烧的原因是什么?③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开展讨论,并引导他们得出结论:需要同时具备可燃物质、氧气和足够高的温度才能发生火焰。

④结合给定材料和实验数据,帮助学生总结出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易于燃烧或难以燃烧的原因。

2. 灭火原理(时间约30分钟)步骤一:介绍灭火方法引导学生回顾身边常见灭火设备和方法,并分析其原理及应用场景。

例如:水、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

步骤二:实验探究①提供灭火材料:纸片、盐和醋;②让学生使用不同的灭火方法进行实验,如使用水、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每种灭火方法的效果,并总结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五、实验总结与延伸通过本次实验教学,学生们对燃烧和灭火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总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根据你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能从物质属性角度解释为什么金属块不易燃烧?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简便有效的方法来防止、控制或扑灭火灾?3. 火焰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形成?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参观消防队、模拟逃生演习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燃烧和灭火原理的认识。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燃烧和灭火》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燃烧和灭火》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 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教学策略选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 择与设计 方法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 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 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燃物①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说一说,除了氧气外, 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哪些物体能燃烧?哪些物体不能燃烧?没有可燃烧的 物体,燃烧能进行吗?②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 燃物,可燃物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2)认 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①讨论:有了氧气与可燃物,是不是就能发生燃烧 现象?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 吗?(学生回答后强调,即使把火柴放在纯氧中也不会 燃烧。)怎样才能让火柴燃烧起来?(用火点燃或在火 柴盒上摩擦)摩擦起什么作用?(摩擦可以提高火柴的 温度)以上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一定的温度) ②讲解:为了更好地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我们来 做个实验。取一根火柴,不用火点燃,也不摩擦,把它 放在铁片上,用试管夹夹住铁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 有什么现象?③分组实验。④汇报实验结果。⑤讨论: 实验结果说明什么?⑥教师小结:把火柴放在铁片上, 它并不马上燃烧,而是被加热到一定程度,它才燃烧。 可见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这是燃烧必须 具备的第三个条件。各种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是不同 的,例如汽油、酒精、纸、棉絮、木材燃烧需要的温度 较低,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较高。在比较低的温度时就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和探究过程,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
结论的科学方法;③通过学习能应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
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认识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条件的探究”改进实验
作者:李秋波
一、实验名称:燃烧条件的探究的改进实验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的改进,减少因为红磷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

2.通过实验改进,
三、实验原理
磷在空气中燃烧:;
四、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200ml烧杯、大试管、橡皮塞、固定白磷的铁圈、气球
实验药品:白磷、红磷、约80℃热水
五、改进实验图示
六、实验过程与操作
1、常规探究方案:
在250 mL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并注入200 mL的热水。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的白磷,另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

如图
19-1。

过一会,铜片上的白磷因满足燃烧的条件而燃烧,热水中的白磷因没有跟氧气接触而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因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能燃烧(白磷的着火点约40℃,红磷的着火点约240℃)。

说明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③可燃物跟氧气接触。

缺点:在没有通风橱的条件下,白磷燃烧产生的有毒物质会释放到空气中。

2、改进方案:
第一步:取两个个200毫升烧杯,分别装入100毫升热水,取两个大试管,其中一个装一块用吸水纸吸干的白磷,另一个装少量红磷,两个试管用橡皮塞塞紧,放入烧杯中,观察。

探究目的: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
第二步:取一只200毫升烧杯,装入约100毫升热水,将一只大试管罩住热水中铁圈罩住的一块白磷,用试管中的空气排开白磷周围的水,使热水中的白磷与空气接触。

探究目的:探究燃烧的条件——要与空气接触
七、优缺点
1、优点:可以有效的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有毒物质进入空气中。

2、缺点:白磷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试管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可能会使橡皮塞冲出,是有毒物质外泄。

3、如果有条件,可以不用橡皮塞,换上一个气球,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