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数学二年级单元梳理知识点第一单元
二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回顾与梳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为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学习的起始单元,也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本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有:
1.理解乘法的意义,给出乘法算式可以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能够根据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3.会读乘法算式,并熟练掌握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掌握关于1、0乘法的规律,并理解其中意义。
乘法的意义。
乘法源于加法,学习完本单元后,要能理解,相同加数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更简便,从而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根据加法列乘法。
加法算式分为两种,相同加数和不同加数。
只有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改写成乘法。
如:5+5+5+5+5+5 5+5+5+6+5+5
要会辨析,哪个算式可以改写?改写成什么?(第一个算式可以改写,改写为5×6)
读算式及算式各部分名称。
5×6读作:五乘六,而不是五乘以六。
5×6=30中,5、6叫作因数,30叫作积。
考察这一部分内容时,通常会出一个乘法算式,让学生写下这个乘法算式读作什么,此处一定要写大写数字。
或者“一个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都是6,它们的积是?”这种类型的题目。
关于1、0的乘法
有关1、0的乘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尤其是0的乘法,可以借助乘法的意义帮助理解
如:0×5,根据乘法的意义这个算式表示:0个5,或者5个0相加,两者结果都是0。
注意每个位置都要轮到。
以此类推。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一节:自然数的认识1.1 自然数的定义自然数是人类为了计算和计数而发明的最基本的数。
它是由数字 1、2、3、4、5、6、7、8、9…无穷无尽地延伸下去的数列。
1.2 自然数的顺序在自然数中,比较大小可以通过数的大小来判断。
一般认为数值较大的自然数比较大,数值较小的自然数比较小。
1.3 自然数的基本运算自然数的基本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加法:将两个或更多的自然数相加,得到的结果称为和。
•减法:将一个自然数从另一个自然数中减去,得到的结果称为差。
•乘法:将两个或更多的自然数相乘,得到的结果称为积。
•除法:将一个自然数除以另一个自然数,得到的结果称为商。
第二节:数的比较2.1 大小比较通过比较两个自然数的大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关系:•大于(>):大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
•小于(<):小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大于等于(≥):大于等于号表示前面的数大于或等于后面的数。
•小于等于(≤):小于等于号表示前面的数小于或等于后面的数。
2.2 比较运算的性质比较运算具有以下性质:•反对称性:如果A>B,那么B<A。
•传递性:如果A>B且B>C,那么A>C。
•一致性:对于任意的A和B,要么A>B,要么A<B,要么A=B。
第三节:相等和不等关系3.1 相等关系相等关系是指两个数在数值上相等的关系。
用等号(=)表示。
当两个数的数值相等时,它们是相等的。
3.2 不等关系不等关系是指两个数在数值上不相等的关系。
用不等号(≠)表示。
当两个数的数值不相等时,它们是不等的。
第四节:简单的计算4.1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加法运算是将两个自然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减法运算是将一个自然数从另一个自然数中减去,得到它们的差。
4.2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乘法运算是将两个自然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除法运算是将一个自然数除以另一个自然数,得到它们的商。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一单元要点分析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
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易错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易错题一、填空题1.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答案:厘米;米。
解析:这是对长度单位基本概念的考查。
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适合量较短的物体,像铅笔的长度等;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用于量比较长的物体,如教室的长、黑板的长等。
2.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支铅笔长约15()。
答案:厘米。
解析:铅笔是比较短的物体,15厘米符合铅笔的实际长度,如果填米的话,15米太长了,不符合实际。
教室的长约8()。
答案:米。
解析:教室是比较长的空间,用米作单位合适,如果用厘米作单位,8厘米太短,不符合教室长度的实际情况。
3. 1米 =()厘米答案:100。
解析:这是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是基础知识,1米包含100个1厘米。
二、判断题1. 小明的身高是135米。
()答案:错误。
解析:人的身高通常在1米多到2米多,135米这个数值太大了,不符合实际情况,小明的身高应该是135厘米。
2. 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答案:错误。
解析:因为1米 = 100厘米,所以1米的绳子和100厘米的绳子是一样长的。
三、选择题1. 下面物体的长度接近1厘米的是()。
A. 食指的宽度B. 黑板的长度C. 教室的宽度答案:A。
解析:食指的宽度接近1厘米,黑板的长度和教室的宽度都远远大于1厘米,黑板长度通常有几米,教室宽度也有好几米。
2. 一根跳绳长()。
A. 2厘米B. 20厘米C. 2米答案:C。
解析:2厘米和20厘米都太短了,不符合跳绳的实际长度,跳绳的长度一般是2米左右。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数学中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这个单元主要包括了数的认识、数的排序、加法法则、减法法则等内容。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个单元的内容。
首先,在数的认识这个部分,我们学习了从0到100以内的数,以及数的读法和写法。
我们通过认识数,理解数的大小和顺序,为后面的加法和减法做好准备。
接下来,我们学习了数的排序。
我们通过观察一些物品的个数,并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来帮助我们理解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这对于我们后面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很有帮助。
然后,我们学习了加法法则。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之一,我们要学会使用加法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我们通过使用算盘、计算器和手指等工具,来实际操作加法运算。
我们学会了先算个位数的加法,再算十位数的加法,最后得出结果。
在学习加法的过程中,老师还教给我们一些小窍门。
比如,我们学会了快速计算凑十法和横式计算法。
凑十法是指当我们遇到加法的计算时,可以通过补数的方式使得加法运算更简单。
横式计算法是指我们将加数和被加数竖直排列,然后从右往左进行逐位相加的方法。
这些方法都能帮助我们在加法运算中更加灵活和快速地得到结果。
最后,我们学习了减法法则。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我们要学会使用减法法则进行减法运算。
我们通过使用减法算法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减法的概念。
我们学会了从被减数中逐位减去减数,最后得出差的方法。
在学习减法的过程中,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小技巧。
比如,我们学会了快速计算减一法和横式计算法。
减一法是指将减数和被减数相差的数减去一个数,从而使减法运算更简单。
横式计算法是指我们将减数和被减数竖直排列,然后从右往左进行逐位相减的方法。
这些方法都能帮助我们在减法运算中更加灵活和快速地得到结果。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数的认识和排序,还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这些知识将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们相信自己能够在数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通用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通用1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
摘要:
一、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概述
1.教材版本
2.单元主题
3.教学目标
二、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的主要内容
1.认识和理解数字0-10
2.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三、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游戏化教学
3.互动式教学
四、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的评估与反馈
1.课堂练习
2.家庭作业
3.单元测试
正文:
在我国的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中,学生将开始接触更为深入的数学知识。
本单元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数字0-10,以及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
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思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材版本方面,各个版本的教材可能略有差异,但大体上都围绕着数字的认识、加减法运算以及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这几个核心内容展开。
例如,人教版教材在第一单元中,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数字,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的读写。
接着,教材会引入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最后,教材会让学生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理解数的顺序。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化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评估与反馈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家庭作业和单元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长度。
5.尝试估计测量物体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认识米、认识线段和解决问题。
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
同时,长度单位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学生进行测量活动的开始。
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度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备内容
备目标
备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例题演练
例1: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例2: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必考知识点
三、解决问题 长度单位的应用:运用自己熟知的一定长度作标 准(一拃的长度、身高等)去比较或推测物体的 长度。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例题演练
例:圈一圈。 公共汽车的长度为10(米 厘米)。
单元梳理课件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必考知识点
一、认识厘米和米 1.测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 米用字母“cm”表示。 2.尺子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3.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时,用 “米 ”作 单位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人教版 数学 二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册
4.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它们之间 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 5.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刻度0,另一端对着几 就是几厘米。 (2)如果物体的一端没有对准刻度0,物体两端的 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例1:
例题演练
铅笔长8厘米。 例2:
9-2=7(厘米) 蜡笔长7厘米。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必考知识点
二、认识线段 1.线段的特点 :线段是一段直直的线,有两个 端点,能量出长度。 2.线段的画法:画线段时,先用笔在尺子的刻 度0上描一个点,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在尺 子的刻度几上再描一个点,最后笔尖紧挨着尺子 的一边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知道1米=100厘
米。
可以用这些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测量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
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4.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
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5.物体长度的测量: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一般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
体左端。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练习。
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基础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我们的学习成果吧!
练习题一:加法练习
1. 3 + 5 = ?
2. 7 + 2 = ?
3. 9 + 1 = ?
4. 6 + 4 = ?
5. 8 + 3 = ?
练习题二:减法练习
1. 10 - 4 = ?
2. 12 - 6 = ?
3. 8 - 3 = ?
4. 14 - 7 = ?
5. 11 - 5 = ?
练习题三:认识数字
请在下列数字中找出所有的双数(偶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练习题四:比较大小
1. 15 和 13,哪个数字更大?
2. 21 和 19,哪个数字更小?
3. 36 和 36,这两个数字一样大吗?
练习题五:应用题
1. 小明有7个苹果,他给了小华3个,小明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2. 学校图书馆有15本书,借出去了8本,图书馆还剩下多少本书?
3. 班级里有22个同学,如果每4个同学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同学们,完成这些练习题后,记得检查答案哦!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举手提问,老师会帮助你们解答。
希望你们都能在这些练习中有所收获,加油!
现在,让我们开始做题吧!祝你们练习愉快!。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讲解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讲解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通常包括一些基础数学概念和运算,以下是可能的讲解内容:
1. 复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复习整数的加法规则,例如“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
复习整数的减法规则,例如“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通过例子和练习题加深理解。
2. 学习连加和连减:
介绍连加和连减的概念,例如“几个数一次相加”和“从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
通过实例演示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了解加减混合运算:
介绍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运算的顺序(先加后减)。
通过实例演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进行实践。
4.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介绍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余数的含义。
通过实例演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余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购物时计算找零、制作简单的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复习与评价:
在单元结束时进行复习,总结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通过测验或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
在讲解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我来填一填.(16分)1.填上“米”或“厘米”.长约3( ) 高约10( ) 出生时身高约50( )高约30( ) 高约1( )20( ) 厚约3( )2.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用字母( )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作单位,用字母( )表示.3.我两臂伸开的长大约是1( ),我指甲盖的宽约是1( ).4.在直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5”的长度是( )厘米,从刻度“7”到刻度“10”的长度是( )厘米.5.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要从尺的( )开始量起二、我会精挑细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1.下面是线段的是( ).2.下面量法正确的是( ).3.二(1)班刘明的身高是( ).①10米②1米30厘米③12米50厘米4.要想知道教室的黑板有多长,用( )来量比较合适.①三角尺②米尺③直尺5.左图中有( )条线段.①4 ②2 ③3三、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10分)1.7厘米+3厘米=1米( )2.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3.长方形是由4条线段围成的.( )4.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5.1米长的绳子和100厘米长的绳子一样长.( )四、圈出合适的答案.(8分)比1米高比1米长比1米高比1厘米长比1米矮比1米短比1米矮比1厘米短五、相信我最棒.(12分)1.在里填上“>”“<”或“=”.(8分)55厘米5米 98厘米1米1米10厘米60厘米+40厘米1米2.排排队.(4分)30厘米 100厘米 1米3厘米 3厘米( )>( )>( )>( )六、我是超级小画家.(14分)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3分)2.画一条比10厘米短7厘米的线段.(3分)3.连接任意两点画线段一共画了( )条线段,你能看出是什么图形吗?(8分)七、我是智多星.(18分)1.下面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12分)( )条 ( )条 ( )条( )条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两条线段的长度.(6分)八、解决问题.(12分)1.一根竹竿长13米,插入水中一截后,露出水面的部分长5米,插入水中的部分长多少米?(6分)2.小牛比小猪高多少厘米?(6分)小蚂蚁回家有两条路可以走,请你量一量,算一算它回家走哪条路近一些,比另一条路少走多少厘米.(附加题:20分)参考答案一、1...厘.c.2..厘米3.0刻.4..35..厘.厘.厘..厘.厘米二、1.① 2.② 3.② 4.② 5.③三、1.× 2.√ 3.√ 4.× 5.√五、1....=2.1米3厘.100厘.30厘.3厘米八、1.13-5=8(米)2.60-20=40(厘米)80-40=40(厘米)【你愿挑战吗?】3+3=6(厘米)6-5=1(厘米)第②条路近,比另一条路少走1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⑴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⑴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小布有二年级的数学知识
二年级基本知识点梳理上册一、第一单元: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 28+45+24≈100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二、米和厘米知识点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叉开)大小有关。
三、表内乘法知识点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5×4或4×5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任何数与0相乘,积都得0。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数学学习目标是认识计数单位,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会口算整百、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等。
下面给大家带来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7、求物体的长度的实际问题运用画示意图法,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求解。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二年级第一单元数学题
二年级第一单元数学题一、填空题。
1. 在直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5是()厘米。
- 解析:直尺上刻度之间的距离就是长度,从0到5,直接数刻度,就是5厘米。
2.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 解析:量较短物体用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物体用米作单位。
3. 1米 =()厘米。
- 解析:根据长度单位换算,1米等于100厘米。
4. 70厘米+30厘米 =()米。
- 解析:先计算70厘米 + 30厘米=100厘米,而100厘米 = 1米。
5. 1米 - 20厘米 =()厘米。
- 解析:因为1米 = 100厘米,100厘米-20厘米 = 80厘米。
二、选择题。
6. 下面物体的长度接近1厘米的是()。
A. 食指的宽度B. 黑板的长度C. 操场的长度。
- 解析:食指的宽度接近1厘米,黑板长度用米作单位,操场长度更长,也是用米作单位,所以答案是A。
7. 测量教室的长度,一般用()作单位。
A. 厘米B. 米C. 分米。
- 解析:教室比较长,量教室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厘米太短,分米相对来说也较短,不太适合量教室长度,所以答案是B。
8. 一根跳绳长()。
A. 2厘米B. 20厘米C. 2米。
- 解析:跳绳比较长,2厘米和20厘米都太短,不符合实际,2米比较合适,所以答案是C。
三、判断题。
9. 小明的身高是135米。
()- 解析:人的身高一般在1米多,135米不符合实际,应该是135厘米,所以这题错误。
10. 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 解析:因为1米 = 100厘米,所以它们一样长,这题错误。
四、量一量,填一填。
11. 量一量数学书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 解析:用直尺测量数学书的长和宽,不同版本数学书尺寸可能略有不同,实际测量得出结果。
12. 量一量铅笔的长度是()厘米。
- 解析:将铅笔一端对齐直尺0刻度,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就是铅笔长度。
五、解决问题。
13. 一根绳子长80厘米,用去了30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解析:已知绳子总长80厘米,用去30厘米,求剩下的长度,用减法,80 - 30 = 50(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梳理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需标记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大数—小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填厘米或米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铅笔长17(厘米)
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1)
一、填一填。
1.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作单位比较合适;测量床的长度用()作单位比较合适。
2.油画棒长()厘米。
3.量物体长度时,一般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一端,再看物体的另外一端对着几
4.甜甜的身高是90厘米,再长()厘米,她的身高就是1米。
5、在直尺上1个大格就是()厘米。
6.在直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5”是()厘米,
从刻度“7”到刻度“10”是()厘米。
7.在米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00”是()厘米,也就是()
8、如图,,共有()条线段。
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厘米2厘米2米32厘米12米————————————————————————————
二、辨一辨。
1.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在下面画“√”。
2.下面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
四、算一算
37厘米+8厘米=()厘米2米=()厘米
300厘米=()米8米40厘米=()厘米
275厘米=()米()厘米
30厘米-6厘米=()厘米45厘米+20厘米=()厘米
25厘米+9厘米=()厘米 1米-78厘米=()厘米70厘米+30厘米=()厘米=()米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六、在里填上“>”“<”或“=”。
1米90厘米2米200厘米100厘米1米
20厘米1米-80厘米50厘米5米1米80厘米2米
七、做一做。
1.量出下面线段的长度。
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3、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条线段。
3
2
,4厘米处画一朵(6分)
八、解决问题。
1.你知道蚯蚓的身体有多长吗?
2.有一根绳子,剪去30厘米后,还剩70厘米。
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3.小兔子要去外婆家。
(1)分别量出下面每条路的长度。
①号路长()厘米;②号路长()厘米。
(2)小兔子走()号路近些。
4.小动物赛跑。
·
(1)蜗牛离终点还有多少厘米?
(2)蚂蚁比小虫子多爬多少厘米?
5.一根绳子长15厘米,用去8厘米,还剩多少米?
6.小芳身高为96厘米,她再长高多少厘米就是1米?
7.篮球场长为80米,宽为60米,长比宽长多少米?
8.一根彩带长27厘米,另一根长9厘米,如果把两根接到一起,彩带有多长?
9.小明家、小红家分别住在学校的两侧(如下图),小明家距离学校40米,小红家距离学校50米。
(1)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少米?
(2)每天上学,谁走的路多,多走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