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学生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学生实验记录和报告
学生实验记录和报告九年级班小组成员实验日期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化学实验简单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室中药品正确取用方法;正确使用酒精灯并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实验室玻璃仪器的洗涤实验用品试管、药匙、长条纸(供学生做纸槽用)、试管架、镊子、块状石灰石、食盐、盛有水的试剂瓶、带胶头滴管的滴瓶、量筒,酒精灯、火柴、小木条、火柴或打火机、铜片、试管夹实验步骤及实验内容一、药品取用操作练习要求注意事项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取少量食盐,置折好的的纸槽中,平插入试管,再竖倒于试管底部,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取用块状药品用镊子取一粒石灰石,水平拿试管,将粒状物放在试管内壁,再竖立试管,让粒状物滑至底部。
倾倒液体将小口瓶中的液体按操作要求倒入试管约2-3ml,再将瓶塞盖回小口瓶。
滴取液体将带胶头滴管的滴瓶里的液体按操作要求滴入试管内约1ml。
.量取液体用量筒量取5ml水,倒进上述已取用的装有少量食盐的试管中,振荡,促进溶解。
实验完毕,处理用剩的药品,整理器材。
二、酒精灯的使用操作练习要求注意事项检查灯内的酒精、灯芯。
点燃熄灭酒精灯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酒精灯,再熄灭酒精灯火焰。
加热固体药品用镊子加一小块铜片放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观察到铜片的现象。
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按规范要求,用试管夹夹住装有约1/3试管水的试管,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
整理器材。
三、玻璃仪器的洗涤1、将试管内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倒掉在注水,反复数次。
2、用试管刷轻轻旋入试管,刷时小心上下旋动。
活动后反思1、通过本次实验操作的练习,你学会了上面所列的各项基本操作吗?各有哪些注意事项?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2、本次实验的各项操作中,你认为哪些比较难?难在哪里?打算怎样进一步学习?学生实验记录和报告九年级班小组成员实验日期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用高锰酸钾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目的练习制取气体的一般操作步骤,培养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氢气的燃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氢气燃烧的现象。
2. 了解氢气燃烧的产物。
3. 掌握氢气燃烧实验的安全操作。
二、实验原理氢气(H₂)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很高的燃烧热值。
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与氧气(O₂)反应生成水(H₂O),并放出大量的热量。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_2 + O_2 \rightarrow 2H_2O \]三、实验器材1. 氢气发生装置(启普发生器)2. 导气管3. 点火器4. 燃烧匙5. 干燥的烧杯6. 澄清石灰水7. 玻璃棒8.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制取氢气:按照启普发生器的操作步骤,将锌粒放入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H₂SO₄),通过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制取氢气。
2. 检验氢气纯度:将导气管连接到氢气发生装置的出口,点燃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
若火焰为淡蓝色,则表明氢气纯度较高。
3. 观察氢气燃烧现象:将点燃的氢气用燃烧匙导入干燥的烧杯中,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以及产生的现象。
4. 收集燃烧产物:将燃烧后的氢气继续导入另一个干燥的烧杯中,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珠生成。
5. 检验燃烧产物:将澄清石灰水滴入盛有燃烧产物的烧杯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五、实验现象1. 氢气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
2. 燃烧后的氢气在干燥的烧杯内壁形成水珠。
3. 将燃烧产物滴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六、实验结论1. 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
2. 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反应方程式为:\[ 2H_2 + O_2 \rightarrow 2H_2O \]3. 氢气燃烧实验中,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氢气泄漏引起火灾。
七、实验讨论1. 氢气燃烧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通过观察氢气燃烧的现象,可以了解氢气的性质及其燃烧产物的组成。
2. 氢气燃烧实验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在实验过程中仍需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单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通过对燃烧及其现象的观察,认识到燃烧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以及推论出灭火的基本原理。
一、实验器材、药品酒精灯、烧杯、薄铜片、三脚架、坩埚钳、两节短蜡烛、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石棉网、酒精、清水、棉花团等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将薄铜片放在三脚架上,在薄铜片两端各放一小片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然后再三脚架下方点燃酒精灯。
观察现象。
3.将两个棉花团先分别浸满水和酒精,然后用坩埚钳夹住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观察现象。
4.将两只蜡烛点燃,立在石棉网上,并点燃。
将其中一只蜡烛用烧杯轻轻罩住。
观察现象。
5.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实验报告单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二、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化学实验报告单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实验目的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实验器材、药品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 检查仪器、药品。
实验3,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姓名:课件密码:27137组别: 学号:实验题目:二茂铁及衍生物对柴油的助燃和消烟作用【前言】1、实验目的①本实验选择不同的燃油添加剂;利用氧弹量热计测定燃油在不同添加剂存在下的燃烧热,了解和比较不同汽油添加剂对柴油燃烧效率与速率的影响以及添加剂的节能助燃效应。
②学习和掌握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SO2气体的浓度以及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NO2气体浓度的分析方法以及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并应用于汽油燃烧后尾气成份的测定。
③通过物理化学实验基本技术---量热技术的使用与气体无机污染物的多种分析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学习与应用使学生综合了解汽油添加剂在燃油助燃、消烟节能以及减少汽油尾气排放减少大气污染中所起的作用。
关注社会、关注环境。
2、实验意义本实验用自制的二茂铁作为添加剂,利用氧弹量热计测定燃油在是否有添加剂存在下的燃烧热,了解和比较添加二茂铁对柴油燃烧效率和速率的影响以及二茂铁的节能助燃效应。
同时,学习和掌握甲醛法和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SO2和NO2气体的浓度,并应用于柴油燃烧后尾气成分的测定。
3、文献综述与总结3.1 1951 年末,Kealy 和Pauson 利用环戊二烯成功地制备出C10H10Fe。
次年,德国的Ficsher 利用X 光衍射技术发现二茂铁化合物具有异常高的化学稳定性。
1956 年Wilkinson 和Woodward 等通过红外光谱、磁化率以及偶极矩等技术手段确定二茂铁具有夹心结构的金属π配位化合物,证实其具有可靠的金属性能。
这些研究成果是20 世纪金属有机化学的重大发现,Ficsher 和Wilkinson 也因此获得1973 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是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特别高的稳定性,二茂铁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其合成方法也层出不穷。
20 世纪70年代,德国研发出了电解合成方法,随后又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开辟了合成二茂铁的新天地。
燃烧学实验报告
8.关闭燃气和空气阀门,整理试验现场。
5.实验数据记录
序号
黄尖
预混火焰
回火
吹脱
燃气
空气
燃气
空气
燃气
空气
燃气
空气
流量(L/h)
流量(L/h)
流量(L/h)
流量(L/h)
1
13.2
30
2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0
9
30
9
50
2
18
60
19.2
8.关闭燃气和空气阀门,整理试验现场。
5.数据记录与处理
火焰形式
丙烷流量
空气流量
扩散火焰
400ml/min
10L/h
预混火焰(黄尖)
400ml/min
40L/h
纯预混火焰
400ml/min
100L/h
6.实验结果
在丙烷流量不变的条件下,空气流量的变化会使火焰形式发生改变。
实验二本生灯法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4.实验步骤
1.开启排风扇,保持室内通风,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对人员的危害。
2.起动压缩空气泵,直至压气机停止工作,保证储气罐有足够的空气量。
3.打开空气(进气)总阀,按要求设定预混空气定值器压力(定值器已预先调整好,勿需学生调整)。
4.开启液化石油气开关阀,使燃气管充满石油气,然后打开燃气(进气)总阀。
100
9
20
12
100
3
24
100
13.2
50
22.8
200
4
30
150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化学实验报告上册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条件2、在探究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练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过程,体验探究实验的乐趣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好奇心较强,对探究实验比较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操作。
但由于本节课的实验都离不开“火”,若操作不当,会失火,危险性很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让同学们人人都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实验的每一步。
同时每个实验台上都准备了盛有水的水槽、湿抹布等等来防止意外的发生,以保证安全。
另外,我们班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盲目一味地做实验,不善于观察实验现象,更缺乏对所做实验进行总结的能力。
因此在讲课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描述看到的实验现象,并引导他们总结实验结论,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比如在验证燃烧条件之一燃烧需要氧气,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将两只高低不等的燃着的蜡烛,用烧杯扣起来,结果两只蜡烛不但熄灭而且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学生感到很困惑,因此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验证,然后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终于寻找到了正确答案。
原来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的二氧化碳,密度变小,自上而下下落先接触到高的蜡烛。
同学们开心地笑了,活跃了课堂气氛。
天水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有利于今后化学的学习。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学生实验5 燃烧条件的探究》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学生实验5 燃烧条件的探究》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学生实验5 燃烧条件的探究》是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重要实验课,只要旨在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基本条件,加深学生对物质燃烧原理的理解。
通过动手实验,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燃烧所需的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通常为氧气)和足够的高温(着火点)。
这一内容不仅是化学反应类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火灾防控原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识别并列举出燃烧所需的基本条件。
(2)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燃烧条件探究实验。
(3)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燃烧实验中的防护措施。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燃烧所需的三要素,并能通过实验验证。
【教学难点】: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控制变量实验,准确分析实验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等,但对于燃烧这一复杂过程的深入理解尚显不足。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可能缺乏系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鼓励其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和讨论。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如火柴点燃、蜡烛燃烧等,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东西能燃烧?”2.讲授新知:简要介绍燃烧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解燃烧所需的三要素,并说明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分组实验: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实验材料(如白磷、红磷、热水、铜片、氧气瓶等),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实验报告附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合作者: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日期:9月7日-8日实验名称: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实验目的:1. 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2. 掌握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基本实验技能。
3. 牢记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养成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意识。
4. 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周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
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一药品的取用【实战演练】1. 向试管中倒入少量液体A,然后向其中加3~5滴液体B,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用【实战演练】1.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装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稀盐酸,振荡试2. 取少量硫酸铜晶体,放入试管中,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1. 在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中,你有哪些经验要与同伴分享?合作共享,动手、动脑2. 结合对本实验的体验,谈谈化学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等。
姓名:____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 日期:9月11日-13日实验名称: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或电子秤)、量筒等仪器。
2. 学会物质的称量、仪器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和仪器的洗涤等实验技能。
实验一物质的称量在玻璃管上套上胶皮管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实战演练】称量3 g食盐,放入一只100 mL的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15 mL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仪器的洗涤气密性检查【实战演练】按右图所示连接好仪器。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连接完好、不漏气。
【反思交流】托盘天平和量筒都属于计量仪器,使用过程中哪些环节容易产计量误差?如何减小这些误差?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物品应该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易潮解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燃烧实验学生报告单
燃烧实验学生报告单1.引言燃烧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在化学、物理等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在燃烧实验中所获得的经验与成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通过这篇报告,我们将分享我们在燃烧实验中的所见所闻,希望能够对读者和同行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方向":请编写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本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进行介绍,说明每个部分的内容和意义。
可以简要描述引言部分的概述和目的,以及正文部分的背景、实验步骤及材料、实验结果及分析,以及结论部分的总结实验结果、实验中的发现与启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同时可以强调本文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为读者提供的文章内容预览。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通过燃烧实验来探究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和能量释放情况,探索燃烧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通过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旨在深入了解燃烧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参考。
同时,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也希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正文2.1 燃烧实验的背景燃烧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通常用于研究物质的燃烧特性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索不同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变化和能量释放情况,以及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是指一种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激烈的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产物通常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气体,同时也会释放出能量。
不同的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产物和能量释放情况各不相同,这也是我们进行燃烧实验的主要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材料的燃烧特性,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机制和能量转化规律,为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和材料研发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同时,燃烧实验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火灾的发生和防范,提高人们对火灾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共5篇) 篇一: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篇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化学实验报告上册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
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引言:燃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它是指物质在与氧气接触时产生火焰、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
然而,燃烧并非所有物质都能进行的,它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
为了深入了解燃烧的条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氧气的必要性为了验证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选取了两个物质进行实验:木炭和蜡烛。
首先,我们点燃一块木炭,观察到它迅速燃烧,并产生出明亮的火焰和热量。
然后,我们将另一块木炭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再次点燃。
这一次,由于缺乏氧气,木炭只是慢慢地燃烧,没有明亮的火焰产生。
类似地,我们点燃了一支蜡烛,它也迅速燃烧并产生火焰。
接着,我们将蜡烛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结果同样是缺乏氧气导致蜡烛燃烧缓慢,没有明亮的火焰。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氧气是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实验二:可燃物质的存在为了验证可燃物质的存在对燃烧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两个物质进行实验:纸张和水。
首先,我们点燃一张纸,观察到它迅速燃烧并产生明亮的火焰。
然后,我们将纸张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再次点燃。
这一次,由于缺乏可燃物质,纸张只是燃烧一小段时间后熄灭。
接着,我们将水倒入一个容器中,再点燃一张纸。
结果是纸张无法燃烧,因为水的存在阻碍了燃烧反应的进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可燃物质的存在是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实验三:点燃温度的影响为了验证点燃温度对燃烧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两个物质进行实验:纸张和木片。
首先,我们将一张纸张放在火焰附近,观察到纸张开始燃烧。
然后,我们将另一张纸张放在冰箱中冷却一段时间后再接近火焰,结果是纸张无法点燃。
类似地,我们将一块木片放在火焰附近,观察到木片开始燃烧。
然后,我们将另一块木片放在冰箱中冷却一段时间后再接近火焰,结果是木片无法点燃。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点燃温度是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氧气的存在、可燃物质的存在和适当的点燃温度。
九年级化学学生实验报告
九年级化学学⽣实验报告【编号3】实验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类型:探究性实验实验⽬的:1.学会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并描述变化现象;2.学习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等基本操作;3.初步学习书写实验报告的⽅法。
实验⽤品:烧杯、⽕柴、⼩⼑、玻璃管;蜡烛、⽔、澄清的⽯灰⽔。
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成什么物质?2.猜想与假设(1)蜡烛燃烧⽣成⽔;(2)蜡烛燃烧⽣成⼆氧化碳。
3.制定⽅案(设计实验⽅案)(1)设计思路:依据蜡烛能燃烧,从三个阶段对蜡烛的物理性质、⽕焰温度以及燃烧产物等进⾏探究。
(2)实验流程:认识蜡烛点燃前的物理性质→观察⽕焰分层情况→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观察燃烧后的现象→认识蜡烛及其燃烧。
4.进⾏实验实验步骤收集证据(实验现象)结论和解释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状态、形状、闻⼀闻⽓味等。
蜡烛是⾊、味的体。
⽤⼩⼑切下⼀⼩块蜡烛,放⼊⽔中,观察。
蜡烛被⼩⼑;蜡烛是⽔⾯上。
蜡烛的硬度;蜡烛的密度⽐⽔;蜡烛溶于⽔。
燃着时点燃蜡烛,观察⽕焰的分层情况等。
蜡烛⽕焰分为层,⽕焰最暗的是层,⽕焰最亮的是层。
⽤⽕柴梗平放⼊烛焰中,约1S后取出。
⽕柴梗部位炭化。
说明蜡烛⽕焰温度最⾼。
⽤冷⽽⼲燥的烧杯罩在⽕焰上⽅,观察。
烧杯壁上有。
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成。
将烧杯迅速翻转,倒⼊适量的澄清⽯灰⽔,振荡。
澄清的⽯灰⽔变。
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成。
熄灭后观察蜡烛熄灭后的现象⽤⽕柴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的“⽩烟”。
蜡烛燃烧。
说明“⽩烟”具有性。
5.反思与评价:(1)蜡烛燃烧⽣成了什么?写出反应的⽂字表达式。
(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学习上有哪些特点?【编号4】实验4 对⼈体吸⼊的空⽓和呼出的⽓体的探究实验类型:探究性实验实验⽬的:1.初步学习⽔槽、集⽓瓶等仪器的使⽤⽅法;2.初步学会收集、检验⼈体吸⼊和呼出⽓体的有关实验操作;3.学会“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法。
实验⽤品:集⽓瓶、玻璃⽚、⽔槽、⽕柴、⽊条、弯导管、胶头滴管、酒精灯;⽔、澄清的⽯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实验内容】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着了,蘸有水的棉花没有燃烧,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
①实验现象: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能燃烧。
②实验结论: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
①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起来,然后滤纸碎片也燃烧起来。
②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取两支蜡烛放在桌面上并点燃,用一只烧杯罩住其中一支蜡烛,观察现象(合理即可)。
【问题与交流】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蘸有水的棉花也燃烧起来;因为棉花上的水被蒸干后,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引起燃烧。
2.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说明煤粉的着火点比木屑高。
3.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温度、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
实验突破1.如图所示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D)A.可燃物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可燃物和氧气D.氧气(或空气)2.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C)A.对比实验中a、c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B.对比实验中a、b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D.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了实验的“绿色化”3.我国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 ℃,但纸质(着火点约170 ℃)灯罩却未被点燃的原因是(D)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D.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4.如图是有关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省略)。
实验报告(学生)
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及期燃烧的探索1 、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 、学习科学探索的方法。
蜡烛、小木条、烧杯2 个、澄清石灰水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份温度的高低,用烧杯猜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 、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索探索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水槽、集气瓶4 个、玻璃片4 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1 、用吹气排水法采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 、采集两瓶空气。
3、在1 瓶空气和1 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一、药品的取用1 、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 、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 盐酸加入到试管2 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 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1、掌握用KmnO 制取O 的方法4 22、了解O 的化学性质。
2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木炭、石灰4水、细铁丝、酒精一、氧气的制取,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 ,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固定4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
燃烧的条件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燃烧作为一种化学反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燃烧的条件,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以“燃烧的条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条件。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以及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火电厂、石油化工企业等,了解燃烧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实验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一系列与燃烧条件相关的实验,如燃烧实验、灭火实验等,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燃烧条件的应用。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分享心得体会,总结燃烧条件的应用。
5. 撰写报告:根据活动内容,学生撰写实践活动报告,总结活动收获。
四、活动过程1. 理论学习阶段: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等方式,了解了燃烧的基本概念、条件和过程。
2. 实地考察阶段:学生参观了火电厂、石油化工企业等,了解了燃烧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实验操作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燃烧实验、灭火实验等,掌握了燃烧条件的应用。
4. 讨论交流阶段: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分享心得体会,总结燃烧条件的应用。
5. 撰写报告阶段:学生根据活动内容,撰写实践活动报告,总结活动收获。
五、活动成果1. 学生对燃烧的基本概念、条件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
4. 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激发。
六、活动反思1. 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验技能培训。
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下册《3.探究燃烧之谜》教学教案(2022年)
3探究燃烧之谜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独立设计简单的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学会记录并做简单的分析。
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认识燃烧需要的条件,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2)培养学生尊重证据,善于反思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发生在我市的“12.25”特大火灾震惊了全国,再次敲响了火险的警钟。
小学生年龄小,防火意识不强,因此在科学教育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防火灭火安全教育,烧不坏的手帕触发了我的灵感,我以此设计了魔术激疑——假想推测——制定计划实验验证———研讨交流——联系生活拓展延伸——魔术揭秘的教学思路,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解开燃烧的秘密,也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具体的防火安全教育,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3重点难点《探究燃烧之谜》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中的一课。
《探究燃烧之谜》的二级目标训练是在《蜡烛会熄灭吗》一课引导学生学习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教学重点是进一步放开让学生独立设计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对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和归纳,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探究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1、(魔术激疑)教师手拿手帕,浸在2:1比例酒精和水配成的清水中,用火柴点燃,手帕完好无损,激起学生好奇心。
2、讨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手帕燃烧后会完好无损?(对学生发表的看法,教师可采用延迟评价法,激疑存疑,引导学生转入研究课题)。
3、过渡问:要想揭开手帕烧不坏的秘密,我们就要知道燃烧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好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否则学生的探究兴趣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不妨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强的心理特点,寓问题于科学魔术中,烧不坏的手帕又很好地运用了燃烧条件相关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主动自愿地参与到问题中去,掀起探究的高潮。
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篇一:专题训练:燃烧的条件燃烧条件运动知识点:1燃烧的条件:内因是外因是2.灭火方法及原理:1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给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燃烧不当也会造成极大损坏(1)燃烧不完全燃烧既浪费资源,产生的气体又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研究影响物质燃烧系数的设计如下图所示:将燃烧匙内小木炭块灼烧至红热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将注射器内部氧气被迅速推入收集筒,观察到木炭发出白光。
实验表明,燃烧强度与温度有关有关。
燃烧强度还与可燃物和氧气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关,例如日常生活实例)(2)在研究灭火原理时,小明和小刚分别在两个小铁盒中进行了以下实验:倒入少量植物油并点燃,小明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冰水共存的水面上,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该实验证明了灭火的原理是,小刚同学将一块湿抹布盖在小铁盒上,火焰也立即熄灭,他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2.一个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该装置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整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试管中液面上升(如图b如中所示)。
请用物理和化学知识解释试管内液位上升的原因3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脏点燃了蚊帐,引起了火灾。
回答以下有关本次活动的问题:(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
(2)学生急忙打开房门,火势迅速扩大。
原因是。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正确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跳楼逃生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4)消防员使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水灭火的原理是。
4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① 可燃物的温度② 氧气还是空气③ 到达点火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和○ 2.解释可燃物的燃烧。
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7 燃料及其应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课题(教科书版本)授课学校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及授课人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性质: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的知识X畴。
地位:本节课是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复习和提升,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内容。
作用:本课内容起到了承前的重要作用,既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化反应知识学习的延续和具体应用,也为环境的保护和燃料的充分利用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
学情分析有利因素:从理论上看,对于燃烧和灭火,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生活经验来看,燃烧这一最常见的现象学生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从实验技能来看,通过前面几节实验活动的学习使他们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
不利因素: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需要进行引导和规X。
个别学生可能还对燃烧有一定的恐惧,在实验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学目标在探究燃烧条件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初步形成利用对比思想形成实验探究,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重点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
难点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仪器药品烧杯、三脚架、酒精灯、坩埚钳、薄铜片、镊子、玻璃棒、纸杯。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小煤块、小石子、小木条、棉手帕、学生自带的各种材质的布(如棉布、化纤、蚕丝等)。
演示文稿PPT演示文稿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气氛热烈,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确收获很大。
2、本节课的理论性并不强,重在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能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会一些过程与方法。
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组织与实施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学生实验报告单
中学学生化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角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
【实验内容】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想一想:兵乓球的材料和滤纸都是可燃物吗?)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示7-44所示分
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你的实验设计方案:
【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
2、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