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动物教案 牛津上海版五四制
科学领域动物教案
科学领域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 了解动物的适应性特征和行为习性。
二、教学重点:1. 动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2. 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动物的行为习性和适应性特征。
2. 动物的进化和适应。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模型等教具。
2. 动物分类表和环境调查表。
3. 视频或图片资料,展示动物行为和适应性特征。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1. 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们?第二节:动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1. 引导学生讨论各种动物的外部特征和习性,然后引入动物的分类。
2. 利用动物分类表,向学生介绍动物的主要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并让学生尝试将已知的动物归类。
3. 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基本特征,如有脊椎或无脊椎、有毛发或鳞片、有羽毛或鳍等。
第三节:动物与环境的关系1. 展示一张动物群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利用环境调查表,让学生分组进行环境调查,观察不同动物栖息地的特点和适应性。
3. 学生自主讨论并总结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等。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习性和适应性特征1. 利用视频或图片资料展示不同动物的行为习性,如迁徙、捕食、保护领地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2. 学生分小组,以动物为研究对象,进行行为习性的观察和记录。
3.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总结动物的适应性特征,如嗅觉敏锐、迅速反应、变色、变态等。
第五节:动物的进化和适应1.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动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适应的原理。
2. 学生分组进行动物进化的研究,寻找相关资料和案例,并呈现给全班。
3. 学生分享研究结果,讨论动物进化和适应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六、教学总结:1.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和重点知识。
上海远东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五四制六年级科学第二学期试用本全套教案
人类活动离不开能能的形式【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人为什么每天要吃饭?”体会人类活动离不开能;进一步拓展理解任何活动都需要能量才能进行。
2.通过机器人实验,认识动能、声能、光能和热能的含义。
3.通过童年的游戏:荡秋千和蹦床,体会势能(位能和弹性势能)的含义。
4.通过点燃食物和酒精灯,明白化学能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包括燃烧)才能把潜藏的能量释放出来。
5.通过观察开/关电灯前后状态的变化,了解电能是在“通电状态”下存在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能量的各种形式。
难点:分辨能量的各种形式。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问题讨论“人类活动离不开能量”。
活动目的:1.通过讨论“人为什么每天要吃饭?”及学生举例,体会人类活动离不开能。
2.通过对课本活动“物体的温度与粒子的运动”(第一册教材)的回顾,让活动一:认识光能、声能、热能和动能。
活动目的:1.通过演示实验“机器人实验”,认识动能/盛能/光能/热能。
活动二:认识势能(位能和弹性势能)。
活动目的:1.通过童年的游戏:荡秋千和蹦床,体会势能(位能和弹性势能)的含义。
活动三:认识化学能。
活动目的:1.通过点燃食物和酒精灯,知道化学能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包括燃烧)才能把潜藏的能量释放出来。
活动四:认识电能。
活动目的:通过观察教室内电灯(开/关)状态的改变,明白电能的含义。
回顾与小结:人类活动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能(总结)。
简单的能的转化【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2.通过实验操作,比较能量转化的前后变化;分析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初始形式和最终的形式。
3.通过实验操作,体会“能量转化器”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4.在实验中,养成细心观察、仔细记录结果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了解能量转化前后的初始形式和最终形式。
(2)知道能量转化器。
2.难点:(1)了解能量转化前后的初始形式和最终形式。
(2)了解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1.内容与设计:导入活动:教师演示实验:酒精灯的燃烧。
生物的多样性(上海,预备科学,牛津版)
第2章生物的世界第2节生物的多样性比一比:谁认识的校园生物更多?白车轴草酢浆草桂花(木犀)枇杷龙葵蛇莓海桐八角金盘蚂蚱珠颈斑鸠一、认识一些动植物活动2.3:(48页)认识图片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A企鹅:极地(南极)B蝙蝠:森林C蝴蝶:森林,草原D骆驼:沙漠E蛇:森林,草原F水母:海洋G青蛙:森林H蜗牛:森林I 海星:海洋J鸭:湖泊K猫头鹰:森林L蟹:海洋M热带鱼:海洋N蚯蚓:森林O章鱼:海洋P鸵鸟:草原,沙漠Q鲨鱼:海洋R海龟:海洋S海豹:极地T蜘蛛:森林U水藻:湖泊,海洋V仙人球:沙漠W蘑菇:森林,草原X睡莲:湖泊Y蕨类植物:森林Z松树:森林一、认识一些动植物活动2.3:(48页)认识图片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生物的生活环境多种多样二、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能卷舌不能卷舌二、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双眼皮单眼皮二、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拇指不能弯曲拇指能弯曲二、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食指比无名指长食指比无名指短二、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右手拇指在上左手拇指在上二、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有的差异有明确的区分,如有无耳垂、能否卷舌、单双眼皮;而有的差异,如身高、体重、指距等,没有明确的分界。
二、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二、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班级调查:指距的差异指距(cm)14~1515~1616~1717~18人数指距(cm)18~1919~2020~2121~22人数二、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同种生物之间也有差异,这些差异是正常的。
无论差异有多大,我们应学会接受。
认识小动物 科学 教案
认识小动物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小动物的种类、习性及生长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动物学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小动物的能力,提高其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热爱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其关爱生命、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小动物的种类、习性及生长过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小动物的习性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它们有哪些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新课讲解:讲解小动物的种类、习性及生长过程,并利用实物展示、模型等工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例如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探究动物的食物链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小动物的认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小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动物。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展示、模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记录其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其观察能力。
3.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课件:PPT用于展示图片和知识点。
2.教具:小动物模型、动物食粮等实物。
3.其他:放大镜、笔记本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小动物有了基本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引导学生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动物方面,还需加强。
上海市罗泾中学六年级科学下册 动植物的分类教案 牛津上海版五四制
动植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将动物和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2)初步掌握科学家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方法。
(3)学会将脊椎动物进一步分类。
(4)能将植物分成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
二、过程与方法(1)在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科学家对动植物简单分类的方法。
难点: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
教学过程:生物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的生物,但地球上生物的种类非常繁多,我们认识的只是凤毛麟角,那么多的生物,它们之间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同时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我们在认识它们的时候,为了便于区分和研究它们,一般会对它们进行分类。
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
以P48页上的动物为例,从动物生活的地方、动物运动的方式、动物身体特征三方面对它们进行分类。
通过flash演示,全班同学共同合作完成上述分类活动。
分类的方法根据标准的不同而不同,对动物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分类,以什么为标准才是最合适的呢?科学家是根据动物身体的特征进行分类的,根据动物有无脊椎进行分类。
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柱是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的,河蚌、蝗虫是没有脊柱的,这一类称为无脊椎动物,鱼、人是有脊柱的,称为脊椎动物。
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对动物进行分类。
以P48页上的动物为例,找到其中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通过flash演示,找出其中的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仅仅将动物分成两类还是很不明确的,可以再细分。
脊椎动物可以再细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肠腔动物、原生动物、环节动物等。
共同找出几类脊椎动物各自拥有的特征。
初步判断细分下的这些种类的动物。
六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科学教案 牛津上海版五四制
(1)通过问题探究产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初步形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2)在探究中,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表达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识科学探究的过程。
难点: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教学 资源
PPT、烧杯若干、吸管若干、活动卡
教学过程:
1、学生活动
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识的现象,比如书 上提到的这三个现象,看到这些现象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指出问题即指向科学,上述自然现象中就蕴藏着科学,科学可以帮助你去发现和解释这些现象,科学家由问题起步,通过探究,逐步揭示出现象背后的奥秘。听讲
2、探究过程科学由问题起步,问题产生之后我 们该怎么做呢?
举例说明科学的探究过程:找出可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记录结果——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
认识科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例举身边的科学现象知道科学是无处不在且充满魅力的。
(2)通过“怎样用吸管移取水”的探究活动了解科学的主要特征是探究活动。
(3)通过科学家探究的例子了解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认识探究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提问、实践。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制定计划、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且有意识地发展表达和交流能 力。
引入
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将要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科学。对于这两个字同学们一定不陌生,那么在大家心目中,科学是什么呢?
例举科学现象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也正因为如此,我们 渴望去了解为什么世界是这个样子的,虽然困难重重。
电闪雷鸣这个现象,我们对它的认识算是历经坎坷,在中国,古人们认为这是由雷公电母负责产生的,并且电母是个急性子,总是比雷公早到一步;而西方国家则认为这是由于上帝发怒所致。后来有人提出这个是“气体爆炸”,直到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用风筝引下雷电才让人们了解到原来雷电是放电现象。后来进一步了解到先看到闪电后听 见雷声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快。
上海牛津版(五四学制)六年级科学上册:2.1.1 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案设计
归纳: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比较动植物特征的差异。
板书归纳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以及动植物特征的差异,让学生清晰感知。
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归纳出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2.学习爱护生物。
【教学重难点】
归纳出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复习:复习交流一些动植物的名称、特点以及生活环境。
学生对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
动物的体形特征、身体构造、生活习性等具有初步了解,对一些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也有一定了解。老师要帮助学生回忆和交流。
表演:模仿活动“认识动物的一些特征”中的动物角色进行表演。
1.角色表演要课前预先组织好。
2.可以观看配套视频。
交流大熊猫和白鳍豚的共同之处,各种动物的共同特征。
将动物的七个共同特征一一罗列在黑板上。
拓展:讨论植物的一些特征。
将植物的共同特征也一一罗列在黑板上。
《认识一些动植物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认识一些动植物》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名称及特征。
2. 掌握如何正确辨认不同的动植物。
3. 培养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导学内容:一、认识一些动物1. 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根据外表、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分类,例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2. 一些常见动物的特征和名称(1)哺乳动物:例如狗、猫、老虎等。
它们有毛发,能产奶喂养幼仔。
(2)鸟类:例如鹦鹉、鸽子、鸭子等。
它们有羽毛,会飞行。
(3)爬行动物:例如蛇、鳄鱼、龟等。
它们没有毛发,皮肤覆盖鳞片。
3. 如何辨认不同的动物观察动物的外形、行为和生活环境,结合书籍和网络资料进行辨认。
二、认识一些植物1. 植物的分类植物可以根据生长形态、营养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例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藻类植物等。
2. 一些常见植物的特征和名称(1)草本植物:例如草、花、菜等。
它们生长期短,多年生。
(2)木本植物:例如树木、灌木等。
它们生长期长,有树干。
(3)藻类植物:例如海藻、淡水藻等。
它们多生长在水中,无根茎。
3. 如何辨认不同的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形态、叶子特征和花果等,参考植物分类学知识进行辨认。
三、生物观察和保护意识培养1. 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导学活动:1.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展示不同动植物,让学生观察并分辨。
2. 组织户外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动植物。
3. 启发学生设计保护环境的小项目,培养保护生物意识。
导学反馈:1. 学生回顾所学动植物的特征和名称,进行小测验。
2. 学生分享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动植物现象,讨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活动,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并培养对自然界生物的关注和保护意识,为构建美好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同时,希望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积极参与生物保护工作,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认识一些动植物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认识一些动植物》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习性。
2. 能够正确识别并描述这些动植物。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二、导学内容1. 动物部分:狗、猫、兔子、大象、狮子、蛇等。
2. 植物部分:玫瑰、向日葵、梅花、竹子、仙人掌、水仙等。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视频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动植物的多样性和美丽的地方。
2. 进修动物部分:分别介绍每种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食性等,让学生认识并区分它们。
3. 进修植物部分:同样分别介绍每种植物的外观特征、发展环境、花果特点等,引导学生对植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4. 比较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种动植物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5. 实地体验: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公园进行实地观察,让他们亲自接触和感受自然界的魅力。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思考如何更好地珍爱和利用动植物资源。
四、导学评判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进修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表现,给予及时的必定和鼓励。
2. 知识掌握:通过小测验或问答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动植物的认知水平,及时纠正和补充知识点。
3. 综合能力:评判学生在比较分析和实地体验环节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五、导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动植物主题的手工制作或绘画,培养他们的艺术和动手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关注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珍爱问题,增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六、导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进修笔记或作品,进行评比和展示,激励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 组织学生进行反馈讨论,听取他们对导学过程的建议和意见,不息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学生们会对动植物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起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珍爱认识,为未来的环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息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动植物,让我们一起珍惜和珍爱这个美丽的地球故里。
《观察动物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观察动物》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掌握观察动物的方法;
3. 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4. 培养对动物的珍爱认识。
导学内容:
1.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观察动物的方法;
3. 动物的生活习性;
4. 动物的珍爱认识。
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动物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第二步:进修
1. 学生观察老师带来的一些小动物,比如蚂蚁、蜗牛等,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生进修动物的分类方法,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昆虫等;
3. 学生进修如何观察动物,包括观察动物的行为、外貌、生活环境等。
第三步:实践
1. 学生分组观察校园或家中的小动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生利用手机或相机拍摄动物的照片,并描述动物的外貌和行为;
3. 学生绘制观察动物的草图,标注动物的特征。
第四步:总结
学生将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和分类整理成报告,展示给全班同砚,并讨论如何珍爱动物,培养对动物的珍爱认识。
导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观察不同的动物,比如宠物、野生动物等;
2. 学生可以进行动物珍爱主题的手工制作,比如制作动物标本、绘制动物画等;
3. 学生可以到动物园或野生动物珍爱区进行实地观察和进修。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将对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对动物的珍爱认识,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同时也增强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动物,感悟大自然的奥秘,珍惜生命,珍爱环境。
上海市罗泾中学六年级科学下册 熟悉动物教案
熟悉动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识别一些常见的动植物。
(2)让学生了解这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
(3)知道动物的一些特征能够适应它们生存的环境。
(4)了解一些常见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生活中的事物、关注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学生活动
引入
播放一段有关森林的影片。
在录像中我们可以找出那些我们熟悉的动物,植物呢?大自然生物种类繁多,有500多万种动物和约32万种植物。
活动1 那么都的动植物中大部分是我们平时不常见的,书上有很多动植物的照片,看看大家都认识它们吗?我们一起来赛一赛,以大组为单位,看哪一组写出来的多。
通过PPT边展示边讲这些动植物的名称。
让学生通过它们的特征来猜测这些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通过PPT讲解。
活动2 播放在校园中拍摄的植物的照片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动物的照片,让学生来辨认。
2、问题
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离不开动植物,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过了,植物与人类又有哪些关系呢?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休戚相关,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关注身边的绿化,保护它们不受人为的损坏。
药用,建筑材料,食用,观赏┅┅
3、讨论
同学们从刚才的图片中也会发现校园绿化存在很多不足,该如何改良呢?。
《观察动物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观察动物》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动物行为观察的重要性和方法。
2.进修如何正确观察动物的行为并记录。
3.培养动物观察的兴趣和耐心。
二、导学内容:1.什么是动物行为观察?动物行为观察是指通过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表现和互相干系,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存方式、社会结构和交流方式。
2.为什么要观察动物的行为?观察动物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态环境和行为习性,有助于珍爱和钻研动物。
同时,观察动物的行为也可以增加我们的趣味性和乐趣,培养我们对动物的关注和爱护之心。
3.如何观察动物的行为?a.选择观察对象:选择一个适合观察的动物对象,比如家中的宠物、公园里的野生动物等。
b.观察时间:选择一个适合观察的时间段,比如清晨、傍晚等动物活跃的时候。
c.观察地点:选择一个安静、不会受到干扰的地点进行观察。
d.观察方式: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摄像机录像等方式观察动物的行为。
e.记录观察结果:将观察到的动物行为记录下来,包括动作、表情、声音等方面。
4.观察动物的技巧:a.保持安静:不要惊扰动物,保持安静有利于观察。
b.耐心观察:无意动物的行为可能会比较隐蔽,需要耐心观察。
c.多角度观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动物,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d.与动物互动:可以适当与动物互动,观察动物的反应。
三、导学活动:1.观察动物行为:选择一个动物对象进行观察,记录下观察到的动物行为。
2.讨论分享:学生可以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行为,交流观察经验和感受。
3.展示效果:学生可以将观察到的动物行为制作成海报或小短片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砚。
四、拓展延伸:1.观察动物行为的重要性:可以邀请动物珍爱专家或志愿者来班级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珍爱的意义。
2.动物行为观察比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物行为观察比赛,鼓励学生多多观察动物,培养动物观察的兴趣。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对动物行为观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动物的关注和爱护之心。
《认识一些动植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
《认识一些动植物》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包括它们的特征、习性和生态环境。
2. 探索动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干系,以及珍爱动植物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珍爱认识。
二、导学内容:1. 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 动植物的生态习性和适应环境。
3. 动植物与人类的干系和珍爱动植物的方法。
三、导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观看一段关于不同种类动植物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进修(30分钟):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每组选择一个动植物进行介绍。
b.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动植物介绍,其他同砚进行提问和互动。
c. 教师点评和总结:对各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3. 实践(30分钟):a. 实地考察:指挥学生到校园或者附近的公园进行动植物考察,观察它们的生态习性和适应环境。
b. 记录观察:学生用笔记本记录所见所闻,拍摄照片或者视频,为后续的进修和总结做准备。
4. 总结(15分钟):a. 学生分享: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分享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b. 教师点评和引导: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动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干系,以及珍爱动植物的重要性。
四、作业安置:1. 完成一篇关于动植物的观察报告,包括所见所闻和个人感想。
2. 收集一些关于动植物的资料,写一篇小论文,探讨动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干系和珍爱动植物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1. 邀请动植物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生态习性。
2. 组织学生参与动植物珍爱活动,提高他们的珍爱认识和行动能力。
六、评判反馈:1. 通过学生的观察报告和小论文,评判他们对动植物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2. 老师定期组织讨论和分享,及时反馈学生的进修情况,帮助他们提高进修效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动植物的分类、特征和生态习性,培养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珍爱认识。
《认识一些动植物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认识一些动植物》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对自然生态的珍爱认识。
一、课先导入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动植物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动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我们为什么要珍爱它们?二、进修内容1. 动物部分:(1)熊猫: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以竹子为食,性情温顺可爱,是我国的国宝之一。
(2)大象: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具有壮大的记忆力和社会性。
(3)胡蝶:胡蝶是昆虫中最美丽的一种,它们通过蛹的过程完成蜕变,展现出生命的奇迹。
(4)海豚:海豚是聪明的海洋动物,善于与人类互动,被称为海洋中的精灵。
2. 植物部分:(1)松树:松树是常见的针叶树,具有抗寒性强的特点,常发展在寒冷地区。
(2)玫瑰花:玫瑰花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花卉之一,象征着爱情和美丽。
(3)向日葵:向日葵是一种奇特的植物,它会随着太阳的挪动而转动,展现出生气勃勃的活力。
(4)仙人掌:仙人掌是发展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三、教室讨论1. 请学生谈谈对以上动植物的认识和了解,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讨论珍爱动植物的重要性,探讨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干系。
四、拓展练习1. 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动植物,用文字或图片展示出它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让学生设计一个珍爱动植物的标语或海报,表达对自然生态的关爱之情。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拓展练习中的任务,并在下节课上展示给全班同砚。
2. 给家人或朋友讲述今天进修的内容,并分享自己对珍爱动植物的看法。
六、总结反思本节课进修了一些常见的动植物,通过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珍爱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和爱护动植物,共同建设美丽的自然环境。
六年级科学课教案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六年级科学课教案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六年级科学课教案: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2. 学习使用分类法将动物进行归类,并能够画出分类树;3. 掌握不同动物特征的观察方法和认知能力;4. 增加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丰富的动物图册、图片和模型;2. 白板、马克笔。
教学步骤:一、导入(约5分钟)1. 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物图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询问他们对动物的分类有什么了解。
二、概念讲解(约10分钟)1. 通过展示各类动物图片,简要讲解动物的分类和特征,重点介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2. 引导学生思考:脊椎动物有哪些特征?无脊椎动物有哪些特征?三、分类法的学习(约15分钟)1. 介绍使用分类法将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2. 展示一个简单的分类树示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3. 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画出几个动物的分类树,并与同伴讨论。
四、动物特征的观察(约15分钟)1. 给予学生图片、模型等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探究不同动物特征的方法。
2. 根据观察结果,向学生展示一些特征的关键词,引发学生讨论特征与动物分类的关系。
五、课堂练习(约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动物特征和分类法,将给出的动物进行合理归类。
2. 引导学生在归类过程中思考,解答学生提出的疑惑。
六、拓展延伸(约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根据所学特征进行分类。
2. 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并分享一些奇特的动物特征和分类案例。
七、总结(约5分钟)1.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对我们了解动物世界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动物?八、作业布置(约5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描述该动物的特征,并按照所学分类法进行分类。
2. 鼓励学生了解并保护动物,寻找动物保护相关的新闻或故事,并分享给同学。
《观察动物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观察动物》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2. 提高观察动物的能力;3. 培养对动物的爱护认识。
二、导学内容1. 动物的分类和特点;2. 动物的生活习性;3. 动物的行为特点。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动物的认识和感受。
2. 进修:介绍动物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有哪些特点。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动物观察活动,让他们选择一个动物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4.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动物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5. 拓展:讨论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干系,强调人类应该如何爱护和珍爱动物。
四、导学方式1. 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动物,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合作进修: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动物观察活动,让他们互相合作,共同发现动物的特点。
3. 讨论交流:通过讨论和分享,增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兴趣和热爱。
五、导学评判1. 观察记录:学生能够准确记录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2. 讨论表达: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进修反思: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更多的动物观察活动,拓展自己的动物知识。
2. 组织学生参与动物珍爱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3. 鼓励学生写下观察日记或动物报告,展示自己的观察效果。
七、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学活动,学生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得到了提升,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希望学生能够继续保持对动物的热爱和关注,为珍爱动物做出自己的贡献。
4多种多样的动物(教学设计+实验记录+微课)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3.行为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善于提问和思考。他们乐于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表现出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然而,部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能缺乏自信,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其次,在讲授动物分类的理论知识时,我注意到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困惑。为了改善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用更多直观的教学工具,如图片、模型和实物展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动物分类的概念。
此外,我在实践活动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实验操作的讲解和示范,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和提问,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多种多样的动物(教学设计+实验记录+微课)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Fra bibliotek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的“多种多样的动物”章节。该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动物的分类:学生将学习动物的分类方法,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特征,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4)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5)注重情感教育:结合动物的生存威胁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包括《多种多样的动物》章节内容,以便他们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上海牛津版(五四学制)六年级科学上册:2.1.2 观察动物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观察生物的基本方法。
2.学习爱护动物。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观察生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交流:复习生物的基本特征,交流“我们可以观察动物的哪些方面?”
1.饲养蜗牛,让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到准备活动中来。然后将饲虫箱、蜗牛、各种食物放在教室生物角中供学生课间观察。委托有兴趣的学生管理和看护。
2.引导学生从动物的外形和构造、运动方式、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生活环境、进食习惯、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思考。
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观察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进食习惯?”“如何给蜗牛设计不同的生活环境?”“怎样才能把观察的结果让同学清楚地知道?”“观察时还应注意什么?”等。
1.要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讨论,提供充足的时间。
记录:记录观察的结果。
边观察边记录,记录要及时。
交流:交流配套图片、视频等。
2.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观察蚯蚓”的活动。
练习:巩固观察成果。
1.注意控制好时间。
2.如果来不及,可以放到课后完成。
练习
1.填写蜗牛的结构及其功能。(考查学生在实验完成之后对蜗牛结构及其功能的了解。)
2.通过“观察蜗牛”实验,知道了蜗牛对下列何种刺激不会产生反应?()
A.灯光B.醋C.拍手D.玻璃棒轻触身体
2.组织全班讨论、比较小组讨论的结果,初步得出观察蜗牛的革本方法。
3.观察时要爱护蜗牛,不能伤害它。
观察:按照活动2.2“观察蜗牛”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外形、移动的方式、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食物,推测蜗牛与人类的关系。
1.观察的顺序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调整。
科学动物教案
科学动物教案1. 引言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而动物作为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案旨在通过科学实践和观察,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促进他们对动物特征与习性的理解。
2.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辨认常见动物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其适应策略;- 知道动物不同的各类身体结构;-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内容3.1 动物的分类通过观察、对比和总结,引导学生辨认常见动物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进一步进行细分,如鸟类、鱼类、昆虫类等。
脊椎动物的特征:- 身体内部具有脊柱;- 具备四肢(或特化形成其他器官);- 四肢用于移动、捕食、防御等。
无脊椎动物的特征:- 没有脊柱,身体结构相对简单;- 多种多样,包括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3.2 动物的生存环境和适应策略通过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动物栖息地的多样性及其对动物适应环境的策略。
以极地、沙漠、水中等生态环境为例,鼓励学生团队合作、互相讨论,分析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特征,如极地动物的厚毛皮、沙漠动物的长腿等。
3.3 动物的身体结构通过展示不同种类动物的主要身体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结构对于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如昆虫的复眼、鸟类的翅膀、鱼类的鳞片等。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引导他们理解不同结构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 教学方法4.1 观察与比较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特征、栖息环境等,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分类思维。
4.2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制作动物模型、观察昆虫、参观动物园等,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动物科学知识的掌握。
4.3 小组合作分为小组进行讨论、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
5. 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展示精美的动物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分组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动物进行观察和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动物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
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
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