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一种基于人类发展需求和价值观的思想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体现公正、人道主义和民主的科学发展观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清晰明了,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不可分割,它们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并且要在保障人权、尊重人尊人和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等方面还应做出积极推进和改善的努力。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贯穿整个创新、开放和文明的发展的主旨,强调人民作为发展的旺盛力量的主体地位。
此外,这个理念还强调了实施改革的目的是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为基础。
因此,必须以人为中心来评估和指导发展模式。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仅关注经济发展的数字数据,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因此不论是经济、科技、文化、生态、政治等方面的发展,都要以人为本。
例如,当发展快速的时候,不能只着眼于经济增长,而要更加注重社会的平稳、公正和人民的健康,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分享社会成果,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这也是我们推动整个社会向着更加文明,更加开放和文明的发展方向发展的基础。
这种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和科学精神,是我们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科技、文化、生态、政治等不同领域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
例如,在商品经济体制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注重节约和环保,注重社会安定和公正,注重依法治国。
在教育领域下,我们应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在文化领域下,我们要发现、弘扬中国文化精髓,同时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建设更加自信、开放、多元的文化体系。
在科技领域,我们应该加强创新,深入推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发展,在绿色、低碳的方式下推动经济发展。
总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我们实现全面发展、创造美好社会的基石和动力源泉。
让我们共同推动这个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更加全面、深入、持久的展开。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最全版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壹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重大战略思想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壹代接壹代地永续发展。
胡锦涛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壹心壹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壹,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应该是科技进步的最终目标。
这种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科学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人类为科学技术服务。
也就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忽略人的需求和增进人们的福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目标。
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科学技术发展必须遵循人的需求,积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政治或技术上的进步,而忽略了人的需求和人类的长远利益。
因此,以人为本的精神推动了科技进步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强调的不仅是以人为本的科技,还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个思想要求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全面推进人的发展,关注人民的教育、文化、健康和精神等各个方面。
此外,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是为人类服务,如果没有人的需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毫无意义。
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科学技术必须积极地解决人类所肆虐的问题和难题。
因此,科技进步的实际目的是为了人类幸福、健康、富裕和和睦。
而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需要从科技研发、实践、政策体系等方面倡导和引导。
例如,加强社会公共服务,推进全民健康、全民教育、全民文化发展等,让人民真正成为科技发展成果的受益者。
二、创新机制,为人民创造利益人民是科技的主要受益者和服务对象,科技发展需要设立创新的机制,来切实促进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应用领域创新,不断推出有益于人民的发展成果。
例如,加大社会公共投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和培养等等,这样才能够逐步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系。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国科技的实际应用和扎实推进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三、推动科技进步和制度改革的协同发展科技进展需要着重改革机制,推动科技的应用与创新机制的完善。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当人类社会处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度低下,促使人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与惧怕,对祖先的崇敬与惧怕,以及对鬼神的崇敬与惧怕,那是个“以神为本”的漫长时期,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随着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得到史无前例的增长,人们开始推崇物资,推崇金钱,追求财物,社会本质迈上“以物为本”的新阶段,人们向往平等、自由、博爱。
随着人们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弊病的逐渐认识,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要求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环境污染的模式。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生存问题,新层次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日益突出。
当人们的生存问题基本解决而人的发展问题凸显出来之后,如果“只见物不见人”,不去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将会付出沉重代价。
这时需要从以物为本的发展逐步向以人为本的发展转变,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的充分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以物为本的代价在人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
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对资源环境无限度的掠夺使环境受到污染,资源面临枯竭,使后代人的生存面临危机。
以人为本,“人”既指当代人,也指后代人;既要满足当代人生存、发展的需求,也要保证后代人对于资源、环境、能源的需求。
其次是社会上一些人不能真正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人被物化。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判断题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判断题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自2007年提出的重要理念,旨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它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这意味着,对于任何社会进步和发展,都必须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并最终为人民群众服务。
以人为本的意义在于,人民的需要和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政府官僚、财团、大企业等特定利益集团。
在这个理念下,政府应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基本权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适用于政治和经济方面,还应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文化、科技等。
教育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更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文化应该推崇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发掘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科技应该推动科技前沿研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生活方式。
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不仅是一种道义义务,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切实需要。
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保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推动国家和人民在全球舞台上更加强大。
同时,也能够保持社会进步的稳定和持续,为所有群众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总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中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理念之一。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这一理念,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推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迈向更加健康、持续、公正、平等的社会发展之路。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认识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认识一、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在新世纪背景下,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并体现出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一种思想方法和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以人为本的含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强调将人民放在中心地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具体来说,“以人为本”包括以下方面:1. 保障人权“以人为本”要求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尊重个性差异和多元文化,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
2. 关注民生“以人为本”要求关注民生问题,通过改善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条件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要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
物质文明主要是指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精神文明则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提升。
三、以人为本的实践意义“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具体来说,“以人为本”的实践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国家凝聚力“以人为本”能够增强国家凝聚力,因为它强调国家必须关注民生问题,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这样可以让每个公民都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
2. 促进经济发展“以人为本”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因为它要求把经济建设放在服务于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位置上。
只有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才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3.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人为本”能够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因为它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
只有提升了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素质,才能够形成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四、科学发展观中其他重要理念除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还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理念:1.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目标,既要注重经济增长,又要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_1
---------------------------------------------------------------范文最新推荐------------------------------------------------------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
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
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找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
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
以1 / 4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即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这个理念下,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和尊重。
以人为本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层面,以人为本要求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法治的社会体制,以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经济发展要以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注重人民群众的就业、收入等方面的需求,实现经济的共同富裕。
政治要以人为本,建立起人民民主的政治体制,保障人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参与权,推进政治机构和运行方式的。
文化领域要以人为本,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创造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注重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这就要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确保政策能够真正造福于人民。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解决人民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问题,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上,要着力解决农村和城市居民的差距,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保障农民的权益。
以人为本还需要注重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应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时,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方面,要严格监管,确保人民的健康权益不受损害。
以人为本还要注重人民的精神需求和幸福感。
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不断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支持人民的文化创作和精神追求。
在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方面,要尊重和保护人民的个人权利和多样性,打破陈规旧习,鼓励人们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总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关
人
于
本 本
“ 本”
原
这
物
人
天地万物 唯人为贵
神
个
概
根本
念
关于“人”这个概念 1、对“人”与“本” 的理
2、以人为本是针对 “以物为本”提出的
目的是以人的发展 统领经济、社会发 展,使经济、社会 发展的结果与我们 党的性质和宗旨相 一致,使发展的结 果与发展的目标相 统一。
胡锦涛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 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 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 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 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二、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三、怎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 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怎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必须牢 固树立以人为 本的执政理念
首先,要求党在发展的目标指向上,要有利于确保人民的社会主体 地位,逐步改变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对人和物的依赖现象。
“宜民宜人”
“仁政”、“爱民” “民为政本”
“民贵君轻” “吏为民役”
“知人安民”
“以民为本”
“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 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 “存在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 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 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 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 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 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 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 活动而已。”
二是发展的价值尺度是 “人的全面发展”。坚持 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 发展的有机统一,使经济 社会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 创造基础和条件,使人的 全面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 展的价值尺度。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辨析题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辨析题
摘要:
1.科学发展观的定义与内涵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3.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5.总结
正文: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在新世纪提出的一种关于如何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和理论。
它强调的是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
只有实现了经济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其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发展,才能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是指要在经济、社
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实现协调发展,避免单一发展,做到平衡发展。
可持续则是指要注重长远发展,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避免只顾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发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中,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做到全面、平衡、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发展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其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理念的内涵和实践。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必须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进程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有创造力的主体。
这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要注重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经济领域: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
同时,要通过建设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让全体人民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政治领域:要坚持依法治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加强党的领导,建设更加民主、公正、透明、廉洁的政治体制,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管理的主体。
文化领域:要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同时,要创造更多适合人民群众需求和喜好的文艺作品和娱乐活动。
社会领域: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每一个人都有保障。
同时,在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也要注重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全面协调“全面协调”是指在发展中各个方面之间要相互协调配合、相互促进。
这需要我们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次都要注意协调发展。
宏观层面: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
同时,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也需要进行协调平衡。
中观层面:要注重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下游的协调,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微观层面:要注重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可持续”是指在发展中要注重长远考虑,不能以牺牲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利益。
这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要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环境保护: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指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始终被放在首位。
这一理念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关注和保障。
首先,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人是发展的主体和最终目标,经济发展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不仅注重经济增长,还要重视人的知识水平、技能培养、健康状况、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关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服务的改善,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发展环境。
其次,以人为本强调社会公平正义。
科学发展观认为,只有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和福利,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和长期稳定。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推动社会公平,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解决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再次,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幸福感和尊严为代价。
因此,我们应当坚持人道主义原则,关注和保护人的权益,尊重人的自由、个性和多样性,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充分考虑人的利益和需求,实现经济发展与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有机统一。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摆在首位,以人的价值和尊严为核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谐。
这一理念提醒我们,经济发展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关注人的需求和幸福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进。
科学发展观——对于“以人为本”核心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对于“以人为本”核心的理解“以人为本”核心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把人民的利益和幸福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观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个理念的核心意义在于,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到发展的成果。
它的本质是要在发展中关注人的需求,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平等与权利的实现。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关注人的物质与精神层面的需求,使人民更加幸福、健康、自由地生活。
同时,这种理念也是在发展过程中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使人能够参与到发展中来,对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这是一种立场,强调在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应该放在首位。
在制定政策和决策时,要考虑到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使人民生活得更好,切实履行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政策。
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反映了党的根本宗旨,落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原则。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一种目标,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全面的素质和能力,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人的教育、培养和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保障,使每个人都能够具备发展的能力和机会。
只有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全面发展,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要求维护人的尊严和主体地位。
这是一种原则,强调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参与到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建立民主、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尊严,不把人当作产品和工具,而要将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和目标,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总之,“以人为本”核心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到发展的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含义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含义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增进人民福祉,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和富裕。
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求经济增长不仅要关注经济总量的增长,更要注重提高人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只有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其次,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地位。
科学发展观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的创造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求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决策制定、政策实施和发展规划中,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权利,完善人民参与的机制,促进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创造。
第三,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公平正义。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均衡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注重公正和公平,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求社会发展不能只关注财富和规模的增长,而是要注重发展的公平性,消除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最后,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必须具有可持续性,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
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求发展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能确保人民群众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未来。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发展理念,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以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主体地位、人的全面发展和公平正义、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念的贯彻实施,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将人的发展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发展理念。
它强调在发展中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利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人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人的基本需求,如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需求,确保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发展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障人类的长远发展。
公平正义:在发展中要注重公平分配资源和利益,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民主法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民主决策、依法治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社会和谐稳定:在发展中要注重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人民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总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它强调在发展中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利益,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主要内涵“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主要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一是中国古代的人本主义思想是以君主为本位的。
二是资产阶级的人本思想是以资本为核心的。
三是我们的“以人为本”则是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依归,这就解决了我们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的成果归谁所有的问题。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它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首先,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其次,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再次,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一,制定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要以“以人为本”为基本出发点。
处理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
第二,千方百计让普通百姓过上好日子。
发展必须保证人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人的利益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
一是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出发,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以及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的需要;二是要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在教育、就业、收入、财产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有利于人们平等竞争、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建设学习型社会,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法制建设必须坚持的最高价值和基本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取向和核心理念,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科学发展观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因为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人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服务和制度保障,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坚持的最高价值和基本精神。
我国法制建设追求和实现的所有价值目标都是围绕这一最高的价值要求和取向展开的。
离开以人为本,其他法的价值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离开了以人为本,依法治国就可能偏离法治的轨道。
人类政治文明从人治走向法治,并不仅仅是法律数量的增加和法律功能的扩展,也不仅仅体现在全社会对法律权威的崇尚,最根本表现就是法律价值的转换和创新,即法律对人的主体性、人的人格尊严和自由权利的确认和保障。
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为我国法制建设中法律的价值转换和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依法治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国法律发展模式真正变革的价值导向,是法律制度创新的标志,它将引导我国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科学发展观对法制建设尤其是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
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
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走共同富裕道路;就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
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与它存在着实质上的区别。
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是实现“得民心、存社稷、固君位、达邦宁”的“驭民”、“治民”之术,其价值取向是君本位而非民本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及其根本利益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和手段,我们要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执政为民,促进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一、准确全面地把握以人为本的含义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关于科学发展观中对以人为本的阐述强调了两层意思,一是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这意味着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为人民服务。
二是提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这意味着在以人为本的内涵中,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及其现实满足程度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
科学发展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形成了新的发展观。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发展同人的关系、发展手段同发展目的的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突出了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目的性,即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同时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最终受益者。
人的全面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反过来,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生活水平越高,也就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作为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获得最大的好处,就会最大程度地调动其创造的积极性,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以人为本”的要素分析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之人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主要指人民,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是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从事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人,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从事各种具体实践活动的人。
在社会管理层面,“以人为本”的相对面是管理机关与管理人员、公共资源、公共产品、制度设施和管理规则等,“以人为本”是对“官本位”的否定,强调党政机关和各类公共部门要向人民群众提供日益全面周到的服务,而不是把人民群众作为强行管制的对象。
(二)“以人为本”之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之本,就是根本、第一位的意思。
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这里强调人是国的根本,是第一重要的。
但从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理论定位来理解,其中所说的“本”,除了含有根本之意以外,更强调的是目的之意。
提出“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发展经济、完善社会管理看成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所谓坚持以人为本,主要是指以人民或人民群众为本。
三、以人为本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的关系我们党用“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和重要执政理念,是继承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中的优秀传统。
但是“以人为本”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既有继承关系,又有本质区别。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尚书》中提出的“惟邦本,本因帮宁”突出了这一思想。
古代封建统计者出于延续天下的政治需要,或多或少地认识到争取民心的重要性,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无非是讲天下人是君王霸业之基,百姓安定了,王权才能巩固。
孟子宣传“民贵君轻”的思想,在于提醒统治者要时时防范载舟之水变为覆舟的狂浪。
民本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警醒统治者、改善民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以剥削阶级和压迫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民本思想的局限性,这些思想只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的政权。
而我们党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则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范畴,其含义是要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执政的根本价值取向,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可见,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根本不同的政治内涵,绝不能把我们党强调的“以人为本”简单地视为向传统文化的复归。
近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是万物是尺度,用“人权”对抗“神权”。
实际上,这一价值观是与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相联系的,是维护剥削阶级生产关系的思想工具。
为了实现这些根本利益,他们常常利用人民的力量,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人民;由于在实现一己私利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人民的制约甚至反抗,他们又提出“自由、平等产、博爱”等所谓普世价值观念和人道主义理论来欺骗人民,为自己的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辩护。
因此,西方人本主义只是资产阶级的狭隘利益与本性的反映,并不能真正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与要求。
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吸取了西方思想中重视人、重视人间幸福的积极因素,但与人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本主义宣扬“人就是人的上帝”。
把“人对人的爱”奉为“最高的和首要的原则,强调人与人之间不分阶级、不分种族和性别,彼此亲爱,指望由此来消除人间一切差别与不平等,实现人本主义的宗旨。
显然,在阶级尖锐对立的社会中,在工人阶级需要组织成为阶级,以带领广大劳动群众为自身解放而奋斗的年代里,宣扬这种人本主义的主张,对社会的进步只能起到消极的阻碍作为。
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分属于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四、以人为本,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科学发展(一)要明确“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定位,表明了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执政理念,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要深入贯彻这一执政理念,在社会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公共权力的使用,公共资源的配制、公共产品的分配,公共设施的完善、公共制度的建设、公共规则的制定,都就遵循“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原则,体现对基本人权的尊重、对各类社会成员正当利益的满足、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推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确立这种执政理念,将使全以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在党的执政条件下进一步得到落实、丰富和发展。
(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就是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树立执政为民的服务观、树立为民谋利的政绩观、树立人民至上的群众观、树立廉洁奉公的廉政观。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手中权力,不论位置多高,权力多大,都是人民公仆,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竭力地为人民服务,使权力真正造福人民、服务社会。
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在为谁服务,服务什么,怎样服务,乃至实现和维护谁的利益问题上,党的各级干部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在发展过程中,有的领导干部树“政绩”追求名利,不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而是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
正确的政绩观,是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追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思想环境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政绩。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根本的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群众利益无小事。
凡涉及群众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要竭尽全力去办。
廉洁作为领导干部的从政之道,其价值意义在于“奉公”。
只有“奉公”,廉洁才会算自觉。
领导干部要在新形势面前,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经得起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执政和外部环境的考验,真正做好“名位关、权力关、金钱观、美色关、人情关”。
要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化公为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三)充分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作用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要充分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作用,即“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以依托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以造福人民为目的”。
“必须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就是要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充分考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统筹兼顾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
“必须依托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就是要善于从本质上发现群众的积极性,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真正做到“发展依靠人民”。
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行动起来,支持发展、参与发展,自觉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之中,充分发挥光和热。
“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积极鼓励、支持并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或创新,积极研究探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必须以造福人民为目的”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把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结合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推动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最充分享受自己劳动的丰硕成果;而且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与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结合起来,既注重发展,又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并充分“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
参考文献:[1]李慎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007,(6).[2]孟凡强.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8).[3]刘普生.对“以人为本”的几点理解,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1).[4]郑又贤.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