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模式
国有企业 管控模式 管控体系
国有企业管控模式管控体系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影响力。
为了确保国有企业正常运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管控模式和管控体系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的管控模式应注重风险防范和内控体系建设。
国有企业的规模庞大、业务复杂,面临着各种内外部风险和挑战。
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预防和化解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
同时,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整体竞争力。
国有企业的管控模式应注重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发挥。
董事会和监事会作为企业的决策与监督机构,应承担起有效监管和决策的责任。
应该确保董事会的成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股东利益和社会责任。
监事会则应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确保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运作。
国有企业的管控模式还应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
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和公益事业。
建立社会责任评估机制,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和考核,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升企业形象与声誉。
国有企业的管控模式应注重市场化改革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市场化改革有助于国有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
激励机制的建立则能够调动企业内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市场化改革和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绩效。
国有企业的管控模式和管控体系对于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营、提高效率和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管控模式和管控体系,国有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持续发展,并为国家经济的增长做出贡献。
管控模式与组织职能调整方案
管控模式与组织职能调整方案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不断对自身的管控模式和组织职能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本文将探讨管控模式与组织职能调整方案,并针对这两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思路。
一、管控模式调整方案管控模式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战略规划、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内容。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需要对管控模式进行调整,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益。
下面是对管控模式调整方案的具体建议:1.战略规划的优化战略规划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定期的战略规划,以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战略目标和方向。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需要更加重视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动态,及时调整战略规划和方向,以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绩效管理的优化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激励,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绩效。
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清晰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流程,并对绩效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激励措施。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绩效管理工具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3.风险管理的优化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的必备环节,通过对各种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损失。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以上是对管控模式调整方案的一些具体建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益。
二、组织职能调整方案组织职能是企业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等内容。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需要对组织职能进行调整,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推荐)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
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要进行有效地集团管控,首先要明确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一般而言,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可分为:运营型管控,战略型管控,财务型管控。
例如,深圳中航集团定位于“高科技制造、地产、零售”,业务关联度低,采用了战略管控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控股子公司为主的组织架构采取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模式充分发挥各业务板块活力,子公司决策效率较高通过子公司的战略协同形成集团竞争优势,实现关键资源(技术、市场、人才、管理、财务)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发挥集团效能,体现集团总部创造价值的作用。
而作为国有大型的行业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是突出主业、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集团之一,因此采用了操作型管控模式。
经过专业管理咨询,其集团总部功能定位由管理中心上升到运营中心,管控模式由原来的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型,演变到相对集权的经营管控型,通过“资金、财务、采购、业务四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集团总部共享核心资源、获得规模效益、控制经营风险的效果。
集团管控的三种模式1.操作管理型:总部通过总部职能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总部保留的核心职能包括财务控制/战略、营销/销售、新业务开发、人力资源等。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2.战略管理型: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
企业管控模式分析
管控模式所谓的管控模式是指集团对下属企业基于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
行随心动!集团功能定位决定管控模式,管控模式必须与集团功能定位相适应,这是管控模式设计的铁则。
自上而下的集团功能定位必然倾向于选择集中的管控模式,自下而上的集团功能定位必然倾向于选择分散的管控模式,介于两者之间的集团功能定位必然倾向于选择均衡的管控模式。
1、三种基本的管控模式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划分成“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基本的管控模式,当然在实践中也有一些更多的演化,但总体来说不能超出上述的范围。
三种基本的管控模式有点类似波特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同样在集团公司管控中有着提纲挈领、举足轻重的地步。
但还是有所不同的,波特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一定要避免夹在中间的窘境,而三种基本的管控模式则是可以加以混合、左右逢源。
下面详细剖析一下三种基本的管控模式的差异所在:首先,“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这三种基本的管控模式各有其结构和目标:其次,“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这三种基本的管控模式在管理重点上迥然不同,无论是战略管理、风险控制、运营协调还是职能支持:再次,“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这三种基本的管控模式在管理深度上也截然两样,以战略计划、投资计划、经营计划和人力资源计划为例:又次,“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这三种基本的管控模式在总部功能设置上有着极大的分野:最后,“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这三种基本的管控模式在总部运作上各有特点,从战略规划、投资计划、决策程序、业绩监控,到人事管理、横向协调、资源共享、共享服务都是如此: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划分成“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基本的管控模式,当然在实践中也有一些更多的演化,但总体来说不能超出上述的范围。
管控模式的类型和选择 集团管控模式选择
管控模式的类型和选择集团管控模式选择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管控模式是指集团对下属企业基于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管控模式的类型和选择。
管控模式的类型1、投资管控型。
投资管控型管控模式主要以财务指标对成员企业进行管理和考核,总部一般无业务管理部门,关注投资回报。
这种管控模式下集团主要通过投资业务组合的结构优化来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管控的主要手段体现为财务控制、法人治理和企业并购行为,是一种分权管控模式。
2、战略管控型。
战略管控型管控模式主要以战略规划为主,总部可以视情况设置具体业务部门。
这种管控模式下集团主要关注集团业务组合的协调发展、投资业务的战略优化和协调,以及战略协同效应的培育,通过对成员企业的战略施加影响而达到管控目的,主要管控手段为财务控制、战略规划与控制,人力资源控制,以及部分重点业务的管理,是介于集权与分权之间的一种管控模式。
3、操作管控型。
操作管控型管控模式主要通过总部业务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其关注重点包括成员企业经营行为的统一与优化、公司整体协调成长、对行业成功因素的集中控制与管理。
这种管控模式下集团主要管控手段包括财务控制、营销/销售控制、网络/技术控制、新业务开发、人力资源等等,是一种集权的管控模式。
管控模式的选择1、行业特点。
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管理控制上也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如果业务运营单一,不需要成员企业做出太多个性化经营决策的行业,具备实现集权管控模式的基本条件,而对于那些需要成员企业做出大量个性化经营决策的行业,则需要侧重与分权型的管控模式。
举例来说,电力行业是一个高度重视安全性的行业,但业务运营相对较为单一,一座新的电厂投入运营后要确保安全可靠、稳发多供就可以了,而且电力的发、输、配、售都是在瞬间完成的,电厂就是一个生产车间,除了根据调度开停机、设备检修、保障安全生产之外并无其他太多的经营决策,而安全生产又需要严格按照上级公司的指示来进行。
管控模式
2、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企业集团对整个集团未来发展的全局性部署,企业的发展战 略可以归结为单一业务、相关多元化和无关多元化三种类型。对于单一业务 战略的企业集团来讲,所有成员企业都从事同一业务,每个成员企业的管控
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复制到其他成员企业,在这种发展战略下集团完全可以对
成员企业实行集权式的管控模式,也就是说具备了实行集权管控模式的基本 条件。而对于无关多元化来说,每个业务都有各自不同的行业特点,需要不
2.结构和流程 结构和流程也是能使集团公司管控体系有效运作的一个重要支持体系。结
构主要指公司的组织模式、管理结构和决策方式,它是实现管控模式的载体;
流程主要是指报告、控制、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计划、预算和资源配置流程 ,是一组将输人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与企业工作相关的活动 ,是实现管控的行动保证。因此,结构和流程也是对公司管控模式评估的一个 重要维度。
5.能力
能力维度主要包括人员结构、技能和管理能力、部门能力、考核与激励和信
息沟通方式几个方面。管控模式如何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并使之真 正有效?管控模式的问题不是仅仅停留在管控模式本身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有具
体的途径帮它落实。例如,一个公司的战略目标很清晰,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也
很匹配,部门职责划分也很清楚,但是不是工作就可以自动有效地进行,目标就 一定能顺利实现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它们还需要集团具备相应的能力。 可以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的岗位职责不清晰、薪酬福利不合理、绩效管理不健 全、员工:能力跟不上、员工发展没前景,员工们会有工作积极性吗?企业的目 标最终能实现吗?因此,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落实还应有集团管理能力的完善和 配合。
例如: 电力行业是一个高度重视安全性的行业,但业务运营相对较为单一,一座新 的电厂投入运营后要确保安全可靠、稳发多供就可以了,而且电力的发、输、配、售都 是在瞬间完成的,电厂就是一个生产车间,除了根据调度开停机、设备检修、保障安全 生产之外并无其他太多的经营决策,而安全生产又需要严格按照上级公司的指示来进行。 因此,发电集团大都实行了集权的管控模式,电网企业对下属的供电企业也实行了相对 集权的管控模式,这种管控模式就是由行业特点所决定的。
三种具体管控模式
三种具体管控模式
在实际的管理中,有很多种具体的管控模式可以选择。
以下列举了三
种常见的具体管控模式:
1.层级管控模式
层级管控模式是指组织结构中的上下级关系对工作的影响。
在这种模
式下,上级通过制定目标、规定规范和分配任务,来对下级进行管控。
同时,上级对下级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通过提供指导和反馈来促使下级
达成目标。
这种模式适用于大型组织,特别是传统的组织结构中,有明确
的层级关系和指挥体系。
2.过程管控模式
3.自我管控模式
自我管控模式是指通过激励和培训来提高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自我管控
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组织需要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资源,让员工在工作中
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自主判断能力。
同时,通过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
激励员工主动学习和提升自己。
这种模式适用于追求员工创造力和创新能
力的组织,特别是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行业。
虽然以上列举了三种具体的管控模式,但实际情况中往往是综合使用
这些模式,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例如,在层级管控模式的基
础上,可以通过过程管控模式来优化工作流程和规范工作标准,以提高工
作效率和质量。
在自我管控模式中,也需要有一定的层级管控和过程管控
的支持,以确保员工在自主权的同时能够按照组织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工作。
总的来说,具体的管控模式需要根据组织和工作的特点来选择和设计,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无论采用何种管控模式,最重要
的是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工作,达成组织的目标。
管控模式学习
概念:管控模式是指集团对下属企业基于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
集团管控模式按照集团对成员企业管控的紧密程度各有不同,主流观点是由三种典型的管控模式,即投资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操作管控型三种。
1、投资管控型。
投资管控型管控模式主要以财务指标对成员企业进行管理和考核,总部一般无业务管理部门,关注投资回报。
这种管控模式下集团主要通过投资业务组合的结构优化来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管控的主要手段体现为财务控制、法人治理和企业并购行为,是一种分权管控模式。
2、战略管控型。
战略管控型管控模式主要以战略规划为主,总部可以视情况设置具体业务部门。
这种管控模式下集团主要关注集团业务组合的协调发展、投资业务的战略优化和协调,以及战略协同效应的培育,通过对成员企业的战略施加影响而达到管控目的,主要管控手段为财务控制、战略规划与控制,人力资源控制,以及部分重点业务的管理,是介于集权与分权之间的一种管控模式。
3、操作管控型。
操作管控型管控模式主要通过总部业务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理,其关注重点包括成员企业经营行为的统一与优化、公司整体协调成长、对行业成功因素的集中控制与管理。
这种管控模式下集团主要管控手段包括财务控制、营销/销售控制、网络/技术控制、新业务开发、人力资源等等,是一种集权的管控模式。
管控模式的相关案例海尔发展战略的四个阶段及管控模式的变革海尔集团是在原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家电为主,集科技、工业、贸易及金融为一体的国际化企业。
经过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海尔集团从一个亏空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
目前,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了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
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5年蝉联我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2006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075亿元,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
集团管控框架体系
集团管控框架体系集团企业管控重要波及三个层面旳问题:管控模式、管控手段、支撑系统。
一、管控模式总部对下属企业旳管控模式,按总部旳集、分权程度不一样而划提成“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
这三种模式各具特点:1、操作管控型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行几乎什么都管。
为了保证战略旳实行和目旳旳达到,集团旳多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旳人事制度政策旳制定,并且负责管理各下属企业二级管理团体及业务骨干人员旳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旳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旳有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可以对旳决策并能应付处理多种问题,总部旳职能人员旳人数会诸多,规模会很庞大。
如GE企业在1984年此前采用旳就是这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多达2023多人。
直到杰克。
韦尔奇任CEO后才转变为战略管控模式,大大减少了总部参谋人员。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是手脚”。
IBM企业可以说是这方面旳经典,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旳实行,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行。
2、战略管控型集团总部负责集团旳财务、资产运行和集团整体旳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步也要制定自己旳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到规划目旳所需投入旳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旳计划并予以有附加价值旳提议,同意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旳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旳有关性也规定很高。
为了保证下属企业目旳旳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旳最大化,集团总部旳规模并不大,但重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
如平衡各企业间旳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旳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级主管旳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经验旳分享等等。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
运用这种管控模式旳经典企业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企业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
下属企业管控模式
下属企业管控模式
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可以因组织的特点、行业需求和管理理念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下属企业管控模式:
1.集中式管控模式:
•特点:上级公司对下属企业进行强力的中央控制,决策和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应用场景:适用于一些要求高度标准化、统一品牌和管理的行业。
2.分权式管控模式:
•特点:下属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
•应用场景:适用于市场需求多样,下属企业需要更灵活决策的情境。
3.联邦式管控模式:
•特点:上级公司和下属企业之间形成联邦式的关系,强调协作和资源共享。
•应用场景:适用于一些跨国企业或大型企业集团,要求协同发展。
4.市场式管控模式:
•特点:下属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行决策,上级公司更像是一个市场参与者而非中央控制者。
•应用场景:适用于竞争激烈、市场导向的行业。
5.专业化管控模式:
•特点:上级公司通过专业的管理团队为下属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行业,如科技或创意领域。
6.混合式管控模式:
•特点:结合以上多种模式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应用场景: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要求多元化管理方法。
企业在选择和实施管控模式时,需要考虑行业特点、组织文化、市场需求以及自身资源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灵活性和适应性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很多企业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混合或定制的管理模式。
集团对各公司的管控方法
集团对各公司的管控方法集团对各公司的管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 运营管控模式: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深入到具体的业务流程执行层面,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管控方式。
这种管控方式适用于对集团发展至关重要的主业。
2. 战略管控模式:战略管控主要基于集团总部的战略层面。
要求集团总部扮演战略经营和管理方向及政策的制定者、推进者、咨询者、监督者四种角色。
这种管控方式适用于集团投资中比较重要的产业。
3. 财务管控模式: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只有财务业绩的要求,但对于如何达成这个业绩,管控力度较弱。
这种管控方式适用于集团投资中相对不那么重要的投资。
这三种管控方式各有特点,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管控方式。
三种具体管控模式
Ningxia RuiXin Real Estate Developing Co., Ltd.三种具体管控模式: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划分成“战略管控型”“操作管控型” 和“财务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
这三种模式各具特点:◆战略管控型: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
运用这种管控模式的典型公司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
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级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经验的分享等等。
◆操作管控型: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如GE公司在1984年以前采用的就是这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多达2000多人。
直到杰克·韦尔奇任CEO后才转变为战略管控模式,大大减少了总部参谋人员。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是手脚”。
IBM公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
◆财务管控型:集团总部只负责集团的财务和资产运营、集团的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兼并工作。
三种不同管控模式
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Financial Control Mode,财务管控模式,也称投资型管控)[]什么是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财务控制型模式是一种倾向于的,其基本特点是“甩手大掌柜”,即集团母公司只负责集团母子公司的和资本运营工作,不过多干涉下属企业的和业务发展以及人事管理工作。
集团母公司要求下属企业每年事先确定各自的,并报集团母公司审批,它们只要达成财务目标就可以。
[]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的基本特点1.倾向于分权,基本上是“分散决策,分散经营”。
集团母公司一般不干涉的具体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子公司作为独立的和对其经营活动享有高度的自主权,自己进行,并组织实施,不需要征求母公司意见及其审批。
2.母子公司联系纽带主要是和金融纽带。
通过和出售等金融方式影响子公司,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业绩不满意,主要通过出售其股票来表达其意愿;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业绩满意则选择增持股票或者长期持有子公司股票。
因此,集团母公司的核心功能是财务管理和。
由于集团母公司对各子公司的业务范围没有明确的要求,以及并不追求集团协同效应,因此集团母公司没有强有力的战略管理部门。
一般也不对子公司进行业务指导和,不追求集团整体的、的统一。
3.直接目标。
母公司投资子公司的直接目标是获得高的投资对象、追求收益最大化和资本的现金回收等。
集团母公司尤其追求子公司,而不追求集团业务的互补性和,因此,集团的业务范围可能比较宽泛,涉及领域比较广,甚至没有清晰的。
[]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的主要优点•母子公司的关系明晰,分工明确;•有利于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简单等。
[]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的主要不足公司业务领域比较分散,往往很难形成强有力的;不追求,很难发挥集团的整体效益等。
[]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的基本条件集团母公司的和资本运作能力较强,能够根据需要积极从事高水平的资本运作工作;外部金融市场环境较好,能够相对自由地进行资本运作活动,例如企业的并购和出售等;各个子公司较强,比较规范;集团业务范围比较宽泛等,各子公司的业务相关性可以很小。
管控模式
行 政
-财务部则通过预算体系和财务报告体系对下
属分公司进行财务监控 -此外,人力资源、法律等部门则主要为各下 属业务单元提供带有规模效应的专业化服务
下属公司总经理
公司将通过战略指标体系对总经理进行考核,
但考核一般不涉及下属业务单元的职能部门
战略 规划 财务 人力 资源 法律 营销 信息 生产
下属业务单元作为独立的业务单元和利润中 心将对其经营活动享有高度的主权
子公司的经营效益是联系母子公司的核心纽 带
需要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非常密切的关系,
以争取足够的资源支持资本运作的开展
财务型管控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母子公司之间的产权清晰,子公司成为完全独立的经济实体
母公司的投资机制灵活有效。子公司发展得好,母公司可增持;子公司发展不好,
母公司也可退出,可有效地控制母公司的投资风险
财务控制 战略规划与计划控制 人力资源
财务控制 生产、质量 人力资源
营销/销售 新业务开发
核心功能
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 战略协调
资产管理 经营管理
应用方式
多种不相关产业的投资运作
相关型或单一产业领域内的发 展
单一产业领域内的运作
管控模式
A. 管控模式的定义 B. 管控模式分类 C. 管控模式的选择 D. 管控模式下的责权划分
母子公司关系
以财务指标进行管理和考核, 总部无业务管理部门
以战略规划进行管理和考核, 总部一般无具体业务管理部门
各业务单元经营行为的统一与优 化 公司整体协调成长 对行业成功因素的集中控制与管 理 通过总部职能管理部门对下属 业务单元日常经营运作进行管 理
管控模式及职责分工
管控模式及职责分工
管控模式是指企业管控各子公司、分公司等下属单位的方式和手段,常见的管控模式有运营控制型和财务控制型。
在运营控制型管控模式下,母公司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会对下属单位的各种智能管理进行深入的参与和控制。
母公司的核心职能包括集团公司战略规划、投资管理、财务战略、营销、资产监控、收购、兼并、公关、法律、审计、集团公司营销、采购、新业务开发、人力资源等。
在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下,母公司一般侧重于投资和财务管理,如集团公司的财务和资产、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监控/投资管理、收购、兼并等。
母公
司基本相当于投资管理公司或者风险投资公司,并不一定关注于下属企业的长远发展,可能只在于业务前景的可升值性。
在管控层级的组成部分上,通常包括董事长、运营委员会、子公司和项目部等。
董事长是最高领导者,运营委员会负责公司的重大经营活动,包括战略规划、人事任免、投资决策、市场定位、产品、服务、资源与能力组合,子公司经营计划审批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管控模式原则
管控模式原则
管控模式原则是企业或组织在运营管理中遵循的一系列核心指导原则,它决定了企业如何配置资源、分配权限、监控过程以及评估绩效。
以下是关于管控模式原则的详细阐述:
明确目标与战略:管控模式首先要明确企业的长期目标和战略方向。
这有助于确保所有管理活动和决策都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
风险管理与控制: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是管控模式的核心。
企业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定期审查、监控和报告来确保业务运营的稳健性。
授权与责任:在管控模式中,应明确各级管理层和员工的权限和责任。
合理的授权可以提高决策效率,而明确的责任则有助于确保工作质量和绩效。
流程优化与标准化:通过优化和标准化业务流程,企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
同时,这也有助于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
信息与沟通:有效的信息管理和沟通是管控模式的关键。
企业应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传递,以便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
持续改进与创新:管控模式应鼓励企业不断寻求改进和创新的机会。
通过持续改进,企业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而通过创新,企业可以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实现
跨越式发展。
合规与伦理:在管控模式中,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确保所有业务活动都合法合规,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综上所述,管控模式原则是企业实现有效管理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企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风险、增强竞争力,从而实现长期稳健的发展。
管控模式
7
操作管理型、战略管理型和财务管理型三种不同的管理模式综合对比
财务管理型
分权 投资回报 投资业务组合的结构优化 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
战略管理型
公司组合的协调发展 投资业务的战略优化和协调 战略协同效应的培育
操作管理型
集权 各业务单元经营行为的统一与 优化 公司整体协调成长 对行业成功因素的集中控制与 管理 通过总部职能管理部门对下 属业务单元日常经营运作进 行管理
发展目标
母子公司关系
以财务指标进行管理和考核, 总部无业务管理部门
以战略规划进行管理和考核, 总部一般无具体业务管理部 门
管理手段
财务控制 法律 企业并购
财务控制 战略规划与计划控制 人力资源
财务控制 生产、质量 人力资源
营销/销售 新业务开发
核心功能
资产管理
多业务的集团公司
对于多业务的集团公司来说会面临来自不同产权结构的子公司情形
通常对于不同的产权结构,采用复合型的管理模式进行集团化管控模式设计 复合型的管理模式具体分为四种: 指标管理 扶持
培育 效益监控
指标管理与扶持型
指标管理 扶持型
集团对子公司的管理目标: 要使下属子公司具有持续性的 盈利能力 集团对子公司的管理手段: 通过设定战略和绩效目标并监 控来掌握下属公司的经营情况, 提供必要的提供必要的技能和 资源支持,主要是资金和外部 资源整合的支持
集团的管理目标: 可能不是以盈利来作为目标, 而是将管理重点放在子公司核 心竞争能力的建设上 集团对子公司的管理手段: 通过参与下属企业的战略决策 及重大投资项目的评估和前期 实施、协助开展外部资源的整 合及建立系统的管理和运营体 系、提供任何必要的技能和资 源支持,如项目开发、资金、 政府关系等,来协助企业建立 自已的核心能力
运营管控模式
运营管控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运营的重要性。
而在运营的过程中,管控模式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运营管控模式的定义、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应用。
一、定义运营管控模式是指在运营过程中,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规范,对运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模式。
它包括对运营目标的设定、运营策略的制定、运营流程的优化以及运营绩效的评估等方面。
二、作用1. 提高效率:运营管控模式可以通过优化流程和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2. 降低风险:通过制定规范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各种风险的发生,保障运营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提升质量:运营管控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 优化决策:通过对运营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运营管控模式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企业做出准确的决策,降低决策风险。
三、运营管控模式的要素1. 目标管理:设定明确的运营目标,包括市场份额、销售额、客户满意度等,为运营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2. 流程优化:通过对运营流程的分析和优化,消除繁琐和重复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规范制定:建立一套规范和标准,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确保运营活动的稳定和规范进行。
4. 绩效评估:建立一套绩效评估体系,对运营活动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四、运营管控模式的应用1. 数据驱动: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运营数据,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行为,为运营决策提供依据。
2. 制度建设: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规范,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形成良好的运营管理体系。
3. 团队协作:建立高效的团队协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促进信息共享和沟通,提升团队整体运营能力。
4. 持续改进:不断对运营活动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实现运营的持续优化。
总结:运营管控模式是一种有效管理和控制运营活动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战略控制型。这一模式比战略设计型管控更深入,不仅要设定下属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也要在战略的实施中进行监督、干预,并在出现明显偏差时,帮助提出改进建议。这一模式集团的管理作用在企业战略、管理体系、财务和资金管控、人力资源管理、品牌、公共关系、投融资管理方面都相当大。
4.操作型。这一模式是最集权的一种管控方式,集团对子公司在战略、计划分解、组织管理、业务操作、预算、资金、人力资源、技术等诸多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子公司自行决定事务的可能性小,集团对子公司授权也是非常有限的,集团能越过法人治理结构直接掌控子公司的管理。
管控模式的选择
由于4种管控模式和深度存在显著差异,所以管控模式选择的不同,集团对下属业务的分权和集权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到底对子公司是分权合适还是集权合适,应该分权到何种程度,集团如何在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与有效控制子公司之间寻求平衡?
多元业务集团对下属业务的管控方式的选择,是通过对业务重要性和业务成熟程度的分析来选择的。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通常是这样的:重要性高的业务控制力度要强,而重要性低的业务控制力度弱;成熟度高的业务集团管理参与程度低,成熟度低的业务集团管理参与度要高。
施工集团从事房地产、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材贸易、设备租赁等业务,则逐步脱离工程价值链,进入大建设的产业链,集团对这些业务可以采用不同的管控方式;房地产业务对于多数建设集团而言是重要而且成熟度不算太高的业务,多数需要集中集团重要资源,包括人力、财务、品牌等诸多方面的资源,集团需要深度参与,这样的业务放在集团层面展开是合适的。我们看到,中建在总公司层面开展的房地产业务-中海地产是成功的,而下属局房地产做成功的屈指可数;多数江浙的民营企业房地产业务的展开均集中在集团层面展开,没有集团对资源的整合、集团对管理的深度参与,房地产业务难以成功;相对于房地产,建材、物资贸易等业务操作难度要相对较小(除非把材料提到很高的战略高度),影响也比较有限,多数情况下,建设集团的发展难以被这些业务左右,可以采用战略设计型的模式进行管控,只要加强对业务方向的指导即可。
对于大型建设集团而言,组织层次最多的莫过于建设业务本身。对于大型建设集团最佳的组织层次应该为“公司-专业公司-项目部”,专业公司与项目部之间的层次可以采用矩阵式的模式进行操作,由此可以大大降低组织的层次,提升集团的组织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对于迅速发展的中型建设企业,一般采用“公司-项目部”两级模式,由于管理幅度和区域分布的限制,这样的企业未来组织层次增加成为必然,走向将是公司-专业公司-项目部模式或者公司-区域公司-项目部模式,增加组织层次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当然,组织层次的增加会增加管理成本,但管理失控,企业为此付出的代价比管理效率降低付出的代价更大。
2.战略设计型。这种控制模式比财务型更细致,具体管理上有以下特点:(1)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除了财务管控外,还帮助下属企业制定战略方向,协助他们增强核心能力,主要是通过战略和计划管理对子公司施加方向性的影响力。(2)集团母公司会在人力资源、品牌、技术、公共关系等方面为子公司作出努力。(3)集团母公司希望子公司之间能体现协同效应,使子公司之间互相学习,经验共享,逐步形成统一的品牌、文化、管理理念等,母公司的职能以方向性指导为主。
1.单一施工业务型
这是多数中型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现状,它们主要从事施工的一个或者数个专业领域,业务模式比较一致。由于业务作业方式比较接近,存在深度管理的可能性,所以,既可以选择操作型的管理方式,也可以选择战略控制型的管理模式。如果项目分布比较散,区域范围比较大,可以采用战略控制型的模式,作业层面的管理逐步下放到一线的公司和项目部,降低总部管控工作量,提升一线的积极性。对于业务单一的建设集团,无论选择何种管控方式,应该尽量选择单一的管控方式,选择多种管控方式将增加集团管理的成本。
3.无关多元化型
大型建设集团已逐步将多元化领域扩展到建设产业链以外,进行大量的无关多元化,建设集团已经很难在这些领域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只能采用相对比较弱的控制方式,将其列为战略设计型或者财务型管控方式比较合适。
除了管控模式的选择,建设集团必须关注其组织层次的设计,过多的组织层次必然降低组织的效率,对于大型集团的管控而言,如何在组织的层次和组织效率之间达到平衡呢?
在一个多元业务集团里,存在着不同重要性和不同成熟程度的业务,这就意味着存在对业务的多种管控方式,这时集团的组织定位应该采用管理参与度多的模式,即操作型组织定位覆盖其他三种管控方式,战略控制型组织定位覆盖战略设计型和财务型模式。
建筑企业管控模式的选择
目前建筑企业集团依据其业务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集团的管理模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财务型、战略设计型、战略控制型和操作型。每种管控模式因企业所在行业及业务单元的相关程度不同而各有特点。
1.财务型。这种管控模式是一种相对宽松的管控模式,其特点是:(1)母公司对子公司在法人治理结构和财务上进行控制,结构松散,下属业务单元之间不要求协同效应,总部无需为下属企业提供共享服务。(2)集团总部的职能集中在财务监控、业务研究上;子公司采用正规的财务报告向公司董事会和集团报告,集团或者子公司董事会给子公司规定业绩指标。(3)集团总部的能力和价值定位主要体现在投融资、财务及产业并购和法律职能等方面。
2.价值链产业上下游多元业务型
大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从事工程总承包业务,在工程价值链上进行了延伸,集团对业务的管控变得相对复杂,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操作工程总承包业务并不成熟。显然,集团对这些业务的管控要深度参与,能调动集团既有资源,保证业务的成功。依据笔者的体会,集团对工程总承包项目要采用操作型管控。
中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为国内建筑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大型建设企业的时代已经来临。
建筑企业在规模迅速发展的同时,其业务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不少建筑企业开始进行产业延伸。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企业的管理方式承受着迅速变化的压力。企业规模的扩大必然对企业管理体系的规范性、系统性提出新的要求。于是,集团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成为大型企业发展中无法逾越的管理难题。毫无疑问,集团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发动机,集团需要建立规范的、系统的管理体系来推动业务的发展,同时需要通过管理体系的建设来发挥企业内部的协同效应,实现资源共享,并有效控制企业潜在的风险。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在美国《工程新闻与记录》(ENR)排名中占据着显著位置,但是与国际上著名的建筑巨头相比较,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在人才、技术、设备等多个层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当建筑施工企业在不断追赶一流国际建筑企业的同时,尤其要注意集团管理模式上的差异,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无论是中字头的国内建筑领头羊,还是以江浙大型民营建筑施工企业为代表的追赶者,对于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集团管控模式的思考和研究依然停留在思索和经验层面。没有规范、科学以及适合自身实际的企业集团管控模式,就难以实现建立强大的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