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

合集下载

浅论课堂管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浅论课堂管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1 课 堂管 理 对 促 进 学 生 个 性 发 展 的 意 义 课 堂 管 理 足 在 特 定 的 课 堂 环境 中 , 教 师 为 主 导 , 过 教 学 以 通 内容 中介 来 维 系 的 针 对 学 生 活 动 的 管 理 体 系 。其 使 命 从 根 本 上 讲 是保 证 教 学 质 量 , 高 教 学 效 率 , 进 每 一 个 学 生 得 到 最 大 可 提 促
抑 , 教师 、 对 同学 态度友好 , 自信心 , 有 容易形成积极 向上 的学 习 态度 。放任性 的教育态度容易使学生养 成 自由散漫 、 缺乏友爱 、
组 织 纪 律性 差 的性 格 。
1 . 影响学生的能力倾 向和创造 品质 的提升 .3 2
以 学 生 为本 是 教 育 的核 心 理 念 。 大 力 推进 素质 教 育 的改 革 , 其 根 本 宗 旨就 是 要 把 学 生 培 养 成 伞 面 发 展 的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的 人 。学 生 的个 性 在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中 得 到发 展 , 生 的创 学 新 能 力 和 实 践能 力 也 得 到 提 高 。 2 目前 不 利 于 学 生 个 性 发展 的课 堂管 理 状 况 21 课 堂教 学 组 织 形 式 简 单 划 一 .
211 忽视 了学生个体 之间的差异 .. 班 级授 课 是 基 于 共 性 的教 学 , 所 营造 的班 级 或 学 年 集 体虽 它
然 是 在 相 等 年龄 及 文 化 水 平 的 基 础 上 建 立 起来 的 , 在 这 个集 体 但
明星的崇拜 。这种个性 的指 向性对个体成长起着 十分重要的影
由 于 个 体 的 兴 趣 、 好 、 机 和 能 力 的 差 异 , 生 个 体 在 学 爱 动 学 习 、 活等 行 为 上 会 表 现 出不 同的 指 向性 。 如爱 好 美 术 的学 生 会 生

语文教学对中职生人性培养教育

语文教学对中职生人性培养教育

浅论语文教学对中职生人性的培养教育【摘要】本文尝试从中职语文教学目的入手,分析了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应该通过语文教育让学生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通过个性化、差异化、情感美、人性美的自我认同,对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产生一定意义,并就中职语文教学中怎么实现人性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看法【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人性教育培养语文课程是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纵观我们今天的中职语文教学,却存在着明显的倾向,在有的中职语文教师眼里,文本不是充满着生命活力和倾注着作者感情的有机体,而是机械的文字连缀,语文仅仅是一门文化基础课。

加之,中职教育在发展中过多强化了自己的“职业”特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对青年学生的民族精神、民族传统、人文关怀、社会生存等人性教育,造成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

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的成败,一方面是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在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智力的提高、思想进步等方面有所受益;二是通过语文教育让学生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

尤其是后者是我们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

一、回归人性化的中职语文教育中职语文教育应该确立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即重视教育完整的“人”的价值,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达到学生读书和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统一,即实现“人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的意义。

我们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健全、人格独立、对社会有益的人,解放人的感情,解放人的思想,解放人的个性。

具有极强人文色彩的语文教育,更应当高扬人性的旗帜,闪射人性的光芒。

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人文关怀和学生的文化个性,把人性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

教师在一个宽松和民主的环境中,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上,树立人本观念,注重个性生命生长,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

语文教学的个性化艺术

语文教学的个性化艺术

浅论语文教学的个性化艺术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个性化教育。

当前,我国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发展性的教育,它是在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和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格,为国家培养出各方面素质较高的又富有个性特长的人才。

它是在承认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个体的个性。

因此,素质教育要通过学生个性发展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学息息相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对教学艺术彰显个性,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艺术风格,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学的个性化艺术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

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

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

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

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

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

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

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

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

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

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

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家之长。

简单地说,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实地描写自我个性,从而创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三、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

浅论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论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论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授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一、激发兴趣,陶冶性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既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又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了,并且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当采用先进的现代媒体教学,令教学集直观、生动于一体,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此外,针对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应该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如将教学内容与社会上及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重要事相结合,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而且不仅了解,还会运用所学知识作评价,还能做到以他人为鉴,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还可以创设一个又一个新奇的、具体的、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以满足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从而广泛吸引他们参与课堂,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索知识,同时还让学生学会评价身边之事。

二、诱发思考,创新思维培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热情。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培养创新精神,需要从小抓起,从日常教学中抓起。

浅论教师素养对中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

浅论教师素养对中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

方面呢?通常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教材把握 � � 三
形成良好的气质特点
教师的一个眼神� 一副表情� 一个手势� 一种姿态 甚至运用一件辅助的教具,都可以对学生未来的气质 形成产生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关系到学生一生所 走的道路, 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 教师用自己的思 想� 言行和学识, 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 而青少年又具有模仿性和向师性的特点, 教师素养的 完善对规范 学生行为�形成良好的气 质特点至关重 要� 好的教师, 本身就是强大的教育力量, 同样, 素养 不高的教师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相当严重�
木,三五年挂 果,十年二十年蔚然成林 后可伐栋梁 材� 而人呢? 古代教育家孔子, 他十五志于学, 到七十 才从心所欲 , 不逾矩�由 此可见, 树人 乃一辈子的事 情� 教师是树人的人, 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人� 教育人� 塑造人, 因此才被称为灵魂 的工程师, 教师的职业也 被看成是太 阳下面最光辉的职业�今天 的教师就是 昨天的学生 �在孩子眼里, 老师说的都是对的, 相信 自己的老师远在相信严父� 慈母� 长兄� 挚友之上 � 教 师的影响, 关 系到学生一 生所走的道 路� 而这时候的高 中生刚好处在个性心理发 展形成 的关 键时刻 , 尤 其是人 生观� 价值观 形成方 面, 具有 很大的不稳 定性�正如别林斯基所说 的: "青年期也 就是向成年过 渡的时期, 这 种过渡往往总是分裂� 不 调和的��一 个人已经不满足于自然的 意识和朴素 的感觉, 他想知道更多� 可是因为他在获得令人满意 的知识之前, 必须经过千百 次的迷误, 必须对自己作 斗争, 所以他也有磋跌的时候� 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 或是对于人 类, 都是一个 确定不移的法则�" 这时具
评价中体现出来: "老师是个有魅力的人� " 如果有幸 被学生认为 是有魅力的人,那么也就 可以从另一个 侧 面说明学 生对你所 教的学 科有着浓 厚的兴 趣了 � 得 体的穿着 � 大 方的举 止� 富有修 养的谈吐 � 平 易近 人的 态度� 一颗 真挚活泼 的心� 一口 标准的 普通话 � 一手端正的字 体� 会信手 拈来故事的道理等等, 让学 生感受到老师 的魅力, 见 识到老师丰富的学识, 同时 深深体会到 老师的魅力与其自身素养 的形成是分不 开的,自 然对学习该门学科产生浓 厚的兴趣�这种

浅论语文个性化教学评价

浅论语文个性化教学评价

由此可 见,个性化语文教学评价除 了要强调教师应让学 要的是要把 情绪提 升为情感情 操,把人 的自然属性提升为人 想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也就是说语文个性化教学要确定
此,本文 旨在提倡一种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语文教 学评 价机 生学会认知 ,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 的方法和策略 ,更重 制定综合 的评价标准 ,建构完整、统一具 有个性 的 性灵性,把 人的野性转化为意志品德,从而形成符合人类理
影响是深广 的,学 生对语文材料 的反映又是多元的 ,因此 ,
然标准化测试能让测量具有准确性 、可 比性 、反复应用性 ,
在教学时教师可 以通过教学 内容 的价值取 向与学生学 习过程 但是这种测验在很大程度上脱 离了知识应用 的具体情境 ,师 中的独特体验 ,在潜移默化 中促进学 生个性 的发展 ,塑造完 生的主体性 、个性 、创造性 由此而被湮 没。把复杂 的课程现 整人格。但是 ,长期 以来 ,由于受 “ 应试教育 ”的影响 ,语 象和教育现象简化为数字 ,不仅丢 失了许 多非量化 的重要信 文教学只重视对学 生进行知识 的传授 ,所 以在教学评价时 , 息 ,而且还会歪 曲教育信息 ,更何况语文学 习的内容 ,有许 把分数作为衡量学 生学 习结 果、教师教学效果 、课程方案优 多是无法量化 的 更重要 的是 ,我们面 对的评价 对象 是一个 劣 的唯一指 标 。当然知 识是人类 认识 自身及 周 围世界 的中 个具有 鲜活 生命且 又独具 特色 的个 体 ,他 们 的智力是 多元 介 ,人类只有借助知识才能够发 展 自己,就此 而言 ,知识就 的。美国心 理学 家加 德纳指 出人的智力分为八种,它们分别 是力量 ,知识就是 学生学 习的对象 。因此 ,语文个性化教学 是:语 言智 力、逻辑—— 数学智力、视觉—— 空间智力 、音

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语文教学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阅读、写作和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并尊重这些个性特点。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如音视频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其次,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形式,引导学生对生活、情感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此外,语文教学还应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分析、写作训练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语文教学还应该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的发展。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和审美鉴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学修养。

总之,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浅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浅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浅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也得到了推广,“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不断实践、探索的方向。

在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做到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到“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论文中,我将谈谈自己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理解,并提几点浅显的建议,让自己努力做到如文中所说。

关键词:主体;学生;教师;素质教育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也越来越明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改革中我们一直注意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活动时间,现实中老师总以为减轻学生负担就是尽量少布置作业,而这样是不可取的。

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不只是减轻学生负担那么简单,作为老师应该改变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单独的老师授课制转到学生主动学习,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可以把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自觉的去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作用。

本论文不仅指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含义,也说明了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且从多个方面来描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本文主要写了从教学目标、时间安排、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方面来说明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当然这是笔者针对一些现象提的一些建议,一定有不全面的地方,相信通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在这方面一定会有不少收获,笔者在教学互动中也会做出更多的探索。

二、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认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课堂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而不是简单地在时间和活动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次”。

我们都知道,从哲学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发展的,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的自身运动引起的,事物内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作者:涂强来源:《新时代教师》2013年第08期当前,全国各地积极推进的课程改革是一种全面创新的教育。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彰显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也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最高表现。

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是“老大”,历来是各类考试的必考而且是首考的科目。

小学语文课程是基础课,是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起着传承中华文化和凝结民族感情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育要想适应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必须在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溶入创新意识教育,才能在新时期给语文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

1.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本位”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本位,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往往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作为唯一标准,而掌握知识的程度又往往以考试分数作为最终尺度。

尤其是在以升学率论质量观念的指导下,语文教育质量也只能以获高分为最好,升学率成为教育质量的代名词,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的教育已从学校教育转向终身教育,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博闻强记已不是大脑的主要任务,一个人重要的不是他已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纵观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都已把教育改革的着眼点放在了培养学生能力上: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转变。

基于此,语文教师也要适应这种教育改革潮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以能力为本位,要求教师明确语文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不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

教师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使学生从对语体的感受、鉴赏走向创造,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使他们不仅善于继承过去,又能积极地适应现在,更能勇于开拓未来,成为21世纪成功的劳动者和全面发展的人。

2.以弘扬学生主体精神为教学宗旨素质教育强调教学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

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首先,语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朗读、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种过程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

其次,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有的学生天生好动,有的学生内向害羞,有的学生喜欢思考,有的学生喜欢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比如,对于好动的学生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对于内向的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于喜欢表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写作机会。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最后,语文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写作、诵读等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观等个性特点,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语文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思想,拓宽视野,丰富个性内涵,提高个性素养。

总之,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现。

《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2期上·目录

《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2期上·目录

《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2期上·目录《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2期上·目录教育视窗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蒋红梅冯专(3)寻回孩子逝去的“真”——浅谈小学生个性化习作指导包兆瑜(5)辍学——职业教育的软肋戴明珠(7)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有效开展策略林浩然(9)化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吴伟(11)学校建设浅析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张兵(13)加强小学安全教育的探索郑辉(14)师资建设情感教育——“俘虏”学生心灵的法宝罗茂林(15)师生交流艺术之我见包培华(16)思想政治教师需要“美”常新叶(17)爱心相伴理解相随——微笑面对课堂偶发事件张婧(18)职业教育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王小川(19)浅谈数学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影响杜燕蓉(20)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之我见李云兵(21)信息技术浅议怎样组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赵海培(22)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点滴体会姜桂增(23)浅谈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薛亚冬(24)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李蔚(25)浅谈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作用徐凤霞(26)素质教育如何有效快捷地提高高三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黄午娇(27)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王呈祥(28)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浅谈刘建国(29)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谢万新(30)倾听,共鸣,演绎精彩——课堂教与学的新策略李春红(31)语文教学应加强人文教育申庆芳(32)浅析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姚少强(33)寻找歌曲内在美挖掘歌曲内涵徐建梅(34)从“写影评”谈小学作文教学王德才(35)开展“研究性教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陈晓燕(36)让数学教学在实践活动的乐园里栖居王占环(37)小学数学与环保教育的探索柴玉均(38)阅读教学之我见曹丽萍(39)彰显综合实践活动提高物理教学效益赵爱萍(40)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陈光萍(41)如何引领学生挖掘数学知识中蕴涵的转化思想顾明霞(42)小学音乐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荣仔恒(43)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郭养伦(44)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李保华(45)浅谈审美教育对农村美术基础教育的作用王宁(45)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夏秀萍(46)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梁雪(47)挖掘说话素材让小学生“乐说”王蕾(48)谈低年级说话训练徐凤兰(49)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探索郑树娟(50)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培养浅析李海霞(5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与个性发展王平英(52)让音乐融入历史课堂曾方红(53)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杨柳泉(54)适时开展课前活动有助提高科学素养王芳(55)教学研究对称变换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苗建成王民(56)认知结构同化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李丽乡(57)初探高中化学新教材在教学中科学方法的培养孙凤莉(59)高中数学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实践活动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胡述洪(60)数学试卷讲评策略管小波(61)五个“注重”使初中数学课堂更实效刘德远(62)体验——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何兵(63)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张军波(64)化学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杨九只(65)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激发主体参与——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赵晋春(66)积累材料是写作的关键——浅谈在聋校作文教学中怎样教学生积累材料李敏(67)如何让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有味关迎霞(68)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两点认识丁汉友(69)语文教学的生活思考曾慧玉曹迅栋(70)优化数学作业设计体验数学学习乐趣耿磊(71)如何应对数学总复习中的高原现象廖清华曾昌万(72)浅谈阅读教学中课堂表演手段的运用王春亭(73)理解运用“类比”提升学习效率胡军(74)试论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吴芳(75)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李永武(76)攀英和语文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率王淑秀(77)向暴力作业说“不”吴晓琦(78)如何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王永花(79)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吴艳辉(80)情境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几点尝试王斌(81)课程建设浅谈作文教学的创新董雪英(8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进新课程理念,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李久昌(83)小学数学文化校本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王建荣(84)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探讨马秀芹许崇善(86)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郑春萍(87)浅论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李永康(88)论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数学活动课尹金萍(89)关注课堂细节打造高效历史课堂陈晓萍(90)浅议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崔秀霞(91)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冯帆(92)创设有效数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马长宇(93)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徐红霞(94)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浅析慕湘云(95)利用教学文本打造高效课堂马海燕(96)改变数学学习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索中芳(97)试析中学音乐教育改革之方向杨秀玉(98)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刍议孙爱莲(99)调动多方因素搞好语文教学田志伟(100)置于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浅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吴承珍(101)优秀教案小学数学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付小良柴大淼(102)班级管理用真情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牟翠娟(103)班主任工作之所想王永鹏(104)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孙成美蔡武进(105)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王亚芬李秀娟(106)阳光普照启迪心灵刘霞(107)德育工作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王立范(108)在体育课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索徐艳红(109)优化两个环境抓好学生爱国教育工作陈汝林赵桂兰(110)心理话题谈心理学在历史课中的点滴运用武轶辉(111)赏识教育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柏洪海吴慧(112)英语学习浅谈精加工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李艳艳(113)浅析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冯雨新(114)走出机械记忆的英语教学怪圈刘淑华(115)谈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朱显红(116)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我见宏轶风(117)浅析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孙瑞英(118)浅谈中学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钱入玉(119)新课改时期的英语课文教学探索宋翠萍王彬(120)谈小学英语教学的新观念王朝晖(121)让“情趣”为初中英语教学导航杨红(12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经验浅谈宁秀娟(123)依托教学文本,激活学生英语自主阅读的能力王素敏(124)体育交流中小学生体育消费观之我见许兴梓钟挥云(125)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赵玉杰赵凌云(126)浅析新形势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张宇庭(127)对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陈心涛(128)。

论文选题题目

论文选题题目

中文系2009级语文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备选题目一览表中国古代文学1.《山海经》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2.中西神话比较研究3.《诗经》及其作品研究4.《左传》及其作品研究5.《左传》《国语》比较研究6.《国语》成书探源7.试论《战国策》的时代特色8.楚辞与屈原研究9.《诗经》与《楚辞》比较研究10.孔子作《春秋》考论11.《孟子》探微12.庄、老比较研究13.《庄子》新探14.《史记》及其作品研究15.《史》《汉》比较论16.《汉乐府》新探17.试论《古诗十九首》在比兴手法上的创新18.从元代水浒戏到《水浒传》看李逵形象的演变19.《西厢记》崔莺莺与《墙头马上》李千金形象比较20.论《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21.论《西游记》中的妖魔22.孙悟空形象之我见23.谈《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衬托手法24.杜丽娘·林黛玉·陈芸:明清文学中三个女性形象比较25.从晚明社会思潮看《灌园叟晚逢仙女》的思想内蕴26.论张养浩的散曲创作27.论《蒋兴哥重会珍珠衫》28. 蒲松龄的鬼怪情结29.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及其体现出的时代精神30.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妓女形象31.杜甫诗歌的“诗史”性及其特色32.白居易讽谕诗的价值及的特色33.苏轼及苏门弟子的词之创作论34.《水浒传》传奇性之我见35.晚唐五代词风格论36.南宋辛派词人的创作及得失论37.《桃花扇》人物论38.试比较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薛蟠人物形象异同39.试论《红楼梦》中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个人情绪40.试分析《红楼梦》中人物对话时所伴随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深入功能41.试分析《水浒传》中林冲形象的典型性42.试分析《水浒传》中三个英雄女性与三个反面女性在写法上的异同43.试分析《水浒传》中宋江与李逵的关系及宋江毒杀李逵的悲剧特色44.试论《三国演义》中人才与死亡观的冲突45.试分析《三国演义》中作者塑造诸葛亮形象所用的创作手法46.试分析《三国演义》中关羽性格悲剧及其对蜀汉形势之影响47.试论“异质同构”现象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塑造的典型性48.比较分析唐传奇、宋话本、元杂剧相同题材中女性形象之不同点49.试分析《西厢记》中崔莺莺性格中的矛盾冲突及其必然性50.试论关汉卿戏曲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化51.试分析元散曲创作与元杂剧创作在语言上的异同52.试论元杂剧(关汉卿)的悲剧意识53.试比较分析《西厢记》中崔张爱情与《牡丹亭》中杜柳爱情之异同54.试论汤显祖传奇创作中“生”角的类型化现象55.试论《长生殿》中背景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补充效果56.试分析洪升创作《桃花扇》时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手法57.试比较分析元杂剧与明清传奇创作中人物道白的特点58.论清代小说中的“侠义”形象59.论李贽“童心说”对明清小说创作的影响60.才学小说的生成意识及文化意义61.也谈公安派(唐宋派、桐城派)文学主张的得与失62.三言二拍作品研究(可选择单篇)63.《镜花缘》思想、艺术问题研究64.乡邦文学家(作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1.鲁迅小说主题研究2.鲁迅小说的“黑暗意识”3.鲁迅小说的“人间苦”4.鲁迅小说里的知识者与梦5.鲁迅小说里的还乡6.鲁迅的叙事艺术(小说、散文、杂文各选一种或一个角度)7.作为现代知识者鲁迅的独立人格研究8.鲁迅的历史想象与现实建构——鲁迅思想主题、方法的来源之一9.黑暗的阴影:鲁迅历史记忆和现实体验的特点10.从《伤逝》看“五四”启蒙与个人幸福11.知识者的心灵栖居——读《在酒楼上》12.《朝花夕拾》研究(话题、问题自定)13.《两地书》研究(话题、问题自定)14.鲁迅日记研究(话题、问题自定)15.鲁迅书信研究(话题、问题自定)16.对《女神》评论的研究(可缩小范围,如对闻一多《女神》的评论研究)17.自我的悖论——《女神》中“自我”的叙事18.郭沫若早期诗剧与少年中国的乌托邦激情19.郭沫若历史剧的想象与抗战的现实建构20. 艺术与革命——作为诗人与政治活动家的郭沫若多重人格建构21.茅盾小说的身体叙事22.《霜叶红似二月花》的叙事规范23.《子夜》的意识形态叙事研究24.茅盾的“作家”论研究:25.茅盾“作家论”的写作研究26.茅盾“作家论”写作模式与建国后文艺评论写作的关系研究27.茅盾的书评与鲁迅的书评写作比较研究28.茅盾“作家论”与沈从文“作家论”比较研究29.茅盾的书评与胡风书评写作的比较研究30.茅盾的作家作品评论与李健吾作家作品评论的比较研究31.青年批评家与文艺领导——“身份”对茅盾文学批评写作的规约32.郁达夫小说对“力比多”的处理33.现代诗的歧途——胡适《尝试集》《谈新诗》对现代诗歌的影响34.《家》的写作模式与接受心理的互动——作为畅销书的巴金《家》研究35.信仰、献身、革命——巴金《爱情三部曲》的无政府主义激情36.从《憩园》看巴金对“家”文化态度的变化37.从“否定”到“调整”—--从《家》到《憩园》的转变看巴金对“家”文化的调整38.老舍《二马》中的中西文化参差和对照39.北京人眼中的伦敦人与伦敦人眼中的北京人——老舍《二马》中的文化参差和对照40.《骆驼祥子》隐喻的世界图景和人性模式41.民族战争的坚守与超越——老舍《四世同堂》对战争的两层理解42.《断魂枪》《老字号》对传统文化式微的惋惜43.湘西地方民俗在沈从文小说中的审美功能和文化喻指44.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与自身创作的关系研究45.沈从文小说中的精神分析学——以《八骏图》为例46.沈从文桃花源记的“常”与“变”——从《边城》到《长河》47.桃花源里的“常“与”变”——从《边城》到《长河》48.《从文自传》研究49.《湘西》《湘西散记》研究50.沈从文早期小说研究51.沈从文文体建构研究52.压抑的代价:女人变魔鬼——《金锁记》的精神分析53.“真心”崩溃:母亲变“魔鬼”——对《金锁记》中七巧对待儿女方式的心理探析54.“倾城”原来为“真心”——《倾城之恋》的创作心理动因探析55.张爱玲《流言》研究56.《围城》的结构、隐喻隐含的世界图式和人的宿命57.“再别康桥”:徐志摩对西方学院文化的诗意建构58.藏克家《老马》形象蕴含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哲学意味59.曹禺对巴金《家》戏剧改编的心理动因60.土改小说的模式——以《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例61.鲁艺学生的文艺批评——以贾芝、金灿然等对何其芳的批评为例62.英雄是怎样被塑造的——论当代文学体制对英雄形象塑造的规范和引导63.两个“小林”的故事:——对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与《一地鸡毛》的两种文化生态考察64.对于新中国“诞生”的文学考察——以《红岩》为中心65.“英雄”是怎样诞生的——对于雷锋故事的考察66.“红色传奇”:1950-1970年代小说中的英雄67.“红色传奇”:1950-1970年代小说、电影、歌曲中的爱情叙事68.“红色传奇”:1950-1970年代招贴画中的政治叙事69.“红色传奇”:1950-1970年代小说、电影、歌曲中的少年儿童叙事(成长无烦恼:1950-1970年代小说、电影、歌曲中的少年儿童叙事)70. “红色传奇”:1950-1970年代小说、电影中的家庭关系71. 阶级斗争:1950-1970年代小说对现实的想象72.真实与虚构——王安忆《小鲍庄》的历史叙事73.“大雁塔”与“黄河”的祛魅——韩东等后朦胧诗人反英雄主义书写74.作为消费阅读的网络文学研究75.作为消费阅读的网络小说研究76.作为消费阅读的网络诗歌研究77.网络视频的文学史记忆和方法研究78.网络视屏的历史记忆和方法研究79.博物馆里的“政治”——对博物馆内容、形式陈列的考察(落实到具体博物馆)80.主题公园里的文学想象(落实到具体主题公园)81.中学生的文学想象来源研究——建国后语文课本中的文学陈述82.建国后中学课本中的历史叙事83.“成长小说”与五、六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84.“诗化散文”与政治话语85.“英雄”的成长路径——建国至“文革”文学中的英雄形象塑造86.寻根者的文化纠结87.当下战争题材小说的审美取向88.《白鹿原》与新历史主义89.“爱情”因何消亡——建国至“文革”小说中爱情描写性质研究90.私语空间——陈染小说与女性主义91.“朦胧诗”中的死亡主题92.杨炼诗歌中的大海意象93.第三代诗歌中的戏仿和反讽94.草原和雪域——海子和昌耀诗歌的抒情背景95.柏桦、张枣诗歌中的古老中国96.欧阳江河诗歌中的时间观念97.西川诗歌中的神秘主义倾向98.于坚诗歌中的日常生活叙事99.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对于多多、王家新的创作影响100.中国当代诗歌中的江南——以杨键、庞培、潘维为例101.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102.“朦胧诗”及诗人研究103.杨朔的散文研究104.60年代与90年代长篇小说的比较研究105.对90年代小说“个人化”的研究106.论90年代大陆文坛的“通俗文学热”107.略论90年代中国文学的得失108.汪曾祺小说研究109.张贤亮小说研究110.刘震云小说研究111.王安忆作品研究112.池莉小说研究113.余华小说研究114.莫言小说研究115.海岩小说的叙事模式116.《马桥词典》研究117. 论新历史主义对于新历史小说的主要影响118. 论马原小说创作的叙事特征119. 论八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崛起的缘由120. 论中国大陆八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的成就与不足台港文学1.探析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2.论白先勇小说中的悲剧意识3.论白先勇小说的创作特色4.佛、道思想对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5.金庸小说中的儒家文化与侠义精神6.金庸笔下“侠”的形象7.探析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8.琼瑶、亦舒、李碧华言情小说比较9.从琼瑶、亦舒的言情小说看台港女子的爱情观10.台湾诗人的乡愁——浅析纪弦、余光中的“乡愁”诗外国文学1.论哈代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流变2.于连与拉斯蒂涅形象比较研究3.从《喧哗与骚动》看意识流小说的创作特征4.论卡夫卡笔下的变形人物5.论托尔斯泰的创作思想(兼与陀斯妥耶夫斯基比较)6.论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7.论果戈理笔下的“小人物”(兼与鲁迅小说比较)8.拜伦与普希金比较研究9.论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形象10.论《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11.评《简爱》的爱情主题12.《呼啸山庄》主题研究13.浅析中西创世神话的异同点14.试析古希腊文学蕴涵的人本意识15.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复调”艺术16.理性与信仰的矛盾: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体现的“惩罚观”17.论托尔斯泰人道主义精神中的空想成份和宗教色彩18.浅析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19.试析现代派文学体现的“丑”与“审丑”取向20.浅论《荷马史诗》的战争观和妇女观21.比较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在审美倾向上的异同22.试析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到“新人”的转变23.论现代派文学的反英雄色彩24.试论《神曲》中两希文化的对立与融合25.浅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地位和影响26.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试论《堂吉诃德》27.试论《堂吉诃德》与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关系28.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丑角形象29.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30.《麦克白》与《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比较研究31.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的形象比较研究32.试论莫里哀喜剧人物的类型化特征33.“浮士德精神”的现代阐释34.浅论《浮士德》的艺术特色35.“拜伦式英雄”的现代阐释36.论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与独创性37.试析俄国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38.从《叶甫盖尼·奥涅金》看俄国文学“多余人”的精神失落39.浅谈《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婚姻意识40.《等待戈多》的荒诞性与真实性语文教学论1.当代诠释学观照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2.感悟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尝试3.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研究4.论语文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5.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6.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7.元认知与语文写作教学8.中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9.对语文教学中的网络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0.苏教版与人教版中学(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11.新课程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探究12.论语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13.中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14.“对话”理念指导下的新课程阅读教学研究15.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16.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7.诗歌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策略研究18.小学语文中口语交际教学与以往听说训练的比较研究19.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新探20.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策略研究21.新课程中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优化探索22.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分析及改进措施23.以发展思维为前提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文学概论1.当代商业社会中文学消费问题的思考2.文化研究对文学研究的挑战3.“语不惊人死不休”——试论形式探求的积极意义4.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理论的反思5.谈福斯特“扁”和“圆‘的人物6.“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试论文艺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7.从创作过程看形象思维的作用8.从人性看文学的“共同美”9.文学的民族性与文学的世界性10.母题的文化心理蕴涵现代汉语1.论《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音位学原理2.报刊图书中的汉语拼音应用考察3.家乡话的声母辨正4.家乡话的韵母辨正5.家乡话的声调辨正6.家乡话的入声辨正7.家乡方言和周围方言基本词的对比研究8.城市普通话使用状况调查9.现代形声字的表音问题10.现代形声字的表义问题11.汉字部件分析中的一些问题12.某一特定范围汉字使用情况调查如:大学生(或大学教师)的规范用字,城市社会用字……13.论合成词构成方式的辨别方法14.论现代汉语的特殊构词方式15.词和短语划分中的两难情况考察16.论等义词的运用与规范17.《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中的一些问题18.现代汉语某一方面新词语的用法调查如:教育类,经济类,科技类等19.现代汉语字母式借词的使用和规范20.词性判定中的疑难现象分析21.多义性与兼类词的构成22.某个副词的语义语用功能23.近义词语的辨异比较分析如:正—在—正在,每—各,一切—所有—任何……24.形容词词语作谓语(或作状语)的考察25.某种特殊句式的形式特点和表义特点如:无定主语句,周遍主语句,“他打球打得很好”……26.某种分析方法的规则及运用问题如:替换法,扩展法,层次分析法……27.某种语法成分的语义指向分析如:补语,谓词性宾语……28.某种格式中的关键词的语义特征分析如:双宾句中的动词,存现句中的动词……29.某种句子语气类型的构成和表达特点30.某方言中一种特殊语法现象的考察31.某国家留学生的语法偏误分析32.某种对话类型的语法特点如:教师与学生,医生和病人,警察与犯人……33.误解现象与话语交际原则?34.人称代词活用现象的语用学分析35.某一同义表达形式的修辞语用分析如:“爱人”及其同类语,“死”及其同类语,某产品(商品)广告语(或说明语)比较……36.多语家庭的语言生活调查?37.xx方言土语与地方文化38.现代汉语xx方言熟语的文化特色或修辞特色(与外国成语或谚语比较)39.某方言的禁忌语与吉利语研究40.报刊中的语言失误分析41.某作家(或作品)的语言风格研究42.论熟语词43.论某类词的修辞作用(如代词,量词等)44.各种语法图解的比较研究45.书评(评论某一语言学著作或某一语言学家的系列论著)46.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研究47.论全句的修饰语48.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49.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50.词类的虚实标准和系统性51.词的兼类和活用52.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53.实词的重叠形式及其用法54.存现句的结构和用途55.非主谓句在文章中的使用情况56.句子分类的不同角度和句型古代汉语1.《诗经》用韵的几个特点2.《楚辞》用韵的几个特点3. 《战国策·赵策》与《史记》相关部分语法比较研究4.各家对《广韵》反切上字分类述评5.从《广韵》到《中原音韵》看汉语声母系统的变化6.《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通假述评7.“六书”说的适用范围8.“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9.“三书说”述评10.试论词的言语义11. 今文《尚书·商书》与《<史记》相关部分词汇比较研究12.略论《说文解字》中的声训13.王念孙对语源学的贡献14.论词典释义的系统性15.论多义词内部的小系统16.“道”词义引申系统图17.“于”字用法的历史演变18.古今汉语中“所”字的词性问题19.“是”字句研究20.“被”字句研究21.魏晋南北朝文献中“他”字的新用法文献学1.关于汉字构造学说的综述2.释“×”(单字形音义综考)3.专书虚词研究4.《史记》三家注注音研究5.《史记》三家注训诂条例6.《汉语大字典》某部引《史记》考校7.今古文经学研究综述8.孔子与六经关系研究综述9.司马迁生卒年研究综述10.《史记》的成书、流传、亡佚、续补研究综述11.《列子》真伪研究综述12.中国简帛图书的形制与内容概述13.乡贤人物考述14.文学名著(著名作家创作)研究综述汉语修辞学1.变式句的句法、修辞功能浅析2.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特点3.某一位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特点(比如鲁迅、张爱玲、贾平凹等)4.论语言中词语的社会文化意义5.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6.视点选择在语言表达活动中的作用7.论交际的矛盾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关系8.外语词语和句式在现代汉语口语或书面语中的作用9.禁忌语和委婉语浅析10.汉语中的同形异义现象(即多义现象)浅析11.汉语中的同义异形现象(即同义现象)浅析12.论汉语语音美的主要表现形式(某某作品的语音修辞特色浅析)13.论比拟、移就的区别14.论婉曲、暗示、象征的区别15.借代格简析说明:1.上列各题基本为选题方向,仅供参考;各位同学可根据个人兴趣及特长选择,并在有关导师指导下最终确定毕业论文题目。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论文题目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论文题目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毕业论文写作参考题目一、教材教法研究1、新教材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2、高中语文新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3、《我与地坛》教学方法与艺术4、浅谈《孔乙己》中的人物描写5、浅谈《荷塘月色》的写景艺术6、《边城》的人物性格分析7、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与收束艺术8、语文教师备课的艺术9、浅谈教材处理艺术10、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浅谈11、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艺术12、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学13、中学语文教材文化的视角研究14、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15、浅谈阅读教学中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16、谈新教材中的审美情趣17、浅论中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18、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19、论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20、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导读角度初探21、中学语文听说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22、中学文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3、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研究24、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研究25、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研究26、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之研究27、浅谈新课的导入的艺术28、试论《林黛玉进贾府》精妙绝伦的艺术特色29、谈谈如何确定语文的教学目标30、谈谈如何确定语文的重点二、教育教学1.试论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新课程的语文教学2.浅谈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3.试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功能4、试论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5、语文学习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6、试论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7、试论中学古诗文中人文精神8、论蔡元培的语文教育思想9、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10、浅谈对语文课程的认识11、试论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12、语文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的艺术13、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14、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15、浅谈教师的语言修养16、语文美感教学的理论思考17、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18、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19、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20、陶行之创造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改革研究21、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22、阅读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23、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24、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5、中学语文情感教育探究26、中学语文教材教育思想的研究27、阅读教学的原则28、试论语文教学的创新29、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途径30、论中学语文学习中创新思维的培养31、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初探32、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33、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34.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35. 论阅读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三、教育教学改革1、口语交际的话题选择与活动组织2、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语文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作文教学策略4、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的思考5、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评价6、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研究7、新课标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初探8、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9、对新课程标准下古诗文教学的思考10、浅谈新课程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11、新课程语文教学评价研究12、新课程教学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13、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14、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15、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四、多媒体与教学1、多媒体与阅读教学2、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3、试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4、谈多媒体课件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5、中学语文阅读课多媒体课件的类型五、写作理论与作文教学1、浅谈学生作文教学2、作文教学之我见3、试谈中学生创新作文写作4、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5、口头作文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6、试论开放式作文教学7、试论话题作文8、命题作文研究9、高中作文思考10、浅谈中学作文教学六、班主任工作1、班主任工作的艺术2、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创造性个性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4、浅谈班级凝聚力的形成5、班主任素质之我见6、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7、班风建设与班主任自身素质8、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9、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艺术10、班级“主题活动”的创新11、浅谈班主任正确处理与科任教师的关系12、赏识——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13、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下中学语文课外作业的创新思维网络状态下诗歌六步自读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试论语文教学课内与课外的“衔接”新中国中学文学教育的流变与反思语文教育中的合作教育高中语文新教材批判论语文教学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职业中专应用文交往教学模式初探试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作文教学模块建构学生语文成长记录袋评价研究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教育农村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的观照与反思——新邵县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关于我国当代中小学诗歌教学的思考语文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研究论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论语文美育与人格塑造科学主义与中国语文教育百年改革拓展“期待视野”发现“意义空白点”中学语文课程价值观教育研究中学生言语表达技能训练模式初探关注词语的多元文化信息增强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后现代课程观与语文教育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诗歌教学的传统与现状及其策略细节描写的鉴赏与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中学语文情感教育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初中语文的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呈现策略的设计“文选型”高中语文阅读教材“练习体系”的建构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西方现代文学观和批评方法对职校文学教育的启示论作文教学中的说写结合现代语文教育人本论高中写作教学困境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汉语成语在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功能对话精神与语文阅读教学实践高中生中文写作与英文写作的比较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实现“意义建构”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中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文本意义的阐释与建构中学语文阅读策略与英语阅读策略教学之比较研究言语教育观念的迷失与回归语文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及培养策略语感本质探求与语感培养策略研究诵读教学法溯源与重构用联想开启中学作文教学之门思维训练与中学写作教学的整合论语文民主教学观的建构经典阅读教学研究朱自清阅读教学思想研究语文内隐学习理论与实践大陆、台湾九年一贯制《语文课标准(纲要)》的比较研究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中学语文阅读评价改革研究基于网络的作文评价系统研究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学校语文教育语文个性教育研究语文积累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语文人本化教材研究语文反思性教学探索简评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精神的贯注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探论中专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的理念与实践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中最佳学习状态激活与维持的探究中专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整体设计语文信息化教学理论综述与教学探索初中生写作语言素养的形成现代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教学整合研究职教语文教学现状及激活策略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索初中语文交往教学方法初探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审美教学刍议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高中文科学生数学思维特点实证研究试论语文课程中的发展性学生评价语文情感教学初探运用熵原理构建开放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新体系高中语文研究性写作教学探微在语文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浅论阅读教学中的个性与共性

浅论阅读教学中的个性与共性

浅论阅读教学中的个性与共性鉴于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统一讲解分析、统一理解感悟答案、统一教学方法标准等一元解读方式对学生创造天性的无情扼杀,新课程改革将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强调注重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以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已经开始摒弃传统课堂弊端,大力提倡个性化阅读,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

我们可喜地看到,语文教学出现了新景观:对课文的理解不再定于一面,允许有多种答案;对课文的评价不再定于一种,允许有个人偏爱;让学生从课文中跳出来,观察讨论社会现象。

课堂教学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百家争鸣”,给课堂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学生的个性意识在觉醒,个性能力在增强。

不仅如此,随着师生角色的变化和教材定位的变化,阅读教学的方式也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

可以说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是关注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具体表现,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阅读方式。

看到新局面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一些新的矫枉过正的现象:现在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嘴边挂着的都是“个性化阅读”,但我们的老师并没有从本质上理解个性化阅读。

“你对,他对,大家都对……”似乎学生怎么理解都是对的;“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只要是学生讲的都是值得表扬的,即使是错误的答案,也会被贴上“个性化”的标签……语文阅读教学在打着“个性化阅读”的旗帜下,不知不觉滑向失控的边缘。

基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认为必须辩证地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个性化阅读要突出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六年级语文学习的个性发展

六年级语文学习的个性发展

六年级语文学习的个性发展语文学习在小学六年级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密切相关,对学生的整体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语文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自信心以及创造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六年级语文学习的个性发展。

一、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个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思想以及见识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最喜欢的题材和文体,从而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馆资源和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二、注重培养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觉,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个人魅力。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日记、作文等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表达。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写作话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注重培养口语表达能力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学生个性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通过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演讲比赛或者朗诵活动,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鼓励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思考问题,并给予充分的发言权。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思辨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精选】青田县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论文评比获奖篇目

【精选】青田县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论文评比获奖篇目
7、适应课程改革实行探究学习山口镇中周樟春
8、浅论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山乡校季国芬
1、从三位老师的争论谈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温溪高中王海燕2、设计学习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阜山中学叶庭鑫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几点尝试青田二中郑素琴4、要课堂生成,也要预设成功仁庄镇中刘陆宏5、加强解题反思,提高思维能力中山中学朱献伟6、给心灵七彩阳光,让创造思维飞翔山口镇中李全碧7、从"全收全改"谈数学教学中的改作章旦中学熊丽8、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探究温溪一中孙琼珩9、创新学习--数学教学的活动源泉华侨中学陈崇毅10、对开放型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青田二中何跃伟11、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青田二中徐靓
二等奖
1、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船寮高中赵大珠
2、使用整体法,巧解物理题青田中学熊愿英
3、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的构建船寮高中胡广军
4、物理教学中“情”与“理”的和谐温溪高中梁国英
5、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问题设计青田中学徐孟彪
6、新课程下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青田中学周清华
三等奖
1、浅谈多媒体辅助教学对物理教学的影响青田中学周林军
7、浅谈高三英语教学的应对策略船寮高中徐贵云
8、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尽快走进新课程船寮高中陈巧燕
9、英语词汇学习的精细加工策略及其教学职业高中陈晓华
10、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理论的运用职业高中麻慧燕
11、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温溪高中丁飞雪
4、高中政治
一等奖
1、网络游戏成瘾对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启示青田中学章根平
3、新课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青田中学邓显伟
4、鲜活的地理课岂能教死中山中学朱永泉
5、案例教学的反思船寮高中李想峰

个性化的初中语文教学

个性化的初中语文教学

浅析个性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要求是新课标要求下,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一个方面。

介绍了什么是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并且提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个性化以及实现了以后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个性化;初中语文;教学个性化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为真正目的,是一种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方法。

要实现个性化的初中语文教学,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个性化的语文教学。

一、个性化语文教学的内涵所谓的个性化教学,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实现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的内涵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面:教学的人性化、教学的个人化、教学的特色化,以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个人。

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部分问题。

如:功利性的教学等等,这些不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也十分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个性化教学,是我国“个性化”教育理念的一种要求,在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有利于促进我国语文学科事业的发展。

二、实现个性化语文教学的途径了解了什么是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接下来,我们要从以下方面说明如何实现这种教学方式?1.实现个性化的语文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处理。

这一方法的前提是教师要先通读课本,对课本有十分详尽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教材的细划分,对于重要的信息进行侧重的分类。

在教材处理中,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要坚持教材处理的一般性原则。

对一名语文教师来说,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重要。

教师只有将教材的内容化为自身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关注点来合理安排教材的传授。

2.对教学过程要进行个性化处理教学的过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要进行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学生通过教师获得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脾性,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才能把教授的内容用到最大化,也就是古人提出的“因材施教”的观点。

教学中的个性发展

教学中的个性发展

教学中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个性发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作为教师,首要任务是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交流和问卷调查等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材料。

通过差异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发展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管理学习时间,提供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

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需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当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倾听学生的声音和意见,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

同时,教师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五、强调多元评价个性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当关注他们的兴趣、创造力和自信心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作品表现、参与度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全面评价学生的个性发展情况。

通过多元评价,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六、个性化辅导除了在课堂上注重个性发展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个性化辅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和需求,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学生个性特点

学生个性特点

学生个性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学生个性特点也变得愈发明显和多样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这些特点既是学生与众不同的标志,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学生个性特点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特点进行教育。

一、学生个性特点的意义学生个性特点是学生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它包含了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众不同,他们的喜好、兴趣、价值观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

正是因为学生个性的存在,才使得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首先,学生个性特点对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些学生天生好奇心旺盛,渴望探索新知识;有些学生对逻辑思维敏感,擅长思考和分析;还有些学生善于表达和沟通,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学生个性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社交和人际关系中的表现。

有的学生外向开朗,善于与他人交流,容易融入集体;而有的学生内向害羞,对陌生人保持警惕,更喜欢独立思考和行动。

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可以帮助教师适当地调整教学策略,创造有利于学生交流和合作的教育环境。

最后,学生个性特点是他们个体发展的重要基础。

每个学生都希望被认可和尊重,而这一点正是建立在了解和关注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

只有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体化的成长。

二、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教育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他们个体发展的全面性和健康性。

下面是一些建议:1. 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用以任何方式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要对学生个性进行任何歧视或偏见。

2. 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学生个性特点不同,对学习方式和方法也有着不同的偏好。

教师可以多方面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创造积极的学习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有 关 图 片 、 资料 ; 喜 欢 朗读 的 同学 , 可以尽情地读一读。 如 果
还有 什么 别 的 办 法 也 可 以 。 ” 学 生 个 人 独 立 思 考 — — 分 小 组 合 作学 习— — 到 其 他 小组 采访 学 习方 法 。 这样 的 教 学设 计 . 立 足 于学 生 个 性 特 点 , 让 学 生 用 自己喜 欢 的 方 式 学 习 。 真 正 体 现 了 对 学 生 的 尊 重 和信 任 , 把 学 习 的主 动权 交 给 了 学 生 , 让学 生充 分 动 了起 来 , 课 堂 上 充 满 了生 动 和 乐 趣 , 形成 了主动 、 生 动 和 互 动 的浓 烈 氛 围 。 二、 联 系生 活 。 开辟 个 性 发 展 的 途 径 长 期 以来 , 语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 . 导 致 学 生 的 个 性 无 展 示 的 天 地 。善 于 培 养学 生个 性 的 老 师 常 常 会 突 破 狭 小 的课 堂 空 间 , 把 学 生 的 视 野 引 向万 花筒 般 的大 干 世 界 。 首 先 ,把 生 活 引进 课 堂 。学 生 的 生 活 蕴 藏 无 限 的教 育 价 值, 在 语 文 实 践 活动 中 , 教师要 善于捕捉 学生生活 中的资 源 . 把 学 生生 活 中 的资 源 作 为 张 扬 学 生 个 性 的 源 泉 。 语 文 教 学 要 缩 小 课堂 与生 活 的 距 离 , 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 。 滋 润 语 文 教 学 的 田园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浅 论 语 文 教 学 与 学 生 个 性 发 展
刘耀 俊
( 定 西 市安 定 区西 巩 驿 安 乐 学 校 , 甘肃 定西 7 4 3 0 2 1 )
个性 , 是 指 一 个 人 带 有 倾 向性 的 、 本质 的、 稳 定 的 心 理 特 征 的总和。 语 文 学 科 因 其 独有 的工 具 性 、 基础性 、 人文性 . 在 促 进 学 生 个性 发 展 方 面有 得 天 独 厚 的 优 势 。如 何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促 进 学 生形 成 良好 个 性 品 质 ? 结 合 多 年 的 语 文 教 学 实 践 与 研
究。 我谈谈见解。 立足课本 。 提 供 个 性 发 展 的 空 间 1 . 给 学 生 自主 的探 究 空 间 。 研 究 性 学 习 强 调 学 生 通 过 自身 实践 ,增 强 探 究 和 创 新 的 意识 。 学 生 通 过 自主探 究 性 的学 习 活 动 , 形成积极 、 生动 、 个 性 化 的学 习 方 式 。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 学生会针对特定情景 中 的事物仔细观察 , 并 且 提 出 问题 : 针 对 所 探 究 的 问题 , 形 成 简


单 的探 究 思 路 , 并 以 自己 的方 式 实 施 探 究 ; 学 会使 用 简 单 的 工 具 和设 备 , 收集 基 本 的信 息 、 数据 , 运用 信 息 和 数 据 , 对 问 题 做 出 简单 合 理 的 解 释 或 回答 。 我 们 必 须 真 正 把 学 习 的 自由 、 权 利、 空 间还 给 学 生 , 让 学 生 有 充 分 的 条 件 自主 探 究 , 真 正 实 现 自我发 现 和 发 展 。 师 生 情 感 融 洽 , 让 学 生 在 知 识 的探 索 、 能 力 的发 挥 上 达 到 最 佳 状 态 。 2 . 给 学 生 独 立 的选 择 空 间。 学 生 是 具 有独 立个 性 的 人 ,正 如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所 说 : “ 有 3 0 0 名 学生 就 会 有 3 0 0 种 不 同 的兴 趣 和 爱 好 。 ” 学 生 的 学 习方 式 和 个 性 特 点 差 异是 客 观 存 在 的 . 要 让 学 生 根 据兴 趣 需 要 . 学 会 选择 学 习 方法 、 学习形式 , 指 导 学 生 依 据 自身 特 点 , 或圈点 、 或 查写、 或操 练 , 重视学生个体 的有效参 与 。 重 视 学 生 的 独 立 个 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 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 出 来 。语 文 学 习 的方 法 是 多 种 多样 的 : 说一说 、 演一演 、 画一画 、 唱一 唱 、 找 一 找— — 只 要 有 利 于 学 生 语 文 素 养 的 提 高 , 学 生 的 健康发展 , 教 师 就应 创 造 一 切 机 会 让 学 生 学 习 、 实践 。 在 学 生 学 习课 文 时 , 我们可以引导说 : “ 同学 们 。 你 们 可 以 用 自己喜 欢 的方 式 分 组 自学 , 能用 自己 的 语 言 描 绘 文 中美 景 的 同学 , 可 以说一说 、 讲一讲 、 议一议 ; 喜 欢画画 的同学 。 可以 画一 画 文 中的 美 景 ; 喜 欢 收 集 资料 的 同 学 , 可 以 交 流 课 前 查 找
生创造性思维 、 求 异思 维 和 想 象 力 的 发 展 。 另 外 , 教 师要 经 常 引导 学 生 走 出课 堂 、 走 进 自然 、 走进社会 。 引导学生多观察 、 多 思考 、 多积 累 , 不 断丰富写作素材 . 让 生 活 的 源 头 活 水 成 为 学 生个性化写作的不竭源泉。 在 批 改 作文 时 . 教 师 要 尊 重学 生 文 章 的个 性 。 坚 持 多 就 少 改 的原 则 , 多 肯 定 学 生 的优 点 与 进 步 。 特 别 是 对 写 作 能 力 差 的 学 生 写 出来 的 文 章 ,要 尽 量 发 掘 他 们 作文 中的“ 闪光 点 ” , 不管是新颖 的开头 、 结尾 , 还 是 所 写 的一 件新鲜事 、 一 个 好 的词 语 、 句子或段落 。 都 应 给 予鼓 励 表 扬 , 使 他 们 感 受 到 写 作成 功 的喜 悦 , 维 护他 们 的写 作 兴 趣 。 四、 优化组合 。 发 展 差 异 在教学中 , 仅 靠 教 师 一 个 人 照顾 学 生 的差 异 . 满 足 他 们 的 特 殊 需要 是有 困难 的 。 我 们 可 以充 分 利 用 学 生 的 差 异 . 采 用 伙 伴 教 学 和小 组 合 作 学 习 的方 法 。以 此 弥 补 集 体 学 习 和 学 生 独 立 学 习 的不 足 . 从 而更 好 地 照顾 学 生 的差 异 。 1 . 小组 结 伴 互 学 。这 是 一 种 由 学 生 做 辅 导 老师 的教 学方 式 。由班 级 中能 力 较 强 、 较负责的同学 , 经 过 适 当 培训 。 做 学 困 生 的辅 导 老师 。 学生 做 辅 导 老 师 。 直接 受 益 的是 老 师 和被 辅 导 的学 生 。学 生 作 为 辅 导 老 师 .往 往 能 很 好 地 理 解 被 辅 导 的学 生, 被 辅 导 的 学 生 在他 们 面 前 能 畅 所 欲 言 。 陶行 知 先 生 说 : “ 小 孩 子 最 好 的先 生 . 不是我 . 也不 是你 . 是 小 孩 队伍 里 最 进 步 的 小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