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3过零丁洋说课稿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 新人教版
二、听思路。
思路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思考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进行解 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
三、听问题。
对于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上课时要重点把握。在听讲中要特别注意老师和课本中是怎么解释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解答, 大家要及时地把它们记下来,下课再向老师请教。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过零丁洋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能够体会诗人情感,学习爱国精神。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 大的民族英雄,他们浩然正气,舍生取义, 大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及故事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英雄文天祥写的 过零丁洋让我们用心去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走近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 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 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秀夫、张世 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景炎三年(公元1278)于 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十二 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 有《文山诗集》《指南录》 《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 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宋祥兴元年 (公元1278),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 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 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 出示此诗以明志。

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3过零丁洋说课稿

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3过零丁洋说课稿

《过零丁洋》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过零丁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本文是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的第三首诗——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它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而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了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

(为理解全诗意思和文本的主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为学生积累知识提供了方法;为学生朗读诗文提供了技巧。

)3、理解诗的表面意思以及表达的主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提,也就是说只有理解了诗文的表面意思,才有可能去理解把握诗文的主旨,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也正是教学本诗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重难点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名句含义。

(也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和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名句含义”之所以把名句当做重点,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含义,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对学生的现在,甚至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1、让学生在有节奏地朗读全诗的基础上,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进而弄懂写法,直至理解主题。

2、通过预习解决生字、词,大致理解文意,通过检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

3、着重学习此诗的表现手法,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

(二)、说学法1、在预习、探究的中解决生、字词。

3、品味感情充沛的语言。

4、初步了解一下对仗手法的运用。

5、简单了解一下名句的含义。

(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探究,熟练朗读诗文,了解作者生平,搜集有关资料,有利于下面环节的顺利进行)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打出文字)在红军长征的时期,陈毅在大部队转移后,带领小股力量在梅山遭遇国民党部队的包围,由于敌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突围很困难,他料想自己必定不能生还,于是写下绝笔诗《梅岭三章》,“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明了他至死也要革命的决心。

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23.4过零丁洋PPT教学课件

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23.4过零丁洋PPT教学课件
2020/10/12
过零丁洋
——祥
1
情景导入
历史上有很多爱国名将,用诗词写出了自己的拳 拳爱国之心。 比如:陆游:“王师北定中元日,家祭 无忘告乃翁。”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另一位爱国名将,文天 祥,他的一首词《过零丁洋》一直为后世广为传颂,他 的爱国情怀也激励着后人。
2020/10/12
2
学习目标
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 么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 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含义: 前一个“惶恐”、“零丁”是指地名,后一个 “惶恐”、“零丁”是写心情。巧妙地借惶恐 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 况的危苦。
这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危 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忧虑。
2020/10/12
6
基础知识
遭逢: 遭遇。 起一经:指自已由科甲出身。 干戈: 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 荒凉冷落。 四周星: 指四年。 山河破碎:指宋朝国土被元军侵占。 风飘絮: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飞散。 浮沉: 时起时沉。 雨打萍: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沉。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是最险的一滩,渡者皆惊恐,故名“惶恐滩”。
2.《过零丁洋》中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的语句是: _______人__生__自__古___谁__无__死__,___留__取__丹__心__照___汗__青__。_______________
颔联
写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颈联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忧虑。
尾联
表现他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英雄的气节。

《过零丁洋》 说课稿

《过零丁洋》 说课稿

《过零丁洋》说课稿《<过零丁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过零丁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过零丁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是诗人在兵败被俘后,经过零丁洋时所作。

诗歌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这首诗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感受诗人伟大人格的过程中,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和初步的理解能力。

但对于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历史背景,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对他们的思想道德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理解诗歌的大意和重点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理解诗歌中的典故和象征手法。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交流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共同解决问题。

(3)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中的情感和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零丁洋》 说课稿

《过零丁洋》 说课稿

《过零丁洋》说课稿《<过零丁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过零丁洋》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为表明自己的心志而作。

诗歌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沉悲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对于古诗的基本常识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诗歌深层次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大意。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用典等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背诵并默写全诗。

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爱国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说课稿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说课稿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说课稿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豪杰,壮志凌云”,旨在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曲,让学生感受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

本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包括了《滕王阁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过零丁洋》五首诗词曲。

这些诗词曲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曲,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风采,感受到他们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对于一些古代的诗词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中的每首诗词曲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意境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使学生了解每首诗词曲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意境,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每首诗词曲的韵律、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词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使学生感受到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每首诗词曲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意境。

2.教学难点:分析每首诗词曲的韵律、意象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壮志豪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欣赏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每首诗词曲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意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每首诗词曲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欣赏法:通过播放每首诗词曲的朗诵或演唱版本,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作品的韵律和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语文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 (共18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语文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 (共18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起兵抗元
1277年 退往惶恐滩
1283年1月 从容殉国 1282年 《正气歌》
1256年 中举做官 1236年 生逢其时
1278年10月
兵败被俘
1279年2月
零丁作诗
1279年4月 《南安军》
1279年3月 崖山海战
小结作业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 最后一句由悲而壮,由郁而扬,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猜一猜
他是谁? 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
弱冠策文鉴肝胆,四年戎马抗蒙元。 铁骨铮铮说惶恐,血泪声声哭崖山。 采薇归乡军南安,困居囚室气浩然。 慨然赴死当日事,青史留名此心丹。
23.诗词曲五首之 过零丁洋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中学 陶守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默写诗歌,并延伸了解相关作品。 2.能理解诗意,品读诗句,了解文天祥生平主要经历。 3.感受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以身殉国的壮烈情怀。
准确默写《过零丁洋》。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会谦恭。不然,你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藐视一切的优越感,迟早会毁了你。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什么状态, 是时候对自己说: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 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 石。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这首诗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它描绘了作者在零丁洋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整首诗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寓意深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接触过不少古诗词,对诗词的基本格式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还不够成熟,因此,对于这首诗词中表达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可能还无法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生感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式,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人生感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表达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感受诗词的美,理解作者的情感。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词的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诗词的图片和作者简介,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词的内涵。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23 《过零丁洋》课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23 《过零丁洋》课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叹零丁”是诗 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 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写出了形势的险
恶和境况的危苦。表达了作者对抗战局势的忧 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叹。
9.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 心、坚强不屈的斗志、视死如归的精神和 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充分体现了他宁为 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我国历朝历代中,南宋是 级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 侵,后期被元灭亡。可是在南 宋历史上,却涌现出了许多英 雄人物。如:岳飞、辛弃疾、 陆游,还有我们今天将要学习 到的文天祥。
过 零 丁 洋
文 天 祥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明确作者的思想
感情。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 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文政治 家、文学家。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 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 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白鹭 洲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 (今杭州)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 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 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 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过零丁洋》和《正气歌》 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
3.颔联用那两个意象来进行抒情? 柳絮、浮萍。 4.什么是柳絮?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 柳絮种子上面像棉絮样的一团团白色绒毛,在空 中飘浮,随风飞散。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 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就像风中柳絮,已经 无可挽回了。 5.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的 柳絮;把自己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的浮萍(因为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3《诗词曲五首》之《过零丁洋》课件 (共35张PPT)(优质版推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3《诗词曲五首》之《过零丁洋》课件 (共35张PPT)(优质版推荐)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1、在21岁时因科举步入途。
2、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 兵抗元,已度过四年。
颔联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修辞手法:比喻
国家已经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 ,我自身安危不定,像被暴风雨抽打的 浮萍。
山河破碎风飘絮,
自主学习朗诵诗歌
一、注意停顿 二、注意重读 三、注意感情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听读欣赏
合作探究
•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句子
首联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我自幼刻苦攻读经书,取得功名在朝廷 做官,在抗元的稀疏战斗已度过了四年。
这首诗公元1279年正月元军进攻南宋 最后据点崖山,被俘的文天祥被押解同行 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船过零丁洋 时文天祥写此诗以明志。其中的“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千古传 诵。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过零
朗读课文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一是两个地名, 第二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修辞手法:反问
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应该留下 一颗赤胆忠心,垂名千史。
• 尾联: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舍生取义
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作者视死如归
的崇高民族气节。
回顾自己一生的重要经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教案(新人教版)

过零丁洋教学目标:1.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3.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古代诗歌。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

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以其崇高的民族气节被称为“状元中的状元”。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2.写作背景《过零丁洋》是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写信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3.解题:经过零丁洋。

4.明确生字词的音、形。

干戈ɡē寥落liáo 飘絮xù惶恐huánɡ三、朗读诗歌,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自由放声朗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朗读。

个别展示,注意正音;齐读。

4.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

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5.请一位同学简述诗意。

明确: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四、再读诗歌,感知内容1.这首七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大事?2.颔联的上下句有何联系?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颈联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四人一组合作研讨,然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说课稿

《过零丁洋》说课稿《过零丁洋》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而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了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前后联系及所处的地位《过零丁洋》是中国历史中壮怀激烈的诗篇。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

这首诗将自己的家国恨、哀怨情展现到了极致。

后来元军逼他招降南宋海上抗元的部队,他出示此诗以明志节。

整首诗惊风泣雨,感天地泣鬼神,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的不竭源泉。

2.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的教学要求,结合授课学生实际情况及本课内容的特点,我认为教学诗歌,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其次通过研读、赏析,领悟诗作的精妙,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只有朗读成诵,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

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原则并结合教材,我确定本诗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重点)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难点)因此,老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与知识能力情感水平,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燃烧学生思考的热情,同时老师要善于点拨,鼓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发言,让学生在努力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他们的思维活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还不错,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应力求通过有效的方式实现课堂的实效性。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新人教版

明经入仕——隋朝以来,一个人要想 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必须刻 苦读书,通过科举考试。
考试内容是儒家经典,也就是“经” 。
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为一周星, 四周星就是四年。
诗人回顾自己的仕 辛苦遭逢起一经, 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 干戈寥落四周星。 举而蒙朝廷重用,在逐
渐消歇的战争中已经度 过了四个春秋。
宋朝的军队自临安弃守,恭帝被 俘,南宋已在事实上灭亡。剩下的只是 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右丞相 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在逃难 中惊悸而死,左丞相复立的八岁赵昺建 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
此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子 被囚,大儿丧亡。
运用比喻手法,把国家 局势比作风中柳絮;把个 山河破碎风飘絮, 人身世比作雨中浮萍。表 身世浮沉雨打萍。 现了国家支离破碎的惨状 和自己身世的坎坷。将国 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结 合,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担 忧与悲叹。
惶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 急,极为险恶,令人惊恐。1277年,文天 祥的军队被元军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 撤退。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 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是他最忧虑、最惶 恐不安的事情。
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 外面,而今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 怎能不感到孤苦伶仃。
惶恐滩头说惶恐, 巧妙地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 零丁洋里叹零丁。 双关,概括了经历也写出了
“踌躇” 写出作者内心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的不平静,引出作者对历代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王朝兴衰的感慨。
“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 限伤感的原因。
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 (《元史·张养浩传》)。这首曲便写于应 召往关中的途中。《元史·张养浩传》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 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 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 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部编人教版语文 九下23课《过零丁洋》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  九下23课《过零丁洋》课件

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 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 “宋末三杰”。20岁中进士,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元兵南下时,引兵抵抗,兵败被俘,解往燕京、曾两 度自杀、绝食未遂。宋亡后被囚4年,元朝虽多方诱降, 终不为所动,后英勇就义。其诗文表现了坚贞的气节 和民族英雄气概。 名作:《正气歌》《过零丁洋》 《指南录》《指南后录》为后人传诵。有 《文山先生全集》传世。
惶恐滩头说惶恐, 当年撤离,在惶恐滩上对国家的时局感到不安。 零丁洋里叹零丁。 如今被俘,路过零丁洋,不禁慨叹自己的孤苦 无依。
留取: 复合偏义,意在“留”。 丹心: 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 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 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 故称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 古往今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要为朝廷捐躯,留下一颗衷心永垂史册。
诗句解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 我自幼刻苦研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才被 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干戈寥落四周星。 抗元战斗已进行了四年,抗元的烽火变得寥 寥落落。
山河破碎: 指宋朝国土被元军侵占。 风飘絮: 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飞散。 浮沉: 时起时沉。 雨打萍: 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 浮萍时起时沉。
民族英雄——文天祥
时代背景:
元军占领临安后,但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控 制。元军诱降文天祥投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元军只好 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逃走,经过许多 艰难险阻,于1276年到达福州,被宋端宗任命为右丞相。 1278年冬,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
1279年2月,南宋与元军在广东新会崖山海域展开 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 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南宋大臣陆秀夫 背着年仅9岁的皇帝投海而死。10万南宋军民追随皇帝 跳海自尽。战船沉没,海上浮尸10万,南宋灭亡。 这就是南宋最后一战——崖山会战。中国第一次整 体亡于游牧民族——蒙古人之手。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说课稿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说课稿新人教版

《过零丁洋》说课稿我执教的《过零丁洋》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慷慨正气”中第6课,是南宋民族英雄,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一、分析教材《过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

是文天祥于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元军强逼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

文天祥断然拒绝。

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光照天地的爱国诗篇。

诗歌回顾了诗人从读书入仕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所经历的艰辛危难,抒写“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国的决心。

前六句写国家和个人遭遇的悲惨。

先从自己的出身说到报国。

表明原先就有艰苦奋斗的阅历,暗示经得起后来的艰危的磨炼,而儒家思想则是他的精神支柱。

接着连用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概括抒写奋战中的感受:以“风飘絮”表现大好河山遭受蹂躏的惨相和诗人对时局的悲痛,以“雨打萍”表现诗人在抗元斗争中遭受的种种打击和挫折。

“惶恐”二句则借典型事件实写感受。

上句说兵败,“说惶恐”含有与士卒共度艰危的意思。

下句说被俘,“叹零丁”兼有将士伤亡殆尽的孤独感。

巧用地名作对,运用语义双关,把纪实与抒写特有的心情结合得天衣无缝。

尾联直抒胸臆,表白自己置生死于度外的爱国忠心。

出语斩截有力,气贯长虹,是千古名句,曾鼓舞无数仁人志士取义成仁。

前六句悲凉沉痛,后二句转悲为壮,构成了全诗沉郁悲壮的风格。

二、教学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的教学要求,结合授课学生实际情况,及本课内容为古代诗歌的特点,我认为教学诗歌,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全上把握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其次通过研读、赏析,领悟诗作的精妙,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只有朗读成诵,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

所以本人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公开课课件】九下23课《过零丁洋》PPT

【公开课课件】九下23课《过零丁洋》PPT

自幼研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出仕做官.抗 元频繁抗元斗争中干戈寥落:意为冷遭逢:遭遇,指受到朝廷的选拔。 起一经:指清,稀稀落落,指兵力单薄。
四周星:四周年。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大事? 作者在21岁时依靠精通儒家经典而出仕做 官.在国家危急的时局中,起兵抗元.
过零丁洋
走近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 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 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秀夫、张世 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写作背景
1277年,文天祥等进兵江西, 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 为好转。但是不久为元军所败, 退入广东坚持抵抗。1278年文天 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 俘。元将原将叫他写信招张世杰 投降,他坚持拒绝。书《过零丁 洋》诗以明志。
谈谈你对尾联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慷慨正义
舍生取义
感知诗的主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 首联
干戈寥落四周星。 比山河破碎风飘絮,颔联 喻身世浮沉雨打萍。
自己走上仕途, 国家危亡,勤 政抗元。
过零丁洋
Liáo lùo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Huáng
韵脚:双数诗行末尾押韵的字,押“ing”韵
古诗释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不屈不挠
无怨无悔
课文释意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 雨中浮沉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过零丁洋》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过零丁洋》精品课件

和本诗相似的爱国诗句还有哪些?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 原《离骚》
• 捐躯为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 马篇》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 以诗解题:有这样一种爱国情怀

• 在民族危难关头有人挺身而出、舍生 取义,那么在我们和平年代还需要这 种人、这种精神吗?
新时代如何诠释 “爱国情怀”
• 寥落——起兵抗元
资料链接
文天祥是南宋大臣、文学家。宝佑四年 进士第一。曾在赣州组织上万义军抗击元兵 。 家财做军费。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 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 ,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 部下将士牺牲,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 一人,身陷敌手。本诗作于1279年,当时, 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 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 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 作者誓死明志而作。
•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
• 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
• 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诗笔译诗
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 精神?
• 诗笔译诗
扬子江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收集成诗
• 修复尽还今宇宙, 感伤犹记旧江山. •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以诗解题:有这样一种爱国情怀
• 我的爱国情怀就是:
• 少年的担当

少年当自强
我的爱国情怀:
在今天,英雄之名已经不再是王侯将
相的专属。它更是我们实干兴邦的普 通人。它可以是“十年磨一剑”的工
匠;也可以是“汗滴禾下土”的农民 ;可以是“捐躯赴国难”的战士;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过零丁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文是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的第三首诗——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它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而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了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

(为理解全诗意思和文本的主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为学生积累知识提供了方法;为学生朗读诗文提供了技巧。


3、理解诗的表面意思以及表达的主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提,也就是说只有理解了诗文的表面意思,才有可能去理解把握诗文的主旨,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也正是教学本诗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重难点
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名句含义。

(也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和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名句含义”之所以把名句当做重点,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含义,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对学生的现在,甚至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1、让学生在有节奏地朗读全诗的基础上,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进而弄懂写法,直至理解主题。

2、通过预习解决生字、词,大致理解文意,通过检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

3、着重学习此诗的表现手法,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

(二)、说学法
1、在预习、探究的中解决生、字词。

3、品味感情充沛的语言。

4、初步了解一下对仗手法的运用。

5、简单了解一下名句的含义。

(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探究,熟练朗读诗文,了解作者生平,搜集有关资料,有利于下面环节的顺利进行)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打出文字)
在红军长征的时期,陈毅在大部队转移后,带领小股力量在梅山遭遇国民党部队的包围,由于敌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突围很困难,他料想自己必定不能生还,于是写下绝笔诗《梅岭三章》,“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明了他至死也要革命的决心。

他的把革命进行到底的不惧死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人们心中。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同样具有这种精神的伟大人物——文天祥。

(导入语先用陈毅的事迹酝酿学生们的爱国情感,这样会利于学生理解诗文和诗文的主旨。


(二)、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

宋理宗宝祐四年进士第一。

历任湖南提督、知赣州。

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军渡江,他在知赣州任上组织抗元武装,奉诏率兵万人入围临安。

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痛斥敌酋伯颜,被拘至镇江。

脱险后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后被元重兵所败,在五坡岭被俘。

次年坚拒元将张弘范诱降,作《过零丁洋》以明志。

后被送大都(今北京)囚禁达4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始终大义凛然,不为所动。

后在菜市口从容就义。

(这一环节便于学生理解诗文和主旨)
(三)、指导朗读
1、学生浏览诗文,讨论需要解决的字有那几个?
预设:干戈寥落(gān gē liáo luò)
(此环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师范读或听录音或采用多媒体配音朗读。

(此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景感受)
3、指导朗读。

要求学生注意诗的节奏、语气、感情、重读音节等方面。

节奏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
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学生自由朗读。

(可以体会节奏和情感)
5、指生朗读,师生评议。

6、全班齐读。

(四)、品读诗文,品味诗意
学生分四个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要求一个小组负责一联,进行质疑问答。

首联:此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那两件大事?请结合诗人的身世来理解。

颔联:此联中的“风飘絮”“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个比喻了什么?
颈联:此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尾联:此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归纳总结诗意
诗歌回顾了诗人从读书入仕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所经历的艰辛危难,抒写“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国的决心。

前六句悲凉沉痛,后两句转悲为壮,构成了全诗沉郁悲壮的风格。

(此环节让学生对诗情、诗意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
(六)、带着感情再次读诗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体会、品味诗文,理解诗文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语文情怀,爱国情怀。

进而为下面体会主题环节打下基础。


(七)、名句欣赏,体会主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八)、拓展延伸,走进历史
请同学们写出积累的与爱国有关的古今故事或诗词,然后交流,最后请同学发言。

预设:
故事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慷慨就义也不说出共产党人下落。

诗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九)、试背
(十)、本课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