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古文总复习含答案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文复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25《杜甫诗三首》《望岳》1、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2、词语解释:钟:聚集荡胸:心胸摇荡会当:终当,终要阴阳:山的北面,山的南面。
曾:通“层”,层层叠叠决眦:眼角几乎要裂开。
未了:不尽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请分别分析二字好在何处。
“钟”:(1)解释词语“聚集”(2)析句这句是说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泰山。
(3)一个“钟”字高度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程度之深。
“割”:切割。
这句是说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答:(1)译句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2)雄心气概写出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哲理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春望》1、诗中“城”、“浑”的意思分别是长安城,简直。
2、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
“破”字给人怵目惊心之感。
“深”令人满目凄然。
3、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注意词句表现手法及诗句表达的情感)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
诗人移情于物,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面对国都衰落景象,感时伤世的感情。
4、解释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并揭示诗句含义。
(情感)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百无聊赖,搔首踌躇,以至于稀疏的短发,几乎无法梳髻插簪的情形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5、全诗所表达的情感可用三个词语概括:忧国伤时、思家、悲己。
《石壕吏》1、解释词语逾墙走:越过邺城戍:防守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3、《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4、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含答案
第三单元文言文基础练习《三峡》1. 作者是:郦道元 ,字: 善长,朝代: 北魏2.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3. 自三峡七百里: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4.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5.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6.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7. 襄:冲上、漫上,陵 山陵 。
8. 沿 顺流而下 ,溯 逆流而上。
9. 乘奔御风,奔 这里指飞奔的马。
10. 不以疾: 没有这么快 。
11. 素湍:素 白色的 ,湍 急流 。
12. 回清 回旋的清波,绝13.19. 翻译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20问答234)文末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答谢中书书》1. 陶弘景,字 通明 ,自号 华阳隐居2. 五色交辉:交辉 交相辉映3. 四时: 四季 晓雾将歇,歇 消散4. 夕日欲颓,颓 坠落 沉鳞 指水中潜游的鱼5.欲界,这里指 人间与其奇者,与 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6. 翻译句子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7. 从内容和结构上简要分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在文中的作用?8.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记承天寺夜游》1. 作者是 苏轼 ,字 子瞻,号 东坡居士 北宋(朝代)人。
2. 念 考虑、想到 。
相与 共同,一起3.中庭院子里 ,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4. 盖竹柏影也,盖 大概是 ,但 只是5. 翻译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节选自《史记•周亚夫军细柳》)(乙)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
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节选自《史记•李广将军传》,有删改)(注释)①络:用绳子编的网兜。
(1)为下列划线字选择最合适的义项。
a.军中不得驱驰________①鞭马前进。
②驱逐。
③行进。
④逼迫。
b.广驱骑腾而上胡儿马________①短时间。
②猝然;突然③始;初。
(2)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天子为动 ________②已而之细柳军 ________③以故得脱 ________④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②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4)细柳营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含义丰富,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5)周亚夫和李广都是“真”将军,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部编版八上第9课《三峡》检测题2、部编版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部编版八上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部编版八上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部编版八上第22课《愚公移山》精品检测题及答案6、部编版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部编版八上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12、【回清】13、【绝巘】14、【飞漱】15、【清荣峻茂】【荣】,16、【良】17、【晴初】18、【霜旦】19、【肃】20、【属引】【属】,【引】,21、【妻异】22、【响】23、【哀转】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附答案)9.三峡1、给加点字注音阙.( ) 嶂.( ) 曦.( )襄.( ) 溯.( ) 御.( )湍.( ) ( ) 漱()涧.( ) 属.( ) 转.( )2、重点词语解释①重岩叠嶂.( )②自非亭午夜分....( )③不见曦.月( )④夏水襄陵..( )⑤沿溯..阻绝( ; )⑥虽乘奔.御风( )⑦不以疾..也( )⑧素湍.绿潭( )⑨绝多生怪柏()⑩飞漱.其间( )⑪清荣.峻茂( )⑫良.多趣味( )⑬属引..凄异( ; )⑭空谷传响.( )⑮哀转久绝.( )3、通假字略无阙.处( )4、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②绝哀转久绝.绝.巘多生怪柏()③疾不以疾.也()君有疾.在腠理()5、古今异义古义:①至于..夏水襄陵至于今义:②或.王命急宣或古义:今义:古义:③属.引凄异属今义:6、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③回清.倒影( )④良.多趣味( )⑤每至晴初霜.旦( )⑥空谷..传响(7、特殊句式省略句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省略主语“”,即“”)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省略主语“”,即“”)8、重点句子默写①侧面描写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②文中与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应的句子是,,,,。
③总括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是,。
④写高猿长啸声音特点的句子是,,。
9、重点句子翻译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⑤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作家作品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地理学家。
撰《》四十卷,该书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也是一部优美的。
“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在文中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出了三峡、的景色,抒发了作者。
10.短文二篇1、给加点字注音颓.( ) 鳞.( ) 与.( )遂.( ) 寝.( ) 荇.( )2、重点词语解释①五色交辉..( )②四时..俱备( )③晓雾将歇.( )④夕日欲颓.( )⑤沉鳞..竞跃( )⑥实是欲界..( ; ) ..之仙都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⑧欣然..起行( )⑨念.无与为乐者( )⑩相与..( ; )..步于中庭⑪庭下如积水空明..( )⑫水中藻.、荇.交横( )⑬盖.竹柏影也( )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一词多义①盖盖.竹柏影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②至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寡助之至.()③寻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④书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⑤与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4、古今异义古义:①四时.俱备时今义:古义:②晓雾将歇.歇今义:古义:③夕日欲颓.颓今义:古义:④沉鳞.竞跃鳞今义:古义:⑤念.无与为乐者念今义:古义:⑥盖.竹柏影也盖今义:古义: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今义:5、词类活用①五色交辉.( )②相与步.于中庭( )6、特殊句式①倒装句A.相与步于中庭( ,即“”)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即“”)②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即“”)7、重点句子默写①《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中考语文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阅读
【答案】(2分)示例一:颈联写的景物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营 造了一种雄浑旷远、苍凉悲壮的意境。(诗人巧妙运用大、孤、直、长、 圆等词,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 入到广阔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对仗工整,笔力苍 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突出了边境的荒凉。同时侧面烘托了戍边将士 的艰苦生活,凸显将士们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精神。(意思对即可。如 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
第31首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2022考查鉴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022河南)这首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 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3分)示例一:肃杀的景象。从本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 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 的肃杀景象。 示例二:绚烂的景象。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 雄浑悲壮的美,秋色的绚烂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 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 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
【解析】A项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B项山、月、江 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C项传达出诗人宁静、淡 泊的心情。D项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引发了诗人的乡愁。故选C。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题(附答案)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题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5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渔人甚异.之②阡陌..交通③不足.为外人道也④便扶向.路⑤寻.病终⑥后遂无问津.者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我的研读: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我的联想: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我的鉴赏:②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二、阅读《陋至铭》,回答1~5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惩山北之塞惩②杂然相许许③汝之不惠惠(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但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以此来表现出愚公的“愚”。
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 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D.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参考答案5、《三峡》(一)1、郦道元2、(1)真(或实在)(2)寂静(3)连续(4)快(5)逆流而上(6)通“缺”空缺,中断3、(1)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声音)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3)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或“也没有这样”)快(4)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4、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5、A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溯其间7、“睛初霜旦……哀转久绝”三峡秋天凄清肃的气氛8、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9、B 1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望天门山》李白。
1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吴均。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
12、(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13、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
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
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二)《三峡》与《答谢中书书》对比欣赏阅读1.(1)有时。
(2)飞奔的马。
(3)消失。
(4)全,都。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是欲界之仙都3·《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4·(1)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大叫,身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课后复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课后复习题(附答案)《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1 桃花源记1陶渊明晋太元2中,武陵3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4缤纷5。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6,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7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8。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9。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1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1。
阡陌交通12,鸡犬相闻13。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14。
黄发垂髫15,并怡然自乐。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附答案)
八年语文级上册古诗、文言文、名著导读复习及答案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直接默写。
1、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_____。
2、,朝露待日晞。
3、常恐秋节至,。
4、东皋薄暮望,。
5、相顾无相识,。
6、,铁马冰河入梦来。
7、,波撼岳阳城。
8、,我言秋日胜春朝。
9、人家在何许,。
10、松间沙路净无泥,。
11、谁道人生无再少?。
12、,林空鹿饮溪。
13、,端居耻圣明。
14、日暮乡关何处是?。
15、,千山高复低。
16、,尚思为国戍轮台。
17、,遥隔楚云端。
18、,平海夕漫漫。
19、晴川历历汉阳树,。
20、土要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23、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
24、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
27、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
28、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
2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默写复习(新版教材)总结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默写复习及答案(新版教材) 姓名:学号:班级:(一)1、单车欲问边,。
《使至塞上》王维2、,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写情趣盎然的早春图景的两句是:,。
4、,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5、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楼》崔颢6、亭亭山上松,。
《赠从弟》(其二)刘桢7、《黄鹤楼》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
8、庭下如积水空明,,。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9、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10、风声一何盛,。
《赠从弟》(其二)刘桢11、东皋薄暮望,。
《野望》王绩12、神龟虽寿,;,终为土灰。
《龟虽寿》曹操13、,将以遗所思。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14、八方各异气,。
《梁甫行》曹植15、《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 。
16、,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李白17、,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王维(二)1、相顾无相识,。
《野望》王绩2、《黄鹤楼》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
3、,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王维4、,水面初平云脚低。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6、,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7、牧人驱犊返,。
《野望》王绩8、《钱塘湖春行》中以对偶、拟人写出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9、剧哉边海民,。
《梁甫行》曹植10、最爱湖东行不足,。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1、《龟虽寿》中表达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伟大的抱负的名句是:,。
,。
12、,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李白13、幸甚至哉,。
《龟虽寿》曹操14、故渔者歌曰:“,。
”《三峡》郦道元15 ,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刘桢16、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常考知识汇总--附答案
八年级(上)·古诗文三峡1.常识概要(1)《三峡》的作者是(朝代)地理学家,《三峡》选自《》。
(2)三峡,指的是、、的总称。
(3)《水经注》,其名为注释《》,实则以《》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名著。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价值。
2.重点实词(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至于夏水襄.陵()(4)沿溯..阻绝()()(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素湍..倒影()..绿潭,回清()(7)飞漱..其间()(8)良.多趣味()(9)属引..凄异()(10)林寒涧肃.()3.一词多义(1)绝(2)自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1.吴均《与朱元思书》中“奇山异水,”和郦道元《三峡》中“,隐天蔽日”,原本山水相依,凝聚自然之美。
2.每至,林寒涧肃。
1.文章第一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丽,深幽隽逸,趣味良多。
请从第三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3.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时间:15分钟满分:28分)一、阅读《三峡》,完成后面小题。
(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重岩叠嶂.(zhàng)B.不见曦.月(xī)C.乘奔御.风(yù)D.林寒涧.肃(jiā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沿.溯阻绝()(2)飞漱.其间()(3)晴初霜旦.()(4)属引.凄异()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4.下面句子写出了三峡的山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2分)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及答案解释各句加线的词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 渔人甚异之。
()()4. 复前行,欲穷其林。
()5.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6. 便舍船,从口入。
()7. 初极狭,才通人。
()()8.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12.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2.闻之,欣然规往。
()()23.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8.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29.濯清涟而不妖。
()()()30.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4.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3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6.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缓缓地。
)()39.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40.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八年级上古诗文复习答案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李商隐《无题》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现常用来赞誉那些为事业,为他人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人。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
(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5、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可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的。
“北方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的诗说明北方地区八月份就草木凋零,大雪纷飞了……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目送友人远去的两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9、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互文的表现方法来描写边塞苦寒生活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了雄浑,开阔的意境。
古诗词中有很多这样的写景诗句,请写出你最熟悉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等)1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试题及答案1 三峡【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__(2)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3)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2)(附答案).doc
八年袱上那•右祷次发习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
不见嚷月()素滞绿潭()飞港其间()清荣峻茂()朦膜数百()如履平地()雾淞溟彻()藻苟交横()二、默写(1)古往今来,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自然而然地会吟咏起陆游《游山西村》诗中的名句", o ”(2)《使至塞上》中“两句描绘了塞外的独特景象,令人品味到了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3)《归田园居》" 两句,可以看出作者劳作的艰辛。
(4)请你写出与春节或中秋有关的诗句一联。
三、阅读理解(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蓉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对加点词解释①瘦无与为乐者②遂至承天寺③怀民亦未亶④相与步于中庭2.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描绘了…个的美妙境界3.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2)。
4.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5.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 的苦闷心情6.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7..翻译下列句子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蓉交横,盖竹柏影也(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回清倒影。
绝嫩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8.本文的作者是,他是(朝代)著名的地理学家。
9.按课文在空格处填空。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虽乘弗御风不以疾也②晴初霜与11.翻译“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13.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 “春” “秋”季的景物特色。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乙]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不能致训,至于用钺。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
吾子之讨,军礼也。
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
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
(注释)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
②仆:指驾车的人。
③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
④公:指晋侯。
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1)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介胄之士不拜/予无重寡人之过B.天子为动/臣闻师众以顺为武C.何辱命焉/且焉置土石D.寡人之过也/人恒过然后能改(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文复习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文段复习专题(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⒈解释加点字⑴具.答之()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屋舍俨然..()⑷各复延.至其家()⑸乃.不知有汉()⑹便要.还家()⒉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⒋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阡陌交通..魏晋 D、设酒杀鸡..作食..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 B、率妻子⒌翻译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⒍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二)《陋室铭》⒈《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的写法。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 (4)无案牍之劳.形( )⒊“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策之.不以其道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⒋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⒌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课内古文总复习含答案整理老骥伏枥答谢中书书整体把握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
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
“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
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
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
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
全文分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
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桃花源记基础知识【一词多义】[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
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迁移拓展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
“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
(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
(自我做答)爱莲说复习精要周敦颐北宋哲学家一、解释文中词语。
可爱者甚蕃:多。
益:副词,更。
植:立。
鲜:少。
亵:亲近而不庄重。
6、宜:应当独:只,仅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不蔓不枝: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二、翻译下面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芳远播。
(就)更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三、理解及分析(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4)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5)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6)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四、理解背诵:①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③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④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⑤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⑥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