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账户理论的超市DM特价商品促销管理理论探析
基于心理账户理论对返券促销的心理学分析
基于心理账户理论对返券促销的心理学分析近年来“返券促销”成为各大城市中大型商场的主要促销方式。
这种“满就送”的优惠方式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得到民众的追捧。
目前对返券促销的研究多着眼于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呼唤商家行业自律和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而缺乏对消费者特性及其心理的探索。
本文将基于心理账户理论对返券促销进行心理学分析。
一、返券促销特征及效果分析1.返券促销特征分析返券促销,是各大型商场常用的促销和价格策略,为打折销售方式的一种,是指对消费金额达到一定标准的消费者以返回购物券的方式打折的一种促销方法。
返券促销是一种相对新型的促销方式。
其主要具备如下特征:(1)面向顾客的部分性。
返券促销所指向的对象需是在商场中购物消费达到一定数额的消费者,这些人才能享受所赠予的代金券。
(2)返券促销的有条件性。
返券促销要求顾客购买商品必须达到规定的金额,分发的是一种“有条件的购物券”。
(3)返券促销的价格幻觉性。
所谓“价格幻觉”效应,是指消费者“感觉到的价格”低于“实际价格”,或使消费者感觉到获得比实际折扣更多的折扣。
由于消费者是根据他“感觉到的价格”来决定是否购买的,而购买时又是按照“实际价格”支付的,所以商家的促销活动如果能够使消费者产生“价格幻觉”就会增加销量和提升利润。
这是返券促销的最重要特征。
2.返券促销效果分析(1)虚拟降价刺激购买欲。
在返券促销中,消费者感觉到获得了比实际折扣更多的折扣。
影响这种价格幻觉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返券比率。
一般说,如果一个返券促销的方案是买P元返D元。
我们定义返券比率=D/P,买200返100元,返券比率为50%。
幻觉折扣率=1-返券比率如果上例中的返券方案改为买200返120元,则返券比例提高到了60%,幻觉折扣率降为40%,折扣优惠的幅度更大了。
对消费者来说,返券比率越高,幻觉折扣率越低,消费者心理上的幸福感就越强。
(2)返券漏出效果。
返券送出之后消费者如果不当场消费,很可能会遗忘,或者来不及在促销期内用完返券。
商品定价中的心理学调研报告
商品定价中的心理学调研报告一、引言商品定价是企业营销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是购买决策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商品定价不仅仅是基于成本和市场竞争情况来决定的,心理学因素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通过对商品定价中的心理学调研,探讨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二、理论模型1.心理定价心理定价是指根据消费者的心理感知和认知过程来定价的一种策略。
心理定价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消费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过程,来影响其对商品价格的感知和决策。
心理定价主要有三种策略:认知定价、情感定价和行为定价。
认知定价通过价格标签和数字的排列方式来影响消费者对价格的感知,情感定价则通过品牌和营销手段来植入情感因素,影响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程度,行为定价主要通过促销活动和打折策略来引导消费者购买行为。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所涉及的认知和情感因素。
心理因素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
认知因素主要是指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理性认知和感知过程,包括价格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情感因素包括消费者对商品品牌、外观等的情感态度,以及对价格的情感态度和接受程度。
行为因素主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反应,包括购买数量、频率和时间等。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通过实地观察,观察和记录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反应。
四、调研结果1.认知定价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发现认知定价策略对消费者的价格感知产生重要影响。
在商品价格标签排列方面,价格数字的大小和颜色对消费者的价格感知有明显影响。
较大的价格数字和鲜艳的颜色会给人以价格高昂的印象;相反,较小的价格数字和淡色调会让人觉得价格更实惠。
商品价格与其他数字(如原价、折扣幅度)的排列方式也会影响消费者的价格感知,比如原价划掉后的价格标签更容易让消费者感受到实惠。
促销管理的营销心理学原理
营销心理学原理在促 销中应用广泛,包括 产品定位、价格策略 、广告宣传等方面。
营销心理学原理可以帮 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 者需求,制定更有效的 促销策略,提高销售业 绩和市场占有率。
利用稀缺原理: 通过限量销售、 时互惠原理:在促 销活动中,提供 试用装、赠品等 福利,让消费者 产生亏欠感,进 而增加购买意愿。
单击添加标题
消费者决策过程:包括问题识别、信息搜索、方案评价、购买决策和购 后行为等阶段。
单击添加标题
消费者心理:受到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 作用,共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单击添加标题
促销策略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促销策略可以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认知、 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引导其做出购买决策。
PART FOUR
消费者心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动机和行为,是制定有效促销策略的基础。
诱因理论:利用诱因理论,通过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奖励或优惠,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心理账户:利用心理账户理论,通过不同的促销方式,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心理价位,从而 影响购买决策。
感知价值: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感知价值,增加购买的可能性。
品牌心理:促销 策略通过提升品 牌知名度和美誉 度,影响消费者 的品牌忠诚度和
偏好。
群体心理:促销 策略通过利用从 众心理、社会认 同等群体心理现 象,影响消费者
的购买决策。
利用消费者心理:通 过研究消费者心理, 了解其需求和偏好, 制定针对性的促销策 略。
价格策略:利用价 格优惠、折扣等手 段,激发消费者的 购买欲望和购买力。
PART FIVE
了解消费者心理:通过研究消费者 行为和心理,制定针对性的促销策 略。
利用从众心理:通过群体效应来影 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例如通过热 门排行榜等方式来吸引更多人购买。
超市商品促销打折方案研究
超市商品促销打折方案研究摘要:超市的迅速发展在给百姓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彼此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扩大销售额,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购物,各超市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采取各种营销手段,而促销恰恰是各种营销手段中不可缺少的,促销管理也就成为超市营销管理的重要部分.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目前流行的超市打折现象,认为超市商品打折虽在短期内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剩余,强化竞争,有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减少重复建设及产品雷同现象,但是过度竞争造成的竟相打折现象弊大于利,从长期看,最终会降低社会总福利.本文从促销打折对各主体的利弊分析入手,试图找出如何应对规范打折的思路和对策.关键词:超市;销售额;商品打折TITLEStudent:Instructor: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upermarket bring convenience to people's life,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each other is also increasingly fierce. In order to expand sales, attract more consumers to shopping, supermarkets have resorted to use all one's skill, adopt various means of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it is indispensable in the various marketing tools, marketing management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upermarket marketing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supermarket discount phenomenon of popular, supermarket goods discount is beneficial in the short term to improve consumer surplus, strengthen competition, advantageous to the enterprise operating mechanism, reduce the repeated construction and similar products, but the excessive competition caused by competing discount phenomenon more harm than good,from a long-term look, will reduce the social total welfar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s and cons of each subject's promotional discount analysis, trying to find out the ideas and the strategy to deal with standard discount.Key words:Supermarket sales; sales目录1 引言 (3)2 打折的相关概念 (4)2.1 打折的概念以及法律特征 (4)2.2 打折的具体种类 (4)2.3 折扣方法 (5)3. 超市商品打折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损害 (5)3.1消费者对商品打折的心理状况分析 (5)3.1.1基本假设及结构模型 (5)3.1.2实证结果分析及结论 (7)3.2超市商品打折带来的经济效应 (8)3.2.1吸引注意,刺激消费,迅速提高市场份额 (8)3.2.2促进销售 (8)3.2.3盘空库存,回笼资金,提高资金的周转率 (8)3.3损害 (9)3.3.1竞相打折,折了效益 (9)3.3.2频繁打折,折了形象 (9)3.3.3虚假打折,折了信誉 (9)4 超市打折受损的原因分析及打折方案的研究 (9)4.1超市打折受损的原因 (9)4.1.1只注重商品的销售忽视对超市本身的宣传 (9)4.1.2忽视消费者心理 (10)4.1.3卖场促销中的广告语表达不清 (10)4.1.4有些促销活动不真实且用得过多过滥 (10)4.1.5促销员对消费者的态度忽冷忽热 (11)4.2打折方案的研究 (11)4.2.1为打折做准确而详细的定位 (11)4.2.2选择打折的佳机 (11)4.2.3确定打折的方式 (12)4.2.4加强对打折的操作管理 (12)5 总结 (13)参考文献 (13)1 引言促销是大型连锁超市经营最重要的营销手段,是超市与其目标顾客或社会公众之间进行的信息、说服和沟通,旨在把商品及相关信息传播给目标顾客的同时,试图在特定目标顾客中唤起促销者预期的意念,使之形成对商品的正面反应,其目的在于影响目标顾客的行为与态度,即通过沟通信息、赢得信任、激发需求,最终促进购买与消费.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世界著名的零售商业连锁大量进驻中国市场,再加上中国木上零售商业企业的发展,各大型连锁超市的数量猛增,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为争夺消费者而进行的超市生存与发展之战愈演愈烈,其中,超市卖场的促销活动扮演了重要角色,也由此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多样化.2 打折的相关概念2.1 打折的概念以及法律特征打折的意思就是折扣,是商品买卖中的让利、减价,是卖方给买方的价格优惠,但买卖双方给予或者接受折扣都要明示并如实入账.法律上对折扣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本规定所称折扣,即商品购销中的让利,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以明示并如实入账的方式给予对方的价格优惠,包括支付价款时对价款总额按一定比例即时予以扣除和支付价款总额后再按一定比例予以退还两种形式.折扣店是指以销售自有品牌和周转快的商品为主,限定销售品种,并以有限的经营面积、店铺装修简单、有限的服务和低廉的经营成本,向消费者提供“物有所值”的商品为主要目的零售业态.打折就是在原来售价的基础上降价销售,几折则表示实际售价占原来售价的成数.注意:10%就是一成,也就是一折,所以八折,就意味着实际售价是原来售价的80%.其法律特征如下:(1)打折是商品购销中的让利发生在购销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卖方给买方的价格优惠.(2)给予或者接受折扣都必须明示并如实入账,在入账方式上要求给予折扣的应冲减营业收入收受折扣的应冲减成本.(3)打折的两种形式.一是支付价款时对价款总额按一定比例即时予以扣除.二是在买方已支付价款总额后卖方再按一定比例予以退还部分价款.这两种形式实质都是价格优惠并无本质区别.2.2 打折的具体种类1.数量折扣制造商给经销商、零售商或大客户因购买数量大而给予的一种折扣.2.现金折扣对于及时付清货款的购买者的一种价格折扣.3.功能折扣是由制造商向履行了某种功能如推销、储存和账务记载的贸易渠道成员所提供的一种折扣.4.季节折扣卖主向那些非当令商品或服务的买者的提供的一种折扣.5.网上订购折扣给予在网上下单客户的折扣.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批批打折导购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中原打折网它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商品打折网站提供最新的打折信息商品服务.数学方面遇到问题时,打几折就是折扣占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几几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几.2.3 折扣方法现金折扣总价法是指购买存货时供货方给予的现金折扣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对购货折扣的处理有总价法、净价法和备抵法3种方法,同样的存货,同样的价格,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得出不同的存货成本.1.总价法:购入存货到,“存货”或“购货”账户按总价计价,会计只反映享受了的折扣(以“购货折扣”反映).2.净价法:购入存货时,“存货”或“购货”账户按扣除折扣后的净价计价,会计只反映未享受的折扣(以“丧失的购货折扣”反映),丧失的折扣作为期间成本.3.备抵法:购入存货时,“存货”或“购货”账户按扣除折扣后的净价计价,“应付账款”以总额计价,差额计入备抵账户“备抵购货折扣”.在净价法和备抵法下,丧失的折扣不构成存货的成本,而作为财务费用处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净价法和备抵法正确地反映了存货成本-销售价格减全部可获得的折扣,与此相一致,总价法应当将已享受的购货折扣从存货的成本,它包括了丧失的购货折扣.尽管净价法优于总价法,但总价法因操作简便而得到广泛运用.3. 超市商品打折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损害3.1消费者对商品打折的心理状况分析3.1.1基本假设及结构模型表 1 是心理因素对打折促销使用行为的影响结论作为实证研究必须检验的假设.为了便于回归分析,我们将实证研究所涉及到的每一个因素都用英文进行了解释,具体如表 1 所示.(1)“打折促销社会印象”变量的效度检验从表 2 可以看出,所有指标均显示很好,结果证实了此结构具有很高的效度.注:“*”表示 p<0.10;“**”表示 p<0.05.(2)“过度促销的社会认知”变量的效度检验从表 3 可以看出,所有指标均显示问卷设计良好,结果证实了此结构具有很高的效度.注:“*”表示 p<0.10;“**”表示 p<0.05.(3)“打折促销规律认知”变量的效度检验从表 4 可以看出,所有指标均显示问卷设计良好,结果证实了此结构具有很高的效度.注:“*”表示 p<0.10;“**”表示 p<0.05.(4)“打折促销激励效应”变量的效度检验从表 5 可以看出,所有指标均显示问卷设计良好,结果证实了此结构具有很高的效度.表 5 “打折促销激励效应”变量的效度检验(correlations)注:“*”表示 p<0.10;“**”表示 p<0.05.3.1.2实证结果分析及结论在数据处理完成之后,运用 SPSS 统计软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结构模型的具体参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在表 6 中,给出的模型经多元回归后各变量回归系数标准β结果.模型中原假设共有24个.实证结果有6个不支持原假设(表中加边框数字),占 25%.所有β系数中,回归较为显著的有14个,约占总数的1/3,也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表6 消费者对商品打折的心理状况分析注:“*”表示 p<0.10; “**”表示 p<0.05; “***”表示 p<0.01.3.2超市商品打折带来的经济效应3.2.1吸引注意,刺激消费,迅速提高市场份额无论在怎样的市场环境中,总有大量的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十分敏感,他们根据商品特性与成本的比值来评估购买值不值,而打折能汇集人流、产生轰动,最容易吸引感性购买者,正是由于他们购买的随机性,遇到打折便会产生“拣便宜”的心理,因此往往会超出实际需要进行超量购买,也让商家迅速提高了市场份额.3.2.2促进销售绝大多数购买者对他们选购商品的性能和价格并不很清楚,主要是凭个人的经验和印象来进行购买决策.因为对某种商品应该值多少价钱消费者并不清楚,所以对商家提出的价格是否物有所值心中无数.但对同一件商品,希望价格越低越好,则是购买者永恒不变的心理.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非专家性购买特点和求廉心理,在标价上给出一定的折扣,就会刺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促进销售.3.2.3盘空库存,回笼资金,提高资金的周转率一旦出现商品积压,不但影响销售收入,而且长时间占有货架和库房导致隐性成本上升,资金周转速度缓慢也会进一步导致利润下降.若打折,虽然会影响短期利润,但却有利于提高资金周转率,快速回笼资金进而用于经销畅销品,则不仅可以弥补打折造成的损失,还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3.3损害3.3.1竞相打折,折了效益以营业面积为3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为例,没打折时,每月的营业额平均在120万左右,利润率在15%左右.打折销售后,营业额大致上升至350万元左右,而利润率则会下降到5%,赢利金额反而减少.所以打折尽管能增加营业收入,但利润却变化不大.3.3.2频繁打折,折了形象打折活动随着次数的增加会令其对顾客的吸引力逐渐缩小.为增大打折诱惑就要不断加大其幅度,其后果或者是亏本赚吆喝,或者搞虚假打折,这无疑损害了销售商家形象.经常性打折的另一个问题是使消费者对商场定价的合理性产生怀疑.既然现在你销售商品打三折、二折照打不误,那么原来的定价不是虚晃一枪就是暴利宰客,一旦消费者对你的定价产生不信任,下一次新产品上市时即使是货真价实,恐怕销售业绩也难以乐观.3.3.3虚假打折,折了信誉在打折风潮中,有些销售商家发布虚假的打折广告,如原价谎称打折、个别商品谎称全部商品打折、残次品处理谎称正品打折等.消费者在认清打折真面目后,折价者信誉显然会受到损害.4 超市打折受损的原因分析及打折方案的研究4.1超市打折受损的原因4.1.1只注重商品的销售忽视对超市本身的宣传超市促销的主要目的是为销售商品服务,但是销售商品不是唯一的目的.因为各人超市提供的商品没有木质区别,零售商的自有品牌在我国还没有树立起足够知名度,要想吸引消费者仅靠对商品的降价、有奖销售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这些手段任何超市都可以模仿,因此建议超市在促销中加入一些能够树立企业形象、建立消费者和超市良好关系的促销形式.例如上海华联超市在假货充斥市场,消费者担心买到假货时,适时地推出“华联无假货,件件都放心”的宣传,配合商品的打折、有奖销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1.2忽视消费者心理尽管打折降价是超市行之有效的促销方法,但是促销时还是需要考虑目标消费者的不同心理,只有迎合消费者的某种心理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因此在采取促销手段时建议首先做市场调查,要了解商品的主要目标消费者的心理,明确绝人部分目标消费者对该产品最看中的因素是哪几项.这样在促销中就可以根据消费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促销宣传,而不是一味地采取降价、打折.4.1.3卖场促销中的广告语表达不清超市卖场中的商品指示牌内容要简明扼要,有一定美化作用,放置地点要突出.但是有些超市在促销指示牌中用词不准确,指示不明确,看了以后印象不深刻,甚至不太明自,而且很多超市指示牌中都缺乏英文标识.北京、上海都是国际人都市,经常有外国朋友光顾超市,尤其是位于外国人居住集中区域的超市,商品指示牌的内容应该有英文标识.另外在有些超市,甚至是一些人型的知名超市,在商品指示牌上都标有这样的字样:不买请勿触摸,偷一罚十等.这样的语言对消费者是不礼貌的,同时也把超市和消费者对立起来,对于建立超市和消费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十分不利.4.1.4有些促销活动不真实且用得过多过滥打折、特价销售等手段无疑对消费者极有诱惑力,成为很多超市青睐的促销手段.但是有些超市利用消费者这种求廉的心理,在商品标识的原价、现价上作假,原价明明3.30元,偏写成原价3.50元,现价3.30元,这样即使增加了销售额,也不是应倡导的手法,一旦消费者知道真相,对超市的损失就不是这一点盈利能够弥补的,诚信始终是我们倡导的经营原则.利用节假日等各种重人活动搞打折、特价活动效果较好,但是这类活动不能用得太多太滥,而是要师出有名,这样才能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4.1.5促销员对消费者的态度忽冷忽热在超市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促销人员发现消费者对商品有兴趣时,会十分热情地介绍、推销,但是一旦发现消费者并不购买时,态度立刻发生巨人转变,表情也发生很大变化,甚至冷言冷语,让消费者心里不舒服.买或者不买都是消费者的权利,因此不能因为消费者没有购买产品而在态度上有所表示,让消费者不满意,同时影响消费者对超市的印象.随着外资超市的引入,超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真正了解消费者,尊重消费者,搞好超市营销管理,我国的超市才会在竞争中找到自己应有的生存空间.4.2打折方案的研究对于商家频繁运用打折策略,专家们有着不同的评价:一部分认为价格战是低层次竞争,极易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另一部分认为价格战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本质上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专家的争论并未影响到商场打折的频度与幅度,我们需要对这一现象进行营销层面的思考.打折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并不是只有国内的商家在运用,很多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也经常使用打折作为商场运作的一种营销手段,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商家应把“打折”视为一匹烈马,只有驯服得当,才能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但是,不能因其效果惊人而频繁使用.如何打折,需要进行精心地策划与决策.4.2.1为打折做准确而详细的定位对于大型百货商店来说,不应把折价作为竞争手段,而应作为促销手段,促销也不是为了挤垮对手,而是为了回报消费者,或者处理换季商品.同时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群体,这样才能明确打折返卷的范围和程度,并配合以适当的促销方式.4.2.2选择打折的佳机商家在什么时候打折,一年打折几次,并不能随心所欲,如果频度过高,顾客专拣打折的日子来买,不减价的日子就不来买,打折将会失效.日本商工会议所研究后认为,百货商店大减价有三个时机,一是年末或是节日需求量增加的时候,打折要能刺激需要;二是处理积压商品,一般选择季节终了时;三是把平常由于顾客照顾所得利益的一部分归还给顾客.打折的意义要在于调整商品结构的不平衡,绝不单是为了增加销售.欧美各国百货商店打折的次数每年为2~3次,由于次数不多,次次都能引起轰动效应.4.2.3确定打折的方式打折范围应根据打折目标确定.从回报消费者角度讲,全部商品都打折顺里成章,最易产生轰动效应.但是全部商品打折,必须进行效益对比分析,或者说要确定回馈给顾客多少利益.季节性降价不可与回报消费者混为一谈.更不能将季节性降价宣称为回报消费者.商品打多少折,国内的零售商店对此研究得十分不够.从目前市场情况看,一至九折,无所不及.世界零售专家们经过广泛的研究证实,在一般情况下,若打折率低于20% ,起不到促销效果,但超高值商品除外.若打折率超过50%,会使消费者产生“逆反心理”,怀疑打折或返卷是因为商品质量次劣或者这些商品是仓库积压品.因此,百货商店的打折幅度在5~8折为宜.西方百货商店大减价中常见的打折幅度为20%、25%、30%和50%.4.2.4加强对打折的操作管理首先,要提前做好广告,将大减价信息广泛地传播;其次,要提前将充足的商品陈列在柜台上;其三,聘用足够的职工进行现场服务;其四,为了避免过于拥挤,可将促销活动的期限提前通知广大消费者,并在活动期间加强人流量的控制;其五,要协同好与厂商的关系,一些零售店打折的成功在于与厂商各负担一部分折扣;其六,减少失窃.不少商家在大减价中都发生了混乱,偷窃时常发生.另外,遵守打折的规范,打折不能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同时坚持避免假打折,通过一些较为规范的运作方式赢得顾客信任.最后,注重效果,对打折要进行效果评估.在决定进行打折促销前,必须首先制定明确的促销目标,进行促销效果的预测,包括预测打多少折扣、哪些商品进行折扣、预计销售多少商品,通过折扣带来的市场占有率的升降、销售利润的增减等.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在打折促销活动结束后,要再次总结评估促销效果,分析对比哪些指标没有完成,原因是什么,哪些指标超额完成了,为什么.为以后的打折促销活动积累经验和教训.5 总结当前的许多打折,实质上是商家之间一种变形的价格竞争,是中国商场在未成熟之前变相竞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同其他促销手段在本质上存在着差别,是一种“不成熟打折”.这种“不成熟打折”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虚假打折折了信誉、天天打折折了形象、盲目打折折了特色、无序打折折了效益.市场经济运行不欢迎打折式忽悠,不欢迎价格欺诈,否则经济秩序就乱套了,消费者上当受骗也就在所难免.商家更不应该变着戏法利用打折促销诱骗消费者,一味在价格折扣上做文章.为顾客提供货真价实、质优价廉的商品,体贴周到、无微不至的服务,舒适洁净、清新优雅的购物环境,应当是每个商家追求的目标.作为消费者,购物消费更应当擦亮眼睛,千万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学会自己判断商品质量,判断商品价格,不入商家的打折圈套.参考文献[1]王玉霞. 商家打折的经济学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09,04:74-75.[2]李飞. 关于商场打折的营销思考[J]. 北京商学院学报,2010,04:1-3.[3]赵海霞. 打折销售利弊析[J]. 经济论坛,2010,20:9-10.[4]严汉民,常荆莎. 论销售打折及其对市场主体利益的影响[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02:130-135.[5]高顺成. 对打折促销的几点思考[J]. 市场论坛,2009,01:50-51.[6]赵红涤. 商品打折的“同赢”分析[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9-23.[7]许剑雄,江小军. 浅谈促销打折的“福”与“祸”[J]. 北方经贸,2011,05:52-54.[8]本报记者李蔓. 面对打折促销消费者展现复杂心理[N]. 中国黄金报,2009-02-20A01.[9]邝亚辉. 打折商品概不退换的民法学思考[J]. 财经政法资讯,2009,04:31-34.[10]. 商场打折的运作策略与艺术[J]. 商业时代,2012,18:14.。
消费心理与超市促销管理
消费心理与超市促销管理一、什么是超市促销和促销管理?1、超市促销:是指超级市场通过运用各种广告媒体、各种活动或者宣传报道,向顾客传递有关商品服务信息,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从而实现销售的活动。
2、促销管理:是为实现预定营销目标而对促销活动进行的一系列策划、评估、执行和控制与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提高促销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促销的整体协同性,保证超市整体营运目标的实现。
3、消费心理模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的反应模式,即消费者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下,产生一寂的反应。
这此外界刺激或是市场营销刺激,即产品、价格、促销等,或是环境刺激,即消费者所处的经济、技术、政治、文化等外部环境影响,导致消费者作出某种最终反应,最终实现其购买行为。
相同的外部刺激对不同消费者会引起不同反应,其原因是消费者从受到刺激到作出反应,其间还要经历一个过和,这个过程就是不同类别消费者作出不同购买决策的性理过程。
因此,超市促销管理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一过程,探索影响消费者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因素,从而提示出消费者行为规律,制订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促销方案。
二、超市消费心理和行为变化趋向以前人们只图吃饱、穿暖就满足,而今向更高层次转变,以追求休闲、健康和享乐需求的消费阶段。
1、价值导向赿来赿强:商品的价格和质量仍是影响消费心理的主要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生活消费的安全健康以及购买无后顾之忧,变得更加关心。
2、注重购买的方便:不仅注重时间上的节约,也关心心理空间上的节省。
而心理空间上的节省使消费者得到精神上的放松或愉悦。
3、判别能力强:现在消费者对商品的观察能力、识别能力,对价格、商家信誉的鉴别能力以及购买决策能力都比较强,大大提高了购物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感性消费日益突显:赿来赿多人开始重视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满足,强调购物过程的精神和心理感受,需要更宽松更和谐的购物氛围、更舒适的购物环境、更恰当体贴的服务。
5、对商店忠诚度低:顾客的忠诚度偏低,根据调查,只有18%的顾客表示通常只去一家超市,而固定去2-3家超市的顾客占到44.4%。
超市心理学(共)docx(一)
超市心理学(共)docx(一)超市心理学引言概述:超市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购物场所,其设计和经营策略与消费者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超市心理学研究了消费者在超市中的心理过程,以及超市通过营销和设计手段来引导消费者的购物行为。
本文将从超市布局、产品定位、促销手段、顾客体验以及购买决策等五个方面,分别探讨超市心理学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超市布局:1. 陈列摆放:根据消费者心理特点,设置特别商品陈列区域,如季节商品、促销商品等,吸引消费者注意力。
2. 购物路径:合理规划购物路径,引导消费者逐个浏览不同类型商品,促使其产生购买欲望。
3. 商品分类:根据消费者购买习惯和需求,将商品细分为不同分类,方便消费者查找和选择。
产品定位:1. 产品摆放:将高利润产品或热销商品放置在显眼位置,提高产品曝光率和购买欲望。
2. 定价策略:采取心理定价策略,如99元和100元之间的价格差异,引导消费者认为产品更便宜。
3. 品牌形象:运用明星代言、品牌延伸等手段,增强产品的识别度和消费者的认同感。
促销手段:1. 打折促销:降低产品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营造购买激情。
2. 赠品活动:赠送小礼品或增值服务,增加消费者购买的额外价值感。
3. 限时抢购:设定购买时间限制,增加消费者紧迫感,促使其尽快决策购买。
顾客体验:1. 购物环境:创造舒适、明亮、整洁的购物环境,使消费者感到愉悦和放松。
2. 客户服务:提供友好、专业的客户服务,解决消费者问题,增强购物体验。
3. 试用体验:提供产品试用,让消费者在购物前能够更好地了解产品性能和质量。
购买决策:1. 消费者分析:超市通过消费者行为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推荐,增加购买决策的确定性。
2. 社会证据:设置商品热销排行榜、热门购买排名等,形成社会证据,引导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3. 商品比较:提供相似产品的比较信息,帮助消费者做出购买选择。
总结:超市心理学通过科学的布局设计、产品定位、促销手段、顾客体验和购买决策等方面的研究,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购物行为,从而引导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和决策。
基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超市市场营销策略探析
基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超市市场营销策略探析作者:高永亮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9年第08期摘要: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产生大多源于人的内心需求,这种需求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甚至是可以被引导和开发的。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普及,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傳统商业模式的开展。
因此,本文就从消费心理与行为来对超市市场营销策略做出分析,希望帮助超市更好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消费偏好,最终达到促销的效果。
关键词: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超市;市场营销策略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2-0165-01所谓消费心理,即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这一心理动态贯穿于消费活动的整个过程,比如观察商品、搜集信息、对比商品、购买决策以及购买后的心理体验等,其直接反映了消费者的内心需求。
而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需求、购买动机、消费意愿等与现实表现的总和可以称之为消费行为,可以说,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大多是在消费心理的驱动下完成的,而不同人群又可能具备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一、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消费心理主要会经历认知、产生情感和形成意志这三个阶段,而最终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则可以通过外在表现来进行衡量。
因此,消费心理与行为主要可以归为以下5类:1.目的性: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产生了购买动机,其价格又在预算范围内,则会形成明确的目的性;2.指向性:在掌握商品信息后,消费者会不自觉地对不同商品进行分类、对比,并根据自身需求或偏好来进行选择;3.主动性:消费者的内心需求虽然会受到主观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可一旦明确了目的,消费者就会自觉主导自身的行为;4.多样性:消费者的内心需求会存在很大程度的变化,面对不同的商品或情境,都可能做出不同的消费行为;5.动机组合:消费行为往往由多种动机组合而来,这些动机可能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动机组合呈现正相关时,消费者大多能尽快做出决策,当动机组合呈现负相关时,就可能出现犹豫不决的情况。
超市在营销上运用了哪些心理学技巧(一)2024
超市在营销上运用了哪些心理学技巧(一)引言概述:超市是一种常见的购物场所,为了吸引顾客并提高销售额,超市在营销上运用了许多心理学技巧。
这些技巧主要利用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心理需求以及决策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探讨超市在营销上运用了哪些心理学技巧,并带领读者了解超市背后的心理学奥秘。
一、产品陈列技巧1. 高价值商品摆放在入口处2. 将相似商品放在一起3. 利用“套餐”和“特价”激发购买欲望4. 将商品摆放在人们习惯拿取的位置5. 利用产品捆绑销售提高购物篮填充率二、促销策略1. 打折促销引起顾客购买冲动2. 大幅降价和限时活动的营销3. 利用赠品和礼品卡激发消费动机4. 推出会员制度增加顾客忠诚度5. 实行积分优惠,引导持续购物三、购物环境设计1. 良好的照明和音乐创造舒适氛围2. 冷气和通风系统让顾客舒适3. 商品归类清晰,便于找到目标商品4. 布局合理,引导顾客游览整个店铺5. 柜台陈列和标签设计增加购买欲望四、心理定价策略1. 99字价格会让顾客更愿意购买2. 调整包装规格影响价格感知3. 降低默示价格引起顾客购买冲动4. 推出高低价格选择引导消费行为5. 利用定价的心理学效应提升销售量五、消费决策影响1. 利用亲身体验效应增加顾客购买欲望2. 利用案例分享和用户评价引起购买冲动3. 推出试用装或小样增加顾客试用的可能性4. 打破包装或降低包装耐久性引发换购欲望5. 利用社交媒体和口碑传播扩大产品影响力总结:超市在营销上广泛运用了心理学技巧,通过合理的产品陈列、促销策略、购物环境设计、心理定价策略以及消费决策影响等手段,吸引顾客,提高销售额。
这些心理学技巧的运用既符合顾客的心理需求,又能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为超市带来了商业价值。
了解这些技巧,不仅有助于顾客更好地理解超市的营销策略,还能帮助个人在购买时更明智地做出决策。
超市心理学(共)docx(二)
超市心理学(共)docx(二)超市心理学引言:超市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的心理行为和决策过程的学科。
通过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超市可以进行合理的布置和促销活动,从而提升销售效益。
本文将探讨超市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正文:1. 超市布局与购物体验- 空间布局:超市应根据物品的种类和购物的流程合理规划货架的位置和间距,以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
- 流线:超市应设计一个清晰的购物路线,使消费者轻松找到商品并让他们在购物过程中进一步探索。
- 商品摆放:将高利润或促销商品放在消费者最常访问的地方,以增加销售额。
2. 销售促进策略- 促销布局:超市可以采用各种布局来吸引消费者,如陈列柜台、特价区域和产品组合陈列等。
- 引导消费决策:超市可以通过合理的产品定位和搭配,引导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例如将相关商品放在一起展示。
- 促销活动:超市可以定期举办促销活动,如特价销售、满减和礼品赠送等,以吸引消费者增加购买欲望。
3. 心理定价和价格策略- 小数定价:将价格设定为9.99或9.95等小数点价格,可以让消费者感觉便宜,并增加购买欲望。
- 锚定效应:超市可以设置一个高价商品来引导消费者比较其他相对较低价格的商品,从而增加销售额。
- 价格标签:合理设计和展示价格标签,例如使用醒目的颜色和字体,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4. 心理营销和品牌推广- 情感诱导:通过超市环境的音乐、氛围和陈设等因素,激发消费者的情感,使其对品牌产生积极的认知和情感关联。
- 商品包装:合理设计商品包装和标识,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兴趣。
- 品牌联合和合作:超市可以与知名品牌合作举办联合促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5. 超市员工行为和服务质量- 员工形象和礼貌:超市员工应具备良好的仪表和礼貌行为,以提供良好的购物体验并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
- 提供个性化服务:超市员工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服务,从而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
超市心理学原理有哪些
超市心理学原理有哪些超市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超市心理学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为超市经营者提供指导,以提升销售量和顾客满意度。
在超市中,一些心理学原理被应用于布局、陈列和促销活动中,以吸引顾客、提高购买率和销售额。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超市心理学原理。
布局与陈列1. 店铺入口超市的入口是吸引顾客的第一步。
研究表明,顾客更有可能在右侧进入超市。
因此,超市通常会将入口设置在右侧,以便引导顾客进入。
2. 展示区域超市的展示区域是吸引顾客注意力的重要地方。
在展示区域,超市通常会将畅销商品或特别优惠的商品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例如货架的中央或顾客容易看到的地方。
同时,超市还会调整陈列的高度和颜色搭配,以吸引顾客的视觉注意。
3. 货架陈列超市货架陈列的布局也被精心设计。
一般而言,超市会将相似类型的商品放在一起,以方便顾客选购。
此外,超市通常会将高利润商品放在顾客眼睛容易抵达的位置,以促进销售。
一些超市会使用“金字塔陈列法”,即在货架上从上到下逐渐降低价格的陈列方式,以吸引顾客购买较便宜的商品。
4. 促销牌促销牌是超市中常见的营销工具。
超市会使用醒目的促销牌,如“限时特价”、“超值折扣”等,来引起顾客的兴趣,并促使他们购买。
促销牌通常会放在商品的附近,或是在展示区域的显眼位置,以提醒顾客并吸引他们的注意。
购物行为影响1. 购物车大小购物车的大小对顾客的购买决策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购物车越大,顾客倾向于购买更多的商品,因为心理上会有一种购物车需要“装满”的感觉。
超市通常会提供不同大小的购物车,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2. 商品销售顺序超市通常会调整商品的销售顺序,以影响顾客的购买决策。
一些超市会将高利润商品放在顾客首先接触到的位置,以增加购买的可能性。
此外,超市还会使用销售促进活动,如“买一送一”、“限时特价”等,来刺激顾客购买。
3. 售价标签售价标签对顾客的购买决策也有一定的影响。
基于心理账户理论的超市DM特价商品促销管理理论探析
格差异而不是绝对 的价格 差距 ,也 不总是 遵循货币的边际效用理论 ,追 求效用最 大
销 系 北京 10 7 2 0 8 2 、河南工业 贸易职业 学院经 贸系 郑 州 4 19 5 1 1 3 、西藏 民族 学院管理 学院 陕西成 阳 7 2 8 10 2)
◆
中 图分 类 号 :F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73
时 间早 、运 用 广 泛 ( 勇 ,2 0 oDM 特 袁 01
行 为经 济 学 家理 查 德 ・萨 勒( d Ri har C
T ae)_ 提 出 “ na c o nig , h lrT式 z Me t l c u t ” A n
基 心 账 理 的 于 理 户 论 超 D特 商 促 管 理 探 市 M 价 品销 理 论 析
■ 王苗苗 z博士生 、
DM 特 价 商 品促 销 的优 势
基 于心 理账户理论 ,使用 DM广告 进 行特 价 商 品促 销 具 有 以下 方面 明显 的优
势:
著地 标识 价格优惠的幅度。商品价格一旦
降低 ,就会带来消费者需求量的增加。 因 此特价商 品往往都是活动期 间的畅销商品、
明星 产 品 。
一
价格 ,使消费者 即刻感受到交 易效 用 ,产
心 ?特价商品能否给超市带来销售额的大
幅增长?是否能够完成促销的真正 目标?
DM 特 价 商 品 应 当如 何 促 销? 本 文 对 这 些
生进一步了解产 品质量和特征 的需 求。交
易效用涉及到一次交易所能带来 的感知价 值 ,它是产 品的客观价格 和消费者参考价 格 的差别。消费者一次购 买的总价 值是获 得价值和交 易价值之和 。心理 账户理论 认 为 ,消费者作 出购买决策 的基础是 相对价
基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超市市场营销策略探析
基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超市市场营销策略探析超市市场营销策略是指超市为了提高销售额和品牌影响力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消费心理与行为作为市场营销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于超市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本文将探索基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超市市场营销策略。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所涉及的思考、感知和情感等心理活动。
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可以帮助超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往往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比如需求满足、品牌认知和购物体验等。
超市市场营销策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超市应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满足。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
超市可以通过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喜好,从而调整产品的种类和定价策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超市可以通过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收集消费者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超市应注重建立和提升品牌认知。
品牌认知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一品牌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超市可以通过品牌宣传和推广活动,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超市可以邀请知名嘉宾或专家进行产品推介和演讲,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超市还可以通过广告、促销和会员活动等形式,加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黏性,提高品牌认知度。
超市应注重提升购物体验。
购物体验是指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所获得的感知、情感和认知等方面的体验。
超市可以通过优化店面布局和商品陈列,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超市可以设置试吃区和试用区,供消费者品尝和试用商品,增加购买的欲望。
超市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购物建议和推荐,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关系,提高购物体验的满意度。
基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超市市场营销策略应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满足、品牌认知和购物体验等方面。
超市可以通过了解消费者心理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创造良好的购物体验,从而提高销售额和品牌影响力。
超市内的心理学如何引导你的购物决策(一)
超市内的心理学如何引导你的购物决策(一)引言概述超市作为一个充满各式商品的购物场所,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来引导顾客的购物决策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市场营销策略。
通过了解超市内的心理学如何引导你的购物决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购物时的行为,并提高自身的购物决策能力。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着手,分别是产品摆放、促销活动、标价策略、环境设计和社会影响。
正文一、产品摆放1. 陈列商品的布局和位置对购物决策的影响2. 独特和吸引人的陈列方式如何影响购物意愿3. 布局设计中的心理战略,如核心商品布置以及引导性路径设计4. 心理学原理在超市内产品摆放上的应用案例5. 如何利用产品摆放来引导顾客的购买欲望二、促销活动1. 促销活动对购物决策的影响及原理解析2. 打折与满赠策略如何在超市中影响消费者3. 促销活动的时机与方式对购物决策的影响4. 多样化的促销活动对不同消费者群体的诱因研究5. 提高购买欲望的促销策略案例分析三、标价策略1. 标价方式对购物决策的影响与心理原因2. 价格降低与心理感知的关系3. 抹零策略如何引导消费者的购买欲望4. 奇数价格策略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关联5. 标价策略在超市中的应用案例与效果评估四、环境设计1. 超市环境设计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2. 音乐、灯光与气味对购物决策的诱惑3. 超市购物过程中的空间布局与行为因素4. 行走与停留的时间分配对购物行为的塑造5. 环境设计与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关系研究案例五、社会影响1. 社会证据对购物决策的影响与原理分析2. 他人行为对购物决策的塑造与模仿效应3. 社会认同与超市购物时的购买倾向4. 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购物决策的影响研究5. 超市中的社会影响策略案例分析总结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了解了超市内的心理学如何引导购物决策。
产品摆放、促销活动、标价策略、环境设计和社会影响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顾客的购买决策和行为。
消费者应提高对这些心理战略的识别能力,避免无意识的被引导,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购物利益。
the psychology of supermarkets文章 -回复
the psychology of supermarkets文章-回复以下是一篇关于“超市心理学”的1500-2000字的文章。
超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超市的心理学,从装修和陈列,到价格策略和购物体验,一步一步回答有关超市心理学的问题。
第一节:超市的装修和陈列超市的装修和陈列布局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促进销售为目标进行设计的。
超市通常遵循心理学原则来引导消费者的行为和购买决策。
首先,超市的入口往往设有某种形式的“垫脚石”商品,这些商品通常是比较廉价和吸引人的,目的是吸引消费者进入超市。
这种策略是基于“先入为主”的原理,消费者一旦进入超市,很可能会凭直觉购买一些额外的物品。
接下来,超市通常会使用明亮的灯光、醒目的颜色和吸引人的陈列布局,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例如,鲜艳的水果和蔬菜放置在进入超市的显眼位置,这既提供了健康的形象,也使消费者倾向于购买这些商品。
此外,超市还经常使用促销标志和特价标签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并激励他们进行购买。
另一方面,超市也会使用心理学原理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例如,将高利润、畅销的商品放置在顾客经常经过的高交通区域,以增加其销售机会。
此外,超市还会使用排列良好的商品陈列,利用空间和高度来引导消费者的目光和触觉,从而提高销售量。
第二节:超市的价格策略超市的价格策略也是基于心理学原理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超市通常使用以下策略来吸引消费者并促进销售:1.价格定位:超市会使用一些心理学技巧来定位价格。
例如,将价格定在9.99而不是10,这被称为“僵局效应”,因为消费者往往会认为价格接近于9而不是10。
2.特价促销:超市经常会在价格上打折或在商品上进行特价促销,这种策略可以激励消费者购买,因为他们觉得他们正在获得一份特殊的交易。
3.捆绑销售:超市会将相关商品捆绑在一起销售,这通常会减少整体价格,并鼓励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商品。
基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超市市场营销策略探析
基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超市市场营销策略探析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人的生活方式、品味偏好、需求变化、价格敏感度、品牌忠诚度以及购物习惯等。
在超市市场营销中,考虑到消费心理与行为因素的重要性,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吸引客户、提高销售额及提升品牌形象。
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对于超市的购物环境,消费者的舒适感和愉悦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超市应该注重有序的陈列商品,不拥挤的走道和足够明亮合适的照明。
合适舒适的气氛将会鼓舞消费者,让他们更容易放松心情、放心购物并回来再次消费。
特定的品牌陈列一种相对有效的吸引顾客的方式是在超市中以特定品牌的形式展开促销,令顾客能够集中注意力并感受到品牌的特殊价值。
在超市中使用一定的广告手段来提高品牌知名度,比如展开新品销售活动或者赠品活动,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
营销路线划分在超市中使用营销路线划分也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
路线划分的意思即是让消费者按照一定的路线来购物,并且将消费者的流量匀布在超市内的各个角落。
消费者在购物途中,也能够了解更多品牌资讯、获得更多有效信息并更加方便的购物。
在超市内设置购物小提示、广告展示屏或者指路标志是为消费者提供完善面的购物服务,进而加强品牌的形象。
优惠券与特价活动优惠券和特价活动同样是吸引消费者的利器。
超市可以通过在特定日期或节假日隆重举办特价活动、赠品活动等来吸引消费者。
另一方面,在超市收银时直接向顾客分发优惠券,赠品也给消费者更多的实惠。
在线销售和配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超市线上销售和产品配送逐渐成为消费模式的新趋势。
许多超市已经可以提供货品上门服务,甚至超市门口也会有相应的配送员。
除此之外,一些超市还提供了线上购物服务,让消费者更加方便快捷的购物。
总之,超市能够从多个渠道掌握消费者购买习惯和心理需求,并且能够通过精心的运营方案提升品牌的形象和服务水平,并最终提高业绩。
基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超市市场营销策略探析
基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超市市场营销策略探析随着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在购物时注重的不再是产品本身的功能和品质,更加关注消费体验和个性化需求。
为此,超市企业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消费心理与行为,并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了解消费心理,塑造品牌形象消费者在购物时,往往受到产品包装、店面、职员服务等环境影响,因此,超市需要针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进行市场策略策划,打造优质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认知度。
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购物体验,选择超市时,已不仅仅考虑价格和产品质量,更关注超市的环境、文化和氛围等。
因此,超市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品牌塑造策略,比如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每个店面设立不同的主题和风格,提高新鲜感和独特性;结合社区特色,体现定制化服务等。
二、满足个性化需求,设计差异化产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购买决策,不仅受到价格、质量等传统因素的影响,还因人而异,因人而异的需求越来越多。
超市通过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差异化的产品设计和销售、针对性的营销方案等策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个性化需求。
三、加强品牌营销传播,扩大品牌影响力品牌营销传播是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的必要手段。
在超市中,可以通过广告投放、社交媒体宣传、线下活动等方式进行品牌营销传播。
其中,广告投放是最常用的品牌营销手段之一。
在广告制作方面,超市可以采用具有亲和力的“网红”、明星代言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品牌的影响力。
此外,社交网络也成为多数年轻消费者获取信息和分享体验的平台,超市可通过社交网络提升品牌认知度和参与度。
四、建立会员体系,提升顾客黏性在今天的竞争市场中,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促进超市品牌实力的方式有很多,建立会员体系是其中关键的一项。
通过建立权益多样的会员体系,增加会员的福利和个性化服务,提升会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比如,建立积分体系,积极回馈忠实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促进客户忠诚。
针对消费者心理利益促销术的探讨
促销不仅能够提供给消费者财务利益,还能通过产品的品牌、实物、赠品以及购买过程,给消费者提供各种心理利益,这种利益的满足也会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
根据笔者的经验常用的促销方法有五大类,即免费使用、有奖销售、游戏与竞赛、公益活动、会员制。
一、免费使用产品对于新产品上市,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利益,应该让消费者试用、试穿、试吃、试饮,使消费者亲身感受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
如:日用品,吃的小食品可以用小包装的形式赠送给消费者。
有些耐用消费品,应在一定地点和时间内请顾客免费试用。
因为不需要消费者付出任何代价,消费者使用后能够直接感受它的特点,建立起对产品和品牌的好感与认同,满足了他们被尊重与被信任的心理感受。
免费使用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百事可乐刚上市的时候,公开和可口可乐发起挑战,免费品尝饮料,在桌子上放满了装有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瓶子,顾客自愿品尝,结果认为百事可乐味道略胜一筹的人数竟高过可口可乐。
通过这次成功的免费试饮促销活动,百事可乐在美国内的超级市场的销量已经超过可口可乐。
二、进行有奖销售有奖销售是指以赠送物品或发放奖品为促销诱因,以刺激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扩大产品知名度的一种促销方法。
我们经常接触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附送赠品。
商家将其他商品以赠品的形式赠送给购买某产品达到一定数量或金额的消费者,但是赠品一定要包装精美,精美独特的赠品可以帮助产品打开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产品价值和品牌形象,赠品制作设计应该独特,而且不易在一般的零售店内买到,让消费者认为这样的赠品值得自己为之付出。
2、购商品返现金。
这是当今很流行的一种促销形式,买商品时返回你部分现金,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利益,比如:买件衣服360元返回现金50元,那么衣服的买价就是310元。
这种方式比打折更有吸引力,能刺激购买者的欲望。
3、集点换物。
也就是积分优待、印花促销,是指消费者依据产品的购买凭证换取相应的奖励。
积分凭证通常是产品的包装,如瓶盖、商标贴或包装内的小卡片,也可以是商家发的积分表。
基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超市市场营销策略探析
基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超市市场营销策略探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超市作为零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达到销售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成为超市经营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消费心理与行为是超市市场营销策略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购买动机和行为习惯,可以帮助超市经营者更准确地定位产品定价、宣传推广和服务管理,从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
超市经营者应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生活的需求,而更注重购物过程中的愉悦感受和心理满足。
超市经营者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购物环境和个性化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营造舒适温馨的购物氛围,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措施,培养消费者对超市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也是重要的市场营销策略。
不同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有着不同的动机和偏好。
有些消费者注重商品的价格和性价比,更倾向于购买经济实惠的商品;有些消费者追求品牌和质量,更愿意购买高端的商品;还有些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更倾向于购买可持续发展的商品。
超市经营者可以根据不同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有针对性地推出促销活动和折扣优惠,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习惯是超市市场营销策略制定的重要参考。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有一定的习惯和固定的消费路径,掌握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习惯可以帮助超市经营者更好地布局商品陈列和导购服务。
将畅销的商品摆放在显眼位置,设置购物引导标识和导购员,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效率和满意度;根据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和需求,合理安排商品的搭配和组合,提高销售额和毛利率。
基于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超市市场营销策略是提高超市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超市经营者应该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购买动机和行为习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满足消费者的购物愉悦感受,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提高市场份额。
超市节日促销活动与消费者心理的关联
超市节日促销活动与消费者心理的关联现如今,超市节日促销活动越来越丰富多样,商家们挖空心思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
然而,消费者在享受优惠的同时,是否想过这些促销活动背后的心理战术呢?本文将为您揭示超市节日促销活动与消费者心理的关联。
一、促销活动与消费者心理的关联1.限时抢购超市经常推出限时抢购活动,如“2小时特价”、“限时折扣”等。
这种促销手段利用了消费者害怕错过优惠的心理,促使他们在短时间内作出购买决策。
消费者在抢购过程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导致盲目购买。
2.满减优惠满减优惠是超市最常见的促销方式,如“满100减50”、“满200减100”等。
这种促销手段利用了消费者追求实惠的心理,让他们觉得购物更有价值。
同时,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容易受到“配套效应”的影响,从而购买更多商品。
3.节日主题活动超市会根据不同节日推出相应主题活动,如“五一狂欢购”、“中秋团圆购物节”等。
这种促销方式利用了消费者节日购物的心情,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购物欲望。
节日主题活动还能激发消费者的攀比心理,让他们为了炫耀而购买。
4.商品陈列与色彩搭配超市在商品陈列和色彩搭配上也有讲究。
他们通常将热门商品放在显眼位置,如入口处、收银台附近等。
同时,采用色彩鲜艳的包装和陈列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这种促销手段利用了消费者的视觉心理,让他们更容易产生购买欲望。
二、消费者如何应对促销活动1.理性购物面对促销活动,消费者应保持理性,不要被优惠诱惑冲昏头脑。
在购物前,最好列好清单,只购买所需商品,避免盲目跟风。
2.对比价格消费者在购物时,应对比不同品牌和商品的价格,避免因为促销活动而盲目购买。
同时,可以利用电商平台、比价工具等,提前了解商品的价格走势。
3.控制购物时间消费者应控制购物时间,避免在疲劳、饥饿等状态下购物。
尽量避免带小朋友购物,以免受到他们的影响。
4.学会拒绝面对商家的促销手段,消费者要学会拒绝。
遇到过于热情的推销员,可以礼貌地表示自己不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心理账户理论的超市DM特价商品促销管理理论探析作者:王苗苗陈刚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15期内容摘要:在“眼球经济”时代,大型连锁超市的DM广告促销十分流行,起到了吸引消费者关注的作用,然而,成功地实现DM特价商品促销管理需要注意库存、货架陈列、商品标识、人员服务、销售时段等诸多问题。
本文以国外心理账户理论为研究视角,对DM特价商品的概念内涵、促销的优势以及成功实施的可行性措施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DM特价商品促销管理心理账户捆绑销售交易效用大型超市常常采用发送DM宣传页的形式推销促销商品,在“眼球经济”时代,对于大部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来说,特价商品激发了让消费者走进超市一睹真相的冲动。
那么,特价商品是否真的如海报展示所言价低而质优呢?它是否能够带给消费者满意的购买和使用体验?其售中和售后服务是否能像正常价位商品一样周到贴心?特价商品能否给超市带来销售额的大幅增长?是否能够完成促销的真正目标? DM特价商品应当如何促销?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DM特价商品的概念内涵DM,是英文Direct mail 的缩写,译为直接邮寄广告,意为快讯商品广告。
近年来,DM 又发展为direct marketing,即直复营销。
美国DM协会关于直复营销的定义是为了在任何地方产生可度量的效应或达成交易而使用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的互相作用的市场营销体系。
DM常见的形式包括直接邮购、目录营销、电话营销、电视营销、电子购物和其他媒体营销(邓红梅等,2003)。
由于其传播快速、受众准确、效果直接、价格低廉的特点,在国外出现时间早、运用广泛(袁勇,2001)。
DM特价商品,又称不可思议价商品,是指陈列在DM广告(单页或小册子)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一般是15天)所要折扣的商品,是超市和生产厂家沟通后选择的基于营销策略而进行促销的商品。
DM营销分为产品DM和品牌DM,超市使用的往往是产品DM,即以突出产品为主,对于超市的品牌文化内涵很少涉及或者根本不涉及,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大超市人流量和产品销售量。
因此,在DM宣传单上往往会使用较大版面突出性地陈列商品价格和图片,并显著地标识价格优惠的幅度。
商品价格一旦降低,就会带来消费者需求量的增加。
因此特价商品往往都是活动期间的畅销商品、明星产品。
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显示,除吉芬商品外,商品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比关系。
价格便宜就能增加销售。
DM广告宣传单能够有效吸引潜在消费者走进卖场,创造促销机会。
然而,消费者对特价商品的关注只是营销过程的第一步,只有配套的服务和合格的商品质量才能实现消费者满意,引致消费者的重复性购买,进而培养出消费群体对超市品牌的忠诚。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DM海报文案的策划方式,对于DM宣传单发出后,后续的销售和服务以及整个特价商品促销活动的管理鲜有关注,而后续工作是实现利润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DM宣传效果的关键部分。
本文将以心理账户理论为基础,探讨DM特价商品促销管理的有效途径。
心理账户理论概述1985年,芝加哥大学著名行为金融和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萨勒(Richard Thaler)正式提出“Mental Accounting”,即心理账户概念,用于解释个体在消费决策时为什么会受到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
迄今为止,心理账户理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内涵概念包括交易效用偏见、沉没成本谬误、期望效用理论、损失规避效应、禀赋效应、支付贬值、参照点效应等。
心理账户相关理论广泛地应用于对各种经济行为影响过程和影响机理的解释中,同时在资产选择、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
心理账户理论常常用来分析消费者和投资者以及雇员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即违背了经济学中完全理性人假设和货币效用理论的经济行为。
心理账户理论认为,个人在交易的时候会在心理上计算该交易的成本和收益,分配收入、费用和活动到不同的心理账户并降低固定成本(Shefrin and Thaler,1988;Heath and Soll,1996)。
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揭示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时的心理认知过程(Tversky A,Kahneman D,1981)。
DM特价商品促销的优势基于心理账户理论,使用DM广告进行特价商品促销具有以下方面明显的优势:(一)能够引起消费者注意并使消费者产生对产品的认知行为DM产品的价格通常低于同类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即刻感受到交易效用,产生进一步了解产品质量和特征的需求。
交易效用涉及到一次交易所能带来的感知价值,它是产品的客观价格和消费者参考价格的差别。
消费者一次购买的总价值是获得价值和交易价值之和。
心理账户理论认为,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基础是相对价格差异而不是绝对的价格差距,也不总是遵循货币的边际效用理论,追求效用最大化,即所谓的性价比。
因此,超市在制作DM宣传单时,一定要突出特价商品为消费者节省了多少钱,即特价促销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化。
这将对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给消费者留下更深的印象,并促销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二)能够加快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并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意愿对于多次购买同类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其往往将过去的交易价格作为内部参考价格,因此,这类消费者一般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在购买熟悉的产品时使用的决策方式为程序性决策。
DM产品使用的就是低价策略,能使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在短时期内完成常规性决策,作出购买决定。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时候,把折扣优惠所节省下来的钱看作是本次交易所“得”,即现金收益,而因为其收入来源不同将其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中。
对于这部分节省下的现金,消费者把它看作是意外之财,从而遵循与工资收入不同的消费观念,显示出比固定收入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
在消费品种类的选择上,消费者更有可能选择一些愉悦性产品而不是日常的功能性产品。
同时,“意外之财”更有可能被消费者用于冲动消费。
(三)能够增大其他正价商品的销售概率DM产品的低价路线挤压了利润空间,其广告作用要大于盈利作用。
对于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来说,消费者在DM宣传单上只能看见产品价格和照片,而产品功能与特性需要到现场亲自观察、试用才能鉴定,这就提高了消费者进入超市的机会,从而提高了消费者购买其他产品的概率。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消费者在进行特价商品消费的同时,正价商品的销售也会产生显著提升。
心理账户理论认为,消费者的值函数不同于效用函数,而是一条近似“S”的曲线,右上角为下凹形盈利曲线,左下角呈现上凸形的亏损曲线。
具体到消费决策中,消费者会表现出对参照点附近的价格尤其敏感,而越远离参照点,其价格感知越不敏锐。
如果特价促销商品是一个价格数额较大的耐用品,消费者会对捆绑购买的低价互补产品显示出钝化的价格感知,即使该互补品是正价商品或者价格略高于其他超市的正价商品,也会进行购买。
人类的心理账户遵循“得与失”的编码规则,当大“得”和小“失”整合出现的时候,小“失”带来的痛苦会被大“得”带来的快乐冲淡,负面效应会减少。
消费者仍然会给捆绑销售的整套商品给予较好的评价。
其次,心理账户的支出账户研究显示,消费者对某一种类产品的消费会事先做出预算,而在该种类产品消费时所节省的钱,更有可能用在该种类其他产品的消费中。
(四)能够起到宣传作用并提升超市品牌形象DM宣传单是一种广告,提高消费者对超市或商场品牌的认知频率,协助消费者对门店品牌名称进行记忆。
超市定时地推出新的DM特价商品会使消费者对促销活动充满期待,并能有效增加消费者平时到超市购买日常消费品的次数。
如能辅之以会员卡或优惠券等客户忠诚度工具,将为超市培养大量的忠诚顾客。
同时,如果DM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肯定,超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DM特价商品促销管理的策略消费者走进超市,只是DM特价商品促销的第一步,超市应该怎么做,才能加快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进程,成功地策划实施对特价商品以及正价商品的促销。
管理人员在对卖场特价商品促销管理的时候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特价商品要库存充足,地堆、端架、货架陈列要突出丰满。
超市一定要保证供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库存要充足。
缺货暴露出超市对促销活动的准备不够充分,这会让顾客对超市的规范性和实力产生怀疑,同时也对超市的管理水平产生怀疑。
地堆上陈列的商品一定要充足,让顾客可以尽情地选购,同时也显示出该活动的力度和强度。
货架要给出足够大的空间来陈列特价商品,用增加陈列面,做纵向陈列等方式,突出特价商品。
第二,商品上的相关标价即价签的标识要明显。
特价商品的标签要醒目、突出。
醒目的价签,辅以超低价、特价、便宜等大幅的POP广告,能给顾客强烈的视觉冲击。
顾客对购买过程和价值评估过程的满意度来自于获得的总价值与付出总成本的差额。
因此,超市应尽可能地减少消费者的搜寻成本,以提高顾客满意度。
一些专门购买特价商品的顾客,一看到广告,就能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货品。
这将提高销售达成率,同时还显示出超市有序的管理以及人性化的服务水平。
第三,要辅以店内广播、展板、员工宣传等形式来加强对特价商品信息的宣传。
顾客在卖场内流动是随机的,有时候未必能碰到引起他冲动购买的特价商品。
而对特价商品的循环广播能让顾客迅速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再加上周围的促销员的帮忙,顾客会尽快找到并购买特价商品。
对于超低的价格,顾客往往会询问做特价的原因以及商品质量和不做活动时有何区别。
此时,消费者正在逐步形成他的购买意愿。
促销员应当抓住机会,对产品质量进行保证,对促销原因进行合理解释,做好商品信息的宣传。
第四,针对供不应求的特价商品,可尝试每天分时段销售的办法,充分发挥其对客流的带动。
每一次特价商品的销售热潮,都能带来更多的顾客进入卖场采购,所以不能忽视特价商品促销对其他商品的销售带动作用。
供不应求的特价商品,无疑成为了超市的“活广告”。
第五,特价商品销售完毕后,应温馨提示商品已售完,并告知顾客下次可以购买的时间。
限量抢购往往会人为制造出商品的“稀缺性”,更容易让顾客感觉到商品的价值性,提高了产品的相对价值和顾客的满意度。
销售完毕的特价商品,一定要温馨提示商品已售完,“售罄”标签也能起到广告的作用。
它会让买到的顾客更有成就感,买不到的顾客更期待下一次的促销活动,甚至会提高顾客以后光顾超市的机率。
明确告知顾客下次购买的时间,可再次显示出超市井井有条的管理和周到贴心的人性化服务水平。
结论DM特价商品促销活动是超市传递给消费者的一张“名片”,不仅名片要色彩鲜艳、引人注目,名片上的商品更要质量优良、品质可靠,功能齐全,随商品一同让渡的服务也要周到贴心。
顾客满意是顾客在整个购物过程中和之后所获得的价值与所付出的成本之差,超市只要尽可能地为消费者创造最大的顾客价值,降低消费者各项成本支出,才能引致消费者的重复购买,最终实现顾客对超市品牌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