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华东师范版)
一.复习提纲1、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封闭式的住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西藏)。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主体知识纲要整理
七年级上册《主体知识纲要》◆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一、人类的起源距今至少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
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二、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懂得使用火,学会把石快打制成简易的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旧石器时代”。
三、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一、半坡聚落(黄河中下游流域), 距今约8000多年,是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
半坡聚落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陶器。
二、河姆渡聚落(长江下游流域),是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
河姆渡聚落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河姆渡人饲养猪、狗等家畜,掌握一定原始的纺织技术。
三、当时,南、北方的先民都已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
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四、北方先民居住的房屋结构是半地穴式。
南方先民居住的房屋结构是干栏式。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相传5000年前,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生活于黄河流域,后结成联盟,于涿鹿之野打败蚩尤。
二、炎帝和黄帝后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一、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
他们以原始民主方式推举首领,史称“禅让”。
二、尧舜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
禹采取“疏”的办法,降服了洪水,史称“大禹治水”。
三、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夺取权位,建立夏朝。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起于公元前21世纪前期,止于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
而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七年级历史上册_中国历史复习提纲_华东师大版
中国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华东版)中国远古人类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是北京人。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原始农耕文化一、 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黄河流域):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二、 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河姆渡遗址(长江下游):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
中华民族的祖先相传5000年前,炎黄部落生活于黄河流域,于涿鹿之野打败蚩尤。
炎帝和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公天下——尧舜禹时期——禅让制(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家天下——启时期——世袭制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称“上古三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启建立),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二、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三、周幽王时,西周灭亡。
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五霸”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二、前475年到前221年大国兼并的时期,为“战国时代”。
各国变法中最先进行的是魏国,收效最大的是秦国。
三、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新法的推行使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四、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筑的水利工程,后人称为“都江堰”。
秦的统一一、秦灭六国 : 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统一的秦王朝,定都咸阳。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三、统一措施:对文字(小篆作为标准文字)、货币(采用秦的圆形方孔钱)、度量衡、车轨实现统一规范。
修建弛道、连接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一、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1、焚书坑儒:2、徭役繁重3、法律残酷:族诛连坐。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华师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华师版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七年级历史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
WTT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华师版,有帮助!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华师版(一)汉朝的中外交流一、张骞出使西域 P68(1)西域的地理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
结果:此行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了解了沿途的情况。
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19年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
这是西域各国(即今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从此,今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张骞精神: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不辱使命、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二、丝绸之路 P70(1)西汉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
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2)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境内,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横穿欧亚陆上通道的“丝绸之路”。
(3)评价(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深远影响。
这条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成为中西交通交通的重要渠道。
三、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1)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
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纸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改进: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
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公元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
(3)外传:造纸术逐渐传到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非洲,后来传入美洲、大洋洲。
(4)意义(贡献):对世界文化传播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中国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华东版)
中国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华东版)中国远古人类一、中国神话:女娲抟土造人。
二、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是北京人。
三、北京人的生活居住于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里,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原始农耕文化一、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黄河流域):栽培谷物粟、黍,学会喂养家畜,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二、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河姆渡遗址(长江下游):栽培水稻,饲养家畜,能驾船,会捕鱼,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当时,南、北方先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中华民族的祖先相传5000年前,炎黄部落生活于黄河流域,后结成联盟,于涿鹿之野打败蚩尤。
炎帝和黄帝后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公天下——尧舜禹时期——禅让制(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家天下——启时期——世袭制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史称“上古三代”(前21世纪至前77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启建立),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盘庚迁殷”后,国力日益强盛。
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二、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受封诸侯必须承担义务。
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三、周幽王时,镐京被犬戎攻破,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前770年到前476年为春秋时期。
“春秋五霸”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长江流域的吴、越两国也曾北上争霸。
二、前475年到前221年秦灭六国这段大国兼并的时期,称为“战国时代”。
各国变法中最先进行的是魏国,收效最大的是秦国。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基本知识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 人类的起源: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距今至少已有300万年的历史。
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3、.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北京人。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4、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
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5.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6.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社会组织北京人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氏族。
7、原始农耕文化:北方代表—西安半坡遗址。
南方代表—河姆渡遗址。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人)和粟(半坡人)的国家。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炎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也就是中华民族(汉族)的共同祖先。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二、国家的产生 12. 尧舜禹时期采用原始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史称“禅让制”。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的远古人类1的生物,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明白的道理:科学的发现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奉献为代价的。
2、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3、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是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人类。
P4-6地点: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北京人特征;a、北京人能直立行走b、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c、使用天然火,d、过着群居的生活f、北京人上肢的进化比头部快,因为手直接从事劳动。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一、北方农耕文化P8-9时间:约距今8000年前后地点:黄河中下游地区代表:西安半坡遗址条件:气候温暖、土地肥沃,适宜粟、黍等旱地作物的生长标志:这一地区的原始先民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文化特点: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白菜、芥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猪、狗等家畜,打猎捕二、南方农耕文化P10-1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条件: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宜水稻的种植特点: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制造陶器。
三、新石器时代:南、北方先民已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
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四、原始聚落1、原因:农耕文明以后,早期人类慢慢的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
随着谋生方式的变化,他们告别原先居住的洞穴,搭建住所,形成原始聚落。
2、概况:a、当时北方气候干燥,人们居住的一般是半地穴式的房屋。
b、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炎热,房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一、.文化遗址满天星斗自距今8000~9000年以来,先民的足迹遍布祖国东西南北;今4000~5000年前后,出现以“城堡”为中心的聚落群。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北京人: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过着群居的生活。
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半坡遗址――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原因北方气候比较干燥)。
4、河姆渡遗址――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水牛,定居(干栏式建筑)(原因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炎热)对后世阁楼和楼房的出现有所启发。
5、姜寨遗址,是黄河流域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原始聚落遗址。
6、相传中共今5000年前,.炎帝、黄帝部族走向联盟,在涿鹿打败蚩尤为首的东方部落,后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因此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7、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禅让”。
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8、大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鲧治水用“堵”的方法:禹用“疏”的方法。
9、在禹死后,则由禹的儿子启继权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10、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
.11、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商人屡次搬迁都城,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史称“盘庚迁殷”。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北京人: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过着群居的生活。
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半坡遗址――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原因北方气候比较干燥)。
4、河姆渡遗址――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水牛,定居(干栏式建筑)(原因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炎热)对后世阁楼和楼房的出现有所启发。
5、姜寨遗址,是黄河流域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原始聚落遗址。
6、相传中共今5000年前,.炎帝、黄帝部族走向联盟,在涿鹿打败蚩尤为首的东方部落,后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因此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7、.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禅让”。
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8、大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鲧治水用“堵”的方法:禹用“疏”的方法。
9、在禹死后,则由禹的儿子启继权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10、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
.11、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商人屡次搬迁都城,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史称“盘庚迁殷”。
七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提纲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华东师大版复习提纲具体内容如下:七年级上册一、填空题: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年约为170万年,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居民。
根据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米的国家。
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
4、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后来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又称殷商。
5、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
司母戊大方鼎是当时最大的青铜器。
6、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我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孙子兵法》。
7、战国七雄:秦、赵、燕、齐、魏、韩、楚。
8、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儒—孟子、法—韩非子的思想)9、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10、屈原的《离骚》是一篇抒情长诗,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叫“楚辞”。
11、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秦长城东起临洮,西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
还开凿了灵渠1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接着,开始了刘邦、项羽长达四年的楚汉。
13、公元前202年,刘邦,推翻秦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西汉炼铁开始使用的新燃料煤。
14、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
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15、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西汉派张骞、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
16、司马迁的《记史》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司马迁的名言。
17、举世闻明的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18、200年,曹操击败袁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总复习提纲
七年(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一、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1、元谋人:生存年代最早,迄今170万年。
2、北京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
3、共同点:①使用打制工具的天然材料,②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懂得使用火。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一、北方的农耕文化1、生活状况及特点:①种植粟、黍等旱地作物,②学会了喂养家畜,(饲养猪、狗等家畜,用鱼叉或鱼钩捕鱼,用纺轮制作麻布,制造彩绘陶器)③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2、西安半坡的原始聚落遗址,是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
二、南方的农耕文化3、生活状况及特点①种植水稻作物,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②建造干栏式房屋(对后世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有所启发)。
③饲养猪、狗等家畜,还能驾船和使用多种工具捕鱼;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原始的纺织技术。
三、南、北方农耕文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4、共同点:①都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②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5、不同点:①种植作物的不同,②居住方式的不同。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炎帝和黄帝部落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二、炎帝和黄帝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一、禅让的传说1、尧、舜、禹,2、这种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史称“禅让”。
二、启建立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的更替1、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BC21--BC77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商朝二、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①目的: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②方式:“授民授疆土”③应尽义务:A、镇守疆土,B、出兵勤王,C、交纳贡赋,D、定期朝见周王述职。
④历史作用: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华东师大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华东师大(一)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2春秋时代:起至时间: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特点:a、周王室的实力和威望一落千丈。
b、诸侯各自为政,进入了列国并立的时代。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P32争霸的内容实质: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霸主。
争霸的根本原因: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经济,训练军队。
作用:a、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但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b、体现了统一的趋势,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齐桓公称霸(首霸中原) P341、背景(原因、条件):(1)经济上:齐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2)政治上: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齐国富强;2、称霸手段: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3、称霸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盟会。
战国时代:起至时间: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特点:周王室王权衰微,各大国连年征战,互相兼并。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三家分晋)《战国形势图》P33二、商鞅变法P34--35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商鞅变法的目的: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3、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D、编制户口4、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下载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下载第1课北京人一、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是北京人。
北京人遗址: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里,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二、北京人特点:他们的脑容量较现代人小,额骨低平,眉骨细小,嘴巴前伸,上肢金华比较快,双臂运用自如,能直立行走。
二、当时,南、北方先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第3课神话与历史一、相传5000年前,炎黄部落生活于黄河流域,后结为炎黄联盟,于涿鹿之野打败蚩尤,皇帝被推举为联盟的首领。
二、传奇皇帝发明了船和车,他的史官仓颉制造了文字,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
相传皇帝生了25个亲小孩,他们不断繁育壮大,逐步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干,炎帝和黄帝后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第4课夏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公天下——尧舜禹时期——禅让制(原始民主方式举荐首领的惯例)家天下——启时期——世袭制(夏朝已进入奴隶社会)军队、监狱、官员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第5课上古三代的更替一、夏商周史称“上古三代”(前21世纪至前77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启建立),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盘庚迁殷”后,国力日益强大。
牧野之战后,纣王自杀,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二、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受封诸侯必须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交纳贡赋和定期朝见周王述职的义务。
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这种制度起着爱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固社会秩序的作用。
三、周幽王时,申侯联合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第6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一、古人结绳记事。
我国文字是由刻画符号逐步演变而来的。
二、在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以记载占卜情形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华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纲要
华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纲要
华东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主体知识纲要》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
一、人类的起源距今至少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
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二、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懂得使用火,学会把石快打制成简易的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旧石器时代”。
三、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
一、半坡聚落(黄河中下游流域),距今约8000多年,是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
半坡聚落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陶器。
二、河姆渡聚落(长江下游流域),是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
河姆渡聚落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河姆渡人饲养猪、狗等家畜,掌握一定原始的纺织技术。
三、当时,南、北方的先民都已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
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四、北方先民居住的房屋结构是半地穴式。
南方先民居住的房屋结构是干栏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国远古人类 P31.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时间:距今约170万年地点:云南元谋2.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地点:北京周口店二、原始农耕文化 p8三、中华民族的祖先 p121、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炎帝、黄帝与华夏族(汉族的前身)的形成(1)炎黄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
(2)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p191禅让的含义:尧传舜,舜传禹,这以原始民主方式推举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叫“禅让” 。
2、大禹治水:鲧堵禹疏。
3、禅让制的结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后传位给儿子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代替了“家天下”。
4、上古三代: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商(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年)、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5、周的分封制:①目的:加强对各地的统治。
②内容:(1)“授民授疆土”。
(2)周王分封的对象:自己的子弟和同姓、功臣、前代贵族的后裔。
(3)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③作用: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6、西周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7、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特征:列国并立,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8、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特征:大国对峙并立,战国七雄:秦、楚、燕、齐、赵、魏、韩。
9、李俚变法最早。
10、商鞅变法: P32①目的:富国强兵,改变秦国落后面貌.②支持者:秦孝公③开始时间:公元前356年④主要内容:奖励农耕;废特权、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十五连坐法。
⑤意义(结果):国家富足;军队战斗力提升;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11、都江堰(位于今四川都江堰市) P54①修建: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②作用:它的建成,化水害为水利,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国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设都城在咸阳。
2、中央集权制:3、秦朝统一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修建直道、驰道;修建长城。
4、陈胜、吴广起义 P66①起义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①徭役、兵役沉重;②沉重的赋税;③刑法严酷;④秦二氏的统治更加残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直接原因:被征发到渔阳戍边的农民误期。
②起义过程:(1)开始时间:公元前209年(2)地点:大泽乡(4)建立政权:张楚政权(5)结果:失败(6)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5、项羽刘邦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推翻秦朝。
6、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7、休养生息:①原因:客观:经济萧条;主观:吸取秦亡的教训。
②措施:汉高祖: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
文景之治: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三十税一。
③作用:推动经济发展;巩固西汉统治;奠定强盛基础。
8、统一国家的巩固:①军事: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公元前119年)收回河西走廊,在河西走廊屯田。
②民族关系:西南;西南诸国归属西汉东北:设立行政机构③经济:公元前118年,武帝改秦半两为五铢钱,统一铸币;兴修水利、治理黄河。
④思想:“独尊儒术”(董仲舒推荐给汉武帝)⑤文化:兴办“太学”(汉武帝在位建立,中国古代最高学府)9、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重新建立起了汉朝政权,建都洛阳,史称东汉。
10、光武中兴:①措施:(1)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2)废除苛捐杂税,减轻田租(三十税一)(3)提倡节俭(4)整顿吏治,严惩贪官(5)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②特征:(1)以柔术治天下;(2)注重文治③影响: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在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11、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地理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
结果:此行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了解了沿途的情况。
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19年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
这是西域各国(即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2、丝绸之路(1)西汉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
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2)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横穿欧亚陆上通道的“丝绸之路”。
(3)评价(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深远影响。
这条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成为中西交通交通的重要渠道。
13、佛教东传:佛教由古印度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推广。
我国内地最早的寺庙是洛阳白马寺。
影响:有利于维持封建等级秩序;有利于给贫困民众以精神上的安慰。
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在官渡大战。
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失败原因:①军队不习水性,十分疲惫,军中出现瘟疫;②曹操的骄傲自满;③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3、三国形成:4、南方经济的发展:①政权分立:东汉→三国(200年)→西晋(280-317)→ → →隋朝(589)②江南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③江南特点:社会相对稳定,地区经济发展。
④人口大量南迁:(1)开始时间:东汉末年 (2)主要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3)迁移路线:西线→巴蜀;中线→两湖、江西地区;东线→江浙地区十六国东晋北朝 南朝(4)意义:改变了南方人少地多的局面,长期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得到极大改善;北方官民的大量涌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刺激了南方的经济增长,为各行业发展带来了生机。
⑤经济开发:(1)农业经济区域:巴蜀、两湖江西地区、江浙 (2)手工业:造船、造纸、冶铸、制漆、制瓷、丝织业(3)商业城市:建康、京口、吴郡、余杭、广州(港口城市)、鄮县(港口城市) 5、北方民族大融合①北方政局:北魏→ → →隋②特征:民族交往与民族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③孝文帝改革:(1)北魏 鲜卑人政权 386年建国 493年统一北方 都城:平城 (2)冯太后:政治:三长制;经济:均田制;官员实行俸禄制(3)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
④民族融合(1)特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族起居发生变化;南北互使、南北互市。
(2)意义: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由统一走向分裂的时期,又是从分裂走向统一的阶段。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开发,为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从而奠定了隋朝统一和唐朝繁盛的基础。
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 1、甲骨文①、甲骨文概念: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又叫卜辞。
②、内容: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③、作用: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今天东魏 西魏北齐北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④、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西周也有甲骨文。
2、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3、青铜器用途:酒器、食器、武器、乐器、礼器、生产工具。
4、著名青铜器:①司母戊鼎: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②乳丁纹平底爵:已发现最早的青铜器,距今四千年左右③四羊方尊:已发现最大的尊5、孔子①、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
②、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仁、义、礼(2)教育:教育对象:广收学徒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等。
6、派别及其主要思想7、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著有《楚辞》《离骚》8、《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史学价值: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文学价值:“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9、王羲之:书圣,所写《兰亭集序》(天下行书第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10、我国古代数学成就11、我国古代其它成就12、造纸术①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
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②改进: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
13、我国古代医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