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1-1,绪论,预备知识,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
§10.1.1《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教学设计
§10.1.1《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22-11-09T07:56:24.182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5月总第415期作者:王丽梅[导读]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第十章10.1.1《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属于新授概念课。
本节课是在初中概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数学语言对有限样本空间、样本点、随机事件等概率理论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入刻画。
引入样本空间概念,把随机事件看成样本空间的子集,不仅体现了重要概念的螺旋式上升,而且进一步揭示了随机事件的本质。
通过集合语言,可以类比集合的关系与运算,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关系和运算的意义。
王丽梅平度东方滨河中学山东青岛266700一、内容解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第十章10.1.1《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属于新授概念课。
本节课是在初中概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数学语言对有限样本空间、样本点、随机事件等概率理论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入刻画。
引入样本空间概念,把随机事件看成样本空间的子集,不仅体现了重要概念的螺旋式上升,而且进一步揭示了随机事件的本质。
通过集合语言,可以类比集合的关系与运算,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关系和运算的意义。
引入样本空间概念还有利于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建立概率模型,以及在后续概率课程的学习中,理解随机变量的本质是样本空间到实数集的映射。
二、目标解析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用集合语言描述一个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并抽象出有限样本空间与样本点概念的过程,会求验证结果有限的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体会数学抽象的思想方法。
2.会用集合语言表示一个随机事件,能利用样本点概念解释事件可能结果的意义以及所包含基本事件的个数,提高应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引言。
通过章引言和了解概率论的起源与发展引入新知识的学习。
2.问题导学新知探究。
(1)随机试验概念。
2024年高考评析-新结构,新思想,新导向
新结构,新思想,新教学——2024年高考数学试题评析主要内容1.“三新”背景下的高考改革2.减量增质的新高考试题分析3.考生主观题答题的情况分析4.试题对未来数学教学的启示1.“三新”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新课标2017年修订版:内容领域,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要求,命题建议,教学评等。
(附录有多个考查核心素养的案例)•新教材“主线-主题一单元一核心内容”:预备知识、函数主线、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与探究、数学文化•新高考依据《课标》、无考纲、《高考评价体系》三新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命题的演变•情境化•新题型2020年•考本质•重探究2021年•强运算•用结论2022年•回教材•导衔接2023年•2020年•情境丰富;•阅读量大;•题型较多;•难度较大。
•2021年•强调数学本质;•重视数学探究。
•2022年•运算要求较高;•多次运用结论。
•2023年•回归教材•教考衔接•演变的特点(1)打破常规,敢于尝试(2020)文理不分科,情境化试题,增多选题,结构不良问题,等。
(2)稳中求变,重视本质(2021)稳定题型,情境简化,强调探究,重视数学本质。
(3)运算繁杂,回调过猛(2022)运算技巧性强,过多二级结论,分析思想,代数思维。
(4)简单回归,思维加大(2023)基础题目增多,考查概念和原理,注重数学思维过程。
2020创新2021调整2022挑战2023思维2024再创新九省联考2024省一模•新高考命题就是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高考数学就是要发挥数学学科特点,以测试数学综合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创新试卷结构与试题形式,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
•考题的方向既清晰又模糊清晰的要按照“九省联考”的模式,题量减少,难度加大;模糊的是,难度究竟有多大?特别是最后的压轴,将是怎样的“大咖”?•复习的策略随之如何改变基础题,达到怎样的基础性?中档题又有多少?如何应对摸不着边际的“压轴题”?2. 减量增质的新高考试题分析•教育部考试院三考:“考主干、考能力、考素养”三重:“重思维、重创新、重应用”三突出:考查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关于试题的相关数据(1)考查内容的分布表 1 2024年与2023年新高考数学I 卷试卷考查内容与分值分布年份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三角立体几何概率统计数列集合复数向量计数原理2024462223201283556 202327272022171755555101520253035404550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三角立体几何概率统计数列集合复数向量计数原理知识点内容2024年2023年•函数与导数、几何、三角、概率统计是此次考查的主干内容, 分值在111分左右.•尤其在几何方面, 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分别占22分和20分, 如果将解三角形也归入几何领域, 那么分值达到了65分, 占比接近全卷的十分之三.•与2023年高考试题相比较, 函数与导数的占比从18%提升到30.7%, 函数与导数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以及简答题四种类型的题目都有所考查, 题量分别为3、2、1、1, 考查的内容包括幂函数、分段函数单调性、指对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抽象函数的单调性、三次函数的极值与最值和单调性、切线方程、函数的奇偶性及对称性等。
【高考数学】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教材改革(选择性必修)
一、本次课程改革关注的主要问题(一)立德树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科大概念、结构化、主题、情境化•精选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的要求,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并通过相应的教学实施,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及水平的达成。
明确各学科学业评价标准•各学科明确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二)学科知识整体架构图哲学思考学科应用广泛、统摄性强一般观念能揭示学科本质,形成方法论学科视角从四基、四能通向核心素养的桥梁核心概念与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的自我生长能力统摄性较低的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基本事实、概念、定理……(三)当前的教学不能适应这些要求•长期以来,在考试评价“唯分数”指挥棒下的数学教学,以考试分数为目标,将数学内容碎片化为知识点,采用“灌输+记忆”的方式强加给学生,再通过刷题提高解题技巧“秒杀”考题,可以提高分数,但不利于学生获得“四基”、提升“四能”,不利于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还不能适应这些要求•“现在的教师缺乏两样东西,一是独立思考,二是学科知识,本领不扎实,都是‘一课一练’培养出来的。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章
4. 条件概率的计算
1) 用定义计算:
P( A | B) P( AB) , P(B)
P(B)>0
2)从加入条件后改变了的情况去算
例:A={掷出2点},B={掷出偶数点}
掷骰子
P(A|B)= 1 3
B发生后的 缩减样本空间 所含样本点总数
在缩减样本空间 中A所含样本点
个数
27
例8 掷两颗均匀骰子,已知第一颗掷出6点,问 “掷出点数之和不小于10”的概率是多少?
实际上,这个假定并不完 全成立,有关问题的实际概 率比表中给出的还要大 .
当人数超过23时,打赌 说至少有两人同生日是有利 的.
18
例3 某城市的电话号码由5个数字组成,每个 数字可能是从0-9这十个数字中的任一个,求 电话号码由五个不同数字组成的概率.
解:
a
A150 105
=0.3024
问:
b
P( A) =1-0.524=0.476
即22个球迷中至少有两人同生日的概率为0.476.
这个概率随着球迷人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17
人数 至少有两人同
生日的概率
20
0.411
21
0.444
22
0.476
23
0.507
24
0.538
30
0.706
40
0.891
50
0.970
60
0.994
所有这些概率都是在假 定一个人的生日在 365天的 任何一天是等可能的前提下 计算出来的.
25
3. 条件概率的性质 设B是一事件,且P(B)>0,则 1. 对任一事件A,0≤P(A|B)≤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6学时)课程教学大纲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6学时)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英文名称: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课程编码:070200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46 讲课学时:46 实验学时:0学分:2.5授课对象:本科相关专业前导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二、教学目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学科,是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一些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1.1 随机试验1.2 样本空间、随机事件1.3 频率与概率1.4 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1.5 条件概率1.6 独立性基本要求:1. 理解随机试验、样本空间、随机事件的概念并掌握事件的关系与运算2. 掌握概率的定义与基本性质3. 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掌握古典概率的计算方法4. 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熟练掌握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并会灵活应用5. 理解事件独立性的概念,熟练掌握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及有关概率的计算重点与难点:1. 重点:随机事件;概率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事件的独立性2. 难点: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条件概率概念的建立、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的应用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 随机变量2.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2.3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2.4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2.5 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基本要求:1. 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描述方法2. 掌握分布律、分布函数、概率密度函数的概念及性质;掌握由概率分布计算相关事件的概率的方法3. 熟练掌握二项分布、泊松(Poisson )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均匀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熟练掌握伯努利概型概率的计算方法4. 熟练掌握一些简单的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的求法 重点与难点:1. 重点:随机变量、分布律、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概念;二项分布、均匀分布的概念和性质2. 难点:二项分布的推导及应用;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1 二维随机变量 3.2 边缘分布 3.3 条件分布3.4 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3.5 两个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基本要求:1. 正确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定义,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联合分布函数、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及条件分布的概念2. 熟练掌握由联合分布求事件的概率,求边缘分布及条件分布的基本方法3. 理解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独立性的判别方法4. 了解求二维随机变量函数分布的基本思路,会求,max{,},min{,}X Y X Y X Y 的分布 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由联合分布求概率,求边缘分布及条件分布的方法2. 难点:求离散型随机变量联合分布律的方法,条件密度的导出,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4.1 数学期望 4.2 方差4.3 协方差及相关系数 4.4 矩、协方差矩阵 基本要求:1. 掌握随机变量及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的计算公式,熟悉数学期望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2. 掌握方差的概念和性质;熟悉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均匀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了解切比雪夫(Chebyshev )不等式3. 掌握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定义和性质,并会灵活应用4. 掌握矩、协方差矩阵的定义 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数学期望、方差、相关系数与协方差的计算公式及性质2. 难点: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的计算,利用数学期望的性质计算数学期望,相关系数的含义第五章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5.1 大数定律5.2 中心极限定理基本要求:1. 掌握依概率收敛的概念及贝努利大数定律和契比雪夫大数定律2. 掌握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和德莫佛-拉普拉斯(De Moivre-Laplace)极限定理3. 掌握应用中心极限定理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近似值的方法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用中心极限定理计算概率的近似值的方法2. 难点:依概率收敛的概念第六章样本及抽样分布6.1 随机样本6.2 抽样分布基本要求:1. 理解总体、个体、样本容量、简单随机样本以及样本观察值的概念2. 理解统计量的概念;熟悉数理统计中最常用的统计量(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计算方法及其分布χ-分布,t-分布,F-分布的定义并会查表计算3. 掌握24. 熟悉正态总体的某些常用统计量的分布并能运用这些统计量进行计算重点与难点:χ-分布, t-分布, F-分布的定义与分位点的查表;正态总体常用统计量的分布1. 重点:2χ-分布, t-分布, F-分布的定义与分位点的查表2. 难点:2第七章参数估计7.1 点估计7.3 估计量的评选标准7.4 区间估计7.5 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区间估计7.7 单侧置信区间基本要求:1. 理解参数的点估计(矩估计、最大似然估计)的计算方法2. 掌握参数点估计的评选标准:无偏性,有效性和相合性3. 理解参数的区间估计的概念,熟悉对单个正态总体和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进行区间估计的方法及步骤重点与难点:1. 重点:点估计的矩法、最大似然估计法;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2. 难点:最大似然估计法,两个正态总体的参数的区间估计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五、教材参考书教材: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书:[1] 茆诗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一版)高教出版社2004.[2] 王展青李寿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0.六、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1.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答疑、课后作业。
1.2 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S
A=B,则称事件 相等。 若 A ⊂ B 且 B ⊃ A ,即 A=B,则称事件 A 与事件 B 相等。
2°事件 A U B = { x | x ∈ A 或 x ∈ B }称为事件 A 与 B 的 °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和事件,它指的是事件 A 与事件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事件,它指的是事件
如何来研究随机现象? 如何来研究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是通过随机试验来研究的! 随机现象是通过随机试验来研究的! 随机试验来研究的 研究方法?数学方法? 研究方法?数学方法? 将E的结果数量化!---用集合:S={e},A,B… 的结果数量化!---用集合:S={e}, 用集合 引进(随机)变量、函数(概率、分布函数) 引进(随机)变量、函数(概率、分布函数)… 概率论研究的主线? 概率论研究的主线? 1、事件表示:---利用事件间关系、运算表示较复 事件表示:---利用事件间关系、 利用事件间关系 杂事件… 杂事件 计算事件的概率:----利用概率的定义 性质、 利用概率的定义、 2、计算事件的概率:----利用概率的定义、性质、 概率运算公式… 概率运算公式
2. 几点说明
由一个样本点组成的单点集,称为基本事件。 由一个样本点组成的单点集,称为基本事件。 基本事件
S 作为自己的一个子集,在每次试验中必然发生,称为 作为自己的一个子集,在每次试验中必然发生, 必然发生 必然事件; 必然事件; 空集∅ 作为 S 的一个子集,在每次试验中都不会发生,称 的一个子集,在每次试验中都不会发生, 都不会发生 为不可能事件 不可能事件. 事件
子集
事件间关系。。。 随机事件→事件间关系。。。 事件间关系
集合→ 集合→集合间关系运算
定义于集合的函数: 定义于集合的函数:函数
1-1随机试验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
概率论与集合论有关概念的对应关系
概率论
样本点
样本空间
集合论
元素
全集
记号
e
S
随机事件
基本事件
子集
单点集
A , B , C ……
{e}
不可能事件
空集
Φ
24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例1、设试验为抛一枚硬币,观察是正面还 是反面,则样本空间为: S={正面,反面} 例2、设试验为从装有三个白球(记为1,2,3号) 与两个黑球(记为4,5号)的袋中任取两个球. (1)观察取出的两个球的颜色,则样本空间为: S={e00, e11, e01} e00 表示“取出两个白球”, e11 表示“取出两个黑球”, e01 表示“取出一个白球与一个黑球”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五、随机数学简史
古——艺术及文学作品,游戏、决策
古希腊——哲学与宗教的思考 文艺复兴——数学讨论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15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1.1 随机试验、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
说明 1. 随机现象揭示了条件和结果之间的非确定性 联系, 其数量关系无法用函数加以描述. 2. 随机现象在一次观察中出现什么结果具有偶 然性, 但在大量重复试验或观察中, 这种结果的出现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19
(2)
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正面,反面;
(3) 进行一次试验之前不能 故为随机试验. 确定哪一个结果会出现.
同理可知下列试验都为随机试验 1.“抛掷一枚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
2.“从一批产品中,依次任选三 件,记 录出现正品与次品的件 数”.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20
3. 记录某公共汽车站某
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知识点
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知识点
随机事件是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发生或不发生的事件。
样本空间是指所有可能的结果构成的集合。
以下是关于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相关知识点:
1. 样本空间:在一次试验中,所有可能的结果构成的集合。
通常用大写字母S表示,其中的元素称为样本点。
例如,掷一
枚硬币的样本空间为S = {正面,反面}。
2. 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中的一个子集称为随机事件。
也就是说,随机事件是样本空间中的一个特定的结果组合。
例如,从掷一枚硬币的样本空间中,可以定义一个事件A,表示出现正面,即A = {正面}。
3.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样本空间和空集分别对应着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是指在每次试验中必然发生的事件,记作S;而不可能事件是指在每次试验中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记作∅。
4. 事件的运算:事件之间可以进行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和补集。
- 并集:表示同时包含两个事件的结果。
例如,事件A和事
件B的并集为A∪B,表示包含事件A和事件B中任意一个
结果的集合。
- 交集:表示同时满足两个事件的结果。
例如,事件A和事件B的交集为A∩B,表示包含同时满足事件A和事件B结果的集合。
- 补集:表示不属于一个事件的结果。
例如,事件A的补集为A的补,记作A',表示所有不属于事件A结果的集合。
5. 事件的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称为概率。
概率一般用一个实数表示,范围在0到1之间。
这些是关于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基本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和计算概率的方法。
概率论课件——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互
斥
事件间的运算规律 设 A, B, C 为事件, 则有
(1) 交换律
A B B A, AB BA. (Exchange law)
( 2) 结合律 ( A B ) C A ( B C ),
( AB )C A( BC ).
(Combination law)
k 1
n
称 Ak 为可列个事件 A1 , A2 , 的积事件.
k 1
和事件与积事件的运算性质
A A A, A A A, A S S, A S A, A A,
A .
5. 事件 A 与 B 互不相容 (互斥) (Incompatible events) 若事件 A 的出现必然导致事件 B 不出现, B
直径是否合格所决定,因此 “产品不合格”是“长度 不合格”与“直径不合格”的并. 图示事件 A 与 B 的并.
B A B A
S
推广 称 Ak 为 n 个事件 A1 , A2 , , An 的和事件;
k 1
n
称 Ak 为可列个事件 A1 , A2 , 的和事件.
k 1
4. 事件 A 与 B 的交 (积事件) (Product of events)
例如 只包含两个样本点的样本空间
S {H , T }
它既可以作为抛掷硬币出现正面或出现反面的
模型 , 也可以作为产品检验中合格与不合格的模 型 , 又能用于排队现象中有人排队与无人排队的 模型等.
所以在具体问题的研究
中 , 描述随机现象的第一步
就是建立样本空间.
二、随机事件(Random event ) 的概念
第二节 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Sampling space, Random event )
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
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 是
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
划、实施教学活动, 还是做学习计
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 都离不
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
架, 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
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
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预备知识
1 集合
1.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1.2 集合的基本关系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本节综合与测试
2 常用逻辑用语
2.1 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2.2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本节综合与测试
本节综合与测试
本章综合与测试
第七章概率
1 随机现象与随机事件
1.1 随机现象
1.2 样本空间
1.3 随机事件
1.4 随机事件的运算
本节综合与测试
2 古典概型
2.1 古典概型
2.2 古典概型的应用
本节综合与测试
3 频率与概率
4 事件的独立性
本章综合与测试
第八章数学建模活动(一)
1 走进数学建模
2 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
3 数学建模活动的主要过程本章综合与测试
本册综合。
1.1随机试验、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随机试验E
例如:抛一颗骰子,观察其出现的点数.
样本点
可能的结果: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6 点.
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6 点}.
样本空间
随机试验、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定义 随机试验 E 的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称为 E 的样本空间, 记为 S. 样本空间的元素,即 E 的每个结果,称为样本点,记为ei .
结合律: AU( BUC) = ( AUB) UC , ( AI B) I C = AI ( BI C) .
分配律: AU( BI C) = ( AUB) I ( AUC) , AI ( BUC) = ( AI B) U( AI C) .
德摩根律: A U B = A I B , A I B = A U B .
随机现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研究和揭示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学科!
随机试验、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二、随机试验 E1:抛一枚硬币,观察其出现正面 H 、反面T 的情况; E2 :抛一颗骰子,观察其出现的点数; E3:抛一颗骰子,观察点数 2 是否出现; E4 :记录车站售票处一天内售出的车票数; E5 :任取同一生产线上生产的一只灯泡,测试其寿命; E6 :在[0,1]之间随机地投一点,记录该点的坐标.
随机试验、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例 1 设 A、B、C 为三个事件,试用其运算关系表示下列事件:
(1)A、B、C 同时发生;
ABC
(2)A、B、C 至少有一个发生;
AU B UC
(3)A、B、C 至少有两个发生;
AB U BC U AC
(4)A、B、C 都不发生;
ABC
(5)A、B、C 不都发生.
随机变量与样本空间.ppt
分配律: A B C A B A C A B C A B A C
De Morgan定律:
A A , A A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例1 化简事件 ( AB C) AC
解 原式 AB C AC ABC AC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二、基本事件与样本空间
定义 将随机试验 E 的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 称为 E 的样本空间, 记为 。样本空间的 元素,即 E 的每个结果,称为样本点。
1: { H ,T} 2 : { HHH, HHT, HTH, THH,
HTT, THT, TTH, TTT } 3 : { 0, 1, 2, 3 } 4 : { 1, 2, 3, 4, 5, 6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1 随机变量与样本空间
一、预备知识 二、随机试验与随机事件 三、基本事件与样本空间 四、小结 思考题
一、预备知识
1、乘法原理与加法原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乘法原理 若一件事可通过连接r个连接的动作完成,
而完成第一个动作有m1种方法,第二个动作有m
种方法,
2
,完成第r个动作有m r 种方法,则完成这件事的总方法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排列与组合
(1) 不允许重复的排列 设 n 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r 个不同
的元素排成一列,这样的一列称为从 n 个不同的元素中
选取 r 个不同元素的一种排列,这种排列的总个数为
n(
n
-1)
(n
-
r
1)
中科院 高等数理统计 第一章
定义 1.3.2:统计量T = T ( X ) 称为对θ 是辅助统 计量(ancillary statistics),若其分布与θ 无关。 即对∀θ ,T 有同样的分布。 例 1.3.6: 设 X 1 , X 2 ,L X n i.i.d ~ U ( μ − θ , μ + θ ) ,
θ > 0 。定义统计量 Rn = X ( n ) − X (1) 称为样本极
数理统计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实验来收集获取 随机变量取值,利用观测到的样本数据对未 知的参数θ 进行估计或做出某种判断。 如何获取数据的阶段,涉及到抽样调查与实 验设计等统计分支。有了数据之后,通过数 据分析来做出某种判断阶段称为统计推断, 一般包括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区 域),此即为本课程所要讲的内容。
n
此时称二元组 (X , A ) 为可测空间(measurable space), A 中的元素(集合)称为可测集。
1
定义 1.2.2:设可测空间(X , A ),定义在 A 上取值 非负的函数 μ 称为测度(measure),若对任意可数 ⎛ ⎞ 两 两 不 交 集 列 { An } ⊂ A , μ ⎜ U An ⎟ = ∑ μ ( An ) ⎝ n ⎠ n (称为σ -可加性)。此时三元组 (X , A , μ ) 称为测度 空间(measure space)。如果X 能被可数个有有限 测度的 An 所覆盖,则称 μ 为σ -有限的。 例 1.2.1: (计数测度)(counting measure)设X 可 数点集, A 为其所有子集的全体。∀A ∈ A ,μ ( A) 为 A中点的个数。
“样本点、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的表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课程的四条主线之一.概率为人们从不确定性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作为高中概率的起始课,承载着“绪论”与“预备”的双重任务.“绪论”即教材的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概率的研究对象.概率是各类学科中唯一一门专门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思维方法的特殊性,特别是如何看待和处理随机规律性,是其他学科中没有的.“预备知识”包括样本点、样本空间、随机事件的概念.这是概率论中最基本且重要的概念,新教材将其引入高中数学课程,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理性地认识随机现象.例如,当给定一个试验时,其所有可能的基本结果(样本点)构成样本空间,各种随机事件都可以看成是样本空间的子集,概率也可以看成样本空间映射到实数集的一个“集函数”.因此,本节课是在初中概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用数学语言准确刻画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引入样本点、样本空间的概念,将随机事件看成样本空间的子集,是利用集合语言对试验结果进行准确描述,相当于建立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为后续类比集合的关系与运算理解事件的关系与运算,以及类比函数的研究路径研究概率奠定了基础.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样本点、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的概念,会用集合语言表示一个试验的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二、教学目标设置本节课教学目标设置如下.(1)了解随机现象、随机试验的特征.(2)理解样本点和有限样本空间的含义,理解随机事件与样本点、样本空间的关系.(3)能够准确、规范地写出实际情境中的样本空间、随机事件,提高抽象表征能力.达成上述教学目标的标志如下.达成目标(1)的标志:结合情境,感受到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归纳概括出随机现象、随机试验的特征.能够举出生活中随机现象的例子,初步运用随机的观念看待周围的事物,体会随机思想.达成目标(2)的标志:经历随机现象数学化的过程,借助集合的语言和工具,抽象出样本点、样本空间的概念.结合具体实例,用集合语言表示随机事件,结合事件发生的含义建构出随机事件的概念.收稿日期:2020-12-23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2020ZC044).作者简介:邱瑶(1991—),女,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样本点、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的表达”教学设计邱摘要:按照“情境问题—实例探究—抽象表征—建立概念—刻画深构—迁移应用”的模式展开,在每个环节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在理解上注重升华引领,在落实上注重规范表达,在问题探究上注重过程性.关键词:有限样本空间;随机事件;抽象表征达成目标(3)的标志:能够结合树状图、列表,用适当的符号准确写出常见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三、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包括初中的“概率初步”和上一章的“统计”,但是概率统计研究的是不确定性数学,其思想方法与确定性数学存在巨大差异.要想建立起科学的概率统计思维,还需要经过长期学习.本节课的样本点、样本空间、用集合定义随机事件是学生首次接触.那么,为什么要用集合语言刻画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呢?学生对此可能会有疑问.换言之,从初中描述性的概念到高中准确的数学表达,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有困难.而起始概念的建立需要扎实到位,才能有利于后续的学习.此外,面对一个实际情境,学生未必能够很好地表示出试验的样本空间、随机事件,主要表现在不知道选用什么样的符号和形式来表达样本点,这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和指导.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用适当的符号(如数对、数串等)表达样本点;理解随机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四、教学策略分析通过创设情境、直观感知、抽象概括的过程,建构概念,并进行规范的表达,具体如下.(1)结合丰富、典型的实例,加强学生对随机现象的随机性及随机性中表现出来的统计规律性的直观感知.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和概率论中的部分经典案例,分析其中的不确定性,以及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随机现象呈现出来的规律性.(2)在抽象样本点的概念之前,先设计合适的试验(试验结果分别采用文字、字母、数字表示),让学生尝试表达试验结果.得到概念后,再次强化文字、字母、数字三种形式的相互转化.再借助例1(二维样本点)、例2(三维样本点)的训练,指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选用恰当的符号形式,规范表达样本点、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提高数学表征能力.(3)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从“随机现象、随机试验”到“样本点、样本空间”,再到“随机事件”,都做到过渡自然、衔接连贯,搭建清晰的知识网络.按照“情境问题—实例探究—抽象表征—建立概念—刻画深构—迁移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用集合语言表达随机事件更加准确、严谨、抽象,是将随机现象数学化的关键步骤,是后续研究的基础.五、教学过程设计1.呈现问题情境,体验随机现象问题1: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概率”,那么概率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1)播放篮球比赛视频,让学生决策把球传给哪位球员.出示该球员的投篮命中率.引导学生认识到:一次投篮能否投中无法预知,但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大致估计进球的可能性.(2)展示教师早上6:30左右从家去学校的路线图,学生预测教师从家去学校的路上需要的时间.出示最近三周的统计表和直方图.引导学生发现:教师每天上班所需时间无法提前预知,但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一定的分布规律.(3)计算机模拟试验(图1):用抽签法从全班随机抽取5名学生,谁会被抽到?如果大量重复抽取,会发现什么规律?图1(4)现场摸球试验:让学生从装有一些红球和黑球的箱子中随机摸出一个,观察摸出的球的颜色.指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估计箱子中红球和黑球的比例?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图2):有放回摸球多次,让学生观察规律.图2(5)计算机模拟试验(图3):抛掷一枚骰子,会掷出几点?如果大量重复抛掷,会发现什么规律?追问1:这些现象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学生归纳概括.就一次观测而言,出现哪种结果具有偶然性;但在大量重复观测下,各个结果出现的频率却具有稳定性.教师指出,这类现象叫做随机现象.追问2:你还能举出随机现象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指出,大千世界充满了随机现象,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其中的规律,就可以更好地做出选择和决策.利用数学方法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就是概率的任务.【设计意图】篮球投篮和到校所需时间这两个例子是受到很多随机因素干扰的真实的生活情境,既体现出随机现象的特点,又体现出利用概率进行决策的思想.抽签、摸球和掷骰子这三个例子是概率论中的经典案例,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及学生现场参与活动,让学生的思考更充分.再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让学生用随机的思想看待周围的事物,感受随机现象的普遍性.最后教师指出研究随机现象的必要性,揭示概率的研究内容.2.问题探究,抽象表征,形成概念问题2:如何对随机现象展开研究?学生在前面实例的基础上做出回答.有一些随机现象(如上述抽签、掷骰子的例子),每个可能结果的概率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而有一些随机现象(如上述篮球投篮、到校所需时间、随机摸球的例子),则需要进行大量重复试验来统计分析,从而估计每个可能结果的概率.教师给出随机试验的定义:我们把对随机现象的实现和对它的观察称为随机试验,简称试验,常用字母E 表示.追问:随机试验具有哪些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例子,归纳出随机试验的特点:从结果上看,试验具有可知性(所有可能的结果明确可知)和随机性(事先不能确定出现哪一个结果);从过程上看,试验具有可重复性(能够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设计意图】在上一个环节丰富实例的基础上,归纳出随机试验的特点.试验是我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常用方法.问题3:我们研究随机现象,进行随机试验,自然就要观测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那么,就应当先用某种方式对试验结果进行表示.如何表示出下列三个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试着多用几种方式.E 1:抛掷一枚硬币,观察它落地时哪一面朝上.E 2:随机选择一个有新生儿的家庭,观察婴儿的性别.E 3:抛掷一枚骰子,观察朝上一面的点数.将三个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填入下表.随机试验E 1E 2E 3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投影学生的表示方法,指出常用文字、字母、数字三种形式表示可能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样本点、样本空间的概念:我们把随机试验E的每个可能的基本结果称为样本点,全体样本点的集合称为试验的样本空间.一般地,我们用Ω表示样本空间,用ω表示样本点.现阶段只研究有限样本空间: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有n个可能结果ω1,ω2,…,ωn ,则称Ω={}ω1,ω2,…,ωn为有限样本空间.教师指出,利用集合的语言和工具来刻画试验的结果,引入样本点和样本空间的概念,实际上相当于建立了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这是我们用数学方法研究随机现象的基础.追问:以上述“E3:抛掷一枚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为例,你能规范地写出试验的样本空间吗?师生共同总结、完善三种语言表达形式,规范书写格式,特别强调在用字母和数字形式表示时,要交代字母和数字的含义.例1抛掷两枚硬币,观察它们落地时朝上的面的点数,写出试验的样本空间.投影学生的解答过程,师生共同评析:该试验的样本点是二维的,可以用数串或数对来表示;为了保证不重不漏,可以借助树状图来帮助列举;对比三种语言表述,从文字到字母再到数字,抽象化的程度逐步提高(采用0和1表示具有更多的好处,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有所体会).教师出示例1的规范解答,师生共同总结书写格式:首先,要交代样本点的形式(如二维样本点可用数对()x,y表示);其次,对x和y进行“赋值”,如赋值0和1,交代数字所代表的意义;最后,规范写出样本空间.【设计意图】样本点、样本空间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设计了四个步骤来突破:尝试表示—建构概念—规范表示—强化提高.“尝试表示”的三个试验是有考量的,分别预设了文字(正面朝上,反面朝上)、字母(B表示男孩,G表示女孩)、数字(1,2,3,4,5,6)三种形式.但实际上学生不一定这样表示,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一个尝试的过程,也为下一步建构概念做铺垫.因为从第一步到第二步本身也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有了样本点、样本空间的概念之后,再回头来看刚才写的试验结果,重新进行规范的表达.最后通过例1进行强化提高.经过这四步,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样本点、样本空间的概念和表示.3.集合刻画,概念深构问题4:仍以上述“E3:抛掷一枚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为例,思考:(1)“掷出奇数点”是随机事件吗?(2)“掷出的点数为3的倍数”是随机事件吗?(3)如果用集合的形式来表示它们,如何表示?这些集合与样本空间有什么关系?(4)运用样本点、样本空间的概念,如何看待和定义随机事件?对于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随机事件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那么上述两个事件显然是随机事件.对于问题(3),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发生的含义,进行双向互推:当“掷出奇数点”时,意味着集合{}1,3,5中的一个样本点发生;反之,若集合{}1,3,5中的一个样本点出现,则意味着事件“掷出奇数点”发生.因此,可以用集合{}1,3,5表示事件“掷出奇数点”.第二个例子同理.从而得出随机事件与样本点、样本空间的关系.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回答问题(4):我们将样本空间Ω的子集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在每次试验中,当且仅当事件A中某个样本点出现时,称为事件A发生.追问:我们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往往要关注其中的特殊情形.大家思考,样本空间的子集中有哪些比较特殊?学生容易想到空集和样本空间自身.教师引导学生,只包含一个样本点的事件也是比较特殊的,结合样本点的含义,这类事件应该叫基本事件.结合初中所学,样本空间自身应该叫做必然事件,空集应该叫做不可能事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事件发生的含义进行解释,并让学生以掷骰子为例来举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直观、正确地来理解这两个概念.教师指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是不具有随机性的,这里是将它们作为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形,以方便统一处理.【设计意图】随机事件是概率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初中所学的随机事件的概念是描述性的,而高中阶段则用集合语言进行刻画,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本环节依托初中的知识基础设置问题串,分析具体实例,归纳出事件发生的含义,发现随机事件与样本点、样本空间的关系,从而重新建构随机事件的概念.在此过程中,希望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概念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就像当初学习函数的概念一样.最后,进一步对特殊情形进行说明.至此,就完成了随机事件的数学表达.4.模型构建,迁移应用例2如图4,一个电路中有A ,B ,C 三个电器元件,每个元件可能正常,也可能失效.把这个电路是否为通路看成是一个随机现象,观察这个电路中各元件是否正常.图4(1)写出试验的样本空间;(2)用集合表示下列事件:M =“恰好两个元件正常”;N =“电路是通路”;T =“电路是断路”.投影学生的解答过程,师生共同评析:面对复杂的实际情境,要先分析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然后选择恰当的符号形式,按照规范步骤写出样本空间.例如,该题的试验结果可用三维数组表示,借助树状图可以更加直观、有序地写出所有可能结果.再分析具体的随机事件,用集合表示出来.追问:观察事件N 和事件T 的集合表示,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互为补集,教师引导:后面我们将类比集合的关系与运算研究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我们还会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构建概率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意图】考查学生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境能否准确写出试验的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巩固所学知识,总结方法.同时,借助该题的第(2)小题引出后续研究内容,大致构建本章的知识结构.5.回顾总结,提升能力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如何得到随机现象、随机试验的特点?(2)面对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准确写出试验的样本空间?(3)初中已经学过随机事件的概念,为何高中还要学?两者有何不同?学生总结、思考,并回答.针对问题(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研究数学对象的一般过程:情境背景—抽象本质—建构概念—数学表示—实际应用.针对问题(2),引导学生回顾方法步骤,注意严谨表达.针对问题(3),引导学生体会集合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抽象性,并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后面的概率知识,将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设计意图】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反思、升华,促进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方法的理解和认识.6.分层要求,拓宽视野简单介绍概率的起源与应用.布置作业:完成教材中本小节的练习题;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概率论的起源与应用.【设计意图】介绍概率的起源和应用,主要是为了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体会概率应用的广泛性,增加学生对这门学科的了解,从而调动学生对概率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布置基础性练习作业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样本空间概述
14
“和”、“交”关系式——德摩根定律
n
n
Ai Ai A1
i 1
i 1
n
n
Ai Ai=A1A2
i1
i1
A2 An;
An;
15
例:设A={ 甲来听课 },B={ 乙来听
课 } ,则:
A B {甲、乙至少有一人来} A B {甲、乙都来}
数奇偶性不同} ,则 B A
9
事件的运算
✓ A与B的和事件,记为 A B A B { x | x A 或 x B }:A与
}:A与B至少有一发生。
S
A
B
10
事件的运算
✓ A与B的积事件,记为 A B, A B, AB
A B { x | x A 且 x B }:A与
B }:A与B同时发生。
i 1
n
• 并联系统: A Ai
i 1
Ai {第i个部件没有损坏},i=1,2, ,n,
A={系统没有损坏}
18
A B AB {甲、乙都不来} A B AB {甲、乙至少有一人不来}
16
概率中常有以下定义:由n个元件组成 的系统,其中一个损坏,则系统就损坏, 此时这一系统称为“串联系统”;若有 一个不损坏,则系统不损坏,此时这一
系统称为“并联系统”。
17
例: 由n个部件组成的系统,记
n
• 串联系统: A Ai
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一)样本空间 定义:随机试验E的所有结果构成
的集合称为E的 样本空间,记为S={e}, 称S中的元素e为样本点,一个元素
的单点集称为基本事件.
1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
() A.1
B.3
C.0
D.4
B [①②③均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为随机事件, ④是一定发生的事件,为必然事件.故选B.]
判断一个事件是哪类事件要看两点 一看条件,因为三种事件都是相对于一定条件而言的; 二看结果是否发生,一定发生的是必然事件,不一定发生的是 随机事件,一定不发生的是不可能事件.
[解] (1)这个试验的样本空间为Ω={(1,1),(1,2),(1,3), (1,4),(2,1),(2,2),(2,3),(2,4),(3,1),(3,2),(3,3),(3,4),(4,1), (4,2),(4,3),(4,4)}.
(2)事件A={(1,4),(2,3),(3,2),(4,1)}; 事件B={(1,2),(1,3),(1,4),(2,2),(2,3),(2,4)}. (3)事件C表示“xy=4”,事件D表示“x=y”.
1.求本例(2)中试验的样本点的总数.
[解] 样本点的总数为12. 2.求本例(2)中满足“两个数的差大于0”的样本点有哪些? [解] 满足“两个数的差大于0”的样本点有:2,5,9,3,7,4,共6 个.
3.在本例(1)中,从装有红、白、黑三种颜色的小球各1个的袋 子中任取1个小球,记下颜色后放回,连续取两次,指出试验的样本 空间.
生遗漏和出现多余的结果.
[解] (1)样本空间Ω={(红球,白球),(红球,黑球),(白球,黑球)}. (2)由题意可知: 1-3=-2,3-1=2, 1-6=-5,6-1=5, 1-10=-9,10-1=9, 3-6=-3,6-3=3, 3-10=-7,10-3=7, 6-10=-4,10-6=4. 即试验的样本空间Ω={-2,2,-5,5,-9,9,-3,3,-7,7,-4,4}.
10.1.1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 教案-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10.1.1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一、教学目标1.理解样本点和有限样本空间的含义.2.理解随机事件与样本点的关系.3.类比集合的有关概念来认识样本空间.4.类比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来认识随机事件.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用集合表示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2. 教学难点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的关系.三、教学过程(一)探索新知探究一:随机试验及样本空间1.随机试验的概念和特点(1)随机试验:我们把对随机现象的实现和对它的观察称为随机试验,简称试验,常用字母E来表示.(2)随机试验的特点:①试验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②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明确可知的,并且不止一个;③每次试验总是恰好出现这些可能结果中的一个,但事先不能确定出现哪一个结果.2.样本点和样本空间定义字母表示样本点我们把随机试验E的每个可能的基本结果称为样本点用w表示样本点样本空间全体样本点的集合称为试验E的样本空间用Ω表示样本空间有限样本空间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有n个可能结果w1,w2,…,w n,则称样本空间Ω={w1,w2,…,w n}为有限样本空间Ω={w1,w2,…,w n}1.随机事件我们将样本空间Ω的子集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事件,并把只包含一个样本点的事件称为基本事件,随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在每次试验中,当且仅当A中某个样本点出现时,称为事件A 发生2.必然事件Ω作为自身的子集,包含了所有的样本点,在每次试验中总有一个样本点发生,所以Ω总会发生,我们称Ω为必然事件3.不可能事件空集∅不包含任何样本点,在每次试验中都不会发生,我们称∅为不可能事件(二)课堂练习1.抛掷一枚骰子,“向上的点数是1或2”为事件A ,“向上的点数是2或3”为事件B ,则( )A.A B ⊆B.A B =C.A B 表示向上的点数是1或2或3D.AB 表示向上的点数是1或2或3 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得{}1,2A =,3}{2,B =,则2}{AB =,{1,3}2,A B =,所以A B 表示向上的点数是1或2或3.故选C.2.已知集合9,7,5,3,1,0,2{4},,6,8A =-----,从集合A 中选取不相同的两个数,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观察点的位置,则结果“点落在x 轴上”包含的样本点共有( )A.7个B.8个C.9个D.10个 答案:C解析:点落在x 轴上所包含的样本点的基本特征是(,0)x .依题意,0x ≠且A 中有9个非零常数,故共包含9个样本点.故选C.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任意事件A 的概率()P A 总满足0()1P A <<;②若事件A 的概率为0,则A 是不可能事件;③若事件A 的概率为0.5,则A 是随机事件;④概率等于1的事件不一定为必然事件.A.0个B.1个C.2个D.3个 答案:C解析:任意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满足0()1P A ≤≤,∴①错误;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但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比如说在0和5之间随机取一个实数,这个数不等于3.35264的概率是1,但不是必然事件,综上所述,故选C. 4.事件分为必然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其中随机事件A 发生的概率的范围是( )A. ()0P A >B. ()1P A <C. ()01P A <<D. ()01P A ≤≤ 答案:D解析: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随机事件的概率在[]0,1上.故选D.(三)小结作业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1.随机试验及样本空间;2.三种事件的定义.四、板书设计10.1.1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1.随机试验及样本空间;2.三种事件的定义.。
fortran产生随机数方法介绍
fortran产生随机数方法介绍(附代码)注意:现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都是伪随机数。
1.0-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random_number(x) 产生一个0到1之间的随机数(x可以是向量),但是每次总是那几个数。
用了random_seed ()后,系统根据日期和时间随机地提供种子,使得随机数更随机了。
program randomimplicit nonereal :: xcall random_seed () ! 系统根据日期和时间随机地提供种子call random_number (x) ! 每次的随机数就都不一样了write(*,*) xstopend program random2.产生1-100的随机整数subroutine my_random(abound,ubound)integer::abound,ubound,len,randomreal::tlen=ubound-aboundcall random_number(t)random=abound+floor(t*(len+1))returnend subroutine2.任意区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function my_random (lbound,ubound)implicit nonereal :: lbound,uboundreal :: lenreal :: my_randomreal :: tlen=ubound-lbound !计算范围大小call random_number(t) !t是0-1之间的随机数my_random=lbound+len*treturnend注意:在循环外call random_seed()3.产生一个随机数数组,只需加一个循环即可function my_random (lbound,ubound)implicit nonereal :: lbound,uboundreal :: leninteger sizereal :: my_random(size) !size代表数组元素的个数real :: tinteger ilen=ubound-lbound !计算范围大小do i=1,10call random_number(t) !t是0-1之间的随机数my_random(i)=lbound+len*t !把t转换成lbound-ubound间的随机数end doreturnend注意:同理在循环外call random_seed()4.标准正态分布随机数/高斯分布随机数(1)徐士良的那本程序集里介绍了正态分布随机数产生的原理,不过他的方法只能产生较为简单的随机数,随机数的质量并不高,特别是随机数的数目较多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A
对立事件一定是不相容事件,但不相容事件不一 定是对立事件。
7.事件的差: A 发生而 B 不发生的事件:
A B.
8.完备事件组
若 A i A j , 且 A1 A 2 … A n , 则 称 A1, A 2, … , A n 构 成 一 个 完 备 事 件 组
四.事件的运算法则
三、事件间的关系
, A , B , C , A1 , A 2
1.事件的包含:A B 或 B A ( A 发生则 B 必发生)
规定: A
A B
2.事件的相等: A B 且 B A ,则 A B .
3.事件的积:
A 与 B 同时发生,记
A B 或 AB .
1 3 1 1 2
,
数?
解: A 3 A 5 A1 A 2 A 4 156(个)
例 3:从 10 名战 士中 选出 问共 有多 少种 组队 方法
解 : C 10
3
3 名组 成一 个突 击队 , ?
120 ( 种 )
10 9 8 3!
二、集合及其运算法则
集合:具有某类共同性质的事物的全体。
3.分配律 4.对偶原则
A B A B ; A B A B
5.差积转换律
A B AB A AB
6.双重否定律 7.矛盾律 8.排中律
P 6 例 1: 设 A , B , C 是 三 是 事 件 , 则 1、 “ A 发 生 而 B 、 C 都 不 发 生 ” 表 示 为 : 2、 “ A 与 B 发 生 而 C 不 发 生 ” 可 表 示 为 : 3、 “ A 、 B 、 C 三 个 事 件 至 少 发 生 两 个 4、 “ A 、 B 、 C 三 个 事 件 恰 好 发 生 两 个 ”表示为: ”表示为 :
样本空间
样本点:随机试验的每个基本结果。 记 . 样本空间:全体样本点的集合。记 书P3例题: 注:样本点的总数可以是有限多个,也可以是无限 多个。
.
二、随机事件:
在随机试验E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 的事情,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件.一般 用大写字母 A , B , C , 表示。
即在试验中必定发生的事件,常用Ω表示;
例2.从一批产品中每次取出一个产品进行 检验(取出不放回),其中Ai表示第i次 取到正品(i=1,2,3).试用事件的运算符号 表示下列事件. (1)三次全取到正品 (2)三次全取到次品 (3)三次中只有第一次取到次品 (4)三次中恰有一次取到次品 (5)三次中至少有一次取到正品 (6)三次中至少有两次取到正品
例 3 .向 指 定 目 标 射 击 三 枪 , 分 别 用 A 1、 A 2、 A 3 表 示 第 一 、 第 二 、 第 三 枪 击 中 目 标 , 试 用 A 1、 A 2、 A 3 表 示 以 下 事 件 : (1) 只 有 第 一 枪 击 中 ( 2) 至 少 有 一 枪 击 中 ( 3) 至 少 有 两 枪 击 中 (4) 三 枪 都 未 击 中 (5) 三 枪 不 都 击 中
1.交换律 2.结合律
A B B A
;
A B B A
A (B C ) ( A B) C A (B C ) ( A B) C
A (B C ) ( A B) ( A C ) A (B C ) ( A B) ( A C )
m n
n! m !( n m ) !
n ( n 1) ( n m 1) m!
例 1: 从 1,,,,, 这 六个 数字 中任 取五 个 2 3 4 5 6 问 能组 成多 少个 五位 数
5
,
?
解 : A 6 6 5 4 3 2 720(个)
例 2: 从 0 ,1,,,, 这 六 个数 字 中 任 取 四个 2 3 4 5 问 能 组成 多 少 个 四 位偶
1 . 子集: B A 2 . 并集: A B 3 .交集: A B 4 . 差集: A B 或 A B 5 . 余集(补集): U 是包含所有元素的集合 ,称全集。 A.
若 A U , 则称 U A 为 A 在 U 中的余集或补集,记 运算规律: A B A B , A B A B
§1-0 预备知识
一、基本计数原理
基本计数原理
1. 加法原理
设完成一件事有m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有n1种方法, 第二种方式有n2种方法, 则完成这件事总共 有n1 + n2 + … + nm …; 第m种方式有nm种方法, 种方法 . 无论通过哪种方法都可以 完成这件事,
基本计数原理 2. 乘法原理
C.R.劳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哲学家们 就已经认识到随机性在生活中的作用, 他们把随机性看作为破坏生活规律、超 越了人们理解能力范围的东西. 他们没 有认识到有可能去研究随机性,或者是 去测量不定性.
将不定性数量化,来尝试回答这些 问题,是直到20世纪初叶才开始的. 还 不能说这个努力已经十分成功了,但就 是那些已得到的成果,已经给人类活动 的一切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 这场革命为研究新的设想,发展自 然科学知识,繁荣人类生活,开拓了道 路. 而且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法,使 我们能大胆探索自然的奥秘.记作:AFra bibliotekm n
n ( n 1) ( n m 1)
可重复的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有放回 m 抽取m个,依次排成一列,共有 n 种排法. 全排列:A n n !
n
基本计数原理
4. 组合
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抽取m个,取 出不放回,不考虑抽取顺序,则 共有的取法:
n C m
A
AB
B
4.事件的互不相容(互斥):
A 与 B 不能同时发生
. 即 AB .
A
5.事件的并:
B
A 与 B 至少有一个发生:
A B.
A
若 A 与 B 互斥,则 A 与 B 的和事件记
B
A B.
6.事件的对立:
A 不发生的事件称为 A 的对立事件(逆事件) .记 A
A A , A A .
下面我们就来开始一门“将不定 性数量化”的课程的学习,这就是
§0-0
绪
论
1.概率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 的一门学科。 事 物 现 象
a.确定性现象: 如,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 100摄氏度就会沸腾。
(由通常的数学学科来研究)
b.模糊现象:高与低,美与丑,大与小。 (模糊数学) c.随机现象(偶然现象): 抛硬币,射击等
设完成一件事有m个步骤,
则完成这件事共有 第二个步骤有n2种方法, …; n1 n2 nm 第m个步骤有nm种方法, 种不同的方法 . 必须通过每一步骤, 才算完成这件事, 第一个步骤有n1种方法,
基本计数原理
3. 排列
不可重复排列: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每次取出一 个,取出不放回,连续取m次,依次排成一列。
§1-1 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
一、随机试验: 对随机现象的观测或试验统称之。
简称:试验 书Page2.
记 E 或 E1 , E 2 等 .
例子
随机试验的特点:
(1)试验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 (2)每一次试验,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结果,总共 有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是可以事先明确知道 的。 (3)每一次试验,实际只出现一种结果,至于实际 出现哪一种结果,试验之前是无法预先知道 的。
随机现象: 能预知所有可能结果,但在每次试验前 不能确定哪一种结果将要出现。 如: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射击;体育彩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研究对象
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2.概率与统计的发展史
(由赌博起源的学科)
三四百年前在欧洲许多国家,贵族之间盛 行赌风.常见的赌博方式—掷骰子。 17世纪中叶,有一贵族叫德· 梅耳,发现: 将一枚骰子连掷四次至少出现一个六点的机 会比较多,而同时将两枚骰子掷24次,至少出 现一次双六的机会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两个或一些基本事件并在一 起,就 构成一个复合事件) 事件 B={掷出奇数点}
例.写出下列试验中的样本空间
E1:抛一枚硬币,观察正面H,反面T出现的情 况; E2:将一枚硬币连抛三次,观察正面H,反面T 出现的情况; E3:将一枚硬币抛掷三次,观察正面出现的次 数; E4:记录某城市120急救台一昼夜接到的呼唤次 数; E5:在一批灯泡中,任取一只,测试它的使用 寿命
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上, 充满了不确定性
从扔硬币、掷骰子和玩扑克等简单的 机会游戏,到复杂的社会现象;从婴儿的 诞生,到世间万物的繁衍生息;从流星坠 落,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我们无时 无刻不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如同物理学中基本粒子的运动、生 物学中遗传因子和染色体的游动、以及 处于紧张社会中的人们的行为一样,自 然界中的不定性是固有的. 这些与其说 是基于决定论的法则,不如说是基于随 机论法则的不定性现象,已经成为自然 科学、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 必要基础.
例4.在商学系学生中任选一名学生,设事件 A=“选出的学生是男生”; B=“选出的学生是二年级学生”; C=“选出的学生是科普队的”.
( 1)叙述事件 AB C 的含义 . ABC C 成立? C B 成立? ( 2 ) 在什么条件下, ( 3 )什么时候关系
即在一次试验中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常用φ表示 . 例如,在掷一颗骰子试验中, “掷出点数小于7”是必然事件; 而“掷出点数8”则是不可能事件.
基本事件 (相对于观察目的 事 件
不 可再分解的事件)
如在掷骰子试验中, 观察掷出的点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