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概论大纲高 - 副本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_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概论》课程理论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概述(1)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是一门与哲学相关的重要的基础课,是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该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传统和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力求科学地阐明当代中国社会哲学思想和社会发展趋势等基本问题,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达到增强学生的认识社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进其政治鉴别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目的。
(2)适用对象:全校所有本专科学生(3)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教学目的、意义、任务:本课程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理想思维和哲学理论素养,使学生切实掌握分析和认识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分析现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基本能力,提高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水平,比较深刻而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4、教学中注意的问题: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针对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5、学时与分配:总学时32(1)理论教学 28学时占全部学时的87.5%(2)讨论4学时占全部学时的12.5%6、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课程组应结合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积极研究、设计、开发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7、课程考核要求:考试方法:开卷考试二、本文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10学时)第一章、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4学时)(1)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理解和掌握中国哲学的含义与特征。
理解和掌握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关系。
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与哲学发展道路(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性。
难点是理解掌握中国文化与哲学辩证思想一、中国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中的体现。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章
自然经济是中国大陆型生态环境的产物,其 特点就是以家庭为核心单位,男耕女织,自力更生, 自给自足,知天安命,恒少竞争,不求多寡,惟患不均,几度王朝更迭 不过是血缘姓氏的转移;强调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我国自然经济的发展始终十分滞缓,人口自然增殖与土地之间的周 期性矛盾始终十分突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土地兼并和非常状态下的农 民起义交替出现。但是,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仍然璀璨夺目。
氏族门阀制
氏族门阀:出身名门,累世为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门阀”即以血统关 系排列的门第等级。源于东 汉,盛于魏晋。任选官吏要 根据族谱,“必稽谱而考其 真伪”,门阀之下氏族高门 子弟,可凭借家世显贵坐至 公卿。严嫡庶之别,有所谓 “以贵袭贵,以贱袭贱”等 严格的血统界限,绝不允许 逾越。
帝王出行图
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儒家“亲亲”和“孝悌” 思想是宗法思想的基础。所谓亲亲,就是认 为血缘宗法关系是合乎人情天理的,儒家学说的基础则是尧舜时代的“孝 悌”观念,归纳起来,人君臣子均要尽忠尽孝。
[清]焦秉贞:孝事周姜
当代油画作品:尽忠报国
罗光瑞国画作品 忠孝传家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概观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
清代皇帝“钦文之玺”印 表示“以重文教”
清代皇宫金銮宝座
君权(皇权)
皇帝的意志代表着法律,要绝对遵从,不可 轻慢。秦王嬴政率先将自己封为始皇帝。以后历 朝,都在吸收儒 家学说基础上, 不断对君权提 出更加具体 的要求。 汉承秦制以后,汉儒董仲舒又 提出“三纲五常”,强调君权、父权、 夫权,而到宋代则进一步强化和细 化,即强调了臣对于君、子对于父、 妻对于夫的绝对服从意识。
血缘宗法的沿革
《墨子· 明鬼下》:内者宗族,外者乡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学院《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课程编码:3281103612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二、学时及学分总学时数:36 学分:2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开设学期:第5学期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思想政治专业的素质拓展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达到以下目标: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华先民创造出的历史悠久、成就灿烂的文化,以补充学生知识链条的缺失,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理解和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明的渊源,提高自身文化创新的信心和本领;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大势,领悟中国文化主体精神。
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认识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具备从文化角度分析问题和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学生能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比较,具备全人类文化的眼光来看待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导言(共2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文化的涵义和特征,掌握中国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围、功能作用,以及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充分认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的态度,为以后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文化的涵义2. 文化的分类3. 文化的特征4.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5.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 文化的基本概念2. 文化的基本特征难点:1. 大学生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第一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政治结构(共4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树立一种文化与环境交互影响的观念,使其了解地理环境与文化的辨证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历史学专业本科试用)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4总学分:3开课学期:第3学期适用专业:历史学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历史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在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古代哲学、宗教、科技、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社会心理、民间风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有助于学生通过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层面: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本条件、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等基本常识,了解中国传统哲学、传统宗教、传统理论道德等社会政治理论,了解中国传统行为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方面。
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社会,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2、能力层面: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力求使学生做到初步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世界观,了解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
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对中华传统有更深刻的理解。
3、素质层面: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和继承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绪论(4学时)【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导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化的概念和文化的基本特征;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难点:文化的概念。
【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什么是文化一、“文化”界说二、文化的结构与分类三、文化的特征四、文化与文明第二节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中国文化二、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4学时)【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本章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中国文化概论 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1.1 课程意义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价值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特点和发展历程,增进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2 课程定位本课程为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选修课,旨在为各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视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品位的提高。
二、课程内容2.1 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2.1.1 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2.1.2 中国文化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2.2 中国古代文化2.2.1 先秦文化2.2.2 儒家文化2.2.3 道家文化2.2.4 儒家与道家的并称2.2.5 唐宋文化2.3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2.3.1 中华礼仪之美2.3.2 传统节庆文化2.4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2.4.1 中国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2.4.2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色2.5 中国传统文学2.5.1 古代诗词及其韵律美2.5.2 传统戏曲艺术2.6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2.6.1 儒家思想2.6.2 道家思想2.6.3 佛家思想2.7 中国现代文化2.7.1 近现代中国的文化变革2.7.2 当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三、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3.1.1 掌握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3.1.2 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3.1.3 熟悉中国传统礼仪、艺术、文学和思想的基本特点3.1.4 了解中国现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趋势3.2 情感态度价值观3.2.1 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3.2.2 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3.2.3 培育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情感态度3.3 实践能力3.3.1 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自觉3.3.2 培养欣赏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能力四、教学安排4.1 教学方式4.1.1 理论教学4.1.2 实践教学4.1.3 讨论交流4.1.4 多媒体辅助教学4.2 课程设计4.2.1 开设讲座、展览等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4.2.2 安排参观实习、实地调研等实践环节4.3 评价方式4.3.1 平时表现4.3.2 期中考试4.3.3 作业4.3.4 期末考试五、教材及参考书目5.1 主要教材《中国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化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5.2 参考书目《中国文化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化史》人民出版社六、其他事项6.1 注意事项6.1.1 强调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6.1.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国际视野6.2 教学团队6.2.1 本课程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学术研究能力的教师担任6.2.2 配备专门的助教和实验助理,提供学生必要的学习帮助6.3 课程更新6.3.1 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6.3.2 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修订和改进教学计划和内容以上即为《中国文化概论》的教学大纲,希望能够对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2005年修订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人文科学----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宗教及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文化传统和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祖国悠久、丰厚的文化遗产,把握中华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主要针对三年制专科政治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文化,认识中国文化的源流、特点、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决心。
四、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面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面授教学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五、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要求本课程学时:72 学分:4学时分配:导论文化和传统文化教学要求;1、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基本含义。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教学内容:一、传统和文化释义二、传统文化的要义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特征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和基本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现代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一、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第二章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宗教传统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来源及其特征2、了解中国古代主要宗教及其文化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特征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阶段二、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资源三、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体特征第二节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及文化意义一、中国古代宗教发展历程二、中国古代宗教的主要特点三、儒教的基本精神特质和文化作用四、道教的基本信仰、教规、特征及文化影响五、拂教的基本信仰、特征及社会作用第三章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传统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讲授提纲汇编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讲授提纲汇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传统价值。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变得尤为重要。
为此,本文将就《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提纲进行汇编,旨在系统性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以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 定义: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遗产,包括思想、价值观念、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2. 特点:包括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独特等特点,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1.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仁、义、礼、智、信等五德,强调以德治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著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弘扬传统美德,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三、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1. 道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强调虚静无为、顺应自然、追求自我修养,主张无为而治。
2. 道家经典:《道德经》是代表作,强调“道”是世间万物的根源。
3. 道家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倡平和安逸的生活态度,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
四、佛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1. 佛家思想的基本信仰:主张超脱世俗,追求解脱苦难,强调因果报应、轮回转世。
2. 佛教经典:《般若心经》、《金刚经》等,对人们的修身养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佛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倡导慈悲为怀、舍己救人的精神,弘扬宽恕、博爱的道德观念。
五、传统文化中的节日与习俗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拜年、放鞭炮、吃团圆饭等习俗。
2. 中秋节: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家人团聚共赏月、吃月饼的重要节日。
3. 传统婚礼:娶亲三朝、迎新娘等一系列环节,体现了尊重传统、尊重仪式的价值观。
六、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1. 文化传承: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珍爱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课纲领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编号: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开设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育学生的现代人文精神,本课程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
经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美学生的知识构造,激发学生关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陶冶身心,培育在生活顶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2.教课的基本要求经过本课程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有较为完好的认识和认识,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骄傲感,培育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和人文涵养,3.合用专业与学时数本课程合用于茅台学院生物工程、白酒酿造工程、酿造工程自动化、公司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各专业。
总学时48,3 学分。
此中理论课40 学时,社会观察8 学时。
4.主要教课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以讲堂讲解为主,采纳多媒体教课手段和启迪式教课方法,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指引学生多看、多读传统文化著作,配合文化网站等现代化信息的输入,提高教课效率。
本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行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尽数穷尽,建议将一些合适议论和沟通的知识单元集中于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师生议论和沟通,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踊跃性。
二、各章教课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 2 学时)(一)基本内容与要求教课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与条件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要素教课要求:经过本章学习,认识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基本精神和产生条件;可以感觉中华文化的广博精湛,学会从文化的视线察看、剖析现实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0002312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2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门课程是普通高校的人文类选修课程之一,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全面准确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培养起他们的现代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文化。
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注意对有关文化基础知识和相关历史知识的介绍,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基本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过程中紧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影响力和富于包容性,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强调人格,主张为国尽忠、自强不息这条主线展开讲述,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努力提升自己,做一个品格高尚、勇于进取、为国贡献的人。
3.注意与西方文明进行比较,在相互比较中突显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从而有助于青年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之精要。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更深刻的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将系统讲授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将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若干知识块,并与相应的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希望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大致了解,从而喜欢中国文化,并有能力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问题。
了解文化差异,可以对社会流行的各种文化现象有起码的鉴赏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习的文化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专班).pdf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编号: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开设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文精神,本课程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陶冶身心,培养在生活中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3. 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课程适用于茅台学院生物工程、白酒酿造工程、酿造工程自动化、企业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各专业。
总学时48,3学分。
其中理论课40学时,社会考察8学时。
4.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多看、多读传统文化著作,配合文化网站等现代化信息的输入,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悉数穷尽,建议将一些适合讨论和交流的知识单元集中于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师生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基本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与条件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基本精神和产生条件;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中国文化概论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大纲中国文化概论大纲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存在的实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
作为世界上自成系统、独具特色的文化,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祖国悠久、丰厚文化遗产的简明文本,使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特征有所把握,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其人文素质,引发思考,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在人文素质和文化素养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文化概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较之类似中国文化史有所不同,作为概论,主要是按内涵分类作专题论述,虽然有些专题也要讲述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变化发展的历程,讲述其发展顺序,但重点是阐明各个专题的特殊内容,它更具有专题性和特殊性。
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它是相对独立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三、教材与教辅资料本课程教材采用XXX出版的《中国文化概论》(XXX、XXX主编)。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讲授要简明而有系统,既要对中国文化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又要避免被无法穷尽枝节材料所淹没。
要将历史的梳理与逻辑的分析相结合,提高对中国文化的理论思维能力。
数千年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同时也带来因袭的重负。
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熟悉传统文化、分析传统文化、变革传统文化,努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态度与务实精神,提高其人文素质。
五、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1.教学应以辅助学员联系现实开展自学为主。
2.可运用多种媒体教材的一体化设计方案,结合本地区学员的研究条件,提供多种方式的研究支持服务。
3.面授辅导应侧重于理论教学,强化基础知识的研究,讲清思路与方法。
研究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可试用课题研究的方法,注意培养学员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安排好实践教学环节。
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学员开展实地考察和撰写中国文化分析报告。
鼓励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去对比分析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今日中国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它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涵盖了许多领域,如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概述。
历史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逐渐发展演变。
早期的中国文化主要以祭祀和追溯祖先的传统仪式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了文字、礼仪、音乐、艺术等多个方面的文化特征。
古代中国的各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标志,如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礼乐制度等。
中国传统文化在秦汉时期达到了顶峰,由此形成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尊重家族和社会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族和社会的价值观,强调孝道、忠诚、友谊等。
家庭被视为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基本单位。
中国人相信,一个和睦的家庭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
关注道德和伦理观念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道德和伦理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仁爱他人等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重要地位。
尊重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这些艺术形式通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出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审美和精神追求,通过艺术表现传递情感和思想。
尊重自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古代文人常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考人生。
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哲学思想,如道家的“自然无为”,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观念。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对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依然是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参考和源泉。
再次,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方法。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某些价值观可能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变革,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事例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看法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伦理原则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和社会价值观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伦理原则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和社会价值观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事例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的理解和看法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成就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形式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家和作品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成就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形式和特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家和作品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成就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文学作品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的理解和看法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形式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对文化的影响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形式和特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对文化的影响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宗教信仰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的理解和看法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形式和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习俗和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5.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形式和活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习俗和传统节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形式和活动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社会习俗和传统节日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的理解和看法第六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体系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哲学家和学派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对后世的影响6.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体系,如儒家、道家、佛家等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庄子等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对后世的影响,如文化、艺术、道德等方面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体系和主要哲学家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具体思想和观点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理解和看法第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家和代表作品7.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等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如写意、工笔等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家和代表作品,如王羲之、张大千等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艺术作品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看法第八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日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起源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对现代社会的影响8.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起源和意义,如历史故事、传统习俗等讨论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文化传承、社会交往等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起源和意义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具体习俗和活动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理解和看法第九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遗产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遗产,如古建筑、文物、古籍等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措施,如法律法规、教育传承等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如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等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遗产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的具体实例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的理解和看法第十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影响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国际交流中的作用10.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如文化传统、习俗等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应用,如文艺创作、设计等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如文化交流、外交合作等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影响的理解和看法重点和难点解析1. 章节一和二重点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其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淀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志。
它包括了众多方面,涵盖了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制度、道德观念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方面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
中国的哲学思想丰富而独特,仁义礼智信的人伦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以及各种道家、儒家、佛家的思想等等,都为中国人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这些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也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精品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文学非常丰富多样,有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绘画等等。
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不仅在中国有深远影响,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这些作品中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传达了独特的情感和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含丰富多样的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注重对人际关系的规范和尊重,强调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例如,孔子教导的“五常”就是指仁、义、礼、智、信,它们被视为一种行为准则,对于维系社会稳定和相互尊重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种礼仪文化不仅对古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有深远影响,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际交往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注重道德观念的培养。
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倡导行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种道德观念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日常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劳动成果的结晶。
它承载了丰富的思想、艺术、礼仪和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对中国人民的思考方式、生活态度、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对于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在古代中国,思想文化通常包含儒家思想、道家思 想、法家思想还有佛教,以及历史和文化遗迹。
6
1 2 34
The ethos of humanism
The ethos of naturalism
The ethos of “odd and even principle”
The ethos of “communication” or
“absorption and assimilation”
8
The ethos of humanism
9
The ethos of naturalism
古代中国,物 质文化、社会文化、 精神文化都是在农业 的基础上产生的。由 于农业需要,人与自 然之间的关系理论很 早产生。
10
The ethos of “odd and even principle”
11
The ethos of “communication” or “absorption and assimilation”
12
传统文化在 现代文化中的价值
13
THANK
YOU!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中国传统文化
1
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 文化的总和就是传统文化。
21世纪的文明冲突将影响 世界政治
影响
西方文明、东方的儒学文明、伊斯兰文明、 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美文 明,还有非洲文明。
人与自然关系 的最有力表现就是道 家思想。道家经典名 著是《老子》,也叫 《道德经》,认为 “道”是天地万物的 根源,是世界一切物 质的本体。
另一部道家经 典《庄子》,强调人 们应该尊敬、热爱、 保护自然。这包括了 对自然生态平衡的保 护。以一种探索和理 解其组成和性质的方 式来认识自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丰富文化遗产,包括思想、哲学、文学、艺术、礼仪等方面的传统。
下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论:
思想和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家庭伦理、社会秩序和治理原则,强调和谐、忍耐、平衡和中庸之道。
文学和诗词:中国的文学作品源远流长,包括诗词、小说、戏剧等形式。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情感、抒发思想,如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广为传诵。
经典和典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经典和典籍,如《论语》、《道德经》、《史记》等,这些著作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学和艺术: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美学和艺术的培养,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剧院等艺术形式。
中国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闻名于世,中国音乐注重和谐与平衡。
礼仪和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道德观念对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孝道、礼貌、忠诚、诚信等价值观念被广泛传承和弘扬。
中医和养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中医理论和养生观念被广泛应用和传承。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平衡和和谐,通过调
理身体的阴阳、气血、经络等来维护健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道德准则和生活指南,也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全校各专业专科学生(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36学时(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结合文化学的一般知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特点、价值取向、基本精神及历代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礼仪制度、婚丧嫁娶、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科举等,并就传统文化的各个侧面做出评析,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做出比较。
旨在通过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作为母本文化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精神,从而培养他们对祖国的情感和爱国情操;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优秀要素和传统思维方式,以便帮助他们掌握多种认识方法,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继承、创新和发展成就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基本要求(一)课程基本要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特点、价值取向、基本精神及历代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礼仪制度、婚丧嫁娶、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科举等,初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书法,以及中医学的辨证思想和养生方法。
(二)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1、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
2、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3、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及其表现。
【本课程的难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估;中国传统文化的跨学科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动力种类和技术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和其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前景、与现代社会的一致性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行为、组织行为和教育行为的启示作用;等等。
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6学时)第一节文化概论一、文化的本义与定义(重点、难点)二、文化的构成与分类(重点、难点)三、文化的特征与功能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与条件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重点)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精神(难点)五、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2学时学)第一节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演进一、哲学是文化的核心二、历代哲学思想第二节中国传统哲学民族精神(重点、难点)一、天人协调精神二、入世济世精神三、理想主义精神第三章中国传统宗教(4学时)第一节中国原始宗教一、自然崇拜二、祖先崇拜三、生殖崇拜四、上帝崇拜第二节中国传统佛教一、佛教原始教义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流布(重点)三、佛教组织与佛教习俗第三节中国传统道教一、道教的形成(难点)二、道教的发展演变三、道教信仰四、伊斯兰教五、民间秘密宗教第四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传统道德规范(重点)一、仁、义、礼二、忠孝、诚信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第三节中国传统修身之道与理想人格一、传统修身之道二、传统理想人格第五章中国传统礼仪制度(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五礼一、吉礼二、嘉礼三、宾礼四、军礼五、军礼第二节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一、中国古代婚姻形态的嬗变二、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形式(重点、难点)三、历代婚姻礼俗(重点、难点)四、关于离婚问题第三节中国传统丧葬习俗(重点、难点)一、埋葬习俗二、丧礼习俗三、丧服第六章中国传统衣食住行(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服饰一、冠、冕、巾二、上衣下裳三、鞋、袜第二节中国传统饮食一、中国古代饮食特征(重点)二、主食、副食三、传统饮品四、古代炊食具第三节中国传统建筑一、民居二、宫殿三、古代建筑特点(重点、难点)第四节中国古代交通工具一、车二、船三、轿第五节中国传统节日一、春节二、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三、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第七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学一、诗词二、散文三、小说四、戏剧第二节中国传统艺术一、绘画(重点)二、书法(重点)三、音乐四、戏曲五、舞蹈第八章中国传统科学技术(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天文历法一、天象观测与认识的不断发展二、历法修订的日臻完善第二节中国传统医药学一、中医学的发展(重点、难点)二、药物学的成就第三节中国传统数学一、十进位制、筹算与珠算二、勾股定理与圆周率三、《九章算术》四、其他成就第四节中国传统科技发明一、四大发明二、丝绸与陶瓷技术(重点、难点)第九章中国传统教育科举(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教育一、形式多样的教育机构二、内容丰富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第二节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重点、难点)一、科举以前的选官制度二、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重点)第十章中国传统谋略(4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政治谋略一、姜尚的政治谋略二、老子的政治谋略三、孔子政治谋略四、诸葛亮的政治谋略五、其它政治谋略第二节中国传统军事谋略(重点、难点)一、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特点二、三十六计第三节中国传统人生谋略一、儒家的人生谋略二、道家的人生谋略三、其它人生谋略第十一章中国古代文物鉴赏(2学时)第一节中国古代陶瓷一、陶器二、瓷器(重点)三、陶瓷鉴赏第二节中国古代玉器一、玉器简介二、玉器欣赏第三节中国古代青铜器一、青铜器简介(重点)二、青铜器鉴赏第四节中国古代钱币一、古代钱币简介二、古代货币鉴赏第五节中国古代兵器一、古代兵器简介二、兵器鉴赏第十二章中西文化精神比较(2学时)第一节、中西自然观比较(重点、难点)一、中国文化“天人合一”式的自然观二、西方“主客二分”式的自然观第二节中西价值取向比较(重点、难点)一、中国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二、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三节中西思维方式比较(重点、难点)一、注重“整体体悟”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二、擅长“个体分析”的西方思维方式四、本课程考查办法:本课程为考核课.平时成绩占20%,期末卷面成绩占80%.五、本课程教材及参考书1.中国传统文化西北大学出版社张岂之2.中国传统文化要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缪德良3.中国传统文化要释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黄鹤4.简明中国传统文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潘万木李孝华上官政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数:34 适用专业:文秘
一、课程教学目标
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理解中国文化在现代世界中的位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载体和社会背景有大致的掌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宗教、伦理道德、教育、礼仪、艺术、审美和中西文化精神有全面、深入的学习。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知道中国文化包含哪些范围的知识;清楚哲学、宗教、史学、艺术各组成部分各自的发展、特点、取得的成就;具备分析中国文化发展脉络、发展变化原因的研究能力;具备对传统文化吸收、创新和为我所用的能力。
三、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讲解,以激起兴趣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目的要求】
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3.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主要内容】
1. 文化的结构与分类
2. 科学合理的认知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
【目的要求】
1.掌握先秦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内容
2.了解墨家、道家、法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主要内容】
1.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观念
2.墨家、道家、法家思想的基本价值观念
第五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目的要求】
1.掌握中国传统伦理的思想的内涵
2.熟悉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内容
3.掌握中国传统修身之道与理想人格的内容
【主要内容】
1.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2.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
3.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对当代青年学生的积极意义
第六章中国传统教育【目的要求】
1.掌握中国传统学校制度的发展
2.熟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内容
3.了解中国传统考试制度
【主要内容】
1. 学校教育发展的过程
2. 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
3. 隋唐以来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式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科技【目的要求】
1.掌握中国四大发明的内容
2.掌握中国科技的成就
3.了解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主要内容】
1. 四大发明的内容及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2. 中国科技在天文、地学、数学方面的突出贡献
3. 政治伦理型文化对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影响
第十六章中西文化精神比较
【目的要求】
1.了解中西自然观的不同
2.掌握中西价值取向的不同
3.了解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
【主要内容】
1. 传统文化中的普遍性、稳定性的本质成分
2. 西方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内容
3. 整体体悟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五、时间分配和进度
讲解法讨论法
六、课程考核方法及要求
(一)考核方式
考试
(二)成绩评定:
总成绩构成:平时成绩10%,实践及平时作业50%,考试成绩40% 平时成绩构成:到课率+课堂提问+课堂纪律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1] 蔡伟峰.中国传统文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八、必要的说明
本大纲是在大学语文教研室老师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充分研究教材及学生特点的结果,我们将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本大纲内容。
制订:大学语文教研室
执笔人:王景伦 2014年2月23日。